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口腔医学论文

2022-04-25

摘要:口腔医学专业长学制的产生和发展,使长学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口腔医学长学制学生心理健康,取得一定成效。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心理健康教育口腔医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健康教育口腔医学论文 篇1: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策略

摘要:由于经济因素,很多农村父母不得不背井离乡出门打工,而他们的孩子则只能放在家里面读书成为留守儿童。因为从小缺乏父母的陪伴,很多留守儿童都有一定的性格缺陷。因此,小学是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阶段。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多种因素有关,会直接影响健康成长。学校自愿承担其中的责任和义务,结合多种教育能力,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开心学习,拥有健康的童年。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问题

小学生年龄较小,容易在学习、生活中出现问题,尤其是留守儿童缺乏家长的直接管教,极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果不加以关注,可能会出现不堪设想的后果。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學中渗透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进行探析,希望助力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偏差

在过去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通常都是采取讲授来开展的,即使现在很多中小学都发放了心理健康读册,但其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只能满足大城市的学生,而位于偏远地区的学生却由于教育设施的落后,无法正常地接受正确的心理辅导。心理教师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也只是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并没有根据实际去了解学生内心的需要,致使问题无法真正地解决。

(二)家庭教育观念的偏差

在农村的留守儿童们,他们的父母总是盲目地给自己孩子经济上的需求。这类的思想观念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大错误,会让孩子们认为父母只是自己的资金补充人员,与自己的亲人关系也日渐疏远。所以身为父母,我们要知道孩子们不仅需要资金的帮助,更需要亲人的陪伴。

(三)学厌与学困

农村长辈普遍有学历不高、知识储备量薄弱、对读书学习认知低下的特征,在教育中不仅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反而对学生灌输“读书无用”的理论,动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留守儿童群体里这样的现象更为突出,临时监护人管教松懈,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沟通有限,学生的学习条件极为受限,再加上受到群体思想的干扰,学生的爱学心理也就转化为了厌学心理或困学心理。再者,留守儿童的父母通常以“物质安抚”的模式弥补对学生的关爱,学生得到了大于认知的零用钱时则极容易受到错误金钱观的影响,造成收入大于支出的现象,并依此得出挣钱价值大于读书价值的观念。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学校与家长建立沟通频道

1.学校方建立一个面向家长的校园官网,将学生的近况如实的反馈给学生家长,使家长可以参与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能够多一份了解和理解。并且,学校方还可以与家长一起定制留守学生未來的成长计划,时刻监督和引导留守学生的成长方向,促使留守学生未来的身心健康能够得到健全的发展。

2.学校方设立“亲子育人”和“临时监护人育人”两个视频频道,视频的主旨是向家长提倡科学育人的理念和办法。在“亲子育人”中,鼓励外地打工的家长多与自己的孩子互动交流,填补留守儿童对父母亲情的空白,多多参与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让留守儿童可以真正的体会到“父母爱”,感受到家的温馨和温度。在“临时监护人育人”中,临时监护人需要尽到自己的职责,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儿童进行指导教育,并在儿童生病受伤的特殊时期带领儿童去往医院及时接受治疗。在遇到节假日和儿童的生日时,与儿童的父母沟通“团圆”,让儿童与父母之间能在节日中互道一声祝福。

(二)建档立卡,一起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和进步

目前我们国家儿童们处于留守状态的数量与日俱增,学校和教师就担起了孩子们成长的重任,要主动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活动是否健康,为所有的学生办理建档立卡,实时注意每个留守孩子的身心状况,尤为注意留守孩子的成绩进步状态,并给予鼓励。首先,教师要通过学校的安排了解所带班级内留守儿童的人数,掌握留守儿童的全部信息。然后,整理好所得到的信息,按班级分好类别交到学校有关部门保管,任课教师以及班主任要严格关注留守儿童的日常状况以及在学习中的成绩状态,在日常的观察中不断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并且还要在每个学期的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的时候,把有关的成绩信息整理好交到有关部门保存。最后,学校每个学期至少要开展一次家访,通过每次的组织向孩子的家长说明孩子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和进步的情况,进一步取得家长们的信任。

(三)让学生进行主题作文写作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复杂多样,如果教师仅仅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能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有必要改进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进行主题作文写作有利于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在活动开始的时候,笔者发现一些留守儿童羞涩于与班级上的其他同学交流并成为朋友,见此情况,笔者便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鼓励他们大胆的交朋友,经过笔者的引导,那些留守儿童都能够大胆的与班级上的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当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上交了自己所写的作文。笔者在进行作文检查时,发现那些留守儿童能够生动、形象的描写自己所交的朋友,一些留守儿童还在作文最后对笔者表达了感谢,说自己通过这个活动能够大胆的与他人交流了。

结论

在这个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快速,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涌向城市,农村留下了很多孩子,这都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造成的。父母的关心和关爱非常缺乏,父母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缺席,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从而导致心理障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下乡教书,为农村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姜海青,王新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探讨[J].中华少年,2018(7):114.

