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沟通大学英语论文

2022-07-03

摘要:在跨文化沟通中,文化对于沟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世界各国在文化上的差异性很大,如价值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有了解对方的文化,才能使沟通顺利进行。本文结合大学英语教学中所涉及的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沟通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跨文化沟通大学英语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跨文化沟通大学英语论文 篇1: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研究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作者以人本主义和认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提出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还探讨了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教学 跨文化沟通能力

语言是交际的一种主要模式,文化建构交际的环境,交际需要使用语言来表达信息。文化和交际之间的密切关系被Hall总结为“交际就是文化,文化就是交际”(Hall,2010:169)。外语教学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可通过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能力。

1 理论基础

1.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动机论以Abraham H. Maslow(1968)的需要层次论为基础,认为“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改造人性、培育出完美的人(张庆宗,2011:12-19)。在人本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外语教师通过将文化教学渗透到语言教学中,帮助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在情感、认知等方面进一步发展,以期形成全面均衡发展的人格。

1.2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Piaget的图式(schema)理论提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的一个建构过程。在Piaget看来,学习是头脑中认知图式的重建(徐刚:2008)。在众多图式类型中,文化图式的建立对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文化图式创建协作,交流反馈,最终达到意义建构。

2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和方法

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研究,笔者对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跨文化沟通能力调查和结果分析。随机选取了非英语专业的80名大二学生在课余和晚自习时间进行问卷调查和文化测试,采取不记名方式,发放学生问卷和测试各80份,问卷全部回收;测试回收78份,回收率为97.5%。随机选取了教授大学英语课程的6名教师在课余时间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放教师问卷6份,全部回收,教师访谈均有记录。调查结束后对问卷和测试及时回收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2.2 调查结果及分析

总的看来,教师和学生都表现出了对文化及文化教学的喜爱,认可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地位,但学生对于文化方面的学习动机不强,教师对于语言教学太过于侧重,这些问题,都导致难以顺利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1)从学生方面来看,虽然学生对中西方文化比较感兴趣,但学生过于侧重对四、六级考试的准备,用来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相对较少,英语学习被作为单纯提高考试分数的工具(即工具型学习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认为英语学习能够培养同学们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提升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即综合型学习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的学生少之又少,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普遍薄弱。

(2)从教师方面分析,部分教师对于文化概念的理解比较片面,忽略了文化的许多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教师虽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兴趣浓厚,肯定了文化教学的意义,但部分教师对文化教学的理解也不够全面、深入,他们的认识与文化教学所追求的学习者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和综合能力提高的目标还有差距;为了满足应试的需要,部分教师过于侧重语言教学,缺乏系统的文化教学培训,导致教师的教学手法过于单一、内容枯燥、与文化教学衔接不自然等问题。

但英语学习的本身具备了跨文化的特性,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跨文化交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

3 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

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专业特点等,拓宽提升文化素养的渠道;在教学目标和方法设计上,必须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综合考虑,挖掘文化渗透的因素,营造课堂文化感知的氛围,创设学生跨文化交际和沟通的机会;多布置任务型活动,满足学生自我建构文化图式的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learner autonomy);教师之间也应加强文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交流、讨论;将语言能力、文化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内容整合到测试和评价中去,进行多元化教育评价。

3.1 用文化旁白法加强词汇、语法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文化旁白是指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加入相应的文化内容介绍,并组织同学们就该文化知识进行讨论。文化渗透则是指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把除了有指称意义和文化内涵的词汇,以及具有目的语文化特征的习语、俗语、成语和句法、篇章结构、文体风格等语言项目提取出来,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各自特征及异同所在,从而更好的掌握及了解目的语文化(胡文仲、高一虹,1997:201)。词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文化信息的积淀。语法使语言输入更系统化、更易于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停留在词汇和语法浅层次的介绍上,还应该讲解其中包含的文化内容,通过用文化旁白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将目的语中的文化点与本国语言进行对比,创设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的机会。

3.2 用语用对比分析法比较口语和听力中的语用文化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对语境、语用的了解程度不够而导致的会话含义误解不在少数。许多学生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没有掌握英语中一些词语的社会意义和语用规则。人们普遍认为,由于语言上的不通所造成的误解和问题可以很快得到消除和解决,而在跨文化交际与沟通方面所犯的错误,则会在长时间内给交际的双方造成很深的心理隔阂,从而大大影响双边的合作和交往(潘亚玲,2006:359)。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顺利交流的能力,由强调语言能力的培养而转向交际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如何使他们能恰当地(appropriately)、有效地(effectively)使用英语,是英语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自然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口语和听力材料中关于文化方面的素材很多,教师应有意识地用语用对比的方法,提高学习者的会话含意理解能力,跨越由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障碍,帮助学习者理解其中的文化差异,培养学习者使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3.3 用活动教学法融入与课文有关的文化内容

