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专业论文

2022-04-16

摘要以“一进二出三练兵”为着力点,以“三双”为基点,紧密结合建筑业市场,形成“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以校内基建项目为依托,实现学生设计、实习“零距离”接触工程。关键词专业建设概况特色与创新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职校内涵发展、上台阶、提升办学水平、提高社会声誉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用建筑专业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民用建筑专业论文 篇1:

项目教学法在工业民用建筑专业《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摘 要:项目教学法顺应职业教育理念,按照企业岗位需求和企业工作情景,进一步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以完成若干个工作项目的同时实现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仅充当向导的角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建筑施工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和经济的蓬勃发展,原有的生产组织形式也随之变革,作为培养企业所需一线员工的职业教育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应坚持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项目教学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岗位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以學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此,文章以工业民用建筑专业《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为例阐述该方法的应用。

1 工业民用建筑专业《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工业民用建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该门课程注重培养工民建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然而,现行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开展仍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教师按照书本知识不停的“复制”给学生,教学仍停留在教室里、书本上,对于实操部分学生仅能通过视频或者是到仿真实训室观看教师的演示,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实际操作演练,这就导致学生实操能力较差,无法满足企业岗位需求。

2 项目教学法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职业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将每个教学情境设置为若干个理论和实践一体的工作任务和项目任务,以项目为导向,按照具体项目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工作过程来开展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切实做到“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单一到综合、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完成工作任务。

2.1 课程内容整合、优化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够掌握各种施工的基本方法、操作的规范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能运用施工技术分析施工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对应解决的方法,能对施工质量和安全进行实时监控,会编制工程施工技术报告,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集体团队意识。根据工作岗位能力整合教学内容,如图所示。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

项目教学法是以教学情境为中心,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任务融合在情境的设计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从而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此来完成项目。在此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仿真实训法、练习法等,专业课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师生互动,从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教、学、做为一体,使得整个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激起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教学环境的转变

项目教学法以情景教学为主,打破了传统的教室教学为中心,将原有的理论与实践分离教学转变为理实一体,整个教学过程按照企业的工作情景在仿真实训中心、模拟实训室、企业生产车间完成。注重培养学生“职业人”意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2.4 评价模式的更新

项目教学法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将过程性检查与结果检查相结合,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考评和企业人员考核等多方面,从学生生产性实训操作情况、实训报告,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态度和基本职业素质等,按照是否完成任务及完成的情况给予360°全方位立体评价。通过对学生全方位综合评定,更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 结语

总之,项目教学法不但解决了《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知识点多、实效性差、与实践应用相脱离等问题,而且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性,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教学效果较好受到广大职业院校的广泛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敏.项目教学法在建筑施工专业教学中探索与实践[J].职业改革教育,2013(12).

[2] 黄涛.《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现状与改革对策[J].职业与成人教育,2012(05).

作者简介:罗云川(1987.05- ),男,广西南宁人,本科,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作者:罗云川

民用建筑专业论文 篇2:

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大力推进工民建专业建设

摘要以“一进二出三练兵”为着力点,以“三双”为基点,紧密结合建筑业市场,形成“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以校内基建项目为依托,实现学生设计、实习“零距离”接触工程。

关键词专业建设 概况 特色与创新

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职校内涵发展、上台阶、提升办学水平、提高社会声誉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竞争的加剧,专业建设的核心地位越来越得到显现。搞好专业建设,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经济建设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是职业学校办学的宗旨。现将我校工民建专业建设的做法和特色作一介绍。

1 专业建设背景

建筑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近几年,建筑业在册人数每年保持在6万人以上,完成的建筑业产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2%以上,是我市最直接的富民产业。近年来我市建筑业发展迅速,现有56家非劳务资质建筑企业,有近20家土建公司涉足施工和投资开发。其中1家特级资质,2家一级资质,22家二级资质,技术职称人员达7200人。目前,我国正步入城市化加速发展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投资增长,必将带动工程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能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方法进行工程建设,而且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然而当前建筑行业的现状建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特别是施工现场劳务层作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技术水平不高,农民工比例较大,需要大批施工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全面提高建筑企业职工素质,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一项十分紧迫和艰巨的任务。

