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稳健性原则研究论文

2022-04-28

摘要: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信息的质量越来越重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严格,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当采取一定的原则要求,对于每项发生的业务要准确可靠的计量,对于未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要合理估算,因此我们应该遵循稳健性原则,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可靠。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会计信息稳健性原则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会计信息稳健性原则研究论文 篇1:

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与稳健性原则思考

摘 要:金融危机的发生,为公允价值和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分析提供了新的契机。公允价值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稳健性原则是一项传统的会计原则,要求会计人员不确认和可能的收益而确认可能的负债和损失。认为公允价值的出现是在信息质量和会计目标方面对稳健性原则的修正,并提出进一步规范公允价值运用的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稳健性;会计信息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近十几年来,随着大量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因为缺乏相关性和及时性,使得财务报告过度关注历史、成本和利润,而忽视未来现金流和价值,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及时记录资产和负债公平市场价值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产生,并得到广泛应用。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相比较,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所反映的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公允价值计量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理论研究尚不完善,实务中应用还有困难。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充当了使得市场波动增大的“放大器”,最终引发了金融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质疑和会计学术界的反思。我国会计准则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谨慎的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到底会对会计信息的稳健性产生何种影响?面对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如何在确保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又兼顾稳健性,这个问题的探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2 稳健性的内涵

会计稳健性又称谨慎性。它是会计确认和计量中的一项基本准则,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在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符合会计政策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不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简而言之,它是对收入与费用、利得与损失、资产与负债进行非对称处理。例如在某种情况下确认预计负债而不确认预计收入。我国2006年会计准则明确将其界定为“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3 从信息质量的角度看稳健性与公允价值的区别

从历史上看,稳健性原则产生最早的目的是促进债务契约的签订,避免企业高报资产和收益并因此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债权人只关心债务人按时还本付息的能力,对于是否有超额收益并不关心。因此,会计稳健性降低企业账面价值的做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有利于债权人降低风险。

然而现在的市场环境与会计产生早期有了很大差别。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处于信息劣势的地位。他们只能依赖企业公开的财务报告进行投资决策。对于债权人来讲则有很大不同。企业为了获得贷款,往往要接受银行的直接审查,银行可以获得比股东更多的信息。因此,在现代市场环境中,企业和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要大于企业和债权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因此,会计信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企业和股权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最初为了保护债权人利益而产生的稳健性原则变得没有以前那么重要。

相反,公允价值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时确认未实现损益,因此不会出现系统性低估企业资产和价值的情况。在股东尤其是分散的中小股东为会计信息的最主要需求者的条件下,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要求不高估企业价值,但也不能低估企业价值。高估企业价值会增加投资风险,低估企业价值会使投资者失去应有的投资机会,两者都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4 公允价值计量对稳健性的修正作用

会计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可以分为两类:可以带来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与可以带来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稳健性原则要求对可能为企业带来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采用稳健态度对其进行反映和确认,争取及早规避不确定性,而对可能为企业带来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一般不予以反映和确认。总之,稳健性原则对不确定事项的处理态度并不对称,更倾向于确认负债或损失而不是资产或收益,它是对风险的一种提前释放,考虑到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损失,即稳健性原则仅仅反映和确认了非对称的单向信息,导致低估利润和资产,使信息使用者错误的预期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

从对不确定性进行反映的角度,公允价值计量更全面的反映了企业面临的不确定事项。公允价值计量始终面向未来,以市场为基础,力求对市场风险及不确定性进行及时真实的反映。也就是说,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使资产(负债)的价值不局限于初始计量金额,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价值可能发生增值也可能發生减值,带来的经济后果可能是收益,也可能是损失。在公允价值计量下,对带来未来经济损失和收益的不确定性均予以确认,这种计量全面如实的反映资产的价值变化,对未来经济利益的预期进行全面确认。从会计稳健性单向的不对称的确认到公允价值计量双向的对称的确认,公允价值的这种修正作用有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使企业提供的信息更符合会计目标的要求。

综上,从单向反映不确定到双向反映不确定性,相对于会计稳健性来说,公允价值计量对不确定性进行比较全面的反映,对称的反映了不确定性。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是对会计稳健性的一种修正,这种修正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加符合会计目标的要求。

5 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稳健性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会计处理原则,渗透于会计的方方面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出现是对会计稳健性的修正。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5.1 防止企业对稳健性原则的滥用

企业应用稳健性原则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它的运用程度,过度稳健或不够稳健都不能发挥它的作用,从而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决策等方面受到误导。因此,在使用中应注意把握度,找一个应用稳健性原则的平衡点,以使稳健性原则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5.2 规范和细化公允价值计量技术

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引入是有谨慎的,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规定比较分散缺乏系统的指导,其直接结果就是在实务中缺乏可操作性。为了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减少利润操作空间,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我国有必要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规范实施细则。

