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线桥景观设计论文

2022-04-20

摘要:主要是针对城市立交桥梁景观的设计特点,拓展桥梁景观的设计思路,分别对桥梁景观的设计要点以及桥梁景观的光源和灯具的采用作一简单的勾勒。关键词:立交桥梁景观、立交桥梁的环境景观、立交桥梁的夜景观、立交桥梁的景观照明。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跨线桥景观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跨线桥景观设计论文 篇1:

浅谈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

【摘要】互通式立体交叉公路是高速公路网的主要节点,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减少交叉时交通的干扰,从而保证道路交叉处的交通安全与快速通行。本文着重对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所涉及的位置选择、型式选定、几何设计等问题进行探讨,具体分析设计中的影响因素和技术要求并提出观点,旨在提高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位置选择;型式;几何设计

一、前言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高速公路之间和高速公路与其它公路交叉时所采用的主要交叉方式之一,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速公路的重要构造物之一。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除了具有路线设计的一些特点外,还受小区域车辆行驶轨迹多向性、行驶速度多变性、线形元素多元化的影响,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何正确把握互通式立交设计要素,合理选定互通式立交位置,正确选择立交型式,准确应用各项技术指标,对保证互通式立交具有完善的交通功能、较高的服务水平、行车安全舒适、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占用土地和拆迁建筑物,提升公路景观效果等至关重要。

二、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位置的选择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位置的选定应以现有公路网或规划的公路网为依据,综合考虑交通,社会经济发展、自然条件等因素。高速公路与既有公路或规划的公路相交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每个交叉点都设置互通式立交,应根据相交公路等级、路网中的地位、发展前景、服务功能、互通式立交间的合理间隔、交通流量以及场地条件等权衡确定。

确定相交公路应设立互通式立体交叉后,要进一步根据项目功能、被交公路现状、地形、项目所在地城镇规划、收费制式等,综合确定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具体位置。

三、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型式

常用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型式有喇叭形、苜蓿叶形、部分苜蓿叶形、直连式和半直连式等基本型式。由于目前多数互通式立交是为高速公路与较低等级公路相交而设置的,被交公路交通量不是很大,且大部分高速公路都是利用银行贷款建设,以收取过路费还本付息,为了少设收费站和便于管理,互通式立交的型式受到了限制。当高速公路与较低等级公路相交时,通常都以喇叭形和半苜蓿叶形为主要类型,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相交一般都采用设计速度较高的能使转弯车流保持良好自由流的直连式或半直连式互通式立体交叉。

1.喇叭形与半苜蓿叶形互通式立交

喇叭形互通式立交有单喇叭形互通式立交和双喇叭形互通式立交两种。高速公路与转换交通量较小的二级公路或更低等级公路相交时,宜采用在被交公路上设置平面交叉的旁置式单喇叭形互通式立交或半苜蓿叶形互通式立交。高速公路同一级公路或转换交通量大的二级公路相交,且设置收费站时,宜采用双喇叭形互通式立交。

半苜蓿叶形互通式立交按匝道布置方向可分為三类,即主要公路出口在跨线桥之前的A型,以外环匝道为流出匝道,视线开阔,行驶条件良好,车速较快,但不利于被交公路上平交口的车辆运行。出口在跨线桥之后的B型,以内环匝道为流出匝道,主线流出车辆视线受影响,对行车不利,但内环匝道车速较慢,对被交公路上平交口的车辆运行有利。以主要公路为对称轴布置两相邻匝道的A—B型,其车辆在次要公路上转弯时,右转和左转车辆在两个平交口易产生交织,车辆运行较混乱。

2.直连式和半直连式互通式立交

直连式互通式立交就是左转弯匝道均从左方分流后左转而从左汇流的直连式匝道组成的互通式立交,使左转弯车辆在直接定向型匝道上由一个方向的车道左侧驶出,以较好的线形和较短捷的路线直接进入另一方向的连接车道而完成左转运行。由于车辆直接左转弯,方向明确,结构紧凑,路线短捷,利于行车,通行能力大,但跨线桥较多,把两层跨线桥分设在三处,造价较高,适用于两条高速公路相交、交通量大的枢纽互通式立交。