目前,我市建筑业从业人员中,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仅占20%,而这些人又多数集中在管理岗位,操作层基本上是农民工。农民工普遍文化程度低,技术素质较差,这是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显然,建筑业人才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职校的重心必须下移。然而,以学科体系构建起来的中专教学计划,“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面向市场育人,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因此,按照企业的需求,每年约需要60人补充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在职技术与管理骨干培训量1500多人此,技术培训5000多人次。

2 专业建设情况

我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自开办以来,为了对专业进行准确定位,符合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主动适应我市建筑行业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在进行广泛社会调查基础上,根据建筑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定位,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适时进行滚动调整。

本专业主要立足我市,服务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热爱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吃苦耐劳、勤于思考,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理论文化水平和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领域方向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够在建筑施工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施工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够获得本专业领域的省、部级施工员、测量员、制图员、预算员、测量放线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电焊工等中、初级职业岗位资格证书。

2.1 基本情况

我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开设28年来,由于专业定位准确,办学思路明确,对准岗位群需求,教育质量意识强。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建筑人才,有着泰兴建筑业“黄埔军校”的美誉,至今为我市输送了5700多名毕业生,分布在各个建筑公司,建设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在省内外享有较好的声誉,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目前,本专业在校生600人左右,13个班,有专任教师23人,外聘实习教师3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3人,学历合格率100%,具有硕士学位的2人,具有双师型教师的18人,占81.3%,其中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6人次,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人次,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7人次,国家注册咨询师1人次,聘任的实习教师全部为高级工程师。

本专业有实验室9个,(试配、标养、砂石、水泥、混凝土、力学一、力学二、土工、防水)测量仪器1个,实训室6个,(焊工、木工、抹灰砌筑、管工、钳工、钢筋工)装潢制作室1个,画室1个。实验设备价值136万。目前,我校正在筹建中的建筑实训模型,投资预计120万,总建筑面积1040m2。校外实训基地有7家(泰兴镇、中兴、鼎圣、十里甸、星月星、过船、江苏济川等)为学生实验、实训、实习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2.2 专业特色与创新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和市场为导向,以“为万千广厦塑栋梁,为创业致富育强人”为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形成了3个特色、1个闪光点、1个创新点。

特色1:以“一进二出三练兵”为着力点,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训练特色;特色2:以“三双”为基点,按照“三合一”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教学特色;特色3:紧密结合建筑业市场,形成“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行业办学特色;闪光点:以校内基建项目为依托,实现学生设计、实习“零距离”接触工程,成为本专业教改的闪光点;创新点:新建的建筑实训模型,是本专业教改的创新点。

2.2.1 特色1——以“一进二出三练兵”为着力点,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训练特色

所谓“一进”,就是把施工案例和“四新”技术引进课堂。我们通过课程改革,实施项目教学法,推进职场情境教学,推广最新建筑施工技术,使专业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讲究实用。所谓“二出”,就是走出教室,进行现场教学和实验实训;跳出书本,开辟第二课堂,如图纸会审、测量放线、招标投标等模拟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业能力。所谓“三练兵”,就是在课程设计中,进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实践练兵;在生产实习中进行操作技能练兵;在毕业顶岗实习中组织技术管理和经营管理练兵,增强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2.2.2 特色2——以“三双”为基点,按照“三合一”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教学特色

(1)所谓“三双”是指“双课、双师、双证”。理论课和实践课称为“双课”,本专业在抓好理论课教学的同时,更是抓好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的实践课教学,把实践教学环节与学生的就业实习结合起来,把实践课堂搬到工地现场;教师和工程师称为“双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功底,而且具有雄厚的专业实践能力,所教的知识贴近现行建筑规范要求,贴近工程实际;“双证”是指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毕业证书和至少一个专业技能或资格证书,本着中职专业与社会职业技能证书制度接轨的目标,确定了技能考核项目,目前主要的专业技能(资格)证书有:测量放线中级工、钢筋中级工、砌筑中级工,其他证书有:计算机等级证,普通话等级证。实行本制度以来,本专业毕业生的双证书通过率达100%,提高了就业竞争率和就业专业对口率。

