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意识下体育教学论文

2022-04-28

摘要:终身体育教育在我们中职生阶段十分关键,中职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结合中职体育教学现状,对中职生阶段终身体育教育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对策,培养其体育健康常识和运动兴趣,确保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对提高中职体育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也是终身体育教育在中职生阶段得以实施的有效手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终身体育意识下体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终身体育意识下体育教学论文 篇1:

论绿色体育观的形成

摘 要: 终身体育是人们始终坚持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总和,是整体和长远的现代体育思想,也是我们现代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学校体育教育追求的目标。学校体育教育要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打好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通过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等来培养学生终身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是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重要途径。

关键词: “绿色” 体育观 学校体育 终身体育 体育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体育在温饱型社会与小康型社会也有“质”的区别,前者只是一种求生存和延年益寿的概念,是满足低层次需要的体育,是一种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的体育。后者则顾及享受、谋求发展、生理需求的概念,是满足高层次需要的体育。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们的体育意识、体育需求都在发生根本的变化。随着新课改理念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学校体育新理念也不断发展。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能否上好体育课,“绿化”体育课堂,提高学生的上课热情,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时代性课题。

目前,我国体育向发展社会体育、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与竞技运动职业化分轨并进转型。学校体育原始观念已经向重视健康教育、终身体育转变。因此,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一方面,着眼于学校体育,使学生在校其间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并且重视其心理的健康发展,陶冶学生的良好情操,最终达到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终身受益。传统的体育课的内容枯燥单调,教学方法是注入式、填鸭式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等更使体育课堂笼罩了一层浓浓的“灰色”。“绿色课堂”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的重点课题,如何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上贯彻“绿色”这一概念?如何在体育观中渗透绿色的教学理念、渗透终身体育的思想,从而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的和谐发展呢?

一、绿色体育观的形成,终身体育概述

现代体育追求的目标是现代体育与健康的结合点,也是人类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以体育全面协调发展的思想和手段,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三大和谐在内的整体动态和谐,使现代体育在“和谐社会”的道路上向前发展,这就是绿色体育观的实质。而终身体育思想是这一理念的进一步体现。终身体育是人们始终坚持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总和,终身体育的目的是要保持人的终身体质强壮,身心健康。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可通过绿色体育观形成的各个环节来实现。我们国家对终身体育概念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早在七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分管体育工作时就曾指出,中国体育的重点是要抓好群众体育。随后有许多专家学者先后出版发表了一些有关终身体育的书籍和论文。直到1994年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出版了王则珊教授的《终身体育》一书才对终身体育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人们对体育锻炼的理念有了新的了解,也可以看出学校体育教育在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联

1.学校体育教育是实现终身体育的基础。

体育锻炼活动应当伴随人的一生。试想我们把人生中的身体锻炼活动分成若干个环节的话,那么学校体育教育在终身体育的整体中,刚好处在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阶段,从进入学校开始,学校体育教育就伴随他度过学生生涯。无论学生在进入学校时的体质状况如何,当他走出学校时,理应达到丰富知识和强健体质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体育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学校体育不是人的体育实践与身体教育过程的终结,而只是人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阶段,是终身体育的一环,使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层次上得到提高,最终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受益者。

2.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过程中,学校体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校体育教育作为终身体育的基础,主要是通过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所能产生的作用体现的。学校体育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学校体育教育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学习与掌握系统的体育科学知识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与方法,除了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为学生走上社会后的学习、工作和从事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体质基础。

3.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终结目标。

终身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随着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转变,学校体育目标必须作相应的调整,在学校体育总目标中,应特别强调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终身体育教育是当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其理论和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终身健身者,因此,学校体育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以终身体育思想为主导思想,立足于将学校体育的近期效应和长远效应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意识、习惯和能力,这是推动终身体育发展的主要途径。

