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外作业有效设计策略论文

2022-04-30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环节之一是数学作业,它可以用量衡量教学效果与质量,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平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课外作业有效设计策略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课外作业有效设计策略论文 篇1:

基于能力提升的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有效设计策略

课外作业是为配合课内知识的学习而布置的,但是课外作业并不简单是课内知识的叠加和重复。课外作业也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它是对课内知识的巩固和延伸。课外作业布置得有效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引起小学数学教师的充分重视。

一、提高作业生活性,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在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强调体现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而非仅仅“纸上谈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遵循此项原则。小学生一般对生活实践有比较大的兴趣,乐于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接受知识。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的时候要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作业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在学习完“方程运算和长方体体积计算”的内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如:在家中寻找一个长方体盒子,用直尺分别测量出其长、宽、高并计算出其体积。在此题的基础上继续设计问题:在已知长方体体积(假设之前求出的体积为30立方厘米),将其中一边设为X,利用其他两边长(假设分别为3厘米和5厘米)求出第三边的长度?这样的问题设计符合小学生乐于在生活中进行探究的心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提高作业创新性,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生一般思维都比较活跃,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会生发很多新奇的想法。但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家长都一味地追求高分数,题海战术,记题、背题成为他们的法宝,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抹杀了小学生的创新积极性。现如今我国已经意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鼓励万众创新,在小学阶段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的时候也要谨记这一点要求,尽量布置一些新颖创新的作业。例如在学完四则运算后让学生回家利用自己父母手机号码中包含的数字自己设置计算问题,可以对任意数字组合进行加减乘除。举例子来说,如果电话号码为12345678901,学生可以计算“13-7×5=;27×7-19=;19+(12×6-9)=”。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在自我设置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提高作业多样性,提升学生综合扩展能力

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提升课堂学习效果。同样在课外作业设计上也应该体现这一原则,教师应该为学生进行多样化的作业设计,布置形式多样、内容多样并且能够体现学习层次性的课外作业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既可以布置一些体现课堂基本知识点的习题,例如在学完“计算图形面积和物体体积”的内容后可以为学生布置几道简单的计算题,如: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长直角边为5厘米,短直角边为3厘米,求其面积?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布置两道具有实践性的题目,如:自制一个长方体收纳盒,利用直尺等工具分别测量出长方体各个面的长和宽,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以及其各个面的面积?但是从目前小学生课外作业设计情况看,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死板的情况比比皆是。从实践效果观之,这种作业设计对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来说效果甚微。

四、提高作业趣味性,提升学生探究求知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时应该在体现知识的基础上增加题目的趣味性,从而提升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带有游戏性质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在家中自我完成或者请求父母和伙伴配合。例如在小学低年级学完“100以内加减法”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多布置一些题目,既包括简单的,如:12-6= ;3+15= ;5+7= 等;也可以包括一些比较复杂的,如:25+30= ;12+55= ;100-16= 等,在布置这些题目的时候告知学生需要在家中请求父母配合以电脑游戏中“打地鼠”的方式进行。或者在小学高年级学完“四则运算”后,可以利用24点游戏帮助学生进行巩固。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另外在游戏中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探究求知能力。

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数学学习成绩的高低对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要致力于提升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效果。设计有效的课外作业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应该以实践性、创新性、综合性和趣味性为原则进行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二小学)

作者:孙蓉蓉

数学课外作业有效设计策略论文 篇2:

初中数学课外作业分层优化设计的有效策略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环节之一是数学作业,它可以用量衡量教学效果与质量,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平台。要想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就要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分层布置作业的方法,笔者从当前初中数学作业的现状,实施分层,按层分组;分层设置预习作业,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后作业分层布置,注重个性化与实效性,复习作业要分层布置,分类推进,评价要分层与小组激励相结合,激励竞争等几方面对初中数学课外作业进行分层优化设计,这样不仅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他们在每天的作业中体验到不断成功的快乐,而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现状;作业分层;有效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环节之一是数学作业,它可以用量衡量教学效果与质量,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平台。而当下,数学作业形式单调、重复机械模仿题目等问题普遍存在,学生对这样的数学作业深恶痛绝,所以作业抄袭或者不写等现象屡禁不止,以至于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与质量普遍不是很高。

