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英语跨文化教育论文

2022-04-15

摘要:近年来,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众多学者所关注的重要话题。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必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如何进行跨文化渗透教育的一些可行性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高英语跨文化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职高英语跨文化教育论文 篇1: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探索

摘 要: 本问讨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知识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并指出当前高职院校跨文化教育培养及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加强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素质,逐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 高职英语 文化教学 跨文化交际

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着学时少、任务重、学生英语基础差的状况。由于扩招,很多学校采取了大班上课。大班上课人均交流减少,课堂互动受到限制,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素质难以培养。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调整了语言技能要求,明确了交际范围,突出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因此高职英语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重视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高职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教学的关系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不可分离,学习语言而不了解与其密切相关的文化背景,便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语言。另一方面,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任何内容都可以通过语言来反映。从外语教学的角度来看,教授一种语言,同时也在传授一种文化。英语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而且还必须培养他们的跨文化素质。

2.高职英语教学中语言与跨文化的关系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学习英语不仅应该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200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印发《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的英语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所以在高职高专外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融人到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目的语的文化的敏感度,使其真正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现状

1.就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来说,教师和学生们把主要精力都倾注在语言形式上,在语言教与学方面关于文化部分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是由于教学大纲强调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而对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并未提出要求。另一方面,现在高职英语教学学时少、内容多、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由于扩招,很多学校采取了大班上课。大班上课人均交流减少,课堂互动受到限制,因而没有时间在文化教学上下功夫。

2.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堂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教学分离,重语言知识结构、轻文化因素,把学习语法和词汇当作外语学习的全部。我们一向较注重教学的内容和语言能力,即培养学生能造出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技能。但是学生没掌握语用知识,不知道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具体环境中用英语进行准确的跨文化交[1]。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不但发出信息的能力很差,就连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很差综合交际能力低下。

(2) 教学方法陈旧,缺乏文化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学中主要以灌输英语知识为主,,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教学,很少有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词、句的理解上,而较少注意篇章,往往重视信息的接收,忽略信息的发出。学生们误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习英语单词和语法,从而缺乏英语国家相关的文化知识,造成跨文化交流障碍,影响今后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 教学形式单一缺少文化教学的有效手段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仍然受传统教学方法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的形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不能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其次,教师的主要教具仍然是黑板和粉笔,多媒体的应用所占比例很小。这种静态而非动态的英语教学缺乏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形成消极应对的习惯

这种枯燥的“填鸭式”教学过程使本来基础薄弱的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更谈不上应用英语这门语言来进行交流。

4. 学生实践少,缺少亲身体验。 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大部分院系开设两年的英语课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大部分时间主要讲授语言知识点,很少有课堂讨论等互动形式。学生缺乏语言实践的环节,很难感受到学习并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乐趣。虽然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较强,但是跨文化理解能力差,缺乏社会技能。[2]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跨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

1. 夯实语言文化素质基础

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时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弱。所以基础阶段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言语交际基本能力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围绕教材,以课文和练习为线索,进行语言文化基础教学,并补充一定的文化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应当着重向学生解释由于民俗、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以及中英日常见面时的问候、称赞、致谢、道歉以及委婉语、禁忌语乃至身体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对话和口语练习,让学生懂得,直接打听别人的政治信仰、婚姻状况等私人问题是一种侵犯,而以谈论天气的办法来打开与西方人的话题是比较明智的。教师还可以穿插使用称谓语、问候语、委婉语等交际文化用语,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跨文化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2.围绕课堂教学,进行跨文化教育

教师可结合教科书,有意识地专门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习俗、政治经济制度、日常生活习惯等背景知识。焦作大学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选用的是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这套教材重视跨文化交际并将其与语法、词汇和语音进行有效整合。在对话和阅读等各个环节中,注重让学生在生动的多元文化环境中学习语言,掌握技能,结合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3.提高自身能力 加强师生互动

在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扮演着跨文化交际教育的角色,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相当多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水平层次不齐,懂外语的专业技术又知之甚少,懂专业的外语能力又一般,既懂技术又懂英语的跨文化英语人才不多。要想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就要强化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首先要让教师加强自身跨文化修养,认识到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主动地灌输英语语言蕴含的文化背景知识,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更新教学内容,实现以培养具有跨文化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目标。其次,语言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文化的学习和交流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应全方位地实施教学互动,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方法,而改为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学生广泛涉猎有关跨文化的书籍、收集资料、自觉地吸取中西方文化的营养、以增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跨文化教学中,教师只有作为文化的传播者、示范者、引导者和合作学习的伙伴,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3]