(2)所谓“三合一” ,就是“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室与工地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 “教师与师傅合一”的情况:本专业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占81.3%,其中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6人次,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人次,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7人次,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1人次,聘任的工地实习指导教师3人中,全部为高级工程师,满足了“教师与师傅合一”的要求;“教室与工地合一”的情况:校内的综合实训基地、校外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基地均为“教室与工地合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业与产品合一”的情况:教学计划规定的一系列专业课课程设计、学生在工地的顶岗实习的直接作业都在努力贴近“作业与产品合一”的要求。

2.2.3 特色3——紧密结合建筑业市场,形成“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行业办学特色

近年来,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充分利用人才优势、设备优势和环境优势,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产学研”紧密结合特色鲜明。

(1)本专业聘请了行业专家,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江苏中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建筑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校外实习基地在专业定位和规划、专业及课程建设与改革、师资建设、教学设备、教师锻炼、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科研项目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密切的合作。

(2)受学校委托,本专业教师承担了江苏省泰兴职业教育中心校校内大量的基本建设工程任务,如参与我校图文信息综合大楼的基坑设计与施工、四栋学生公寓的现场监理、体育运动场施工放样测量和建筑实训模型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3)专业老师承担社会工作,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我校周广东老师在建筑结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被泰兴市建设局施工图审查中心聘请为结构审查人员,担任泰兴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技术总工,主持设计泰兴明递电子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其中基础部分采用沉井技术取得成功,为建设单位节约人民币50万元;主持设计泰兴市马甸福利院钢结构生产厂房(单跨39M),超过规范36M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加强结构的支撑系统,加强柱脚抗剪件),取得成功;主持设计的泰兴粮机大厦基坑工程,基坑的降水以及基坑的周边沉降控制在规范许可范围之内;兰庆华老师被泰兴市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聘请为新能源新城市花园建筑总监理工程师,该工程获得江苏省文明标化工地,聘请为中丹金色家园总监理代表,该监理项目部获得省优秀项目部;徐庶老师被聘请为江苏苏洋监理有限公司泰兴交通大厦总监理工程师。

2.2.4 闪光点——以校内基建项目为依托,实现学生设计、实习“零距离”接触工程,成为本专业教改的闪光点

(1)独立设置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设计,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建筑构造课程设计,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建筑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课程设计,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以上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以校内基建工程如体育馆、图文信息大楼、学生宿舍等为平台基础,实现学生设计、实习“零距离”接触工程。

(2)受学校委托的施工监理工程,选派工民建专业高年级学生为监理员,列席监理例会,进行现场旁站、见证取样、平行检测;受委托施工放样测量的工程,则由正在学习《测量学》课程的学生全面参与;图文信息大楼、体育馆等较复杂工程项目的基坑开挖、地下室施工、预应力张拉工艺等关键工序施工进行现场观摩教学,也是本专业教学“教室与工地合一”的范例。

(3)学生的课程设计采用“真题假做”的形式,选题一般为校内工程如学校的学生公寓、教学楼工程等。教师对题目吃得很透,指导学生时胸有成竹;学生们要么是顶岗实习过的、要么是曾现场观摩的,对工程的熟悉常常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真实的实践技能训练,达到“未出学校门,已是准岗人”的要求。

2.2.5 创新点——建筑实训模型的建立,是本专业教改的创新点

我校投资120多万元新建的建筑实训模型,其功能定位在“教、学、做”,极大地丰富了本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模型分为四大块,第一块是外围护采用轻型钢结构模型,《钢结构》课程的构造在第一块模型中一览无余;第二块是混凝土结构骨架模型,模拟施工现场中的基础、梁、板、柱和楼梯等房屋基本构件,涉及到本专业的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和基础工程,直接为《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这两门学科现场教学服务;第三块是建筑半成品模型,半成品模型有两大功能(建筑构造教学和建筑实训教学),建筑构造部分涉及到梁板柱和填充墙连接、门窗工程、装饰工程、屋面工程和楼梯工程等,可以在现场直接进行相关理论课教学,让学生一目了然;建筑实训部分包含钢筋工实训和示范区段、砌筑工实训和示范区段、抹灰实训和示范区段、镶贴实训和示范区段、模板实训区段和屋面防水实训和示范区段等;第四块是脚手架与安全防护工程。让学生在感性、感知、感悟中逐步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为本专业的课改提供了坚实基础,成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创新点。

