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模式循环经济论文

2022-04-19

摘要本文基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以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视角探讨其成本管理模式的内容和实施方法,以期对企业寻求富有成效的成本管理手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管理模式循环经济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管理模式循环经济论文 篇1:

循环经济管理模式浅析

摘要: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成为一种经济管理新范式。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理念倡导、局部试验示范后正逐步走向全面探索实践的重要转折阶段。在这一发展的关键节点,迫切需要把握好循环经济概念界定、发展现状和该特殊阶段的循环经济管理模式。只有全面分析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外延,透析其发展的现状,才能为现今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研究提供清晰的思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管理模式;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思想起源于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宇宙飞船经济”(Spaceship Economy)理论,但最先明确提出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一词的却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戴维·皮尔斯。20世纪90年代末,循环经济概念和理论开始进入中国并开始广为使用,国内学者在对循环经济概念进行界定时,由于其各自立场和认知的差别,所给出的定义的侧重点也不相同。清华大学法学院环境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明远将循环经济的概念界定如下: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而言的,是建立在生态学规律之上的一种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特别是物质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避免、减少、再利用、资源化、热回收、无害化处置作为处理废弃物的先后次序,构造上高度接近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闭路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解决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1]。

二、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2002年之前为理念倡导阶段,2003—2005年为国家决策阶段,2006年至今为全面试点示范阶段。循环经济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变革,其观念已经在企业、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深入人心,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同时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走的是试点示范模式,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区域发展生态工业园,社会走循环型社会的模式,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虽然中国循环经济在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对所处工业发展特定阶段认知不清

循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盲目进行跨越式发展,盲目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为循环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没有认清工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就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而言,不可能用高新技术产业来代替传统产业,因为经济主体需求增长最快的是重化工产业,是传统产业,因此只能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那么跨越式发展要用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来实现经济增长,而不是跨越产业结构发展的特殊阶段。

2.认识不深入,一刀切,把循环经济泛化

对循环经济内涵外延的理解片面不准,或将循环经济简单化为废弃物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与污染防治,或把循环经济外延无限扩大,等同可持续发展概念。没有从区域产业系统大的层面,从国家安全和长远竞争力高度去理解把握。

3.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相应监督体系

中国现有的循环经济立法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必要的监督体系,国家扶持和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建立,相关配套标准政策也不健全,一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未能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和供求关系,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部分产业政策也在不少方面制约其发展。

4.技術支撑乏力

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研究为基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大技术的研发比较滞后,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少有突破,先进适用的循环技术推广明显乏力。

5.消费领域发展滞后

现阶段,社会对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但在消费领域却存在很多问题。许多消费文化、价值观念都带有很强的物质享乐主义和不可持续消费的特征,各种资源能源浪费现象司空见惯。

三、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研究

1.明确发展阶段,发展有中国特色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的概念是从国外舶来的,但其提出的背景不同。中国的循环经济是在资源短缺瓶颈和环境日益恶化的条件下提出的,然而在是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经历了长时间的环境治理阶段,为适应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的高层次要求。片面理解循环经济,将循环经济理解简单化或者泛化都与中国资源高度短缺、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的现状相悖,不仅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而且在实践中不具备可操作性。

笔者认为,一定要明确各自发展阶段的不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首先,不能照搬工业发达国家在循环经济、循环社会的观念和做法,避免走极端主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应当按照现今工业发展的特殊阶段实行有针对性的发展,应该是一种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和减量化技术节约资源、减轻污染负荷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2]。

2.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及其监督体系

首先,要构建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的立法体系是推进循环经济的法制保障,没有法律强力支撑,很难提高资源利用价值。立法体系可以参照日本,从基本法、综合法和专项法三个层面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3]。

其次,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监督管理体系。对循环经济工作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监督,通过提出各种形式的意见和建议使循环经济工作不断持续改进、完善提高。尤其是依法加强对矿产资源集约利用、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引导企业树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识,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将发展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工作紧密结合,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逐步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对企业废物排放和处置的监督管理,降低排放强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供有力政策保障

