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论文

2022-04-24

摘要: 当前,我国初中数学作业的评价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各环节脱节、教师理论欠缺、理念落后等问题。因此,急需构建一个完善的前瞻性数学作业评价体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克服现阶段出现的问题,稳步推进实施前瞻性的作业评价方式,当需建立归属参照系,同时也要做到前瞻性、发展性、多元性等相统一的原则,以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我国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国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论文 篇1:

小学数学高年级分层练习的优化设计策略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改对数学作业做出改革措施不具体,当前教师在作业布置中不知如何设计分层作业。数学是富有逻辑性的学科,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抵触情绪,有研究者采用实验法对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进行研究,以平行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针对学生学习特点对学生合理分层,设计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数学作业。研究表明实验组学生学习兴趣信心增强,掌握数学知识层面提高,这也证实了分层作业设计的重要作用。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普及性,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的有效工具,随着课改的推进,研究者也重点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目前小学数学作业普遍统一安排家庭作业,学困生完成较慢,优等生能力发挥空间受限。小学生个体差异大,而作业又是反馈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他们如果感觉作业难度低会产生自负心理。分层作业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有必要研究设计分层作业,下文提出一些可行的分层作业设计建议,以期为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提供借鉴。

一、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概述

教育分层是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因为学生的社会经历、家庭教育、个人的兴趣偏好有极大的不同,这就导致了不同的学生在面对同样教育是所呈现出的能力特点兴趣特点有着极大的不同,而这些区分呈现在学生的成绩上则成了判定优等生、学困生、中等生的主要依据。现代教育中教学分层是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分成小组,教师根据小组学习状况针对性设计教学,促使小组成员得到提高发展。作业是为完成学习等方面任务进行的活动,数学分层作业是合理对学生分组布置作业,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全面发展。分层作业要体现个性化发展化,分層作业设计教学基于因材施教等理论基础,传统作业布置方式未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分层教学最早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实施,19世纪末,分层教学的模式得到普遍应用。上世纪50年代后期,分层教学方法得到极大发展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在世界各国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90年代后期分层教学法的相关研究大量出现,我国分层教育发展已初具规模,教学实践取得一定的成效成果。分层教学主要依据学生的成绩评定教学效果。分层教学实施关注学生认知结构的个体差异,创设适合学生共同发展的教学环境。分层教学客观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了深刻的教育思想,分层教学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课后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进步、提升,是落实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要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强化数学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需求为依据,为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对学生开展合理的分层教学活动。分层教学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保障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数学教师要协助全体学生,维护学生强烈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数学分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要求,坚持学生的自愿原则,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课外作业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随着教育改革深入,中小学教学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国家对学生自主性学习更加关注。目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不够合理,布置作业存在主导性不足等问题,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实际合理设计分层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数学模式是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相关题目,数学分层作业是教师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布置相应的作业促使学生共同发展。分层作业是将学生根据数学能力差异合理分层,依据学生能力差异分层,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分层作业设计教学基于因材施教等理论基础,传统作业布置方式未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是新课改的要求。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问题分析

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展开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有效的作业设计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构学生的学科自信,塑造学生的学科素养都可以起到较高的帮助和影响,但是在实践开展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忽略的作业所能带来的影响和帮助,在作业设计上给予的关注和重视相对较低,尽管很多教师挖空心思地在作业上做出优化,但是并没有从更加综合全面的角度进行考量和分析,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上也同样如此。

当前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师认为大班教学中无法顾及学生基础能力达标。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理念陈旧,高年级数学教学知识难度加大,仅安排学生完成作业练习不利于学生学习进步。高年级数学练习中,教师设计作业缺乏对知识的应用,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传统教学观念下,教师采用相同作业练习评分标准,导致优秀的学生认为学习简单,学习较差的学生自信心受到打击。教师布置作业类型主要是书面作业,大多数学生愿意做适合自己的作业,很多学生课外作业存在相同性质内容较多,不同学生对知识接受理解程度不足,传统统一作业内容无法让学生得到实质性发展。需要研究针对学生特点的分层作业设计,根据学生不同发展水平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陶行知教育理论提出“教育即生活”,包含实际生活是教育中心的含义。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同,如在六年级下册圆锥圆柱内容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能理解圆锥体积是等高等底圆柱体积[13]的定理,经过教师引领学习使学生快速解决提高创新类数学问题。但少数学生不能理解数学定理,很多数学定义概念知识需要学生死记硬背。教师要反复解释引导学生思考,高年级数学练习题布置中不能以统一方式设计,要以量身打造练习题促进学生接受新的学习,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吸收重点知识。

