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城市规划评析论文

2022-04-20

地方城市规划评析论文 篇1:

高职类院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思考

【摘要】本文以高职类院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特色为切入点,结合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教学实践,从重点难点攻克、当前思考与改进措施等方面来阐述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特色;教学改革;思维培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道路,使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各中小城市对城镇建设专业人才需求突出。在这种形势下,高职类院校城镇规划专业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镇建设专业的核心课,是高职类城镇建设专业学生3年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针对高职类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实际的教学需求,我院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以适应行业及地方发展。

一、课程特色:

1.课程理念

(1)强化理论知识的积淀,树立对城市规划的思维培养。以全面、系统地学习城市规划理论知识为基础,引入当前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案例,及城市规划研究领域最新动态,培养学生专业思维与时俱进。

(2)突出高职教育注重实际应用的特点,在内容组织上以规划体系为框架,在理论上注重学生实际方案评析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上强化学生编制详细规划的能力。

2.课程目标

在职业综合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规划设计的管理问题,为学生从事城镇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服务等岗位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与基本的工作方法。

3.教学内容的选取

我院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学生基础、就业方向为依据,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能符合社会需求、实现用人单位满意,适应行业发展。

从学生基础来看,学生对于专业认识比较笼统,繪图基础较差,规划思维能力较差。针对学生的这些基础特点,那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帮助学生在课本及现实城市中搭建起联系的桥梁,建构城市规划思维方式。因此,需要在教学内容上灵活引入代表性案例,帮助学生从多方面更好地理解城市及城市规划的内涵,在理论上解决“城市规划是什么”的问题,并为下一阶段规划实践解决“城市规划该怎么做”奠定坚实的基础,明确专业学习的方向。

从就业方向来看,高职类院校城镇建设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选择专升本继续学习的比例极小,绝大部分同学直接步入工作岗位,其就业起步稍低于其他本科学四年或五年城市规划的学生。从实际情况来看,其就业方向一是区县或镇乡的规划管理部门,从事规划管理工作;二是小型的设计院,从事规划编制、详规设计或绘图工作;三是房地产企业等,从事规划服务工作。那么,针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应性有针对的培养,通过差异化树立相对优势。因此,我们适时结合城乡规划业务培训会,选取一些热点话题引入课堂,丰富学生知识、开拓视野,尽可能将教学与现实规划行业接轨。

二、教学改革:

1.重点难点攻克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最广泛运用的教材为同济大学李德华主编的《城市规划原理》,共十三章节六百多页。对于高职类院校学生来说,内容过多过深。我院结合学生培养目标,有主有次择选教学内容,并理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关系,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为4:1。

理论知识板块分为四大部分:城市发展,学科发展,城乡体系,规划管理。其中重点难点是城乡体系。针对这一部分,我们攻克的方法是:提炼各层次规划的主要内容,注重比较,引入案例。对城市规划概论、总规、详规的特点加以提炼并系统讲授;注重各层次、各阶段规划任务和作用的比较;强化规划原理与规划设计的知识阶段性相对应,理论课中贯入实际案例,便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实践板块分为调研、分析、汇报三部分,其中重点难点是分析,分析有助于学生专业思维方式的培养。我们从选题、分组、到分工协作,模拟实际调研工作中各阶段的工作内容,结合调研进程,由教师分阶段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在学生完成调研报告的基础上,组织课堂讨论与集中点评,提高学生观察和评价具体规划问题和规划方案的能力。通过调研报告互评,帮助学生检查作业的优缺点,给学生提供一个内容和成果的参照标准。同时,通过汇报交流,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教学内容变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有效的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2.当前思考与改进措施

