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媒体之互联网技术论文

2022-04-27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的进步,新闻来源已经从以前“到现场”的人转变为“在现场”的人,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不少传统媒体广告收入断崖式下滑,面对海量数据,传统媒体遇到了与用户连接失效和用户体验不佳的窘境,转型发展迫在眉睫,以下是对传统媒体在大数据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的转型策略分析。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广告媒体之互联网技术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广告媒体之互联网技术论文 篇1:

价值传播: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图书营销策略

[摘 要]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跨界与融合成为现实,具体到图书领域,它为图书品牌的塑建与传播提供了一个整合平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图书营销呈现出精准、移动、即时的新特征,图书品牌的价值传播策略是图书营销的新趋势。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图书营销;价值传播

基于互联网和个人计算机平台的传播形态,具有交互性强、检索便捷且信息存储量大的特征;移动互联网,则是基于3G技术基础之上的互联网传播新形态,推动营销进入了精准、移动、自媒体时代的品牌价值传播新阶段。

一、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图书营销新趋势解构

随着3G技术发展以及移动设备、终端应用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呈现出移动、精准的传播优势,为品牌营销提供一个新的创新空间。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跨界与融合成为现实,具体到图书领域,它为图书品牌的塑建与传播提供了一个整合平台。

(一)信息传播的变化与特征

随着3G 技术深入发展,移动终端得到普及。App Store 软件应用试水成功后,智能手机成为一种全新的媒体模式,自媒体时代到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呈现新情境,受众被置于一个移动、精准、个性化的传播环境中,与传统互联网相比呈现出诸多变化。

首先,从传播主体上,“去中心化”的传播结构促进“三位一体”社会化消费群体的出现。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打破了传者与受者间的界限, LBS与SNS的结合产生巨大传播效应,提供给受众更为平等的言论平台和传播媒介,如微博、微信、二维码等。话语权逐渐下移,受众逐渐呈现出“三位一体”的特征,集“自创内容、自成媒体、沟通主导”于一身的社会性消费群体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主体。第二,从传播内容上,内容即营销。麦克卢汉在其《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媒介即信息”的观点。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原有的媒介传播形态,新形态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间与空间界限,承载信息的移动设备成为一种媒体模式,传递的不再是单纯的讯息,而是品牌营销的内容。第三,从传播渠道上,由互动、整合向融合发展。传播渠道在经历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组织性战略与战术性合作之后,迎来传播渠道的融合阶段,而网络、通信、媒体三者之间的融合,塑建出全新的、融合多种媒体形式于一体的数字媒体平台,进一步说,整合传播渠道的全媒体传播奠定了媒介融合的基础。第四,从传播效果看,裂变式信息传播效果显著。社会化媒体是信息传播裂变式的平台,以其强大的社会性优势更利于推动传播信息的快速扩散。以微博、微信为典型代表的自媒体逐渐显示出不可小觑的传播实力。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量叠加的同时,转发的评论又与原有的文本信息进行整合、实现意义再创作,信息的急速叠加与再传播形成裂变式效应,它颠覆了固定化的传统文本传播模式,取得了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基于以上变化,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呈现出移动性和精准性特征。一方面,传播的移动化已是大势所趋。3G技术与移动终端的普及为移动传播奠定网络和用户基础。即时、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为移动传播提供条件和动力。基于便携、移动的特性,手机媒体在移动互联网传播中具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的传播精准性日益显著。无线终端应用在移动网络对受众需求和受众行为信息的精确反映和提取方面,发挥出无可替代的作用。移动终端提供的位置信息,在精准传播中具有独特价值。基于手机媒体的终端应用可以准确判定受众类型,为符合碎片化受众需求的传播决策做出参考依据,对传播精准性提升方面的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被誉为广告媒体精细化典型代表的手机二维码,可以精确地跟踪与分析每一个媒体、访问者的记录,为营销信息的投放时段、投放媒体做出参考依据,将精准营销传播的价值推向更高的层面。

(二)传播技术支撑的跨界与融合成为现实

3G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移动终端的普及,在加速移动互联网到来的同时,也深刻的改变着媒介形态和传播结构,跨界与融合成为现实。一方面,单独依靠某种强势媒体或业界一方的营销力量,已经不能达到品牌传播的预期效果。跨界与融合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资源整合的能力是权衡企业以及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跨广告传播、跨媒介推广、跨各界合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现实,不同特质的媒体资源和营销手段的整合与互动利于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各界协同合作加强了品牌传播的力度。另一方面,不同媒介形态整合到同一个数字媒体平台之上。“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提出,即各种媒介呈现出一体化、多功能的发展趋势,是一种媒介形态演变的动态过程。随着3G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媒介融合发展到新阶段,在技术融合与网络融合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内容融合、渠道融合以及终端融合。

