玩具产业跨国公司论文

2022-07-03

来自权威方面的数据显示,受“非典”冲击,以外销为主导的中国玩具出口大幅下滑,这让中国外向型玩具出口的弊端显露无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玩具产业跨国公司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玩具产业跨国公司论文 篇1:

玩具产业如何与动漫相结合

我国动漫产业近年发展非常迅速,与玩具产业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从世界成功经验看,许多在社会上产生影响的动漫卡通形象,除自身制作的成功之外,往往得益于其衍生产品的热销,尤其是玩具衍生品的热销。实际上,由于玩具热销而促进相关题材动画片制作循环性发展的例子很多,如家喻户晓的动画片《变形金刚》,自上世纪80年代推出后,到现在近30年了还不断拍摄续集,原因就是变形金刚玩具推出市场后,总是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动漫与玩具互相促进发展,已成为企业一种有效的盈利模式,世界著名动画片制作商迪士尼、世界玩具公司巨头孩之宝、国内上市公司奥飞动漫公司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生产和出口基地,从某种程度上说,也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片肥沃土地。加强双方的合作,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更是在开拓一个效益和潜力都非常巨大的市场。

一、动漫与玩具产业互促发展是市场趋势

动漫产业是创意产业,而玩具虽然归类为传统制造业,但两者结合也是一种延伸创意产业。近年随着迪士尼等世界著名影视公司动画片在世界范围的热播,也促成了各类形象创意玩具一轮又一轮的市场销售热。对玩具市场熟悉的人都知道,美国美泰公司是世界玩具业三大巨头之一,其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埃克特在总结今年第三季度该公司为什么业绩出色时,就归因于《赛车总动员2》的热播。今年前三季度,美泰公司为该电影生产的风火轮赛车销售额再创新高,涨幅达6%。实际上,玩具公司的利润增长点往往与相关动画片的推出有关,动画片与玩具的互动发展,促成了美国动画片制作越来越兴旺的市场需求,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市场效益,动漫与玩具互促发展,已成为现代美国影视和玩具公司发展的一种模式,迪士尼、皮克斯之所以成为著名企业,玩具可以说是功不可没,而玩具更成就了美泰、孩之宝这样著名的跨国公司。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玩具生产和出口国,而广东则是世界最大的玩具生产和出口基地,广东也是国内动漫业率先繁荣发展的省份。我看到一份相关资料介绍:“2010年,广东省动漫核心产业产值达到32.2亿元,动漫总产值(不含动漫主题公园)达106.26亿元,约占全国动漫产业产值的35.32%”。我想,广东动漫产业之所以能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这部分原因,应该归功于近年广东玩具企业纷纷把业务伸向动漫业的结果,因为,大家都看到美泰等外国公司以动画片衍生玩具所带来的巨大效益,许多玩具企业都认识到通过创意为玩具注入文化生命,对玩具销售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所以也纷纷将业务积极与动漫业结合、或与文化公司合作制作动画片、或向动漫企业购买卡通形象授权等等。

目前,全国仅有五家玩具上市公司,都是广东玩具企业:奥飞动漫、高乐玩具、星辉车模、群兴玩具和骅威股份,其中三家都已经将业务伸向动漫文化产业。单是奥飞公司的动画片《火力少年王》衍生的悠悠球玩具,在2010年的销售额就超过亿元。奥飞公司2010年的销售总额9亿多,仅动漫衍生的玩具产品销售额就占了70%以上,动漫对玩具产品的销售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今年上市公司的中期业绩报告里我们可以看到:奥飞动漫、群兴玩具、骅威股份通过动漫形象衍生的玩具产品,其利润率远远高于普通产品,如骅威公司动漫玩具的毛利率达到32.53%,远高于该公司其他主营产品如塑胶玩具18.57%、模型玩具16.69%的毛利率。