三、终身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新要求

1.培养学生各种体育能力,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终身体育教育首先要求体育教育思想上的变革,这样就着重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既能学到全面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又能掌握一、两项感兴趣的、喜欢的能坚持终身的体育项目,终身喜爱体育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锻炼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设计体育锻炼计划和自我组织与管理的能力等,在自我参与中获得自我发展。另外,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在这一教育过程中,使学生从理性上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有充分的认识,激发其强烈的内在动机和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基础和前提。在体育教学中如果能加强对这些理论知识的传授,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因认识提高的产生的强烈内在锻炼的动机,而且能使他们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能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锻炼效果作出正确的评价,增强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能使他们随外因的变化,以及年龄的增长,合理调节体育锻炼的项目、时间和运动量,达到终身锻炼、终身受益的目的。

2.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兴趣,养成体育锻炼活动习惯。

为了使学生以后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和坚持从事体育锻炼,最关键的是使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养成体育兴趣和习惯。体育是一种有趣的、有意的、有效的健身活动,体育活动的过程给人的欢愉的体验是强烈的,很多内容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为此要使学生掌握一两项有专长技能的锻炼方法和身体娱乐的方法,促使学生對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体验从事体育运动的乐趣,自发、自主、积极地从事体育锻炼。运动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往往是许多人坚持终身体育的第一动因。这就促使我们深刻地领悟到体育教学大纲中把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求,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重要部分,应使学生具备相关的体育意识与锻炼方法,因此,学校应普及相关内容,特别是目前社会盛行的健身方法,应用到体育教学之中,力求更加贴近生活。

3.转变体育观念,保障体育课和两操、阳光活动等。

教师应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意识,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术能力,由过去的侧重传授运动技术转变为加强现代化体育科学理论与方法的传授,由传习运动技艺向终身受益的体育教学转变,成为学生进行体育实践的组织者、学生科学锻炼的咨询者。教师要善于应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发挥学校体育的多种功能,因材施教,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学校教育要克服“重智育轻体育”片面追求文化学习效果及升学率,而忽视体育教学的课时和设施、器材保障。所以一定要保障正常的体育课、两操和阳光活动及大课间活动。

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终身体育思想的运用

學校体育教学是终身体育的基础,终身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以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运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体育教学,使每一位受教育者都具有终身保持和增进健康的意识,从而使体育教学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自主选择体育项目。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能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的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地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2.传授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动机,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体育心理学中说,动机是推动人行为的内在力量,它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个人需要的满足)的愿望或意念,是人的活动的推动者,体现着所需要的客观事物对人的活动的激励作用。传统的体育课更重视体育锻炼的效果,即身体能力的变化,而忽略了学生的意愿。这种观念使体育教师“压迫”学生参与大强度活动。这使得学生还未感觉到体育带来的快乐就失去了对体育的兴趣。尽管学生知道体育活动的好处,他们也不再热衷于这些体育活动。因此,体育课应赋予学生主动权,有时让学生自选教学内容、上课地点及活动时间。还要让学生自己制定活动规则,提高学生的参与动机,培养学生的兴趣。

3.促使体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注重“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所提出的最新理念。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中无论是在教学思想、组织形式还是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还没有冲破传统的、封闭式体育课模式的束缚,这种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主,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以及学期、季节等因素安排学习内容,学生按规定的模式进行活动,或者单纯追求练习顺序、练习方式。所以,我在上体育课时,从课程的设计到上课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将终身体育教育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积极营造“绿色”体育课堂。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积极、主动、愉快的教与学的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激发上课热情,以饱满的情绪进入学习的天地。

4.确实抓好阳光体育活动,巩固体育锻炼效果。

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活动是课堂体育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可以提高和巩固体育教学中所学的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学生锻炼能力和锻炼习惯的重要措施。我们可用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特色项目对学生进行熏陶和体育意识的灌输,使学生对学习体育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倍增,并使之融合于整个体育社会之中,为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打下基础。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锻炼活动机会,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以巩固锻炼效果。

总之,体育教师除了不断进一步拓展“绿色”的终身体育外,还要使“绿色体育观”渗透到课堂,为“健康第一”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体育教学都应本着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用现代最新的体育理论和知识,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他们真正获得生理、心理协调发展,为终身体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朝军,葛春林.学校健康教育的“环保工程”.中国学校体育,2002.5.

[2]王豫,刘鹏启.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

[3]王则珊.终身体育.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4.12.

[4]俞哲锋.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教学,2008.4.

[5]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体育科学,2004.1.