活动教学法是交际教学法的一个分支,是从学生课堂活动的角度来进行教学。教学计划应使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活动教学法中的“活动”,包括教学大纲的设计和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可充分运用网络和媒体资源,通过利用视频来介绍文化背景;或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制作精美的课件;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充分发挥传统课堂的优势,推动教学气氛,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到大学英语精读第1册第8单元Reading Passage“An English Christmas”,针对该课文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希望通过中外节日的中英文表达方法和不同习俗的讲解,给学生制造充分的思维空间和讨论话题,创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自然互动,促进交流。教师可在网络媒体上准备好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中外节日庆祝视频,以及与课文内容配套的课件,在精心组织的课堂环节中,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此同时,还可以趁机介绍中西方节日背后的深层文化含义。然后,安排学生分成小组,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节日进行讨论,假定场景,组织对话,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参与其中。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短剧编排后,进行小组成果展示,以组为单位进行评分,选出最佳短剧,并给予奖励。

3.4 根据教学有效补充教材以外的文化教学内容

只利用教材作为文化教学的资源,范围有限,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教学资源来促进学生的文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在课前或课间,可指导学生观看具有文化内涵的视频或电影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文化的氛围,更好地理解文化内涵;在课外,可推荐学生广泛阅读、欣赏文学作品,这是语言教学的一个常用手段。其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内容与语言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恰当地将语言和文化并列理解。还可以介绍学生浏览一些传播现今西方流行文化的网站,与时事、世界、以及流行文化接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拓展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经历,形成更为健全的人格。

4 结语

作为向导和组织者,教师不仅要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还需不断学习外语学习理论、教学法,重视教学实践,采用多种文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教师肩负起身上的重任,将文化教学落到实处,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乃至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有效、持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Larry Samovar,Richard Porter.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2] 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3]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 英汉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作者:周巍

跨文化沟通大学英语论文 篇2:

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谈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沟通的影响

摘要:在跨文化沟通中,文化对于沟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世界各国在文化上的差异性很大,如价值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有了解对方的文化,才能使沟通顺利进行。本文结合大学英语教学中所涉及的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沟通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文化差异 跨文化沟通 教学实践 策略

跨文化沟通是指文化背景相异的人们所进行的交流、沟通活动,一般存在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同时,它也是信息的相互沟通和传递,是十分重要,能让人们认识到不同的差异,在一致和承认差异之间保持相对平衡。

一、影响跨文化沟通的主要因素

每个人的交际方式都有自身的特点,在一定的文化氛围内会影响人的交际效果。而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美国的积极主动,中国的传统被动;二是美国关注外部表征,中国提倡体验与感受内部联系;三是美国强调事务的动态发展,中国强调事务的和谐稳定;四是美国提倡理想主义,中国更关注现实生活;五是美国强调横向的人际关系,中国多基于血缘关系;六是美国尊重个性,中国更重视个人社会责任。

文化的差异和冲突往往导致信息交流的不畅。文化差异性影响跨文化沟通效果,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价值观作为隐蔽文化的核心,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语言和交际方式都有着指导作用。文化价值观是指渗透于整个文化所共有的价值观念,在各文化之间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容易造成并加深误解,增加沟通的难度。沟通中的误解是难以避免的,问题是双方如何以自己的文化观念来判断对方的行为,达到沟通的顺畅。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这决定了人们的价值选择和判断。如因宗教信仰的不同,在与美国人进行跨文化沟通时应特别尊重个人的隐私权,在与东南亚人进行跨文化沟通时则要注意他们国家的忌讳。风俗习惯是各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习惯行为和生活方式。世界上不同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性也会影响到跨文化沟通。如西方人注重在拜访前要提前预约,在沟通过程中没有提前预约而进行的贸然造访会被认为是无礼的行为,中国人则在拜访他人时很少提前预约,这可能会影响沟通的成功率。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环节中体现文化差异对于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

(一)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Unit 3 Marriage Across Nations 为例

这篇课文的标题是跨国婚姻,通过主人公盖尔和马克准备把结婚的消息告诉盖尔的父母亲从而碰到一连串的困难和问题阐述了跨国婚姻的主要障碍。在分析完课文的主体结构以及语言点和重要句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概括了本文的焦点问题。

Questions:

1.What will be the main barrier to marriages across nations?

2.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arriage across nations?