目前有一种广为大家认同的动漫公司发展模式:动漫衍生产品,由衍生产品获得的利润再投资动漫的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发展循环。事实确实如此,但我想提请大家要重视一样往往不被人留意的东西:其实,许多时候动画片为什么会受小朋友欢迎呢,除了动画片的技术、内容好之外,其中也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由于衍生的玩具产品受消费者热捧而口口相传,从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宣传作用,更有效促进动画片的收视率。时至今天,国产动画片的卖座往往不如好莱坞制作的动画片,许多专业人士在深挖原因时,一般从故事内容、制作技术方面查找差距。但不应忽视的是:经营模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好莱坞电影公司在动画片推出时,玩具等衍生产品已经同步推出市场,甚至一些动画片本身,就是为宣传玩具产品而刻意创作的。目前国内动漫企业大多未能做到这点,未能做到通过衍生品与动画片互为促进宣传。但广东奥飞动漫公司做得比较成功的,动漫+玩具是他们发展的基本模式。实际上,一部动画片观众因时间、爱好等等原因,未必有时间去观赏,但一个造型可爱、有趣味性的玩具,却总是受男女老少特别是小朋友的喜爱,无论什么时候都大受欢迎,因而会对动画片的收视率起到极大的辅助促进作用。

可喜的是:不少动漫制作公司已认识到开拓衍生产品,特别是衍生玩具产品对自身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与玩具企业开展合作和交流。在广州,每年四月举办一届的广州国际玩具展,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玩具专业展览会,每届展会动漫衍生的玩具产品很多,很丰富,这也是该展会的一大特色。近年广州玩具展特意开辟了“动漫形象授权”展区,专门邀请动漫企业开展创意形象宣传和授权,很受玩具、文具、服装等等婴童用品生产企业的喜欢,这种情况的出现,充分显示动漫产业与玩具等产业合作发展正越来越被有识人士认同。

二、动漫产业与玩具产业合作市场潜力巨大

“动漫玩具”是个创新名词,在海关进出口商品编码中并没有这样的品类和称谓,但时下在玩具行业中使用却越来频繁,如浏览玩具上市公司的年报,大家就经常可以看到“动漫玩具”这个名词。为什么会出现这新名词,是因为近年由动漫卡通形象衍生的玩具,无论品种或数量都在迅速增长,影响广泛。所以专门列为一个产品类别就十分自然。实际上,这也并非我们首创,变形金刚、芭比娃娃就是动漫玩具。变形金刚和芭比娃娃是两个家喻户晓的玩具,历久常新,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儿童的成长也产生着极大影响。中国的动漫公司或者玩具企业,能不能也创造出这样有影响力、有自己民族文化特色的品牌形象呢,能不能为我们的动漫企业和玩具企业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历久常新的玩具产品呢,我想:能创造这样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对我们是一个挑战,也应该是我们两个行业为之奋斗的目标。米奇老鼠经历了八十多年,到现在仍然是经久不衰,这是迪士尼的成功之作,影响全世界。

玩具与文具、服装等等传统行业不同,既是传统产业也是创意产业,市场需求是弹性的,只要你的产品有足够的创意,什么时候,无论世界经济环境好坏,都能掀起市场销售热潮,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横扫欧美国家,当时中国出口欧美的许多日常生活用品的销售都陷入困境,但在玩具行业,一只电动玩具仓鼠凭借可爱的造型,横扫欧美圣诞市场,产品供不应求,销售商不得不一再而再向制造企业追加订单,创造了数以亿美元计的市场销售业绩。因此,动漫企业和玩具企业加强合作,为小朋友创造属于中国的类似“变形金刚”、“芭比娃娃”这样的品牌形象,不仅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也有着极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国玩具产业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现在许多企业已经发展为年产值超亿元,员工数千人甚至是上万人的大企业,但也面临欧美国家不断提高玩具质量进口技术门槛,自主品牌不够造成产品利润不高的困局。因此,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成为当前玩具产业迫切的任务,这种迫切需要,将令经营有意伸向动漫业的玩具企业不断增多,这些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都十分需要有市场生命力的动漫卡通形象授权,以长久发展自己的品牌玩具产品。事实上,目前广东不少企业已经主动向动漫业迈进,上市公司奥飞动漫,它的主营业务原来就是以生产经营玩具为主,而群兴玩具和骅威股份也在积极筹划拍摄动画片,在广东,目前还有许多大家不熟悉的玩具企业都有意向动漫卡通领域发展,如果动漫产业界的朋友们抓住这个机遇,与玩具界尽快联手合作,各取所长,这对两个行业的发展,应该是可以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加强产业合作共促经济发展

