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高中化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教学生活化”理念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大教学基础理念。文章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探讨这一理念与新课程标准的关系,及其应用准则和途径,从而寻找高效运用该理念的方式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活化高中化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生活化高中化学论文 篇1:

情境生活化高中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摘要:本节课以一瓶生活污水为引入,采用问题链的形式对生活污水的三级处理分别做了剖析及实验探究,并蕴含着胶体的性质及应用的复习。整节课贯穿着粒子直径大小微观本质,从而解释胶体性质的各种宏观应用,提升学生宏微结合的化学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

关键词:宏微结合;生活情境;高中化学;复习课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20.03.015

化学课堂是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若要培养化学核心素养,作为化学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要将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观念,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而中学化学核心素养把宏微结合放在首位,凸显出其重要性。因为此素养使得化学成为唯一一门通过研究微观本质来解释宏观现象的学科。

另外,化學新课标中明确要求[1]:化学课程应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为了让课堂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并激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有意识地在生活情境中建构化学知识,这样可以极大地改善化学课堂教学现状。特别是在复习课上,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知识架构,如果还是针对知识点罗列的复习,师生间难免有炒冷饭的感觉,容易造成课堂枯燥乏味。因此无论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还是新课标及高考考查形式的要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应更多考虑情境生活化。

一、设计理念及总体目标

新课标中关于分散系的性质的知识目标就是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但是能力目标要求学会不同问题不同情况分析及从微观本质上分析分散系特别是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因此利用情境生活化做好分散系的性质相关复习对于学生宏微结合核心素养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后续教学更有促进作用。

本节课以一瓶生活污水为引入,采用问题链的形式对生活污水的三级处理分别做了分析及探究,并将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复习蕴含其中。整节课贯穿粒子直径大小微观本质,从而来解释胶体的性质的各种宏观应用,提升学生微观决定宏观,本质解释现象的化学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流程及设计思路

基于学生的宏微结合观念很难形成的特点,课堂导人采用生活情境化引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现象,从污水的三级处理,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角度进行思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在胶体的性质及应用教学中,渗透化学建模思想,采用多种有效的教与学方法,如实验、类比、对比、建模等。在该课教学中涉及的化学实验较多,通过实验探究,挖掘细节,实验现象分析等,可以加深巩固胶体性质及应用相关知识的复习,提升学生用宏微结合来思考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思路见图1。

三、课堂实践操作流程

板块1:生活情境引入,基础知识回顾

课堂引入是教学活动组织的前奏,良好的引入方式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尽快转移到课堂上,生活中有大量蕴含化学知识的现象和问题。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熟悉的实物或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承前启后】上节课我们复习了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其实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形式大多数都是混合物形式,混合物可以组成我们美丽的景色,也可以产生有害的物质。

【创设情境】播放教师参观污水处理厂并收集污水的视频,并展示收集的污水样品,见图2。

【问题设计1】这瓶污水中可能存在哪些分散系?分别都有什么特征?

【基础回顾】学生自然而然地回答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四种分散系,接着以表格的形式复习下这四种分散系的基础知识,见表1。

【问题设计2】如何判断污水中存在胶体?

【实验操作】学生容易回答出丁达尔效应,教师可以用激光笔照射这瓶污水,在垂直于光束的方向看到一条明亮的通路,证明污水中存在胶体。

【实验操作衍生】对污水进行振荡,用激光笔照射,发现不存在丁达尔效应。

【结论】胶体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状态,而不是该物质的固有状态。只跟大多数分散质的颗粒直径大小有关,与分散质种类无关。

以此情境作为复习课引入的切人点,可以将化学知识具体化,紧接着提出两个问题,以便学生进行胶体基本内容的复习,这样学生对化学复习课不会产生畏难情绪,有利于后续学习。

板块2:污水处理深入,穿插胶体性质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联系生活情境中遇到的化学问题,不断地提出及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利用物质性质举一反三加以验证,在课堂实验验证过程中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

【问题设计3】污水是如何处理的?

【流程剖析】展示污水处理厂的流程图,并对流程图中一、二、三级处理解读,见图3。

【文字解读】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

【举一反三】学生由学过的过滤操作,可以推测出一级处理的主要处理方法类似于过滤操作,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流程中的格栅除污机,验证学生的推测。

【文字解读】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举一反三】学生由二级处理中的关键字眼“胶体”,并结合前面过滤中需要滤纸,容易回答出除去胶体的操作可以用类似于半透膜性质的材料来进行渗析。

【文字解读】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电浮选凝聚法,活性炭吸附法等。

【实验展示】对收集到的污水进行混凝沉淀法模拟实验,展示明矾处理24h前后的对照图,见图4。

【问题设计4】明矾为什么可以形成聚沉?

