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稳健性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成本影响的研究

2022-11-09

稳健性原则于15世纪初开始运用, 最初是出于对银行为代表的债权人合法利益的保护, 之后许多国家制定会计准则都参照该原则, 使其逐渐被确认为重要的会计处理原则。

稳健性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传统原则, 对我国会计实务工作有重要影响。存货计量方法中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资产减值的处理以及固定资产计量中的加速折旧法都是会计稳健性的具有运用。我国1992年在对企业的相关规定中要求其日常业务核算时应该持谨慎的态度, 不能不切实际的披露各种收益费用项目, 将稳健摆在首要位置。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 在企业的信息披露时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并以此作为衡量其披露水平的标准, 要求中明确“企业在确认其日常业务中的财务数据, 对相关指标进行计量, 并根据综合业绩出具财务报告时, 不能对能提高企业业绩的资产与利得盲目确认, 同时也不能对不利于企业业绩的损失类项目故意隐瞒, 保证严格遵守谨慎原则”。这就意味着企业根据其财务数据披露给外部的消息要遵循稳健要求, 该规定也使其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应用也更加广泛。我国财政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也不断增加对稳健性的重视, 要求上市公司在选择会计政策时遵循稳健性原则。所以, 本文对稳健性对企业融资成本的研究主要以上市公司为例,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程度不断加强, 然而公司提高了信息的稳健水平之后又会产生哪些具体影响?会计信息是否稳健又如何影响企业具体的融资活动?这些都是对于会计稳健性的理论性描述, 对它们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稳健性的相关理论, 还能指导企业的实际经营。我国企业面临的现状表明, 对会计信息稳健度的研究会直接影响企业为获取资金所付出代价的高低。企业的资本金主要有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两种获取渠道。

同时,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 要充分分析其财务状况, 随着市场收益不确定性的增加, 投资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更加严格。那么稳健性程度的提高是否利于降低企业股权融资成本?这也成为本文关注的重点。

1 会计稳健性与融资成本的理论概述

Basu (1997) 将稳健性定义为:“与不利消息的认定不同, 企业在对有利消息进行认定之前, 务必要取得相关可靠事实证据”。与企业可能取得的收益相比, 相关亏损如果可以在企业会计信息中如实体现出来, 那么其会计上具有稳健性。这个定义是对稳健性进行后续研究的重要突破。后来Ball与Shivakumar (2005) 称此“盈余的非对称及时性”为条件稳健性。Basu的研究表明, 对会计信息状况的衡量可以借鉴报酬率指标, 通过具体的盈余/股票报酬模型就能对稳健性进行量化, 后续的实证研究也多借鉴该方法。Ohison、Feltham (1995) 和Ryan、Beaver (2000) 具体从稳健性与企业财务报表的相关关系层面对其作出解释:所谓的稳健是对企业净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持续低估, 又可称之为“以资产负债表为导向的原则”。此类定义后来成为非条件稳健性概念产生的基础。

我国2006年新准则中指出会计主体在其日常经营中, 对相关业务的处理, 相关事项的确认要采取审慎态度, 不低估企业的费用与负债, 不高估其收益与资产。该规定基本与FASB公告的解释是一致的。新准则颁布前, 我国1993年至2005年会计改革的主要思想是将稳健性原则贯穿于会计制度中, 提高报告主体盈余的稳健性 (毛新述, 2009) 。但是, 国内文献中对于稳健性概念的探讨还较少 (汪要文、陈国辉, 2008;董红星, 2010) , 大部分学者进行的是实证方面的研究, 并且大多注重从企业盈余角度出发的信息质量水平。

2 会计稳健性对融资成本的影响

2.1 会计稳健性对债务成本影响

在债权债务关系中, 债权人要在规定的日期, 按确定金额收回自己的本金及利息。但是如果债务方高估资产与收益, 低估负债与损失, 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 债权人又不能掌握其真实情况, 一旦债务人到期不能还本付息, 债权人就可能因未识别的高风险而遭受损失。而稳健的会计信息会降低这种风险, 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债权人向贷款企业发放贷款时, 财务信息是其重要的判断标准。如果贷款人把贷取的款项投资于未来收益不确定的业务, 可能对债权人收回款项造成威胁时, 在稳健性原则下, 对企业利润有不利影响的信息可以被及时反映出来, 债权人就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来降低此风险。贷款企业如果出现财务状况恶化的现象时, 稳健的会计信息可以提前反映债权债务合同存在的风险, 保证债权人按时足额收回其本金。因此, 稳健的会计信息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债权人的风险, 保障其经济利益。