作者:王宽生

终身体育意识下体育教学论文 篇2:

浅议中职体育教学中影响终身体育的因素及对策

摘 要:终身体育教育在我们中职生阶段十分关键,中职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结合中职体育教学现状,对中职生阶段终身体育教育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对策,培养其体育健康常识和运动兴趣,确保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对提高中职体育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也是终身体育教育在中职生阶段得以实施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 终身体育 影响 因素 对策

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中职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体育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我锻炼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中职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趋向成熟,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展现自我的欲望,因此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终身体育教育是十分关键,这能让每个中职生终身受益。

1 终身体育的涵义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结束一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活动,使体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時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2 中职生阶段影响终身体育教育的因素分析

中职生阶段的终身体育教育,需要体育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的支持,需要全体体育教师共同努力和学生共同配合下才能够得以实施。

2.1 中职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对终身体育教育的影响

学校体育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和学校的政策、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认识有着直接的关系,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影响中职生阶段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因素。由于中职生面临着中职高考或就业,很多学校迫于家长要求孩子参加高考的压力,或为了迎合老百姓,认为提高升学率就可以提高招生率,就拼命的抓高考。甚至把体育课由原来的一周两次课改成一周一次课,减少体育教学课时,忽略学生的体育教育,导致体育课和体育课外活动不能正常开展,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也直接影响到中职生阶段的终身体育教育。

2.2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对终身体育教育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中职生就业形势的好转,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大幅度的提高,中职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学校体育场地被占用现象很严重;有的学校体育场地出现闲置现象,如:排球场、足球场,在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中经常会处于闲置状态;体育馆的利用不合理,体育馆原本是发展学校特色体育和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目前很多学校体育馆只用于运动队训练和体育比赛使用,完全没有发挥它的实用价值;体育器材的使用不得当,很多体育器材处于闲置状态。

2.3 中职生自身因素对终身体育教育的影响

中职生这个阶段,其生理和心理发育趋向成熟,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意识变强,但是由于中职生身体发育、个人心理因素、参加体育运动动机等方面的差异,男生多会选择运动较激烈的球类运动,女生则会选择运动量较小或有助改善身体形体的运动项目;中职生对于自己喜欢的项目会积极参与,反之会出现应付和逆反心理。中职生接受体育的能力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经常参加运动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在短时间就可以掌握教学内容,而仍有很多人不能够掌握运动技术,久而久之,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中职体育教学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学生心情好的时候,学生会积极参与运动,在学生情绪低落时,学生就会厌烦运动。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效果和终身体育教育开展。

2.4 中职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对终身体育教育的影响

中职学校体育教师是中职生终身体育教育的执行者,中职体育教师除了具有体育教师个人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丰富的体育常识和锻炼常识外,还要能根据中职生特有的行为、心理,创新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然而,个别体育教师只专注于专业队的训练和管理,忽略了自身业务的提高,很多中职体育教师教学态度不认真,没去了解中职生心理,体育课让学生自由活动,有的甚至完全失去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

3 中职生阶段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对策

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开满体育课,上足体育课,充分应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切实加强学校体育的管理,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条件》的落实。针对我们中职生阶段终身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培养中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提高中职学生参与运动和自我锻炼能力。

3.1 提高中职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体育课的正常进行是要依靠学校政策和领导的重视,只有学校领导重视体育教育,加大体育教学投入,才能够使终身体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得以体现。学校重视体育教学和活动,重视被看成是“职校生”体育教育,中职学校体育才能发挥其教育作用,中职体育教学才能够正常的开展,中职体育教师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教育事业中去。

3.2 要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地、器材

体育场地、器材是进行体育教学的前提条件,合理有效的利用好体育场地、器材,开展体育教育与活动,不仅提高了中职生身心素质,也可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使其终身受益。体育场地应该综合利用,如排球场可以改成排羽两用场地,体育馆可进行篮球、排球、羽毛球等教学场地。体育教师应该利用学校的一切体育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拓展自己的知识,传授学生更多的体育知识。

