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思想开发论文

2022-04-17

摘要: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教学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将复杂问题变得简单,从而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拓宽学生的思路,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数学教学思想开发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教学思想开发论文 篇1: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方法

【摘要】现阶段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传统的数学教学思想,已经无法跟随新课标教学的步伐,所以,就需要小学教育部门不断地创新数学教学方式,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是新课标改革下的全新教学方式,已经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逐渐地应用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模型思想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其融入方法是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方法,做出简要的分析,旨在于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模型思想;融入方法

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必要发展方向.将数学模型思想有效地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提高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模型思想,其融入方法还没有全面地被小学数学教师所接受,所以,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通过不断的努力,将模型思想有效地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在不断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整体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模型思想应用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模型思想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性,以及思维能力都有较大的影响.首先,模型思想的应用,对于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理解以及对知识运用的基本方法、知识的累积有极大的帮助.只有加强小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通过对模型思想的应用,可以将复杂化的教学问题变得具体化,小学数学教师建出相关的数学模型,直观地帮学生处理教学中的问题,在加深学生对知识记忆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模型思想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数学学科自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数学问题大多是抽象化的文字、数字,如果不采用好的理解方式,很难找到问题中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然而,模型的应用正是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提高,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对数学问题进行理解.由此可见,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模型思想有效地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1].

二、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在教学中的融入方法

(一)创设生活化数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应用中,应用数学模型思想,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模型与实际教学有效地结合,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且数学问题之间具有大同小异的共性,只有学生深切地理解数学教学中的意义,才能加强对小学数学的理解能力.针对小学数学的抽象性,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取数学模型思想,将数学与生活化模式有效地融合,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数学模型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例如,在讲解数学加减法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列举例题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加减法的认识与理解.数学教师可以列出以下例题:小明有两只小白兔,三只小灰兔,问一共有几只兔子?学生可以列出计算公式为:2+3=5只,其中两只是小白兔,三只是小灰兔.第二天妈妈又买回两只小白兔,问一共有几只兔子?列出的计算公式为:4+3=7只,其中四只为小白兔,三只为小灰兔.第三天小东又送来一只小灰兔,问有几只兔子?列出的计算公式为:4+4=8只.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模型的思想,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并由教师总结出其中的规律.这样的以生活化的教学模型思想,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二)注重实践引导,提升学生建模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模型思想的应用,注重实践的引导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适当地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引导,来开发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室内、室外活动引导,来加强学生的模型思想实践机会.在实践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提出相对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模型思想对问题进行解决.通过实际的模型思想操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进行实际化,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角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学生较为熟悉的角,让学生通过观察,对角的特点以及组成元素进行分析.在学生理解教的组成部分后,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角的模型,并讲解角的制作过程及组成元素.最后,通过数学教师的总结讲解,让学生弥补对角的模型理解的不足之處,并做出及时的改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模型思想,让学生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不断地提高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模型思想有效地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应用中,小学生已经逐渐地接受了数学教学中的模型思想,并且能够准确地应用,对于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有极大地帮助.因此,将模型思想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小学教学推广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周燕.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2]毛华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37.

[3]丁燕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J].教师,2016(27):39.

[4]季芬.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J].新课程导学,2015(20):9.

作者:俞妙

数学教学思想开发论文 篇2:

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摘 要: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教学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将复杂问题变得简单,从而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拓宽学生的思路,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数形结合;抽象思维;发散性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5.068

数形结合是数和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简单,容易理解。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数和形本身就是数学中最基础的两个因素,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有效提升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有效帮助学生领会知识

初中数学中有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概念,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将这些生涩的概念简单、直接化,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领会其中的内涵所在。只有对数学概念了如指掌,才能在数学学习中参透更加深奥的知识。

(二)引导学生快速找到解题的方法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会知识是为了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具体的问题,所以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关键。帮助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可以让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寻找到有效的方法,突破难题。学生的个人能力参差不齐,思维过程有快有慢,思维链长短不一,利用这种思维可以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培养学生形成强大的数学思维