动漫创意形象——衍生产品——再由衍生产品销售的利润反馈动漫制作的发展,这样的经营模式,正如刚才说到的一样,是目前一种较为理想的玩具与动漫业融合发展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成就了迪士尼、孩之宝等世界著名影视和玩具公司,那么如何利用中国这世界最大玩具生产国的优势,去培育中国的迪士尼、孩之宝呢,这应当成为我们业界去考虑的问题。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让动漫产业界的朋友们更好了解玩具行业,我非常乐意向大家介绍目前中国玩具产业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中国最大玩具生产基地广东玩具业的情况,以及如何利用目前玩具产业的信息平台,去获取有效的信息和寻找合作机会。

中国玩具产业是乘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起来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国有一定规模的玩具生产企业约有6000家,其中广东占了近5000家,为全国玩具生产企业数量的70%左右。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玩具生产和出口国,目前玩具产量占世界市场份额超过70%。截至今年三季度,全国出口玩具175.9亿美元,而广东省出口达到107.6亿美元,约为全国产量的70%左右。历年来,广东玩具出口大概都占全国玩具出口70%左右的份额。在广东,目前有五大玩具制造集群基地:深圳、东莞、汕头、中山和广州,集合了世界最先进的玩具生产技术,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善的玩具制造产业链,产品主要是高附加值的电子电动、塑胶玩具等产品为主。中国的资本市场现在有五家玩具上市公司,均是广东的企业。广东年产值超亿元人民币的玩具企业有数十家。从生产技术、企业规模来衡量,广东当之无愧是世界玩具产业的排头兵,但不足的是,说到自主品牌,广东玩具企业则有待努力,因为至今我们还没有一个在世界市场上叫得响的牌子。不少企业主要业务还在做加工贸易,为迪士尼、为孩之宝、美泰等世界著名影视和玩具跨国集团打工。而正因为如此,也为动漫企业进军玩具产业留下了极大的市场开拓空间,或者说,目前广东玩具产业自创品牌的任务形势迫人。

那么,有意向玩具产业进军的动漫公司,如何能更好地与玩具企业交流和取得联系呢,有以下三个有效平台可以利用:一是广州国际玩具展,二是《中外玩具制造》杂志、三是中外玩具网,它们是目前中国玩具界最有影响力的销售展示窗口和信息交流平台。尤其是广州国际玩具展。每年4月举办一届,第24届广州国际玩具展将于明年4月8日至10日在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举行,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专业的玩具专业展,近年,为促进玩具与动漫业的互动发展,广州国际玩具展每年都设置一个动漫形象授权区,有意向玩具和婴童用品企业授权的动漫企业,可以参加展览会,也可以到展会去参观。