【知识回顾】学生可以回答出明矾中铝离子的水解达到一定程度,形成氢氧化铝胶体,增大接触面积,胶体吸附周围的杂质,形成聚沉。

【问题设计5】胶体为什么会聚沉?胶体为什么能够稳定存在?

【知识回顾】学生可以回答出胶体由于粒子直径大小引起的布朗运动,及胶粒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稳定存在。如果要想聚沉,可以通过添加电解质溶液,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或加热来实现。

【问题设计6】胶体体系中可否通电?会产生什么现象?例如Fe(OH)3胶体

【知识回顾】学生可以回答出由于胶粒带电,例如Fe(OH)3胶体带正电,所以在通电的时候会移向阴极,阴极附近颜色加深。

【问题设计7】那么可否在污水中通电产生胶体而达到净水目的?

【实验展示】对收集到的污水按示意图进行电浮选凝聚法模拟实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展示通电th后的照片,见图5。

【问题设计8】请同学们分别书写阳极、阴极的电极反应式,并解释上面悬浮物及下面沉淀物产生的原因。

【问题探究】学生结合电解原理,得出阳极产生的亚铁离子被氧气氧化成铁离子,三价铁离子在一定浓度下形成氢氧化铁胶体并聚沉,对污水起到净化作用。同时,阴极产生的氢气把部分悬浮物吹上去,更有利于悬浮物的除去。

这些污水处理中的流程,所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学生虽然熟悉,但真正的原理未必清楚,通过具体情境的呈现及实验展示,学生既复习了胶体的性质,又体会了化学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更加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愿望。

板块3:胶体应用拓展,回归课堂习题

化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共同体验生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多组织学生在解释生活现象和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展现了学生的生命激情,从而使课堂呈现多样化的形态。

【應用拓展】展示分散系的性质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图片,比如江河人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血透),FeCl3溶液可止血,盐卤点豆腐等。

【宏微结合】请同学们自主挑一张图片,用微观的角度来解释宏观的现象,并从中得出本质原因。

【归纳总结】在学生对图片的宏微解释过程中,教师对这节课的知识点凝聚精炼,使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板书见图6。

最后,课堂习题的选择对一堂课的知识及能力的落实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纯粹是化学知识的练习题,有时学生兴致不浓,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而如果将习题镶嵌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用宏微结合的思想去分析,那么不仅能将知识点落实到位,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能从物质结构和性质相联系、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解决相关化学问题。而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是在化学问题解决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本节课在设计环节上更多的采用问题链的形式。整节课大部分时间,学生处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最终学生克服障碍并发现问题的答案。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情境下宏观问题微观解释的途径使化学核心素养之宏微结合更加深入学生心中,教学效果明显。

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中的宏微结合是个长久过程,它绝不是几节课的教学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学生不断地学习以及教师不断教学探索。为此,我们教师应该改变自身教育的观念,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探索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促进宏微结合思想的形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翁志勇

生活化高中化学论文 篇2:

“教学生活化”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摘   要]“教学生活化”理念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大教学基础理念。文章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探讨这一理念与新课程标准的关系,及其应用准则和途径,从而寻找高效运用该理念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应用准则;应用途径;高中化学

虽古语云“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快乐学习、高效学习始终是莘莘学子和广大教师追求的教学效果。想要追寻这一效果,不仅要求学生拥有学习主动性和上进心,更要求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和科学的教学理念与思维。“教学生活化”理念的核心是倡导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将知识融入生活、用实践反馈真知,达到巧记活用、高质学习的效果。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教学生活化”理念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一、“教学生活化”理念与新课程标准的关系

“教学生活化”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授课内容所提出的一大要求。2003年,我国教育部对高中化学课程提出了新的标准,建议加强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教授的新知与学生关注的热点信息结合在一起,引发学生对于知识和生活关联性的思考,达到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的目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虽然对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出了生活化要求,但不是要教师改变教学风格,强行“接地氣”,而是希望教师能够在保留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同时更多地反思为何教学、何为教学,真正理解只有将学习过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够实现知识价值的突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至理名言,而“教学生活化”理念正是新课程标准对此的现代解读:当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为社会、国家添砖加瓦之时,才不负今日坐在课堂孜孜以求。

