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4-04-24

“探究式教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精选10篇)

篇1:“探究式教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采用“巧妙设计问题”“引导积极探究”的方法,从实际教学中举典型事例,让探究性的地理问题设置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功效。

关键词:探究;地理探究问题

地理课堂上,让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本人从教10年,对此很感兴趣,本文对应设置与提出怎样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探究能力,谈一点初步设想。

一、反思现状

一是设计地理探究问题的水平有待于提高。

教师提出的问题很简单,是“知识呈现型”问题,这样的问题没有水平,逻辑性也很差,应该提出具有发现型问题和创造型问题。

二是教学手段简单,采用“满堂问”。

一般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简单的回答。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问题解答问题。教师偶尔提出的问题不具体、不合理,让学生无从下手,无从探究。有时提问时机不恰当,只是在枝节问题上小打小闹,对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却视而不见。而教师的评价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可能批评学生答案不标准,而对其中的“亮点”“闪光点”却视而不见。

三是学生思维僵化,缺乏自主探究。

学生很少会从已知条件出发,提出发现型问题,甚至是创造型问题。发现创新的思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得不到应有的升华。反思现状,地理问题的探究需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方能冲破黑暗,迎来黎明的曙光。

二、提升思维能力

为了使探究教学成功,教师探究意识的建立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是关键。为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身生成提问的思维,努力提高思想、文化和能力素质等个人综合素养,使地理问题的探究性设置朝科学、巧妙、实用、高效的良性方向健康发展。

A、巧妙设计问题

1、平等意识,心中有学生。在教师心目中,任何学生都是有特色、有个性、有思想的鲜活个体。教师要尊重、重视和了解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中,了解学生的所有,教师要充当问题的探究者和学生一起思考、探究问题。

2、情境意识,激发思维。教师要结合实际,利用校外教学资源,与社会密切联系形成开放式教学体系,开拓学生的视野。创设提高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学习如果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才会有效;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促使学生新旧知识发生矛盾,产生联系、困惑、问题,发现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想向、勤奋好学。

如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一节教学中,在导入阶段,本人先通过屏幕设计下面两个问题:(1)在北半球,有大量的氟氯烃的生产与使用,氟氯烃过多会造成臭氧空洞,但臭氧空洞却会出现在南极上空,为什么?(2)(展示几个不同时间段内的卫星云图)我国大陆高空的云总是自西向东运动,为什么?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设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学生思考,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与全球性的大气运动有关。因此,学生集中全部注意力,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

3、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从知识的结合点、迁移点、应用点上去寻找,使学生在这些“点”上,探究出某种超凡脱俗的结果。

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教学中当学习了锋面与天气后,那日是11月6日笔者设置一个问题:国家气象局预测“11月8日前后冷空气将袭京城”预测未来8天北京的天气趋势:11月6日―13日?该问题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是有用的地理、是生活中的地理。把学到的知识得到了运用,这种成功的乐趣激励着学生不断地探究与尝试。

B、引导积极探究

1、连续设问有梯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探究过程。教师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联结点和关键点设问,组成有梯度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由浅入深地发现知识的本质和本质联系。

例如:学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一节课中,本人设置了如下思考题,让学生探究:

一、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

(1)如果地球不自转,画出赤道与北极间的热力环流?思考:这个热力环流能否维持?原因?(地转偏向力)

二、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

(2)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到高空后做什么样的运动?在高空向北流动的气流刮什么风?

(3)在0°―30°N近地面形成了什么气压带?近地面空气怎样运动?

这三个问题逻辑性强,环环相扣,通过师生共同思考与探究,让学生自我总结出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让后再依此推断出中、高纬的大气环流过程。

2、解疑方法多元化。设计的地理问题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避免将学生思维框住。

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教学中本人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展示冷锋天气图与暖锋天气图,观察比较两种锋面异同?这个问题需要观察与思考的结合、比较和分析的相结合。

3、释疑结果有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和能力不仅是探究的目的,更是激发出独到的见解、设想及做法的条件,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然后去激励学生不断思考。

探究性的地理问题的设计作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窗口”,是实现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设置的问题巧妙实用,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准确地引导学生回忆具体的知识或信息。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探究性地理教学遍地开花,为我们的地理教学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 2001年月

[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11月

篇2:“探究式教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空间思维能力是地理学科的主要能力之一,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而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仅是地理课程还是这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许多高中地理内容可以开展探究式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形成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一、演示式探究――化“抽象”为“具体”

演示式探究是指教师运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演示手段,向学生展示感性材料,引导学生把未知知识与所学知识联系,化“抽象”为“具体”的探究方法。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抽象的原理和规律,尤其是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前教材“宇宙中的地球”)。演示式探究可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演示过程中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引导学生发现演示所包含的原理或规律,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二、假设式探究――化“复杂”为“简单”

某些地理问题,通过设计虚拟的逆向思维的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下以大气环流的形成为例说明此类探究步骤。第一步: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而且地球不自转,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在复习热力环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比较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近地面、高空气压的高低,标出大气运动方向。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假设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引导分析三圈环流的形成,分析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形成原因上的不同。第三步:进一步假设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让学生探究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周期性的季节移动规律,进一步探究南半球冬、夏季移动规律,进而归纳气压带、风带随直射点移动而移动。第四步:进一步假设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探究亚欧大陆、太平洋气压中心的变化,带状分布的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再分析东亚冬、夏季盛行风向的改变,讨论性质、影响。

三、观测、实验式探究――化“理论”为“实践”