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学生了解了跨国婚姻里主要的障碍是语言与文化的不同、行为习惯与看待问题方式的差异以及不同的社会观、道德观等。同时,让学生学会了看待问题应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更能体现出不同的语言文化差异给跨文化沟通所带来的影响,让学生明白了这一重要性。

(二)以英语电影赏析这门课中Gua Sha Treatment为例

《刮痧》是一部典型的反映中西方文化冲突的电影。通过这部电影,让学生找出反映文化差异的片段以及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Emotion and laws;

2.Friendship and obligation;

3.Children’s education.

第一,对待感情和法律的不同。在这部影片里,学生可以看出许大同的道德观主要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国人以孝为先,他很孝敬自己的父亲。如在法庭上他说谎称是自己给儿子Dennis做的刮痧。作为中国人,我们很好理解他的行为是为了保护他的父亲,但在美国这种行为却不能被人们所理解。因此,当大同的上司Mr.Quinlin得知并不是大同给Dennis做的刮痧时非常震惊。这一点充分地体现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第二,对待朋友和承担义务的不同。中国人认为好朋友就应该是大难当头定得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从这部电影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美国人在处理问题时的秩序:法律、原因、感情。在大同眼里,他把他的上司Mr.Quinlin当作好朋友,认为昆林可以值得他信任并请昆林作为他的辩护律师。当昆林发现大同的儿子Dennis背上的瘀伤时,昆林就认定是大同对Dennis进行了长期的体罚而留下来了伤痕,并不再当他的辩护律师。因为昆林是美国人,他们做事的原则是重理性,而不是把感情放在第一位。

第三,对待孩子的教育观点不同。片子最典型的片段是当大同看到自己的儿子Dennis打他上司儿子Paul时,大同坚持让Dennis向Paul道歉,而Dennis不肯道歉,为了表示尊重,保全他上司的面子,大同打了Dennis。但他的上司昆林不理解大同的行为,认为孩子之间打架很正常,没有必要为此事道歉。西方国家与我国不同,他们崇尚民主与自由,不管年龄大小、性别如何,各个家庭成员都是平等的,享有充分的自由。这一点与中国的长幼有序、尊老爱幼的传统思想是有区别的。

三、促进跨文化沟通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文化平等观,克服民族中心论

文化都是在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各自自然、社会、资源等客观条件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着不同的特点,没有对错和好坏之分。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要互相学习,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应妄自菲薄,而应互相汲取,树立文化平等观,有自己正确的姿态。特别要克服的是只站在自身文化立场上考虑问题,以自身所处的个人民族为中心论。

(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

在跨文化沟通中,我们要学会真诚地对待、尊重对方,特别是要对他人价值观、信仰、人格、习俗等方面予以认同。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对彼此之间有着不同看法、有自己的行为判断准则,这是正常现象。我们不能拿自己国家的文化标准去判断他人的行为方式,更不得将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观点强加给对方。尊重别人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进行有效的沟通,达到相互共识。但在沟通实践中,由于谈判双方各自利益代表不同,完全达到一致是不可能的。故而,谈判双方一定要做到求同存异,既要做好彼此文化适应,也要做好相互沟通。

在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流沟通过程中,我们除了要遵守国际惯例的社交礼仪外,还要认真考虑,以适应对方、当地文化,以及该文化背景下的合作者的心理,多了解、学习对方文化,给予对方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不断拓宽自身的文化眼界,以适应文化背景。此外,在适应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克服盲目迁就,利用自身,渗透自己的文化,以加重自己在谈判过程中的筹码。

(三)兼顾多元,差别管理

各种文化均有其特殊的适用范畴,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各有长短。全部合并各种文化的精髓并不切实际,每个人应寻找到适合自己秉性的文化或亚文化。同时,针对另一方谈判者,要熟悉和尊重他们的文化和习惯。在跨文化沟通中,很多人都倾向于认为对方也用自己同样的方式进行思维。正是这种错误的认识,常使跨文化商务谈判难以顺利进行。因为一席话或一篇文章,甲种文化的人认为符合逻辑,在乙种文化的人看来不那么符合逻辑。因此,谈判前收集有关情报(信息和资料),才能采用相应的谈判策略、方法,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谈判方案和计划。总之,跨国谈判的背景下,掌握一些异域文化有利于架起商务交往中沟通和理解的桥梁。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多元化本质会导致沟通交流方法的多变性和多样化。当前,文化多元化现象十分普遍。在企业内部有来自全球的员工和各个供应商、销售商。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有差别化管理,取“中庸之道”将是跨文化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区分谈判者个性和其他非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交往中过度强调文化的差异反而有可能冒犯对方,被认为是不懂得国际惯例的生手。因此,我们在沟通中要尊重国际惯例,不宜过分强调文化差异,否则可能会因为国际惯例而冒犯到对方。另外,交往过程中,人们还会受到法律、文化知识水平等非文化因素的影响。在实际交往过程中要将这些区分开来,避免误解,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不能一刀切。