2.1重视知识补充,紧跟行业发展

在专业理论基础课教学中,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妥当地引入学科发展前沿课题?这是我院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迫切需要思考与改进的重要方面。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首先以理论为铺垫,引领学生思维过度到宏观的系统性的规划思维模式,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今的信息时代知识发展更新较快,教学中课本内容是“必需”,学科发展前沿课题是“实用”,我们充分利用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在教材讲授的基础上对相关的学科前沿知识进行补充讲解,使教学紧跟实践发展,迎合学生兴趣。对此,我们采取的措施是“阅读引导”,有选择性地结合授课内容分阶段向学生提供相关阅读材料。选取的内容其深浅度适合学生理解与掌握,并运用投影、动画、视频等各种现代媒体,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素材,从而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记忆思维能力,通过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来扩充知识。

2.2注重能力培养,适应地方发展

高职类城镇建设专业学生生源大多来源于城市周边区域,预测其就业区域主要面向城市周边地区。教育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市场要求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地方发展。我院将课堂扩展到地方城市规划展览馆,以此为平台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母亲城市建设的沧桑巨变以及城市发展成果与总体趋向,了解自身就业后从事的相关规划工作的具体任务、内容与程序。在能力培养方面,我院把职业技能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不断探索教学规律与特点,进行实践课程内容细化,明确实践分组作业中每位学生的工作任务。为增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并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我们采取的措施是“测评结合”,即开展课程研讨会并以规划评析的形式进行考查,不仅教师来评,还请学生来互相评析,在评析中学习总结,在评析中研究思考,在思考中创造生产力,把学、研、产合一。

结束语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在城镇建设专业体系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大一的前期课程主要是打基础,引入门;大二的城市规划原理主要是宽度的学习,内容全面而系统;后续的学习是深度的学习,深化与实践。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应把握学科及行业发展动态,有的放矢,结合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改进措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论素养,推动城镇建设专业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李付亮. 推动高职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J]. 中国电力教育,2010.

作者:彭维燕

地方城市规划评析论文 篇2:

“课程标准”下中考数学情境题设置分析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不能脱离生活.数学考试卷本身理性重于情感,单纯的数学解题会使考生感到枯燥乏味.近几年来,各地的中考数学试卷出现了大量背景新颖、贴近生活、符合实际的情境题.综观近年中考数学试题的设置,大致有生活应用型、社会热点型、游戏活动型、规律型、寓言数学故事型、学科交叉型、方案策略型等方面的数学情境题.

在“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新课程理念下,近几年各地的数学中考命题已越来越注重情境题的设置.数学情境题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学习世界的桥梁,可使学生更好适应工作情境的挑战,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培养“数感”和应用意识.

一、设置“生活应用型”情境题,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年各地中考命题设置了许多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如:生产策略、自然旅游、商品利润、城市规划等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它有效地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能力的迁移性,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能力.

例1:(2008年湖北省荆州市)正方形绿化场地拟种植两种不同颜色的花卉,要求种植的花卉能组成轴对称或中心对称图案.下面是3种不同设计方案中的一部分,请把图1-①、图1-②补成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并画出一条对称轴;把图1-③补成只是中心对称图形,并把中心标上字母P.(在你所设计的图案中用阴影部分和非阴影部分表示两种不同颜色的花卉.)

【评析:本题以城市绿化设计方案为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突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运用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通过动手作图解决.旨在考查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动手能力,解题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

二、设置“社会热点型”情境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近年各地中考题设置倾向于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热点、焦点问题为背景,选择的材料具有纪念性、时代性和地方特色,使学生在参与数学考试的同时,了解国家时事,渗透德育教育,在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有效发展.

例2:(2008年浙江省丽水市)如图2是2008北京奥运会某比赛场馆的平面图,根据距离比赛场地的远近和视角的不同,将观赛场地划分成A、B、C三个不同的票价区.其中与场地边缘 的视角大于或等于45°,并且距场地边缘 的距离不超过30米的区域划分为A票区,B票区如图所示,剩下的为C票区.

(1)请你利用尺规作图,在观赛场地中,作出A票区所在的区域(只要求作出图形,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如果每个座位所占的平均面积是0.8平方米,请估算A票区有多少个座位.