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利用市场机制,以市场为驱动力,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自发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自觉节能的机制,使企业自觉“循环”起来。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成本和价格是摆在面前的两大鸿沟,因此,在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当前还没有市场竞争上的优势,这就需要国家政策扶持。这就决定了在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在相当一个时期内都将是政策性产业,需要适宜的政策培育环境,才能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形成循环经济自身的良性循环。

因此应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政策,强化政策激励措施:包括建立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制定实施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投融资扶持政策以及相应的价格、收费和押金制度,并对科技创新给予财政支持。

4.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关注静脉行业

技术创新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技术基础,为循环经济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中国应该通过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使中国循环经济有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通过对经济系统的物流和能流分析,设计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路径,建设高新技术生态园,降低生产和消费两大领域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4]。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要关注静脉产业,一定要鼓励技术创新,否则会带来更多的污染,与循环经济的初衷背离,因此我们应该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来规范静脉产业发展。

5.倡导全民参与,生产和消费双管齐下

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领域,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完整意义的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在生產领域的发展模式就是改造和重构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使其向生态化方向转型,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模式;在消费领域主要是发展绿色消费和改变生活方式及行为,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 [4]。因此应倡导全面参与,使循环经济在生产和消费领域齐头并进。

四、结论

循环经济是解决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资源短缺、环境日益恶化矛盾的根本出路,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通过研究循环经济管理模式,推进循环经济稳步发展,是解决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资源、环境和经济问题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明远.“循环经济”概念辨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6):13-18.

[2] 冯志浚.循环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 杨卫东.论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对策[J].物流经济,2009,(3):36-37.

[4] 任勇.循环经济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定位、模式与方法探讨[J].国外城市规划,2005,(20):1-5.

[责任编辑 刘娇娇]

作者:徐月霞

管理模式循环经济论文 篇2:

循环经济下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摘 要 本文基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以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视角探讨其成本管理模式的内容和实施方法,以期对企业寻求富有成效的成本管理手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成本管理模式 创新

一、循环经济的产生与发展现状

(一)循环经济的产生

循环经济的提出,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是对人与自然界关系在认识上不断演进的结果。工业革命以后,由于对资源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缺乏认识,人类在取得一个个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工业废弃物产生的公害夺走了成千上万人的健康和生命,环境破坏造成了数以百万计的生态难民。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加之全球人口的急剧增加,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这些严酷的现实,迫使人类对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形成了循环经济这一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一种经济形态,代表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旨在按照生态规律,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以最小的代价和最高的效益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化,做到物尽其用。它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往复循环流动过程,所有的资源和能量在这个动态的经济循环链中都会得到合理、科学、持久及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二)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1.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1)日本循环经济的发展

日本是循环经济立法最为完善的国家。为了加快循环型生态社会的建立,日本在1993年颁布了《环境基本法》的基础上,近年来又先后修改了《废物处理法》和《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出台了《容器包装回收利用法》、《家用电器回收利用法》、《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法》和《食品循环利用法》。2000年6月2日,日本正式颁布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明确提出了循环型社会基本规划是国家一切规划的基础;明确了产生废物企业的生产责任和回收义务,并从法律上规定了废物处理的优先顺序。

(2)德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早在1986 年德国制定《废物管理法》时,政府就强调要通过节省资源的工艺技术和可循环的包装系统把避免废物产生作为废物管理的首选目标。1991 年,德国首次按照资源到产品再到资源的循环经济思路制订了《包装条例》,要求德国生产商和零售商对于用过的商品的包装。1996 年德国又公布更为系统的《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把资源闭路循环的循环经济思想从包装问题推广到所有的生产部门。以1991 年为界,在此之前德国的废物排放是逐年加速增长,在此之后则发生逆转并呈逐年下降趋势。德国的废物处理新哲学和新经济实践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上世纪90 年代以来,欧盟诸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都已先后按照资源闭路循环、避免废物产生的思想重新制定了各国的废物管理法规。发达国家在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可归纳为三个层面:

(1)小循环层面:杜邦化学公司模式——组织单个企业的循环经济。美国杜邦化学公司于上世纪80年代末把工厂当作试验新的循环经济理念的实验室,创造性地把3R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实际相结合的“3R制造法”,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

(2)中循环层面: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是目前国际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制板厂四个厂为核心,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其它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生产原料,建立工业横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

(3)大循环层面:德国的双轨制回收系统DSD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DSD是一个专门组织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的非政府组织,它接受企业的委托,组织收运者对他们的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分类,然后送至相应的资源再利用厂家进行循环利用,能直接回收利用的包装废弃物则送返制造商,大大地促进了德国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2.国内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十分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年来,我国在三个层次上逐渐展开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在小循环层面上积极推广清洁生产;(2)在中循环层面上建立了由共生企业群组成的生态工业园区;(3)在城市和省区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二、循环经济下企业创新成本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循环经济不同于以往高消耗、高排放的资源消耗型经济,更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这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源消耗及成本核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必须摒弃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而建立现代成本管理模式。因为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节约为依据,从降低成本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产品成本,通过提高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对环境的管理采用末端治理方式,并未改变其自身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生产消费基础。在原材料投入、生产、消费使用等产生环境负荷物质的源头阶段,并未控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给下游的废弃物处理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形成诸如单纯扩大废弃物填埋场所、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地球资源枯竭程度增加等环境事故后果。同时,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从而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

现代成本管理模式是为了实现成本管理目标,企业根据 LCA 的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路,融入循环经济的理念,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同时考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建立了全新的成本管理模式。

相对传统环境成本管理模式而言,融入循环经济理念的现代成本管理模式是全面、系统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模式,立足于各个阶段的环境保护,把环境负荷尽可能地消灭在生产环节中。该模式从原材料的投入开始,采用资源耗用最小化的环保对策,即减量化(Reducing)原则的应用,要求人们学会預防废弃物产生而不是产生后治理;于生产阶段强化环境负荷的抑减机制,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加大资源再生循环利用;于消费、使用阶段使用清洁能源,建立废旧商品回收体系,使人们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所买的东西,通过再利用(Reusing)可以防止物品过早成为垃圾;最后通过资源化( Recycling)无害化的废弃物处理环节,大量减少处理后的排放量。资源化是把物质返回到工厂,在那里粉碎之后再融入新的产品生产之中,资源化能够减少人们对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场的压力,制成使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阶段都注重“清洁生产”,按照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的最新解释为:“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可见,清洁生产的核心是污染预防,即强调在污染产生之前就予以削减,对污染不再是实行“末端治理”,而是实行“源头控制”。

三、循环经济下优化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模式的对策

(一)制定相应的成本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国际化成本管理标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根据环境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思想,制定三大政策、八大制度。今后,政府应制定更为严格的具有强制性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将企业自愿实行的环境标准、成本管理体系和清洁生产逐步变成依法强制执行,同时强化制度执行的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考评制度。

(二)完善资源节约财税政策,引导企业强化成本管理

在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中,各国政府普遍采用的财税政策手段主要包括:税收减免、抵押贷款、政府采购、现金回扣补贴、加速折旧、科研资助、开征能源税、收费以及中介机构扶持等。政府实施积极的环境保护财税政策,可以克服政府财力不足的制约,在环境保护中打破“环保靠政府”的传统思维,扩大环境保护的投资渠道,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社会资金进入环保市场。从税收政策看,应充分体现“污染者付费原则 (PPP)”和“使用者付费原则(UPP)”,通过经济手段来加强环境保护的责任和限制环境污染行为。

(三)在财政制度安排上约束企业,促使企业加强创新成本管理

财政制度是财政政策运用的长期安排,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制订完善的财政管制措施是一项艰巨任务,它能从财政制度安排促进政府职能的改善,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财税体制、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使生产率,即产出比投入增加更快的能力得以提高,是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四)建立企业的环境成本报告制度,开展环境审计工作

