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系统论文

2022-05-11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旅游管理系统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文论述高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同一化、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比重小、考核方式片面化等问题,提出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有效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旅游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篇:旅游管理系统论文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企业管理”课程群建设的思考

摘要:课程群建设是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本文以石河子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探讨了“旅游企业管理”课程群的现状,并且从加强对课程群的认识、增加投入、建立合适的评估体系及优化实践教学环境等方面分析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旅游企业管理;课程群;实践教学

我国高校课程群的建设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北京理工大学“课程”的研究与建设[1]。二十多年来,从事教学或者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校研究人员对课程群做了大量的探索。课程群主要特点包括:第一,课程群由三门或三门以上的课程组成[2];第二,课程密切相关,互补性强[3];第三,课程群从属于某个学科、相互之间有着合理分工[4],第四,有整体的教学要求和模块化的教学内容[5]。基于以上特点,课程群是以提高某一专业领域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为目的,将同一学科中在内容、结构、背景、方法等方面具有相互渗透和补充的课程加以整合而成的课程体系。通过课程群的建设,可以将具有关联的课程整合起来,从而获得整体资源,打造学科优势。

一、石河子大学“旅游企业管理”课程群概况

石河子大学旅游管理专业2001年开始招生,目前本科在校学生200人,培养方向包括三个方面,即旅游企业管理方向、旅游规划方向和旅游文化方向。“旅游企业管理”课程群的课程包括:《饭店管理原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景区管理》、《餐饮与娱乐管理》和《遗产旅游与管理》等五门课程,涉及的旅游企业包括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区三个行业。除了理论课,还有集中实践课程,包括《旅游地认知考察》、《导游(讲解)见习》、《遗产旅游考察》、《专业综合实训》等,这四门实践课安排在周末或是寒暑假,是旅游企业管理理论课程的实践。

二、石河子大学“旅游企业管理”课程群发展的现状

旅游企业对员工,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是多元的、综合的。从全国范围来讲,80%以上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会选择旅游企业就业。但在旅游企业工作五年以上的学生不足50%。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掌握的就业能力水平不能符合旅游企业发展的需求。石河子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也不容乐观。在毕业后选择旅游行业就业的学生中,90%以上的学生选择旅游企业,但3年后还在旅游行业工作的学生不到35%,5年后不到15%[6]。导致这种现状的因素很多,但“旅游企业管理”课程群的建设现状也是主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师资力量不足。师资队伍是课程群建设的主要内容,因此能否形成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衡量课程建设成果的首要标准。从教师人数来看,“旅游企业管理”课程群的专任教师只有3人,而且这3个老师还要教授其他方向的课程,可按教学要求,应由至少两位及其以上的教师主攻专业课程模块中的一门,在这门课程变成优秀课程之前,各位教师不应该开设超过三门以上的课程[7]。从教学组织上看,还没有形成以某个教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教师之间还没有形成教学、科研活动的氛围。从教师结构上看,虽然年龄、学历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缺少在旅游企业工作的经验。

2.实践教学基础弱。旅游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实践环节是课程群建设的基础。石河子大学旅游专业从招生起虽重视实践教学,但是取得的成果低于预期。旅游企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明确,没有与实践教学基地形成稳固的关系,缺少实践教学监督与考核机制,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关系没有建立起来,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企业人才的培养。

3.课程群的教学体系有待完善。课程群的教学体系需要根据专业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相互补充、层次分明的系列课程。目前“旅游企业管理”课程群虽已形成了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两个层次。①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两个层次的实践学时分布不均,有的课程,如《旅游景区管理》和《遗产旅游与管理》甚至没有安排实践学时;第二,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课没有固定的实践基地;第三,有些课程开课学期欠科学,如《管理学原理》是最主要的基础课之一,安排在第一学期,可是刚入校的新生对该课程的内容很难消化与掌握;第四,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都是非旅游系的教师,这些教师既没有参与过旅游专业的教研活动,也没有在旅游企业工作的经历,这就导致课程的内容在不同程度上与旅游行业脱节,等等。

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有待改进。在最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一直提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每个学期进行院、校专家督导组听课,旅游系教师集中听课等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任课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但在课堂内还是以灌输式的教学为主,虽有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很大程度上只是把以往老师板书的内容复制到了课件中。每门课程都有各自的特色,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也存在差异,“旅游企业管理”课程群尤其要注重实践学时的教学方法,这对提高学生操作水平和管理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提升“旅游企业管理”课程群建设的措施

