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课老师权益保障分析论文

2022-04-23

摘要:在我国,农村代课老师的前身是农村民办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经历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在我国基础性教育的进程中,农村代课老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也凸显了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从目前农村代课教师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希望在完善农村代课教师制度的同时,推动农村的基础性教育事业朝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代课老师权益保障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代课老师权益保障分析论文 篇1:

代课教师问题的回顾与反思

在我国教育发展的特殊时期,代课教师应时而生,代课教师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及现实的合理性。在当前大规模“清退”代课教师之际,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群体的历史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并由此反思我们的教育政策在制定、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在2001年《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国务院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了“坚决辞退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逐步清退代课人员”的要求。2006年3月27日,在教育部以“代课教师清退”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宣布“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要把中小学代课人员全部清退”,由此拉开了清退代课教师的历史性序幕。自此之后,关于“清退”及清退后的安置,便成了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一些地方清退代课教师最后时限的临近,代课教师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2010年1月21日教育部明确表态,不规定代课教师清退时限,并强调对代课教师问题要“有情操作”,不能简单地一“清”了之。

代课教师是指在农村学校中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代课教师虽然没有任何“名分”,并且没有完全享受教师应有的待遇,但却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西部及偏远农村地区为维系义务教育承担着历史责任。“应当说,这些代课人员在特殊历史时期和特定情况下,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付出了辛勤劳动和努力。”

代课教师的历史沿革

代课教师的产生

代课教师最早在学校出现,一般认为是由于公办教师因病假、产假等原因而由学校临时招聘的代课人员,数量不多,并且是短期的,是名副其实的临时代课。代课教师的主要作用是顶编代课和顶替因事或因病暂时不能上课的正式教师。也就是说,只要存在正式教师因事因病等原因不能来上课等情况,就会有代课教师存在的理由。在我国,中小学教师缺编一直是一个历史问题,解放初期尤为突出,而正式教师因事或因病暂时不能上课,又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正常教学,只能聘请相关人员代课。代课教师作为正式教师的一种临时补充形式,是与公办教师同时产生的。

代课教师的发展

根据有关教育统计资料显示:从1949年到1980年,还并未把代课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群体进行统计分析。从1980年开始,全国开始整顿民办教师队伍,一些省市规定1980年12月31日后不再吸收新的民办教师。1981年代课教师被作为独立的一项统计指标进行统计,从而使代课教师的发展状况和规律逐步显现出来。

因原国家教委下发通知,全国各地自1987年1月1日起,停止招收民办教师,并按国务院要求逐年将民办老师转为公办。因此,自1987年民办教师认定被截止之后,农村中小学校里大量补充的非公办教师,一般被冠以“代课教师”的称谓,其代课的性质也逐步发生变化,由短期代课而变成长期顶编顶岗任课,原来代替上课的内涵基本消失,甚至原来部分不能按时转公的民办教师也加入了代课教师的行列,短短几十年,我国代课教师的数量增长十分迅速。1986年全国普通中小学代课教师为36.82万人,1990年为55.24万人,1996年上升为91.86万人,到1997年已经达到100.55万人。

代课教师的演变

代课教师的存在,开始是作为正式教师的一种临时补充形式,发展到后来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量不断增多

1997年全国中小学代课教师数量突破100万人。广西中小学代课教师最多的年份也是1997年,达到15.16万人,其中小学代课教师为13.05万人,中学代课教师为2.11万人。

2.代课教师成因复杂化

代课教师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正式的或固定的教师因病或因事暂时不能上课,需要有人顶替工作;二是由于财政支出不足,中小学教师缺编严重,需要补充人员到教师队伍中来工作。总体来说,代课教师形成和存在的原因比较简单。而发展到现在,产生代课教师的成因,除了以上两个原因外,还有许多其他更为重要和复杂的原因,比如公办教师缺口大,中小学教师队伍流失严重,教师队伍得不到及时补充,等等。

3.内涵和外延发生变化

以前的代课教师是临时顶替正式的中小学教师或顶编工作的人,含义明确、范围清楚。发展到现在,代课教师的内涵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已经不再是临时代课,而是演变成长期在岗或是一种职业了。有的教师代课长达10年、20年,甚至更长。因此,“代课”一词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而是变成一种固定的工作了。

