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表造假查处论文

2022-04-19

【摘要】本文从债权投资人的角度,论述了对会计报表中虚假信息的识别方法,同时结合我国经济和政策环境特点,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关键词】会计报表信息会计信息实质是对企业经营行为的一种量化反映,会计对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一系列经营行为的结果进行确认、计量、汇总,最终形成财务报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会计报表造假查处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会计报表造假查处论文 篇1:

浅谈防范会计造假的对策与建议

摘要:对会计造假的防范对策研究一直没有停滞过。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财政部共计发布了37期检查公告,将每年检查处理结果进行公开曝光,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对会计造假行为起到了有效的警示和威慑作用。会计造假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原始凭证造假,会计账簿造假、会计核算造假、会计报表造假等四种类型。会计造假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会计造假具有很大的危害性,防范与打击会计造假必须从会计工作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上狠下功夫。

关键词:会计造假 原因 危害 对策 建议

文献标识码:A

会计造假古今中外有,以后还会有。只要有利益诱惑,有人就敢铤而走险。同时,人们对会计造假的防范对策研究也一直没有停滞过。笔者以自己学习、研究与探索的思路参与探讨之。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本质要求,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保证。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还仍然存在着会计信息质量低下诸多问题。2017年12月26日,财政部发布的第38号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表明,“部分国有企业重业绩考核、轻财务管理,部分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增长迅速、风险管理亟待加强,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融资违规调节利润,部分外资、民营企业偷逃税款等问题,少数会计师事务所存在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质量控制亟待加强等问题。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财政部及各地专员办、地方财政部门依法下达了处理处罚决定,责令被检查单位认真纠正整改,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予以行政处罚。对存在审计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依法予以警告、暂停执业、吊销证书等行政处罚。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财政部共计发布了37期检查公告,将每年检查处理结果进行公开曝光,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对会计造假行为起到了有效的警示和威慑作用。”

1 会计造假表现形式与类型

会计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伪造、变造虚假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以达到特定利益的集团或个人的违法行为。会计造假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突出表现。会计信息的产生要经过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和输出三个基本环节,会计造假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会计确认缺少或编造事实依据;二是会计计算、记录歪曲经济活动和业务事项;三是会计报告发布不完整,或出具虚假报告。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原始凭证造假、会计账簿造假、会计核算造假、会计报表造假等四种类型。

1.1 会计原始凭证造假

原始凭证是会计信息的基础,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真实性在于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如有会计造假,先从原始凭证人手,当事人以白条入账或伪造发票、凭证,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1.2 会计账簿造假

会计账簿的信息来自记账凭证,如果凭证造假,会计账簿也就失真。还有的乱设会计科目,财务管理混乱,或者做假账,隐瞒活动真相。还有的采取抽单不入账的手法,私设“小金库”,或建立“账外账”,备以应付不同的需要。也有的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随意采用会计技术、方法,使会计信息失实。

1.3 会计核算作假

有会计人员不区分成本核算对象,乱计成本,使各成本核算对象归集的成本不实;有的没有划清本期与非本期成本之间的界限,使本期成本不实;有的成本信息失真,甚至重复计提税金、费用,相关原始凭证丢失等。

1.4 会计报告(报表)造假

會计报表是用来综合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性文件,但是,有单位的会计报表造假,难能提供完整、规范、真实和有价值的会计信息。有亏损企业故意虚高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有效益好的企业则出于不同目的,或隐瞒收入、或少缴税费、或截留利润。

2 会计造假的原因

会计造假,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有政府部门官员授意造假

有的地方政府官员为保官位,为自己提升,造假政绩,下达不切实际的地方社会经济增长指标;有的领导干部暗示或指使下属单位和企业为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而弄虚作假。

2.2 当事会计人员屈从权势,被动造假

现行的经济体制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是从属关系,单位负责人为谋利向下属施压,让会计人员弄虚作假。当前经济活动中的会计造假,多数不是会计人员主观故意的,是由握权的负责人指使所造成的。