[2]姚桂雪.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综述[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4):7-10.

[3]赵彦.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7,6(12).

作者:刘章礼

心理健康教育口腔医学论文 篇2:

促进口腔医学长学制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口腔医学专业长学制的产生和发展,使长学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口腔医学长学制学生心理健康,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口腔医学;长学制;教学过程;心理健康

文献标识码:A

口腔医学专业长学制的产生和发展,意味着我国口腔医学教育从追求数量到提高质量的转变,应该也必然成为我国未来医学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作为国内口腔医学教育的领头羊之一,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从2001年开始试办七年制口腔医学教育,招生规模为每年约30名。2004年开始招收八年制,每年招收10名左右。至2009年共招收七年制179名,八年制共59人,已毕业两届七年制共57名。口腔医学长学制学生既有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共性趋势,又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学制时间长、学习任务繁重、竞争淘汰激烈、自我定位不明等,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产生的困惑和冲突,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和经验,在优化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多维推进,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整个口腔医学长学制教学过程。

1 优化课程体系,整合压缩学分,减轻课业负担

传统口腔医学教学内容繁冗,包括通识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和口腔医学专业课程四大部分,学生学习任务繁重,疲于应付,学习和考试压力大,很容易诱发心理问题。通过修订培养方案,以疾病、器官、系统为中心整合课程体系,口腔医学专业长学制培养总学分由原来的216.5学分整合压缩为183学分,加了大选修学分比重,丰富了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和学分减少不是简单的让学生用于娱乐和休息,而是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引导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寻求个性发展,或进行业余科研、或选修兴趣课程、或参与学生社团、或参加文体活动,使其更加全面的发展,课业压力的分散和排解对对学生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又有积极地反作用。

2 专业向基础渗透,基础向临床延伸,明确精英人才定位

武汉大学目前对长学制办学还处于摸索阶段,在长学制招生、培养方式、学生工作管理、学籍管理、分流淘汰、学生待遇、毕业就业等诸多方面尚未形成完善固定的制度和政策,造成长学制学生难以对自身准确定位,思想迷茫,易产生焦躁和懈怠情绪,个别学生甚至由于目标的缺失不思进取。为稳定学生专业思想,学院从长学制新生入学就通过“新生见面会”、“教学指导日”、“口腔展系列讲座”等活动灌输“七年(八年)一贯,精英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正确定位。积极与学校沟通解决长学制培养相关问题,长学制从入学到毕业的一系列问题的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解决了长学制学生的后顾之忧。并通过与五年制不同的课程设计突出一贯培养特色。在第二学期开设《口腔医学导论》,并组织学生利用第一学年、第二学年暑假两次进入临床,第一轮学习接诊艺术,以“志愿者”形式护理病房病人,第二轮在不同的临床科室进行轮换见习。在专业学习阶段注重基础,将前期基础课程分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课程的高级阶段调整至专业学习阶段学习,使得基础课的学习贯穿始终。鼓励学生在专业学习阶段开展科学研究,对交叉学科和基础学科的问题进行相关课程的选修和相关书籍的阅读,实现知识融通,打开医学教育的快速通道。这种与本科不同的课程设计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校和学院对长学制重视和期望,而自我的精英定位是长学制学生发展和成长的最大动力。

3 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加强人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医学院校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因此为了增强临床医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学院利用多种形式和机制相互配合,搭建长学制口腔医学生教育的人文教育平台,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精神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和人文关怀,充满信心地面对未来。(1)开设人文课程:以选修课形式开设行为社会科学、伦理学课程,注重学生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法律、心理、伦理教育,引导学生从疾病认识升华到对生命的尊重。(2)营造人文氛围: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在武汉大学本部度过大学阶段的第一学年,充分领略百年名校的人文魅力。学院也通过强化图书馆建设和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培育长学制学生深厚的医学人文素养,塑造良好的心理特征提供最优越的环境和条件。

4 推行PBL教学模式,培养沟通技巧和自主学习能力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和人沟通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条件之一,而自主学习强调学习的主体性和互动性,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提高自信心。学院依据我国医学教育现状和本院教学实际,在口腔医学专业长学制教学中进行多学科的PBL教学模式。PBL教学以小组为形式,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大家一起讨论学习,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意见,提倡辩论,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倡导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主动更新、全面发展,每位同学都有发言机会,小组成员自评、他评、互评贯穿于教学始终。每个病例都会重新随机分组,使学生感受不同学习气氛。PBL教学的施行对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自学能力、团队精神及协作技能效果显著。