4.影响越来越大

代课教师由原来的作为中小学教师的一种临时补充形式,目前已经演变成为一种固定形式的工作并且影响越来越大,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弱势群体、收入低、劳动强度大、责任重、迫于生计的群体等。由于代课教师人数多、分布广,整体素质不高等特点,给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规范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增加了难度。总的来看,代课教师由最初的顶替、顶编,因事或因病等请假的正式教师,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一种长期在岗的工作。可以说,代课教师的内涵已发生了质变,而且其规模、影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成为贫困地区中小学师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这些代课教师,有些地方的基础教育工作甚至根本无法进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课教师问题已经成为继民办教师问题之后,又一个影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社会问题。

代课教师产生并存在的原因:

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理性分析

代课教师作为特定历史时期内,由最初的短期临时性职业,逐步演变成为长期稳定的专业职业,必定有其历史必然原因和现实合理性的需要。

首先,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农村小学改变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到20世纪末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这二者都需要扩充基础教育教师的数量,因此各地增聘了大量的代课教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人力资源的流动已不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包办,而是由教师自主选择。由于西部农村大部分地区的自然及生活条件比较恶劣,公办教师和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后的生活安置都是一大困难,再加上西部农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消极因素,也给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所以正规教师和大学毕业生往往选择去大城市工作,不愿扎根在西部农村从事基础教育工作。

一边是教师不愿去,一边却是身负“普九”压力。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到20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目标要求。为在2008年完成西部“普九”的任务及满足“普九”过程中急速上涨的适龄儿童入学需求,聘用大量代课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也是西部农村“普九”的现实需求,直接造成了西部农村代课教师数量猛增的结果。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央编制办、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了按在校学生数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的新标准。新标准的具体规定为:初中:农村为18.0∶1,县镇为16.0∶1,城市为13.5∶1;小学:农村为23.0∶1,县镇为21.0∶1,城市为19.0∶1。新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确实为我国加强中小学编制管理和教职工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学点布局具有分布广、规模小、学生少等特点,使得许多教学点的学生人数都少于新标准的规定人数,所以新标准的实施反而加剧了西部农村师资短缺的矛盾,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两个教学点才能配备一名老师的情况。以陕西省蓝田县九间房乡为例,目前九间房乡的农村小学教师编制,按师生比1∶23核编就超编;但山区教学点、初小(一到四年级的小学)多,大多为20~30人一个班,按班级数1∶14核编就缺编。教师供求矛盾的恶化,迫使西部农村基层政府只有采取聘请代课教师补编的办法,来维系正常教学的开展,在这种情形下,代课教师就顺理成章地登上了乡村教师的讲台。

其次,社会转型期间,我国的经济和教育政策体制发生变化。这是大量代课教师产生的主要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包括教师工资在内的十几种支出下放到乡财政,为乡村和学校招聘代课人员提供了经济条件。为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顺利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由县、乡、村三级办学改为以县为主。以县为主的核心是建立教师工资专户,确保教师工资的足额发放。一些地方为减少区县财政的负担,严把教师入口关。一方面,基础教育教师紧缺;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无法就业。各地区县政府在财政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不得不聘请代课教师,以缓解师资短缺的矛盾,这也是促成代课教师增长的原因之一。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布,为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顺利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由县、乡、村三级办学三级管理改为以县为主。以县为主的核心是建立教师工资专户,确保教师工资足额按时发放。一些地方为减少区县财政负担,以2001年核定的师生比为标准,严把教师入口关:中师生、大专生不包分配,本科生严格考核,面试加试讲,考核合格成为合同制教师。制定2001年师生比的意图是以2001年教师数量为基数,三年内不再增加编制。现在的情况是,教师减员严重,而教师的工资由区县统一发放,区县财力有限,保住现有教师工资的正常发放尚有很大困难,更是无力负担新教师的工资。各地政府在财政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不得不聘请代课教师,以缓解师资短缺矛,这就使得已逐步退出教育系统的代课教师数量又有所增加。

第三,经济、文化落后地区的人才流失是导致代课教师存在的重要原因。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和地理环境恶劣的地区是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大量的人才流失也是促使代课教师存在并不断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贫困地区对教师的需求很大,但却很难吸引人才,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差距的不断拉大,导致大量的农村骨干教师流失,只能由代课教师顶岗。由于历史、体制等多方面原因,我国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还长期侧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致使西部农村基础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投入的最薄弱一环。近几年,农村“费改税”和义务教育“一费制”政策的实施,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对勉强度日的西部农村政府财政来说却是雪上加霜,根本无力对基础教育进行再投入。教育投入的长期严重不足,直接造成了西部农村基础教育整体办学条件差、教师工资水平低的局面。例如:西部某县农村小学教师的月均工资最低的只有482元,而东部某县教师的月均工资则是1771元,两者相差3.67倍。西部农村过低的教师工资待遇,使得基础教育教师岗位很难吸引公办教师和大学生前往任教,连仅有的在职公办教师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教师的流动现象非常严重。即使有上级教育部门派来的公办教师,当地政府也无法支付教师的全额工资,教师大量缺编自在常理之中。考虑到一个在编教师的待遇能够养活好几个代课教师,聘请代课教师自然就成为西部农村基层政府缓解财政压力的一种现实选择。