一、当前初中数学作业的現状

新课改实施以来,特别是六大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促使我国的课堂教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1.作业的量过大,题海战术屡见不鲜

由于升学的压力,当今的数学教师普遍存在作业量多的现象,而对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大量的机械式的重复不但没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学生对新题型的应变能力下降。因此,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没有一定的练习不行,但作业量大,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作业完成的质量就会有一定的差异,久而久之不交作业、抄袭作业等现象就会出现,对于出错题目的回顾、反思也无法完成,从而导致同样的错误屡次出现,没有达到练习的效果。同时作业量过多对于教师本身而言,无意间加大了批改量,导致双方疲惫不堪,事倍功半。

2.布置作业的目标性不明确

过分依赖各类复习资料和课外练习册,可能会出现作业和课堂学习内容脱节。无论是教材配套练习题还是课外练习册,在每节课的作业设计上会出现知识点不全面,题目分不也均衡的情况,那对于学生而言,就很容易出现“吃不饱或者吃不了。”的现象,没有针对性,作业就会变得全面撒网、没有重点的重复性练习,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

二、课外作业分层优化设计的有效策略

面对学生来源层次参差的情况,要想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就要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分层布置作业的方法,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识到关键在于消除作业中的弊端,打破那种单一枯燥的题海型的作业模式,重新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乐于接受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作业模式势在必行,而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作业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分层作业的布置,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实施分层,按层分组,激励竞争

学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同时也有共同性,因此分析学生是设计作业的首要环节,要设计出适自己所教授的学生的作业,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经验积累,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和现象等情况。因此,在分层布置作业前,教师首先要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对学生进行分层,A层:反应慢,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学习兴趣较低,学习基础较差;B层:反应快,但成绩忽上忽下不稳定,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潜力比较大;C层:学习兴趣浓,求知欲望高,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与此同时,可把全班的同学又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中均含有A、B、C三层的学生,各小组之间的实力和平均水平要尽量相当,这样有助于分层次教学,更有利于小组间形成竞赛,在实施过程中,大小测试计算小组平均分并排名,以第一名的小组和进步了两名的小组为奖励单位,形成互相追赶比拼的学习氛围。

2.分层设置预习作业,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理念不仅适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也指导着课前的预习作业的设计。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是累积性的,高层次的学习建立在低层次的学习的基础上。与其说课堂是分层教学的主阵地,那么,课前预习作业分层要求,则是守住这块阵地的主要必要手段。为让学生预习有效果,在前面分层、分组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教学目标、内容,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这一点特别重要。例如,在学习“绝对值”之前可以布置如下一题组:(1)求下列个数的绝对值:-2,4.3,0.35;(2)求下列个数的绝对值,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3.6,0.5-0.6-6.2;(3)已知a>0,b<0,判断a+b,a-b的符号。要求A组学生完成第(1)小题,B组的学生完成(1)、(2)小题,C组学生则要求完成(2)、(3)题后,同时鼓励A、B层学生在完成自己的预习任务后,可以挑战C组的任务。这样做,既可以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实现预习设定的目标,帮助学生提升预习效果与质量,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乐意、愉快地地完成作业,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课后作业分层布置,注重个性化与实效性

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对作业进行科学的分层,让作业分层合理、科学又具有效果,同时确保学生在作业选择中的自主性,使作业分层更趋人性化、发展性和延续性。因此,在前面对学生分层、分小组后,课后布置的作业也可以分成三个层次。(1)基本练习: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是简单的计算,基本的画图,熟记公式等巩固练习,这一层次的作业主要适合于A层学生。(2)综合练习:重点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一层次的作业主要适合于B层学生。(3)开放性练习: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综合运用与拓展,一般适合于C层学生。例如:华润玩家超市要购进A、B两种型号的电压力锅,已知购进2台A和3台B花费1650元;购进1台A和2台B花费1000元。

(1)求A和B两种型号的压力锅每台进价分别是多少元。

(2)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超市决定用不超过19150元采购A、B两种型号的压力锅共60台,且B型号压力锅的数量的2倍不低于A型号压力锅,该商场有几种进货方式。