二、“教学生活化”理念应用问题分析

“教学生活化”理念的概述是简单明了的,但通过实践可知,往往越是简单的理论,其内在反而是丰富和多元的,以至于应用过程中很难实现完美契合的实践结果。“教学生活化”理念在应用方面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其中最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难以找到合适的例子而使“教学生活化”变得刻意。针对这一问题的最好解决方式是,教师在课前做足备课准备,广泛查阅资料,对所教授内容和需要联系生活进行理解的知识点能够有清楚的认识,部分简单知识点不需要刻意联想就能够与实际生活结合的或是不作为重点、难点进行讲授的,教师则没有必要大费周章地进行查阅、备课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第二大问题则是生活化太过而导致的课堂不严肃问题,部分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偏向轻松和调侃式,在这种情况下不必增添生活化元素,只需要将关注点放在与重难点相关的实际生活案例上,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有的教师教学风格严谨端正,很难将较为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这是“教学生活化”理念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第三个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大可不必为转变教学风格而惆怅,可以试着变换角度来思考。生活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选择更为日常的生活化内容,比如切开的雪梨不吃就会变成铁锈的颜色,这是铁元素氧化的结果;老门环上的绿色斑点,是岁月为铜镀上了“锈”丽的外衣。生活经验不太丰富但精于时事喜欢上网的教师则可以用“化学台新闻播报”的方式,针对环境污染、毒害治理等问题提出更为独到的见解,以满足学生渴望获取信息源的心理需求。不论是哪些问题、哪种解决方式,教师都应当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寻找最适合自我教学特色的生活化教学模式,而在这一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意义和值得的,学生日益高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就是最好的回馈。

三、“教学生活化”理念的应用准则

上文较为清晰地阐释了“教学生活化”理念在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可见要真正科学、系统地将该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就要全面了解“教学生活化”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准则。“教学生活化”理念的应用准则,是指在将这一理念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时所应当遵循的应用标准,熟知这些应用标准将有利于教师在课程设计、备课查询和课堂发挥方面找准生活化教学的切入点,不至于用力过猛偏离初衷,或隔靴搔痒不见成效。

“教学生活化”理念的第一大应用准则就是课堂内容自然化。“不为目的而增添刻意,不为生活化而故意生活”是自然化教学的核心内容。在应用“教学生活化”理念的过程中注意自然化教学,是希望教师能够联系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比如上文提到的水果氧化和铜铁生锈,简单的生活实例就能够让学生联想到相应的化学知识,便不必费尽心思搜罗中外故事,刻意丰富教学内容。自然化教学更是对轻松教学、放松应用的提倡,而生活化本就是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因此教师不必过于担心并为此做出很大的改变。

第二大应用准则是课堂氛围生活化。教师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化不能仅仅解读为轻松化,更不代表教师可以容忍学生课堂态度不端正和学习态度不积极。课堂氛围是由教师、学生两方主体以及教学情境这一大环境共同构成的。优良的课堂氛围中往往是教师教有所成、学生听有所获、情境存而使双方专注不移。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并非是要课堂百分百地“接地气”,而是要教师语言通俗易懂,姿态威严但不高高在上,学生状态饱满但不过分,这样的相处氛围能让师生双方愉快地投入课堂教学中,酣畅淋漓地进行知识交流和思想碰撞。

第三大应用准则是恰当生活化。这一准则比上述两个准则更好理解和掌握,但容易产生一例多用、老生常谈的课堂审美疲劳。对于能够进行生活化处理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仔细筛选适合的生活实例,不可选择离学生生活太过遥远、不好理解的案例,也不能选择太过冗长和琐碎的例子,否则会导致教学重点偏移。恰当的生活化有助于学生提升对复杂知识的理解度,帮助学生形成实例记忆的学习模式,而过度生活化则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反而降低学习效率。

四、“教学生活化”理念的应用途径

1.联系生活案例

联系合适的生活案例是“教学生活化”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应用中最为有效的一条途径。不论是时事热点还是化学应用和研究方面的专业案例,距离学生生活都有相当一段距离,对于信息接收面相对较窄和专业兴趣不高的学生来说,复杂的化学公式与交错的化学现象能够真真实实地反映身边的生活才是拉近学生与课本知识之间的距离的最好方法。如在讲授氮气时,将“惰性气体”“稳定性高”“存在范围广”等氮气的特性一语带过,不如与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实例结合在一起,后者更能够帮助学生区分和记忆。如氮气是一种存在和使用范围相当广的气体,在空气的成分中,氮气所占比例远远超出氧气,其体积分数达到了78%,是氧气的近四倍;但由于其稳定的惰性气体特质,它极难发生化学反应,这也是为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随意使用明火;氮气也可作为多种食物的“保鲜剂”。