对“清退”代课教师政策的思考

代课教师退出历史舞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这种必然并不一定就能演变为“代课教师短时间内全面清退”。教育政策的终结必须配之以一系列配套的方案措施,在代课教师的“清退”问题上,要突出强调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全面履行责任,根据国家“清退”政策的设计安排,结合本地实际作出政策上的回应,保证政策的实施。

农村地区“代课教师”政策终结的方式应尽量避免“一刀切”。虽然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明确了“清退代课人员并没有时间表”,但同时也表达了“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要把余下的44.8万中小学代课人员全部清退”的预期。“清退”工作中应该根据不同地区存在的问题,在政策的执行方式、时间上都应该有相应的调整,给地方政府一定的“裁量权”,使“代课教师”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一刀切”的方式会使国家教育政策的威信受到损害,也不利于“清退”的顺利进行。

在此还需要反思中小学代课教师被清退后,农村地区特殊岗位以及代课教师未来的安置等相关问题。在“清退”政策实施之时,甚至在政策出台之前,必须要解决好两件事情:其一,解决好代课教师退出后,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的“缺编问题”。在地理位置、交通、医疗诸方面待遇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在农村教师“人心思走”的背景下,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必须考虑到边远小学、教学点在代课教师离开后能否找到公办教师的“继任者”,或以怎样的方式安排这些特殊岗位的教学工作,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不受影响。同时,师资的匮乏将可能直接引发辍学率的新的反弹,导致大量农村儿童失学。代课教师实质上已经成为支撑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那些最偏远、贫困的地区,代课教师更是义务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在缺乏可行性补充计划的情况下,数十万代课教师的“全部清退”将很可能给贫困、偏远农村和山区的义务教育工作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大量农村儿童可能由于师资的匮乏而被迫辍学,失去最后接受教育和脱盲的机会。其二,代课教师虽然不是国家编制内的“正式教师”,但是他们的确为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做出过不可替代的贡献,对于如何合理、妥善地安置这些必须“下岗”的人员,是政府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代课教师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安置方案必须细致可行,同时要体现国家、社会对其工作的肯定和对其未来生活工作的负责。通过制度性设计,确保被清退者的权利和权益得到公正的保障。“清退政策”涉及几十万代课教师,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生活命运。因此,政策终结方案要精心设计,要预先考虑到可能会发生的种种问题,制定出详尽的政策终结方案。

(作者单位: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作者:黑晓佛

代课老师权益保障分析论文 篇2:

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研究

摘 要:在我国,农村代课老师的前身是农村民办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经历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在我国基础性教育的进程中,农村代课老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也凸显了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从目前农村代课教师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希望在完善农村代课教师制度的同时,推动农村的基础性教育事业朝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管理政策;合法权益;人事聘用制度

一、农村代课教师问题解析

1.代课老师存在的原因

在我国,实现民富国强并从大国向强国转变,这不仅是全体国人的愿望和期盼,更是国家发展的长期战略。而实现这一战略的基础和前提便是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这就需要依赖于教育。

现阶段,义务教育的普及是国家的既定方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村以及一些偏远地区的师资力量长期缺乏,此外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也相对不足,因此,各地政府为了更好地落实义务教育的规定,就不得不大量聘用民办教师。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因为一些相关政策的出台,民办教师才逐步地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由于种种现实原因以及现实需求,代课教师这一特殊岗位便出现了。从财政方面的原因出发,各级政府选择代课老师继续农村的基础性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代课老师存在的现实意义

如上所述,代课老师不仅有助于国家倡导的义务教育得以顺利开展,还有利于地方政府财政资源的大大节省,既让一些缺乏教育资源的地方顺利开办了学校,同时也让这些地方的孩子顺利接受了教育。因此,在国家义务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代课老师在很大程度上作出了极大贡献,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相较于代课老师的辛勤付出,国家以及社会给予的回报远远不够。因此,基于这一事实,整个社会应该充分认识到农村代课老师的重要性以及其产生的现实意义。我国的改革开放已历经30多年,国家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不可否认的是这与国家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密不可分,而这一切也离不开人民教师包括代课老师的努力和付出。