1.加强对“旅游企业管理”课程群建设的认识。根据旅游行业的特殊性,对“旅游企业管理”课程群建设应有以下认识:第一,建立明确的“旅游企业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专业核心课程与基础课程的开课学期、开课课时(包括实践课时)都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明确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管理能力,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等;第二,每门专业核心课程应建立长效沟通机制。专业核心课程都包含在“吃、住、行、游、购、娱”的相关环节中,在旅游业中是一个整体,因此在教学中每门课程的教学不能封闭和脱节,需要相互支撑,将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纳入一个整体的培养体系;第三,课程群的课程组合不是几门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根据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确定相应的专业课程模块[7],旅游企业不仅包括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部门,而且还包括旅游交通、旅游纪念品等经营部门,在教学中应加入对各环节企业的管理内容。

2.加强对“旅游企业管理”课程群的投入。课程群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第一,资金投入。目前“旅游企业管理”课程群无论在教学体系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需要很多研究与探索,因此可以投入一定的资金,采取教研课题立项的形式,一方面可以督促课程群和各门课程的负责人进行教学研究,另一方面还可以做到课程群建设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课程群建设的质量与进度。第二,教师投入。教师的人数与教学质量是课程群建设的根本,在建设过程中,要保证每门课程至少有两位授课教师,同时也要保证整个教学团队在年龄、职称、学历、工作经历及科研背景等科学组合。第三,精力投入。在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是衡量其工作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在历年国家社科基金的项目中,获得资助的旅游企业管理方向的项目凤毛麟角,其他层次项目也很少,教师职称的升迁也是以高水平的项目和核心期刊为主要考核点,因此相关教师的主要工作精力放在科研而非教学上。“旅游企业管理”课程群的相关课程主要以教学为主,获得项目支助的研究也很少,因此高校应该调整思维,采取不同形式鼓励教师对旅游企业管理方向的课程投入更多的精力,实现教学与科研并举。

3.建立“旅游企业管理”课程群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旅游企业管理”课程群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主要包括:①人才培养体系的评估。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要评估基础课的组合是否科学,各门课程的内容是否符合旅游行业的发展。在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中,应紧密结合旅游行业的发展,防止管理类的课程大众化及普遍化,尽量做到专业化和特色化。②教学效果的评估。首先要建立教学质量的评估制度,包括教学准备的检查制度、听课制度、互评制度及学生反馈制度等。其次落实各项制度,每学期组织专家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检查与评估,反馈学生的意见,争取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综合授课教师各方面的成效,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

4.优化实践教学环境。①合理设计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实践和集中实践,课内实践是某单科课程包含若干课时的实践活动,集中实践是将学生集中起来,离开课堂到相应的实践地点进行为期一周以上的实践活动。无论是课内实践还是集中实践,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目的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管理能力结合起来,因此在设计实践教学计划时,应全面考虑教学的时间、地点、教学进度、教学安排及应达到的教学效果等。②加强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旅游企业管理”课程群的教学基地是与旅游相关的企业,都是以赢利为目的,对学生的要求与企业正式员工的要求一样,因此刚进入到企业实习的学生大多无法适应,因此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基于此,一方面要给学生灌输旅游企业经营理念,尽量让学生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明确实习学生应该遵守的义务;另一方面也要规范旅游企业的行为,与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协议,保障学生应有的权利,同时与旅游企业的沟通需要常态化,建立双向沟通平台,营造互惠互利的局面;第三,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走出去”,这就不得不面临经费的问题。

“旅游企业管理方向”课程群的培养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旅游企业管理方面的人才,高校的培养模式就应顺应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无论是在教学体系的设置,还是教学过程中的管理,以及师资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应该以社会需求为本,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为社会培养出“用得上”、“留得住”人才。

注释:

①学科基础课包括《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基础》、《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现代企业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参考文献:

[1]李慧仙.论高校课程群建设[J].江苏高教,2006,(6):73-75.

[2]吴开亮.关于高师院校课程群建设的探讨[J].江苏高教,1999,(6):69-71.

[3]陈文山.组建课程群打造学科优势[J].琼州大学学报,2003,(5):72-73.

[4]范守信.试析高校课程群建设[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3):65.

[5]陆为群.高师院校课程群建设的原则和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110-112.

[6]汤文霞,李武陵.“政研产学用”五位一体的旅游管理本科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54-57.