2.联系生活热点

高中阶段学习的紧张度和压力是极高的,这也注定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很难获取与时事热点有关的信息,更不可能自主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相关热点结合起来。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做好桥梁与纽带,使学生意识到化学课堂不仅是化学知识与技能的接收站,也可以是生活热点的播报台。但这对教师搜寻并快速解读核心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生活“妙招”和普遍说法看似正确有效实则不起作用,同样也有许多貌似不能被组合在一起使用的物品结合后会产生奇特的效果。针对这些内容,教師可变身“科普高手”和“拆招达人”,既增添了知识的实用性,又提高了学生的生活技能。比如在讲授乙酸的过程中,为阐明其酸性微弱,可借用“喝醋化鱼刺”这一常识性错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食用醋的乙酸含量在4%到6%之间,若想利用乙酸与碳酸钙反应使鱼骨软化,则需要长时间的浸泡,因此喝醋不仅不能化鱼刺,乙酸的刺激性还会使喉咙受到的伤害更加严重,还有可能造成食道黏膜的损伤或是引发喉水肿。

3.实验教学联系生活应用

这一应用途径与上述的“妙招科普”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应用点是针对实验教学,而不是单纯的理论讲述。化学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和状况突发性,因此“教学生活化”理念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则更应将注意力放在强调安全操作上。例如,在用到盐酸的实验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盐酸除锈和腐蚀疏通下水管道的生活应用来表明其危险性,以告诫学生要谨慎对待盐酸、硫酸等腐蚀性化学品。

“教学生活化”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常态化课题,教师不必因此而刻意改变教学思路,只需借助这一理念对课堂的自我表现进行查漏补缺。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拉近学生与教师、生活与课本知识之间的距离,积极探索“教学生活化”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丰富教学经验,体会教学真谛,实现教学双赢。

[   参   考   文   献   ]

[1]  苏建立.高中化学教学需要系统思维[J].教学与管理,2014(21):145-147.

[2]  赵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化学教育,2013(9):53-56+63.

[3]  刘一兵,石晓波.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科学素养主题的定量分析[J].化学教育,2010(6):23-25+28.

[4]  刘一兵,沈戮,李春辉,等.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校本化实施[J].化学教育,2009(6):6-9.

[5]  陈新.论课程改革中的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J].化学教育,2006(10):10-12+28.

(责任编辑 罗 艳)

作者:沈晓强

生活化高中化学论文 篇3:

“教学生活化”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摘 要:随着新时期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推进,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化学学科的渗透为高中化学教师指明了教学创新方向,大幅度提高学科教学效率。但是,教学生活化理念,同样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将平凡生活事件中的化学现象进行知识转化,在知识理论与生活现象的对比中,促使学生发现化学学科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教育理念;高中化学;教学应用

一、 引言

一直以来,化学学科都是一门高度生活化的自然学科,其起源于生活现象而又服务于生活。在该课程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该学科枯燥无聊,学习难度相对较大,而很容易对学科产生厌学心理。面对这一问题,高中化学教师应秉持由简入难的教学理念,通过生活化案例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削弱化学学科的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全方面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核心

对于广大高中化学教师来说,生活化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是一项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教学创新构想,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所以,教师应积极推动自身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发展,明确生活化教学在化学课堂中的核心定位,对生活化教学改革予以高度重视。重点来说,高中化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针对常见的生活化学现象产生联想和思考。如此一来,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举例生活化现象时,学生就能迅速将具体的事例和化学理论知识对应起来,大幅度降低学生化学学科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化学学科的渗透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基础的自我生活体验,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机会带领学生体验生活,满足学生的认知规律发展需要,并在生活化化学学习过程中放松身心、发散思维,令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创新的过程中得到良好发展。

三、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相对被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倾向于采用填鸭式教学为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的学习日常除了机械式的记忆就是放眼漫无边际的题海,学习过程相对比较枯燥。同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话语权,其思维模式完全顺应教师的引导而变化,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很难对该门课程提起兴趣。而且,也有很大一部分學生认为,化学学科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高考的需要,不会对自己的人生发展产生实质性影响,所以认为在化学学科学习中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是没有意义的,由此更加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二)教学思维单一

虽然以生活化教学为代表的创新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但是仍旧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认同填鸭式教学,最能应对应试教育的需求,导致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单一。与此同时,这部分教师往往过度看重学生的成绩,将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忽略或否定了化学学科学习的实际价值,忽略了学生在化学学科过程中应该接受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三)教学过程缺乏创造性

在组织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教师会将教学侧重点放在对重点理论知识以及典型习题的讲解方面。而习题中所给出的背景都是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很难真正地产生逻辑联想,只能将死记硬背的知识依照记忆生搬硬套,导致学生极其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种教学模式下所产生的效果,显然是与教学预期相违背的,是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