【评析:本题取材于倍受世人瞩目的国家盛事——2008北京奥运会这一激动人心的大事,学生自然会受到鼓舞、充满自豪感.把几何作图问题寓实际情境中,考生应从图像和文字中弄清题意,充分提炼数学信息,利用圆、圆周角、直角三角形、图形面积计算等有关数学知识,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本题旨在提醒广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市场经济、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城市建设等社会和国家大事.】

三、设置“游戏活动型”情境题,增加试题的趣味性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近年各地中考命题注重寓数学知识于数学游戏、数学实验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在玩中考,考得有趣,考得轻松,从而激发数学考试的积极性,发挥其最高水平.

例3:(2008年河北省)有一个四等分转盘,在它的上、右、下、左的位置分别挂着“众”、“志”、“成”、“城”4个字牌,如图3-①.若将位于上下位置的两个字牌对调,同时将位于左右位置的两个字牌对调,再将转盘顺时针旋转 ,则完成一次变换.图3-②,图3-③分别表示第1次变换和第2次变换.按上述规则完成第9次变换后,“众”字位于转盘的位置是().

A.上B.下C.左D.右

例4:(2008年吉林省长春市)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字形结构体现人类追求均衡对称、和谐稳定的天性.如图4,3个汉字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1)请在方框中再写出两个类似轴对称图形的汉字;(2)小敏和小慧利用“土”、“口”、“木”3个汉字设计一个游戏,规则如下:将这3个汉字分别写在背面都相同的3张卡片上,背面朝上洗匀后抽出一张,放回洗匀后再抽出一张,若两次抽出的汉字能构成上下结构的汉字(如“土”“土”构成“圭”)小敏获胜,否则小慧获胜.你认为这个游戏对谁有利?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写出构成的汉字进行说明.

【评析:例3以抗震救灾“众志成城”4个字为题材设计转盘活动游戏,旨在考查学生旋转与变换中的数学知识.例4以学生熟悉的中国汉字为题材设计游戏问题,旨在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统计与概率中的数学问题.这些情境使试题具有很大的趣味性,符合学生心理,能激发学生的考试积极性.】

四、设置“规律型”情境题,考查学生的直觉思维

近年各地中考卷中常会碰到一些探索规律性的试题,要求考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发现问题中的规律,然后用代数式表示这个规律.解这类题应从一定依据出发, 利用非逻辑的手段,充分运用归纳、类比、联想等方法进行发现式的探究,直接获得猜想性结论.

例5:(2008年重庆市)如图5-①是一块瓷砖的图案,用这种瓷砖来铺设地面,如果铺成一个2×2的正方形图案(如图5-②),其中完整的圆共有5个,如果铺成一个3×3的正方形图案(如图5-③),其中完整的圆共有13个,如果铺成一个4×4的正方形图案(如图5-④),其中完整的圆共有25个,若这样铺成一个10×10的正方形图案,则其中完整的圆共有 个.

例6:(2008年浙江省湖州市)将自然数按以下(图6)规律排列,则2008所在的位置是第 行第 列.

【评析:例5以通过用瓷砖铺设地面有规律为情境,使学生经历了根据特殊图例进行归纳、建立猜想、用数学符号表示的数学探索过程,考查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例6创设自然数排放规律,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维分析找出排放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五、设置“寓言、数学故事型”情境题,调节考生的心理压力

数学考试卷本身理性重于情感,单纯的数学解题会使考生感到枯燥乏味.近年中考中出现了以有趣的寓言、数学典故、数学故事为情境的试题.这种情境能使学生在不是迫于外界压力的情况下,积极主动、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7: (2007年浙江省丽水市)请根据图7中给出的信息,可得正确的方程是().