(三)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整合平台形成

具体到图书营销领域,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图书品牌的塑建与传播提供一个价值整合平台。在3G技术支撑的整合平台上,以跨界为中心的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势互补,实现传播渠道和传播内容融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营销壁垒被打破,新媒体借助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得以拓展。社会化、移动化的自媒体以及APP应用发展愈演愈烈,是图书品牌价值整合与传播的可操作性的实践平台。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图书营销新策略

随着传播技术平台的提升和传播环境的改变,图书品牌传播的控制也逐渐转向以移动网络传播资源为中心,品牌资产的创建也随之变得愈来愈难以控制。〔1〕笔者认为,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有效的品牌价值传播,是图书品牌塑建与传播的关键。

(一) 图书品牌是社会价值观的载体

移动互联网语境中,品牌价值的实现存在一种更高的层次,即精神价值层面。在更高层次的品牌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品牌最终以价值观的物化或象征的形式存在,换言之,成功的品牌定位最终使品牌成为某种社会价值观的特定符号。具体到图书领域,作为出版社的商品,图书具有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属性,是物质与文化的协同体。进而言之,作为图书品牌的物质载体,图书彰显着品牌的精神性文化价值,图书品牌是社会价值观的载体。

(二)价值传播:图书营销新策略

价值传播,简单地说,即价值观的整合与传播,具体来说,它是品牌以核心价值为中心整合社会价值观、以品牌核心价值为纽带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沟通的传播过程。移动互联网语境中的图书品牌传播,借助移动互联网这一价值整合与沟通的技术平台,以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进行价值观整合与传播。

价值传播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图书营销新策略,将促进图书品牌资产向社会价值资产的方向发展。笔者将从三个角度阐述其必要性与重要性:首先,图书品牌的核心价值在品牌传播中有着决定性作用。各品牌接触点围绕核心价值保持着一致性和清晰性,持续不断地将图书品牌的文化价值传递给消费者。通过品牌核心价值与消费者的深层次互动沟通,消费者对图书品牌所传递的文化性精神价值逐渐由认知发展到认同、同化的阶段。而当下图书品牌核心价值缺失,是图书营销存在的严重弊端。其次,自媒体为图书品牌的价值传播提供契机。图书品牌消费者是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和精神需求的独立精神个体。在碎片化阅读中,他们寻觅适合自己的心灵栖息地,对图书的选择具有极大的自主选择性和自我筛选意识,此外,他们会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文本进行解读,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再创作。可以说,图书品牌消费者是品牌价值创造与传播的主体。在自媒体时代,设置与图书品牌核心价值相关的话题,依托于微博、微信等价值传播载体,促进热点话题的快速分享,最终使以话题为载体的品牌核心价值成为社会热点整合到社会价值中。再次,移动互联网技术催生了新的媒介形态,形成了品牌价值传播的整合平台,图书品牌理念得以具象化、行动化。图书品牌与受众间的价值关系更容易建立。然而,终端不是图书品牌的核心价值,而是承载价值的受体。虽然多数出版社为图书品牌开设了微博、微信平台,但也多是畅销书宣传、书讯发布等,利用移动化、精准化的整合平台塑造和彰显图书品牌核心价值的案例,却极为罕见。

三、 移动互联网在图书品牌价值整合传播中的应用策略

移动互联网通过媒体优势与内容资源的整合,成为品牌价值传播的平台,自媒体、终端应用等介质以及各种应用模式所创造的营销价值不容小觑。笔者从媒介运用、传播模式两个角度,对移动互联网在图书品牌价值传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以自媒体为图书品牌价值传播的重要渠道

自媒体在移动互联网传播环境中显示出互动性强和个性化的传播特点。笔者认为,图书营销应充分利用自媒体在整合媒介资源、实现内容互动方面的优势。微博、微信、二维码等自媒体在移动营销、口碑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传播价值。

