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惯性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但学生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本文试着分析了如何在新课改条件下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关键词】新课改;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物理课是集传授知识与德育为一体的课程,体现着“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教学目标。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物理惯性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物理惯性教学管理论文 篇1:

年年岁岁课相似 岁岁年年应不同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学上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表明: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不妨对教学惯性也下一个定义:由于教师的思维定势,教学活动保持原来的方式,这叫教学惯性。目前,新课程改革搞得有声有色,课堂模式百家争鸣,教学方法也可谓百花齐放,教学活动呈现一片生机。可就在这种大背景下,依然有不和谐的音符出现,传统教学方式依然大面积存在。教学惯性的的研究旨在剖析造成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惯性大面积存在的原因,提出克服惯性的有效措施,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益。

二、调查及结果

1.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我市八所高中的地理教师68人,男女教师各34人,有效问卷66份,有效率97.1%。

2.问卷调查表(表1)

3.调查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76.65%的地理教师认为受教学惯性影响较大,同时发现在这个群体中,差异性很明显。

(1)年龄差异。认为地理教学惯性影响较大的教师群体中,30岁以下的占20.3%,30岁~40岁的占36.5%,40岁以上的占43.2%。很显然,教师的年龄越大,教学惯性的影响越明显。在生活中想事情、做事情时都有自己所惯用的、固定的思维模式,而其中的“经验定势”直接导致教学惯性,而年龄与“经验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

(2)性别差异。统计结果显示,答“影响较大”的教师群体中,男教师占66.4%。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更善变、思变,这使得女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更富于变化。

(3)职称差异。与年龄差异相似,基本上职称级别越高,教学惯性越大。这是因为,教龄长一点的教师职称级别也越高,他们已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路,经验丰富,“经验定势”影响明显。同时发现教师的受教育程度对教学惯性的影响较小。

在“受教学惯性影响的表现”一栏中,其主要表现有:生怕遗一漏百,常常快节奏地从头讲到尾,不给学生思考和整理的时间,即“满堂灌”;研究性学习一直不能够得到落实,往往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包办;不开设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习惯于用教材,案例的选择也拘泥于教材;各课型的课堂模式变化小;板书的内容和形式基本不变;提问的对象、方式和角度相对不变。而几乎所有答“影响较大”的教师都反映有第一种表现。

三、“教学惯性”原因分析

1.“教学惯性”的孕育条件

从小学到大学,现在的教师当初接受的课堂教学多是“填鸭式”的教学,甚至连上课风格、课堂交流方式、对学生的情感、板书特点、课堂表情等也明显受学生时代的任课教师的影响。长期以来,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十分强调未来教师在思想道德、文化基础和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上的培养。面对如何协调理论、技能与实践这三者关系,特别是强调与中学教育实践的结合,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导致对教师的要求仅停留在应有爱心、懂点教学法、专业知识要强等方面。忽视了思维能力、专业发展敏感性等方面的深入培养,使得未来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具有先天缺陷,而许多教师又缺少相应的职后培训,使自己的工作能力长时间在原地踏步。这在客观上为教师的“教学惯性”提供了孕育条件。

2.“教学惯性”的心理成因

萧伯纳曾说过:“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它的就是自己。”人类的思维主要处于心理学范畴之内,是通过感觉、触觉、记忆、情感、知觉、直觉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触发。一个人如果不愿意自发性地去思考,怎么可能有创造性?当然完全不愿意自发性地去思考只是较极端的表现,更多地表现在思维方面即是不主动去探究、不质疑,认为存在的就是正确的,对很多问题想当然。这些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都可以将其归结于“教学惯性”。很多教师都存在“教学惯性”,他们往往给自己的思维规定了一个定式,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影响着当前的感知,遇到相同或相似的情景思维就会作出惯性的反应。