3.代课老师存在的影响

事物的存在通常都具有两面性,代课老师的存在也不例外。一方面,代课老师为农村偏远地方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另一方面,其存在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产生。

第一,农村代课老师的专业素质不高且整体教授水平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

第二,代课老师因为并不属于编制范围内,因此他们的薪资待遇普遍较低,且在绝大多数地方,他们并未被纳入基本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第三,在聘请代课老师的过程中,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甚至会出现金钱或权利交易的情况,从而导致腐败问题的

产生。

第四,对于聘用代课老师中出现的一系列违反规定的运作,都会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第五,对于农村代课教师的福利保障问题,我国并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就使得代课教师的工作并不稳定,且会面临随时被解雇或清退的困扰。

第六,由于针对代课老师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善,若是代课老师被辞退或退休后,他们也无法正常享受国家的政策,这不仅会给他们自身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

问题。

由上述可知,在中国的教育行业中,代课老师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而关于农村代课老师的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会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还会严重阻碍农村孩子的健康发展。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农村代课老师问题并不是由其本身导致的,而是特殊背景、环境下的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利用清退或转正这一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农村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意见

1.相关管理政策的制定

对于农村代课老师的聘用、转正、退休以及养老等问题,需要加快制定统一化、规范化的管理政策。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不仅对农村代课老师的薪资待遇以及社会医疗等方面提供法律性援助和保障,还能在确保其工作稳定性的同时,保证各项程序的公平性以及公正性。

2.政府间的通力合作

对于农村代课老师的一系列问题,各级政府应该通力合作以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及对策,而不能为县乡级政府增加额外的压力和负担。特别是一些并不发达的地区,国家要适当加大扶持力度。在我国现阶段,一味将解决问题的重担转移给地方政府,并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问题。

三、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农村代课教师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解决农村代课老师问题的策略可以从如下三方面出发。

1.合法权益的保障

根据相关现行法律,如劳动法,充分保障农村代课老师的基本性合法权益。实际上,解决农村代课老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通过法律、法规保障其合法权益,而不是转正、加薪等方式。因此,为了更好、有效地解决代课老师问题,政府的首要问题就是应该通过对已出台法律、法规的充分利用,有效保障代课老师的权益,从而让他们能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2.相关制度的制定

针对目前农村代课老师存在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快制订相关制度和规定,并按照制订的制度解决农村代课老师问题及加强对代课老师的管理。在制度中,对于代课教师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并给予不同的解决措施,只有从代课老师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确保所有老师的问题都能得到合理、完善的解决。

3.人事聘用制度的完善

针对农村代课老师这一特殊的岗位,国家及政府应该加快完善人事聘用制度,并在各农村小学积极推行这一聘任制。通过对教师聘用制度的充分利用,不仅可以加强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

量,还能有利于国家及政府实施统一化的管理。相较于代课老师,聘任教师的特点体现在:一、聘任教师有严格的要求,必须具有教师资格证书,还应该达到相关制度中规定的学历;二、工作与薪酬紧密联系且成正比,工作越重、薪酬越高;三、在二期合同的基础之上,通过考核并达到合格的标准,就应该被正式聘用为教师。

然而,也有部分地区,教师聘用制度并不能顺利推行,这就意味着代课老师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会依然存在。因此,在推行聘任制的同时,也应该加快对相关管理方法的制订及加强相关政策的完善。通过制度、方法与政策的共同推行,不仅有利于规范农村代课老师的聘用、考核等操作程序,还有助于对农村代课老师的统一管理,从而使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有法可依及有章可循。

总而言之,现阶段,代课老师问题不仅是教育领域中的焦点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必须先理清解决的思路及脉络,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再根据实际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关乎政府的执政形象,关乎社会的和谐化发展,更关乎农村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因此,国家及政府应该加大问题的解决力度,从老师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审慎长远的眼光看待农村代课老师问题,并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快对问题的解决,从而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岳伟,于利晶.农村代课教师的利益表达机制及权益维护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3(8).

[2]赵雄辉.农村代课教师队伍问题亟待重视[J].当代教育论坛,2012(4).

[3]刘丽平,李旭波.西部地区农村代课教师有关问题的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4).