5.3 将稳健性原则及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与会计信息披露相结合

由于稳健性原则是对经济环境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事项作出判断时的态度,这种态度最终体现在会计处理中,而不同的会计处理会有不同的会计信息,进而会影响信息使用者;公允价值计量也是对不确定事项的反映,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果随方法及人员等的不同而有差异性,因而应在会计信息披露中披露出有关稳健性原则应用的事项、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及所产生的影响、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和依据、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相关的估值假设、参数的选择以及公允价值结果对估值假设与参数的敏感度等,以帮助信息使用者充分理解相关信息。

5.4 大力发展会计职业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稳健性原则及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在实务操作中均带有极大的主观臆断性,对“适度”的把握有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有了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才能在面临不确定事项时,减少主观臆断性,提供相对客观公允的信息。

5.5 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监管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投资者以更稳健和更客观的标准来衡量一个公司的真实价值;另一方面,公允价值运用不当时,会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工具,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所以,监管部门应提高自身的监控水平和管理技术,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实施的监管,严惩恶意操纵者。

参考文献

[1]姜国华,张然.稳健性与公允价值:基于股票价格反应的规范性分析[J].会计研究,2007,(6).20-25.

[2]赵鹏飞.次贷危机对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启示[J].财会月刊,2008,(9).

[3]张荣武,伍中信.产权保护、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J].会计研究,2010,(1).

作者:李春晖 周 扬

会计信息稳健性原则研究论文 篇2:

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应用与思考

摘要: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信息的质量越来越重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严格,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当采取一定的原则要求 ,对于每项发生的业务要准确可靠的计量,对于未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要合理估算,因此我们应该遵循稳健性原则,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可靠。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在经济现代化的今天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背景和研究目的,同时也分析了在会计实务中如何应用稳健性原则及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对稳健性原则的思考。

关键词: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同时中国又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会计信息的质量在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我国相继在1993年引进了会计信息稳健性原则,在1997年颁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在企业中严格要求会计信息质量。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又给人们敲响了警钟,除了要对公司业务的会计信息进行充分分析外,还要充分运用稳健性原则,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估计,防范于未然,同时给投资者的投资提供方向指标,保护他们的利益。

(二)研究意义

对公司经营中发生的交易特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企业的会计对象分成了六种会计要素,其中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的利润是等于收入减去费用,因此采用稳健性原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十分必要的。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对于公司或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会计人员要用谨慎小心的态度来对待,既不能高估资产收益也不能低估负债,决策者在分析会计信息的时候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能够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同时会计人员在进行做账的时候能够比年会计信息的失真,在期末进行财务报告的时候可以概括的、综合的表现出公司的经营情况。除此以外,采用稳健性原则有利于保护公司债权人的权益,能够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把企业的经营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采用谨慎性原则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稳健性原则概述

(一)稳健性原则概念和分类

稳健性原则对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稳健性原则也叫做谨慎性原则又或者审慎性原则,在一些经纪业务中当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时,会计人员要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情况下,应该采取对所有者权益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的一种方法。可以说在会计核算中稳健性原则是一条重要的会计原则,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采取了市场经济体制,符合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需求。每个企业都面临着一定的经济风险,因此企业应该谨慎的处理经济业务,尽量降低风险。

在运用稳健性原则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其进行分类,稳健性原则分为条件稳健性和非条件稳健性。例如在计提折旧时在采用加速折旧法情况下,一些早期所计提得折旧费用越高,但是后面期间所计提的折旧费用就越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称之为为非条件稳健性,据调查分析非条件稳健性是在税收和管制动机的驱逐下产生的,许多企业采用它来处理资产或债务间的业务。这要求当公司资产价值开始降低的时候会计人员就应该及时确认,资产价值的上升的数额与收益带来的现金流量实现之时,与现金流量的流动情况无关,。这种情况被称为条件稳健性。条件稳健性可以及时帮助决策者发现公司经济的纰漏,能够及时的确认经济损失。在正確理解条件稳健性和非条件稳健性的本质后,对于今后使用稳健性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二)稳健性原则的具体运用

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信息质量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下将具体阐述下稳健性原则的具体运用。

1.应收款项坏账损失的核算。当企业与其他公司发生交易时,在对方未交清账款时都存在无法收回的风险,因此企业应当及时计提坏账准备以防止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每个企业都应该制定一套标准的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确定计提的范围、比例等,不得随意变更该原则。在期末的时候企业应该根据实际发生的款项来冲减坏账准备。计提坏账准备体现了谨慎原则,是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2.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当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强度大,固定资产开始变旧或者有新的替代品出现的时候,这时企业应该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真实的反应企业在一定的经营期间的利得和损失,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一般企业在年末的时候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的计提方法进行确定。折旧计提的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还有工作量法,企业应当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提方法。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体现了稳健性原则,即在会计业务处理中要认真谨慎,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3.对或有事项的确认。在公司发生的业务中,对实际发生的收入或者负债有时并没有及时的生效,比如在销售本公司生产的产品时,没有收到对方的付款凭证不能确认收入因此不能及时入账,此时就要对该或有事项及时请确认,要用稳健性原则对其进行处理,确保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万无一失。

