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化脓性脑膜炎护理论文

2022-04-25

流行性脑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主要侵犯脑膜。从广义上讲也属于化脓性脑膜炎的范畴,但它具有传染性(呼吸道传染)、流行性,且病势凶险,故危害性更大。流行性脑膜炎常常在冬春季节流行,患儿、带菌者为流行性脑膜炎的传染源,可通过咳嗽、打喷嚏等途径经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一般为2~3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重症化脓性脑膜炎护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症化脓性脑膜炎护理论文 篇1:

浅析小儿惊厥的急救与护理

[摘要]近年来,小儿惊厥在临床中时常出现。而导致小儿惊厥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婴幼儿大脑皮层没有发育完善,大脑内的神经髓鞘没有形成。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原因,如代谢异常、异常分娩、全身严重感染、脑发育畸形和高热等等。小儿发生惊厥时,需要进行悉心正确的护理,否则的话,严重的会导致残废、死亡等后果。在本文中,我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首先分析了小儿惊厥的定义、发作的形式和原因,接着介绍了在小儿发生惊厥时,应该采取的正确的急救措施,提出科学的护理惊厥小儿方法。

[关键词]小儿;惊厥;急救;护理

在本文中,我结合自己在黔西南州人民医院工作多年的经验,首先分析了小儿惊厥的原因和发作的形式,接着介绍了在小儿发生惊厥时,应该采取的正确的急救措施,提出正确的护理惊厥小儿的方式。

一、惊厥的定义及表现形式。

惊厥(convuls10n)俗称抽筋、抽风、惊风,也称抽搐。表现为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多伴有两侧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神志不清。有时伴有口吐白沫或嘴角牵动,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发作时间多在3~5分钟之内,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是小儿常见的急症,尤以婴幼儿多见。6岁以下儿童期惊厥的发生率约为4%左右。

二、小儿发生惊厥的常见原因。

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小儿发生惊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病变累及的部位可分为以下几种:

小儿惊厥的病因从按感染的有无角度来分,可分为感染性(热性惊厥)及非感染性(无热惊厥)。按病变累及的部位分为颅内与颅外两类。

(1)感染性惊厥(热性惊厥) ①颅内疾病病毒感染 如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细菌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静脉窦血栓形成。霉菌感染如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等。寄生虫感染如脑囊虫病、脑型疟疾、脑型血吸虫病等。②颅外疾病 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重症肺炎、中毒性痢疾、败血症等为原发病)、破伤风等。

(2)非感染性惊厥(无热惊厥) ①颅内疾病 颅脑损伤如产伤、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等。脑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脑积水、脑血管畸形、头大(小)畸形、脑性瘫痪及神经皮肤综合征。颅内占位性疾病如脑肿瘤、脑囊肿。癫痫综合征如大发作、婴儿痉挛症。脑退行性病变如脱髓鞘性脑病、脑黄斑变性。②颅外疾病 代谢性疾病如低血钙、低血糖、低血镁,低血钠、高血钠、维生素B1或B6缺乏症等。遗传代谢性病如糖原累积病、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肝豆状核变性等。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脑病、尿毒症、心律紊乱、严重贫血、食物或药物及农药中毒等。

2、按年龄阶段可分为以下几种:

(1)新生儿期。产伤、窒息、颅内出血、败血症、脑膜炎、破伤风和胆红素脑病多见。有时也应考虑到脑发育缺陷、代谢异常、巨细胞包涵体病及弓形体病等。

(2)婴幼儿期。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颅内感染、手足搐搦症、婴儿痉挛症多见。有时也应注意到脑发育缺陷、脑损伤后遗症、药物中毒、低血糖症等。

(3)年长儿。中毒性脑病、颅内感染、癫痫、中毒多见。有时须注意颅内占位性病变和高血压脑病等。

(4)引起惊厥的几种常见疾病。高热惊厥,颅内感染,中毒性脑病,婴儿痉挛症,低血糖症,低镁血症,中毒,低钙血症等。

三、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处理方法:

1、第一时间止惊。同一般惊厥处理方法一样。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无严重体液丧失者按基础代谢补充液体,按60一80m1/kg·d,保持轻度脱水和低钠状态,以利控制脑水肿。

3、加强护理。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肤色、瞳孔大小和尿量。

4、神经营养剂与抗氧化剂治疗 应用维生素A、E、C与甘露醇等抗氧化剂可防治惊厥性脑损伤。同时可并用维生素B1、B6、B12、脑复康等神经营养药物。

5、控制高热。可用物理降温(头部冰帽或冷敷)和药物降温或人工冬眠配合降温。

6、降低颅内压。抽搐持续2个小时以上,易有脑水肿,应采用脱水疗法以降低颅内压。处理原则见急性颅内压增高征。

[参考文献]

[1]李荣花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

[2]刘美凤 《中国基层医药》 ,2006.

