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管理系统论文

2022-04-16

一、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江作为贯通我国东中西部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交通运输综合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航道的快速发展,需要航道测量作为坚实保障。由于航道测量作业尽在野外,测量作业船舶的维护管理较为困难,作业动态掌握不及时。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航道管理系统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航道管理系统论文 篇1: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船舶航道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我国城市交通事业不断进步,随着各种交通新形势的出现,交通系统建设工作也在持续进行中,虽然路上交通是交通体系的重点建设内容,但是海上交通也同样不容忽视。因此为了完成海上交通系统建设目的,可以借助对船舶交通系统进行管理与评估。在评估船舶系统的运行情况时,可以根据这一交通体系的特点选择模糊评价法,本文对模糊评价法的具体情况以及在评估船舶管理体系之中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法;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应用方法;交通系统

船舶管理体系是保证海上交通合理运行的重要系统,不仅能够保证海上船舶运行的效率,还能对其航行安全进行维护。这项工作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管理方法的不断进步,其具体管理方法也有了改变,因此,管理以及评估的效果也变得更好。模糊评价法这种综合性质的综合评估方法是非常适用与船舶管理系统的。本文對这种方法的基本内容以及具体应用方法进行阐述。

1 模糊评价法概述

模糊评价方法使用之前,首先需要对这种方法的概念以及基本内涵有所了解。这种评价方法的基本理论是模糊数学理论,具有综合评价的优势,借助这种评价方法可以将定性类型评价转变为定量方面的评价,尤其适用于会受到多种客观元素影响的评估对象,不仅具有更强的系统性,同时还能使评估结果清晰地展现在评估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面前,对一些只能定性却难以定量的管理性问题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这种评估法的基准为最优评估元素,这种元素的评价值是1,而其他的非优元素的评价值主要是依据其非优基本情况来确定。

由于属于数学性方法,其评估环节主要是通过函数关系的判定来实现。借助不同的评价元素的主要特征,来将函数关系进行确定,主要是评价因素值与评价值两种元素的函数关系,在判定函数关系时可以借助多种不同的判定方法来实现,既可以采取与统计学理论为基准的统计性方法,也可以选择分布方法。

2 应用方法分析

水运事业逐渐在水陆交通发展的带动下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这也使得水运事业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复杂情况,在交通量不断提升的条件下,船舶正常运行的难度有所增加,尤其是在水路环境较为复杂的特殊水域中,会出现拥堵或者运行空间有限的问题,随着船舶数量的增加,这种类似的问题出现的范围也在被扩展,不仅在港口处会出现,即使在海峡以及江河这种使用空间比较大的环境下仍旧会出现。

因此需要对船舶运行环境进行改善,可以借助预先模糊评价的方法来确定管理重心。

2.1 指数体系分析

对评估体系中的指标进行确定时,需要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来进行判定,对于船舶管理体系,可以将评估重心放到管理能力以及交通系统运行两方面,另外还需要对船舶资源具有的服务能力进行判定,根据这几方面重要的评估指标来确定评估体系。

2.2 评价集分析

评价集的确定是模糊评价法的重点内容,主要需要对影响评估对象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解,而定量分析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定性分析可以使评估过程更加强袭,但是需要将评估等级进行精细划分,提升区分度,在复杂的评估过程中达到评估的目的。

对于VTS的模糊综合评价,本文采用百分制方法,因此,在VTS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中,将评价集定义成5个等级,即v={v1,v2,…,v5},其相应的百分制区间为:v1表示很好,分值为90-100分;v2表示好,分值为80-89分;v3表示较好,分值为70-79分;v4表示一般,分值为60-69分;v5表示差,分值为0-59分。

通过评价集的确定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的模糊评价向量,用模糊向量来表示评价对象对各个评价等级的隶属程度,从而体现评价的模糊性。

2.3 隶属关系确定

根据VTS综合评估5个评价等级的确定及其等级平均分数,对综合评价指标数据xij建立的隶属度函数如下:

(1)VTS综合水平等级“很好”的隶属度函数

(2)VTS综合水平等级“好”的隶属度函数

(3)VTS综合水平等级“较好”的隶属度函数

(4)VTS综合水平等级“一般”的隶属度函数

(5)VTS综合水平等级“差”的隶属度函数

(6)VTS综合评估模糊合成

因素集U模糊综合评价结果C由模糊评价隶属度矩阵R与对应的权重向量W进行模糊合成得到的,即:

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VTS评估应用

以X省辖区内5个VTS中心(以A-E标识)为评估对象,根据上述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得结果如表1所示。