稳健性一方面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 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债务人的成本。首先, 稳健性要求企业低估资产和收益, 而资产是判断企业自身的发展潜力和经营状况的主要因素, 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企业的资产状况确定投资方案, 稳健的信息就会直接影响债务人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名誉”, 对投资者对企业投资价值的评估产生影响, 从而削弱了其企业的融资竞争力。其次, 稳健性原则规定对相关潜在收益应持保守原则, 对相关损失要及时确认, 这就可能引起企业收益与损失的不一致, 会增加其违约风险, 如果借款企业违约, 债权人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会将未到期贷款收回, 贷款方将承担再融资的成本。再次, 稳健性不利于管理者收益的提高。对大多数的企业来说, 其管理者获得薪酬的高低, 直接取决于企业的当期经营状况, 稳健性原则的应用, 会使企业的资产减少, 进而使净利润降低, 管理者的薪酬也因此降低, 这就会降低其遵循稳健性的积极性。债务人为会计稳健性原则付出了成本, 只有对这些成本进行补偿, 企业及其内部的管理人员才更愿意提高其信息质量。对借款方来说, 最直接的补偿方式就是降低其贷款利率。可见, 信息的稳健性可以降低企业的债务成本。

2.2 会计稳健性对股权成本影响

信息的稳健水平同其股权融资之间成反比例关系。公司的会计信息越稳健, 企业与资金提供方间因信息获取能力的不同所引起的差异越小, 企业的相关信息就能被完全披露出来, 就节省了外部投资者为获取信息所支付的成本, 其要求的预期回报也就更少, 企业在融资时承担的股权成本也越低。相反, 如果信息不够稳健, 相关信息就不能得到充分披露, 企业的中小股东就可能因无法获得足够的信息而遭受损失, 对其投资的预期回报就越高, 此时其股权所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因此, 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同权益资本成本之间呈反向相关。

3 上市公司执行会计稳健性建议与对策

3.1 上市企业注重对会计稳健性的合理运用

首先, 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 要增强会计信息的稳健性意识。企业在政策选择中, 如果遵循稳健性原则, 债权人同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度就会降低, 企业对那些可能导致其利润减少的信息进行隐瞒的概念就减少, 债权人就会对是否实施相对稳健的原则作出判断, 公司提供的信息越稳健, 为取得相关借款付出的代价越低。可见, 公司要加强对其负债融资所支付成本的关注, 积极提供相对稳健的信息, 使信息使用者能获取高质量的信息, 为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资金提供方降低对其贷款的利率, 从而降低公司进行贷款融资的成本。

其次, 企业管理者在会计实践中应加强对稳健性原则的合理运用。企业管理层要有效执行稳健的会计政策, 及时主动地对可能存在的损失进行确认, 比如及时确认或有负债、定期进行减值测试等, 提高其信息披露水平, 赢得债权人以及银行的信赖, 最终减少其债务融资成本。

3.2 发挥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约束作用

首先, 要改善当前的银企关系, 加强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的约束力。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企业的资金提供方之一, 它对企业的牵制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之间合同的实施效果。而在我国当前的信贷机制下, 当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时, 银行不仅没有增加贷款条款, 反而为其提供更多的资金, 或者降低对其提供的贷款的利率, 金融机构并未真正发挥对借款方的约束作用。此种银企关系的存在一方面不利于发挥稳健性对债务成本的降低作用, 另一方面还会削弱债务契约对会计信息的稳健程度产生的作用。因此, 要想真正实现其对企业的约束, 当务之急是加快其商业化。虽然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取得了很大进步, 但金融机构依然提供大量未严格测度投资风险的资金给国企, 尚未达到实质上的商业化。因此, 要增强相关金融机构对我国贷款企业的约束作用, 必须不断加快金融机构的商业化进程, 使银企关系不断向合作型过渡。

其次, 金融机构在信贷决策审核时应考虑企业的会计稳健性水平, 全面评估其风险。对市场表现比较差的企业, 相关金融机构要对其偿债能力和发展潜力进行深入分析, 不要只是由于企业因采取稳健的会计政策而表现出的不良业绩, 而放弃对其进行投资或者发放贷款。

3.3 完善企业管理者的薪酬制度

目前, 我国大多数企业都以盈余来核算管理者薪酬, 这种薪酬制度下, 管理者为了提高该会计年度的利润, 就可能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 采用激进的处理原则, 从而会降低企业会计信息的稳健程度。因此, 笔者建议完善企业的薪酬制度, 将管理者薪酬分为固定薪酬和可变薪酬两部分。固定薪酬主要根据管理者的学历、职务、工龄和职称等可以具体衡量的因素, 以年为单位进行发放。而可变薪酬则主要根据具体的决策项目, 按照管理者经营管理决策具体的实施效果进行灵活设计。如果项目周期短, 可以在管理者的有限任期内完成, 就可以根据具体的项目成果来考核管理者;如果项目的周期较长, 已经超过了管理者的任期, 就可以根据项目进度将其划分为合理的项目周期, 并对其效果进行考核, 对管理者实施奖惩, 某些奖金或者红利的发放甚至可以在其退休后。当然, 这就需要企业加大对项目的投入以及其项目效果的评估, 并且要建立完善的项目决策数据库。

摘要:在蓬勃发展的资本市场上, 会计对投资者的保护作用日渐增强, 在合理范围内,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越稳健, 越能够降低信息的不完备程度, 缓解信息的不对称, 因此会计稳健性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本文结合理论和上市公司融资成本与实行稳健会计政策的关系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融资成本,上市公司

参考文献

[1] 龚晓霞.会计稳健性与上市公司债务成本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3.

上一篇:古典诗歌意象的组合和意境的表达下一篇:档案专题编研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