小学高年级分层教学存在不同成绩层次学生理解能力不同,高年级学生面临巨大升学后压力,学生数学基础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实施分层作业设计非常必要。小学数学课本知识编排系统,低年级学生成绩差距较小,中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开始分化。高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差距逐渐加大,要重视采取措施提升不及格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困生按时完成符合能力的练习题。义务教育制度保障学生可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部分学困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但高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后压力,小学阶段学习基础会影响学生初中阶段学习。如在数学课本解方程问题中涉及整数方程问题,小数方程问题等内容。初中数学方程问题包括二元二次方程,小学阶段学习基础不牢固会影响加大学生初中阶段学习压力。高年级学生需要在上课中认真听讲,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师要利用分层练习优化设计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正因为现阶段小学作业设计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存在着极大的欠缺,导致了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在设计和学生完成作业所能达成的效益和影响相对较低,并没有充分发挥作业的教育价值和影响,需要作出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良。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新课改下教学评价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习惯等各方面发展情况。鼓励学生不断努力进步,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注重结果性评价,促使其消除自满观念。传统教学理念下对学生作业设计缺乏科学性。分层作业要求教师为不同层次学生合理设计学习任务,能不断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分层作业设计特点主要体现在分层设计,要为不同等级学生制定相应的目标。作业布置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应遵循与教学一体原则,因人而异个体化原则。学生作业设计应同课堂教学一起作为整体考虑。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较少关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首次数学检测成绩为学生初步分层依据,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态度等情况进行调整。利用评语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个别学生需要教师纠正思想。为应对新课改发展要求,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设计,将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学生基础知识较强;B层学生学习成绩中等;C层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课程基础知识薄弱。通过分组使学生对自身合理定位,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交流。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教学中,对A层小组学生布置同异分母混合加减法,提升学生数学运算思维。B层次学生可以布置异分母运算,C层次学生布置同分母运算,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保证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得到提升。

分层作业练习是数学分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级层次的學习要独立完成练习作业,要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为要求布置作业,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进行练习。中级层次学生以巩固理解为主,强化习题训练,教师要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对初级层次的学生要以基础练习为主,让学生选择做一些中级层次学生的习题。数学习题安排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布置作业方面要进行有弹性的分层,通过分层教学大大减少作业的抄袭现象。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作业分层设计,形成系列问题适应学生学习需求。根据学生所处层次进行作业设计,对C层次学生设计填空题等基础巩固题,如圆形水池底面周长为157m,求水池面积。通过判断题帮助学生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使C层次学生掌握圆的基础知识。B层次学生需要设计提升能力题,使学生在练习中提升学习能力。

如设计应用题修筑苗圃圆形花坛周长为50m,求花坛面积。A层次学生学习能力较强,需要为学生设计拓展延伸题,如让学生整理思维导图。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特点将学生有效分层,教师通过针对性的作业设置,提高作业完成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让学生在作业完成后获益更多,让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而学习中等的能力中等的学生也可以朝着学优生过渡。此外,教师在分层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分层以外,还需要关注学生的问题分层,将分层作业设计进一步细化、优化深化,要分层作业设计所能达成的影响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因为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的数学问题是不一样的,尽管整体成绩上这部分学生相差无几,但是在具体问题和具体领域上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成绩判定上也就是很多学生在某一类题型上的失分情况较为严重,而在另外一类题型上解决能力相对较高,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也需要注意这一问题,将学生的问题作出有效的分层,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判定相应的教学问题,包括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实验研究

调研小学数学教师设计作业命题形式等情况,分析初中数学作业设计问题。目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作业量大等问题,未充分发挥作业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通过实验探索合理的数学作业设计模式,使数学知识点容易被学生理解。设计分层作业实验,分出平行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中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变化为因变量,控制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内容。实验前对班级学生学习习惯进行变量控制,对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进行一致性调整。调查了解实验前后测试阶段数学作业情况,涉及对作业形式内容看法,成绩提升相关性等方面。