地理原理和规律常以简洁的语句、理想化的图式来表示。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适当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讨论,在轻松的氛围里使地理原理真正让学生理解。讲授“地方时东早西晚”时,准备一个地球仪,用醒目的金属线制成大圆,作为晨昏线。让学生选择某一纬线上两点,演示自转,观察东边的地点是否先经过晨昏线。可让学生进一步探究自转方向改变的影响。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是必修1第一章的难点,也是高考重要知识点。可设计观测实验来化“理论”为“实践”。地理课外兴趣小组在二分二至日测得旗杆不同时间的影长,影子最短的时候即为正午,根据此刻北京时间计算学校的经度;根据学校的纬度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并同测量结果比较。

可作进一步引申探究:在不同北京时间旗杆影子的方向;经长期观测后绘制正午影长变化曲线,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为提高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可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指导学生用手表和太阳定向,培养野外定向能力。让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用手表与太阳定向的两种方法运用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收集其它野外定向方法,思考包含的地理原理。拓展探究:本地新城市规划如何充分利用光照资源;本城市有大气污染工业企业的布局。

四、观察式探究――化“感性”为“理性”

运用世界及分区地图进行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分析,利用区域地图进行地理区域的定位和区域综合分析,是中学地理学习中常遇的课题,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宜采用观察式探究教学,活化图象,让学生掌握观察式探究学习的方法。

1、运用世界及分区地图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培养

具体措施:选择对世界地理区域的学习有重要影响的经纬线(如0°经线、30°E、60°E、90°E、120°E、180°、120°W、70°W、60°W、0°纬线、23°26′N、40°N、60°N、23°26′S、66°34′S)为线索,沿着经线方向和纬线方向,分别通过运用世界地形图、世界政区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等指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学习。首先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网格状经纬仪,并想像其自转起来,明确线与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及与晨昏线的动态关系;第二步,在复习大洲、大洋的基础上,让学生脑海中想像,上述经纬线穿过的大洲、大洋,重要地形区,气候区等;第三步,在复习高中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丰富沿线穿过的地理事物,如城市、交通点、地形区界线、交通线、工业区、农业区等地理点、线、面。还可进一步探究某些经纬线所构成的区域及其特征。

2、利用区域地图对学生进行空间定位、区域综合分析

具体程序是:(1)设置从高考试卷、高考模拟试卷、互联网中选取的有关区域地图的例题,以及自制有关区域地图的例题。(2)让学生观察区域地图,解读相关信息。(3)提取有效信息,思考如何利用图中的经纬度、各种界线定位。应联想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联想重要国家、地区、中国重点地区的经纬网分布情况,注意界线地理事物、典型地理事物相对位置的关系,再使用推理、比较、排除等思维方法正确定位。(4)思考本区域的区位,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探讨现状,分析发展及发展的影响。(5)对比探究,分析相关区域的区位、现状、发展。(6)可分组进行,组内分工合作,探究结论,派代表相互交流和阐释观点,其它组可提出疑问,提出不同的解释。

篇3:探究式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对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

一、营造探究式学习环境, 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环境是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 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布置一个让学生感到轻松喜悦, 充满乐趣气氛的课堂。教室内的地图、地球仪等都能引起学生的思索, 激发学生去了解、探索、研究、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这种有效的气氛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所以, 探究式教学应用的第一步是教室的布置。为此可把学生的座位安排为“口”形、“O”形或“△”形等几何图形, 便于师生的互相合作与交流。在活动中, 教师走到他们中间与之平等交流, 营造一种平等、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给学生随意发挥的天地。

此外, 就是对教室的装饰。充分利用地球仪、地图等布置课堂, 创设新颖的环境, 使学生产生兴趣。心理学家认为, 兴趣是诱发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力。在组织学生探究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及经纬网定位时, 课前在教室的墙壁上悬挂绘有经纬网的世界地图, 并且在图上标出学生熟悉的著名城市、大事件发生地及国际热点地区, 如北京、东京、巴格达等地。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 他们自觉仔细地观察并根据图示查找地点。教师提出东京在哪,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我们这里会发生地震吗?为了弄清这些问题, 学生迈出探究的第一步。

可根据需要, 把学生带到课外进行考察与实践。利用生活中的资源, 到海边、田间体验生活中的地理, 从中体验、探究、学习。如在探索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时, 把学生带到港口码头、海边去, 了解台风对轮船进港、渔民捕鱼的影响。学生在观察访问的过程中获取了大量的信息, 最后让他们结合所见所闻, 以小论文的形式写出“天气的功与过”,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安全和谐的课堂气氛。”新的教学理念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整个活动中, 教师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而非权威者。可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探究, 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 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只起导向作用。例如, 在探究地图三要素之前, 可把学生带到校园中, 全班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出A、B、C教学楼的大小, 定出校道、广场、升旗台、排球场、篮球场、宿舍、食堂等事物的位置, 并在纸上绘出校园平面简图, 引导学生在图边注明图例并标明方向、比例尺。这样在实践中, 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地图的三要素。

在教学中, 教师的语言表达要讲究艺术, 多鼓励, 少批评。很多时候, 教师的一个点头、一个微笑, 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大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 教师多用激励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文雅的动作, 让学生充满自信、感激和奋进。

三、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的整个过程需在轻松、自然、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不能刻意追求, 但也不是放任自由。探究活动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基础知识。设计探究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活动的兴趣性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他永远超过责任感。”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 才会产生乐于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才能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探究。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2. 注意活动的难度要适中, 因材施教

设计的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易观察、易操作, 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3. 注意活动的开放性

活动能够引导学生探究, 激发学生思维。逆向思维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如问学生:“如果地球自转一个周期为12小时, 我们的学习生活会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想象的空间很大,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很高。