2.3 涉案会计人员法制观念与职业道德素质低

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不良风气侵蚀着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涉案会计人员罔顾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受私欲的驱动,主观故意造假,利用职务之便和管理漏洞监守自盗,贪污、挪用公款,违法犯罪。

3 会计造假的危害

会计造假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认清这些危害性将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体的危害性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3.1 传递错误信息,误导经营行为

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以各方面的数据为基础。企业的各类财务指标包括收入、成本费用、资金周转、盈利能力等都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指标,如果这些信息造假失真,企业的经营管理就动摇了基础,导致经营管理混乱和决策上失误。

3.2 导致国家税收和国有资产的非法流失

会计造假,企业的申报不实,隐瞒当期销售收入,达到推迟或少缴税款。有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经营者通过不实估价,压低国有资产价值,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3.3 导致国家或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的编制出现偏差

国家和地方财政收支预算都是在上年财政收支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下一年预计的新增收支内容而确定的。会计做假使国家预算部门不能掌握完整、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编制下年预算的基础就不正确,易发生较大的偏差。

3.4 践踏国家财经法规的权威性

会计恶意做假是在执行国家财经法规上打折扣,是对国家财经法规权威性的践踏,实质上也是对国家尊严的损害,是经济活动与会计业务中的违法犯罪行为。

3.5 增加影响社会不稳定因素

由于会计做假,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不利于企业自我评价和决策,有可能造成企业停工停产、裁员下岗、破产,职工维权上访,发生群体事件,造成社会不稳。

4 防范会计造假的对策与建议

4.1 重视会计职业道德和素质培养,从思想源头保证不造假

加强会计诚信教育。老生常谈,常谈常新。要采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有效的宣传学习教育形式,深入人心地进行会计诚信教育,将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学习作为会计人员一生的重要必修内容。督导会计人员坚持客观公正、诚实守信、廉洁自律、不做假账,立足本职,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用忠诚与担当捍卫会计的职业尊严[1]。

4.2 严格审核原始凭证,从流程源头防范造假

取得和制作原始凭证要依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要及时送交会计部门;会计部门、会计人员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核,对于不真实、不合法、不规范的原始凭证,会计部门、会计人员拒绝接收,并报告单位负责人查处。

4.3 建立国家财务会计核算(官)网,在流程中间环节防范造假

建议在各地财政统一会计核算的试点基础上,政府建设统一财务会计核算网,把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国有控(参)股企业等财务会计核算单位逐步纳入到统一财务会计核算网进行记账凭证制作、记账、核算、结账、报表、报税、分析报告。整个核算流程由互联网和物联网络系统智能完成,从核算与报告流程中杜绝人为造假的漏洞[2]。

4.4 建立与完善会计核算中心,优化会计环境防范造假

建议由各地财政部门牵头设立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服务与监督管理一体化,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人员的编制、组织、人事、工资关系和社会保障全部转入核算中心统一管理,使会计业务的决策者与执行者相分离、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相分离、财务报告的存放与报告单位相分离,保证会计业务处理过程公开透明,让会计人员处于企业经济利益、组织人事管辖之外,不受企业所左右,不为利益所驱动,勇于对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监督,会计人员依法独立履行职责;由于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资料的汇集、整理、入账、核算、生成报表,提取会计信息,都由会计核算中心制作,封堵了造假环节,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

4.5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人才公司,在人才体制上预防造假

会计人才公司是政府与行政事业单位、企业之间的社会中介机构,是特定意义的企业法人。由公开招聘的会计人才组成,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风险自担、依法纳税。会计人才公司的职责是规范培训和管理會计人才,服务社会需求。会计人才公司与需求单位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双向自愿委托的法律关系,不是隶属关系。国家以法律形式明确各单位、各部门需要会计人才只能由会计人才公司推荐提供。并且赋予用人单位向会计人才公司选择用人的权利,允许用人单位根据行业特点和会计核算特点从会计人才公司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会计人才,用合同形式确定会计人才公司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责任与义务。建设新型的会计人才职业化管理体制,引入有序的、优胜劣汰的会计人才市场竞争机制,从会计选人、用人制度上杜绝会计造假[3]。

参考文献

[1]邢德新.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商业经济,2015(12).