根据实验前测试卷ABC层次题目中学生表现进行分层。参考习题综合难度分析模型设计不同层次作业习题。A层次题目考查知识点较为简单,设计题目达到教材教学基本要求。B层题目注重思维能力培养,考查知识点具有综合性,适用于大部分学生,达到使学生整体提高的目的。C层次题目对数学知识迁移及综合应用方面考察度,考查学生多层次综合能力,设计作业内容与所学旧知识点联系较高。目前的作业研究不能给学生的数学成绩带来明显提高,但教育是长期过程,关键是让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通过实行分层作业教学,B班成绩优秀学生占总数的70%,A、B班学生作业时间在50~60分钟,表明分层作业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起到积极作用。选取上期末考试与本学期期中考试,学生C客观题正确率与平均值接近。学生B中档题得分率趋于稳定,说明分层作业对学生不同数学目标达成方面起到作用。将作业分为能力提升型和兴趣探究型。教师布置作业后认为学生应该掌握,但很多学生缺乏完成作业主动性。分层作业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五、结语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布置相应难度作业。以往数学作业设计采用统一布置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共同发展需求。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是数学作业改革的有效措施,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科学设计作业难度,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现状,提出符合学生发展的分层作业设计建议,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供参考。

(吴淑媛)

作者:俞华兵

我国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论文 篇2:

初中数学作业前瞻性评价方式的建构

摘 要: 当前,我国初中数学作业的评价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各环节脱节、教师理论欠缺、理念落后等问题。因此,急需构建一个完善的前瞻性数学作业评价体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克服现阶段出现的问题,稳步推进实施前瞻性的作业评价方式,当需建立归属参照系,同时也要做到前瞻性、发展性、多元性等相统一的原则,以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 评价方式;归属参照系;前瞻性;建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初中数学作业评价方式的改进势在必行。顺应时代潮流,必须建构一种前瞻性的作业评价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试图结合当前的作业评价现状,在构建前瞻性的作业评价方式方面作一些探讨。

一、初中数学作业评价的现状

当前,初中学生的数学课业颇显繁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与数学作业配置和评价盲目性、随意性有很大关系,作业评价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的现象还一直存在并影响着教学效果。

(一)单一性贯穿始终

评价主体单一。一直以来, 由于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掌握着课堂的主动权,使得他们理所当然地成为作业评价中的单一甚至唯一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评价的地位,也就没有了评价自己作业的资格, 更不能说成为初中数学作业评价的真正主体。因此,没有了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多元评价的有效共同主体,势必影响作业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全面性和有效性以及个体发展的积极主动性,这大大地降低了初中学生对数学作业评价的关注程度。

作业评价方式单一。很多数学老师都把作业评价错误地理解为作业批改,没有把作业批改上升到作业评价的高度。即便是作业批改,有的老师往往把它当成例行公事, 只是应付领导检查不得已而为之。对作业反馈出来的信息置若罔闻,或者根本没有发觉其中反映的学生学习信息。具体操作也只是对对错作出反应,并作一些简单的等级评判,甚至连使用的符号都是单一的,除了传统的勾叉便再也没有其他形式了。老师们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的尺度标准也很单一,采用的是一把尺子量所有的人。这样也就造成了学生单一的处理作业方式——随手往抽屉一扔了事。

(二)各环节脱节是致命弱点

经济学上有这样的说法:“两头在外”,讲的是,中国属于世界车间,产品只是在中国加工得到极少的加工费,而产品的研发和销售这些高额利润阶段却在国外,大部分利润被外国人赚去。这就有了“U”形曲线或者称之为“笑脸图”。其实初中生的数学作业似乎也存在着这样的“笑脸图”:两头分别是老师的作业布置和作业评价,中间低陷的部分就是学生作业完成。由于学生没有掌握作业的主动权,完成质量也是可想而知的。2009年萧山区育英实验学校鲍平花老师的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可供参考:

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知道,学生的完成作业的习惯欠佳,完成作业的自觉性也并不太强。

调查显示,当前初中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不容乐观。初中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完成质量较高的学生仅占31.4%,时常出现小错误的占30.8%,错误情况较重的占22.6%,完成情况较差的(不会做或只对一道题)占9.5%,长期不交作业的占5.7%。[1]4-6这就很值得深思:数学作业的布置是否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和高效性等。如果仅仅通过“量”的追求来达到知识的巩固,不仅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同样会给教师带来繁重的工作量。