半直连式互通式立交是设置半直接定向型匝道来实现车辆左转弯的,即车辆先从右方分流略作右转弯后左转并从右方汇流的半直连式匝道组成的互通式立交。行车条件较好,通行能力较大,但跨线桥较多,造价较高,适用于两条高速公路相交,交通量相对较小的枢纽互通式立交。

四、几何设计

1. 主线

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主线是立交的组成部分,也是高速公路本身,它受到匝道、跨线构造物的影响,车辆进出产生合流、分流、交织等状况,比一般路段复杂。从行车方向易辨别性及快速、安全、舒适的原则考虑,互通式立交范围内主线的线形有更高的要求,平、纵面指标应高于高速公路正常路段的标准,尤其是在主线分、合流部位应有良好的视距,较大的平曲线半径,较平缓的纵坡,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尽量避免较大的横坡,尤其是应避免在长陡坡底部设置互通式立交。

2.匝道设计速度

匝道的作用是使车辆快速、便捷地由一个方向转向另一个方向,匝道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匝道的通行能力上,合理确定匝道设计速度是保证匝道功能的关键因素。匝道的设计速度应根据互通立交的型式和主线的设计车速、交通量、车辆组成、地形及匝道车速变化条件而定。

3.匝道平面线形

匝道平面线形设计中,在主线出入口至匝道平面线形紧迫路段之间,平面线形应与交通量和变化着的行驶速度相适应,在出入口过渡段内速度较高,应采用较高的线形指标。在紧迫路段其线形指标也应保证其最大的安全速度,不能以满足规范规定的一般指标范围为满足,更要慎重使用极限指标。在收费站附近,行车速度较慢,可采用较低指标。车辆驶出速度比流入速度高,驶出匝道线形应比驶入的好。

4.匝道纵面线形

匝道纵坡应尽量平缓,避免多次不必要的反坡,最大纵坡应留有余地,最小纵坡应满足纵向排水要求,匝道同主线相连接部位,其纵面线形应连续,避免突变。出口匝道宜为上坡匝道,入口匝道宜为下坡匝道。上坡加速或下坡减速的匝道应采用较缓的纵坡,避免采用最大纵坡。车辆下坡急弯驶离匝道的线形是很危险的,务必避免。

5.匝道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

匝道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应尽可能采用公路路线的线形组合设计,变坡点不应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尤其是跨线桥不可设在反向曲线的拐点处。直线段内不宜插入短的竖曲线,特别是设计速度较大的直连式、半直连式匝道纵面设计更须注意。在入口处如上坡接凸形竖曲线,应使匝道纵断面与邻近的主线基本一致,使驾驶员能看清主线上的交通情况,安全驶入。

6.变速车道

变速车道是专门为车辆进出高速公路而设置的车道,供流入车辆使用的为加速车道,供驶出车辆使用的为减速车道。变速车道为单车道时,加速车道宜采用平行式,减速车道宜采用直接式。当变速车道为双车道时,加、减速车道均应采用直接式,以利车辆进出。

五、结语

影响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因素很多,要保证在满足行车安全性和交通功能性的前提下,使互通式立交型式经济适用,造型美观,必须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自然、地理地质条件、交通流量流向等特点,把握好设计理念,设计原则和总体布局。同时注重技术经济论证比选,以自然、朴实为导向,强化景观设计,使互通式立交建设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以提高其在公路网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龙江.浅析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选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0).

[2]王长松,张华,丰光.浅谈互通式立交设计[J].北方交通,2009,(04).

作者:范时松

跨线桥景观设计论文 篇2:

浅析城市立交桥梁的照明设计

摘要:主要是针对城市立交桥梁景观的设计特点,拓展桥梁景观的设计思路,分别对桥梁景观的设计要点以及桥梁景观的光源和灯具的采用作一简单的勾勒。

关键词:立交桥梁景观、 立交桥梁的环境景观 、 立交桥梁的夜景观 、 立交桥梁的景观照明。

城市立交桥梁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不仅包括平面交叉的道路,高架贯通的跨线桥,还有四通八达分层互通的大型立交。它是组成城市交通的主要枢纽,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这座城市的人、土、风情,代表着整个城市的景观风貌,还反映出社会物质的频繁互动对空间跨越的要求。是城市文化的聚焦及城市形象的窗口。桥梁照明不同于一般的道路照明,首先,作为一个交通要道,它的照明必须要满足道路照明规范以保证交通的安全。还需要考虑到能源节约以及设备维护的方面,亮度既要符合相关规定也要注意防眩光;其次,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它的照明又必须具备观赏性和装饰性。所谓好的照明规划是能在不曲解建筑师的初衷、不改变桥梁原本的风格、结构、布局的同时使之在夜间焕发出不同于白天的光彩,并将其轮廓刻画得更加鲜明、恢宏。当然,这些所有的布局还需要保证不影响桥梁在日间的整体形象。