(五)吸收外国文化中有益的内容,为自己所用

各个国家的文化都是其社会多方面沉淀所得,有其各自的特点,既有糟粕也有精华。在实际沟通中,我们要综合剖析各文化背景的长处,并取长补短,将有利的方面进行扩大,不利的进行回避,以使跨文化沟通得以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汪清囡.中西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与对策[J].企业经济,2006(12).

[2]叶琼.中西方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对策探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3]赵凤兰.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东西方文化差异研究[J].考试周刊,2008(46).

[4]李晓庆.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07(2).

[5]矫福军.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

作者:卢晓春

跨文化沟通大学英语论文 篇3:

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国际化的深入,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和必需,国家需要对异国文化有地道沟通能力的人才,本文从几个方面谈论了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口语能力,使得英语口语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跨文化 交际 英语口语

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跨文化交流随处可见可用,这就要求增强英语学习者与国外人员进行日常英语口语交际的能力,增强其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语的概念和重要性

要了解跨文化交际背景,首先要了解跨文化交际的的概念。“跨文化交际”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行为,而“跨文化交际口语”就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所使用的语言。

大家都知道,不同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价值尺度、道德规范和情感。也正是这样,才使得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跨文化交际英语是不同文化背景人之间沟通时使用最广的语言,因此英语口语对于商务活动和日常生活交流都非常重要。跨文化交际英语加强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的交流,这是适应国际化社会的一种表现。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语言与思维方面各具特性,因此使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语成为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沟通的桥梁。

二、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语能力

培养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语的方法是很多的,但要有效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语的能力,有以下几种方法最为实用:

1.注重实用性

了解跨文化交际英语的不同点后,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学习差异中的常用表达方式,注重其实用性。在国际交流中,了解文化差异尤为重要,比如:

隐私方面: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因此中国人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涉。

时间观方面: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西方人认为时间就是金钱,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且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中国人则会更为随意一些。

客套语方面: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究“卑己尊人”,并认为这是一种美德,且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自己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示谦虚有礼。西方人却没有这种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但是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2.注重阶段性

在初级阶段,词汇不多,表达水平不高,这时要注意语音与语调和跨文化交际英语中的用词与用语。语音与语调是任何学习英语的基础,学好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语,也要学好语音与语调。用词与用语是在实际交流中要注意的,在初级阶段,尽量用常用且简单的词语,还可以有意识的接触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文化背景。

到了中高级阶段,语音、语调、词语、简单的口头交际和简单的跨文化背景的了解已经不能满足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口语交流的需求,而是需要英语思维能力快、听说能力强且对中西文化熟悉的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语人才。

3.注重系统实践

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与听力能力提高是同步的、不可分割的,听力能力越强,口语能力也就越强,多听可以帮助学习者摄取更广泛、更丰富的说话材料,从而加深对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语中不同句子意思的理解力,并使口语表达更准确,更丰富。

在听力方面,传统语言学观点认为: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在外语学习中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输入是前提、基础,输出是结果、目的。这在学习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语也是一样的,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没有信息输入,听不懂别人的话,又何来交流与反馈?。因此,欲将跨文化交际英语知识转化为口语能力,首先要强化听力训练。通过听觉或视觉感知语言材料,如场景对话、英文广播或英语电影等,大量接触生动的语言知识,尽可能的把它记下,转化为自己的口语知识,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语能力。

俗语说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拳师每天要练拳,歌手每天要练嗓子,同样道理,学跨文化交际英语也要坚持朗读、背诵和多听的好习惯。只有这样,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语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才可以增强自己的语言意识,提高口头交际能力。

三、结语

学习只是手段,运用才是目的。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让我们一起加油坚持。

参考文献

[1]金惠康.2001.中国英语的语用环境和语用功能[J].福建外语(2)

[2]王芳.2002.中国学生怎样讲地道英语[J].大学英语(5)

[3]黎天睦.现代外语教学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87年版

[4]江晓红.2001.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英语[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6)

[5]陈祖福.迎接时代的挑战,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与教材研究.1997年第3期

作者简介:

封志华(1978—),湖南安化人,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毕业,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翻译。

作者:封志华

上一篇:小学美术课情境教学论文下一篇:课堂教学与中学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