4. 注意活动的目的性

活动必须要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5. 注意活动的时效性

地理课时有限, 活动需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同时也要注意将探究活动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如教学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生活状况差异时, 可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为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6. 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没有一门学科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联系的。利用其他科的相关资料来设计活动, 如利用历史课本中的《郑成功收复台湾》来设计地理活动, 就是很好的例子。

7. 注意活动材料的易取性

活动所需要的材料必须是容易得到的。如地球仪制作, 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等。

8. 注意活动的实践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践需要设计出更有效、更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例如探究“地球?水球?”时, 先让学生看世界地图, 让他们对地球形成水多地少的表象, 再看海陆面积比例图。然后出示一个我原来画好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球, 朝学生投去并问:“你的大拇指按住的是陆地还是海洋?再传十个同学, 大家注意观察大拇指按住的是陆地还是海洋, 如果继续传会有什么结果?”

四、让探究活动延伸到学生生活中去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会产生很多离奇古怪的问题。不论是什么问题, 我都给予鼓励, 以便今后他们更积极地参与探究学习。但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在课堂上解答, 因此需将活动延伸到学生生活中去, 让他们在课后搜索、整理、分析相关资料、信息来解决。例如, 日本经常发生地震, 每年有感地震达1500多次。人们采取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 减轻地震带来的灾难。当地民居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房子。每年9月1日是日本全国地震日。那么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吗?有哪些防震措施呢?这一系列问题都可以留给学生课后探究。正如教育家波利亚说的:“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 也最容易掌控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篇4:探究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探究;地理教学

一、问题的缘起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单一的知识型、专业型已经转变为对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为此,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应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其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也需要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分配比例,加深对学习的价值的认识,使他们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都能得到升华。探究式教学作为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双重变革,日益受到关注,并在教育教学中加以推行。地理课堂应用探究式教学,既是地理教学中践行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效地发展和提高学生提出地理问题、查阅资料、调查研究、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想。

二、探究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程序

在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中,由于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不尽相同,学生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应用也有所不同。但从探究式教学的自身内在特点和地理学科的属性来看,其应用程序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假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验证假设——总结评价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

1.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新颖且具有针对性的情境创设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意识。与探究内容密切相关的地理热点问题、最新事件、乡土内容、奥秘探讨、生活实例及新式教具等都可以作为探究意识、兴趣的切入点。例如,在“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的问题探究中可也这样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你们大部分同学都去过城市中心地带吧,城市中心应该是比较繁华的地方,假如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你在城市中心的大街上闲逛和漫步在有绿地的山林里,你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等同学们发完言就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市区与郊区的温度对比材料。并让同学们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分析思考。学生们看课本(51页)插图“城市热岛效应示意”观察图中的气温曲线分布的特点,同时回忆热力环流知识,将所学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课题的思考中。

2.提出问题(假设)

本环节是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之后,通过教师提供的各种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的问题探究中引导学生提出如下一些问题: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为什么会有城市风的存在?为什么市区的气温比郊区高?对我们城市中的环境有何影响?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针对探究主题提出相应的问题或假设之后,组织、安排学生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实地探查研究,并将各组收集、调查研究的成果相互交流共享,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补充材料和实验工具帮助学生合作探究,不断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修订心中的答案。

4.验证假设、解决问题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合作探究、分析各种材料会得出他们自己相关问题的答案,然而,学生的答案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太全面甚至是错误的,这时候就需要地理教师应运相关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去订正学生得到的各种可能的答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去伪存真,证明结论,正确解决提出的各种问题。

5.总结评价

总结环节可以先让各组学生自己进行,可以写报告、笔记等书面形式完成,也可以让各组学生代表在课堂上发言陈述,表达各自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心得体会、看法和收获。评价环节主要由老师来做,评价包括学生对探究性问题的调查研究程度,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式教学的态度和小组合作精神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三、探究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过程、结论并重,评价要多元化

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地理综合实践能力,而不是只为得出问题的正确结论。何况很多问题本身早有科学定论,因此,参与探究式教学这一过程的收获和教育意义比掌握问题的结论要重要的多。正因为这样,对于学生参与教学的评价也应多元化,不能只从得出结论的正确与否去简单的评价学生的成绩。

2.采用分组合作探究方法

如果学生人数和探究的问题较多,可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每组可探究不同的問题,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课堂上可以让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发言等形式。

3.教师的主导地位

老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鼓励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见解,并运用证据和逻辑展开讨论,要使课堂充满求真求实的探究氛围。

4.教师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措施

并不是所有的地理课堂教学都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学生差异、学校软硬件设施等适时采用更为恰当的教学方式和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

还需要注意的是,开展“探究式”教学和组织“探究性”学习时,要特别注意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设计的问题既要让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但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仍能解决,不能太简单,否则学生不会重视,当然难度也不能太大,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个度的把握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去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要结合自身长期的教学实践,同时也要对学生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做科学细心的观察和研究,或许要经过多次的尝试和实验,要多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反映,才可能做得比较恰当。

参考文献:

[1]孙栋芳.探究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4)

篇5:“探究式教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辅助媒体,具有传统教学辅助媒体的功能,同时也具有其独特的应用功能和交互功能,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地理课堂实例,实验对比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效果,例析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功能,展示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媒体之间的互动高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 地理课堂教学