微信、二维码等自媒体在移动营销领域具有独特价值。基于语音聊天的微信应用,其传授双方的关系更为亲密、传播信息的可信度更高,在精确化的交际圈里,意见领袖发挥的作用较为显著。在微信的受众中,由中心所在位置1000米范围内的用户所构成的千米交际圈,是微信线上营销的重点人群,该群体最有可能实现线下购买行为。〔2〕因此,在图书实体店、图书卖场、图书主题活动现场等场合,可以将微信作为辅助性营销工具,向附近的潜在消费者扩散信息。〔3〕此外,微信与手机终端、二维码、微博实现了传播渠道的拓展和优势平台的集中,读者可通过微博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将图书品牌的微信应用加载到手机中,这种自主筛选的、带有明显主观意愿的广告接受方式,是维系品牌忠诚度的重要途径。

自媒体在口碑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媒体是实现裂变式信息传播的平台,社会性优势更利于推动传播信息的快速扩散,口碑传播在品牌价值认同过程中担当着重要作用。品牌的价值传播,还需依附于口碑传播中的“热点话题”。口碑传播的内容须带有与图书品牌核心价值相关的话题性,话题相关性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品牌价值传播的效果。基于价值关联性较强的热点话题,消费者自创的内容形成统一的主题,图书品牌核心价值的依附载体也因此形成。在口碑传播过程中,自媒体承载的信息量急速叠加促成了传播的裂变式效应,极大促进了品牌的价值传播。

(二) 以图书APP为资源整合与优势传播的价值平台

新兴的终端应用是跨界与融合成为现实的平台,也是培育品牌与消费者之间黏性、忠诚度的理想载体和介质。终端应用集多种媒体于一体,将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手机的独特价值融合在一起,在深度传播、用户反馈、内容互动等方面具有极大突破性。

扩容提质,是目前终端应用提升品牌价值的重要途径。资源共享是发展趋势,信息容量的大小是关乎图书品牌终端应用兴衰的关键;同时,创新的内容、形式以及深入契合用户需求的内置工具,也是高质终端应用所必要的。通过手机主动下载的应用 APP,以其位置化、营销精准、互动的特征,决定了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过程中,具有能够维护、加强消费者黏度的独特价值。具体到图书营销领域, APP在与用户触屏接触时可以创新的形式或贴切的文字内容赢得他们的青睐,在随时随地的接触中,建立图书品牌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或精神栖息的关联度。需要注意的是,目前APP创新不足、优质内容缺乏,成为限制其营销取得预期效果的瓶颈。结合图书品牌特质,推出个性化、高容量、优质量的APP,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图书营销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两个维度实现高质图书APP的塑造:从功能层面,图书APP契合读者需求,内设针对读者阅读习惯、便于阅读的工具及应用,比如书摘笔记的设置、类纸化的阅读形式、触屏显示阅读进度、排版精美等,提供给读者便携、内容易获、更高性价比的阅读方式。从内容层面,各种移动电子设备之间的阅读数据逐渐实现共享,由内容资源整合而产生的高容量图书APP是市场所需。高质的图书APP,更易使图书品牌渗入读者生活。

(三)基于LBS进行移动化、精准化的图书营销

LBS应用模式是手机媒体移动、定位、互动以及消费者身份识别等特征的最佳诠释,它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消费者的时间、空间、行为等信息,其价值在于将地理位置纳入精准性营销范畴,为品牌进行B2C传播提供参考依据。〔4〕LBS模式在图书营销中运用,获取并依据消费者位置信息进行图书品牌内容传播与服务。

实体书店可根据消费者特点与需求进行图书品牌传播。基于LBS应用,消费者可获得所在地及其周边的地理位置和商业信息,同时,商家依据其信息把握其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品牌传播,使线下与线上营销相结合,且利于提升营销精准性。从LBS发展的角度看,其与SNS结合已成趋势。LBS的应用依托于智能终端和强大的用户基础,而社交网站的用户资源及好友圈内身份的真实性无疑符合这样的发展要求。LBS以其精准的定位与SNS优势互补,必将迸发出强大的营销价值。就图书营销而言,根据SNS受众特点可知,社交网站多受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学生的青睐,该群体有着猎奇、追求个性与新潮的心理特征,由此,笔者认为基于LBS与SNS的精准化图书营销可适用于时尚畅销书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内容与服务”是图书营销的关键,作为仅是提供精准位置信息的方式,LBS虽显示出独特价值却无实质性的传播内容,所以说,将图书品牌的核心价值与这种独特的应用方式进行有效结合是图书营销的关键。