【评析:有趣的寓言——“井底之蛙”、“乌鸦喝水”在语文课堂上已给学生带来不少启示,在紧张的数学考试中遇到如此图文并茂的情境,学生更是激动不已,这种情感会表现为对知识的渴求,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以及解决问题的激情.例7旨在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只要找出等量关系就能轻易解答.】

六、设置“学科交叉型”情境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与信息发展的总体趋势相适应,着眼于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求研究和把握学科间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横向联系,注重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整合.因此,近年中考命题不仅是关注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还关注数学与现实世界、其他学科间的联系,所选择的素材来源于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中更为广泛的现象和问题.

例8:(2006年浙江省湖州市)为了测量校园内水平地面上一棵不可攀的树的高度,学校数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的探索:根据《科学》中光的反射定律,利用一面镜子和一根皮尺,设计如图8所示的测量方案:把一面很小的镜子放在离树底B点8.4米的点E处,然后沿着直线BE后退到点D,这时恰好在镜子里看到树梢顶点A,再用皮尺量得DE=2.4米,观察者身高CD=1.6米,则树(AB)的高度约为米.(精确到0.1米.)

【评析:本题以相似三角形和科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为综合命题背景,这类考题打破了学科界限,能够有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七、设置“方案策略型”情境题,开拓学生创新意识的空间

为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方案策略设计已从最初的兴趣小组、活动课,发展到越来越向数学学科教学渗透的程度.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提出方案、积极地思考、推敲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案并解决问题.近几年在一些试题中也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方案策略设计的基本特征.

例9:(2008年浙江省丽水市)为了加强视力保护意识,小明想在长为3.2米,宽为4.3米的书房里挂一张测试距离为5米的视力表.在一次课题学习课上,小明向全班同学征集“解决空间过小,如何放置视力表问题”的方案,其中甲、乙、丙3位同学设计方案新颖,构思巧妙.

(1)甲生的方案:如图9-①,将视力表挂在墙ABEF和墙ADGF的夹角处,被测试人站立在对角线 AC上,问:甲生的设计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3)丙生的方案:如图9-③,根据测试距离为5m的大视力表制作一个测试距离为3m的小视力表.如果大视力表中“E”的长是3.5cm,那么小视力表中相应“E”的长是cm?

【评析:本题设置让学生经历了“问题情境——方案设计——求解验证”的基本过程.乙和丙的设计非常巧妙新颖、有创意,整合了科学中的平面镜成像原理和数学中三角形相似知识,开阔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考生经过观察、分析、作出决策,会体验到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了思维能力,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作者单位:浙江省青田县温溪中学)

作者:王海燕

地方城市规划评析论文 篇3:

2016年中国房地产业十大事件

事件一:中央首提抑制泡沫·重申建立长效机制

事件二:20余城房价涨幅大·国庆密集出台严政

事件三:去库存初见成效·结构差异成新矛盾

事件四:地王热潮史无前例·抢地大战硝烟弥漫

事件五:板块轮动效应明显·四小龙领涨惹关注

事件六:官方发文拟推街区制·打开围墙引争议

事件七:石榴败走郑州地市·旧改用地规则待完善

事件八:国企改革与地价倒逼·房企并购热情高涨

事件九:深圳房价首次下跌·领涨者变身领跌者

事件十:万科宝能股权大战·险资抢筹优质地产股

事件一:中央首提抑制泡沫·重申建立长效机制

事件 12月14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关于抑制泡沫,略作回顾。5月9日《人民日报》采访权威人士时就曾指出,假如搞大力度刺激,必然制造房地产泡沫,这个教训必须汲取。7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其中要求,降成本的重点是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抑制资产泡沫和降低宏观税负。10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指出,要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评析 2016年下半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提到“抑制资产泡沫”,但对于“资产泡沫”并无明确界定,就2016年以来的市场来看,资产泡沫既反映在房地产领域,也可能在其他领域中存在,就如5月9日权威人士的讲话,“要让中国的股市、汇市、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回归理性,回到它的基本功能”。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抑制房地产泡沫”,这说明之前所谓的“抑制资产泡沫”,必定包含房地产泡沫。而且,抑制当前中国的资产泡沫,首当其冲就是抑制房地产泡沫,否则不仅会影响到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也会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较大风险。要想抑制房地产泡沫,一方面,需要短期措施,比如少数城市实施限购、限贷、限价等手段,特别是针对高杠杆推出一系列限制措施,9月底与国庆期间20余城出台调控新政,正是中央抑制房地产泡沫方针的体现;另一方面,还需要长效措施,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长效机制最早于2013年提出,但近几年进展缓慢,预计未来一两年会加速推进,包括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