三、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应用现状

目前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企业中已被广泛采纳,但是各个企业在实际业务处理中被没有确切的落实 稳健性原则,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往往是采取一些措施使得账本会计信息与公司不相符,因此 稳健性原则在运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将阐述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应用现状。首先从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上看,一些公司在运用稳健性原则时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稳健性本来就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但公司没有及时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与费用,威胁着会计信息的如实反映;其次,从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上,由于稳健性原则通常将现在尚未发生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都提前计入本期,然而权责发生制原则强调的是确认收入,对于属于本期已实现的收入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本期是否收付,都应该计入本期的收入或费用, 因此一些公司在应用稳健性原则时与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发生的冲突;最后从历史成本原则上看, 在会计准则中,在计算一些财产物资的实际成本时往往按照其公允价值计价,除了国家另有规定的外,一般以其账面价值入账,在稳健性原则下,会计信息得以真实体现,由于成本与重置成本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如果重置成本低于存货的历史成本,公司就按照重置成本计价,与历史成本原则发生了冲突。由此可见稳健性在信息质量的应用中仍需改善。

四、提高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应用水平的策略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难免会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在应用稳健性原则时会产生一些问题,会计人员要合理使用稳健性原则,以下将阐述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1.要加强与会计原则之间的关系,避免发生冲突,从客观性原则上看,在行会计核算时要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企业在采取稳健性原则来维护出资者和企业利益时可能会失去客观的立场;

2.要正确把握稳健性原则的“度”。一些公司在应用稳健性原则时可能会过度运用或者基本未使用稳健性原则,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不够真实,从而误导了使用者和决策者,例如对估算的收入和资产,如果可能性大则应在期末的报表中加以披露和说明,若可能性很小,此时应从谨慎的角度出发,可以不在会计报表中及其附注中加以说明和披露;

3.遵从客观性,避免主观性;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一般都靠自己的职业判断并且和所处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实务操作中难免带有极大的主观性,例如对存货的售价估计,由于会计准则每年都在发生着变动,因此新的会计人员和一些资历较深的会计人员处理的方法也就不同,因此我们应当从公司的实际出发,谨慎使用稳健性原则,避免主观性。

五、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越来越重要,稳健性原则也随之诞生,作为一项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指标,稳健性被市场规制者、决策者所青睐,它能够帮助公司的股东更好的分析公司近来的业绩,帮助公司趋利避害,同时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起了促进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正确使用稳健性原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革.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应用及其负面影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2]王富炜,刘玉兰.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原因分析[J].北京林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3]黄爱玲.稳健性原则现实应用的再探讨[J].商业研究,2001.

[4]李希富.论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两难选择[J].商业研究,2002.

[5]杨翼飞.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D].厦门大学,2006.

(作者单位:沈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会计核算中心)

作者:张冬至

会计信息稳健性原则研究论文 篇3:

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

摘  要:稳健性原则是我国财务制度鼓励和支持的会计处理原则,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建设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稳健性原则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稳健性原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稳健性原则;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制度

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国内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急需提升。我国经济从改革开放发展到现在才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虽然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从企业的软实力方面来看国内企业还存在很多不足,甚至因为内功不足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财务原则对制定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有重要意义。从当下的市场实践应用情况来看,稳健性的财务原则是支持企业稳步发展的有效措施。当前国内外经济市场风云变幻,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坚持稳健性的财务原则对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

一、稳健性原则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所谓稳健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应当考虑到企业风险,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的预计并入账。稳健性原则对企业发展有重要重要意义。

(一)稳健性原则充分考虑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企业财务状况处于人的正常心理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谨慎性原则是基于正常人的心理规律而产生的一种财务处理方式。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对于出现的超出心理预期的事件是难以接受。但如果是在心理预期内出现的哪怕结果更糟糕,人们通常还是会接受的。受其启发,在财务处理上将可能发生损失和费用纳入财务处理中,提前对财务危机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稳健性原则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有利于企业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站稳脚跟。稳健性财务原则要求在财务信息处理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财务损失和费用要做充分的预估,这样获得的财务信息非常保守。以此财务信息制定的企业战略也是比较稳健,可以说在财务层面已经充分考虑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危机。这样在具体操作中,企业经营的实际结果往往都会比预期的好。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市场竞争压力大。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经营切记盲目扩张,稳健的财务原则很大程度上有效避免的企业管理层贪功冒进。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选择稳健性原则就是选择了企业稳健发展战略。