从评估结果来看,VTS(B)运行效果最佳,VTS(E)和(D)居中,VTS(A)和(C)随后。在硬件设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VTS运行功效取决于海事值班人员及海事中心领导创新及管理能力,各VTS中心应重视人员素质的培训和提升。VTS中心的综合能力均有发展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对VTS的功能应用和增值功能的开发利用上,如所有VTS中心均没有先进的锚位辅助诱导分析、泊位辅助诱导分析功能,对应用已有数据进行导航决策分析的功能使用不充分。因此,对已有VTS数据的开发增值服务功能需进行重点改进。

结束语

本文首先对模糊评价法的基本内涵进行了阐述,这种数学方法能够对评估对象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并保证评估结果的精准性,船舶管理体系对船舶合理航行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传播管理体系对运行情况的判断存在失误,就会使处于航行过程中的船舶遭遇危险事件,能借助实际的船舶管理体系,对这种评估方法做出了具体的阐述。评估人员需要对模糊评价法进行充分理解,提升自己的评估能力,给船舶提供更好的理论数据。

参考文献

[1]周梦婕,葛泉波,黄习刚,刘月胜,陈积明.海上智能交通系统的新型船舶航行系统风险识别方案[J].中国航海,2013(04).

[2]张喜成,汪江洪.粗糙集综合评价法在公交服务水平评价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6(04).

[3]张鹏,陆瑶,赵雨旸.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公路客运满意度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4(03).

[4]王小艳,刘小勇,王艺噱.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交通影响后评价中的应用[J].交通标准化,2014(20).

作者:司仁

航道管理系统论文 篇2:

航道测量船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江作为贯通我国东中西部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交通运输综合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航道的快速发展,需要航道测量作为坚实保障。由于航道测量作业尽在野外,测量作业船舶的维护管理较为困难,作业动态掌握不及时。为提高航道测量船舶的管理效率,提升作业安全性,及时掌握测量船的动态,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构建一套航道测量船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将能够为长江航道测量提供更加及时可靠的测量保障,为实现长江航运的“畅通高效平安绿色”奠定基础。本系统紧紧结合航道测量的外业特点,构建一套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作业现场船舶、作业人员、生产状况等的动态监控,提高航道测量船舶的管理水平。

二、系统结构设计

1、系统总体结构

航道测量船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将测量船的位置、工作状态、航道测量数据传至监控中心,并将数据在监控中心记录、存储和分析。系统总体结构由测量船端信息采集与传输子系统、中心监控服务器子系统、中心局域网子系统等组成(如图1)

测量船端信息采集与传输子系统位于测量船上,主要设备是PC工控机、数据采集卡、GPS定位设备、倾斜仪传感器、GPRS收发器、AIS船台设备等。航道测量信息由现有的航道测量系统提供测量数据接口,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实时传送至监控中心,同时在本地PC工控机上保存在船舶本地数据库,在设定时间或需要时传送至监控中心。GPS定位设备用于测量船舶当前位置信息,通过串口送入测量船PC工控机。倾斜仪传感器用于测量船舶的倾斜角度,及时掌握船舶存在的风险,PC工控机通过数据采集卡连接倾斜仪传感器。

中心监控服务器子系统,兼作通信服务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将各测量船状态数据、测量数据存入数据库。在数据通信方面,服务器通过GPRS或AIS接收测量船端数据,并下发中心有关命令至测量船。

系统总体架构采用B/S模式,实现用户端的简单维护和快捷使用。

图1 系统逻辑结构图

2、系统通信结构设计

测量船端信息采集与传输子系统负责数据采集,其采集整理的数据将通过无线传输系统,实现测量船动态信息与监控中心的实时传输。考虑到长江航道上的无线通信现状和条件,目前可以考虑基于GPRS的公网或基于AIS的专用网实现无线数据远程传输。

2.1 基于GPRS的公网通信网络结构设计

GPRS通信方式的优点是一次性投资少、安装简单,但需要长期支付通信费。系统结构上有中心数据接收端和测量船数据传输端组成。中心设置一台GPRS服务器,中心监控服务器、各用户客户端及GPRS服务器均连接到网络交换机,实现对服务器数据的访问。测量船上配备GPRS收发器,与船载PC工控机相连,将采集的信息通过移动传输网络与中心服务器实时通信互联。系统通信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GPRS无线数据传输网络结构逻辑图

2.2 基于AIS的专网通信网络结构设计

AIS系统是长江海事局为船舶航行保障提供的一套系统,其优点是使用专网传输,系统可靠性强、无通信费,而且可接收领域内AIS船舶信息,对于船舶避碰有辅助作用。但是,AIS直接发送和接收信号的距离有限,短期内,在全长江航道沿线使用还存在障碍。中心服务器可以通过AIS船台设备或通过光纤与各AIS基站互连,从而实现客户端的连接和应用。各测量船通过AIS船台设备与其AIS基站连接,实现测量船采集数据的无线远程实时传输。系统通信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AIS专网的无线数据传输网络结构逻辑图