因此,学生完成作业阶段只能处于低端了,而掌握了高端两个关键部分的老师却高高在上,三个部分彼此脱节,各不相关,没有一条主线把它们统一起来。“笑脸图”形也只得倒过来看成“哭脸图”形了。

(三)目标不明确,理念不到位

新课标把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要求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能初步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数学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新课标的目标要求很具体、很具有操作性,如果能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全过程中,包括作业评价这些容易被老师们忽略的板块的话,效果将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例如中考升学的压力、周围环境等,老师被迫放弃了这么好的目标指导,只一味为考试而教学,作业评价更是退居次要地位。

新课标指出“教育的目标其实只有一条”,那就是培养人。那么“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目标还是为了‘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2]34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奔着这个目标去的,作业评价也不例外。要树立作业评价的目的也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数学修养的观念。然而,很多老师的目的是培养做题的机器、拿高分的能手。

总之,长期以来,传统作业是“教”的强化,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相应地,作业评价忽视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忽视人的主观作用,缺少学生、教师在作业上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

二、初中数学作业评价方式的建构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但初中数学作业评价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一线教师也是苦不堪言。究竟如何评价才是新的评价方式、如何才是有效的评价方式、如何建构前瞻性的评价方式呢?笔者对此作了以下探讨:

(一)归属参照系的试建

要说清楚如何构建前瞻性的初中数学作业评价方式,还得弄清楚每一部分的归属。一种评价方式是什么类型的评价?是从什么层面进行评价的等?这些问题总显得很混乱很盲目。因此,通行的高等师范教科书也没有对初中数学作业这块做过单独论述,各杂志社也没有像课程与教学那样给作业评价单独留一个栏目,更别说构建体系了。由于缺少所依赖的归属参照系,初中数学作业评价也就没有框架意识。一切得从它的参照系说起,先要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

关于评价类型,由于分类标准不一样,历来众说纷纭。例如湖北省宜都市红花中学陈启平、曹清老师在其《中学数学教学设计·7—9单元》中指出“数学教学评价的类型,按其价值标准分,可以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自身差异评价;按其功能分,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按其评价性质分,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3]如何取舍?一线教师何去何从?却不得而知。

关于初中数学作业的评价层面,通俗一点讲就是从哪些方面对作业进行评价,可以根据不同作业划分类型来确定其评价层面。任升录、黄根初等老师编写的《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中,对数学作业作了这样的划分:“本书把这些具有特定功能的作业,依据教学的习惯,按照不同课型划分为概念课作业、命题课作业、习题课作业、复习课作业;按照不同训练要求分为知识掌握与能力训练型作业、优化认知结构型作业、领悟思维方法型作业、问题探索型作业”。[4]35由于划分的标准不同,分类的办法也不同。易虹辉主编的《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小学数学》把数学作业分为游戏型、创作型、实验型、欣赏型、调查型五种类型,并说明这些数学作业类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将这些有机结合灵活运用的。[5]219基于以上的几种情况,大致可以归纳出初中数学作业评价的几个层面:知识层面、技能层面、实践操作层面、思维方式层面、情感态度层面等。由此,就可以建构这样一个数学作业评价参照系了,如表2所示:

构建参照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个框架能够帮助评价主体辨别出自己的评价属于何种类型,并有针对性地对该种评价方法应遵循的规律和学术范畴进行查对,并掌握之。同时能够辨别出自己的评价属于哪个层面,以便将着力点用于该层面,帮助评价主体建立网络体系并很快找到合适的评价方式,也能帮助其迅速找到评价不足之处。

诊断性评价,又称准备性评价,是为了使教学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在一门课程和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教学背景及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的评估。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定量评价指的是对现实世界的条件特征作出定量的全局性的估计。通过对样本中的人的测量与调查,定量评价试图对各种人类行动的表现作出描述、比较和相关分析,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的目的”。[6]291“教育的定性评价是基于对教育活动的现场观察甚至亲自参与,通过与教育有关人员的深入交谈,通过阅读有关的书面资料,来对教育工作者的主观感受进行考查的方法”。[7]670几个层面也是根据新课标综合各种作业类型而划定,故而一个相对完善的参照系就算是构建好了。