事件二:20余城房价涨幅大·国庆密集出台严政

事件 9月30日北京、天津发布楼市调控新政,其后在短短的国庆期间,全国20余座楼市热点城市纷纷发布调控新政。这是自2014年全国房地产政策开始松绑后,首次出现地方政府集中出台调控政策。显而易见,这是在有关部门统一部署下的一次集体行动,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合肥、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天津、福州、武汉、郑州、济南和成都这16个房价上涨过快城市,成为重点调控对象。此次热点城市的调控政策,主要包括:限购、限贷、加大土地供应、规范商品房销售监管、整治市场违法行为、加强销售价格监管、严厉打击造谣滋事等。

评析 2016年全国市场区域分化更加显著,在多数三四线城市急需去库存的同时,20多个城市楼市火爆、房价大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从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包括北上广深等被重点监控的16个城市,房价涨幅均超过15%,其中深圳、上海、厦门、南京、合肥房价涨幅惊人,分别高达86.6%、56%、51.4%、49.4%和47.6%。热点城市暴涨的房价和过热的市场情绪,既不利于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又不利于经济稳健增长。因此,在中央“分类调控、因城施策”的方针指导下,20余城在国庆期间集中出台新政。其实,地方政策的风向变化,早在2016年一季度就初露端倪。上海于3月25日率先发布“沪九条”——这是此轮房地产周期内第一个收紧型政策的大城市,随后深圳、廊坊、苏州等地跟进出台调控政策。在国庆新政潮后,仍有上海、杭州、成都等出台“补丁”政策,长沙则首次出台新政。截至2016年12月,全国已有至少24个城市出台了50多次调控措施。调控政策出台后,四季度这些热点城市楼市已经开始降温,成交量下滑,房價涨幅缩小或微跌,调控效果正在显现中。

事件三:去库存初见成效·结构差异成新矛盾

事件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11月底,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69095万平方米,环比10月末减少427万平方米,连续9个月减少,其中住宅减少比较显著。根据易居研究院数据,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国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为23580万平方米,环比减少0.6%,同比减少10.6%,同比减少已持续了16个月。在商品房积极去库存的同时,结构分化现象值得关注。相比住宅,商办类物业去库存压力依然很大。为此政策也在积极创新,比如2016年5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的政策思路。

评析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库存”作为2016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上述数据表明,2016年去库存初战告捷,堪称去库存元年。当然,在全国房地产去库存成绩受到肯定的同时,各类结构性的矛盾值得关注。主要体现为三点:一、城市之间的去库存状态有明显的分化现象,其中一线和少数二三线城市的库存明显不足,亟待补库存,而其他二三四线城市库存规模依然偏大;二、不同物业市场的去库存状况有较大差异,住宅项目明显好于商业和办公;三、市区和郊区的去库存状态呈现较大的分化,比如从“9·30”新政后各地调控政策就可看出,部分城市仅针对市区进行了限购,而郊区则采取了较为宽松的购房政策。针对此类结构性矛盾,应该在“分类调控”的思路下继续探索新的解决机制,进而让库存背后的供求关系处于一个更加健康的状态。