4.开辟第二课堂,实现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我校的高职英语只开设2到4个学期,课时少任务重。渗透跨文化教育不能只依靠课堂,我们就组织学生开辟了第二课堂。

4.1开设英美文化选修课。英美文化知识的选修课向学生全面介绍英语国家的民族文化、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内容,使学生对这些国家的情况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并从中比较出它们与中国的总体差异所在。

4.2开设英语角。在英语角,每周三次,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学唱英文歌曲,参加英语演讲赛,播放大量学生感兴趣而且浅显易懂的原版教学视频,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由地相互交际、大胆地进行实践,切实地感受英语文化气息,有效地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四、结语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外语学习是一种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还必须加强跨文化教育,重视语言文化的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英语,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并在交际中学会正确使用英语。同时,高职学生作为职业人员的后备力量,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应该加强文化教学的意识,克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更多的对策以改变高职院校跨文化英语教学的现状,为提高未来职业技术人员跨文化交流能力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德荣.高职英语教学趋势探讨[J].上海商业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2000,(1). [2]胡春洞,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李岚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外语教学水平[N].中国教育报,1996-09-05.

作者:殷南刚

职高英语跨文化教育论文 篇2:

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渗透教育

摘要:近年来,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众多学者所关注的重要话题。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必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如何进行跨文化渗透教育的一些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高职高专 英语教学 跨文化渗透教育

1 跨文化意识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它不仅包括城市、组织、学校等物质的东西,而且包括思想、习惯、家庭模式、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又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变化。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思维习惯。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它所承载的是厚重的文化。如果脱离了一种语言的文化底蕴,而单单学习这种语言本身,那么这样的学习将是单调无味的,也是事倍功半的。

高职高专院校旨在培养从事技术、生产、管理、服务工作方面的实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材。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英语,其目的不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或是学术交流,而是为了从事有关的涉外业务工作。因此,他们更应该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因此,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课程中,必须把教授语言知识和培养跨文化意识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高职高专教材中跨文化渗透的具体体现

笔者是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英语系的青年教师。2007年9月,学林出版社的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材——《走出牛津》系列教材在我校投入使用。该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在我省多所高职高专院校中使用。在2007年至2012年五年的时间中,我院非英语专业的8000余名学生先后使用过该教材。《走出牛津》以其“突出场景英语,体现交际能力,强调教学互动,编排图文并茂,结构轻松明快”的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教师的推捧。《走出牛津》不再就某主题纵深的挖掘相关内容,避免了大篇课文带来的沉重感,强调厚重的文化底蕴的灌输。选材多来自于西方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语料时尚,新鲜有趣,富有现代气息。课文内容涉及的主题丰富,材料语言地道,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高。涉及话题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例如第一册中的X-Sports(极限运动),Keeping Pets(饲养宠物),Net-pals(网上交友), Happy Special Days(吉庆佳节),Shining Stars(星海拾贝)等。从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国外同龄人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发现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学起来觉得亲切和实用。

3 跨文化渗透教育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针对本教材,笔者简要谈谈自己在使用《走出牛津》教材教学时,如何进行跨文化渗透教育的几点方法:

3.1 重视词汇的扩充解说

英语词汇往往负载了大量的文化知识,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差异。通过教师对蕴藏于词汇中的跨文化知识的挖掘,学生可以感知到词汇中的文化知识和文化气息,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又加深了对生词的印象。例如,在第一册十四单元的词汇表中,有put sb. in the red(使某人负债)这一短语。教师可以以颜色为线索,以此列出一些与颜色有关的短语。Red(红色):无论在中国还是英语国家,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节假日有关。roll out the red carpet for sb(铺展红地毯)的意思是隆重地欢迎某人。Red-letter days指的是纪念日,喜庆的日子,因为这些日子在日历上是用红色标明的。普通的日子在日历上印的是黑色,但是a black-letter day却不是平常的日子,而是倒霉的一天。White(白色)对于大多数中国人和西方人来说,都有相似的联想,即清白,单纯,天真,无辜。而在a white lie(善意的谎言)中,white的意思是“毫无恶意”。Blue(蓝色)在英语中表示不快,韩国电视连续剧《蓝色生死恋》中的“蓝色”一词,就表示一种无奈和沮丧的情绪。在英语口语中,用I have got the blues或者I am in a blue mood来表示自己情绪低落。在中国,黄色象征低级庸俗的影视和书画作品,而在西方国家,yellow book指法国等国家政府发表的报告书, yellow pages指包括机关、医院、商店、厂矿和企事业单位在内的分类电话号码簿。这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黄色的概念大相径庭。