[7]付八军,冯晓玲.高校课程群建设:热潮还是趋势[J].江苏高教 2007,(4):63-65.

作者简介:汤文霞(1974-),湖南岳阳人,女,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旅游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旅游,旅游企业管理;李武陵(1975-),湖北洪湖人,男,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旅游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旅游策划。

作者:汤文霞,李武陵

第二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本文论述高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同一化、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比重小、考核方式片面化等问题,提出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有效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旅游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重要的组成部分,该课程主要是教授学生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处理旅游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更好地为旅游行政管理服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很大,因此有必要对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进行改革,使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更加符合旅游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促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旅游信息化发展趋势的需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旅游行业中的餐饮、交通、住宿、娱乐都已经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业务,人工智能也开始在旅游行业中尝试运用。旅游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应该紧跟时代发展,将信息化手段融合到旅游业的发展中,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作用。目前,国家已经意识到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旅游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2015年1月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是一项重要推进措施。因此,不管是社会的发展,还是国家的重视,充分表明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成为趋势。旅游行业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中的作用,促进旅游信息化的发展速度。

(二)旅游行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之一,其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是以应用型人才为主,旅游行业需要业务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目前传统的旅游教育模式偏重理论性和技术性,这与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也无法满足信息时代旅游企业的需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打破传统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思路和培养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主,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业务水平,同时也应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只有灵活地掌握了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才能快速胜任旅游管理行业的相关工作。同时,高校不仅要培养能够学以致用的应用型旅游人才,同时还应该加强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以促进旅游行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从而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进步。

(三)旅游管理行业发展的需要。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是信息技术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属于交叉学科,其应用性较强。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技术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和管理为主线,强调信息资源在市场营销、景区管理、饭店管理中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技术手段和知识点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及时更新,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同时,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点和技术手段应用具备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准确预测未来新技术与旅游管理的有效融合方式。只有超前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未来旅游管理行业的需求,从而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促进旅游管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应用型较强的交叉课程,注重实践和应用。然而,目前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存在课程内容同一化、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比重小、考核方式片面化等问题。

(一)课程内容同一化。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一致,课程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采用同一化的方法,其没有充分利用各地区旅游资源和旅游特色,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课程。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设计及内容构成亦是如此,课程内容以信息技术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和管理为主要脉络,强调信息资源在市场营销、景区管理、饭店管理中的作用。课程内容没有结合各地区现有技术水平和地域特色,理论性较强,应用性体现得不明显。我国地缘辽阔,旅游资源丰富,各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本地特色旅游资源,在高校旅游课程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地方旅游特色,利用地方旅游资源设计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课程,尤其是高校旅游专业的应用型课程,从而满足各地区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

(二)教学方法单一。近年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不断改革,导致课程的授课学时不断压缩,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教师选择了讲授式教学,加大课堂容量。然而,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课堂依赖性较大,没有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地构建知识,对知识的理解也是似懂非懂,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不断下滑,从而导致旅游市场人才紧缺。同时,讲授式教学方法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意识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今后走向工作岗位也无法出色完成相应任务。在工作中,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也无法创新性地完成工作,从而不利于当地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型发展。

(三)实践环节比重小。由于近年来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课时不断被压缩,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学生实践的机會和课时也在不断地压缩,导致实践比重越来越小。然而,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也直接影响旅游用人单位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印象和评价。因此,高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其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初衷。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适应社会这一大的市场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只有高校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才能为社会所用,发挥其最大价值,从而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四)考核方式单一。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考核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考核形式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能体现学生的业务水平和实践技能。这种考核方式导致的评价片面化严重,不利于调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在以考试为主导的评价方式下,学生平时不注意积累知识,通过考前突击也能拿到较高的成绩;考试方式导致考核内容涉及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核较少,导致平时认真学习、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的成绩反而不高,容易挫败这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这样的考核方式也将导致人才评价上的偏差,导致旅游企业选择的优秀毕业生反而不是平时认真学习、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较强的学生,进而导致旅游企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丧失信心。