3.3 培养中职生终身体育意识

(1)不要忽视中职生的体育健康常识教育。

体育教学不仅是传授体育运动技术、技能,还要传授学生体育健康常识。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室内体育课进行健康常识讲座,体育理论课突出以学生终身受用的体育知识进行传授,使学生感到有知识可学,用得上,有兴趣,愿意学。并切实指导他们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借以提高其终身体育的意识。

(2)培养中职生体育兴趣。

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直接影响学生运动的效果,只有学生对运动产生强烈的兴趣,才能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中职生运动兴趣要从中职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入手,对于男生,采用激烈对抗的篮球、足球等教学较受欢迎,对于女生则进行健美操、形体训练、游戏等较好些。中职生一旦产生了运动兴趣,就会主动参与运动,对提高体育教学有着重要作用。

(3)培养中职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与运动习惯。

中职生自我锻炼能力较差,没有养成主动的运动习惯。体育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自我锻炼的方法,更要唤起学生参与运动的动机,经过反复教学、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一整套自我锻炼方法,久而久之成为一种运动习惯,养成了运动的习惯,学生就会终身受益。

3.4 提高中职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1)中职体育教师更需要加强体育教師基本功。

体育教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启蒙人,他们担负着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等任务,对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起着直接的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要加强基本功练习,掌握更多的体育健康常识和健身方法,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投入到体育事业中去,为广大学生服务。

(2)中职体育教师更需要改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体育课内容。

体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何发挥体育教师“主导”作用也是体育长期思考的问题,教学方法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教学内容应根据中职生所处阶段和生理、心理特征进行合理安排,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学内容,以其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幽默,教师人格魅力较强,往往会使体育教学更为生动,学生更容易接受。

(3)发展中职学校特色体育项目。

学校特色体育项目是学校体育文化的体现,以广大学生为中心,特色体育项目在大部分学生共同参与下才能够得以实现,一个学校可以有几个特色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只要场地器材允许,学校领导重视,体育教师积极,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完全可以开展起来,这样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运动,促使营造强烈的校园体育运动氛围。

总之,中职生阶段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是中职生提高身心素养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手段,终身体育教育对于中职生的一生都是十分重要的,中职体育教学可以使中职生学会体育健康常识,学会自我锻炼方法,养成运动的兴趣与习惯。因此,重视中职体育教学,合理有效利用体育场地设施,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才能更好的提高中职体育教学整体水平,开展终身体育教育,使每个“中职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曾秋生.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09(8).

[2] 郭志忠.浅谈中学体育要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6).

[3] 赖昆栋.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2(3).

[4] 林国忠.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树立终身体育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9(6).

[5] 郑军.对中学体育教育如何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作者:王栋

终身体育意识下体育教学论文 篇3:

终身体育思想在家庭体育

摘要:终身体育思想伴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变革跨入了新世纪,教育的形式与内涵在高科技、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终身体育的目标不仅仅是满足人在学校教育中对体育的需求,而且应是家庭的和社会的统一体。家庭体育是终身体育的起点,对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生长发育、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体育中的社区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发展和延伸,它可以在社会环境下根据个人的情况灵活自主地选择和从事体育。它们的目标都具有一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即最终目的是达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丰富文化生活,沟通与融洽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并使之贯穿人成长的始终。

关键词:终身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

一、终身教育与终身体育思想的概述

终身教育思想是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法国教育家保尔一朗格朗正式提出的。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前苏联学者经过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体育思想,即终身体育思想。

比较教育与体育两者的概念,它们为从属关系。教育范畴极广,其中涵盖了体育。在不同人给予教育的定义中,我们均能看到体育的身影。终身体育思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国际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和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而提出的。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其承载着特定的、重要的教育使命。可以说,终身教育思想诞生催生了终身体育思想观念的形成,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出则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终身教育思想体系。

二、终身体育思想在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中的应用

(一)终身体育思想与家庭体育

家庭体育是家庭生活中的体育生活,是家庭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社区体育的基本单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体育不仅对每个家庭成员个人的身体健康、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直接作用,也与社会的稳定进步和发展有密切联系。从时间上说,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不同,它是一种终身体育,时间最长。由于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通过经常性的家庭体育活动,使家庭成员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这就使家庭体育具有长期性与连续性。特别是父母爱好和参加体育活动使得孩子从幼儿、少年乃至青年都生活在良好的家庭体育活动的氛围之中,使孩子的身心留下一定的烙印,对孩子形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从发展角度看,研究终身体育思想下家庭体育存在形式,不但可促进家庭体育活动开展,使得家庭体育变得丰富多彩;也有助于家庭成员的体育意识和习惯养成,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健康和快乐;更有利于增强国民体质,乃至整个中华民族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二)终身体育思想与学校体育