5 建立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树立正确价值观

长学制学生学习时间长达七年或八年,长期处于学校这一相对单纯的环境中,社会适应能力不足,导致其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产生了距离,而这种落差正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培养基。学院建立了“实验室-医院-社区-社会”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借助湖北省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口腔分中心、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与“HOPE基金会”合作创立的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社区口腔预防保健实践基地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广泛的口腔健康义诊和口腔健康宣教,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教会了他们把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结合起来看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了学生献身口腔医疗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服务的综合素质,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总之,口腔医学作为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职业技能的掌握只是学习的一个部分,“教育”二字还有更丰富的意蕴,即对学生整个身心的全面滋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口腔医学教育更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学制无论如何改革,培育拥有健全人格、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的口腔医疗工作者,都应是所有口腔医学高等院校的终极追求。

参考文献

[1]边专,台保军,樊明文,黄翠,宋光泰.构建立体化培养体系,培育高质量口腔医学人才[J].口腔医学研究,2008,(24).

[2]金敏,吴李鸣.加强长学制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医学与社会,2008,(8).

[3]孙燕鸣,周庆环,石淑宵.长学制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初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2).

[4]黄翠,边专,台保军.Dental Education in Wuhan, China: Challenges andChanges[J].Journal dental Education,2007,(71).

[5]宋光泰,关超然,边专,台保军,吴茜.Exploratory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al Reform With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China[J].TeachingandLearning in Medicine,2005,(17).

作者:寇树明 赵丽明 台保军 黄 翠 潘 虹

心理健康教育口腔医学论文 篇3: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综合护理模式在老年牙髓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 目的:分析心理護理联合健康教育的综合护理模式对老年牙髓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诊断为牙髓病的老年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各30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相应的牙髓病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和治疗配合度。结果:护理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和SDS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护理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7.363,P=0.000)。护理组总配合度为94.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102,P=0.000)。结论:在老年患者进行牙髓病的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同时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更高,治疗依从性也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在符合条件的医疗单位进行推广。

【关键词】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老年患者; 牙髓病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Elderly patients; Endodontic disease

First-author’s address:Affiliated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0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33.025

牙髓病是口腔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临床可见牙体硬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损,表现以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质的疼痛症状为主,对患者的正常咀嚼和日常生活均造成较大的影响[1]。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由于伴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进而出现食物嵌塞,牙龈萎缩,从而更易出现邻面和根面的龋坏及牙髓炎症;老年患者机体器官逐渐出现退化,临床症状表现更加明显,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更加显著;且在老年患者中,更易同时伴有心理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出现。所以对于老年牙髓病患者,在治疗牙齿疾病的同时,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也同样需要关注[2]。本次研究针对老年牙髓病患者,联合应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综合护理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诊断为牙髓病的老年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由同一名医生对所有患者进行口腔全面检查和影像学的辅助检查,均确定符合牙髓病的诊断;均确定可以耐受牙髓病的治疗,且能够配合完成治疗;均知晓本次研究、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均在60岁以上。排除标准:有严重全身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和精神病家族史;药物过敏史;言语表达困难;重度牙周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各300例。本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同意批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牙髓病治疗护理,主要包括术前与患者沟通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术中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帮助进行吸唾等,术后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及约定复诊时间[3]。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联合治疗,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首先需要对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和心理状态进行全面掌握,对于存在严重全身系统疾病的患者应加强关注。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在交流过程中注意语速要适中,语调平缓有亲和力,可同时配合在诊室内播放舒缓的音乐,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4];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所提出的问题,担忧和疑虑的情况应耐心且全面地予以解答,从容使患者可以消除心理的疑虑、恐惧和抵触的情绪,提高对抗疾病的信心;老年人由于理解速度可能较慢,或存在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下降等情况,要时刻保持耐心和微笑,给予老年患者心理上的关怀[5]。(2)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和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講解,可以利用龋齿充填和根管治疗术的相关模型和图册向患者进行介绍,主要包括疾病的发病原因、可能导致的后果、需要采取的治疗方式以及治疗过程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等情况,同时说明愈合和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6];在整个讲解过程中需要与患者及家属保持互动,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从而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对治疗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避免出现慌乱,同时也可以增加患者对治疗效果的信心[7]。同样由于老年患者听力和语言能力下降,在沟通时需放缓语速,可略微提高音量,同时应注意对老年患者的陪同家属的教育,使患者在术后可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也有利于口腔健康的维护[8]。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其中SAS评分:50分是该量表的分界值,<50分没有焦虑情绪,50~59分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70~79分重度焦虑;SDS评分:该量表的分界点为53分,分值越高患者的抑郁程度更严重,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2分[9-10]。比较两组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对治疗的配合度,其中,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一般满意。采用本院自制的治疗配合度的问卷调查对两组的配合度进行评价,将其分为3级:Ⅰ级为患者心理状态较好,无明显恐惧感,完全配合治疗过程;Ⅱ级为患者逃避治疗的举动明显,恐惧感较明显,但仍可以配合完全治疗;Ⅲ级:逃避治疗的举动十分明显,恐惧感十分强烈,无法配合完成治疗。总配合度=(Ⅰ级例数+Ⅱ级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160例,女140例;年龄63~78岁,平均(72.4±3.6)岁;病程0.5~1.9年,平均(1.15±0.33)年。护理组男167例,女133例;年龄64~79岁,平均(73.3±2.8)岁;病程0.6~1.8年,平均(1.09±0.43)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 护理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和SDS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护理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6.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7.363,P=0.000),见表2。