三、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课程内容体系的创新改革。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培养目标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当时市场需求确定其培养目标,从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满足旅游企业的需求。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于应用型较强的实践类学科,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应该结合当地旅游发展的情况动态改革教学内容,适应市场的需求,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和开发网络课程资源,通过网络课程资源和教材资源相结合,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根据课程需求规划课时,只有足够的课时才能使学生完全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并灵活运用知识点;合理规划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通过足够的实践课时让学生掌握所需的业务技能,从而为今后的就业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搭建脚手架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网络学习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学习,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呈现出来,供其他学生借鉴和学习。通过多元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旅游管理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从而使相应的理论知识为自己所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属于应用型课程,只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构建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三)注重实践教学。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应该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业务操作水平,只有理论知识扎实、业务操作熟练的毕业生才是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应用型较强的课程,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应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多次实践教学以及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和分量,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学生自己养成了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四)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考核方式主要是为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量化的一种方式,其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其相关课程大部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传统的笔试闭卷考核方式无法考核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更无法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学科特色,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考核方式方面应该根据课程目标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应用性较强的实践课程,在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的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可行的考评手册,包括考核内容、要求、评分细则、成绩量化标准等,通过考评手册对学生的日常学生行为进行评价;在采用结果性评价的过程中,应该通过综合案例分析、答辩等形式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采用合理有效的考核方式,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转第102页)

(上接第86页)

综上所述,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应从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现在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更加符合旅游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促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华丽.基于实践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

[2]高海霞.我国旅游专业教育发展初探——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7(3)

[3]贺斐.论旅游管理创新人才的培养——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江西社会科学,2017(4)

[4]李晓琴.案例教学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2)

[5]贾红丽.旅游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J].教育與职业,2015(24)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PBGS理念的《非营利组织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16JGB143);广西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合作教学理论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互动式教学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方世巧(1981— ),男,广西南宁人,博士,广西师范学院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教学与旅游市场开发。

(责编 卢 雯)

作者:方世巧

第三篇: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旅游兼职教师的管理和教学能力提高

摘 要: 本文从为旅游兼职教师指定教学助理、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提高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旅游兼职教师的管理和教学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旅游兼职教师 管理制度 教学能力

引言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指出,新增100所左右骨干高职建设院校,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3年建设期内,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3年建设期内,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因此,随着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仅依靠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授课已无法满足实践教学要求,需要加强专兼职教师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旅游兼职教师是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师团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兼职教师大多是旅游行业中的佼佼者,有着丰富的旅游专业管理经验,聘用旅游兼职教师,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大学文化与旅游企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另一方面有利于积极开展旅游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但是,由于旅游兼职教师并非专职教师,在管理方面和教学能力提高方面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此,如何让旅游兼职教师更好地发挥作用,无疑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旅游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现状

旅游兼职教师具有流动性大、实践经验丰富但教学技能欠缺的特点。流动性大主要体现在旅游兼职教师大多是聘用企业的精英在职人员,他们的工作本就较为繁忙,难免会与学校安排的授课时间发生冲突,导致临时安排教师顶代课情况的发生。另外,旅游企业兼职教师并非都毕业于师范院校,长期在旅游一线工作,他们对于酒店管理、旅游景点的规划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却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大纲知之甚微,欠缺教学技能及教学手段,太过注重实践教学而欠缺理论支撑。

李成革等在其文章中提到,旅游职业教育聘用企业兼职教师更多的是形式上的合作,导致兼职教师与学校之间没有行政制约和人事管理关系,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其切身利益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在这样一个管理大背景之下,旅游兼职教师难免对学校缺少归属感,只求完成教学任务即可,教学态度难以得到端正。因此,在对兼职教师的系统管理上,相关的制度没有得到完善,导致了兼职教师流动性大、教学技能欠缺的实际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2.旅游企业兼职教师的管理和教学能力提高

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决定了其人才培养必须由职业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为更好地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为高职学生营造更良好的学习与实践氛围,加强对旅游企业兼职教师的管理以及提高旅游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是紧迫且必要的。本文将从制定教学助理、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加教学能力培训、参与听课评课、参与学生考证和技能竞赛培训、完善管理机制等六方面,谈旅游兼职教师的管理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2.1指定教学助理

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资源利用率不高,兼职教师到高职院校授课,大多是上课前到达,下课后立即离开,与学生几乎零沟通。因此,设置教学助理十分必要。教学助理是链接高校教师与学生的重要纽带,主要承担课前管理、课堂管理和课后管理的责任。课前可以帮助兼职老师搜集教学资料,根据课程开展情况沟通好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可以协助老师做好课堂考勤工作,维护好课堂秩序;课后可以协助老师做好作业的布置与收发工作,经常性地开展学习研讨活动,组织同学们到各个景点或者酒店进行资料的收集和考察,采纳同学们的意见,及时向任课老师反馈。因此,学校若能为旅游兼职教师指定好教学助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兼职旅游教师减轻不必要的工作量,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更好地协调授课时间与内容,为旅游课程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院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是组织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让旅游兼职教师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一方面有利于让兼职教师更好地了解学校旅游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更好地确定在本学科中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让教学工作有章可依,有迹可循,以方便日后落实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允许兼职教师直接参与专业改革和教学计划的制订,提供经费合作进行科研开发,如与各大酒店及景点单位沟通合作,让其感受到自己的受重视程度,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责任感。