玩具市场是一个巨大和极有潜力的消费市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玩具生产和出口国,我们占有世界玩具市场超过70%的份额。今年七八月间,世界最大的玩具消费市场——欧盟和美国——先后分别推出“历史上最为严厉的两个玩具安全标准”,这两个标准已成为新的技术进口壁垒。目前,玩具行业的确面临巨大的挑战,欧美日趋严厉的玩具产品安全标准,确实给中国的玩具制造业出了一道难题,但同一事物有不同方面,正是欧美历史上最严厉的玩具安全质量标准,更令中国玩具企业,特别是广东玩具大企业的龙头地位不可动摇。因为中国企业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玩具生产技术和设备,可以适应欧美新的玩具安全技术标准。放眼世界,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玩具制造业更加没法与中国企业竞争。当然,中国玩具企业也面临尽快转型升级的任务,以改变目前以加工贸易为主、缺乏知名品牌等问题,但正因为玩具产业有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就为动漫与玩具产业互相合作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和广阔的合作领域,双方合作发展互相促进,现在可谓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极好机会,套用一句大家熟悉的话说:现在是群雄辈出的年代,是时代需要英雄并必然出现英雄的时代。我希望中国的动漫行业能尽快出现皮克斯、梦工厂、迪士尼式的著名企业,玩具行业能产生像美泰、孩之宝的玩具跨国集团。

作者:李卓明

玩具产业跨国公司论文 篇2:

跛足的玩具业

来自权威方面的数据显示,受“非典”冲击,以外销为主导的中国玩具出口大幅下滑,这让中国外向型玩具出口的弊端显露无疑。一些本土玩具企业开始回望内销市场,然而,它们没有品牌,没有设计能力,没有高附加值产品,更没有做好与有备而来的跨国公司争夺国内市场的准备……

出口面临挑战

据广东省玩具协会常务理事曾锐成介绍,玩具行业是一个季节性生产非常明显的行业,每年5月开始进入生产高峰,到10月份完成全年任务。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工厂就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因此,普通工人签的都是短期合同,一般是三个月到半年。2003年“非典”以后,订单陆续增多,急需扩大生产。然而,行业的季节性太强,一旦遇到这种劳动力不流动和大量短缺的突发情况,就会出现生产不能按时完成的风险。如美泰至美等世界大型玩具公司在华南的生产基地,就因招工不及时,打乱了生产计划。而广东、福建两个主要玩具生产省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据称,每年春节过后,到四五月份是玩具业集中的下单期。但2003年春节过后,伊拉克战争爆发,原油价格波动,与玩具有关的原材料,如PVC塑料、油漆、电镀材料的价格都上升了3%~4%,有些涨幅达到 5%~10%。玩具公司因与客户在出口价格方面出现争议,订单已经受到较大影响。不少国外客户不仅没有继续下单,而且连原来下的订单也有收回现象。由于“非典”的冲击,国外的很多父母宁愿给孩子买价格昂贵的欧美玩具,也不愿意买物美价廉的中国玩具。广交会是玩具企业出口外销产品最重要的贸易平台和窗口,但第93届广交会客商大幅减少,成交额低,使得以往在交易会上接订单“占企业生产量40%以上”的玩具厂商遭受沉重打击。

为了弥补损失,中国本土玩具企业均希望能在国内市场上做文章。但是,与有备而来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本土玩具企业显然还没有做好争夺国内市场的准备。

外资带来冲击

日前,在国内规模最大的玩具展——第15届中国广州国际玩具展上,伟易达、英和等世界顶级玩具品牌首次盛装出席。

在此次玩具展上,拥有玩具反斗城的香港利丰集团旗下的英和玩具全新亮相。在英和玩具包装盒上打印的商标仍然是HASBRO、COCA-COLA、CORGI,而不是“孩子宝”、“可口可乐”、“考基”。英和玩具总经理叶树荣解释,由于渴望在中国巨大的内销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2002年底才成立的英和公司在获得数十个世界知名的玩具品牌的代理权后,还没来得及设计新包装便赶来参展了。

抱着这种急切心情的不止英和公司一家,占据全球儿童电子玩具近一半市场份额的香港伟易达也现身玩具展。该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李民牛表示,伟易达的生产基地设在广东东莞,产品均销往国外,2002年仅儿童教育玩具销售额就达2亿美元。经过花费近100万元进行市场调查之后,伟易达决定在2003年7月全面实施内销战略,把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作为重点突破口。

