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医院护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护理站的建设和运营状况,提出改善护理站建设的建议。方法:以问卷调查形式对上海市10家护理站进行数据调研。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护理站基本情况、硬件配置、人员配置、2013年度服务情况、运营情况、护理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我国民营医院护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国民营医院护理论文 篇1:

不同类型医院护士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摘要】 目的 调查不同类型医院护士的工作压力和主观幸福感现状,探讨二者 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以中国护士工作压力量表和campbell幸福感量表对 杭州市三级甲等医院、社区医院和民营医院共6家医院279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院护士的工作压力较大,主观 幸福感较低;民营医院护士的主观幸福感和量与时间、环境资源及工作压力总分显著低于三 甲医院和社区医院(P<0.01),社区医院护士在工作专业和病人护理的得 分高于三甲医院 和民营医院;工作压力总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了解不同种类医院护士工作压力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相互关系,为护理管理者制定措 施提供依据,促进护士加强自身抗压能力,进一步减轻工作压力、提高护士的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 护士;工作压力;主观幸福感

Investigation of Nurses,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Diffe rent Kinds ofHospitals.Li Ling,Shen Qin.Institute of Nursing ,Zhejian 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Hangzhou310053,P.R.China

【Key words】 Nurse;Occupational stress;Subjective well-being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 being,SWB)是人们对整体或一般生活的满足和快乐感,是衡 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此方面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从美国兴 起,我国80年代兴起和进入高峰[1]。护士是一个高压力、高风险,构成性别比较 单一的群体,是职业病和亚健康的典型人群,护士的主观幸福感长期以来没有引起人们的足 够重视。国外研究表明,护士工作压力大与工作负荷重有关,同时也是降低护理工作满意度 的重要因素。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 衡失调,导致心身疾病[2],影响其主观幸福感。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类型医院护 士的工作压力、主 观幸福感的调查,了解护士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现状和相关性,以便为加强护士的 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人性化管理模式改革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的调查对象为浙江省杭州市三级甲等医院、社区医院和民营医院共6家医院 共279名护士,均为女性。其中社区医院护士109名,年龄22~40岁;三级甲等医院护士106名 ,年龄23~42岁;民营医院护士64名,年龄19~47岁,均为在职护士。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采用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中国护士工作压力量表和c ampbell主观幸福感量表3部分:①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护龄、编制、医院 种类、科室、年薪、学历、职称、职务等10项内容;②中国护士工作压力量表[3] 本研究采用的工作压力量表是国内普遍使用的中国护士工作压力量表。该量表共35个条目, 分为5个方面:护理工作及专业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工 作环境及资源问题、病人护 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该量表采用1~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说明引 起的压力程度越大;③campbell主观幸福感量表:采用Campell(1976)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 表(Index of well-being);Bradburn(1969)的情感量表(Affect scales:positiveaffect ,negative affect,affect balance)[4];该量表于2000年由李靖和赵郁金(20 00)修订 ,它包含2个部分:总体情感指数量表8个条目和生活满意度1个条目。计分方法为:(前8 项的平均分)+(最后一项的得分)×1.1=总分,该问卷得分的最小值为2.1分,最大值 为14.7分。该量表的情感指数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重测信度为0.43,与生活满意度单 一测题的效标相关系数为0.55。

1.2.2 调查方法。本次研究由研究者组织各医院护士长协同发放问卷。抽样方法为便利抽 样,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部分整群抽取样本。调查对象独立填写,填写时间30分钟左右,填 写完毕即可收回。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问卷304份,回收率达到95%,剔除填表不完全的1 3份,以及经测谎题目筛查出的无效问卷12份,实际有效问卷为279份,有效率为91.78% 。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1.5 for Windows 20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描述 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Person相关性分析。