[4]刘冲,杜文军.农村代课教师与大学生就业问题[J].当代青年研究,2010(11).

[5]唐彪.农村代课教师职业发展的问题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1(5).

[6]孙来勤,张永秋.农村代课教师问题:困境、归因分析及反思[J].中国农业教育,2010(5).

编辑 赵飞飞

作者:杨文静

代课老师权益保障分析论文 篇3:

特别的学科 特别的教师

香港教育与内地教育存在诸多差异。在香港交流协作期间,笔者发现,香港通识教育科与代课教师别具特色,其存在均有合理之处。笔者将这两个现象写出来,以供借鉴。

香港通识教育科

在香港高中课程中,有一个备受瞩目的特别学科,那就是“通识教育科”。这个科目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自身、社会、国家和人文世界及物质环境的理解,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使其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与终身学习有关的能力。该科目使学生树立正面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思维开阔,善于处理相互冲突的价值观,使学生成为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通识教育科有如下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杂”。这是一个横跨政治、地理、历史、文化、科学等学科的综合性人文学科。由于通识科所探讨的议题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的,学生不可能仅仅依赖单一的教科书,但凡课外书籍、报刊杂志、网络信息乃至学生的个人经历都可成为学习的材料,教科书只是作为学科教学的辅助材料,教师在教学中也不会完全拘泥于教科书,单纯讲授教科书的内容是教不好通识科的。

通识科的第二个特点是“教法活”。这个科目的日常教学一般采用“议题探究法”,提倡小组合作探究。教师会选取一些当前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话题,例如“政府是否应该增加建设公租房”等。一般来说,“议题探究法”包括如下步骤:从不同渠道搜集相关资料,筛选议题;组织材料,分析不同看法背后的价值观,评估看法是否合理,建议是否可行;在此基础上决定支持哪些说法或选择什么解决方案;最后进行小组汇报,小组汇报可以采用撰写书面报告或制作影片等多种方式。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有思考和讨论的空间,有朋辈合作和课后搜集资料的机会。

通识科的第三个特点是参考借鉴了国际上成熟的经验。由于该科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因此在初中不开设,从高中一年级才开始开设。设计此科目时,参考借鉴了不少国家在思维技能训练、生命教育、价值教育和公民教育等方面的经验,与当今风靡国际的IB课程也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但并不完全照搬国外模式。

通识科的第四个特点是“虚实结合”。所谓“实”,即引导学生关注并探究的都是他们身边的事物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所谓“虚”,则指在讨论过程中要求学生始终保持开放和客观的态度,注重证据,在设身处地了解他人立场的基础上与他人讨论,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因此通识科既务实,也务虚。

通识科的考试方式独特,它将公开评核与校本评核相结合。通识科与中文、英文、数学并列为香港高中四大核心科目,是中学文凭考试(相当于内地的高考)的必考科目,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该科在高中学习阶段的课程中约占10%的课时,三年共约270小时。通识科的公开评核包括公开考试及校本评核两部分,公开考试内容分为卷一:资料回应题,分数占总分的50%,考试时间为2小时;卷二为延伸回应题,分数占总分的30%,时间为75分钟。这两份试卷主要评核考生在识别应用和分析资料等方面的能力,展示学生较高阶的能力(如深入剖析社会上不同人士的观点,良好的表达能力等)。值得注意的是校本评核占20%。校本评核就是将部分评核权下放到学校,由任课教师对学生学习通识科后所撰写的个人独立专题研究报告进行评分。“独立专题研究”是一份每个学生都需独立完成的专题研究报告,每个学生都要自主选择一个探究题目,自行进行研究,在独立研究中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在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当然,对通识科教学,香港各界历来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部分受访教师认为通识科范围太广太深,而学生能力有差异,使得通识科教学出现困难。也有学校认为教师人手不够,课室不足,令通识科难以推行。还有社会知名人士质疑:在通识科教学中,有的教师选用的议题过于宽泛,例如“民主制度能否改善民生?”等,令学生手足无措,从而导致教学流于肤浅,难以真正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无论如何,通识科教育的推行,其正面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香港代课教师

香港的代课教师与内地代课教师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在内地教育界,“代课教师”曾经是一个令人感到心酸的名词,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一个教师群体,是指在广大农村学校中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他们无法享受与正式在编教师一样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福利等,默默无闻地为教育事业作奉献。随着部分代课教师已经转为公办教师,“代课教师”这一名词逐步淡出历史舞台。

