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系统论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工程管理系统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不但表现在管理定位的方面,还表现在目标体系和工程价值观等方面,为了消除这一局限性,工程管理专家提出了工程管理体系,所谓的工程管理体系就是为了达到工程全寿命期的最优管理目标,在进行项目管理的时候将工程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进行管理。

第一篇:工程管理系统论文

探析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集成化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这对于解决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鉴于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对工程的全寿命期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我国的工程管理在工程价值观、目标体系和管理方式定位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研究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目前,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受到了我国很多人士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大的问题,这种管理思想涉及各个工程领域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并且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突破了传统的管理思维,以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为重点来加强工程目标的管理,使得整个工程在全寿命期内进行全方面的管理,以保证工程全寿命周期目标的最优化。因此,其管理应该贯穿于整个项目工程的全过程中,对整个项目的质量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概念介绍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一种面向工程全过程的一种思维方式,充分考虑企业内部和外界的因素,旨在能够通过工程的实施进而改变环境,以达到企业内部收益和外部赞誉的双赢的目的。由于工程管理具有实现工程全寿命期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使得工程管理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进而实现工程管理的价值。因此,工程管理应该立足长远的视野和更加广泛的管理思维进行工程管理,以解决工程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根据工程的不同类别,面向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过程,对工程进行系统化的管理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还将与工程有关的多方面联系整合起来加以集成化管理,以达到工程全寿命期整体目标的最优化。

2 传统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存在局限性

2.1工程管理价值观存在局限性

在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下,传统的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已无法满足现代工程管理的发展需求。这是因为传统的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在管理时往往将管理重点放于工程建设环节,极大的忽视了其它的建设阶段。而在工程建設上,传统的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会将管理目标放于工程费用上,使得工程管理忽视了质量的重要性。在当前,工程管理的整体是以项目建设效率以及利益最大化为工程管理价值观,这一观念使得工程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维护工作,从而使得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出现了价值观的局限性,也缺乏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个领域的安全性管理。在实际工程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对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持续性缺乏完整的认识,这直接影响着工程管理的决策环节,对后期工程管理系统工作有着不良影响[1]。

2.2工程管理目标具有局限性

工程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以当前我国工程管理目标可以发现,其管理模式存在极大的局限性,无法反映出工程管理的整个项目。传统的工程管理在管理方式上,主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多个环节如工程决策、工程施工设计、工程建设阶段等将其分为多个阶段来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使得完整的工程项目被分割成了多个阶段的联系,这样的管理方式虽然能够做到针对性管理,但极其容易出现多个部分意见不一致的现象,也无法适应当前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由于工程建设属于一个整体建设,若工程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方案时只将重点放于其中某个阶段,并将工程的整体利益放于该阶段中,则会对工程全寿命期有着直接的影响,使得工程效率下降。

2.3 工程建设管理和控制的思维模式不宽

面向工程建设管理和控制的思维模式是目前管理领域的主要研究目标,以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思维。工程管理思维的重大转变主要是来自人们对工程问题的研究及其实际需求,使得我国工程现在的管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但是,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需要更高层次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水平,以解决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且还要将工程管理观察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

3 传统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中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3.1 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分析

在工程管理系统的思维模式之下,工程管理是具有一定功能和价值的创造系统。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工程质量和技术指标等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使得工程建设处于一种开放的环境条件下,与工程项目的环境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尤其是对工程全寿命期进行系统分析,系统环境是工程管理的重大指标,指在全寿命期中对工程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系统环境是工程所有内部和外界因素的综合。在工程管理的全寿命中,首先,工程系统要求系统环境提供各种资源等,这是保证工程建设能够完成的前提和保证。其次,工程系统还需要向外界提供服务,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实现工程系统的真实价值。

3.2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架构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在传统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对工程的策划、设计、规划和施工等全过程进行的一种全过程管理,因此,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构架显得非常重要。同时,工程寿命期管理还对工程目标的建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将工程管理实践与管理理论创新结合起来,成为推动工程发展和进步的主要动力。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①工程寿命期内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管理工作。②工程寿命期的管理理念、理论和方法都是现代化的全新管理思维。因此,与传统的工程管理相比,工程寿命期管理是面向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化过程,从工程系统管理的整体出发,使得全寿命期工程管理具有更强的阶段性和管理的专业性,并且要求企业及时构建集成化的工程管理系统。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现代化工程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发展的重大产物,进而将工程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高一个层次。