互动

高效课堂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特征

交互式电子白板(以下简称交互白板)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与电子通信技术,成为人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智能平台。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环境中的使用,利于教师发挥导学和助学的作用,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它以其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感染力,为课程整合的实施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个具有正常黑板尺寸,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工作的,既具有黑板、普通白板和联网多媒体计算机功能,又实现与计算机功能、软硬件功能与教育资源以及人机与人际多重交互的电子感应屏板。它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能通过色、形、声、光,将教授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知。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大量的感性材料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从目前的使用来看,教师们普遍感到,交互电子白板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提升了教与学过程中双方的交互能力,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使得基于新课程改革后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变的更加和谐顺畅,突显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二是由于使用计算机技术,白板也就成了互联网的一个操作平台,信息与资源分享变得更加简洁随意和丰富,提升了课堂教学调用教学资源的效率。三是对课堂教学形式和传统课堂教学设施的一个大的革新,教师可以完全脱离黑板和传统讲台而进行教学,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数字化课堂,课堂教学过程更加自由和顺畅,教学容量进一步扩展丰富。四是挑战传统,改变教师固有的教学观念,促使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于地理教学的优势

1、促进地图教学方法改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更是获取地理知识以及进行地理学研究必不可少的载体。应用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方面,前电子白板时代,地图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电子地图。与挂图相比,电子白板可以解决教学挂图的更换不便,只能指图识别,不能填绘缩放,交互性不强的问题;与板图相比,电子白板可以解决板图教学费时费力,容量有限,教师基本功要求较高等问题;与多媒体电子地图相比,电子白板调用地图方便,师生可以直接在图中指认,填绘缩放,教师则无需面对电脑操控课件,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在地图教学变革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实现以下功能:描、涂、绘、填,如在讲解中国地形时,可在底图上将三级阶梯界线描绘出来,画出主要山脉,把各个地形区名称填写到图中。

2、升级传统媒体功能,促进媒体与教学的无缝结合

电子笔可以在电子白板上随意书写、修改、缩放、拖拽,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图片、动画视频等信手拈来。与传统多媒体课堂相比,利用电子白板教学,教师不再是“放映员”,学生也不再是观众,教师可以对电子白板上的任何地理信息进行书写、填注、描绘、缩放,直接面对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优化了课堂教学的节奏,促进课堂互动性生成。

3、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优势

电子交互式白板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倾向,在教与学的各种相互关系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呈现出教与学双边活动中的主---主关系。这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交互提供了基础。与我们过去使用的多媒体技术和普通的信息技术课件不同,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实际上是将传统课堂设计成为一个数字化的课堂环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交互式白板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学生亦可以参与到这一活动过程中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思维和理解对教师呈现在板上各种知识要素和课件,提出质疑或进行个性化的更改,而学生的这些操作不会对教师原有的教学内容和课件产生破坏,因为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对教师的原有课件进行保存并可恢复,这样就可有效地消除传统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束缚,课堂教学更加趋于自由和民主。

电子交互式白板的强大功能和灵活的交互方式,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思维都变得异常的活跃和开阔,教与学双方的思想在不断的交织过程中产生碰撞,碰撞就必然产生火花,这样课堂气氛就会变的活跃而且和谐,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这种有益的交互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4、广泛的教学资源优势

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一本教参一本书,白粉尘中度一生,便是传统教师的一种写照。一般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资源的获取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却难于将收集到大量的有用资源都呈现给学生,尤其是大量的网络资源很难被有效利用起来,这主要是受到现有技术条件的限制。教师在很多的时候还是按照自已的思想进行一些剪剪拼拼的选择性工作,然后在课堂呈现给学生,这实际上又成了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剪刀加糨糊。

交互式电子白板有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一个容量很大的资源库,而在这个资源库量所存储的资源都具有原始性,是没有经过处理的,不是人为化了的有固定的模式化的课件,这样教师和学生就可以很方便自由的按需所取,轻松地在资源库中选取自已所需要的资源,并可随意的按排到自已的教学过程中和课件中,形成自已独具个性化的课学教学和课堂教学课件。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同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教师可以随意的调用各种软件支持教学资源或者直接应用软件进行课堂教学,利用网络连接技术,可直接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且使教学的容量大大的增加。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用电子笔在白板上对电脑的任何界面进行书写、标注,并具有多种书写效果,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功能,以及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书写功能

1、普通笔效果:具有多种字体的调用,书写快捷且平滑整齐的特点。

2、毛笔效果:符合中国书法特点,具有毛笔的书写效果。

3、莹光笔效果:可以对重要区域透明标注,使得板面更加的简洁明晰。

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随意调节电子笔的粗细,书写出不同大小的文字和不同粗细的线条;利用白板调色板可任意选择和调配电子笔的颜色;同时具有局部擦除或全部清除的功能。在圈画地图中的重点信息,如山脉、河流、经纬线等信息时,可应用此功能。

(二)放大功能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板书的重点提示部分进行放大,以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对重点看的更清楚,有助于改善相互交流的效果,相当于我们传统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提示。这一功能对于地理图像教学来说非常重要,有些地图信息不易被察觉,坐在教室后面的同学看不清投影出来的图像,就需要应用此功能将地理信息放大。例如亚洲和非洲的界限,苏伊士运河、红海,放大之后学生更容易观察

(三)画图功能

和我们平时使用计算机的作图功能相当,利用画图功能,可直接在白板上画出各种规范的圆、直线、矩形等图形,准确、简洁,有效提高了画图的速度及效果。例如在学习世界海陆分布时,可利用这一功能用几何形状“一笔画世界”,画出世界简图,有利于学生对图像的记忆。

(四)回放功能

为了适应教师教学的需要,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独特的回放功能。利用回放功能一方面可以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回顾与总结;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师在课后能够通过回放功能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尤其是我们在听课评评课等活动中利用回放功能可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诊断和评价。例如在学习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将讨论结果展示在白板上,利用回放将信息整合,也有助于教师额反思提高。