2.3有参加教学能力培训的机会

旅游兼职教师大多非毕业于师范院校,且长期在企业一线工作,缺乏在高职院校执教的经验,缺乏必要的高职教育理论支撑,对于教学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够。在教材使用上,企业兼职教师容易出现完全脱离或者过分倚重的现象,不能很好地借助教材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授课内容,或课程的总体安排不合理,随意性大,可能会造成为赶进度“前松后紧”的局面。在课堂教学中,兼职教师有时过于侧重实际,忽视理论,重点不突出,难点被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较少,也不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不善于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缺乏创造性,影响了教学效果。李国杰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加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一文中指出,一方面,政府应把兼职教师纳入高职师资队伍培养中,建立兼职教师专门培养机构,并由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相应政策允许兼职教师考取高校教师资格证。另一方面,可以由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牵头实施兼职教师的培养工作,针对兼职教师群体的特点创新培训内容,培训合格后颁发兼职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作为获取兼职教师资格证书的必要条件。因此,高职院校若有条件,可以适当地为旅游兼职教师创造参加教学能力培训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关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当代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最新走向。另外,可以将参加教学能力培训纳入继续教育范畴,让兼职教师更好地明确自己在学校里的职责。

2.4参与听课和评课

听评课是教育同行进行教材分析、教法研究、教学经验交流的一种好形式。教师之间开展听评课活动,就能达到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艺的目的。听评课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在听评课中可以学习吸收大量的教学理论、经验和先进的教改信息,在执教中运用,也可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概括形成理论。如此循环反复,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让旅游兼职教师多参与听课和评课,可以在比较中了解到别人的长处,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

2.5参与学生考证和技能竞赛培训

根据高职教学的特点和任务,改变现阶段职称评定偏重学术水平的现状,制定高职教育教学系列职称评定标准,将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技能大赛获奖情况、实践类项目成果、实践教学能力考核成绩等列入评审指标,使评审工作向实践教学倾斜,充分体现高职特色。改革后能使高职教师切实将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与自身职业发展紧密结合,促使其主动把实践教学能力提高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学习旅游专业,学生要考导游证、酒店经理资格证等多项证书,作为旅游专业兼职教师,在学生考证和技能竞赛培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的旅游兼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在旅游行业中的优势,帮助学生紧密联系星级酒店、各地区的景点,加强校企合作关系,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不仅为学生进行实习创造条件,也可为教师提升实践能力、开展科研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可以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毕业生到各大景点调研、顶岗实习,使教师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制订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让旅游兼职教师参与学生考证和技能竞赛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能为在校学生开拓更广阔的就业局面,同时也能更好地拉近师生间的关系,让兼职旅游教师在这一领域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2.6完善对旅游兼职教师的管理机制

如何更好地激发兼职教师的上课积极性,秦文在其文章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兼职教师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加强制度建设,从资金投入、资格认定以及相关培训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把兼职教师纳入政策范围,从国家的宏观政策上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为实现专兼职教师优势互补,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升学校内涵发展,进一步深化校企人力资源的互动共享机制,提升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旅游兼职教师进行系统地管理与考核,以更好地激发兼职教师的积极性。

3.结语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旅游兼职教师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目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旅游兼职教师资源的优化利用依然存在着流动性大、教学专业性不强等实际问题,笔者从为旅游兼职教师指定教学助理、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改进设想。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相信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日渐完善,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聘用制度的不断改革,可以更快地实现“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教学团队,最终达到聘用兼职教师的真正目的,完成国家对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琦,曹红.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1(06):112-113.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76/201008/xxgk_93891.html.

[3]李成革,贾晓东,李欣.企业兼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18):42-43.

[4]李国杰.“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11):72.

[5]李露.《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2014.5.

[6]秦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D].2012.11.

[7]王云龙,周立.聘用企业兼职教师的思考[J].中国旅游报,2013.03.13.

(本文为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年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4JGB29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张小竹 钟卫红

上一篇:工程管理专业论文下一篇:中国近现代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