2 结 果

2.1 本组护士一般情况调查结果 279名被调查护士均为女性,<25岁42名;25~35岁183名;36~40岁36名;>40岁18名。护 龄在<2年38名;在2~5年114名;6~10年47名;11~20年62名;>20年18名。正式编制的护士 为132名,聘任制的护士147名。社区医院护士109名;三级甲等医院护士106名;民营医院护 士64名。内科护士45名;外科护士62名;门诊护士33名;急诊科护士42名;ICU护士21名; 其他科室护士76名。年薪<3万的护士140名;3~4万的86名;4~5万的41名;5~6万的9名;> 6万的护士3名。学历中专的护士101名;大专的护士129名;本科的护士49名。护士142名; 护师87名;主管护师50名。无职务的护士256名;护士长19名;科护士长4名。

2.2 本组护士的主观幸福感与工作压力得分情况 本次研究得出护士主观幸福感总分的均数为8.004,小于理论均数8.4,表明护士的主观幸福 感水平较低。护士感受到的工作压力,其平均数为2.77,大于理论平均数(2.50),表明护 士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5]。造成护士的主要压力源以压力程度高低顺序依次为 :量与时间、工作专业、病人护理、管理人际和环境资源,结果见表1。

2.3 不同种类医院护士的工作压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得分比较 不同种类医院护士的主观幸福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值=36.5,P<0.01)。 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也有显著差异性(F值=28.5、F值=22.8,P<0.01), 其中,民营医院护士在主观幸福感总分、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各因子得分低于社区医 院和三甲医院,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种类医院护士的工作压力总分比较,差异 也有显著性(F值=7.2,P<0.01)。工作压力各因子中,民营医院护士在量与时间 、环境资源方面和压力总分得分最低,与社区医院护士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三甲医 院护士有差异(P<0.05)。而社区医院与三甲医院护士在工作专业和病人护理上有差异(P< 0.05),3种医院的护士在管理人际方面无差异(P>0.05),见表2。

2.4 护士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工作专业、病人护理、管理人际、压力总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 显著负相关(P<0.01),见表3。

3 讨 论

3.1 临床护士主观幸福感和工作压力的现状 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护士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尤其是量与时间、工作专业、病人护理、 管理人际和环境资源,这与李小妹[3]、张小飞[6]等认为工作专业是护士 工作压力的首要原 因类似,说明临床护士依然面对巨大的工作负荷、护士缺编、非护理性质工作太多以及护理 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继续深造的机会太少、工资及其它福利待遇低、晋升的机会太少、工 作的独立性少,工作分工不明确等情况。但和李小妹的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病人护理和 管理人际的排名明显靠前,考虑随着新的《医院职工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人们法律意识 的增强,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成为最主要的压力源,同时使职业危机感也进入了主要压 力源之列[7]。同时临床护士与医护同事和上级管理者之间人际关系的压力也较大 ,说明护 士渴望护士地位提升,增加护士编制,减轻工作负荷,希望拥有一个安全、平等、能够被病 人和家属以及其他医务人员的理解与尊重的工作氛围,同时也能更好地被护理管理者理解与 支持。

3.2 不同种类医院护士主观幸福感和工作压力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民营医院护士的主观幸福感各项得分明显低于社区医院和三甲医院,具有显 著性差异,考虑民营医院护士的经济、地位、归属感和安全感等方面都低于另外两类医院护 士。这个结论与杨昭宁(2006)[8]和李银萍(2007)[9]发现经济状况差 的大学生的主观幸 福感水平较低一致。在工作专业和病人护理方面,社区医院护士的压力最大,说明国家日趋 重视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而且社区护士的工作包含疾病护理和预防保健,对专业的深度和 广度要求更高,而且社区护士整日面对的就是形形色色的社区人群,因此压力最大。在量与 时间、环境资源、压力总分方面,民营医院护士的时间压力低于社区和三甲医院的护士,主 要是民营医院多以门诊为主,住院病人少,周转率不高,一些基础护理、文字工作等都较少 ,因此工作量没有社区和三甲医院的强度大,压力较小。管理人际三类医院得分相仿,无明 显差异,这主要和护士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处事风格有关联。