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将数学中抽象的、复杂的知识具体地展现给学生,让他们透过丰富的表象来看到问题的实质,能够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数形结合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观察图形,选取有用的信息,通过对数学图形的分析,找到解答问题的途径。此外,数形结合思维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得到开发,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产生很多新的想法,从而形成发散性思维能力。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一)化复杂为简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中存在很多复杂的、抽象的概念和内容,枯燥乏味,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让他们望而却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一定要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去探究学习。

比如,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的定理、公式,这些知识属于纯记忆性的内容。在学习等式的性质的时候,很多定理都是固定的,为了让学生不要机械化记忆,教师就要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验证给他们看,这个过程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从而对不等式的定理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和记忆。关于“等式两边加或减相同的数,结果仍相等”这则定理,教师可以利用天平平衡的例子来证明,生动形象的实物演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而且,这些实例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熟悉的东西会让他们产生亲切感,且容易提起学习兴趣,当学生表现出好奇和积极的情绪时,教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有助于初中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突破数学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开发思维,探知数学中的系统结构,能够从整体上来把握问题的解题思路,将学到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整体的解题观念。

比如,在学习数学函数的时候,一元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内在的联系。为了让学生分清这两个概念,同时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画出一元二次函数图。以y=ax2+bx+c为例,函数图有三种情况,当图像与x轴相交时,得到的公式就变成ax2+bx+c=0,得到了一元二次方程式。通过图形的变换,引导学生不断地分析思考,原来当y=0的时候,一元二次函数就是一元二次方程,这样它们之间的联系就得到了证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去观察图形,鼓励他们有疑问大胆地提出来,并开动脑筋去思考琢磨,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拓展学生思路,培养数学思维

任何数学方法的利用都是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运用数学思维成功地解决问题。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通过更为直接的观察,发展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

比如,关于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这一论点,教师可以直接用木棍给学生展示几个图形,像四边形、五边形等,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感知,用事实来论证这个观点的正确性。数学教学中还要适当地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答问题的能力,锻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判断圆形和直线的关系时,很多学生会很直观地从圆形和直线的交点来判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其他的证明方法,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同样也可以得出两者的关系。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防止学生产生思维定式,活跃他们的思路,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数形结合思想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福音,它是数学学科中重要的教学思想之一。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教学,可以将问题简单化,将条件清晰化,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去观察和分析题目,起到了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还让学生深刻领悟了数学知识。通过数和形之间的转化,带领学生去认识数学内部的结构和内在联系,感悟数学的奥妙所在,拓展他们的思路,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具备良好的数学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湖.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6(2).

[2] 王鑫.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5).

作者:王美霞 赵平丽

数学教学思想开发论文 篇3:

高中数学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推行针对性教学是促进全体学生都能学到有用数学的基本手段。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和新的教学理论,采取多种教学策略来推行针对性教学,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保持和谐,进而实现优化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数学 针对性教学 分层教学 个体差异 评价机制

“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切入点。这个崭新的理念,表现了高中数学教学由精英教育转向普通教育。数学不再是一部分高智商学生的专利,而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九年级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程度的发展,进而提升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避免“一刀切”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刚刚好”的局面。这种看似照顾大多数人的“良策”会影响数学“培优”和“脱困”,导致两端学生的发展都受影响,不利于发挥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优势,影响整体成绩的提高。因此,高中数学要做到有针对性地教学。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点进行探究。

1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数学成绩有很大差异,对高中知识的接受能力和速度有明显不同。面对学生刚进入高中时的成绩和学习状态,教师要进行理性的认识和客观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初中阶段的数学成绩和学习状况,对进入高中后的表现进行科学的分析。对一小部分由于不能适应高中学习方式而造成暂时学困的学生要充满信心,并对其进行激励;对一部分由于基础差而造成学困的学生给予恰当的定位,不要对他们提出太高的要求,防止加剧学生的畏难和厌学情绪。同时,要坚信每位学生都有数学发展的潜能,并采取差异性教学为每位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