[3]马钦丽,杨敏燕 《中国中医急症》,2006.

[4]张杰虹,邱小兰,陈惠珍 《齐鲁护理杂志》,2005.

作者:何英

重症化脓性脑膜炎护理论文 篇2:

流行性脑膜炎备忘录

流行性脑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主要侵犯脑膜。从广义上讲也属于化脓性脑膜炎的范畴,但它具有传染性(呼吸道传染)、流行性,且病势凶险,故危害性更大。流行性脑膜炎常常在冬春季节流行,患儿、带菌者为流行性脑膜炎的传染源,可通过咳嗽、打喷嚏等途径经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一般为2~3天。

当健康小儿吸入带菌的尘埃后,病原菌首先侵犯呼吸道黏膜,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这时的表现与一般的感冒不易区别。有的小儿的病情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期就被控制了,如果不能控制,细菌就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这时表现为高热、恶心、呕吐;婴幼儿易发生抽搐。皮肤上可见到散在的出血点,不高出皮肤,指压不退色,大小不等,分布不均,以腋下、肩、肘、臀部等受压部位多见;随着病情的进展出血点逐渐增大、增多,如挑破出血点作细菌涂片染色可找到细菌。病情进展,细菌侵入脑膜,高热持续,烦躁不安,头痛、呕吐加剧,嗜睡、抽筋、颈项强直。如为婴儿前囟未闭则饱满隆起。腰椎穿刺所得脑脊液混浊似米汤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蛋白质增高。经脑脊液细菌培养可以检查出脑膜炎双球菌。

重症流行性脑膜炎,又称为暴发型流行性脑膜炎,由于肾上腺皮质出血,可出现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状,如严重休克、神志昏迷、面色苍白、皮肤出血广泛、四肢冰冷、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心率快、心音低钝。

如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本病治愈率较高。一般死亡病例多为暴发型,短期内死于严重休克或脑疝。普通型病儿若早期采用适当治疗可彻底治愈。婴儿时期症状常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如延误治疗,即使存活,也易发生后遗症。

流行性脑膜炎常见的并发症有关节炎、硬脑膜下积液及积脓。后遗症有耳聋、失明、肢体瘫痪、智能发育迟缓、脑积水、癫痫等。

因为流行性脑膜炎属传染病,一旦确诊需进入隔离病房或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药物为磺胺嘧啶,如对该药有过敏或耐药则用青霉素治疗。

发现流行性脑膜炎患儿后,首先隔离病孩,家庭或集体机构应进行空气消毒,密切接触过此患者的小儿在潜伏期间应加强观察,如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皮肤有出血点,应立即送医院诊治。在流行季节(即冬春两季)和地区,凡是发现突然起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患儿,要警惕流行性脑膜炎的发生,千万不能只当感冒来处理,以免延误病情。另外,尽量不要将小儿带到公共场所,外出亦需戴口罩。目前已研制出流行性脑膜炎的疫苗,部分地区采用A型流行性脑膜炎多糖菌苗,对本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盛晓阳)

医生提醒:

脑膜炎球菌有A、B、C、D、X、Y、Z、29E和W135等9个血清群,在我国95%以上的病人感染的是A型脑膜炎球菌。

治疗期注意:

一般的诊疗过程,需对患儿进行腰椎穿刺,腰椎穿刺术要在孩子得病的24小时之后进行,因为病毒是由呼吸道到神经系统的,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有准确的诊断。

恢复期特征:

唇边出现泡疹,医生俗称其为“幸福疹”,预示着病毒已除去,孩子的病好了。

孩子患了流行性脑膜炎是需要住进医院的隔离病房或去传染病医院治疗的。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住院治疗一般需要一周到10天。病愈后,一般不会有后遗症。如果是特别严重的脑膜炎如暴发型流行性脑膜炎,或者治疗延误,也可能导致死亡和后遗症。

出院后的护理:

多开窗,通通新鲜空气。饮食宜清淡,注意饮食卫生。

(乐菊芳)

本刊特别提醒

流行性脑膜炎出血点特征:

分布不匀;

大小不一;

形状不一;

多少不一。

乳幼儿因为囟门未闭,神经系统发育不全,症状不太明显,如果出现如下现象,家长就要考虑流行性脑膜炎的可能:

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反应差;有黄疸。

作者:乐菊芳

重症化脓性脑膜炎护理论文 篇3:

苯二氮类药物持续静滴治疗小儿惊厥临床研究

【摘 要】 目的 探讨苯二氮类药物持续静脉滴注治疗小儿惊厥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小儿惊厥治疗选择临床最佳药物做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病房2014年1月-2014年8月来共收治的34例有小儿惊厥症状的患儿,并对患儿的年龄、性别、病因做详细记录。按照病历单双号将该34例惊厥患儿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苯二氮类药物与巴比妥类药物进行相关治疗。记录患儿发病控制时间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对两种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作出相应评价。结果 采用苯二氮类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发病控制时间明显短于采用巴比妥类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儿,两组结果比较,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苯二氮类药物静滴持续治疗小儿惊厥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是临床抗惊厥治疗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苯二氮类药物;持续静滴;小儿惊厥;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由于感染、高热、缺氧以及中毒等多种原因,常会导致小儿神经元放电异常,使得全身或局部突然出现不受控制的强直性亦或是痉挛性收缩,这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小儿惊厥症状。持续性的小儿惊厥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急、重症[1]。本次研究采用苯二氮类药物静滴持续治疗小儿惊厥,所得效果良好。资料整理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8月以来儿科病房共收治的34例小儿惊厥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详细汇总后得如下信息:34例患儿中男患儿18例,女患儿16例,年龄在3个月-4岁,平均年龄2 1.1岁。观察组患儿17例,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2 0.8岁,其中原发性癫痫5例,病毒性脑膜炎7例,化脓性脑膜炎5例;对照组患儿17例,男8例,女9例,平均年龄2 1.3岁,其中原发性癫痫6例,病毒性脑膜炎8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患儿惊厥持续时间10min-120min。

1.2 方法 观察组使用的苯二氮类药物为安定。治疗方法:首先控制抽搐,静脉推注安定注射液0.3-0.5mg/kg,最大量10mg/次,婴幼儿2mg/次,待抽搐停止后,进行安定静脉持续滴注治疗,速度控制在5-10ug/(kg?min);根据患儿抽搐情况及时改变滴入速度。对照组使用的巴比妥类药物为苯巴比妥。治疗方法:患儿药物量选择约为15mg/kg,与5%-10%葡萄糖溶液稀释,快速滴入速度为<50mg/min,最大量3mg/次,抽搐症状解除后,用药方式改为口服,约4mg/kg每日。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抽搐状况、血压心率等常见指标密切观察。

1.3 观察指标 用药治疗后30min抽搐症状即停止,且心率、血压等情况均恢复正常则表示显效;若治疗30min后症状有所缓解,患儿身体常见指标有稳定趋势,则表示有效;以上均未达到则表示治疗无效[3]。

1.4 统计学方法 所记录的数据统一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处理,计量资料以百分数表示并作卡方检验。若检验结果显示P<0.05,表示该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无。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接受药物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抽搐情况均得到控制,且血压等常见指标也有所稳定。但从记录的结果看,观察组抽搐控制的时间为(41.11 35.18)min,对照组抽搐控制时间为(71.6 21.8)min,经T检验结果为-2.9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远远低于观察组有效率。详细数据资料见表1。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儿接受治疗后部分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的不良反应,但症状较轻。观察组出现的情况少于对照组。

3 讨论

惊厥在儿童期发生的现象很普遍,因为婴幼儿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其皮层分析鉴别能力以及抑制能力相对成人来说非常薄弱。神经元发育不完全,兴奋性传导不受控制,常会导致惊厥的发生。其发作时常呈现持续状态,对脑组织等的损伤十分严重,后果也可能是不可逆的。有效预防及时治疗对于患儿来说至关重要[4]。临床上先对与小儿惊厥常用的治疗药物分为两大类,即苯二氮类及巴比妥类。

本文研究的药物安定属于苯二氮类治疗小儿惊厥的一种较为有效地药物。安定属于精神类药物,对抗癫痫效果突出。其用药方式多样,口服、静脉滴注、静脉注射以及肌肉注射均可。且药效发挥速度较快,可以在体内迅速至中枢神经从而起到治疗的效果。采用静滴持续给药方式可以使疗效更加迅速稳定,并且避免重复间断性用药而产生耐药性现象。静脉滴注时可以随时调整给药速度,准确使用用药剂量,避免因药物量过大对患儿产生损伤,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减少了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5,6]。

参考文献

[1] 文德年,兰宏平,代秀琼.地西泮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疗效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2):3672.

[2] 王长兰.地西泮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观察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14):2893-2895.

[3] 彭建霞,王淑玲,武国霞,等.小儿惊厥临床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西部医学,2011,23(12):2377-2379.

[4] 邰亚辉,朱湘红.安定持续静滴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157-159.

[5] 利丹,郭伟中.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3):29-30.

[6] 刘健民.安定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惊厥临床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3):404-405.

作者:闫社军

上一篇:高校学报优势学科建设论文下一篇:顶岗实习英语教育实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