(五)库功能: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软件具有强大的库功能,常用的有教学资源库、注释库、页库、图库、声响动画库、透明页、屏幕页、新建各种页面、五种不同性能输写笔、放大缩小、内容存储、遮屏以及现场摄影等功能。这些功能能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更为形象和生动有趣。地理需要图像应用于教学,这一功能无疑给地理的图像教学提供了资源保障。

(六)转换功能:

电子白板的工作簿的页可以任意翻页或者选取其中任一页。这对于课堂教学中的不断反复起到了非常方便的作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接手的图像信息量很大,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关系不好理解,这一功能有助于图像的转换,提高课堂效率。

篇6:“探究式教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莱芜市实验中学 /毕翠萍

摘自:《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

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在课堂教学中也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在这种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让学生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互动交流”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通过探究活动来延续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和原则,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尝试“探究式”学习和“非探究式”学习的有机结合

科学探究是学生的思想、行为、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求知、求真的认识活动,其中必有思想火花的闪现,它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关注种种地理现象,并鼓励他们的探究精神。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和研究精神,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探究式”学习毕竟不能取代“非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要以“非探究式”学习为主,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千万不要为“探究”而“探究”,当我们的教学任务确实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当某些问题必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我们就要科学地设计课题,提出问题,进行科学指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否则,我们就不要“探究”。例如:在学习“世界人口”一节时,我提出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对当今社会有何影响?正确的人口政策是怎样的?问题提出后,即可组织学生进入探究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与同桌进行讨论,互相启发;也可以在几个人组成的小组中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开阔思路;也可以抓住中心和关键,全班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有的认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快些对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国家有好处,人口自然增长率慢些对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有好处,而有的学生还提出:在发生天灾人祸或战争而导致大量人员死亡的时候,人口自然增长率快些会有好处等等。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本节的一个根本问题:什么样的人口政策才是正确的,通过这个问题的引领,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在这个环节里,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答辩、争论等探究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教师的适时引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尝试把教材中的“综合探究”与自主设计的“探究题”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科学探究内容。

初中地理新教材在每一章最后都设计了一个“综合探究”,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个“综合探究”,指导学生进行活动。但是也不能完全拘泥于这一固定模式,“探究”课题的设计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围绕让学生易上手、易理解、易掌握的思想和活动来安排,做到融知识、能力、实践于探究活动过程之中。或者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聪明才智自主地设计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探究”性问题,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例如:在探究“中亚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时,除了完成课本上的探究题目之外,我还启发学生根据事先搜集到的有关我们莱芜的地形与降水量,以及小麦、玉米、果园等农作物的分布状况,探讨这种分布与我们莱芜的自然环境的关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更有意义的是增强了学生面向未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意识,大大深化了课本知识,让他们体会到了地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生活离不开地理。

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尝试设计探究步骤

初中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成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超越学生的实际能力,所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既感到有点难度但经过一番努力也能解决,这个结合点的把握要靠我们广大教师去研究,去感悟,例如,我在讲授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时候,我首先引导学生从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洋流等四个方面去分析影响欧洲西部气候形成的条件,得出本区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最为典型、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之后,将上述四个方面的因素转移到东北太平洋沿岸地区,让学生分析A、B、C、D四个因素对这里的气候形成的影响与欧洲西部有何异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争辩、探究,然后让各小组发表见解,虽然对于初一学生来讲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其中有一个小组答出了“东北太平洋沿岸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海洋、海风等因素对陆地的影响范围减少了,从而形成这种海洋性气候的面积也减少了”的结论。尽管这只是少数人的答案并且答案简单一些,但充分反映出:只要引导得当,即使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也是可以运用知识来解决,从而达到了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探究目的!

四、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条件尝试设计探究题目

由于种种原因,各个学校的教学条件各不相同,同是农村中学,其硬件设施也相差很大。而地理新教材是针对全国的平均水平和大多数学校的基本状况设计的,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所设计的探究性问题一定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条件达不到就不要牵强附会,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软硬件设施的配备情况,学生家庭的实际状况,只有这样,在教学中进行的“探究式”学习才能落到实处。例如:在学习“地球和地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球与地球仪的关系,我安排学生用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材料制作简易地球仪。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明白了地球与地球仪的关系,而且理解了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等抽象知识,实现了本节的学习目的。而对于课本上一些疑难问题,我根据课本需要和学校的实际为学生提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例如;学习“世界人口问题”一节时,我制作了关于人口过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在观看拥堵的马路、鸽楼似的住房、苦难的母亲和饥饿的非洲儿童的动感画面的同时,深刻体会到了人口问题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五、尝试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形式

探究式学习首先是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所谓自主性学习,就是指在自主教育的气氛中,学生通过主体意识,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活动。例如,在讲授一个新的区域或国家之前,教师可根据该地区的地理特色,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些启发思维、引起兴趣的问题。在学习“日本”一节时,我提出日本在成为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过程中,是如何扬长避短利用本国地理条件的?与日本相比美国的发展,恰又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而这些条件又是什么呢?又如在中东,除石油之外,海湾战争背后还有哪些地理上的原因?海湾地区为什么会引起美国纠缠不休?有哪些值得美国去争夺的呢?从发展中国家较成功的范例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和借鉴呢?等等。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很象推理小说中一个个悬念,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使学生在认知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最后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使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继而又产生新的求知欲。