(二)在前瞻性作业评价方式构建中的注意事项

前瞻性作业评价是一种以课外作业为手段、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主要目的、前瞻评价与多种评价相结合的一种循环递进评价体系。那么在它的建构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前瞻性。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先进的理念,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和不同的学习习惯、相异的态度,先要在评价目标的指导下科学设计学生作业,在不影响后续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作业内容和作业量有自主选择权。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取以“章”为单位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的方式,即在作业评价时采用作业前自主选择性评价和作业后的后续激励性评价,并能不断递进的循环评价体系。

2.发展性。评价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水平而并非要做出高低优劣之分。促进学生发展的作业评价要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作业评价不仅是对作业过程的总结,更是以后学习的起点、向导和动力。因此,老师就要去了解学生并进而研究学生,把作业布置和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作业评价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多元性。笔者对归属参照系列出了好几个层次。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评价过程中不是单一地针对某个层次进行评价,而是根据情况,两个或多个层面同时进行的。也即是评价内容要多元化,对学生的成绩、潜能、思维、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要有所涉及。只有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评价主体也要多元,针对目前主体单一的情况,提倡主体必须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可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家长评价、集体评价、师生共评、甚至校长评价等,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学会欣赏优秀作业,走向创新实践之路,架构师生心灵桥梁。

4.激励性。“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数学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初中数学作业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 而是如何发挥作业评价的激励作用, 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状况”。[8]1-3所以,评价的最终要求绝不是给学生一个分数或一个等级,也绝不是仅仅让他们通过检查,而是以此为契机,成功地引导学生获得正面反馈和支持性建议,其评价的过程成为一种真正强化自我持续发展和内在满足的过程。这里大可以用写评语的方法,收效甚是明显。聪明老师会选择一些特殊的日子(学生生日等)、考试前后、新学期开学的时候在学生作业后提一些鼓励性的评语,效果特佳。

总之,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建构前瞻性的作业评价方式,要求教师立足初中数学作业评价现状架构评价参照系,稳步推进实施。笔者相信,运用新的数学作业前瞻性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减少教师本身的工作量,而且会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使他们愉快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为新的作业评价体系“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注重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5]56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鲍平花.浅谈新课标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初中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与评价.http://wgw.hzedu.net/Template/ShowNew.aspx?id=799.

参考文献:

[1]曾祥尤.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10).

[2]叶尧城,向鹤梅.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陈启平,曹清.中学数学教学设计·7—9单元[EB/OL]. http://www.87994.com/read/ed11db6e123132760eb12c57.html,2013-5-7.

[4]任升录,黄根初,沈全洪.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易虹辉.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小学数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6]陈孝大.教育行政概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7]张勇.校务公开与教育收费公示制度规范化管理实用全书·中册[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8]熊炳章,刘丽颖.初中数学作业评价有效性研究[J].中学数学杂志,2011(6).

作者:聂红霞 付洪伟

我国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论文 篇3:

优化数学作业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摘 要 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间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本文以小学数学的课后作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小学数学作业进行形式和内容优化具有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现状,存在着与课程教学计划不相协调,内容未考虑数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形式单一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内容形式的优化和三方的互动来提高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同时要考虑数学课后作业的实践性意义,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探索能力,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有利于数学课程的优化,培养学生的课程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数学作业 作业优化 学习兴趣

小学学生的数学作业作为数学课堂知识的重要补充,在学生学习及知识温习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业形式的多样和作业结构的优化对小学数学作业的作用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优化学生数学作业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作业在整个学校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对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对之前课堂知识的重要补充。课后作业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同时赋予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更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在做课后作业的过程中给予了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和资料查询的时间,能让学生更好地对课本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和掌握。

其次是对课堂知识的温习和强化。数学知识主要是对数学逻辑的训练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进行数学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就要根据数学作业的实际要求进行相关的调整和优化,以满足课堂之外相关知识的补充和深入。当然数学作业也有部分具体的数学公式需要进行深入理解和记忆的,也要通过数学练习等方式进行强化记忆。

再次是优化学生的数学作业关系到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和课程结构的优化。数学课程与其它大量记忆类课程不同,需要进行逻辑性训练。因此在进行作业布置的过程中考虑学生的作业重复行为,优化作业的内容,通过与课程的内容相协调来优化数学课程的作业。这有利于课程结构的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数学作业布置的现状

我国教学体制改革起步不久,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并未进行彻底的变革,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还保留着部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例如作业的布置问题,并未考虑到新时期的新情况,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