3.“教学惯性”的制度性成因

纵观当前大多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现状,不难发现大多数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中的制度多而严,有些领导主张“要把教学的管理制度内化为教师的行为习惯”。中学教师的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高、工作单一枯燥,绝大多数教师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在工作中的表现就是机械的完成任务,无暇再去考虑创新。就集体备课而言,目前不少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仍形同虚设,老教师“经验”丰富,年轻老师“初生牛犊不怕虎”,相互间保守,总是跟着“老经验”走或者想当然,缺乏集体钻研教材、研究教学的风气。

4.“教学惯性”的成长空间

创新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重视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强调学生通过主体性学习活动获得体验,注重学生之间的讨论,要求学生要有敢于评判教师、教材和他人意见的意识和行为,不要把教师、教材当做永远正确。而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这种创新的课堂教学,他们更喜欢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需要讨论、提问、怀疑,以教师和教材为绝对“信仰”。这从某种程度上为教师的“教学惯性”提供了成长空间。

四、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惯性”消解的策略研究

1.树立正确学习观,在教育教学思想中自觉打破“教学惯性”

英国教育家、心理学博士戴维·方塔纳指出,“在学校环境中,学生所受到的最重要影响来自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执行者,若想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依赖于教师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克服自身的“教学惯性”,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首先,教师应懂得现代教育规律,掌握方法论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具有在现代社会下获取、加工、处理、创造性运用信息的能力。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运用时,不仅要注重科学性,还要通过艺术加工,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于学生。

其次,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复合的基础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治学要严谨。丰富的知识和传授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师的价值所在。为此平时要多读书,让阅读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习惯”,同时还要做到边读边思、边读边写,学会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形成自己新的知识体系。

再次,教师应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知识,具有较强的、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学习理论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将其应用和指导实践,能自如地驾驭多种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反思让自己成为学习型教师,这样的教师才有教育力、说服力,才是创新教育要求的合格教师。

2.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教育教学行为中自觉消解“教学惯性”

“教学惯性”可以为教学带来经验,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但是不能对这些“经验”产生依赖,创新的理念是教学的最终方向。课堂教学是开展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变传统教学为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是创新教学方法: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游戏法、角色扮演、演讲法、考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行开放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点燃学生心灵创造的火花。二是创新教学手段:传统的“一支笔、一张嘴”教学方式缺乏新颖性和变化性,无法将丰富多彩的现象与过程充分展现出来,不能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中,可通过“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优点,实现知识的形象化、立体化展示,给学生以形象、逼真的感性认识。三是创新教学环境:“创新教育”需要建立“师生合作”的新型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因为只有民主的教育才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采用亲切的语调、期待的目光、及时的鼓励等方式表现出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和热爱。四是开设“第二课堂”,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还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去获取丰富的感性知识。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调查访问、撰写小论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多种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操作体验过程中,不仅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而且可以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发展思维能力。

3.打造团结向上的“创新团队”,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自学突破“教学惯性”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要重心下移,应规范学校备课组的管理;教研室的教研工作应深入学校的备课组,加强业务指导与服务;学校校长室、教导处应为形成良好备课组教研氛围创造条件,在待遇及应有的基础设施上给予保证。各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联合起来开展旨在激励的“优秀学科备课组”评比活动,学校也应采取可行的促进备课组建设的有力措施。管理者考虑学校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学校以往的历史积淀和现有的发展状态,实事求是地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合理的要求。管理者要帮助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去习惯化”,使新观念依托教师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认识到差距,产生适度的压力和改编的动力,在自我信任没有受到破坏的氛围下实现“教学惯性”的消解。

学科备课组是学校教学工作基层组织,是教学指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是落实校本研究中“同伴互助”的主要组织。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研究活动搞得如何,与备课组工作质量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因此,加强和改进备课组建设,是落实校本教研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中老年教师而言,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智慧,但面对从教学理念到教材编排都焕然一新的新课程,实际上他也是一位新教师;年轻教师的思想解放,锐意进取,拥有驾驭现代教学技术的娴熟技巧等,都是老教师学习、借鉴的营养。对年轻教师而言,老教师游刃有余的教学艺术、丰厚沉稳的人生积淀,都是值得年轻教师学习、效仿的。新老教师若能优势互补,合作教学、协同教学,在交流中提高,在对话中成长,这将是一种“双赢”,也有助于消解教师的“教学惯性”。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作者:何芬