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是指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的思想。这种思想认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中间环节,主张在学校阶段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观念和习惯,并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这种思想对学校体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组织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学校体育是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身体锻炼为基本手段,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教育活动。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任务的最基本途径,因此,体育教学中其终身体育思想贯彻实施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学校体育中的实施情况。在体育教学中既要重视体育教师素质的培养又要重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注意发展学生的体能,促进学生体育习惯的形成。这样就能在体育教学中有效的贯彻终身体育思想,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更好地与终身体育相结合。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方法和实施教学评价时,都力求把当前的教学活动和终身体育的目标相结合;既要完成该学段的体育教学目标与任务,又使其教学效果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需要打下基础,为其学校后的体育生活提供体育知识、兴趣和能力准备。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出发,使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进入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终身体育思想与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是社区成员以自发性为原则,以一定的地域空间为依托,利用人工(设施)或自然环境,在行政的支持下,开展的以发展社区服务,维系社区感情,增进居民身心健康为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活动。社区居民是社区体育的主体。一定的地域是社区体育的活动空间。社区体育是一种系统状态下的组织化活动,中国现阶段社区体育由街道办事处直接管理,涵盖社区内的各单位。

培养社区居民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是发展社区体育的一个根本性的对策。终身体育追求的是连续性和一贯性,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健康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和生命质量。而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是实现终身体育的基点。因此,要向社区居民传授有关体育健身的知识,教会他们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的技能和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自我健身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满足自我健康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当前人们对体育健身活动给人带来身心上的好处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此,新形势下的社区体育就应以满足广大居民的健康需求为宗旨,为居民开展体育健身锻炼活动服务。培养社区居民终身健身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是发展社区体育的根本性对策。

三、终身体育思想下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三位一体和谐发展的措施

终身体育思想是以家庭体育是起点;学校体育是基础;社区体育是关键的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学校体育作为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的中间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家庭体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或预防祛病、降低医疗费用,还在于增强家庭凝聚力,促进家庭团结、和睦幸福。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健康第一”“以人为本”,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国家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社区体育的目标是为了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它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家庭体育、社区体育重在参与,而不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标导向。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之间,除了在时空不能出现断裂外,还必须在方向上保持一致。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如果在基本方向上不能保持高度一致,那么,它们各自的作用会互相抵消。作为一个体育工作者,必须时刻对家庭、学校、社区体育的方向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应当指出,当前学校、家庭、社区体育在方向上不能保持一致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因此,增强社会各方面的社会责任感,统一组织好社区体育的工作,提高家长的体育素养,切实做好家庭、学校、社区体育,在方向上的协调一致工作,在我国应予以高度重视。

学校体育要走向社会化,从而打破人们多年来思想上形成的习惯,就必须实现在目标上的统一。加强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在目标上的融合。增大家庭、社区体育的宣传,强化家庭、社区体育观念,学校可通过学生的作用,带动家庭、社区体育的开展,营造“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

四、终身体育思想下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和谐发展的意义

终身体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终身体育锻炼是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标志。终身体育思想是面向社会所有成员,使其在一生中接受最适当的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并从中获得益处的体育思想。在其结构体系上强调了人的不同时期体育的不同内容和方法。人们在学校体育教育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根据自己各方面的条件自觉、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终身体育思想强调人们一生中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就是在人的一生中通过参加适合自己不同时期的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素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加强人际交往,提高生活质量。终身体育能否真正实现,达到终身体育思想的理想境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之间能否和谐统一的发展。因此,三方面的体育教育应把培养人们锻炼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来抓。全民族都应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自觉坚持锻炼身体,从某一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同时更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作者:车 婷

上一篇:规章制度背景下班级管理论文下一篇:主题实践活动与高校党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