3.2 听力材料中的跨文化教育

《走出牛津》教材中容纳了丰富的听力素材,其中也包含了许多跨文化因素,这为跨文化渗透教育提供了极佳的条件。例如,第一册十二单元的听力内容涉及的是以花传情和送花时的禁忌。教师可以结合听力内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花的文化知识:欧美人的生活似乎与鲜花有着不解之缘,他们把花视为一种载体或媒介,以花代言,借花抒情。红玫瑰象征炽热的爱情,黄郁金香发出的是失恋者的悲伤,红康乃馨饱含受挫者的伤感,而黄康乃馨则是轻蔑的信号。在有些欧美国家,菊花被视为“妖花”;不少欧美人又习惯于以菊花来祭灵;而有趣的是,在法国,雏菊却有特定的含义“我只想见到你,亲爱的”,因此男士常雇人将此花送到他心爱的人的府上。与东方人的习俗不一样,送花给德国女主人最好成单数,以五朵或七朵为宜。赠花给巴西人时务必避开紫色,因为紫色在巴西是死亡的象征。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收集这方面的材料,相互讨论,共同分享,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又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3.3 加强本土文化与目的语国家文化的比较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刘润清教授说过:“文化教学,这不仅是让学生懂得西方文化,而且要懂得本族文化,二者并重。”因此,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本土文化的重要作用,又不能忽视目的语国家文化知识的讲授。《走出牛津》第一册十三单元中,编者用中国的七夕和西方的情人节做比较,又用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做比较,较好地体现了两种文化的异同。以教材为依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清明节等等。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特有的节日,例如感恩节、万圣节、父亲节、母亲节、复活节、愚人节等等。通过对学生文化对比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发现本族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更深刻的了解目的语语言文化的一些主要特征,培养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

3.4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时尚文化

与许多传统教材相比,《走出牛津》最突出的特点是信息量大,趣味性强,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第一册中Unit 1 X-sports(极限运动),Unit 6 Charm of Arts(魅力艺术),Unit 9 Net-pals(网上交友),Unit 10 Shining Stars(星海拾贝),以及第二册中Unit 5 Bar room (泡吧),Unit 7 Online Shopping(网络购物),Unit 8 Electronic Times(电子时代)等单元的内容,都体现出了该教材的时尚感。80后和90后的青年学生,对时尚文化特别敏感。教师如果能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西方的时尚文化,把时尚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就能使课堂教学鲜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册十四单元的练习册中,出现了nuclear family(核心家庭),DINK(丁克家庭),SOHO一族,freelancer(自由职业者),open-collar(开领工人)等时尚词汇,教师应该不遗余力地从教材内容中挖掘出学生感兴趣的时尚文化,加以补充介绍。例如,white collar(白领)blue collar(蓝领)这两种俗称已为国人所熟识,而在时尚英语中还有pink-collar(粉领),grey-collar(灰领),open-collar(开领)和iron-collar(铁领)等说法。pink-collar(粉领)通常指由妇女从事的职业,如秘书,高级保姆,打字员和幼儿园的教员等等;grey-collar(灰领)指西方国家中介于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和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之间的阶层,如依靠仪表、电钮、数据进行机械操作的工人;open-collar(开领)指那些穿着随便的在家里通过使用与工作单位相连的电脑终端进行远距离工作的人,也就是SOHO一族;iron-collar(铁领)统指未来社会将取代血肉之躯的工人,从事各类繁重、危险、乏味或精细劳动的机器人,它们是一群身披铁领衣衫的新劳族。挖掘教材中的时尚文化,不仅仅是交际教学的要求,更是使英语教学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4 其他形式的跨文化教育

跨文化教育不仅仅只体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也可以通过课外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积累,逐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西方影视以及英文歌曲中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英美国家文化的了解,扩宽知识面。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时候,大多是通过说话交流的方式来进行的。如有条件,可以请一些外籍朋友与学生进行直接的交流,或者以讲座的形式向他们介绍西方社会生活风貌。教师还应正确引导学生通过书籍、报刊、上网等方式,留心和积累西方文化常识,消除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疏远感。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举办英语晚会和英语戏剧表演,为学生创立真实的交际语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符合交际准则的行为习惯。

5 结语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渗透教育不是空泛的,跨文化教育的实施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社会发展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人的交流日益频繁,外语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有深厚文化修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材。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有意识地进行跨文化渗透教育,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同感和包容性,从而更好地促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炎昌,胡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陆建飞.跨文化交际随笔[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3]曹璟,杨继红.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渗透教育[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4]谈慧娟,毛怡旸.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8.6