和企业的财务报告类似,企业的环境成本报告是对外公布的一个书面性文件,其目的是为了使企业利益相关人详细了解企业在环境保护活动中的投入与产出情况。开展环境审计工作,可以督促企业加强环境成本管理,但环境审计在我国基本上处于空白。为此,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尽快组织力量,修改《证券法》和《审计准则》,增加环境审计的有关内容。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对环境管理的规定的要求,尽快制定统一的《中国坏境审计草案》,强制规定对一些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和上市公司的项目审批及会计报告年审,必须经过有环境审计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出具有环境成本报告的环境审计报告才能有效。

参考文献:

[1]王如松.循环经济建设的生态误区、整合途径和潜势产业辨析.应用生态学报.2005.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规划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

[3]吴季松.新循环经济:中国的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趙凤忠.大力开展清洁生产,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6.5.

[5]曲格平.转变生产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环境保护日标的关键.北方经济.2006.1.

[6]范玉霞,唐燕,中屠灵女.以清洁生产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7.

[7]王京芳,杨艳.财政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对策研究.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5.

作者:田孝华

管理模式循环经济论文 篇3:

试论循环经济视域下旅游经济管理模式

摘要:中国正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开发利用。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看,如果想使得旅游资源可以合理的被利用,使得旅游资源不会被浪费,创新旅游经济管理就必须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新时代;循环经济;旅游管理

前言:为了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危害最小化,就必须要做到两点,资源可以得到高效利用,生态环境可以得到有效保护。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受到威胁。从循环经济的观点来看,旅游经济的管理是保护生态学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中国的旅游管理者对循环经济的认识还不充足,对其认识只是理论方面的了解。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

依靠循环利用资源来促进经济增长和促进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强调应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果想要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就一定要达到循环经济的目的。它目的是使得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废弃物的排放可以逐漸减少。循环经济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是旅游开发的新方向。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管理旅游经济,不仅可以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减少生态危机。

二、旅游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

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经营管理者没有没有充分对旅游景点做到充分管理。由于缺乏科学管理机制,自然资源严重受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中国与此相关的法律制度尚未健全,对旅游产业没有明确的管理要求。很多旅游资源管理者都只会注意当下的利益,无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管理机制,要想真正实现循环经济将面临许多困难。

2.重开发、轻保护现象严重

在当下眼前利益的驱动下,各种旅游业经营管理者希望可以快速的获得快功,以及游客类似随意丢弃垃圾等不适当的旅游活动,这些都违反了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在资源开发之初,不仅没有考虑到环境和资源的问题,而且在开发的资源遭到破坏后,也没有及时对其修补。这种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不仅没有执行循环经济的原则,而且这种这种模式完全是一种不可取的模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经常是形式上的保护,只有导致严重或毁灭性的结果时,才能想起来保护。这样的后果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以及巨额的经济代价。

3.缺少资金和技术投入

资源开发需要地方与相关政策的财政支援。地方的财政资金有限,并且这笔主要用于解决人们生活问题,在旅游领域的资金分配相对较少。由于资本投资不足,很多地区的旅游开发采用传统的方法,没有先进的绿色开发技术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在这种情况下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现象很容易出现。循环经济的应用需要很多资本和技术支持。在两个条件都不能满足的地区要想实践循环经济的概念是很难的。

4.旅游地保护力度不够

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很多开发者不考虑景点的最大承受能力和植被的恢复能力,而是盲目地开发旅游资源。这种模式的开发给旅游地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危害。开发结束后,很多游客到这里旅行,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在游玩过程中被扔掉。为了节省成本,旅游开发人员没有对垃圾进行治理。

5.旅游市场不健全

在旅游开发之前,应该先调查市场,了解当地的政策、文化等。旅游发展应有明确的部门负责管理相应的事务。一些旅游开发人员不考虑这些问题,盲目开发,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浪费。一些没有开发能力的旅游市场和旅游景点应该停止开发。