本专业经过28年的积累与发展,早已成为我校的骨干专业,其强大的师资力量对专业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学校设备的大投入对专业发展提供了外在保障,一个专业托起四个“建筑之乡”的良好社会声誉对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要在这个舞台上把本专业做大做强,决心打造成省内一流、省外有名有特色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3 专业教学改革成效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意见》为指导,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大胆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课程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1)结合专业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明确核心课程、专业方向。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参与和指导下,本专业经过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结合培养建筑施工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施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结合专业岗位和相关资格证书考核标准,建立了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素质教育体系。课程内容突出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理论教学体系为:公共基础课模块、职业核心课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公共基础模块是文化基础课,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文化基础。职业核心课程模块提供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素质等基本技能,掌握制图、测量等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方向课模块是通过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职业能力和操作技能;选修课教学模块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加强学生专业岗位技能训练,人文素质与专业拓展为辅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技能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为:基本技能培养、专项能力培养和专业工作能力培养。基本技能培养主要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及课程实践的单项技能,并设置专项技能课的边讲边练内容,为培养专业能力奠定基础;专项能力培养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基本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应用技能,在此阶段提倡学生拿到1~2个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同时加强学生在施工技术、组织管理、建筑工程造价等核心课程和实训中逐步培养系统优化的思想;专业工作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工种与生产实训、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其特点是“分层培养,层层递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结构设计充分体现了就业导向,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施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结构也必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动态的完善过程。我们始终坚持以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为基础,坚持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结合建筑行业人才需求的要求适合调整专业课程结构,满足建筑行业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需求。

(2)课程建设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本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一直注重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制定了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课程改革规划和实施方案,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了《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构筑》、《建筑测量》三门专业课程的项目课程标准和课程评价标准,实行了“理实一体化”的模块教学模式。体现学生主体,能力本位,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

(3)理论课、实践课均有考核标准,考核方式灵活、恰当。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等均按照培养规格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并采用了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并结合专业职业岗位技能考试,对应的课程可进行课程置换。

(4)重视教材建设,合理选用职业教育系列教材。为配合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适应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学校积极开发与专业教学相配套的教材,积极参加协会组织的建筑工程类和省教育厅组织的教材编写工作,并结合本专业教学特点,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建设。编写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和实验、实训指导书。目前本专业教师参与编写并出版了教材,自编教材3本,编写课程实验、实训指导书44本,制作教学课件47个,这些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及课件为本专业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较大提高了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

(5)教科研成果。近三年本专业教师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6篇,获奖论文8篇。我校周广东老师被泰兴市建设局施工图审查中心聘请为结构审查人员,主持设计泰兴明递电子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其中基础部分采用沉井技术取得成功,为建设单位节约人民币50万元;兰庆华老师被泰兴市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聘请为新能源新城市花园建筑总监理工程师,该工程获得江苏省文明标化工地,聘请为中丹金色家园总监理代表,该监理项目部获得省优秀项目部;徐庶老师被聘请为江苏苏洋监理有限公司泰兴交通大厦总监理工程师,该工程获得扬子杯,为泰兴人民医院新大楼总监理工程师,该工程获得省文明标化工地等。

作者:戴 萍

民用建筑专业论文 篇3:

在毕业设计中进行专题研究的探索

摘 要:文章提出了在毕业设计中进行专题研究的观点,阐述了专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近三届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进行了实践探索,在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毕业设计 专题研究 探索

文献标识码:A

作者:郭仁俊等

上一篇:航道管理系统论文下一篇:项目管理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