为提高无线数据传输的效率,保障航道测量船信息的实时传输,本系统设计中,将配备GPRS和AIS两种通信方式,提高通信的稳定性和准确率。

三、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面向用户的不同,系统可以划分为测量船子系统、中心服务器子系统和中心客户端子系统三类,其功能根据用户的不同分别设计。具体功能设计如下。

3.1 测量船子系统功能

实现测量船基础信息的设置与管理,包括船长、船宽、吃水深度等;

实现测量船的位置信息、倾斜度信息等的实时采集,并实时发送到中心监控服务器;

实现测量船实时采集信息在本地的维护管理和存储功能。

3.2 中心服务器子系统功能

中心监控服务器接收各测量船数据,并保存到中心数据库中。

提供WEB服务,处理各客户端的访问请求。

3.3 中心客户端子系统功能

实现客户端上查询测量船的位置及实时动态信息;

实现测量船的船舶基本信息、船舶位置、船舶倾斜度、实时测量数据的查询;

实现测量船历史任务查询和监控功能,了解测量船历史作业状况;

四、效果分析与展望

系统采用成熟的技术和设备,测量船上的数据采集系统已经运行多年且稳定可靠,GPRS和AIS的无线通信传输网络畅通,建设和实施的相关条件成熟,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系统建成后,将能够提高航道测量船的动态管理能力,提高测量船作业效率,最终为长江航运发展提供坚实的测绘保障。该系统的远程监控技术成熟,不仅可以应用到测量船动态监控上,在将来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外业作业船舶上,以及长江航运船舶上,提高船舶的动态管理能力,提升航运船舶的运行效率,最终为沿江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汤磊. 基于动态GIS的船舶监控管理系统技术研究与实现.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周剑敏,王捷. 基于AIS数据的智能船舶动态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9.4

[3]石敏圣. 内河航道数字化测量船数据应用研究. 现代交通技术,2009.2

[4]杨品福,吴晓艳. 基于ArcSDE的长江航道测量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地理空间信息,2008.4

作者简介

倪军 :男 1983.4.25湖北汉川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工程本科中铁港航局二公司助理工程师

作者:倪军

航道管理系统论文 篇3:

航道档案管理作用与信息化

摘 要:新时期,航道管理系统之中档案管理地位越发重要,其承担了重要的工作职能并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做好高效、优质的档案管理可确保整体航道系统的健康、持续与良性运转。然而,以往采用的文件管理模式包含了一定缺陷,早已无法符合现代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需要。本文针对航道档案管理作用展开进一步研究,探讨了传统模式缺陷以及信息化发展对策。对全面提升航道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航道 档案管理 信息化

一、引言

现代社会,航道事业建设及其船舶生产阶段中会形成极为庞大的档案资料与信息数据,包含了项目建设、日常行政管理、设备系统维护等众多形式的信息。一般来讲典型的航道档案资料涵盖文本信息、图片信息、视频信息等。文本资料具体来讲便是各种类型的审批资料、签署的合同协议、项目设计方案与技术报告、应用工具材料清单、设备系统说明文件、工具、器械维护登记、召开会议记录、质检报告、工程验收报告以及项目检验证书等等。图片资料具体包括项目设计规划图纸、模型展示图、施工设计图、工程竣工图、设备图集、应用工具图纸等。视频资料则是航道建设用于广告宣传、进行项目验收的相关视频资料。该类含量信息为设备与人员控制管理、工程项目立项与最终的验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信息以及技术支撑。高效的维护管控各种类型档案资料,将影响到航道系统健康良好运行、设备的定期维护与综合效益的全面提升。

二、科学实施航道档案管理作用

科学实施航道档案管理可确保航道系统的健康良好运转。目前,航道系统正经历着急速发展时期,同时各个单位责任清晰、分工明确,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做好高效有序的航道档案管理,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文档资料做分类保管,进而确保各个单位、不同部门间形成良好的协作与交流,同时为整体系统的健康运行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做好航道档案管理还可为重要项目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船舶项目与航道工程建设要用到不同类型的设计文档以及技术资料,该类技术资料涵盖工程项目设计图纸以及设备系统说明资料,是确保项目工程顺畅开展的重要基础。为积极合理的组织与有效的管控该类技术资料,不但可为各个机构提供所需的技术支撑,同时还可明显提升项目建设效率。

另外,积极做好航道档案管理可确保各类设备系统的正常、良好维护。航道系统实践运营阶段中,各类零部件势必会形成耗损或是出现故障,该时期应快速察觉故障并及时更换损坏零部件,这对于整体航道系统的良好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传统档案管理缺陷