事件四:地王热潮史无前例·抢地大战硝烟弥漫

事件 自2016年3月以来,全国土地市场明显回暖,地王数量直线上升。这些地王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中,尤其是上海、南京、苏州、合肥、杭州等城市。前4个月,南京成交的15幅含住宅地块中,拍出了7个区域地王;4月上旬,苏州拍卖的13幅地块刷新了3个区的地王纪录;4月底,合肥出让6宗地块,单日揽金超过110亿元;4月底,厦门总价和单价双料地王产生;8月17日,全国单价地王在上海诞生,融信集团以110.1亿元的成交价格拿下静安区中兴路地块,楼板价突破10万元/平方米,可售部分的楼板价超过14万元/平方米;8月29日,招商蛇口和华侨城联合体以310亿元的总价拍得深圳新会展中心配套商业用地,超过此前广州亚运村255亿的全国总价地王,晋升为全国总价新地王。9月延续土地交易热,全国密集成交了51宗区域单价、总价地王,再创年内新高。

评析 2016年是中国有史以来地王最密集的年份,高总价、高单价、高溢价率的“三高”地块大量涌现,持续刺激房地产市场。热点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高温难降,面粉贵于面包的案例明显增多。主要原因有四点:一、一二线城市新房销售火爆,导致房企补库存的需求强烈;二、房企投资方向趋同,重点聚焦热点一二线城市,“僧多粥少”的局面进一步加剧了热点城市土拍竞争激烈程度;三、随着中央“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央企、国企为了保留房地产业务牌照,在热点一二线城市不惜高价拿地,谋求企业做大做强;四、货币宽松,流动性充裕,企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前端融资盛行,金融机构大力支持房企拿地,企业敢于高杠杆、高价拿地。

事件五:板块轮动效应明显·四小龙领涨惹关注

事件 2016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一个新名词:四小龙。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首次出现房价上涨前几名被二线城市包揽的情况,其中合肥、厦门、南京新房价格环比涨幅均超过4%,分别为5.8%、5.3%和4.4%,而5月也是这三个城市房价领跑全国。备受关注的苏州因为未在70城样本城市之列而未上榜,但从其它统计数据可知,其房价上涨幅度和南京等城市相当。2016年南京、苏州、厦门和合肥四城房价由于涨幅凶猛,被业内称为楼市“四小龙”。随着这四个城市房价的快速上涨,其他城市也呈现出跟风上涨的态势,比如8月开始郑州、济南、杭州、长沙房价表现抢眼。

评析 2015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板块轮动现象。2015年二季度深圳房价率先上涨,领跑全国,三季度上海房价发力,四季度北京加速上涨。2016年少数核心二线城市和大都市周边城市房价轮动上涨,其中“四小龙”表现最为抢眼,房价短期涨幅创当地历史之最。主要推手有三个:一是,在资产荒的背景下,大量购房资金进入了热点城市,一线城市房价大涨之后,很多资金流入热点二线城市;二是,受全国房价上涨的影响,同时受到一线城市限购收紧的影响,部分投资者进入核心二线城市购房;三是,此类城市部分核心板块投资价值受到追捧,比如说合肥的滨湖新区、苏州的工业园区等,都成为本轮楼市上涨中的领涨板块。“四小龙”现象惹关注,本质上是房地产板块轮动效应的显现。在因城施策的方针指导下,“四小龙”的政策也较早收紧,在国庆调控潮之前,苏州、南京、合肥、厦门等城市已经开始调控。经历2016年房价暴涨之后,预计2017年“四小龙”的降温幅度也会比其他二线城市明显。

事件六:官方发文拟推街区制·打开围墙引争议

事件 2016年2月20日,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由九部分组成,提出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总体目标,并部署了一个个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实招”。此次《若干意见》是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若干意见》中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这一指导性政策的出台,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评析 此次《若干意见》中提出不再建封闭小区,主要也是基于当前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着交通拥堵蔓延加重等诸多问题。而街区制是城市建设布局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是住宅与商业、服务业紧密结合,不设围墙,土地私有制国家和我国改革开放早期,大多采用这一方式。街区制的优点在于,增加了公共道路和路网密度,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但也有一些缺点,如居住区的噪音干扰将增加、安全存有隐患、居住舒适度降低等。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封闭住宅逐步开放是必然趋势,但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大多以封闭式为主,一旦小区开放,除了会产生上述的缺点外,还会出现诸如小区公共空间的产权问题以及物业管理等问题。此外,单从改造已建成小区来说,一些小区的道路也不具备承担公共交通的条件。因此,推广街区制不宜一刀切,打开已有小区的围墙更应谨慎,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在解决公共交通问题的同时兼顾居住的舒适性。