3.3 护士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表3说明影响护士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不是工作负荷过量、护士缺编和工作环境差、 仪器设备不足等原因,而是工作专业、病人护理、管理人际的压力,结果不同于余菊芬认为 护士工作压力各维度均与工作满意度负相关的研究结果[5],而与赵然认为护理工 作性质和 护理管理、人际关系引发的压力强度大的护士自我肯定程度更低,抑郁和焦虑水平更高的结 果相同[10]。量与时间是构成工作压力的首要原因,却不足以影响护士的主观幸福 感,考虑 护士对本职业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已经适应或已有心理准备,8小时外的业余时间可自由支配 ,而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工资福利等较低,深造晋升机会少,倒班较多,分工不明确和担 心工作中出现事故差错,护士的工作不被认可以及缺乏医生护士等同事间的理解和尊重和上 级管理者的理解支持是影响护士主观幸福感、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原因,这一 点值得深思,但总体说来工作压力越大,护士的主观幸福感越低。

3.4 改进或建议

3.4.1 减轻工作负荷,体现劳动价值。建议医院管理层应增加对护理事业的人员和物力的投入,尽可能地解决护士少、工作量大、 非护理性工作太多、仪器设备不足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把护士从非护理性质的杂事解脱出来 ,这样才能确保护士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聘用制和民营医院护士的精神和物质 待遇,使护士在工作中产生安全感和满足感,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同时,还应该根据每个 护士的自身特点,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长处,比如培养专科护士、社区护士等,加强专科理 论和技能的学习,把所学应用出来,能够得到病人和医生的一致认同,使护士自身的目标和 期望能够得以满足,有助于提高护士的主观幸福感。

3.4.2 促进管理人性化,给予理解支持。护理管理者在措施的制定方面,应尽量采取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而不是一味强调效 益,同时,护理部作为护士的直接管理者,尽可能地在医疗和护理之间起到调节和沟通的作 用,要做到责权分明,同时也要多体谅护士,多以鼓励的方式带动工作,上级的理解能够显 著减缓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3.4.3 加强内在自身建设,提高抗压能力。主观幸福感的主观性决定了一个人看待幸福的角度,因此,应该对护士群体加强心理健康教 育和引导,杜绝爱慕虚荣、互相攀比,建立健全平和稳定、乐观开放的心理状态,当遇到不 公平的事件、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要学会积极地应对,要正确评估自 己的能力,正确面对现实、面对挫折[11]。其次,建议从护理学生阶段就要做好素 质教育和人格测试,能够做到应人而异,要培养稳定的专业思想。

3.4.4 加强人际沟通,舒缓工作压力。实践发现,工作环境的舒心与否,远比经济效益带来的促进作用大得多,护士群体多是 女性单一性别构成,女性在感情表达方面比男性更加直接,也容易导致关系紧张,因此应该 在工作环境中杜绝拉帮结派、传播是非,建立护士之家或护士信箱,鼓励护士倾诉压力,同 时要加强科室内人员沟通了解,工作环境中同事之间的理解支持能够带给护士相应的归属感 ,压力可以互相倾诉,愉悦能够共同分享,这都有利于减轻工作压力、提高护士的主观幸福 感。

4 参考文献

[1]梁宝勇.应对研究的成果、问题和解决方法.心理学报,2002,34(6): 643-645

[2]吴秀云,赵延奎,王爱华.医院护理人员工作负荷、工作压力与满意度认知及 相关因素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8):491-504

[3]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压力及工作疲惫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 00,35,(1):645-649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北京:中国心 理卫生杂志社,1999

[5]余菊芬,陈旭.护士职业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调查研究.护理研究 ,2007,21(8)下旬版:2180-2181

[6]张晓飞,李江花,范贵生.高龄护士工作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中 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9)中旬版:60-61

[7]赵体玉,李秀云,张亮,等.综合性教学医院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的调查研究 .护理研究,2006,20(7)下旬版:1893-1895