3.3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涉及很多管理理论和实践。因此,协调复杂的工程管理是实现全寿命期管理的整体目标。然而,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传统的管理思维相比存在很大的系统差异,以满足工程管理的目标的一致性,从而解决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中的问题。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管理目标的一致性协调。不同的工程系统虽然组成不同,但是其主要还是为工程的整体目标服务。②工程管理结构的合理协调性。在工程管理目标一致性的基础上,协调工程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进而改善工程工程系统结构的合理性,从而提高工程管理的运行效率。③功能的整体性协调。在保证工程管理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加强工程管理功能整体的协调性,实现企业内部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均衡。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现代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维,其具有内容丰富和涉及面广等很多的优点。因而,就要求现代的管理者能够打破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加强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培养,全面把握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基本规律和思想,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的总体目标最大化。同时,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提出的重要意义是为工程的不同层次提供一种合理的管理方式,使得工程的设计者、决策者和管理者等能够有效地合作,进而实现将工程全寿命期的理论转变为现实。因此,现阶段研究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有限,因此,本文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1]成虎,韩豫.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J].东南大学学报,2012,14(2):36~40.

[2]万冬君.基于全寿命期的建设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45(2):267~271.

[3]杨音.建设方工程管理分析[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3(2):86~92.

作者:张伟 韩淼

第二篇: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摘要】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不但表现在管理定位的方面,还表现在目标体系和工程价值观等方面,为了消除这一局限性,工程管理专家提出了工程管理体系,所谓的工程管理体系就是为了达到工程全寿命期的最优管理目标,在进行项目管理的时候将工程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进行管理。所谓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就是将工程建设的全周期作为系统管理的基础,整合所有的管理要素,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

【关键词】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全寿命期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模式涉及到工程建设、投资体制、国家建设指导思想以及工程的运行等方面,在实行全寿命期管理过程中包含工程管理、各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

1、传统工程管理思维存在的限制

在传统的工程管理中,管理的主要重点是进度、费用和质量,传统的管理思维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将各个目标按照实施的主体和阶段进行拆分。虽然这种思维模式可以满足基本的工程管理需求,但是仍然存在局限性:

(1)传统的管理模式的核心工程价值观为工程建设的效益和效率,管理的过程主要集中在建设阶段,这种思维会使工程运行维护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与此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由于无法正确认识到工程运行的主要规律,给建筑使用过程带来风险。

(2)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三大管理核心的包容度具有局限性,不能完全反映工程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工程建设的效用和主要价值主要体现在工程的运行过程中,但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切断了各个阶段的联系和连贯性,从而导致各个管理过程的责任目标不够统一,管理分散。

(3)传统管理模式都只是面向于工程的建设阶段,其定位针对的管理者、管理的工程专业和管理智能都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当代工程管理的目标。

2、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相关概念

为了满足工程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使工程管理满足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最优的要求,引领工程管理行业价值观的转变,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应该从更广的系统、更长的时间维度、更大的视野和更高的角度出发,运用更高层次的思维模式解决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在切克兰最早提出系统思维的概念,其强调应该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性的把握,使管理具有更高的创造力、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和更多的形式。在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中工程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应该对全寿命各个阶段的内外要素进行联系和管理,找出工程系统全寿命期的发展规律和动态变化原理。

3、以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为基础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3.1工程全寿命期系统的相关分析

从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模式的角度可以看出,工程是人类通过应用工程技术和现代科学等手段对自然进行认识、改造和利用的过程,工程建设过程是一个具有价值和功能的人为过程。该系统主要是由构筑物、建筑物、软件系统和设备系统组成的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对工程量、技术标准、功能要求和质量等指标进行描述。工程所处的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信息等领域,并且其需要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建设和使用,所以工程的全寿命期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开放的系统。