(四) 基于solomo进行多维度的图书品牌价值传播

所谓SoLoMo,即社交、本地化和移动化的整合传播方式,具体来说,通过社交方式与消费者进行互动,从而宣传产品信息、细分目标受众,继而实行有针对性的本地化推广,最终借助强大的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为消费者获取信息、互动等行为提供服务与保障。〔5〕基于solomo传播模式,图书品牌塑造移动化的多维度营销体系。

SoLoMo营销模式运用到图书营销中,需深入发掘营销的社交、本地化、移动化特点。笔者认为,本地化、移动化的营销策略更值得图书品牌关注。一方面,图书领域的本地化的主题策划活动屡见不鲜,然而,大多以签名售书的形式开展,真正富有创意的、契合读者需求的主题活动十分匮乏,提升本地化策略的创意性是图书营销的难题。另一方面,植根于图书品牌核心价值的本地化、移动化的品牌运动亟待探讨。图书品牌的核心价值与社会价值进行整合,可以形成社会化运动的基础,图书品牌理念也得以具象化、行动化,并最终内化为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以图书文化价值为基础,以实现读者价值认同为目的的社会化运动在图书营销领域尚未耳闻,而富有创意的品牌运动能够较好的彰显出移动性、社会性优势,取得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参 考 文 献〕

〔1〕张金海 , 段淳林 . 整合品牌传播的理论与实务探析 〔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8(5):99-102.

〔2〕党昊祺.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J〕.东南传播,2012(7):71-72.

〔3〕唐娜.二维码的移动营销想像〔J〕.广告主市场观察,2011(4):87 .

〔4〕唐娜.LBS: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标配〔J〕.广告主市场观察,2011(4):82-83.

〔5〕陈媛媛.数字时代图书营销中的SoLoMo〔J〕.出版发行研究,2012(11):53-55.

〔责任编辑:谭 蕊〕

作者:李倩文

广告媒体之互联网技术论文 篇2:

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的转型策略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的进步,新闻来源已经从以前“到现场”的人转变为“在现场”的人,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不少传统媒体广告收入断崖式下滑,面对海量数据,传统媒体遇到了与用户连接失效和用户体验不佳的窘境,转型发展迫在眉睫,以下是对传统媒体在大数据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的转型策略分析。

【关键词】拥抱大数据;传统媒体;5G时代转型策略

2020年2月7日,全球第一个健康码——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健康码就诞生了,2月14日,浙江全境都可以用健康码。3月25日,西藏健康码上线,至此,中国内地31个省区健康码实现全面覆盖。

我们看到了中国大数据已趋渐成熟,我们看到了大数据背后的力量,如何把这种力量蓄入转型中的传统媒体,如何搭和用户新的供需、服务甚至消费关系,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关键。

互联网基建能力为健康码这个应用工具,搭建了底层逻辑,但真正应用,是需要这个地区、这个省乃至全国的相关大数据的打通,这个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2017年到2018年,全国各个省区都建立了大数据局。正是因为2014年以后,国家推动数据化基础设施建设,才使得我们能够在2月7日开发了健康码以后,到3月就能实现全国大规模普及。

1. 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的创新与科技相融合的重要性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已经开始爆发性的增长。近几年,各种社区软件和智能工具相继而出,这些都是大数据的主要来源,传统媒体应该多关注服务用户,与科创公司合作获得实现在app上创建服务搭建的技术支持,打个比方,如何搭建大学生和企业的联系,通过线下活动和线上服务,使得频道在新媒体上做出大学生了解企业,企业了解新人的通道型APP。传统媒体也有自己的优势,在长期的历练和培养下,传统媒体的人员组成经验丰富,在如何做深度解读和严把导向上会更加精准,所以传统媒体在发展新媒体融合时,在严把宣传精神上会更加规范。使得新媒体可以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适应传统媒体的发展规章。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使得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上发生了改变,传统媒体也需要学习新的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和架构模式,获得更有效的传播。