一、城市桥梁景观的设计要点

1、立交桥梁的环境景观

城市立交桥梁的环境景观设计来源于自然,它不仅包括自然的环境,而且还代表着文化的环境。对于城市的立交桥梁,过街的人行天桥以及辅助的下穿式人行地道等,它们的生命对象是人,所以必须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类,给人们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环境,提供更多的生活方便。尽而充分体现桥梁景观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所以说城市立交桥梁的设计也要注重景观尺度的和谐,这也就是人文背景下的环境景观。如:天津津汉公路上的机场大道立交,它位于现状的津汉公路外环以东约2.3Km,在现规划的机场大道和津汉公路的相交处。该工程是为天津机场改扩建后的北出口,也就是以后机场的主要出口。在该立交桥梁的景观设计中我们根据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的建筑环境以及它运营后的服务功能等。在该桥的景观设计中我们即考虑了它是代表城市形象窗口的工程,又在互通立交的平面及立体两个方面使其更加人性化。让它表现出立交桥梁景观的观赏功能和文化功能。使它在立交桥梁的美学、生态、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性更加突出。从而起到以点带面,一俩拨千斤的作用。

在主桥区和多条匣道处的景观设计中我们采用了高杆灯与路灯相结合的功能性照明。在主桥、辅道和匣道的防撞栏杆柱上安装了LED白色光源的柱灯,并以点串联的方式把主桥、辅道、匣道连成一个整体。另外在桥梁地袱的外侧还设计了檐板灯的景观光带。让这座高低错落,蜿蜒曲折,相互穿行的互通式立交桥梁的景观夜景显得更加美丽壮观,更负有时代气息感。

2、立交桥梁的夜景观

立交桥梁的夜景观与桥梁功能性的交通照明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功能性照明对桥梁夜景观有一定的作用。只是桥梁的夜景观拓展了对桥梁景观的表现,全天候的展示了桥梁的魅力。

桥梁的夜景观设计有着巨大的体量及带状的格局,它有着夜景观一些自身的规律。它更趋向为一个亮带,如桥型的变化向桥塔,桥台,桥墩,桥的地袱外侧及护栏等。我们在这些亮点的设计上,不仅考虑了光源的均匀配置,强调了地城标志的特性,而且在色彩和夜景观灯光与环境的协调上作了更加周密的思考,更加强调了灯色不仅有软质景观的特点,其灯具更加体现桥梁景观的硬质特点。在功能性照明的灯具上。如:高杆灯、路灯、隧道灯、吸顶灯等,在景观照明上的护栏灯、檐板灯、桥面灯、悬索灯等在设计中都加以了考虑,并且要求与桥梁的景观成为一个整体,以避免桥梁建成后灯具成为景观的负担。

3、立交桥梁景观的地城性

城市景观是各种不同类型景观的集成。每种景观对象对其他景观对象都是一种互为图底关系。如今现在的立交桥梁景观设计就是要以城市的其它景观为背景,追求其景观尺度的和谐,反映桥梁与特指空间环境的有机配合。城市立交桥的本体景观设计包括:桥型、线形、景观元素的设计。色彩、肌理、景观寓意等多方面的设计。在城市立交桥的景观设计中我们体会到:首先要考虑它的地域性,了解它所处的地理位置,近远期规划等若干情况。并结合该工程重要性,不论在选择材料及材料的颜色上还是选择灯具,光源的照射角度上,我们都要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其次还要考虑桥下的园林、绿地等景观。如:花坛、座椅、公交站、垃圾桶以及地面的铺装,建筑小品的装饰等要求桥梁景观设计在立体上、桥上、桥下相互呼应,在平面设计上前、后、左、右要相互和谐,以此来满足社会对桥梁景观的更高要求,使之更加人性化。

二、光源和灯具在桥梁景观中的应用

城市立交桥梁的结构形成是比较复杂的,体貌也是巨大的。如何使有着巨大体量及独特造形的钢筋混凝土庞然大物成为现代化城市居民的骄傲,这就要求我们桥梁的景观设计师在景观设计中要发挥出观赏功能和文化功能。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服务于人类。