但是,在这个探究过程中,绝不是说不要教师的指导了,越是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教师的指导越显得必要和重要,教师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引路人和领航员。当学生在分析某一问题陷入困境时,需要教师指点迷津;当学生在分析某些问题时误入歧途而难以自拔时,需要教师用科学的方式把他引出来,使他步上正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任何时候都需要教师的适时有效的指导。当然这种指导并不是要教师代替学生的思维,越俎代庖,要注意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和教师指导作用的有机结合。例如:在探究“北美洲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关系”时,在学生阅读北美地形图分析北美地形特征时,我不时的提示北美的地形类型分为几种?主要分布在哪里?北美的地势是怎样的?在学生分析北美的气候时,我又提出北美洲为什么会有大面积的温带大陆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什么分布在西部的狭长地带?北美中部平原南北温差为什么变化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随时引导了学生的思路,实现了“探究式”学习的初衷和最终目的。

篇7:地理故事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江西省安远县第一中学 黄潮海 342100 内容提要:

1、地理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2、地理故事启发学生思维

3、地理故事培养探索精神

故事陪伴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因而形成中国人特定的故事情结。而许多故事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只要善于挖掘,地理故事就可以成为地理教学中活泼而高效的教学元素。既能把许多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还能增强学生分析、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此笔者在教学中经常留意地理故事并特意购买了由宿磊和罗婷婷编著的《地理故事》一书。只要有恰当的地理故事,就会应用到课堂上来,从而将小课堂延伸到大社会,使地理课堂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

一、地理故事导入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一堂高效的课堂往往从课堂导入开始,巧妙的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述必修二第二单元农业生活活动时,可以用西北放羊娃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大西北一个很偏僻的地方有一天一个记者遇到了一个放羊娃。

记者问放羊娃:干嘛呢? 放羊娃:放羊。

问:放羊干嘛? 答:放羊赚钱。

问:赚钱干嘛? 答:赚钱盖房。

问:盖房干嘛? 答:盖房娶妻。

问:娶妻干嘛? 答:娶妻生娃。

问:生娃干嘛? 答:生娃放羊。如果有学生知道这个故事,笔者就会与学生分别来扮演放羊娃和记者。之后,笔者就会一般这样导入:“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们感觉到了好笑,对吗?听完后,我还要问你们几个问题:其实放羊娃的话里蕴涵着丰富地理知识,其中就有人口再生产问题。请问西北放羊娃从事何种生产活动?在这种生产活动中西北放羊娃要投入哪些要素?产出有哪些?”随后整节课就围绕这个故事来展开。学生兴趣都会比较浓。

再如,在讲述大气热力环流时,可以选择以下故事来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一个风高月黑的晚上,海边的度假小屋发生了一起谋杀案。神探根据线索抓了两个嫌疑犯甲和乙去警察局问话。神探问他们案发当晚两个人在哪里,甲说:“当晚我在海边漫步,和风迎面吹来,让我觉得心旷神怡,整个晚上我都在吹海风。”乙说:“我站在沙滩上望着大海想心事,感觉凉风从后背袭来,真是阴风阵阵,凉风嗖嗖,怪让人害怕的。”神探根据他们的话马上指认出了准确的凶手。

引入问题:你们知道凶手是谁吗?海陆风的形成原理是什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个个跃跃欲试想找出凶手是谁。带着疑问同学们十分渴望学习本章节内容,可以想象此节课的课堂气氛也会非常活跃。

二、地理故事穿插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思维

学以致用是地理教学的主旨。在地理课堂中穿插地理故事,既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又能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在增长知识和智慧的同时,不断提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

比如,在讲述洋流的作用这一知识点时,可以穿插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故事。“哥伦布曾两次到达过美洲,但所选择的航线有很大的不同。第一次,从巴罗斯港出发,向西横渡茫茫的大西洋,寻找通往印度的航线以掠夺东方的财富。经过37天的漫长航行,他到达了今天的巴哈马群岛,发现了一块新大陆——美洲。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但这次他却没有按原来路向西航行,而是顺着西班牙和北非西海岸南下,接近赤道时才向西横渡大西洋,可意外的是,这次比上次多绕一个大圈,但时间却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这究竟是为什么?”

之后,通过对故事的解读,进一步既达到了巩固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名称的地理知识,又用生活实例证实了洋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再如,在讲述日期划分和日界线时,可以穿插以下这个故事加深对日界线的理解。“有个孕妇乘海轮由西向东航行,在接近日界线时,先诞下一个女婴甲,其时是2000年1月1日12时5分,当船只越过日界线5分钟后不久又诞下一个女婴乙(让学生计算时间女婴乙的出生时间:1999年12月31日12时10分)。”请问到底谁是姐姐、谁是妹妹?为什么?通过讨论争论,答案是我们生活中理解的“妹妹”的年龄就比姐姐大一岁了,更有趣的是,她们根本就出生在不同的两个世纪!通过这个故事,加深了对日界线的理解,启发学生思维。

三、课后阅读地理故事,开启探索精神

大自然是美丽的,更是神秘的,甚至是莫测的。当然人类从未停止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和思考。大自然中有千奇百怪的地理奇观,也有几千年来地理大发现,更有至今为止困惑世界的重大不解之谜。笔者经常把涉及这些方面的地理故事张贴到教室里去,把地理故事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帮助学生丰富课外学习生活,享受博学多才、陶冶性情的乐趣。同时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敢于提问、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

比如上述两个故事还可以分别补充这些地理故事,《承诺下的发现——白令海峡》《达伽马的壮举——印度航线的开辟》《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都也与洋流有关;《死而复活的中奖彩票》《神秘丢失的一天》《80天环游地球》都与日期和日界线有关。