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媒体产生较大冲击,其内容上并没有影响,在二者的结合发展中,创新了更多服务内容和项目类型,对媒体信息的使用受益人群也发生较大变化。不单局限于为个人用户和机构用户提供内容资源为基础服务,还能够扩展更多新型服务。在履行媒体行业作为媒介的基础上,扩充收益项目和服务能力是开拓市场,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合理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并解决传统传媒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并在重塑新媒体时代的同时,将传统理论进行创新,能够更好适应新时期新挑战,迎接把握新机遇。重点加强媒体人的知识理论学习,新型信息技术掌握能力及应用水平的提高,对新一代媒体人的综合能力培养也显得十分重要,新闻传播学、媒介技术、媒介体制和运行机制都应及时作出与时代发展相呼应的调整。

2. 大数据背景下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必要性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很多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并且,大数据技术发展彻底颠覆传统信息传播和获取的方式与途径,推动了传统媒体行业的发展和用户体验、内容制作等各个方面,为传统发展和新媒体的融合奠定了基础。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的融合不仅可以从根本上去促进传统媒体的发展,还可以更好的去提高媒体行业的影响力。由此可见,在大数据时代下对传统媒体行业进行转型是十分必要。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很多受众人群都依赖广播和电视等形式传播,在信息传播渗透上有着明显的优势。新媒体的受众都是年轻人,一般都是运用一些短视频和App等形式进行传播,传播内容相对来说比较丰富,但是内容缺乏一定的深度。

3. 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发展弊端

3.1 宣传载体和形式单一

互联网时代的兴起,对某些传统行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也包含媒体行业。新时代下,媒体行业也展开了新的发展篇章,以传统媒体发展趋势看来,纸媒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比网络媒体显得稍显局限。传统媒体的传播需要扩大其影响力,而纸媒的报纸、杂志等媒介,不仅在传递和获取上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只能单一的接受信息传递,没有沟通和发表意见的途径与方法。比媒介形式更严重的问题是,其内容的匮乏、结构不合理、传播方式局限且内容大篇幅广告投放,导致了讀者很难有兴趣了解其内容。

3.2 市场未饱和但行业竞争激烈

互联网时代对较多传统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甚至取代了某些竞争力不足的行业,媒体的媒介并不是其发展竞争激烈的主要问题,不能很好满足用户需求,局限于传统发展思维才使行业发展极为局促。媒体在与信息发展结合中已然呈现出移动化、智能化、社交化的发展特点,而传统媒体难以实现用户对获取信息这部分诉求,导致了行业效益断崖式下滑。随之产生的连锁反应是广告投入大幅减少,恶性循环之下,传统媒体广告投放情况不容乐观。而互联网媒体的效益增长速度惊人,轻松超越了纸媒,甚至广告媒体投放仅次于热播电视剧。由于传统媒体获取资讯与刊登、传递信息都受到一定的局限性,与网络的开放性、海量资讯、便利与快捷、免费等多方面优点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导致一时间失去了大量的广告经费支撑,造成市场对媒体的需求仍然在,但媒体创新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尚未能够做出明显突破,导致行业竞争激烈,却仍未能很好满足市场需求。

3.3 全面发展技术人才明显不足

传统媒体在其内容质量和专业素养等各方面都发展成熟,公众对其报道传播信息高度信任,丝毫不怀疑其质量。但在大数据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有所改变,转变为利用零碎时间了解碎片化信息。人们提高了对信息的获取次数和重视程度,但传统媒体在此方面稍显不足。

4. 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的转型策略

4.1 新旧互补、扩大技术优势

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些并不能限制传统媒体在大数据时代下提高自己的优势。媒体是具有较强生命力且创新能力极强的行业,能够在信息时代对大数据进行灵活的运用,借助其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的便捷,能够拉近与民众的距离,利用其技术上的便利与快捷,实现行业更好发展。比如说,辽宁卫视通过创建官方微信号,开通公众平台并邀请其观众观众,定期发布节目导视相关内容,实现了观众与节目组展开互动的愿望,为不能参与节目的观众提供沟通交流平台,听取百姓的心声。不仅能够与观众建立联系,收获百姓心声,更能通过观众反馈,了解群体喜好,对节目起到指导作用。除此之外,还鼓励观众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传递百姓生活当中的有趣事和要紧事,不仅拉近了和百姓之间的距离,并且还促进了传统媒体行业的改革工作,传统媒体需要大胆尝试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方法参与创新。

提高信息质量和速度,形成信息优势,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对比主要优势就是传播速度比较快,互动性比较强。一方面,新媒体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到受众者的手中,可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并且还可以活动更多的点赞量和转发量。另一方面信息大爆炸,新媒体在发展当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出现了很多虚假新闻和经济诈骗,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危害。传统媒体需要利用好自己的优势,运用大数据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并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对新闻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