(3)在(2)的条件下A型号压力锅促销期间售价是389元,B型号压力锅促销期间售价是469元,该超市选择哪种进货方式利润最大。

这样一道有层次和梯度的作业题,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而且有利于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目标迈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地完成,如,A层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做出(1),B层的学生则要求做出(1)和(2),C层的学生要求全部做完,小组内底层的学生若能挑战成功高一层次的题目,可以给自己所在小组加5分。这样设计,可以让部分比较好强的学生享受“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成功的喜悦,这样大大鼓舞了他们的士气,也让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

当然,作业分层不能只是简单地把学生按学习成绩来进行区分,如果这样理解的话,就完全曲解了分层作业的实效性意义。真正的分层作业不应该是静止的、孤立的,而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对作业分層只是暂时的缓冲,我们要在学生不断的进步中慢慢调整,最后的目的是要实现学生的继续发展。比如,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如果达到高一级层次的要求,并通过适当的考核,可以进入高一级的层次,真正实现个人发展。这种动态的、弹性的发展模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4.复习作业要分层布置,分类推进,让学生体验成功

经常听同行们抱怨:“上数学复习课难,布置复习作业难上加难。”很多教师认为,复习就是前面新知识的机械重复,自己讲都觉得枯燥,学生听着更厌烦,同样的题目做N遍还是不会……这是因为我们在布置复习作业时,没有正视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总是不放心学生自己,生怕学生做的少或是做不好,甚至每次就是一张一张试卷地发给学生做,这样做,既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感到厌烦,甚至不做,又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与其说课堂是分层教学的主阵地,那么,复习作业分层要求则是守住这块阵地的主要手段。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在布置复习作业时,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特别重要。具体做法是:布置复习作业时一般把它划分为A、B两组,A组题是以课本为主的基础,中等题,要求A、B组的学生全部完成。而B组则是能力要求较高的综合题(一般是一至两道题),这部分只要求C组的学生完成。而且,在布置复习作业时,还要注意每天布置一些前面复习的知识点的滚动练习,(特别是A组题),防止学生遗忘。同时,教师对复习作业的批改也有别于新课时的批改,采取的做法是:每天教师改每个班一半的作业,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面批”,而另一半的作业则采取只改组长(C组的学生)的作业,再有组长对小组内其它成员的作业进行批改。这样做,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锻炼了优等生的能力,教师也可以腾出时间对“面批”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在复习“一次函数的图形与性质”后,可布置这样的分层作业:

A组:

(1)数据1,2,2,5,8的中位数是______。

(2)将直线y=2x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该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

(3)如图,某斜拉桥的主梁AD垂直于桥面MN于点D,主梁上两根拉索AB、AC长分别为13米、20米,主梁AD的高度为12米,则固定点B、C之间的距离为______ 米

(4)已知直线y=x+b和y=ax-3交于点P(2,1),则关于x的方程x+b=ax-3的解为______。

(5)已知y是x的一次函数,且当x=1时,y=-2;当x=2时,y=1.

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通过计算,判断点P(4,6)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

(6)今年,“地摊经济”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小明从市场得知如下信息:

(1)求m的值及的解析式;(2)求S△AOC-S△BOC的值;(3)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为l3,且l1,l2,l3不能围成三角形,直接写出k的值。

这样做,既能保证优等生的能力拓展,又可以使中下生的负担减轻,他们也比较乐意完成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作业时,高层学生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5.评价要分层与小组激励相结合,激励竞争

教师评价的主要功能并不是鉴定或选拔,而是改进和形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就要有一定的评价策略与评价机制,我们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捕捉瞬时评价时机(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时)实施激励,同时,教师在对学生的分层作业与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应以小组之间的竞争为主,把小组总体成绩及进步的大小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形成一种“组内团结协作,组间良性竞争”的格局,这样做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受到教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喜欢完成数学作业,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

实践证实,对课后作业分层布置有很多的优势,它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他们在每天的作业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平台,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芬.关注差异、分层施教[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5):1.

[2]姚雅丽.关于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置的几点思考[J].教育界:教师培训, 2014(2):1.

[3]王芳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兴趣的一致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10).