[8]杨昭宁,孔祥军.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 理学杂志,2006,14(1):80-82

[9]李银萍,庞庆军.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社会学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 杂志,2007,15(1):68-71

[10]赵然,方晓义.护士工作压力、A型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国临 床心理学杂志,2005,13(2):153-164

[11]于铭,谭新玲,刘娟,等.威海市护士职业压力现状调查分析.中国护理 管理,2006,6(7):23-25

(收稿日期:2008-04-24)

作者:李 玲 沈 勤

我国民营医院护理论文 篇2:

上海市10家护理站现况调查分析

摘 要 目的:了解上海市护理站的建设和运营状况,提出改善护理站建设的建议。方法:以问卷调查形式对上海市10家护理站进行数据调研。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护理站基本情况、硬件配置、人员配置、2013年度服务情况、运营情况、护理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结果:10家护理站均由民营企业出资建设,月均业务收入为0.66万元,月均总支出为2.75万元,其中工资支出占85.82%。医保试点政策并没有明显提高服务的人次。结论:多种形式发展护理站,加强政府财政的支持力度,注重从业人员职业发展,提高护理站的服务可及性。

关键词 护理站 调查 分析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ten community nursing stations in Shanghai*

YANG Xi1, ZhANG Zhaoxia2, SHEN Zhiwei1, MAO Chunfang3, JIANG Yimin4, XIE Qingwen5, LU Yuyang6**(1.Dongm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0123, China; 2. Huangp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0023, China; 3.Shanghai Community Health Association, Shanghai 200041, China; 4. Medical Institution Administration Center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0129, China; 5.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25, China; 6. Jiangp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nursing stations in Shanghai to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nursing stations. Methods: The data were surveyed with the questionnaire in 10 nursing stations in Shanghai.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survey included the basic situation, hardware and personnel configuration in the nursing stations, the 2013 annual service, operation situation, th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ursing stations. Results: Ten nursing stations were funded and constructed by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average monthly business income and expenditure were 6 600 yuan and 27 500 yuan, in which the salary accounted for 85.82%. The medical health insurance policy did not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service person times.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the nursing stations in varieties of the forms,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 financial suppor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employees, and improve the service accessibility of the nursing stations.

KEY WORDS nursing station; investigation; analysis

人口老龄化是时代性、世界性的问题,也是人类自身繁衍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发布数据,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上海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87.62万人,占总人口的27.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7.9%;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5.0%。专家预测到2025年,老年人口将高达469万人,将占人口总数的31.26%[1]。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2013年上海市率先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开展了以护理站为服务主体的针对老年人的居家医疗护理服务。护理站是指由护理人员组成的,在一定社区范围内,为长期卧床患者、老人和婴幼儿、残疾人、临终患者和其他需要护理服务者提供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根据医嘱进行处置、临终护理、消毒隔离技术指导、营养指导、社区康复指导、心理咨询、卫生宣教和其他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2]。本研究主要对护理站的运营进行调查,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为今后上海市乃至全国的宏观决策、科学管理和护理站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次调查于2014年6月在上海市开展。目前上海市注册的护理站有11家,其中1家因故暂停运营,故本研究以10家护理站作为调查机构。

1.2 调查方法

以问卷的形式对上述护理站进行调研。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护理站基本情况、硬件配置、人员配置、2013年度服务情况、2013年运营情况、护理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输入资料,然后转为SPSS数据集,运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居家护理服务医保支付政策

护理站的医保政策主要依托基本医保制度,对经过评估达到中、重度等级的80岁以上老年人试行居家护理费用医保支付的形式,其护理费用由医保基金和个人两方负担。个人承担20%,医保基金承担80%。护理站目前的居家护理服务费用按每小时50元进行结算。

2.2 护理站的一般情况调研

上海市的10家护理站均由民营企业出资建设,其中5家纳入医保结算;从房屋来源看,3家护理站为独立用房,由街道政府提供,7家护理站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街道办事机构公用房屋;10家护理站中,面积最大为60 m2,最小为30 m2,平均面积为39.50 m2。