3.2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系统的主要架构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基础是传统的工程管理理论,全过程管理的对象主要包括规划设计、策划决策、施工、建设、后期处理和运行维护阶段,与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相比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系统的架构高度和广度更加完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体系的基础是工程建设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全寿命期目标管理的相关体系和管理办法,然后根据工程管理的实践、工程系统和专业技术系统的创新,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工程管理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系统的含义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管理工程寿命期内的各个阶段。根据工程寿命期系统中的理论,可以将工程管理划分为如下阶段:工程建设管理阶段、前期策划管理阶段、工程善后管理阶段和工程运行管理阶段;根据管理的内容可以将工程管理划分为以下过程:工程投融资管理过程、工程决策管理过程、工程造价管理过程、工程技术管理过程、工程合同管理过程、工程质量管理过程、工程健康和运行维护管理过程等等。

(2)以工程全寿命期为基础得管理理论、思维和方式。工程全寿命期得主要理念是在对工程进行的管理任意一个工作阶段都应该以工程得全寿命期为基础,不但要对建设期进行管理还要对运行阶段进行管理。在对工程的全寿命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整体得最优管理目标作为基准,在保证工程高效运行、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对资源费用进行优化,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得管理目标。

3.3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

在对工程进行全寿命期管理的时候会用到很多管理的理论知识,所以全寿命期管理的总体目标就是对复杂的工程管理进行协调。为了使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所有问题得到解决,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应该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使个工程管理的目标达到一致。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协调管理目标,使其达到一致。虽然不同的工程系统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但是这些系统的目标都是要为工程总体目标服务的,所以应该对工程的各个系统目标进行协调,使其达到一致。

(2)合理协调工程管理结构。全寿命期管理应该以目标一致为基础,对工程整体和部分进行协调,使系统结构更加的合理,提高管理效率。

(3)协调功能的整体性。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过程中应该对工程管理的功能性及逆行協调,使企业内部达到均衡的状态。

综上,工程全寿命期管理集成了工程建设得各个阶段,将工程得各个阶段作为一个统一整体进行系统化得管理,从而形成一个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的管理模式,使工程的效益和效率达到最优,为工程全寿命期的管理保驾护航。

结语: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过程是以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实践应用和理论为主要依据,其涉及的范围广且内容丰富,该管理理念将传统的工程管理知识和各专业和领域的新知识进行融合,得出属于自己特有的管理体系。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这些特征要求工程的管理者应该不断学习,跳出传统的管理模式,对工程全寿命期的发展规律进行整体把控,达到工程全寿命期最优管理的目的。

这一理论的提出,给工程中各个专业、各个层次的设计者、决策者、管理者和施工人员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这一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各个阶段的参与者不断的创新和时间,将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理论变成实践。所以,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和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不但转变了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也为工程每一个参与者思想的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管理概论(第二版)北京[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韩豫,成虎.工程全寿命周期设计框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9):32-35.

作者简介:

赵金,性别:男,出生年月:1978.03,研究方向:基建管理,工作单位:山东大学基建部,工作年限:19年,毕业院校:山东建材工业学院。

作者:赵金

第三篇:建筑工程管理与绿色建筑工程管理

摘要: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建筑行业不断创新施工技术与管理方法。然而,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一味追求经济收益已经不符合建筑行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在这种背景下,绿色工程管理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在追求建筑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强调环境效益。通过应用绿色管理理念、做好资源节约、无污染施工等措施,尽可能降低建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将工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目前,国内建筑行业关于绿色工程管理的应用,尚处在探索阶段,缺乏经验与创新。鉴于此,研究建筑工程中绿色工程管理的创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绿色建筑;工程管理

引言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多种问题,不仅破坏自然环境、浪费资源,还阻碍建筑行业进步发展。要有效解决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创新施工管理机制,将绿色施工理念融入建筑工程中,并采取科学措施,充分利用施工资源,确保在优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经济与社会效益。

1綠色施工管理的意义

首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建筑行业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并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在对建筑物拆迁和建设时,会有大量的建筑垃圾,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可见,在建筑行业推行绿色施工管理,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建筑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其次,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绿色环保意识认知更深刻,建筑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及时改革管理机制,推进绿色施工管理,这也是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企业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建筑水平和质量,才能获得广大群众的认可。