传统航道档案管理,通常应用文件系统工作模式。信息科学领域,文件系统主要是操作体系之中用以管理辅助存储器之中信息数据的子系统。一般来讲,各类档案信息独立存在,依照实际应用完成存储与管理。通常文件系统包含一定的缺陷,首先档案信息共享性不足,具有较大的冗余度。同类信息集合至各种系统内进行应用的阶段中,通常要进行二次定义以及储存。例如,航道生产单位会存储各类生产建设应用设备的记录,而该类设备系统同样也会在维修单位进行登记。这之中涉及的设备信息通常会出现重复,也就是说同类信息无法全面共享,便会导致数据信息的冗余现象。

另外,同类信息重复储存以及单独管理,令信息修改以及管理维护更加困难,较易形成信息不一致的现象。例如,维修单位修改生产单位信息,而后者没有对应性的修改本部门信息,便会导致相同生产系统信息出现两类副本不相同的问题。基于档案信息同实践应用关联密切,倘若档案资料内在结构转变,需要修改对应性的数据处理工作方式。

四、航道档案管理信息化对策

伴随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快速更新发展,数据库系统技术更加成熟,同时变成了各行业自动化办公管理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基于数据库技术内在优势与作用功能,将其有效的融入航道档案管理建设中,将发挥极为明显的作用。因此,实践阶段中,我们应积极引入数据库系统技术以确保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发挥更高的通用功能,数据库系统之中可保存各个文件结构及其格式,该类信息为具体应用而设计,为此,不论行政单位或是生产单位在应用档案信息过程中,数据管理系统均能提供人性化的信息管理服务。该类数据库系统的良好通用性,将各类档案信息数据进一步抽象,因此方便统一管控并储存航道档案信息。

航道档案管理应用数据库系统可提供不同信息的视图以满足生产管理需要。采用现代化数据库手段可支持各类型的应用与不同用户,多重应用对于信息会提出各种类型的显示需要,也就是各种类型的视图。而数据库技术则可利用自身定义、管理操控以及维护视图的模式,令查询结果符合多种用户或实践应用的需要。另外,数据库技术系统可实现数据信息的全面共享。传统工作模式下,档案信息会形成较多冗余的现象,而采用数据库技术系统则可依照各类用户现实需要,全面考量各类型视图,将其集成统一的逻辑模式。这样一来即便实践应用不一样,系统也可对唯一存储信息进行调用并形成对应视图,进而可有效预防冗余问题。另外,正是由于数据信息储存独立于实践应用,因此数据库系统许可更多的用户或是不同应用在相同的时间进行登录访问,调用唯一的档案信息,同时提供了并发管控机制,进而真正实现了信息共享。

另外,航道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恢复制度发挥了关键功能,数据库技术系统具备了恢复子系统,该系统可确保数据库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即便系统出现了硬件故障或是软件问题,也可快速将其复原到健康状况。

虽然,采用数据库信息技术手段可全面提升航道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然而目前航道档案管理工作仍旧过多的停留在以往文件系统模式上,在从传统向着信息化工作模式转变的进程中,我们还要注重各种类别信息的整合,同时保存好重要的原始信息。基于数据库系统技术要求各类信息电子化,因而各类文本信息、图片资料、视频信息均需要先行转换为电子信息,该过程牵涉到各种类别信息的分类以及汇总,同时需要数据库技术系统为多媒体视图提供必要的支撑。

基于数据库系统之中一些档案信息来自于原始文件,例如航道项目纸质文檔以及设计图纸,该类原始资料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应用价值,为此应进一步做好原始资料的完善、健全管理,同时数据库系统之中的组织结构应与之全面对应。这样一来即使数据库系统之中信息不完整,该类原始资料也可发挥良好的恢复以及参考价值。

五、结语

总之,进一步做好航道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现代化工作模式之下,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建设数据库系统则发挥了良好的功能价值。可全面提升日常工作效率,并可赢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应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航道档案管理,创建完善、强大的数据库系统,加强人才建设,针对传统档案管理的缺陷与不足制定积极改进对策,方能全面提升航道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真正推进航道建设事业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柳锦森.长江上游航道测量控制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1).

[2]沈佼珰.融入建设寻求发展实现新跨越——江苏省交通档案管理工作调研报告[J].档案与建设,2013(7).

[3]陈剑.提高档案管理提升服务品质——校园档案管理工作若干思考[J].中国电子商务,2014(4).

[4]吴超梅.水运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7).

作者:卢艳芳

上一篇:瓦当建筑艺术论文下一篇:民用建筑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