1、立交桥梁的功能性照明

在立交桥梁的功能性照明方面,我们根据各个立交桥梁的特点,结构形式等采用了各种不同的灯具造型,并且对灯杆的位置照射的角度均作了合理的布控和设计。使它与环境和谐,发挥其功能照明应有的作用。

2、立交桥梁的景观照明

城市立交桥梁的景观设计就是全天候的展示立交桥梁的整体魅力,不仅仅在桥梁的主体上考虑其亮点的设计,而且在其他的相关部位也要进行灯光的渲染。如:桥梁地袱外侧的檐板灯,防撞栏杆柱上的点光源,以及桥墩和灯杆基础等部位的景观灯设计都能显示出桥梁景观设计的内涵。

在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快速路工程中,它不仅仅有三环十四射的道路网,而且还有几十座大、中型立交桥梁与其连接,从而构成了天津市中心城区的交通主动脉。

在这个交通主动脉中的子牙河立交桥就是西北半环上唯一的一座跨跃河道且双层互通式立交,它的主线贯穿于天平路的南北方向,主桥两侧环形匣道与其桥下的辅道沟通。按照"天津市快速路系统规划的建设方案",根据现行的国家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我们对该立交桥梁进行了桥梁的景观设计。首先,在立交桥梁的主线上,上下行车道均采用了双头15米T型路灯,作为功能性照明。两侧环行匣道及桥下绿地均采用了高杆灯的功能性照明。跨河的人行道栏杆上采用了护栏装饰灯和地袱装饰灯两种形成的景观照明,跨河的葵形拱外侧均设计了点光源的串联式景观照明,光源为LED的白色光源。这样的设计思路不仅使桥梁的夜景观更具有景深,而且展示了现代化城市对于景观设计的依托和需要。

总之,我们通过若干座立交桥梁景观设计的实践深深感到立交桥梁的景观设计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特别是立交桥梁的夜景观对城市的夜景观的景深与空间层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也希望通过众多景观设计师的构思设计,营造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创造出更多更美麗的城市共创和谐美好的未来。

作者:付艳铮

跨线桥景观设计论文 篇3:

城市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研究进展

摘 要:城市互通立交是城市区域景观中不能忽视的组成部分,从互通立交的立案、建设到建成后的验收和使用,都会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城市互通立交是缓解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与此同时,立交绿地便成为了良好的粘合剂,它使其周围的道路、建筑、文化、生态等各种元素得以和谐共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相关法规、生态、立交美学、规划设计方法等方面针对互通立交绿地的研究,总结当前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展望。

关键词:城市;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综述

城市互通立交是城市区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立交桥体、立交绿地、道路和周边建筑等共同组成。设计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不是形式、空间与形象,而是体验(Experience)”[1],在景观建设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立交绿地景观的生态性和科学性。对互通立交绿地景观的研究应避免过分强调立交自身,将立交桥与其周边的环境进行机械的分割,更不能脱离立交桥体应具备的交通功能以及周边环境对立交的影响,而应将其作为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一个部分进行景观设计的研究。目前可用于指导城市立交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体系尚未确立。

一、国外研究进展

(一)相关法规

在美国和英国,高速公路的线路选定常常先由园林设计师或建筑师来完成[3]。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和施工规范中,均有对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方面的规定。相关法规有:1965年美国制订的《公路美化规定》、1976年日本制订的《公路绿化技术基准》及1975年原苏联制订的《公路建筑和景观设计规范》。

(二)生态角度的研究

1.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Eco-compensation)是以保護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德国巴伐利亚省于1993年6月通过“生态补偿原则”法案,以期通过科学、生态的景观设计使道路包括立交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冲击能得以补偿。

2.生态规划

英国园林设计师伊安·麦克哈格最早将生态规划的理论运用于高速公路的景观规划和设计上,其中包括互通立交。在美国里士满公园路线规划中,研究和分析了高速公路规划设计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且运用地图叠加技术获得了良好的规划结果。

美国景观设计师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在《景观设计学》一书中提出绿色通道的概念,是“为车辆、步行者运动和野生动物迁徙提供的通道[3]”,其中包括作为城市道路节点的互通立交。