教师要结合我国固有的“因材施教”教学思想推行新课程理念的“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数学素质、学习能力等综合水平差异,将学生分为好、中、差3个层次,并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作业和测试,实施教学和测试的全面分层,以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学习个体,他们的学习时时处在动态之中,学习情况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学生的分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变化情况,对学生所处层次进行适当调整,让各层次之间处于“流动”状态,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和激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学生的“学”只有与教师的“教”保持和谐才能最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为自己恰当定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基础、技能、素质状况以及心理和智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合理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位,比如,个别学生升入高中时,数学成绩在60分一下,这表明这些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在高中的数学学习中,只能从加强概念、基本原理、公式、定理学习,习题训练也只能停留在最基本技能的训练上。学生只有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才能放正心态,心平气和接受教师的学习层次划分,给自己恰当定位,与教师共同制定出符合自己学习需要的目标。

对部分智商较高、由于懒散导致数学学习成绩不突出的学生,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来分析其自身的优势,并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缺点,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优化自我,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优势,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促使他们成为高中数学学习的后起之秀。

针对性教学策略,能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对大限度的发展,优化教学效果。

3 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个体差异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正是争强好胜的年龄,谁都希望自己能够出类拔萃,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好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难以取得有效突破,成绩难以令人满意。这种状况容易导致学生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一蹶不振,或破罐破摔、干脆放弃数学学习,甚至,甚至因自卑而辍学。以上种种现象的存在或发生,都不符合新课程理念提倡的素质教育新理念。

教师要帮助学生客观看待个体差异,并认识到这种差异不可避免,并不是一个人的缺点,比如,个别学生从小对数学学习缺乏相应的兴趣;还有学生由于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有学生是因为意外原因导致数学学习“断层”等。进而引导学生承认差异、正视差异、摆正心态,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尽力完善自己,改善自身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不断努力缩短与别人的差异,促使自己的身心和学习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

4 制定符合学生需要的分层目标

实施针对性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分层制定封层教学目标,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为每个层次的学生提供能促进他们发展的针对性目标。各个层次的学习目标,都要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中的挑战,并在这些挑战性目标的引导下学有所得、有所突破,实现自身的超越。

针对性教学不仅体现在教学中实施分层目标,还体现在每个层次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比如,中等层次学生的学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一节课确立了4个学习目标,这个层次中的优秀生要坚持4个目标全突破,而程度较差的则可以突破3个、甚至两个,保持学生的弹性。这种针对性教学,能促使学生对高层次学习目标产生向往,发挥鲜明的导向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进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学习的潜能,促使学生不断向高一个层次提升。

但是,分层目标的确立需要教师对学生和教材进行充分的研究,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意向来进行,防止目标的确立与学生的需要脱离的状况出现。

5 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倡导“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颠覆。教师要彻底改变“数学是一门思维密度很高的学科,只有教师反复讲解学生才能理解”的固有思想,敢于放手,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实现“授人以渔”的教学高目标。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层目标和自己的学习习惯,选择个性化的练习方法,自由安排学习顺序和学习时间。教师在巡回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学习的学习情况,并对各层次见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示范,启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个性问题,要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解决,使得学生的学习个性得到保护,且让学生的思维互相渗透和碰撞,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会学习。

6 建立正确而合理的评价机制

与针对性教学相适应的是针对性评价。这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截然不同,不再以终结性评论进行“一锤定音”式的评价方式,而是用与不同层次目标相对应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措施,高标准、严要求;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指出不走和努力方向;对学困生要采取宽容的态度,以表扬鼓励为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帮助他们克服畏难心理和厌学情绪,以保证他们能在高中阶段不放弃数学学习。

虽然各层次之间存在差异,但是教师要善于通过正确而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引导,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向着自己的学习目标努力,并保持愉悦的心态进行数学学习。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推行评价的多元化。推动评价主体、评价方式都由传统的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参与,能促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公正,促使教学的针对性能更加有的放矢。

总之,实施针对性教学是高中数学学科的一种科学选择,也是新课程改革一项新理念的具体体现。教师要认真研读与之相关的教学专注和文章,从理论到落实手段全面分析,结合自己的班级实际情况来制定具有自己特色的针对性教学,让自己的教学既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又符合课程改革的发展,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前列。

作者:张虹侠

上一篇:数学课程资源研究论文下一篇:科学教师培养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