2建筑工程管理与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方法

2.1培育专业管理人才

(1)推广绿色施工管理理念。通过集中培训、在线学习等方式,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升施工管理人员对绿色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正式开工施工后,应定期在施工现场通过广播、录像等方式宣传绿色项目管理的理念,进一步加强施工管理人员对绿色项目管理的重视,确保绿色项目管理的实施。(2)注重管理人员的培养。通过制度设计、加强监督等方式,严格要求管理人员,避免懒散、马虎的绿色管理漏洞,影响绿色工程建设效果。(3)建筑企业应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和企业文化中,使员工在潜意识中重视绿色项目管理,并在日常行为中为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4)将部分利润投入到新材料研发中,带动建筑新材料和新施工技术行业的创新研发,特别是建筑行业龙头企业,应该具有社会责任的下游企业,中小企业开展行业改革,以引导整个行业形成绿色环保意识。

2.2创新组织机制,细化执行制度

在施工中,要创新管理组织机制,完善现有规章制度,细化实施制度,确保施工管理的真正落实,为绿色施工提供保障。一方面不能盲目创新,导致管理体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需要结合市场变化,合理整合建筑资源,确保内部结构朝着扁平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施工管理组织的作用;另一方面,施工企业应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应用大数据信息技术等合理的管理工作,在实现绿色施工管理的同时,还应降低劳动和管理成本,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规章制度是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绿色施工管理机制在建设项目中真正落实的保障。因此,施工企业应完善制度,规范工程施工管理制度,使施工人员真正按照绿色施工的理念工作,从而降低施工管理的难度,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施工质量。

2.3加大节水的管治力度

(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工程的管理理念也应随之改变。中国的发展要以绿色发展为核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另外,施工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要招聘管理人才,积极关注施工领域的未来趋势,做好应对工作。虚心学习和借鉴成功案例,而不是盲目照搬,而是根据现状,全面思考。管理理念不应遵循规则,而应顺应时代潮流,改革、优化和完善现有的施工技术体系,以示范示范体系为主要参考依据,注重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2)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工序重复或交叉的现象。因此,要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有利于各工序的紧密联系。(3)针对施工特点,制定有效的质量通病预防方案。(4)物质奖励和行政奖励,按项目明细表和月度、季度考核制度进行。(5)处理施工现场的管理,使每一个施工过程的效率、高质量、高标准得到充分保障。(6)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采取科学的激励措施,使施工人员的工作业绩与施工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工程质量显著提高。(7)处理工程质量的验收,所以现有的接受系统可以改善和优化,检查员的正确的态度,必须科学地处理问题,坚决抵制的现象掩盖,处理相关的检验工作,成功完成最后的工作质量。随着现代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很多工程在施工阶段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这对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绿色建设理念的指导下,管理者必须加强节水管理,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例如,引入雨水收集系统并付诸实施将节省越来越多的淡水。此外,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粉尘和泥浆也必然会降低水资源的质量。建设管理单位应当会同其他职能单位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落实对个人的责任。

2.4建筑绿色施工管理的资源控制方法探究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运用建筑绿色施工管理的方法,实现对施工资源的有效控制,避免建筑材料的过度损耗,提高使用效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浪费。与此同时,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优先考虑环保施工技术,统一建设项目的绿色与经济属性。另外,当施工设施出现问题时,施工单位应及时组织维修,并定期对施工设施进行保养,避免因施工材料和设施造成的能耗增加。在工程水资源的利用中,应根据具体的施工现场、施工环境和供水形式,合理规划供水网络系统,以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达到一定的节约效果。此外,为合理利用天然水源,设置集水储存装置,在雨天收集外部雨水并进行过滤处理,应用于工程建设中,减少水资源的流失。

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要求高,为提升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益,在各种规模、类型的工程项目实施中,都要注重工程管理的全面创新,并加大绿色施工方法的应用,以提高施工的绿色性和环保性,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敏.绿色施工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0(3):191-192.

[2]吴一伟,严凯.绿色施工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7):193-194.

[3]李金花.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问题研究[J].居舍,2019(2):128.

[4]吴志凯,戴德意.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4):98-99.

[5]樊慧琴.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策略探析[J].建材与装饰,2020(19):122.

[6]袁安国.绿色施工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思考[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4):225.

作者:栗建臣

上一篇:市场营销促销论文下一篇:市场营销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