作为世界最主要的玩具销售基地,香港贸易发展局已经连续多年在广州玩具展上设立“香港展区”,而2003年的参展企业数比2002年更是增长了40%。专家分析,由于中国玩具消费市场高端领域尚未被国内企业覆盖,财大气粗的世界顶级玩具巨头通过英和、中威、海利达等资深代理机构暗中渗透,或者像伟易达一样干脆直接进军中国市场。

第二届中国国际玩具、模型及礼品展览会上,有国内外100个知名品牌的玩具公司报名参展,其中不乏许多世界著名玩具公司,如美国著名动画商Disney的公主系列,美国玩具巨头“孩子宝” 和日本玩具大享“TOMY”等,国际著名拼插玩具丹麦“乐高”首次到亚洲发展也选择了中国。

本土显现硬伤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玩具制造国和出口国,8 000家企业、300万从业人员支撑着中国玩具工业,全球约75%的玩具是在中国境内制造的。2002年,中国玩具出口达99.31亿美元,2003年首次突破100亿美元。但不容忽视的是,由这些宠大数字构成的玩具大国其实还是个跛足巨人。

与国际先进同行相比,中国玩具制造业暴露出明显差距。例如,中国本土制造的玩具大多停留在中低档水平,主要以婴幼儿教育玩具和模型玩具为主,而不敢轻易尝试开发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同时,国内玩具厂商大多数仍采用传统加工设备,设计能力薄弱,至今没有权威的玩具研究机构。中国玩具企业特别缺少知名品牌,多数厂家以仿制为主,很容易引起知识产权问题。没有自己的品牌,只好“为他人作嫁衣裳”,将很多商机拱手让人。如变形金刚、蜘蛛侠、芭比娃娃、史努比等大名鼎鼎的玩具明星,很多是在中国制造,以低廉的价格出口,贴上国际著名公司的商标,摇身一变高价出售。以芭比娃娃为例,国际市场每个售价10美元以上,而深圳一些加工企业每个加工费不足50美分。

专家认为,目前中国本土玩具厂商面临的重大课题是知识产权。按照“三来一补”模式发展起来的中国玩具企业,能够生产出世界水平的玩具,却不能设计出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更严重的是,随着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对玩具设计的保护程度越来越高,程序越来越复杂,以中小型企业居多的中国玩具厂商依靠模仿甚至抄袭境外作品已经行不通; 同时,它们也缺乏足够的资金按照国际惯例合法地注册产品所有权。

中国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玩具业“龙头老大”,而在我国玩具产值中,广东占70%,东莞又占到了广东的60%。东莞的玩具发展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玩具制造业的基地,又是玩具产品及辅料的交易集散地。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有着广泛影响的玩具巨头均进入东莞。这里汇集了人们所熟悉的全球电子玩具巨头伟易达、乐迪卡、龙昌、创英、冠越、英德、恒昌等知名企业,所生产的玩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今国际玩具生产的最新潮流。

然而,东莞乃至广东的玩具发展却有两大致命“硬伤”: 一是洋玩具唱主角,本土玩具企业甚少; 二是过分依赖单向出口。东莞市玩具生产企业虽有三千余家,但95%是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仅有5%。也就是说,所谓玩具制造基地,只不过是外资玩具加工基地,真正属于东莞自己的企业不多。这种结构缺乏产业的稳固性,对东莞如此庞大的玩具产业来说,显然不合理。

在市场销售方面,东莞玩具产业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产和销独脚跳舞的弊端,过度重视国外市场,轻视国内市场。例如,在东莞甚至没有一个正式的玩具交易市场。由于绝大部分产品出口欧美,一旦欧美市场出现波动,对东莞的玩具生产将造成很大压力,外向型玩具出口的弊端将开始显现。如2003年“非典”期间,占全球玩具业主要份额的广东玩具业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打击。调查显示,2002年广东玩具业出口额接近38亿美元,2003年同比大幅下降,东莞的不少厂商一度陷入困境。