(三)城市景观角度的研究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道,道路是构成城市意象的五大元素之一,且“高速公路的交叉口由于缺少典型特征而令人迷惑”[4]。他又在《总体设计》一书中指出,在考虑景观设计问题之前,应使立交桥体和立柱绿起来,并利用色相与季相变化突出立交的动态景观变化[5]。

二、国内研究进展

(一)相关法规的制定

1994年,国家交通部发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对匝道的平面设计提出要求:“互通式立交的景观应与匝道线形布设相配合,并与环境相协调”[6];

1997年,国家建设部发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1997),其中第5.1条对交通岛绿地设计提出了规划与设计的规范[7];

1998年,国家交通部发布《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其中第6条对互通立交的景观设计作出规定[8]。

(二)立交美学方面的研究

根据立交环境美学,互通式立交既属于道路系统,也是城市区域景观的组成部分,因此,它需满足基本的交通功能,也需要与原有的环境共同作用,构成新的城市区域景观。

立交美化主要阐述立交绿化、桥体照明、小品、构筑物等布置的内容和要求。立交装饰主要阐述桥体线条、色彩、图案等装饰方面的要求和原则。

(三)互通立交绿地景观的研究层次

相关文献对于互通立交绿地景观的研究层次定位有不同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互通立交的景观问题属于桥梁建筑学或美学的研究范畴[11、19];将互通立交作为一个独立于城市交通系统的范畴进行讨论和研究,而景观设计又是立交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0];把互通立交作为城市道路系统中的设施,使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理论对其进行讨论和研究[20];在符合道路绿地景观整体风格的前提下,对立交桥下的绿地景观作为个案,单独进行规划设计[21];将立交桥体围合形成的绿地纳入城市绿地系统,在此前提下对其进行功能定位及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讨论和研究[22]。

(四)互通立交绿地特点与功能

1.互通立交绿地景观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子

立交地段景观的主要构成要素可归纳为立交桥体景观、建筑与立交周边环境景观[9]。

高速公路立交绿地景观具有多功能性、景观的大尺度性、视线的开放性和流动性等特点。相较于高速公路立交,城市立交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如气候、地形、水文等的影响 [10],其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有:周边环境的复杂性、总体造型的多样性、观赏的多方位性、较强的观赏性和游乐性[11]等。

2.互通立交绿地的绿化形式与功能

根据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所处环境不同,可将立交绿地设计形式分为田园型、田园型和中间型[13]。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绿地的植物配置形式可分为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2]。

城市互通立交绿地布局包括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图案式、街心花园式和垂直绿化六种[14、21]。其中开放式的景观林地和街心花园可以为市民提供户外游憩的场所[15]。

为弥补藤本植物难以完全绿化覆盖桥体两侧这一缺点,立交垂直绿化主要采用挑台花槽、桥体种植槽等方式[16~17],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可以用灯光补充自然光照[18]。

(五)互通立交绿地景观的设计原则

生态优先、整体性、景观个性[2]。

重点保护立交用地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将立交桥体和照明设备作为区域地标,保证视觉效果的连续性和舒适性[20、23]。

注重路网中联系的多个互通立交的景观协调性和整体性 [24~26]。

注重立交景观在桥体尺度和比例、起伏规律、光影、色彩等方面和周边建筑、街景的协调,并精心设计桥墩、桥头、栏杆等部位的景观[27]。

植物造景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保证足够的安全视距;以大体量植物景观营造大气势;与周边建筑、照明设备、硬景等紧密联系;以乡土树种为主,以适应粗放式后期管理[28]。

(六)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单元分类

在相关硕士论文中,对于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的对象单元有不同角度和分类,主要包括:

从宏观层面上,研究城市互通立交的总体设计风格与一个城市的自然、生态、建筑甚至政治环境是否协调;从微观层面上,分析城市互通立交与周边环境协调所涉及到的具体问题[10]。

根据互通立交所处位置不同,对地处历史文化遗址处、风景旅游区、农村郊野、城郊的高速公路立交景观进行讨论和研究[18];对地处城市入口、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的城市立交景观进行讨论和研究[9]。

根据互通立交景观的影响因素,从绿化设计、光的运用、节点处理、雕塑及小品处理、视觉空间序列等六个方面进行景观设计研究[30]。

从互通立交工程结构的角度,以桥跨、匝道、边坡等桥体的组成部分作为景观设计手法的探讨单元[29]。

三、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进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立交绿地景观角度出发的理论有道路景观理论和立交美学理论。而城市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零散不成体系,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对城市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的探讨不具针对性,未充分把握城市互通立交区别于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自身特征。