又如,可以让学生延伸阅读《神秘莫测的鄱阳湖》《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不解之谜,并以此引导学生去揭秘神秘北纬三十度。

再如,《塞特斯岛的诞生记》《火山喷冰怪事》《海岛玩捉迷藏》等地理奇观,引导学生去探索火山的奥秘。

当然,地理故事还有不可或缺的教育功效。地理教师能应用地理故事于教育教学中也可增加几分魅力。如中国第四纪的冰川发现者——李四光、大陆漂移假说的意外发现者——魏格纳、日心说的捍卫者——哥白尼、太阳黑子周期发现者——施瓦布。

此外,如果能深入挖掘当地的乡土地理故事,那对地理教学的帮助更是十分有意义的。

篇8:“探究式教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也有了相应的提升, 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通过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论研究, 对实际教学的质量提升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特征及探究内容

1.1 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特征分析

高中的地理是文科生学习中比较重要的科目, 加强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是教学改革的要求使然。探究式教学模式根据自身的不同也有着鲜明的特征体现, 主要体现在自主性特征以及过程性特征和问题性特征、实践性特征几个重要方面。其中的问题性特征主要是通过问题的提出来供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 这也是探究教学的基础。自主性主要就是学生进行自主的对问题探究, 是学生创造性发挥的重要条件, 过程性特征则是对地理知识各个层面的探究, 并且有着实践操作的环节。

1.2 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内容

高中地理教学中对探究式教学比较适合采用的就是地理位置以及地理空间的分布, 这一内容的探究目标主要能形成对地理空间格局的敏锐觉察力, 并能对位置变化以及联系观的形成和理解有着促进作用。对地理特征的探究内容上能够让学生对地理要素和区域特征得到有效掌握并形成地理环境而定整体观等。还有是对地理关系以及过程, 空间相互作用以及空间格局等层面的内容探究。

2.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应用策略

2.1 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还要能遵循相应的原则, 这些原则主要体现在创设情境以及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 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够将探究的效果得到有效呈现, 例如可以提出问题我国的青藏高原为什么要比四川盆地的晴天多?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这样学生就能主动的进行参与探究教学中来。再有就是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对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和选择过程中要能够根据所处环境的特征, 例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学习资源等。同时也要能够将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考虑, 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有着差异性, 所以在对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应用时要能和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因材施教。

2.2 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应用策略

第一, 高中地理教学中对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 先要进行教学氛围的营造, 提出适当的问题, 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来对问题加以探究。这就可以通过对当前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对问题进行提出, 学生在动态化的情境下就会比较感兴趣, 对课堂的轻松氛围也能得到良好营造。然后就势提出所要讲述的内容问题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探究。

例如:在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宇宙中的地球内容进行讲述过程中, 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关于宇宙星体的动态画面, 提出问题如银河系当中有多少颗星体, 地球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等相关问题, 然后学生就能够进行互动交流, 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到课程的讲述内容。

第二,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还要能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验证, 所以在设计验证这一重要阶段主要是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技术设计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类型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对实际的实验内容进行验证。例如:在高中地理中关于沙漠化的内容讲述过程中, 先通过幻灯片对世界的荒漠化的分布图进行展示, 主要让学生发现荒漠化的重要问题, 为探究做准备。然后可提出问题什么是荒漠化, 我国哪些地区有着荒漠化, 怎样进行对荒漠化问题加以防治?然后让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 对我国的化规模化地区的情况进行了解, 引导学生发现基本的地理原理等, 然后通过实际行动对问题进行验证。最后可总结出通过植树造林以及设置防护带等对荒漠化问题得以解决。

第三, 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之后要能够对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总结经验, 掌握探究的方法以及思路等, 加强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的完善。对探究问题的方式以及案例应用的方法老师要能够进行详细讲述, 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 从而提升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3.结语

总而言之, 对于高中的地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要和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 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重视, 只有从多方面得到重视才能够发挥探究教学法的作用。通过对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对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也能得到相应提升, 对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质量也有得到效提高, 此次主要从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的几点思路进行研究, 希望对实际的教学能起到促进作用。

摘要: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处在深化阶段, 对于高中的地理教学模式的转变也有着积极作用, 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有效应用对实际教学水平提升就有着促进意义。本文主要就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特征及高中地理教学探究式学习内容进行阐述, 然后就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加以研究。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地理,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美芝.中学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浅析[J].科技信息, 2014 (10)

[2]龚伟波.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 2014 (07)

篇9:“探究式教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探究;地理探究问题

地理课堂上,让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本人从教10年,对此很感兴趣,本文对应设置与提出怎样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探究能力,谈一点初步设想。

一、反思现状

一是设计地理探究问题的水平有待于提高。

教师提出的问题很简单,是“知识呈现型”问题,这样的问题没有水平,逻辑性也很差,应该提出具有发现型问题和创造型问题。

二是教学手段简单,采用“满堂问”。

一般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简单的回答。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问题解答问题。教师偶尔提出的问题不具体、不合理,让学生无从下手,无从探究。有时提问时机不恰当,只是在枝节问题上小打小闹,对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却视而不见。而教师的评价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可能批评学生答案不标准,而对其中的“亮点”“闪光点”却视而不见。

三是学生思维僵化,缺乏自主探究。

学生很少会从已知条件出发,提出发现型问题,甚至是创造型问题。发现创新的思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得不到应有的升华。反思现状,地理问题的探究需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方能冲破黑暗,迎来黎明的曙光。

二、提升思维能力

为了使探究教学成功,教师探究意识的建立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是关键。为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身生成提问的思维,努力提高思想、文化和能力素质等个人综合素养,使地理问题的探究性设置朝科学、巧妙、实用、高效的良性方向健康发展。