2.3 护理站人员配置

10家护理站共有护理服务人员106名,平均每家护理站护理服务人员10.60名;执业护士与养老护理员各占45.28%(护理站还包括康复治疗师),平均每家护理站的执业护士和养老护理员均为4.80名,其中执业护士最多为9名,养老护理员最多为25名;护理站的工作人员76.42%为护理站自主招聘,21.70%为退休返聘,1.88%为兼职;退休返聘人员中来自一级医院的占82.61%,来自三级医院的占17.44%;从执业护士的职称来看,初级职称占68.09%,中级职称占27.66%,高级职称占4.25%。养老护理员均接受过养老护理员(医疗照护)五级培训,属于初级等级。护理人员的平均月收入为2 651元,最低月收入为1 820元。医保试点的护理站平均每家护理服务人员为16.20名,非医保试点的护理站平均每家护理服务人员为5.00名;医保试点的护理站执业护士和养老护理员人数均高于非医保试点的护理站(表1)。

平均每家护理站的月均累积服务为123.3人次,月均业务收入为0.66万元,月均企业投入为3.42万元,政府财政投入为零;护理站的月均总支出为2.75万元,10家护理站的月总支出均大于业务收入,月均工资性支出为2.36万元,人员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为85.82%(表2)。

医保试点与非医保试点的护理站月均累计服务分别为131.60人次和115.13人次、业务收入分别为0.63万元和0.70万元;在企业投入、工资支出方面,医保试点的护理站均高于非医保试点单位(表3)。

2.5 护理站存在主要问题

本次调研显示,目前护理站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次为:护理站客源普遍较少(100.00%)、社会知晓度过低(90.00%)、护理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滞后(70.00%)。在医保试点的护理站中,普遍认为,医保试点的服务对象年龄设置过高,制约了其他有需求的老年人获取护理服务(100.00%)。

3 讨论

3.1 多种形式发展护理站

上海市10家护理站均由民营企业出资建设,平均每家护理站的面积为39.5 m2,平均护理服务人员为10.60名。当前护理站的开办主体过于单一,不利于护理站的发展。同时规模小、数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居民对护理站的利用度和认同度。本市的护理站是以老年人为重点服务对象,以居家服务为主要形式,以需求为导向,提供基础护理、临床护理、康复护理等多层次服务的医疗机构。任何合法的政府机构、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均可作为护理站的开办主体。鼓励区域内医疗机构、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护理站建立护理合作机制[3],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护理站的联系,提高整体服务效率,实现功能延伸[4]。

3.2 加强政府财政的支持力度

护理站的月均业务收入为0.66万元,月均总支出2.75万元,其中2.36万元用于工资支出,占总支出的85.82%,远大于业务收入。医保试点的护理站业务收入略低于非医保试点单位,而在企业投入、工资支出方面,又高于非医保试点单位,因此当前护理站的运营主要依赖于企业自身投入。

护理站主要为老年人提供居家护理服务,政府应当承担起相应扶持责任[5]。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丰富完善服务内容,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延伸工作,使护理站得到可持续发展。从税率、税基、纳税时间、纳税方式等多种形式为护理站提供税收优惠。其次,通过一般性或专项补贴,对符合条件的护理站提供一定的建设补贴或人力资本投资补贴。如对于聘用的大学毕业生,前半年税前工资的70%及员工的培训费用由政府按照一定标准和额度给予补贴等。此外,应切实发挥医保政策在护理站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3.3 注重从业人员职业发展

执业护士与养老护理员各占45.28%,执业护士中68.09%为初级职称,高级职称占4.25%。所有养老护理员均接受过养老护理员(医疗照护)五级培训,属于初级等级,之后无相关的在职教育培训和职业评估等。因此护理服务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社区居民对护理站的认同。客源少同时也导致了护理站业务收入低,护理服务人员工资收入较低,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的平均月收入为2 651元,最低月收入为1 820元,与上海市月最低工资标准持平。因此,应提高护理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采取多种教育形式,运用市场规模来实行“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建立教育专项基金[6]。同时也要提高护理服务人员的收入水平,制定绩效考核标准、职业规划、职称晋升标准和收入标准,绩效工资应与服务绩效考核结果挂钩。