东莞玩具协会秘书长陈祥佑指出,广东玩具业应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玩具品牌,争回自己的生产权和营销权; 同时,应高度重视企业与产品科技含量的加大和研发水平的提高。另外,加强大流通、大市场的建设迫在眉捷,而之所以要建设大规模的玩具商贸城,就是适应广东玩具产业市场配套的需要,让过去一直以外销为主的广东玩具出现在国内市场。

据称,2003年7月,号称“全球电子玩具之父”的伟易达,宣布全面进驻中国内地市场,并有意投资修建大型玩具城。9月17日,香港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投资15亿元的广州国际玩具(礼品)城破土动工,这个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玩具礼品商流中心预计2004年6月投入使用。而东莞常平的一个建筑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的京九玩具(礼品)城也将在近期投入使用。随着广州、东莞等地相继建立大规模玩具城,广东玩具产业也将由过去主做外销市场转到兼攻内地市场。

结构调整抉择

在中国,提到玩具,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孩子们的专利。但在西方,玩具早已超越这一概念,出现了适合“0至100”各年龄段的玩具产品。有关专家指出,在美国和日本,成人玩具的成功开发已经给玩具制造和销售带来丰厚回报,面向成人的玩具开发,将是世界玩具业的新热点。

TOMY公司总裁富山于太郎认为,在日本,成人玩具已占玩具生产量七成。日本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成人玩具给孤独的老人带来了很多乐趣和安慰,带有玩具的糕点食品尤其受到老人青睐。日本经历从玩具生产大国到玩具消费大国的转变,中国也必定走这条路,这也是中国玩具产业不断缩小与国际同行差距的一个过程。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一项调查显示: 中国玩具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给国内玩具厂商留下了广阔的拓展空间。据估计,我国成人玩具市场仅青年需求一项,一年就达500亿元人民币左右。出生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青年人,年幼时因经济条件限制,鲜有玩具陪伴,现以“补偿”心态对成人玩具青睐有加; 而现代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生理压力超负荷,成人玩具可以缓解压力,也使得成人玩具一时间风行。此外,我国老年人口已达1.2亿,也需要适合的成人玩具消遣。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庞大而有经济实力和经济使用决定权的消费群体。

与庞大的消费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我国的成人几乎没有玩具。在玩具市场,尤其是国内玩具市场,儿童玩具几乎一统天下。有数据表明,目前全国6 000家玩具制造商,99%生产儿童玩具; 而在美国,40%以上的玩具专门为成人设计制造。目前,国内玩具市场上可供成人选择的大多是诸如棋类和智力类产品。但是,仅仅把成人玩具定义在棋类和智力类,显然过窄。国外经验表明,成人玩具的开发和设计应该符合成人心理。虽然中国是玩具的生产大国,但是开发、设计能力比较薄弱,专门针对成人的玩具开发和设计更显不足。例如,目前市场上经常处于缺货状态的是融入高科技元素、时效性强的战争游戏。尽管这类玩具普遍是进口的,价格不菲,但购买的成人很多。

据美国玩具协会调查统计,近年来全球玩具市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传统玩具市场正在逐步缩小,而高科技电子玩具蒸蒸日上。以近几年美国市场为例,高科技电子玩具的年销售每年增长高达55%,而传统玩具年销售仅增长3%。高科技含量的电子互动式玩具已经成为玩具行业发展的主流。而英国玩具零售商协会选出的2000年圣诞最受欢迎十大玩具中,有7款配有高科技电子元件。

在国内,不少高科技公司和IT企业看好这个正在成长的巨大市场,也开始转向生产高科技玩具。广东一家电脑公司近日就开始投身玩具业,该公司负责人对此解释说,IT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平均利润率下降,而高附加值的高科技玩具正爆发出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两大因素促使他们将主攻方向从开发家电及微电脑类产品转向玩具。值得注意的是,家电巨头海尔2001年也宣布进军玩具业,其高科技玩具2002年已经陆续摆上了各地大商场的玩具专柜。