6.旅游产品缺乏特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热衷于旅游。但是景色类似的旅游会让消费者在游玩中失去乐趣。许多旅游产品没有创意,大部分都是复制和粘贴其他旅游产品的特征。旅游产品中也有部分产品打着创新的旗号,吸引游客,但到了旅游景点后,游客发现只是噱头,令人失望不已。

三、循环经济视域下旅游经济管理创新方法

1.创新生产观念

在开发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为了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我们可以改变原有的生产方法,使用绿色的生产方法,与此同时还可以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为了减少资源的消耗在开发的过程中,可以对生产技术进行变革。旅游景点开放时要考虑景区的环境容量。一定要做到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要合理,在开发自然环境时不能过度开发,不能破坏自然环境。在旅游管理的过程中,尽可能提高资源的利用价值。

2.创新消费观念

近年来,旅游地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一些污染物不易于消化分解,对自然环境有很大影响。旅游产品应该尽量使用可再生资源,创造绿色的消费旅游环境。在旅游消费方面,要着重注意文化消费和适当消费,建立和提高有品位的绿色消费体系。

3.创新系统观念

旅游是包括环境、人文科学、经济、科学技术领域在内的综合性产业。旅游要建立科学的系统结构和控制系统。旅游开发商应了解市场动向,考虑需求与供应的关系,整合资源,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所有细节都可能影响旅游品牌的整体影响。在旅游经营的过程中,必须有整体的想法和计划。

4.创新环境观念

自然环境对人类来说是宝贵的,在受到损害的时候也会对人类进行反击。自然环境和人际关系必须和谐。作为高度的物种,人类应该负起责任。尽最大努力保护生态环境在自然环境发展过程中,这是循环经济在实践中理应做到的一点。通过技术创新,找到新技术,为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增添一份力量。

5.宣传教育体系创新

宣传和教育有信息发布,舆论指导,监督功能,知识的普及等,这些都是市民参加的前提。只有确立旅游循环经济概念,政府、企业、社会才能提高对其理解和接受计划,并实施相关规定。为了广泛普及循环经济的概念,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循环经济,在宣传绿色消费和生态旅游的概念时,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和多种手段。

四、循环经济视域下旅游经济管理的方法

1.学习循环经济理论知识,寻找旅游经济管理的新方法

为了使循环经济可以更好的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旅游经济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学习关于循环经济的先进的理论知识。经营者必须学习循环模式的管理模式、优点和不利之处,结合实际旅游情况确立循环经济的理论体系。此外,相关人员还必须学习关于旅游资源利用的各项技术。同时,相关技术人员应进行顶尖技术的研究。

2.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机制,推动旅游经济管理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

建立旅游管理机制是实现循环开发、实现良好经济利益的保证基础。建立公共参与机制,把群众引入保护旅游资源和保护环境中,建立资源开发机制,促进旅游资源的再资源化。另外,通过建立环境保护机制,维持开发地区的生态平衡。

3.科学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科学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比较缓慢。随着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的增加,如果想做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科学规划旅游资源。因此,在开发旅游资源之前,开发人员应明确可以整合、再利用旅游资源。同时,应将旅游开发区附近的生态环境保护纳入计划。

4.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提升利用循环经济的水平和能力

采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需要顶尖科学技术和大量资金的支持。增加资本投资,推进旅游资源循环利用的研究,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有效提高旅游发展循环经济的水平和能力。

五、结束语

自然环境需要人类的保护。利用循环经济的概念,人类可以与自然和谐共存。循环经济促进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自然生态和旅游的协调发展。旅游开发人员应该在持续的实践中找到更好的开发方法。

参考文献

[1]孟昱龙,霍婧媛.循环经济视角下的旅游经济管理[J]市场研究2016 (4):69

[2]闫青基于循环经济视域下的旅游经济管理创新[J]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5(9):202.

[3]杨林.试论循环经济视城下旅游经济管理模式[J].山西农经,2018 (22):121.

作者:于瑞鹏

上一篇:我国行政诉讼探究论文下一篇:防范危机发展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