新闻出版业要利用新传播技术研发移动客户端程序,增加用户吸引力,提高关注度,软件操作简单,技术便于掌握,能够分类大量信息,传统媒体可借助这一自由平台,获知用户的真实社交需求,建立一个风格独特的用户社区,可以更好的展示自身。布局范围涉及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并将推送内容实行详细划分,符合不同用户的要求。

因为媒介产品的种类不断丰富,受众主动性持续提升,用户渐渐具备了个性化的自主选择权,是多渠道与多种媒介的使用者。传统报业要尽可能使用户积极参与到新闻报道之中,以用户为核心,在内容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将互动式编辑生产理念作为发展方向,在内容生产和表现方面持续创新。

移动网络的不断发展,让传统报业和新媒体的结合变为可能。传统报业借助新技术,根据各渠道的自身特点展开分类式的阶梯传播,实现全方位综合立体式传播,最后让信息传播效果规模达到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完成信息的首次发布,还可以结合传播特性与表达方式,让信息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各种传播形式传递给用户,使选择更加多元化。

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分析师与视觉设计师是媒介人才的主要需求,要能够从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新闻价值,学会用数据讲故事,将普通的数据变成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报道,和数据分析企业加强合作,并不断提高自身团队的数据素养,通过这种方式对节目传播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在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提高节目的用户体验和品牌价值。现阶段,可利用数据竞赛的方式将数据挖掘人才和数据分析需求方实行有效连接,解决需求方的业务困难,不断加强传播内容的互动频率,提高用户和平台之间的粘性。新闻生产的最后目的是要满足用户需求,传统媒体要坚持以用户为核心的理念,在网络时代下,从单向传播朝着双向传播的方向发展。

4.2 探索广告经营的突破点

有人曾说过这个世界没有人喜欢看广告,以前只有电视的年代,也是硬性推送,近几年我们都在一步步感受硬广收入的下滑,都说现在人们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长,可能只有老年人才看电视,但互联网推广广告也有它的弱点,比如前一阵打的火热的电商带货,它是通过打折促销的手法让大家买货,其实跟以前的大卖场打折促销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换了媒介,很多人也就是一次性的尝试,短期效应,它形成不了用户和品牌的有效黏连性;再有很多视频网站都是买会员就不用看广告,大部分会员才是产品方需要的消费群体,那广告推送又有何意义。鉴于人们对广告的有着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传统媒体在创新中,应把对广告的转化和创新放在工作重点。媒体人自身应突破对传统广告形式的固定思维,率先打破常规,开创引入广告新模式,更易于人们接受。究其根本,广告给媒体行业带来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是媒体行业发展不应舍弃的资金链条,媒体也是商品作为广而告之的宣传途径,如何能够提高公众对商品、广告的接受能力,是未来媒体行业、广告行业、商家等合作发展的方向。

信息时代的各项技术,实现了对这一问題的完美解决方案,大数据背景下人们的各项信息被收集、整理、分类,传统媒体存在对这些信息的认识程度不足,运用能力也较差。在媒体行业创新发展中,完全可以结合大数据对其观众需求的分析,有针对性的选择合作商品,引入市场前景较大的商品。例如,老年人划分在看电视上的时间较多,而中老年人身体免疫力较弱,其儿女工作较为繁忙,对父母照顾不能细致入微。电视台可以通过与当地三甲医院合作,开展针对老年人养生保健知识讲堂的节目。媒体有责任和义务对公众健康、医疗卫生等方面进行宣导和影响,为避免中老年人在注重养生的同时,受到社会不法分子虚假宣传广告的影响,完全可以把握先机,为中老年人群开展科学学习养生保健知识的节目,邀请权威医院的专家教授作为嘉宾,适当邀请节目观众到现场互动。媒体应充分考虑到观众需求,为其设计出满足需求的节目,在节目中引入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产品广告,为观众推荐真正的好产品,让广告不仅是为了盈利,更是媒体为了将好产品广而告之的宣传和服务作用。

5G时代的到来,或许会把广告融入到每一个生活场景中,比如卫生间、车内、厨房,都会有无处不在的广告,但归根结底如何让受众不厌烦的接受信息,才是王道。未来,在5G的推动下,传统媒体有可能会迎来一个新的契机。