而在香港教育界,除了学位教师(GM)、文凭教师(CM)、常约教师与合约教师,还有一部分流动性较大的代课教师,他们主要由注册了教师合格证书且有本科学位的半自由职业者组成。据笔者观察,香港代课教师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学校有充足的专门经费聘请代课教师,填补了正式教师因病请假或因公出差出现的空缺。

香港中小学教师日常工作负担较重,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普通教师每周课时少则20节,多则30节,不少教师还要跨年级、跨学科上课,有的还要承担一些行政管理工作。在教师出现生病等无法正常上课的状况时,他们的教学任务怎么安排呢?在内地学校,通常的做法是请该教师的同事临时代课,但无形中增加了代课教师的工作量,遇上某些老师缺课时间比较长的时候,代课教师就会觉得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而在香港中小学,通过聘请社会上的代课教师,这个难题就被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原因很简单,香港学校得到的教育经费很充足,各校都有一笔专门费用聘请代课教师。而且如果教师参加了教育局的计划和项目,那么这笔聘请代课教师的费用就由教育局的计划和项目来开支。举例而言,某校有两位教师参加了教育局“普通话教授”计划,每学期有5天要到内地学校听课学习,他们出差学习时,就由学校聘请社会上的代课教师来上,聘请代课教师的费用不是由学校出,而是由教育局相关计划和项目来开支。所以,有充足的经费保证是香港聘请中小学代课教师的一个鲜明特点。

第二,教育局和相关的教育团体为学校和代课教师免费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节约了聘用成本。

教育局和香港的一些教育团体在自己的网站上有专门的网页发布全港各学校所空缺的临时教席的信息,为各校提供信息发布平台,需临时聘用代课教师的学校会详细列出对代课教师学科、学位、教学经历的要求,同时也列出聘用的时间、课时、薪酬;代课教师可提供自己的材料,自行与学校联系。如果审查通过,学校会通知代课教师在指定的时间到校上课。上完课领取课酬后,代课教师就与学校没有什么瓜葛了,学校也无需为他们提供其他福利。招聘资料定期更新,如果学校已经找到合适的代课教师,学校负责人会通知网站及时删除所发布的招聘信息。这种做法体现了教育局和教育团体对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服务性质,也为供需双方节约了聘用成本。

第三,在现代信用社会体系下,严密的法制充分保障了学校与代课教师双方的合法权益。

香港社会是高度文明的法治社会,日常的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都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教育局及有关教育团体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时,要求校方发布真实准确的信息,而应聘的代课教师向学校提出申请时也要保证所提供的个人材料的真实性。教育局还规定,在聘用程序的最后阶段,必须对准代课教师进行性罪行定罪纪录查核。查核纪录的申请须由准雇员自愿提交。也就是说,有性犯罪前科的人是不可能被聘用为代课教师的。由此可见,香港对师德的要求相当严格。这样从制度上提高了代课教师的聘用门槛,从而最大限度地杜绝了品行不良甚至有犯罪前科的人混入代课教师队伍。此外,教育局还不定期地修正代课教师的日薪。例如《教育局通函第125/2011号》就将代课教师的日薪作了小幅度调整。以中学学位教师为例,代课教师日薪由1107元调至1175元,并要求各校按《雇佣条例》有关支付工资的条款,尽快将薪酬支付给代课教师及代职人员。所以,在香港,绝对不会存在拖欠代课教师工资的现象。代课教师的权益得到了很好地保障。

第四,代课教师的存在反映出香港教师职位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香港教育界用工制度的灵活性。

由于学校空缺的教师职位较少,而社会上有合格学历并经过教师专业培训且注册了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士较多,因此,一部分有资格担任教师的人只能选择做代课教师。在香港工作期间,笔者曾接触过不少代课教师,有的代课教师经常东奔西走却乐此不疲,因为代课教师的工作压力没有正式的全职教师那么大,还可做其他兼职,如果自身教学水平高,有办学机构聘请去做补习教师,收入就更加可观。香港某知名补习学校的创办人就透露,在香港补习界月薪高达百万港元的教师就有8至10人。当然也有代课教师乐意被学校正式收编,转为全职教师的例子。

综上所述,代课教师在香港与内地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无论是通过短期聘用代课教师来缓解教师工作压力的做法,还是代课教师来源、管理制度以及劳资双方的权利等,都有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责编 秦越霞)

作者:黄涛跃

上一篇:和谐课堂成就高效教学论文下一篇:择业价值观的高校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