3.4 提高老年人群护理服务的可及性

医保试点的护理站月累积服务为131.60人次,非医保试点的护理站月累积服务为115.13人次。医保试点这一举措并没有明显提高护理服务的人次,这一结果和调研中反映的对医保对象年龄限制过高较为一致。鉴于护理站的性质,其服务的对象不应仅限于高龄老年人,而应包括部分对护理服务有较大需求的低龄老年人或社区居民。今后随着服务的深化、影响的扩大,作为政府部门应确保老年护理服务得到优先保障[7],分阶段逐步拓宽服务内容,适当放宽服务人群的年龄、服务时间、服务项目,调整医保支付政策和标准,实施差异化的医保支付比例。护理服务的内容应与需求相适应,在现有的基础护理和常用临床护理之外鼓励有条件、有资质的护理站积极开展新增项目。加强对护理站的宣传,推广宣传护理站的功能和服务内容以及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理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更多有需求的老年人知晓并获得护理服务,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上海市已注册的10家护理站的基本情况、硬件配置、人员配置、服务情况、运营情况以及护理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调研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目的在于能够促进本市护理站进一步的发展,供相关政府机构和行业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民政局, 上海市老龄办, 上海统计局. 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EB/OL]. (2014-04-11)[2015-04-21]. http://www.shanghaigss.org.cn/news_view. asp?newsid=96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EB/OL]. (1994-09-02)[2015-04-21]. http://www.moh.gov.cn/mohzcfgs/pgz/200804/18713.shtml.

[3] 蔡仁美, 金钰梅. 国内外老年长期护理的发展及现状研究进展[J]. 护理与康复, 2012, 11(7): 623-626.

[4] 徐勤, 汤哲. 我国长期护理的现状与趋势[J]. 人口与经济, 2007(2): 6-12.

[5] 陈雪萍, 许虹, 王先益, 等. 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现状及建议[J]. 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5): 454-456.

[6] 张蓉. 国内外老年护理的研究及进展[J]. 当代护士, 2010(10): 11-13.

[7] 石瑞君, 孙丽娜. 日本老年护理见闻及对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的思考[J]. 护理学报, 2009, 16(19): 26-28.

作者:杨郗 章朝霞 沈智伟 毛春芳 江一民 谢庆文 卢宇暘

我国民营医院护理论文 篇3:

医院式养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中国老龄人口的增加,使得我们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养老的主要方式是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三种形式。当前中国的养老市场巨大,但养老机构数量及质量明显不足,医院增设康复治疗科或老年病科是医院式养老方式的主要形式,服务对象多是患有慢性疾病而经济状况较好的城市人。中国以民营医院和一级医院床位利用率只有不到60%,床位闲置是医疗资源的浪费。由医院开办养老、由养老院增设医院功能和建立全新的医院式养老机构是建立医院式养老的三种主要方式。医疗护理服务水平高是医院式养老的主要优势,国家政策的不完善、缺乏统一的区域性规划和高水平医院发展养老式服务没有热情是医院式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医院;养老;床位;利用率;护理