2.4 两组治疗配合度比较 护理组的总配合度为94.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102,P=0.000),见表3。

3 讨论

牙齿具有美观、发音、咀嚼和支持面部外观等作用,当出现牙体牙髓疾病时,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进食功能,对前牙区的牙体疾病,还会明显影响发音功能,同时由于美观性受到破坏,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牙髓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以剧烈疼痛为主,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烦躁的表现,所以对于出现牙髓病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对心理健康状态的调节[11]。

传统护理模式主要对患者进行用药和饮食方面的指导,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关注较少,所以存在许多不足,已经逐渐无法满足临床要求[12-13]。心理护理模式近年来在口腔科的應用逐渐增多,通过将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护理人员耐心对进行口腔疾病知识宣教,可以解除患者心中的疑虑和恐惧,增加对治疗的信心[14-15];同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让患者可以表达内心的想法,提高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从而使得对治疗的配合度也更高;另外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心理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程度[16-17]。特别是针对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较差,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系统疾病较为常见,对治疗过程耐受度也较差,过度焦虑和恐惧容易导致系统疾病的加重和其他突发情况,通过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患者的情绪趋于稳定,可以更好地配合治疗,医生工作效率明显升高,治疗时间缩短,患者对整个护理治疗过程总体满意度评价显著提高[18-19]。

本次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老年牙髓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通过研究结果可见,应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和护理的满意度。钱霏霏[20]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后,患者治疗配合度达到92.2%,常规护理的患者治疗配合度达到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4.1%的患者对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方式满意,明显高于对常规护理方式的满意度(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中患者满意度和配合度结果与钱霏霏[2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同时本次研究针对患者在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后,两组SAS和SDS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老年患者进行牙髓病的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可以明显改善,同时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白新华.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5):119-121.

[2]裴育.探讨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价值[J/OL].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7,4(1):26-27.

[3]夏文棣,傅开元,陆文昕,等.口腔医学本科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症状及其与心理、睡眠关系的问卷调查[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6,51(9):521-525.

[4]李晓东.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老年牙髓病患者的影响分析[J/OL].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7,4(13):42-43.

[5]杨艳,赵琨,吕娅,等.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6,29(12):1318-1320.

[6]郭斌,付敏,郭吴双,等.老年人群口腔疾病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6,9(8):449-455.

[7]于建红.牙髓病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6):76-77.

[8]王思.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牙髓炎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7,31(2):122-123.

[9]魏波,刘博,陈少真,等.优化护理对牙髓炎患者临床效果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23):2944-2946.

[10]任宇舒,林晓萍.口腔患者就诊心理及心理卫生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7,27(9):545-550.

[11]徐浩,每晓鹏,徐礼鲜.牙科畏惧症的诱发因素与防治策略[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6,26(3):184-187.

[12]李芳萍,张珑.急性牙髓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1):50-52.

[13]古丽努尔·热沙克,张莉.心理护理对老年急性牙髓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4):69-70.

[14]张岩.优化椅旁护理配合在牙髓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观察[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39(2):97-98.

[15]张睿,张玲阁,李喜红,等.微创拔牙对老年患者口腔健康生存质量的影响[J].口腔医学,2017,37(3):223-226.

[16]刘明谆.热牙胶根管充填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8):14-17.

[17]王荣强.口腔正畸患者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72-73.

[18]黄业翔,李龙江.浅析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7,15(3):189-192.

[19]郭晓美,张侃,叶秋萍.心理干预联合浓替硝唑含漱液对老年人牙面菌斑和牙龈炎症的作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9):415-416.

[20]钱霏霏.牙髓病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效果探讨[J/OL].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20):67-68.

(收稿日期:2018-09-26) (本文编辑:李莹莹)

作者:龚小兰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论文下一篇:手机动漫业务营销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