物理惯性教学管理论文 篇2:

在新课改条件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摘 要】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但学生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本文试着分析了如何在新课改条件下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物理课是集传授知识与德育为一体的课程,体现着“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教学目标。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人生智慧和人生价值的培养,注重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在世界发展的今天,“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的地位”。为了祖国的现在和将来,我们需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要提高思想物理课的教学实效,我认为物理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是关键,因此教师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平。第一,提高知识水平。作为物理教师,知识面要广,特别是知识更新的现代,要有一定的自然学科知识和社会学科知识,这对物理教学起到一定的互相作用。第二,提高分析能力。物理教师最起码的素质应该是具备分析《新课标》对教材教学要求的能力,以及分析教学中相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抓住教学的实质。第三,提高实验操作技能。物理教学的特点是实验操作性很强,因此教师的实验操作要熟练、准确无误,在教学中才能成功。第四,提高语言技巧。作为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技巧,特别是讲课时语言要精练准确,生动活泼,在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第五提高组织才能。针对物理教学的形式较多,因此教师要提高各种教学场合的组织管理能力。例如,常规课堂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学生实验和课外活动小组的组织和管理等。

二、营造民主氛围、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如果在学校里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教师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就能保证学生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逐步形成进取、探索、创造性的学习品质,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三、重视研究教学对象

由于学生的特点、水平、思想等不尽相同,要求物理教师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心理特点,切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贴近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既做传道授业解惑释疑,又能使学生乐于学、学得进,获得学生好评。物理教师既要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更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奠基时期,物理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既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又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医生。

四、规范教学用语,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因素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用语对教学质量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流畅的教学语言,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讲课的逻辑性和准确性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严密性和规范性。例如在力和运动的关系中关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我们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而物体“受到惯性”或“惯性的作用”?或“惯性力”这些错误的说法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强调指出。在说滑动摩擦力方向时,只能说“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而不能说“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物理教师语言的准确和规范,对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注意每一个细节,才能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知识体系。

“教学语言”除声音语言外,还包含身体语言。上课时教师表情,手势、动作、站位、运动等,都会对教学对象产生影响,知识丰富、姿态优雅,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象,这样才能实现如古人说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目标,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途径很多,所谓“法无定法,万法归一”,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这方面的成果见仁见智,往往因人而异。不管怎么说,只要物理教师有一颗热爱教育学生的心情,有一份执着探求的精神,我们的物理教学前途将会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上海教育出版社

[2]王月芬.《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3]史晓白,朱永新.《冲突性学习》

[4]盛群力.《教学设计要有新视野——美国赖格卢斯教授访谈》

[5]王剑辉,阎金铎.《中学生物理观察能力的测量和评价研究》

[6]《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王慧,女,江西省南昌市象湖实验学校,中学二级教师,任教物理。

作者:王慧

物理惯性教学管理论文 篇3:

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启蒙和兴趣教学

摘 要:众所周知,在初中阶段,物理课程作为主要的学科之一,是中考的必考科目。由于物理为自然学科类型,拥有属于自身的学科特点,通过分析目前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同时据此提出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启蒙与兴趣教学的有效策略。该研究以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启蒙与兴趣教学的有效策略作为主要的目的,从而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率和水平。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管理;启蒙;兴趣教学