事件七:石榴败走郑州地市·旧改用地规则待完善

事件 2016年12月4日,石榴集团(原K2地产)在官方公众号上发布声明:全面放弃郑州本轮土地市场的竞买参与。对于石榴集团来说,其此前已经缴纳了8個亿的保证金并获得了竞买资格,但在进入郑州市场上依然是困难重重,尤其是此前石榴集团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开发商维权大戏”,进而使得管理层在拿地过程中压力较大,相应的城市进入计划也被打乱。事件的导火索是石榴集团此前参与了郑州部分旧改用地的招拍挂。对于郑州本地的地产圈来说,在旧改地块的开发中,开发商一直遵循“提前进场、定向拿地、返还成本、底价成交”的模式,一直被本地房企所垄断。但石榴集团参与竞拍以后,打破了此类默认的规则,亦抬高了当地竞拍房企的拿地成本,被当地房企认为是一种搅局行为。对于此类拿地方式是否妥当,业界意见并不统一。

评析 石榴集团被迫妥协,说明各地土地市场的复杂程度超出外界想象。此类事件说明类似郑州等核心二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吸引力在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外来资本有意加快进入此类市场,在供地机制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引起拿地混战。旧改用地,非常复杂,拿地细节值得推敲,包括:房企如何参与一二级土地联动开发、土地管理部门如何明确房企的拿地资格、地方政府如何应对外来房企的拿地诉求、如何增加拿地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房企土地项目维权应该如何进行等。在旧改用地的出让方面,需要兼顾各方参与者的利益诉求,以及遵守基本的土地交易规则。对于此类交易规则需要明确,如在土地开发的供应时就应明确竞拍企业的准入条件、房企需要参与保障房建设的比例要求等。只有把此类问题真正解决,相关城市的土地市场才会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塑造一个积极的、开放的、公平的、高效的土地市场。

事件八:国企改革与地价倒逼·房企并购热情高涨

事件 2016年地产企业之间的并购动作频频,成功案例也颇多。3月14日,中海宣布收购中信旗下住宅业务,将获取中信分布在国内24个城市的126个项目,建筑面积2352万平米,项目总价值为1096.39亿元。9月18日,融创宣布以137.9亿元收购联想旗下融科智地42个物业项目股权及债权,分布于16个城市,未售面积约730万平方米。11月9日,绿地拟通过股权转让及增资的方式以51.63亿元的代价收购协信远创40%股权。12月5日,中航地产发布公告,将成都航逸、江苏中航等9个资产包以20.3亿元的价格卖给了保利地产。恒大并购了包括嘉凯城、廊坊发展等企业股份,引起行业内较大关注。

评析 2016年,各大房企将并购作为快速成长、曲线扩张的一个捷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地市过热,地价涨幅超过房价涨幅,通过招拍挂市场直接拿地成本太高,开发商被迫通过并购而寻求降低拿地成本;二是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企业分化明显,部分竞争力较弱的房企寻求撤离。各类房企并购成因存在差异,主要有三类:一、国企改革,上层推动,比如中海并购中信住宅项目;二、民企扩张,降低拿地成本,比如融创并购的诸多项目;三、并购上市公司,获得壳资源,也获得了一个新的发展和转型平台,尤其是一些有产业发展基础或产业用地储备的地产股,更容易受到外来资金的青睐,比如恒大并购廊坊发展。2016年并购案例增多,说明很多大型房企有清晰的发展思路,即“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现象将延续,在强者恒强、优胜劣汰的行业规则下,并购已成为发现、培育、壮大地产价值的重要渠道。