[2]万红美.防范会计造假可采取的会计监管措施[J].科技资讯,2010(23).

[3]贺智博.浅谈如何防范会计造假[J].财政金融,2015(2).

作者:谭冰

会计报表造假查处论文 篇2:

浅析识别虚假会计报表的方法

【摘要】本文从债权投资人的角度,论述了对会计报表中虚假信息的识别方法,同时结合我国经济和政策环境特点,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会计报表 信息

会计信息实质是对企业经营行为的一种量化反映,会计对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一系列经营行为的结果进行确认、计量、汇总,最终形成财务报表。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国内,会计信息始终是社会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之一,反映着社会经济和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最终成果。因此,规范会计行为,完善法规制度,创造良好的会计行业环境是我们的重要课题,对于虚假会计报表的甄别以及会计信息的完善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虚假会计报表的识别

对于投资者、发放信贷的银行等债权人而言,他们所接触到的仅仅是宏观经济、企业的行业状况以及企业所对外提供的经审计人员审计的会计报告。作为外部报表使用者,债权人一般情况下很难接触到相关企业的会计凭证及其账簿,因此我们从相关企业提供的会计报告入手,通过以下手段识别其会计报告的真伪。

1、阅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

因为公司对外提供会计报表往往要经过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可信度。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可分这几种类型: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拒绝表示审计意见审计报告;否定意见审计报告。

(1)注册会计师对单位财务报告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意味着其审计结果证明公司会计报表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2)注册会计师对单位财务报告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意味着其不能确定公司财务报告某些部分的真实程度。对于“说明段”提出保留意见的财务项目,我们不能认为其真实地反映了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3)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出具“拒绝表示意见审计报告”,意味着不能确定公司会计报表反映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真实性。

(4)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意味着根据审计,注册会计师确认公司会计报表未能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2、分析会计报表附注,寻找调查分析重点

在分析会计报表之前,外部报表使用者应该先阅读和分析会计报表附注。在分析会计报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结合会计报表附注分析,寻找辨别会计报表真实程度的调查分析重点。会计报表附注的第一部分是公司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公司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情况、变更原因,以及对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的影响;第三部分是控股子公司及合营企业的基本情况;第四部分是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第五部分是其他事项的说明。

3、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比较

企业的经营业务有一定的连续性,其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密切相关。投资者可以通过对企业本期财务指标的计算分析,比较与不同年度及同行业的差异点,评价其合理性,从而发现异常情况,察觉企业的虚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分析有三种基本方法:静态分析、趋势分析和同业比较。

4、剔除不良资产

这里所说的不良资产,除包括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外,还包括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高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不良资产剔除法的运用,一是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相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二是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减幅度与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利润增减幅度比较,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表有“水分”。

5、剔除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剔除法是指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予以剔除,分析某一特定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以判断这一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关联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就应当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交易发生交易进行会计报表粉饰。

关联交易剔除法的延伸运用是将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与其母公司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对比分析。如果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应剔除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就可能意味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包装注入”上市公司。

6、剔除异常利润

根据会计报表附注及利润表,我们可以看到单位的利润结构形式,从而了解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一般情况下主营业务收入应该是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其它的属于异常利润。异常利润剔除法是指将其它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从企业的利润总额中剔除,以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当企业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时,所产生的利润主要通过这些科目体现,此时运用异常利润剔除法识别会计报表粉饰将特别有效。

7、分析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分析法是指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及总体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一般而言,没有相应现金净流量的利润,其质量是不可靠的。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表明企业可能存在着粉饰会计报表的现象。

8、对相关单位及部门进行现场调查

很多情况下,投资者及银行信贷人员在采用上述方法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尽量减少自己的投资风险等,根据自己的投资多少及信贷风险大小来决定是否对相关单位及部门进行现场调查,以及企业是否曾经拖欠债务或不履行偿还债务的承诺等。