4.3 培养新生全能型人才,儲备行业发展力量

传统媒体的创新不仅是利用先进技术在其专业领域完成相应的工作,而是要将最新的技术与新时期的发展和创新,融入到每天行业发展中,要从理论和应用全方位进行融合,能够跟上时代脚步的发展。鉴于科技进步带来的智能高效、便捷性,人均手机的时代,拍照、录音、短视频已经普及到儿童、老人都能够熟练操作,传统媒体行业对新技术的掌握应该走在时代前沿,能够熟练应用VR、AR、无人机和工作机器人等设备和技术。由于人们能够利用互联网发声,信息的产生和传播速度惊人,不仅造成很多不实舆论导向和谣言散播,还通过不正当的评论和网络语言进行抨击事件,导致多起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此,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媒体工作者该有的积极心理。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组织业内培训,并加强对媒体传播学相关行业师生团队的力量储备和建设,是传统媒体在信息时代、大数据背景下,能够从根本上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媒体行业应该注重新生代力量的培养的锻炼,企业应与高校的媒体专业进行签约,给学习输送具备专业职业素养和丰富工作经验的行业优秀人才,作为开拓学生实践、提升学生思想的师资力量。更重要的是高校方面要对学生的信息化技能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成长为综合能力强,且具备社会媒体行业发展所需条件的人才。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媒体需要直接去面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影响,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引进现代技术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在5G技术发展的浪场中,找到风口期,利用自身优势,找到差异化竞争的优势,打造出具有传统媒体特点的融媒体未来。

参考文献:

[1]吴建华,黄栋.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9(23).

[2]傅小利.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策略探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9,000(010):43-45.

[3]王波.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战略[J].传播力研究,2020,v.4;No.086(02):85-86.

[4]李征.探讨大数据时代下传统媒体的转型路径[J].新闻研究导刊,2019.

作者:杨璐斯

广告媒体之互联网技术论文 篇3: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广告媒体发展趋势的研究

摘要:互联网广告媒体开创了广告传播新的模式,由此引发了广告媒体的内容和营销方式的巨大变革。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广告媒体传播的效率更高、投放的周期更短、更加接近目标消费者。在实施现代营销媒体的战略中,互联网广告媒体已占据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该文通过对互联网技术及互联网广告媒体的回顾、近期互联网广告市场的现状以及互联网广告媒体发展趋势这几个方面的论述,得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广告媒体发展趋势”的初步结论。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广告媒体;广告营销

1 互联网技术及互联网广告媒体回顾

互联网技术[1]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信息技术。它由三个部分组成:①传感技术(人的感觉器官延伸与拓展)。②通信技术(人的神经系统延伸与拓展并承担传递信息的功能)。③计算机技术(人的大脑功能延伸与拓展,承担对信息的处理功能)。

互联网的商业化运用[2],经历了Web1.0(提供海量信息和信息搜索)、Web2.0(开创社区网站、博客、电子商务等互动传播模式)和 Web3.0(移动互动模式)三个发展阶段。互联网广告媒体与传统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相比,具有时效性高、交互性强、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覆盖面宽广、信息量大而且便于更新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企业在实施现代营销媒体战略中,互联网广告媒体已占据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2 近期互联网广告市场现状

在刚过去的2012、2011年里,互联网广告市场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3]。2012年4月Google将其Doubleclick Ad Exchange(实时竞价的广告交易平台)在中国正式公开发布;2011年10月淘宝发布其TANX(Taobao Ad Network &eXchange);腾讯ADX、盛大等企业大力布局Ad Exchange产业链……。更多的网络广告交易平台已经逐步发展起来。

对于DSP(需求方平台)、Ad Exchange(广告交易平台)和SSP(供应方平台),它们通过准确定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来解决网络广告的系列问题;RTB(RealTime Bidding实时竞价)在更加开放透明的产业链下得以大力发展。媒体不再成为中心,取而代之的“人群识别和实时竞价”成为关键,互联网广告市场真正开始了面向用户的精准营销方式。

2012年,我国互联网媒体广告市场规模已突破750亿元[4]。其中,百度及淘宝广告营收遥遥领先。谷歌中国、腾讯、搜狐、新浪、优酷土豆、搜房等企业,处于第二集团。2011年我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就已跨过了500亿量级,超过报纸广告规模。据权威咨询机构预测:2013年我国网络广告市场将达到千亿,规模将进一步接近电视广告。这将促使互联网广告的营销价值大幅的提升。