中国玩具协会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市场前景看好、具有投资价值的高科技玩具主要有这样几类:

一是具有互动功能并不断出新的玩具。

二是智力开发教育类玩具。这种玩具集教育、娱乐于一体,是父母进行孩子启蒙教育、智力开发的首选对象。如电动制陶转盘、附有声磁卡的地球仪、玩具天文望远镜等。

三是机器宠物。除技术面外,这类玩具更重要的是加强造型、宠物特性结合玩法,给玩家带来更多新奇感。

专家表示,玩具已经不再是孩子的专利,很多玩具设计日趋智能化,机电和科技含量增高,适合不同年龄阶层的消费需求。为此,建议中国玩具生产企业更新理念,适时开发颇具市场潜力的成人玩具。

作者:萧 林

玩具产业跨国公司论文 篇3:

印度能否超越中国?

中国应该向印度学习其对内的经济政策,学会更加信任本土的私营部门,而不是限制其发展

现今“中国制造”的商品几乎无处不在,但很少是中国本土的公司所制造的;中国制造业的超卓能力不容置疑,但人们却很难发现在世界具有竞争力的中国本土公司。这和其他成功的东亚经济体的发展模式有显著的不同。在20世纪60和70年代,香港和台湾服装和玩具产业的起飞是由本土公司推动的。

中国制造业奇迹是过去20年来由外国公司通过大量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形式进入中国所造就的。中国正成为一个具有成本优势的巨大制造基地,但本土公司的竞争力比在中国运作的外国公司要弱。中国经济奇迹是一种奇特的模式:经济起飞了,但本土公司发展壮大的却很少。印度则是一个不同的模式。印度现在经济总量只有中国一半,但已经有了许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本土大公司。在软件产业,Infosys,Wipro和Tata咨询服务公司在全球范围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在医药和生物技术产业,诸如Cipla,Biocon等公司在和跨国公司的竞争中非常成功,其中一些公司通过美国联邦药物管理局的认证。

传统观念认为印度落后,而中国是个经济引擎,这种看法忽视了一些重要的因素。这两个国家具有完全不同发展战略。印度经济以许多极具竞争力的本土公司为动力,而FDI和国外贸易则是中国奇迹的主因。中国宏观经济的表现虽好,但在微观企业层面要比印度弱许多。印度依赖和培育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在有效地利用资源方面比中国出色;公有部门虽然占据经济“制高点”,但企业家仍然在间隙中发展壮大。而且“制高点”已经不断开放。相比之下,中国民营经济长期以来在意识形态高压下苦苦挣扎。虽然近来情况有所变化,但其大面积的繁荣仍然有待时日。

从几个重要的方面,可以理解两个国家民营部门发展差异的内在原因。

第一,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的炫目表现掩盖了一个事实,即中国支撑一个有活力的资本市场所需的软件条件实在有限。政府的命令并不能代替公众对金融的信心。这方面,印度走在中国的前面。在一项对新兴市场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中,中国在被调查的25个国家中排名19,远远落在排名第六的印度之后。

深层次的原因是,政府把资本市场当成支持国企的手段。流通股在资本市场中很有限,而且对公司没有控制权,同时私有企业上市受到严格限制。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个体投资者和政府同样持有30%的股票,但前者只占有董事会席位的0.3%,而后者却占有50%。如果资本市场不受严谨监管和投资者监督,而且不具备筛选出色的企业家的功能,那么它既不能解决国企的根本问题,其自身也无法进一步发展。

相反,私营部门在印度资本市场的改革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印度民间商业团体长期有着可靠的会计传统,这个传统结合良好的公司治理,对资本市场的推动远远比监管者的各种法规要有效。印度进入全球500强的企业,就是从中发展出来的。政府让私营部门参与资本市场的实践,自己则发挥减震器的作用,而且成为其受惠者。