1.中国的养老现状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到2010年11月1日,我国境内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总人口的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分别上升了2.93个百分点和1.91个百分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重,老有所养、老有所医问题再次引起国家及全社会的广泛重视。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养老方式有社会化、多样化倾向,养老方式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第一,居家养老。这是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由于“四二一”型家庭的增多,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会使许多家庭无力承担这种义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老年人的利益;并且家庭提供的照料服务专业性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居家养老是大多数老年人的意愿,与他们或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现阶段,居家养老仍是我国的主要养老方式。第二,机构养老。老年人进住养老机构,接受养老机构提供专门照料和服务的方式。第三,社区养老。如托老所、老年医院、老年康复中心及其它多种助老机构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临时的或定期的、综合性或专业性的养老服务。[1]实际上,我们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养老方式还将是以居家养老为主,其它方式补充的基本格局,这主要是因为:一是传统思想的影响,绝大部分家庭对进养老院还是较难接受,二是所谓老年人,根据个人是否需要“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很大部分身体尚好,甚至一部分人还在工作岗位上,并没有到需要人照顾的地步;第二类是虽然患有各种慢性疾病,但基本还能生活自理;第三类是不能生活自理的需要别人来养的人。而根据老年人家庭情况来看,又有夫妻共同生活时段和一个人的寡居阶段,夫妻共同生活时相互照顾占有更多的晚年时间,也是老年人最幸福的晚年生活。三是经济原因,进养老机构还需要相当的费用,这对像农村或城市低收入人群还无法承受。当然,由于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也却有少部分人群有各种较高的养老需求,只这部分人的绝对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并且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会有稳定的增长。

那么我们的养老现状如何呢,据统计,北京市有各类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光荣院)290所,床位18680张。主办者认为,目前北京市的养老机构基本都是民政机构批准的民政系统的社会福利型养老机构和近几年兴起的个人或企业投资的民办养老机构。在社会养老机构养老的老人不到老年人总数的1%。[2]在山东地区多家养老院调查,发现与北京基本类似的状况,山东的养老机构主要有公办和民办两种模式,有如下特点:①典型的福利性质的公办养老院规模小,设备简陋,硬件设施差,即“温饱型”,只管老人吃住,料理一些基本生活服务,老人根本谈不上享受。规模大、设施上档次的民办养老院收费高,多数人“望价止步”。②照顾老人的工作人员大都是一些下岗妇女或农民工,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流动性大,缺乏专业的医疗护理知识,难以提高服务质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全面需求。不管大病小病,只要老人不舒服,就得联系家属去医院,排队挂号,很麻烦。[3]因此,现有的养老机构不管是公办还是民营,都存在服务水平低,难已满足少数较高需求的老年人的需要,养老机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老年人到晚年很多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家庭无医疗专業护理能力,而把老人送去一般的养老院,又担心没有专业的医疗服务,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迫切需要兼有养老、医疗功能的养老机构。这种养老模式,既能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感,又能减轻病痛对老年人的折磨,同时还能减轻不少子女的负担。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养老模式,不少老年人在其中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医院式养老的定义是:用医疗机构(包括医院、疗养院、保健院、各种专科医院等)良好的医疗条件,设立单独的科室,划出单独的区域,开展社会养老工作;也可以是在原有养老院的基础上,增设医护人员及医疗设备,达到国家对医院设置要求的机构。根据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现在的医院式养老还是第一种方式为主,这种方式虽不是现在养老的主流,但确是社会化养老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2.中国的医院床位情况

那么,我们国家现有医院,尤其是医院病床利用情况如何呢。根据卫生部《2010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到2010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78.7万张,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86.7%,其中:公立医院90.0%,民营医院59.0%。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床位利用率分别为102.9%、87.3%、56.6%。[4]依次推算,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平均未能利用的床位达到63.7万张,而其中民营医院和一级医院床位空置最为明显,这些医院有些可能由于超规模建设,部分病床长期闲置,所以,由现有医疗机构拿出10-20万张床从事养老服务是完成有能力的,这方面,有些地区的医院已经率先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哈尔滨市某医院建立了“康复托老中心”。在康复中心住院的都是患病后留有后遗症的老人。中心设有游艺室,里面有台球、麻将、扑克等,供老人们娱乐。医生、护士、护工三组人照顾一个老人。[5]山西省临汾市某医院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在市卫生局和市残联的支持和帮助下,成立了集预防、治疗、康复、养老为一体的现代化养老康复中心,是山西省为民办实事十大项目之一,也是市残联确定的残疾人康复定点医院。这家康复中心最大的特色是为这些患者提供科学的康复训练和治疗,使其身体机能在得到一定恢复的同时也解决了其养老问题。一位入院老人的女儿表示:“她首先看中的是医务人员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其次工作人员有爱心,有责任心,第三就是康复中心的卫生、环境等硬件条件令人满意。”她经过多方对比考察,选择把老父亲送到临汾市这家医院康复中心接受治疗。[6]各地建立的医院式养老机构重点突出康复特色,除常规医疗、护理、养护服务外,还提供康复训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单纯养老院不能解决的难题。