[5]支莉.论中英文化差异与现代英语教学[J].皖西学院学报,2008.6

[6]陈巧云.论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6

作者:赵东丽 潘俊岭

职高英语跨文化教育论文 篇3:

高职院校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

摘要: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论述了高职高专院校跨文化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探讨了跨文化英语教学的可行性策略对提高高职跨文化英语教学、培养具有跨文化应用能力的实用性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高职高专;跨文化英语教学;语言教学

作者简介:赵艾(1978-),男,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张家口教育学院外语系,讲师,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辽宁 大连 116025);张洁(1982-),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张家口教育学院外语系,助教。(河北 张家口 075000)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既是高等教育,也是职业技术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它不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高职高专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必须突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应为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服务。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基础必修课之一的英语课程,教学应该服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在教学中必须强调以应用能力为主的思想,充分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大方向。

早在2000年10月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就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强调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基本要求》对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明确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的总体思路,即英语课程教学以实用内容学习为指导、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英语跨文化教学还任重而道远。

一、跨文化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语言与世界观、思维、文化和交际的联系已经受到语言学家的高度重视。语言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所谓英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脱离了文化,语言则不成为语言,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和储存文化的容器,语言和文化的这一相互影响关系决定了英语教学中必须进行英语文化的教学。缺乏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常常导致语言或非语言的交际障碍,影响学生对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邓炎昌,刘润清,1989)

《基本要求》中也指出,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从事涉外交际活动不仅需要良好的语言基础,同时也要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交际能力的培养包括掌握“语言规则”和“语言使用规则”两个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能脱离文化单独存在,因此,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系统本身的知识,更要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了解他们如何用语言来反映社会的思想、习惯和行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外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否则,语言再流利,但是不懂该语言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容就会成为Milton J. Bennett 称作的“流利的傻瓜”,在交际过程中不能得心应手甚至笑话百出,造成文化冲突现象。

二、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教学分离

尽管近年来外语教学的跨文化教学逐渐得到重视,但是在外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分离、重语言知识结构、轻文化因素的做法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还普遍存在。这是造成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客观上,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入学英语成绩普遍偏低,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任务比较重,主要以灌输英语知识为主,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教学,很少有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主观上,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师文化教学意识淡薄,忽略了文化教学,认为只要完成课文内容、语法和语言点的讲授,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这种以讲单词、讲句子为核心,就课文讲课文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过于强调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而不注重语言的内涵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误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习英语单词和语法,从而缺乏英语国家相关的文化知识,造成跨文化交流障碍,影响今后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 形式单一,缺乏文化教学的有效手段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仍然受传统教学方法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的形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不能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其次,教师的主要教具仍然是黑板和粉笔,多媒体的应用所占比例很小。这种静态而非动态的英语教学缺乏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形成消极应对的习惯,尤其是在一些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谈英语色变”。在枯燥的“填鸭式”教学过程中,对于本来基础薄弱的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更谈不上应用英语这门语言来进行交流。应当指出,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应为培养应用型的专门技术人才服务,高职高专英语具有浓厚的职业性,所以,针对高职学生对实用性更感兴趣这一特点,教学手段应该倾向于“为用而学”。语言的教学手段应当是多维度、立体式、生动活泼的。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寓教于樂,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增强文化交流意识,为将来的跨文化交流做准备。

3.学生实践少,缺少亲身体验

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一般只开设一年,笔者所在单位的学制为三年,开设两年的英语课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大部分时间主要讲授语言知识点,很少有课堂讨论等互动形式。一些课前小演讲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演示的学生主要以背诵为主,与其他学生很难做到互动交流,演示内容往往缺乏英语文化联系。学生缺乏语言实践的环节,很难感受到学习并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乐趣。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的教育体制还没有真正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学校教育和社会用人单位缺乏沟通,学生是教育的特殊产品,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其销量,即就业情况。这就导致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环节、缺少亲身体验,不知道学习英语的真正用途何在。这是目前尤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三、跨文化英语教学的对策

基于上述高职院校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就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有机结合提出以下五点可行性对策。