第二,外国直接投资(FDI)。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从一开始就远远走在印度的前面,从1979年就开始对FDI开放,比印度早了10多年。中国FDI的自由度在20世纪90年代到达一个高峰。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时候,有些FDI条件的自由度甚至要超过一些WTO成员。

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中国政府官员在积极鼓励FDI的同时,给本土私营企业施加了许多法律和管制约束,使得本土企业面临的负担要远远高于外企。直到1999年,私营企业才得到外企在1982年就已经获得的宪法保护。国际金融公司称,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本土的私营企业仍然被排斥在许多产业之外,比如说使用稀缺资源的产业、被认为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以及影响公众健康的产业,包括银行、铁路、高速公路、电信和批发网络等等。中国促进FDI而压制国内私营部门的逻辑也许在于,FDI能够带来许多必须的技术,这是本土私营部门力所不能的。而在印度,如果要以牺牲本土商业为代价去给予国外投资者巨大好处,首先在政治上就不可行。

这绝不是赞成对FDI的保守政策。必须注意,一,如果FDI的成就需要靠系统性地压制本土私营部门来实现,那么绝对是要付出代价的。一个可能的后果是,高速增长的果实大部分流向国外,而不是国内的民营企业。二,中国对FDI的巨大吸引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华侨投资。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FDI中超过50% 是华侨资本,而印度这个数字在同期只有10%。 中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竞赛中已经胜出,但在引进知识资本的竞赛中则刚刚起步,而印度在软件、医药等高科技产业中已经取得领先。外国投资在这个方面会更看好印度的前景。

第三,产权保护。 1982年,中国宪法中承认小规模私营企业,尚不承认大规模雇佣劳动的企业;1988年这一点得以修正,但私营部门仍居次要地位。直到1999年,私营部门才取得和国企同样的宪法地位。

最后,在2002年,执政党开始对民营资本家开放。但是,在法律和名义上得到承认的私营部门要在事实上取得和国有部门相同的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一个重要的阻力,在于许多官僚仍然在半心半意地对待本土的私营经济的企业家们。相比之下,虽然印度对产权的保护也不完善,但其强度毕竟要大得多。

经济分析师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率比印度更快,是因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比印度更为深化。这种看法部分是正确的。但需要注意,中国的发展比印度要早,而且拥有许多令人称羡的条件。比如,印度的国民储蓄只有中国的一半,而吸引的FDI只有中国的10%。 但是,印度经济的发展速度却到达中国速度的80%。这有力地反映出印度的资本利用效率更高。中国虽然经过20年的改革,大量资本仍浪费在效率低下的国企。中国的政治优势也远远大于印度。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不间断的政治和平和稳定的时期,而印度那时却面临和巴基斯坦之间持续的紧张状态以及国内的种族和政治分裂。

印度现在的经济增长率虽然低于中国,但其潜在的更有效的资本利用效率会使得它在未来的发展相当稳定。在1992年到1997年间,中国政府大量投资于国有部门,其中许多投入没有任何商业回报,相反给银行造成了巨大的不良贷款。这些不良贷款将影响中国未来的快速发展。相反,根据麦肯锡的一项研究,印度银行系统不良资产只占总资产10%。从这个角度看,印度经济建立在更为稳固的金融系统基础上。

依靠现有的条件,通过互相学习,中国和印度都能做得更好。中国的亮点在于其对外部门。中国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印度,使其对外经济政策向更为开放的方向调整。另一方面,中国应该向印度学习其对内的经济政策,学会更加信任本土的私营部门,而不是限制其发展。

作者为哈佛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Copyright: Foreign Policy magazine Syndicate

作者:Yasheng Huang

上一篇:服务贸易发展毕业论文下一篇:跨国公司营销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