3.建立医院式养老的方式

3.1利用空置床位,转变经营方向,这是最简单而容易的方式,就是医院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划出一定的区域,成立康复治疗科或老年病科,配备相应的医疗、护理人员,主要以护理人员为主,护理人员与床位的比例在1:2到1:3之间为佳,护理人员在上岗前进行相应的培训,然后就可以进行老年人的收养工作。收治的对象多是患有各种慢性病、癌症晚期或是临终期,而又非需要急症治疗的老人,这些老人生活多不能完全自理,一般的养老院收治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医院开展养老无需太大的投稿,却可以增加相当的经济收入,反过来对医院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2养老机构建立医院机构,增加医务人员的配备及相关医疗设备,申报医疗资质,转变为养老院式医疗机构。这种方式在当前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对外开展医疗工作有许多困难,不太可能有太大的发展空间。再者,在当前养老院大都没有大的盈利情况下,新上医疗机构的巨大投入也是很多养老院难已承担的。

3.3建立全新的医疗机构,主要的方向是发展养老模式,但这种方式,需要大的投入,而当前又远没有建立单纯的医院有更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政策的调整,民间资本的介入,企业及个人的捐赠,慈善机构的参与,将来还是会有很大的发展的。

4.醫院式养老的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1医院式养老的主要优点有下面几点:

4.1.1医院有相比单纯养老院来说非常先进的医疗人员、医疗设备及服务水平,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水平,满足社会的需求。老年人是一组易患多种慢性病,多种器官同时损坏,活动能力减退,生活难以自理,以及对社会健康服务需求、医疗需求较多的人群。医院式养老正是满足了这部分人群的特殊需求。

4.1.2可以解决部分医院床位闲置,尤其是民营医院和一些规模较小的一级医院,对这些医院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医院改革的市场化使得医院也需要考虑经济效益,没有效益的医院也难已有进一步的发展,开展医院式养老也能为医院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解决部分医院的生存问题。

4.2医院式养老的不足之处。

4.2.1国家政策与支持:养老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而现在,国家只是在民政系统开办了一部分养老院机构,对发展医院式养老机构尚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自然也没有经济的投入。当然,就是现在大部分已开展这项服务的医院,也是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与规范。

4.2.2缺乏区域性规划与布局:由于医院式养老刚刚起步,各地发展极不平衡,而设置的布局也缺乏任何规划,一些新建小区,可能有学校、幼儿园的设计,但却没有养老机构的设置,更没有医院的设置。

4.2.3医院开展的现状:大的医院像三级医院,医疗水平高,但它们多床位紧张,没有开展的富余能力,而分布在以乡镇为主的一级医院,多数条件简陋,医疗条件差,得不到城里人的认可,而广大的农民,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多没有这方面的市场需求,所以,对部分医院来说,开展这项工作尚有一定的困难。 [科]

【参考文献】

[1]曹薇.把托老所开在医院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9):164-165.

[2]许定河.养老式医院营销银发浪潮[J].世界医学杂志,2003,(16):20-21.

[3]仇忠伟.医院养老康复中心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3):151.

[4]卫生部.2010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S].

[5]郭夏娥.医养结合,康复养老[J].人人健康,2009,(17):31.

[6]王世义,蒙辉.黑龙江出现“养老医院”[J].中国卫生.2006,(6):5-6.

作者:马占山

上一篇:教师心理健康分析论文下一篇:数学新课引入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