事件九:深圳房价首次下跌·领涨者变身领跌者

事件 一直颇受购房者关注的深圳,在2016年率先出现了房价短期拐点。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表明,2016年10月深圳房价环比涨幅首次转负,下跌0.5%,这是自2014年12月以来深圳房价首次下跌,也是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中房价最早下跌的城市。11月深圳房价环比继续下跌。而此前的数据显示,2015年6月,深圳房价环比涨幅为7.2%,创本轮最高值。本轮短周期深圳房价累计涨幅最大。易居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显示,深圳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2015年1月为27146元/平方米,2016年11月为61407元/平方米,累计涨幅高达126%,领涨全国。

评析 本轮房地产短周期上涨过程中,深圳房价经历了两轮大涨,第一轮是2015年二季度,第二轮是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其后盘整,量缩价平。从2014年12月至今年2月,深圳房价一直领涨全国,特别是在2015年“3.30”新政后,深圳房价率先暴涨,而当时京沪广刚刚企稳或小涨。但2016年春节之后,深圳涨势趋弱,京沪接棒深圳房价开始暴涨。特别是在“3.25”限购限贷政策出台后,深圳新房成交量缩减,新房存销比也持续拉长,房价环比涨幅收窄。10月4日,深圳调控政策继续升级,促使深圳房价由涨转跌。根据历史经验,新房存销比攀升至12-15个月,是房价由涨转跌的敏感区间,而2016年10月份,深圳新房存销比已逐步增加至13.7个月。2016年前三季度深圳房价收入比约为37倍,位居全国第一,且远大于第二名的上海,偏离了历史合理值,深圳房价已存在短期性泡沫。本轮房地产短周期运行过程中,深圳房价由领涨全国,转为领跌全国,说明一个城市的房价不可能持续大涨,大涨之后,且遭遇政策收紧之后,容易产生大幅波动。

事件十:万科宝能股权大战·险资抢筹优质地产股

事件 “万宝之争”,是开端于2015年,高潮于2016年的行业大事。截至2016年11月30日,宝能系通过前海人寿及其他资管计划,前后五次举牌万科,通过自有资金买入、融资融券、收益互换、质押股权、资管计划等手段,共投入440多亿元,持有万科25%的股权,超过华润,成为第一大股东。在宝能系不断举牌增持的过程中,引起了万科与王石的质疑和反对,从而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关注与争论。2016年3月,万科公布与深圳地铁集团重大资产重组的计划方案,曾被市场解读为万科为了抵御宝能而精心设计的毒丸计划;12月万科A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终止与深圳地铁集团重大资产重组。12月,在监管部门的干预下,宝能态度也出现缓和。

评析 保险资金抢筹上市房企纯属资本逐利行为。一方面,政策门槛降低。保监会于2015年7月发布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提高投资蓝筹股比的上限,将投资单一蓝筹股票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的上限提至10%,投资权益类资产的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比例达到上限提到40%。这为险资抢筹和举牌提供了政策空间。另一方面,在2016年闹资产荒的背景下,那些拥有大量土地储备、丰富开发经验、优秀管理团队,以及股权分散的上市房企,具备“低估值”“高成长”的优势,容易成為险资追求对象,比如万科、金地。然而,值得关注的是,部分险资利用各种融资工具(比如销售万能险)大量低成本融资,同时又大手笔举牌多家上市公司,甚至成为第一大股东(如万科、南玻A等),短期内推高股价,甚至还干扰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管理。这些异常现象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与警示,12月证监会高层公开痛斥“野蛮收购”,其后采取了整治行动,险资举牌受到约束,动作收敛,“万宝之争”也趋于降温,而万科股价在前期大涨之后,亦出现明显下跌。万宝之争,是我国房地产业与金融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既暴露出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纷争,又督促着企业股权结构与行业制度进一步予以完善。

上一篇:陶艺文化价值研究论文下一篇:语文学法指导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