一是数学课程作业相对独立,并未与课程教学相衔接。在对5个班级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学课堂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据80%的时间,而有20%的时间需要进行课后作业来进行补充。但是在数学作业布置过程中由于未考虑整个课程体系,并未将部分课程内容在数学课后作业中得到体现,使得课后的数学作业与传统的语文作业等其他作业一样只是对于课程知识点的简单重复,而忽视了课后作业中相应知识点的温习和预习工作。

二是课后的数学作业缺乏学生的实地调查等内容。数学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而非简单知识点的重复。在数学作业的实际布置过程中老师往往贪图简单,不对布置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思考和分配,忽视了数学作业的实际运用和实际动手能力,往往一味的强调数学公式的记忆和部分难题的解答,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进行实践性作业的布置有其相当的难度,但是如果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数学作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是缺乏个性化的数学作业内容。我国的小学教育还是讲求大众的、统一的教育模式,其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整体成绩,往往忽视个体在整个大众教育共性中的个性问题。个性化的教育往往被扣上了高成本投入的标签,让许多人敬而远之。对于课堂之后的数学作业就更不用讲,学生的个性特征往往被统一的共性给忽视。这不利于学生个性的施展,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导致学生创造力下降,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缺乏相应的钻研精神和探索精神。

三、优化数学作业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有必要重新思考优化现有的课后作业形式和内容,尤其是对数学作业形式的优化,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是对课后的数学作业进行内容的优化。这就要考虑到数学课程整体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目标。对相应的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安排,将部分适合学生课后学习的内容进行分离,将其作为课后作业的内容。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不易布置过难的数学作业,以免事倍功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宜过多地布置重复性的作业,要考虑整个作业内容的训练目的和训练标准。作业的内容应新鲜、有趣,要激发学生作业的热情,仅靠作业的外在形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丰富的作业内容,紧紧抓住并留住“那份美妙的情感体验”,转变理念,推陈出新。这主要体现在:

1.作業的内容应贴近生活,充满生活气息。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大都是以系统化、标准化的纯数学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2.作业的内容要具备开放性,以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开放性作业对学生来说既有挑战性,又能激励学生乐于学习,使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最大乐趣,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3.作业的内容要强调综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指的是让学生对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综合运用,还包括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综合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综合性是指练习的内容能涉及多门学科,包含多种知识,以利于学科之间的整合。

其次是對课后的数学作业形式的优化。以往的数学课后作业,采取的是简单地对数学逻辑的演算和重复性的公式强化型记忆。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根据小学生本身的特点进行作业形式的多元化转变,例如在游戏中做作业、在绘画中做作业。如在学完《平面图形的认识》《圆的认识》《轴对称图形》之后,布置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然后进行展览。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激活了思维。也可以通过调查、上网查询等方式进行作业,在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的同时也有效地完成了作业。如教学“时间”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以下课外作业:

A、你平时在家锻炼身体吗?请你选择一项活动,具体做一做,记录一分钟内活动(拍球、跳绳、跑步或者写字、阅读、口算等)的次数。

B、了解一下,你们家庭成员在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事情。

C、查阅有关数学资料,了解其他人在一分钟内都能做哪些事情。

在这样的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街头、商店、超市、银行、公司……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作业形式和内容统一的基础上要考虑到个性作业的布置,其有利于发挥学生个体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更多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编排时由易及难,层层推进,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学困生可做基础性、模仿性的作业,让这些学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中等水平的学生做基础性及综合运用作业,打好基础,综合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有余力、思维活跃的学生,可做拓展型、探究型、开放型作业,把握概念的关键特征,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带有思考性、创造性的作业,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

再次是需要多方来共同完成作业。课后作业需要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也需要家长的督促和参与。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老师可以通过网络,例如QQ、微博,翼校通、电话等形式在课后对学生的数学作业进行辅导交流,共同参与学生的课后作业,有利于学生作业的独立完成,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个体与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也需要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课后作业更好地了解社会。

参考文献:

[1]王志刚.数学课后作业的几点思考[J].科学教育,2010,(4).

[2]盛小芳.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设计小学生数学作业[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3).

[3]贾贞.浅谈数学课后练习的功能及处理[J].长江水利教育,1997,(4).

作者:倪莉丽

上一篇:学生学习语文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中学数学素质教学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