1.挖掘语言的文化潜力

语言具有人文性。“语言也是文化总体中最核心的部分。语言的这种文化性质决定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可以,而且应该结合起来。”(张红玲,2007)语言教学其实和文化教学并不矛盾,我们可以充分挖掘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潜力,了解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Brooks(1968)指出,语言是一个由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构成的符号系统,这个系统是由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句法)、符号与其所指关系(语义)和符号与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语用)组成。语言的文化功能就是通过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四个方面来体现的。所以,我们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语言层面实施跨文化教学。比如在语音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明白美国黑人英语与白人英语在语音语调上的区别,从而给学生讲授美国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这一文化背景知识。同样,在给学生讲授语法时,通过汉英语法、句式表达的差异,让学生了解汉英文化的差异,西方民族注重形式逻辑、抽象思维、属于一元时间文化,而汉语受“天人合一”思维模式影响,注重整体的多元时间文化。再如,英语词汇所包含的意义更为丰富。单词、习语、谚语等都是词汇的范畴,它们都能体现英语社会和文化。从英汉两种语言表示亲属关系的词汇可以看出,汉语中的亲属词要比英语的多,体现了中国尊老爱幼的文化传统,而英语国家则注重个体的自由。

不难看出,语言扮演着传递文化的功能,蕴藏着极大的文化潜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听说读写的同时,尽可能地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了解英语文化,这样,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化学习中同时掌握语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非语言交际形式

人类交际可以分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语言交际可以直接表达人的意图,而非语言交际则表达人的潜在思想和感情。非语言交流包括行为举止、面部表情、目光接触、副语言、空间与距离、时间和沉默等。非语言具有重复、补充、替代、规范、反驳等功能。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非语言交际的行为差异很大,因此,不了解非语言交际会造成许多文化上的冲突,而非语言交际往往正是英语课堂忽略的内容。英语文化中非语言交流方式的应用远远多于汉语文化。因此,在课堂讲授语言内容的同时,也可利用身势语等非语言交际手段向学生传达跨文化交流的信息。教师在举手投足之间便可增强学生对跨文化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3.体验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在国外外语教学中首先发起,是一种探索式学习方法,包括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本文所指的观察法是指鼓励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多地创设一些条件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多方位地了解英语文化,亲身体验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具体做法有:直接和外籍教师进行交流;开展文化讲座,定期进行不同主题的专项文化讲座不失为一种间接体验的好方法;文学、影视作品中蕴含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也是语言和文化结合的产物,因此,对这些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进行学习不仅是现实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还可以组织课堂文化话题小组讨论,促进个体之间不同体验的交流。这些方式可以弥补课堂文化知识缺乏、学生实践少等不足。

4.教材的选用

既然跨文化外语教学将文化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了与语言能力培养同等重要的地位,那么作为指导课堂教学的教材必须反映这一思想。能否把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是评价跨文化外语教学教材的标准之一。大多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仍选用传统的教材,即以强调听、说、读、写、译等各种语言技能为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文化学习的重要性。有的甚至选用与普通高等院校相同的英语教材。

事实上,高职院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材。但教材的选用应该考虑到能够满足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把英语作为学生提高应用技术的工具,为专业学习和服务。因此,高职英语教材一方面应在教学内容上保持新颖性、系统性、多元性,能充分反映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要具有针对性,能适应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充分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甚至同一院校中的不同专业在英语学习上的层次不齐,这就要多征求工作在一线的教师的意见,选用真正适合自己的教材。

5.对教师的要求

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教师无疑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相当多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水平层次不齐,懂外语的专业技术又知之甚少,懂专业的外语能力又一般,既懂技术又懂英语的跨文化英语人才不多。要想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就要强化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首先要让教师加强自身跨文化修养,认识到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主动地灌输英语语言蕴含的文化背景知识,真正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到以市场驱动为研究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更新教学内容,实现以培养具有跨文化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目标。

四、结语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高职高专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突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要全面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质量,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所以,应该充分认识到高职英语教育同时也是跨文化教育,要在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高职学生作为职业人员的后备军,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应该加强文化教学的意识,克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更多的对策以改变高职院校跨文化英语教学的现状,为提高未来职业技术人员跨文化交流能力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戴炜栋,束定芳.试论影响外语习得的若干重要因素——外语教学理论系列文章之一[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4).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李岚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外语教学水平[N].中国教育报,1996-09-05.

[5]吴爱华.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学研究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第十次学术年会上的讲话[J].高职动态,2005,(9-10):2.

[6]李德荣.高职英语教学趋势探讨[J].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

[7]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8]Brooks,N.Teaching Culture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G].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68.

[9]Larry A.Samovar,Richard E.Porter,Edwin R.McDaniel.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SanFancisco:Wadsworth Publishing,2006.

(责任编辑:李海静)

作者:赵艾 张洁

上一篇:集团构建下职业教育论文下一篇:新课改农村小学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