A、巧妙设计问题

1、平等意识,心中有学生。在教师心目中,任何学生都是有特色、有个性、有思想的鲜活个体。教师要尊重、重视和了解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中,了解学生的所有,教师要充当问题的探究者和学生一起思考、探究问题。

2、情境意识,激发思维。教师要结合实际,利用校外教学资源,与社会密切联系形成开放式教学体系,开拓学生的视野。创设提高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学习如果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才会有效;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促使学生新旧知识发生矛盾,产生联系、困惑、问题,发现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想向、勤奋好学。

如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一节教学中,在导入阶段,本人先通过屏幕设计下面两个问题:(1)在北半球,有大量的氟氯烃的生产与使用,氟氯烃过多会造成臭氧空洞,但臭氧空洞却会出现在南极上空,为什么?(2)(展示几个不同时间段内的卫星云图)我国大陆高空的云总是自西向东运动,为什么?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设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学生思考,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与全球性的大气运动有关。因此,学生集中全部注意力,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

3、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从知识的结合点、迁移点、应用点上去寻找,使学生在这些“点”上,探究出某种超凡脱俗的结果。

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教学中当学习了锋面与天气后,那日是11月6日笔者设置一个问题:国家气象局预测“11月8日前后冷空气将袭京城”预测未来8天北京的天气趋势:11月6日—13日?该问题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是有用的地理、是生活中的地理。把学到的知识得到了运用,这种成功的乐趣激励着学生不断地探究与尝试。

B、引导积极探究

1、连续设问有梯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探究过程。教师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联结点和关键点设问,组成有梯度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由浅入深地发现知识的本质和本质联系。

例如:学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一节课中,本人设置了如下思考题,让学生探究:

一、假設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

(1)如果地球不自转,画出赤道与北极间的热力环流?思考:这个热力环流能否维持?原因?(地转偏向力)

二、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

(2)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到高空后做什么样的运动?在高空向北流动的气流刮什么风?

(3)在0°—30°N近地面形成了什么气压带?近地面空气怎样运动?

这三个问题逻辑性强,环环相扣,通过师生共同思考与探究,让学生自我总结出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让后再依此推断出中、高纬的大气环流过程。

2、解疑方法多元化。设计的地理问题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避免将学生思维框住。

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教学中本人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展示冷锋天气图与暖锋天气图,观察比较两种锋面异同?这个问题需要观察与思考的结合、比较和分析的相结合。

3、释疑结果有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和能力不仅是探究的目的,更是激发出独到的见解、设想及做法的条件,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然后去激励学生不断思考。

探究性的地理问题的设计作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窗口”,是实现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设置的问题巧妙实用,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准确地引导学生回忆具体的知识或信息。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探究性地理教学遍地开花,为我们的地理教学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 2001年月

篇10: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案例教学已广泛应用于教学。教师在高中地理科目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要充分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制订周密的教学计划,选择完善的案例,把握讨论的中心环节,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凭借开放式、互动式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多学科的教学实践,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高中地理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综合应用型科目,学生要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在理论指导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会分析问题,通过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一、案例教学理论阐述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首创的,后推广到全世界。其最先应用于医学教学,随后很多学科都引入这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法。它事先需要制订周密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好案例的选择,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及专业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这个案例要基于一定的事实,又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要重视教学计划、学生讨论、双向交流等内容和环节。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建议

1.制订恰当的教学计划

高中地理知识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知识,理论性很强,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遵循由浅到深的认识规律,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尤其要如此。案例教学时,制订教学计划要注意两点:一是计划的制订要符合地理教学大纲的精神要求。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挥棒,是教师教学的原则和方向,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在大纲的指导下进行。二是地理教学计划的制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由于到了初中才开始地理课,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较短,很多学生对地理不感兴趣,导致其学习基础差,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2.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选择合适的案例尤为关键。在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师课下一定要备好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钻研教材,精心挑选恰当的教学案例。例如,在学习“常见天气系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新疆地区长期干旱少雨,而东南沿海会有那么多的台风光顾”。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大气运动等知识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不同的意见,最后教师综合学生的各种意见进行正确的理论讲解和指导,学生就能全面掌握天气系统知识。又如,在学习“区域经济发展”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发展模式以及该模式的利弊,由于涉及家乡的具体内容,学生熟悉且感兴趣,这样的案例更适合学生进行探讨研究。

3.学生要有丰富的综合知识

地理是一个系统的知识圈,前后联系紧密,尤其是前面的自然地理对后面的人文地理的学习,对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案例教学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较广的知识面。高中生在进行地理知识学习时,一定要加强综合知识的积累。这个综合知识,既有地理学科的综合知识,如各种地理理论知识及人文地理的实践知识;又有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时政热点、传统文化、民族习俗等知识。掌握综合知识既可以增加案例教学的有效性,也是应对地理考试、提高地理实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4.通过问题导向来加强案例教学

对于案例教学,引入的案例要让学生通过案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地理学习的根本目的。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气象灾害”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气象灾害,然后说出每一种气象灾害影响的主要地区以及发生的主要季节,然后让学生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然后让学生针对具体的气象灾害做出可行的监测和防御措施等。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因此,案例教学需要联系实际,让学生用学到的地理理论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与防治”的内容时,学生可以用学过的原理,为自己家乡或某一城市设计合理的预防灾害的应急预案,达到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目的。又如,学习“环境保护”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用地理理论知识,对自己所在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给出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帮助政府分忧解难。

总之,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必须认真研究学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加强对案例的把关,从而提高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人关爱动物作文下一篇:校对人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