责任编辑  杨  杰

作者:杨细兰

数学课外作业有效设计策略论文 篇3:

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外作业的优化策略

摘要: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外作业的优化问题,一直是广大数学教育者持续关注的问题之一,始终具有重要的研讨价值。本文主要从当前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外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和相对应的相关优化策略两个大方向入手,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外作业;优化策略

数学课外作业的布置,作为学生除接受学校教育之外自我提升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是教育研究者十分值得探讨的课题。而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外作业的相关优化策略对于青少年数学教育研究更是具有非凡意义。然而目前的相关教育状况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相关教育现状和与之相对的相关优化策略统一分为三点,展开详细论述。

一、当前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外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布置具有强制性

目前的小学中年级数学教育情况表明,现在的小学中年级数学教育仍然采用的是強制性的家庭作业布置方式。教师以给学生硬性发布任务的形式,强制要求所有学生统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数额,指定水准的书本作业内容。将所有学生强硬地放在同一水平线上完成等额作业,实质上阻碍了学生的个体性学习发展,降低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使得即使“很好的”完成数学家庭作业,也对数学学习发展只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作业布置缺乏实践性

目前的小学中年级教育仍然绝大部分只注重书本的理论知识,很多学生逐渐变成“数学考试机器”——只知道利用由A能得出B的原理依据可以得到习题答案,却不能运用由A能得出B的数学原理处理生活中出现的相关数学问题。

(三)作业布置形式单一

目前的小学中年级数学家庭作业仍然是以学生自己在家完成作业后直接统一上交的布置形式为主,这种单一的作业布置方式使学生缺乏与同学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机会与空间,不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散与将来学术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外作业的相关优化策略

(一)培养发散思维,锻炼思考能力

小学中年级数学教育之所以要布置家庭作业是希望学生在除去学校教育之外的课余时间里不只是单纯巩固学校所学的基础知识,更要着力改善学生的思维习惯,这对于促使学生通过家庭作业练习最终能够达到用数学思维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强制性的要求规定不只不能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反而可能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学习压力过大又找不到解决办法,使学生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对于作业布置,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锻炼思考能力为出发点减少其强制性含量,制造更多的弹性空间。一方面,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作业内容进行适量的增减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将书本作业转化成习题作业,不根据习题做对了多少做出作业的分数评判,让学生意识到数学这门科目不是“一潭死水”,学会自己寻找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发散自己的思维寻求解决办法。举个例子,学生算术能力十分强,但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教师就可以在一方面,针对算术专项上的家庭作业进行适量删减,多安排一些与数学空间相关的数学练习;另一方面,给学生分配与数学空间相关的小课题作业,比如,针对数学空间的错题总结,分析自己错在了哪里,为什么会错,是出于粗心大意还是概念混淆,数学空间知识板块中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自己觉着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解决问题等等,写出一个小分析报告,最后交给教师并与教师进行沟通,通过教师指导对相关数学空间的遗漏问题进行修改;教师也可以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与内心所想,以此为基础对下一次的作业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二)走进现实生活,增强动手能力

针对不同学生的数学短板,增加数学与生活结合的灵活课题,目的是让学生从单纯的书本中跳脱出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并且促使学生意识到数学不是书本上所写的枯燥数字那么简单,而是源于生活,并且用于生活的。教师可布置数学空间知识与生活相关的课题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取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客观问题,成为新时代社会中的数学人才。

(三)加强组织活动,增强团队意识

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增加组织活动,可以改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单一作战”模式 ,冲破目前小学中年级数学作业布置的单一局面。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共同完成课题作业。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号召学生组建不同的数学兴趣小组。例如,将对奥数感兴趣的同学号召起来组建“奥数小组”,集合对空间几何感兴趣的同学组建“空间集合小组”等,为学生们搭建数学交流平台,潜在提高了学生在未来的学术交流能力,并且在志趣相投的朋友交换数学信息与互相激励的过程中,推动学生在自己的数学兴趣领域上有更令人惊喜的突破。

三、结语

通过关于对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外作业布置的探讨与归纳,可以让更多的教育研究者对目前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有更加清晰明确的认知,而对于针对数学课外作业布置的教育优化策略有更加开放明朗的解决思路。相信经过教育研究者的不断努力,可以为新时代培养出更多的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金丽.浅析布置小学教学有效性作业的实现途径[J].学周刊,2020(13):23.

[2]吕生同.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读写写(教育教学刊),2015(3):32.

[3]罗芳婷,陈上仁.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的问题,原因和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6):45.

作者:岳明

上一篇:高职院校学生规范养成教育论文下一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含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