二、抑制虚假会计报表的对策建议

1、规范财务报告法律体系、会计信息披露行为

判断一份财务报告是否虚假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其信息的披露是否与有关法律、法规和准则的要求相违背,是否真实、完整。我国在规范财务报告方面制定了《会计法》、《公司法》及各种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证券监管办法等法律和规范性条例,基本形成了财务报告规范体系。但不可否认其间还存在许多漏洞,不同行业、不同经济性质经济主体间的信息披露方法不尽一致,会计主体能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调节财务报告信息。因此,要进一步制定出系统的、科学合理的财务报告规范体系,才不会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

2、完善审计聘任机制,切实维护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众多审计失败案例表明,不少会计操纵之所以没有被揭穿,并非注册会计师缺乏胜任能力,而是独立性缺失使然。只有完善审计聘任机制,确实维护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使会计师事务所真正克服“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心态,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注册会计师对发现的会计报表操纵予以无情地揭露。

3、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并加强考核

目前,我国会计行业改革的力度很大,出现了许多比较复杂的经济事项,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考验,因此,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及严格任职要求是防范虚假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样,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考核对防范虚假财务报告也会起到深层次的作用。建立一个比较完备的考核体系,对会计从业人员故意和非故意的差错予以记录并进行相应的处罚,直至吊销从业资格,将从业人员的差错与其赖以生存的谋生手段直接联系起来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4、完善社会舆论监督,建立公开披露制度

对于发现的虚假财务报告行为的处理处罚,我国相关部门一般都没有对外公布。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将发现的虚假财务报告问题都对社会公布,社会舆论更多地参与到监督里来,对制造虚假财务报告的单位和个人会起到“名誉处罚”的作用。这样,造假者不得不对其造假行为持特别谨慎的态度,当其造假的收益与损失不相称或没有太大的利益空间时,造假者就不会冒险去造假而宁愿选择合法经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会对潜在的造假者起到警示作用,虚假财务报告也就不会大面积泛滥,危害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5、加大对虚假财务报告的处罚

我国对虚假财务报告的处置已有相关法律和规范,如《公司法》、《刑法》、《会计法》等规定了对个人和单位的行政处分、党纪处分、经济处罚、刑事裁判等。虚假财务报告的危害,不仅仅在于由于造假偷了多少税,更关键的是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算的。为此,首先我们在处理处罚上要严格执法,加大查处力度;其次要建立起严厉的处罚规定,包括刑事处罚和经济处罚等,增大造假者的成本,使造假者觉得不合算,从而从利益上遏制住虚假财务报告的蔓延。

【参考文献】

[1] 王丹心:会计舞弊手法及其鉴定[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7).

[2] 姚卫东、吴云:会计报表审计风险的几个易发环节[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12).

[3] 刘琼、董丽丽:关注银行存款审计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12).

[4] 陈寒幽:虚假财务报告的审计重点[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4).

[5] 王治、陈岳忠:审计取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11).

[6] 孙建军、刘同伯:往来账中的奥秘[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4).

[7] 蒋珊珊:警惕利用相互购销业务虚增利润[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5).

[8] 马永义: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特点、成因及揭示[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0(4).

[9] 黄世忠:收入操纵的九大陷阱及其对策[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1).

(责任编辑:朱 琳)

作者:陈丹明

会计报表造假查处论文 篇3:

浅析识别虚假会计报表的方法

摘 要:作为了解企业最重要的渠道的会计报表,应当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企业通过编制虚假财务报表,提供不真实的财务信息,对社会危害性相当大。本文通过提出虚假财务报表的识别方法,结合我国经济和政策环境特点,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识别;虚假;会计报表;方法

一、虚假会计报表的成因

阅读会计报表是了解一个企业财务状况、营运能力、盈利水平的重要途径。企业制作虚假会计报表不外乎三个目的:一是为了蒙骗投资者;二是为了取得银行及商业信用。三是为了减少纳税。基于这三个目的,企业通过各种方法粉饰报表,操纵利润,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

二、现有虚假会计报表的常见制作方法

(一)通过挂账处理进行利润操纵

按权责发生制及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所发生的该处理的费用,应在当期立即处理并计入损益。但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则故意不遵守规则,通过挂账等方式降低当期费用,以获得虚增利润的目的。比如企业对应收账款、特别是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