二、稳健性原则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稳健性原则在企业发展方面确实能发挥一定作用,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稳健性原则在企业应用实践过程中也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反而会影响到企业的稳健发展。

(一)稳健性原则必须置于一定的财务前提下才能发挥作

用。稳健性原则是建立在一定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的财务理论。稳健性原则的财务前提主要分为客观前提和主观前提。其中客观前提主要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国内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还存在一些制度漏洞。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自负盈亏,因此企业其经营就面临着许多不可控制的问题。如何能有效的降低市场客观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于是就出现了稳健性原则理论。即:财务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企业经营不确定风险因素进行估计,并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以此让企业收益人对企业现状有充分正确的认识。主观前提主要是针对企业自身来说的,企业处于有风险的市场环境中,必然希望企业面临的风险越小越好。企业经营者希望以稳健的经营方式经营企业,必然要求管理层谨慎处理一切经济业务,实现企业的稳步发展。稳健性原则是企业经营者求稳经营模式的财务反映。

(二)稳健性原则在应用中会与其他原则产生一定的冲突。首先,稳健性原则与统一性原则的冲突。统一性原则是财务的基本原则,统一性原则保证了财务制度能有效实施和开展。统一性原则要求财务信息真实可靠。但在稳健性原则下,可能出现的损失和费用并没有发生,只是财务根据经验的一种预估。很明显稳健性原则与统一性原则有一定的冲突。其次,稳健性原则本身就有一定的矛盾性。稳健性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对不确定的会计事项予以处理,操作中总有主观因素的影响,很难保障数据的真实可靠性,违背了财务的大原则。最后,稳定原则财务处理中不可避免出现会计信息严重扭曲的问题出现。主要因为企业不同时期面临的不确定事项的不确定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企业风险的预估应不断适应环境变化。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了适应统一性原则,方便财务操作和财务处理,企业风险的核算方法基本一成不变,信息的可比性就大大降低了,反而不稳健了。

三、稳健性原则应用的策略

稳健性原则是适应国内环境发展的一套财务理论,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还是能很好地帮助企业稳步发展的。目前国内逐渐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为稳健性原则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面对稳健性原则实践应用中暴露出的问题,企业领导层需要重视稳健财务制度的应用及研究工作。针对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稳健性原则在企业实际应用中应注重以下策略:

(一)重视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会计管理中的应用。稳健性原则应用主要体现在会计管理的几个方面,例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收入的确认整理标准、或有事项等等,重视这几个方面会计管理处理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存货按照会计制度企业存货的核算通常采用计划成本法或售价金额法核算。其目的是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在稳健性原则下企业在确认存货成本时,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比较合适的。为了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以在月末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的方法来避免稳健性原则对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固定资产的财务处理,先从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的计量应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的实际成本支出作为固定资产的成本,在固定资产折旧方面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等处理都是比较稳健的。但对于未使用或者不需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则是稳健性原则比较好的体现。无形资产处理的时候按实际成本计量,即按预定用途而发生的全部支出计量。或有事项的处理,只要是符合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都应当给予确认。在稳健性原则指导下,对企业可能的风险做出合理预估是关键,合理的预估就需要会计人员落实做好各个财务科目的处理。

(二)将稳健性原则的应用落到实处。要切实落实稳健性原则在企业的有效应用,除了要提高和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管理层对稳健性原则的重视也是非常必要的。稳健性原则有效执行的前提就是企业经营者希望企业稳健经营,因此,经营层对企业稳健发展的理解决策也是非常关键的。从中国国内的经济环境来看,中国企业更适用稳健性原则的应用。首先,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认清国内经济环境,重视经营层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参加一些专业课程学习,提高认识。其次,国内各项经济制度正在积极完善,市场经济下的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实施稳健的财务制度,作为企业经营层必须认识到实施稳健的财务制度是符合大众利益的。近年来,国家相关管理机构如财政部、证监会等,正在积极加强对企业公司的财务监督,如果不能有效应用稳健的财务制度,想必会为企业经营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经营者要做到对稳健性原则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由于稳健性原则相对比较保守,因此企业的领导层、决策层要灵活运用这一原则。稳健性原则下企业经营者获得的参考数据不具有唯一性,经营者要科学合理的分析这样一份相对保守的财务信息,这样才能适时作出科学正确的战略决策。

通过上述讨论可以看出,稳健性原则的应用对于企业发展影响很大,企业在稳健的前提下既不要过于保守,也不要过于乐观,要尽可能依据市场的适时情况做出预估。

参考文献:

[1] 李磊.对稳健性原则的探讨[J].常熟高专学报,2002(02).

[2] 孙斌.对稳健性原则的探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03).

作者:王月霞

上一篇: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控制论文下一篇:移动通信网中的安全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