3 互联网广告媒体的发展趋势

纵观各大研究机构的调查报告[3-5] ,笔者认为互联网广告媒体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3.1 移动互联网造就新的广告传播方式

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携带方便,人们可以在任何完整或零碎的时间里使用它。然而移动互联网并非就是用手机上网,它的本质是互联网以自然的方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比如:移动转账业务、定位业务、移动搜索、移动浏览、移动健康监控、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等。CNNIC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已达4.2亿,占网民比例由上年的69.3%上升至74.5%。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应用水平、终端普及、市场规模等均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因此我们可以预期:随着手机上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将会有新的广告传播方式不断涌现。

3.2 网民上网起点和终点的选择仍维持日常生活中的高效率原则

大多数网民仍然以“门户、搜索、网站导航、微博”为上网起点。因为在这些网站上,浏览的内容已作了分类而且可供选择的范围很宽、搜索也很方便,人们还可以很快进入到新鲜刺激的新闻消息页面,满足了人对消息的好奇心和即时性的要求。不过对于一些年轻的网民,他们上网的起点往往是直奔目标网站,或者同时打开若干个页面进行活动。比如,他们上网购物时常常一边聊QQ,一边买东西,有时还看着电影视频或者听着音乐。对于一般网民,上网的终点常常是“腾讯、百度、淘宝”。可见,网民上网起点和终点的选择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因为这些都非常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追求高效的原则。

3.3 电商营销将继续白热化

2013年一季度,聚美优品和乐蜂网这两家国内美妆行业最大的垂直电商,为了争夺行业老大的宝座,进行着立体式的作战——从营销战打到价格战,火药味越来越浓。为了阻击乐蜂网自2月27日开始的为期一个月的“桃花节大促销”,聚美优品刻意将“店庆日”提前到3月1日,并砸下千万广告费,店庆当天更是全场五折促销。乐蜂网也不甘示弱,扬言在3月1日乐蜂网的商品价格都会低于聚美优品。至此,双方火力全开,燃起了2013年电商行业的第一把战火。其实对于电商营销的白热化,我们已不陌生。去年(2012年),从京东商城与苏宁易购及国美上演815“三国杀”、天猫和淘宝掀起的“双11”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到1.1亿用户的“双12”零点扫货。这几件电商促销大战,就足以彰显电子商务营销的白热化。可以预见,这种白热化还将继续。

3.4 视频营销关注度将稳中有升

热门电视剧和电视节目在互联网上既可以选择观看,也可以反复观看,因此大多数人只要有闲暇时间,一般都会光顾此类网站。目前网络视频的营销模式主要有贴片广告、创新的视频广告(如暂停、悬浮等)、视频短片定制或植入、品牌专区及主题活动等。2012年视频广告增幅最大,已成为网络广告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我们相信视频营销的关注度还将稳中有升。

3.5 技术创新和与网民的情感培养同等重要

互联网及其相关应用技术一直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比如,互联网公司、三大运营商等,纷纷推出云计算应用解决方案,形成中国云计算服务的几大阵营。云计算促进了基于大数据时代网络精准营销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云计算”的优势,让互联网营销的效率进一步提高。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与网民情感的培养是同等重要的,通过QQ、微博、微信等与真正的目标消费者建立联系,培养感情将会实现互联网广告传播更好的效果。

4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到如下结论:1)互联网广告媒体已经成为与电视媒体、平面媒体、户外媒体并列的重要营销渠道,并逐步向传统企业蔓延。2)网络视频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将成为互联网广告媒体新的增长点。3)微博、微信、QQ等互联网社交平台正在形成新的营销形式。4)新技术对广告资源的整合作用进一步加深,网络精准平台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总之,互联网广告媒体的优势将随着科技的创新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地彰显出来,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互联网技术[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1444237.htm.

[2] 周艳.解析互联网媒体的内容运营和广告营销新模式[J].现代传播,2011,12:105-109.

[3] 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11-2012年中国网络广告行业年度监测报告[R].上海:2012.

[4] 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12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突破750亿[EB/OL]. http://a.iresearch.cn/new/20130124/191956.shtml,2013-01-24.

[5]广告主杂志.2013中国品牌传播趋势报告[R].北京:2013.

作者:王晓迎 刘丝夏 霍玉磊

上一篇:瓶组自然气化集中供气论文下一篇:网络数据通信协议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