其次,现有相关理论都停留在将互通立交作为城市道路系统的附属部分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未将其作为个案进行研究。

再次,注重动态景观研究,忽略了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城市互通立交绿地应承担的生态功能与活动功能。

(二)建议与展望

1.景观设计的提早介入

在互通立交规划设计中,逐步将景观设计和立交选线、桥体线性设计和构造设计等置于同一阶段,在互通立交立案时即开始介入。与此同时,将互通立交绿地作为与城市广场、街头游园等同样重要的城市景观节点,对其进行绿地景观设计的研究。

2.功能性的完善

城市互通立交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其功能:生态功能;交通组织功能,即绿地辅助立交更好地组织交通;游憩、休闲功能;社会文化功能;保护功能,即保护城市肌理、防震减灾等。

3.弹性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保留一些弹性空间,可以更好地保证互通立交景观设计的预见性和合理性。如事先把握互通立交周边用地性质和发展,预见桥下空间的用途,避免重复建设。

4.人性化设计

由于市民对于城市公共活动空间需求的提高,互通立交绿地的开放程度也应相应提高,桥下活动空间的合理利用,成为其景观设计的另一重点。设计中应充分把握活动人群的行为特点,考虑其在公共空间中的心理感受,以提高民众的参与度与舒适度。

5.加大后期管理力度

在建设的同时加强后期管理维护,才能更好地保证城市互通绿地的实用价值与景观价值。如规定维护责权,建立相关设施的管理档案,普及民众维护技术与意识等。

参考文献:

[1]伊里尔·沙里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M].顾启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张静.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4.

[3][美]约翰·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5]凯文.林奇,加里.海克.总体设计[M].黄富厢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6]JTJ011-9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7]李红杰,张肖宁,首艳芳,李伟航.高速公路景观的四维性研究[J].中外公路,2008,28(3):15~17.

[8]JTJ/T006-98.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

[9]梁竞.城市立交桥地段景观设计与改造原则[D].华中科技大学,2004.

[10]徐玉莲.城市道路网立交布局与形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5.

[11]李海涛,汪莲.立体交叉景观设计与美学的考虑[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2):18一20.

[12]孙大江,王自勇,刘光立.城市快速路立交区绿化模式探讨[J].四川林勘设计,2004,(01):25~27.

[13]林瑛.高速公路環境设计中景观与生态、文化的整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4.

[14]杨淑秋、李炳发.道路系统绿化美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87~95.

[15]屠苏莉.都市生态景观的营造——苏州官渎里立交景观工程的思考[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6.3,19(3)∶68~72.

[16]段大娟,周瑞林,张涛.立交绿化布局形式与植物选择的探讨[J].河北林果研究,2001,16(3):287.

[17]申勇.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研究——以珠海市为例[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6.

[18]刘光立.垂直绿化及其生态效益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2

[19]Florida highway landscape guide.Florida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1995.4

[20]薛峰.城市道路相关设施景观设计要则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21]文友华,范俊芳.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初探[J].湖南农业科学,2006,(01):59~60.

[22]于爱芹.城市高架桥空间景观营造初探[D].东南大学. 2005.

[23]汤振兴.高速公路与沿线景观协调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8.

[24]李红杰,张肖宁,首艳芳,李伟航.高速公路景观的四维性研究[J].中外公路,2008,28(3)∶15~17.

[25]张铭,向剑.论城市互通式立交景观特性与景观设计[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6.22(2)∶42~45.

[26]潘丽霞,吕明伟.北京市六环路京石立交景观绿化设计[J].技术与市场(下半月),2006,3∶16~18.

[27]李朝阳.现代城市道路交通规划[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33~140.

[28]朱仁,金涛.城市道路·广场植物造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5~95.

[29]慎小嶷.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建筑的景观设计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6.

[30]韩效.城市立交桥节点景观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 2004.

作者简介:

罗媛媛,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植物景观设计。

周晨,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张梁,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工程设计。

张天眷,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工程设计。

作者:罗媛媛 周晨 张梁 张天眷

上一篇:城市园林景观论文下一篇:日本高等物理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