四、 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具体应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每一名高中化学教师都有必要对近几年来的高考出题趋势以及课程大纲要求进行深入挖掘,践行新课程改革标准,向学生展现化学课堂教学和生活现象的紧密联系,从而在这一过程中锤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教师应通过以下几方面工作的开展引导学生架构起化学学科和生活现象的桥梁,全面贯彻落实生活化教学的教育理念。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每天都要面对着相对繁重的课业压力,偶尔的情境教学能够令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而且,高中化学学科所涉及的内容都相对比较基础,大多数的原理和定论都源自于生活现象的总结。所以,教师务必要从根本上避免课堂上出现机械式灌输的情况,既不要主张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也不能要求学生在题海战术中忘我练习,而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源自于生活的教学情境,找准所教授知识和学生成长生活的有机关联,从而令学生在若有若无的熟悉感中生成参与学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来说,教师在组织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实现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社会实践为导向,从而激发学生形成强烈的生活感知力。

首先,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要求教师必须选择特定的生活化现象,并对其进行适当处理,使其完美的融合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不会存在突兀感。由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生活经验都相对比较丰富,所以其在进行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多种可能性结果,而化学教师则需要根据对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了解,寻找其中最贴近学生成长生活的一种创作教学情境,从而令学生感受到亲切感。比如说,教师可以将现代人比较关注的全球变暖和温室效应问题、卫生健康问题以及化学能源等问题搬上课堂,令学生意识到原来

人的意识是和化学学科息息相关的,从而真正发自内心地对该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联想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其次,化学是一门对学生实践要求教育严格的学科,所以教师必须要注重以社会实践为导向展开生活化教学。具体来说每一名提倡生活化教学的教师,都应该尽力将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比较,并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生活化片段,从而为学生塑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氛围。从化学学科的发展角度出发,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日常情境中的具体现象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在有时间和有条件的基础上,教师甚至可以给学生特定的实验课题,组织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真正探究化学原理和现象之间的关联,从而提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促使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相当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更新生活化教学内容

在传统意义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中,虽然也有教師尝试将生活化素材应用于课堂教学工作中,但是由于对素材的引用过于生硬,导致化学教学的枯燥程度并没有因这一行为而得到丝毫缓解。所以,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扭转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促使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成为一种常态。而且,要尽可能站在学生的立场来思考,生活化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确保学生能够真正设身处地地理解并认同化学学科的魅力。具体来说,教师在更新生活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着重注意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拓展探究能力的培养。在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寻找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趣味小知识以及生活小技巧,以知识延伸的方式对其中的化学原理进行简要介绍,促使学生经历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兴趣生产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列举出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生活现象,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对现在生活现象的化学原理进行讲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化学实验设计来还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帮助学生构建相对比较具象的知识体系,确保学生能够在动态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对知识形成长期的印象,避免后期学习过程中出现概念混淆或知识体系混乱的问题。甚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化学原理为基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而在培养学生拓展探究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综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虽然中学阶段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课程实验相对比较有限,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重要实验的标准流程,重点为学生强调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方法原理,确保学生能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回顾。或者,教师可以结合已有的教学经验,组织学生展开一些替代性实验,用常见的生活物品替代专业的化学用具,在确保实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推动学生化学知识的转化,从而实现化学教学的价值。

(三)健全生活化评价体系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广大高中化学学科的教师必须深刻意识到成绩已经不再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唯一标准,科学的生活化教学评价体系显然更能赢得学生的认同。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贯彻落实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使用书面评价、多元评价以及过程评价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总结与鼓励。在进行书面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主要需要以生活化教学的实际效果作为化学评价的基本标准,判定学生思维能力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提升,其化学基础知识体系是否得到健全;在多元评价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学生针对一些生活性的化学问题展开专题讨论或专题辩论,或鼓励学生自行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化化学实验,填写实验报告,进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核。在展开过程评价时,则教师需要重点对学生的自主预习情况、课上听讲情况以及学习效果等过程性行为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各环节的表现情况给予其对应的分值,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量化分析,帮助学生记录其学习成长历程,为学生指明发展方向。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理念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的发展创新指明了新方向。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对课程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将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转化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固化态度,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完美蜕变。

参考文献:

[1]王亚丰.高中生活化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实践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2]王串串.“互联网+”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D].汉中:陕西理工大学,2019.

[3]赵华国.高中化学实验生活化的教学研究[C]∥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19-421.

[4]李海婵.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3):232.

作者简介:康俊利,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五中学。

作者:康俊利

上一篇:溢洪道施工技术论文下一篇:精神科护士素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