(二)通过折旧方式变更操纵利润

固定资产正确地计提折旧对计算产品成本(或营业成本)、计算损益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在影响计提折旧的因素中,折旧的基数、固定资产的净残值两项指标还比较容易确定,但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确定上却较难把握,许多企业就借此做文章,通过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式来进行利润操纵。

(三)通过非经常性收入进行利润操纵

1.通过其他业务收入进行利润操纵。其他业务是企业主营业务之外的零星收支业务,虽然对利润不做主要贡献,但是对总体利润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通过投资收益进行利润操纵。投资收益通常是企业的部分资产转给其他单位使用,通过其他单位使用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创造的效益后分配取得的,而分配后的收益通常会使资本增值。

三、虚假会计报表的识别

(一)关注财务报表附注

在分析会计报表之前,外部报表使用者应该先阅读和分析会计报表附注。在分析会计报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结合会计报表附注分析,寻找辨别会计报表真实程度的调查分析重点。会计报表附注的第一部分是公司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公司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情况、变更原因,以及对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的影响;第三部分是控股子公司及合营企业的基本情况;第四部分是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第五部分是其他事项的说明。从附注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企业利用特殊经济业务或违背常规会计处理的线索,比如在阅读报表附注中发现被分析企业采取激进的会计政策,或者不恰当地变更重大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多表明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遭遇较大困难,很有可能目的是为了粉饰财务报表。因此,在分析财务报表之前,会计信息使用者应当先阅读和分析报表附注,发现辨别虚假财务报表的分析重点。

(二)剔除不良资产

这里所说的不良资产,除包括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外,还包括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高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不良资产剔除法的运用,一是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相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二是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减幅度与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利润增减幅度比较,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表有“水分”。

(三)剔除异常利润

根据会计报表附注及利润表,我们可以看到单位的利润结构形式,从而了解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一般情况下主营业务收入应该是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其它的属于异常利润。异常利润剔除法是指将其它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从企业的利润总额中剔除,以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当企业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时,所产生的利润主要通过这些科目体现,此时运用异常利润剔除法识别会计报表粉饰将特别有效。

四、抑制虚假会计报表的对策建议

(一)规范财务报告法律体系、会计信息披露行为

判断一份财务报告是否虚假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其信息的披露是否与有关法律、法规和准则的要求相违背,是否真实、完整。我国在规范财务报告方面制定了《会计法》、《公司法》及各种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证券监管办法等法律和规 范性条例,基本形成了财务报告规范体系。但不可否认其间还存在许多漏洞,不同行业、不同经济性质经济主体间的信息披露方法不尽一致,会计主体能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调节财务报告信息。因此,要进一步制定出系统的、科学合理的财务报告规范体系,才不会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

(二)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并加强考核

目前,我国会计行业改革的力度很大,出现了许多比较复杂的经济事项,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考验,因此,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及严格任职要求是防范虚假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样,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考核对防范虚假财务报告也会起到深层次的作用。

(三)加大对虚假财务报告的处罚

我国对虚假财务报告的处置已有相关法律和规范,如《公司法》、《刑法》、《会计法》等规定了对个人和单位的行政处分、党纪处分、经济处罚、刑事裁判等。虚假财务报告的危害,不仅仅在于由于造假偷了多少税,更关键的是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算的。为此,首先我们在处理处罚上要严格执法,加大查处力度;其次要建立起严厉的处罚规定,包括刑事处罚和经济处罚等,增大造假者的成本,使造假者觉得不合算,从而从利益上遏制住虚假财务报告的蔓延。

参考文献:

[1]王丹心.会计舞弊手法及其鉴定[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7).

[2]姚卫东,吴云.会计报表审计风险的几个易发环节[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12).

[3]刘琼,董丽丽.关注银行存款审计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12).

[4]陈寒幽.虚假财务报告的审计重点[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4).

[9]黄世忠.收入操纵的九大陷阱及其对策[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1).

[10]王晓军.《上市公司收入舞弊的新方法及其审计》.《财会月刊》,2006(2).

作者:罗颖

上一篇:农村山区有线电视论文下一篇:股市收益会计准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