一般而言,物理属于重要的自然学科之一,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在现实生活当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因为物理课程内容过于复杂、抽象,让大部分的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长此以往形成厌烦、无趣的感受,使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严重降低,影响到最终的学习成绩。所以,通过加大对学生的启蒙与兴趣教学工作的开展力度,使更多的学生受到科学的引导与启发,从而逐渐提高了对物理课程学习的兴趣,进而达到良好的物理课堂教学效果。鉴于此,深入探究与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启蒙与兴趣教学对策显得尤为必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注重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初中物理课程的兴趣和热情,教师需要注重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应用。教师通过在物理教学课堂当中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组内合作与讨论,集思广益,同时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的能力,借助这种富有趣味的合作探究方式,真正让学生可以自行进行物理问题的谈论与分析,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相关的物理理论知识。显而易见,初中物理教师依靠这种合作探究教学的方式,能够带给学生正确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课程的过程当中逐渐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和物理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细致沟通与交流,从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

比如,初中物理教师讲解有关温度方面的物理知识的时候,由物理教师进行主导,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探究小组,并为各个小组发放一个红色的口服液瓶子、塑料吸管等相关实验材料,要求学生自行探究,设计制作相应的温度计。经过学习小组中不同成员之间的协同合作,明确其中不同成员的具体工作任务。然后由学生开动脑筋进行实际的操作,在此过程当中,由物理教师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制作温度计的任务。如果学生在此过程当中遇到了相关的问题,此时便需要物理教师的答疑解惑,如此,不仅使学生在自行探究的过程当中逐渐增加学习初中物理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对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十分有益。

二、加大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力度,发挥出启蒙引导作用

基于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启蒙和引导作用的目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加大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力度,以此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般而言,学生进行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时,必然关联到大量的物理实验方面的内容,但是对于一些物理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学习并掌握物理实验当中的内容却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为了改善这种不良的情况,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精心地设计物理实验内容,遵循深入浅出的原则,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物理实验之后,不仅掌握了相关的实验结论和物理知识,而且依靠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对学生形成了更加强烈的吸引力,提高对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以便达到更好的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比如,初中物理教师进行惯性的相关物理知识的时候,采用了物理实验的形式,使更多的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相应的实验现象。具体而言,物理教师通过将存有半杯水的烧杯口的上边放一块玻璃片,然后在其上边再搁一个鸡蛋,接着使不锈钢尺与玻璃片被垂直拉开,随后提出问题:“同学们,此時假如松手之后,鸡蛋将产生什么情况?”由此,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鸡蛋上面,一些同学回答:“鸡蛋将跟随玻璃片一起飞出去。”还有的回答:“此种情况将不会发生。”此时,物理教师把弯曲的钢尺松手,玻璃片便飞了出去,而鸡蛋随即落进烧杯水当中。并提出问题:“同学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此种现象?”显然,通过此种方法,让学生们对学习物理知识充满了兴趣,发挥出物理实验教学的引导作用。

三、增强物理教学的实践应用效果

进行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强教学的实践应用效果,实现物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密切关联,从而在实际物理问题的解决当中,使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能力获得进一步增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物理教师进行密度相关知识的讲授过程中,设计出如下题目:“××农户共计承包15亩水田之后,收获颇丰,把相应稻谷堆放成圆锥形,测量出底面的周长为15m,高度为1.1m,而一只水桶可以装2 kg的水,可以装稻谷14 kg,现在对农户的田亩产量进行计算。”此时,学生会根据学习过的数学、物理等相关知识作为依据,进行科学计算,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习和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以便达到物理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

从此次论文的阐述与分析当中,不难看出,深入探究与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启蒙与兴趣教学显得尤为必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同时据此提出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启蒙与兴趣教学的有效策略:注重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加大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力度,发挥出启蒙引导作用、增强物理教学的实践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国一,董松一.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启蒙和兴趣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8,125(32):235-238.

[2]陆锦荣.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启蒙和兴趣教学[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8,105(26):128-129.

[3]陈细军.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启蒙和兴趣教学[J].高考,2018,150(36):250-252.

作者:段国祥

上一篇:美育声乐艺术教育论文下一篇:自然科学公共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