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调查统计研究论文

2022-04-25

摘要:本文采用自编的《创新人才胜任力测量量表》,对我国若干所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胜任力水平比较高;不同性别、不同学科、不同地区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胜任力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类型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胜任力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结论对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新生调查统计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新生调查统计研究论文 篇1:

非英语专业新生大学英语适应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以针对保定学院非英语专业新生大学英语适应现状的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定量分析,揭示了新生入学之初大学英语适应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大学英语适应教育的具体的可实施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适应教育;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张倩(1976-),女,河北保定人,保定学院外语系,讲师。(河北 保定 071002)

大学英语是大学阶段的一门很重要的公共课,其所需的学习时间长,所占学分重,因而深受学生的重视。然而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殿堂的新生而言,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入学冲击(entrance shock)却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大学英语的学习。一方面陌生的环境使他们心理遭遇冲击,使他们需要时间去自我调整和适应;另一方面在完成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后,他们对大学英语的学习策略、学习规划充满了困惑和焦虑,不知道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学好大学英语课程。据调查,大学新生适应大学英语教学的时间平均为223天,也就是要花费大学阶段近四分之一的时间来适应大学英语学习,如此长的适应期势必会影响他们大学期间英语学习的最终效果。

新生阶段是学生的可控因素,包括动机、观念和策略等发生变化的关键期。如何在新生入学之初就向其开展大学英语学习的适应教育,不仅会使学生尽快融入到大学英语学习中去,为他们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还会影响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鉴于此,笔者对保定学院2012级非英语专业新生实施了针对大学英语适应现状的问卷调查,揭示了非英语专业新生大学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大学英语适应教育的具体的可实施策略,以便帮助他们尽早地融入到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去。

一、非英语专业新生大学英语适应状况的调查與分析

1.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以下问题:大学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后有没有心理落差及不适;新生对大学英语教学和中学英语教学的认知,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等;新生对当前大学英语学习策略和学习目标的认知等。

2.问卷设计

本研究采用的问卷是“非英语专业新生大学英语适应状况的问卷调查”,问卷采取匿名方式,题型以单选或多选为主。问卷分为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参与此次调查的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专业等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关于新生入学后心理状况的调查,如新生在入学后对新环境是否适应,对大学英语的学习是否感到茫然等,共计5题。

第三部分:关于大学英语学习状况的调查,包括新生对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教学性质的认知,对大学英语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及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认知等,共计15题。

3.调查对象

本问卷的调查对象为保定学院2012级非英语专业本科新生,涉及了汉语言文学、化学教育、数学教育等专业,学生平均年龄为17~20岁;他们有着较为相似的学习经验,英语学习的时间均为6~9年;学生生源区域分布广泛,既有来自偏远农村的学生,也有来自教学条件较好的大都市的学生。本次调查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基本能够代表保定学院一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状况。

4.问卷实施

本次调查采用横向设计的调查研究方法,共发放问卷180份,收回173份,有效问卷169份。回收率为96.1%,有效率为93.9%。

5.问卷分析

(1)新生“入学诧异”及心理焦虑状况。在高中阶段,学生习惯了“保姆式”的教学模式——上课听讲,做笔记,课下由教师安排学习任务,这就使得学生养成了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学习缺乏自主性。当面对大学时期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时,多数学生会感到焦虑和困惑。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近59.3%的学生表示对新环境不能立刻适应,近62.6%的学生表示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存在困惑,对大学阶段全英授课和要求课下自主学习感到茫然。

(2)新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性质的认知。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64.3%的新生表示不明确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不清楚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教学的差别;35.4%的学生表示确定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不同,但不知道具体差异;仅有8.6%的学生表示非常清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性质。

(3)新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状况。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的自我管理是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表现。但调查发现,只有23.6%的学生能自主安排学习内容,且能兼顾语言知识、听说读写等技能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发展。另外,只有19.5%的学生能偶尔在课外主动查找一些相关的学习内容,但基本局限于阅读;43%的学生的学习内容基本由教师安排,且多限于教材;13.9%的学生平时基本不学,只是考前“临时抱佛脚”,复习一些语言知识而已。可见,大学新生在广泛、自主、正确地选择学习内容方面表现不佳。

(4)学习策略的使用及监控情况。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行动,目的是使语言学习变得更加自主、更加愉快。然而,调查显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并不理想,有些学生甚至不清楚什么是学习策略。50.6%的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提示下采取学习策略或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学习策略;29.1%的学生认为有自己的学习策略,但效果不好,这说明他们基本上还不能有效地使用并监控各种学习策略,即使有时能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切实际,也未能及时、灵活地进行调整。

二、新生大学英语适应教育的可实施策略

通过上述调查可以看出,大学新生入学初期在心理、英语学习策略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基于上述调查和分析,笔者认为高校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英语适应教育体系,新生的大学英语适应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既应包括环境适应教育、心理适应教育,又应包括针对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的适应教育等内容。“新生教育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二是为本科学习的全过程打好扎实的基础,解决好‘奠基’问题。”笔者认为,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的大学英语适应教育可通过以下途径开展。

1.开展心理适应教育系列,帮助新生顺利度过心理适应期

对于大学新生而言,他们在刚刚结束了紧张压抑的高中学习生活之后,步入了全新的大学校园环境。区域的差异、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角色的转变使他们产生了茫然感和焦虑感,有些新生甚至对新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充满了困惑。有人把新生的这种不适应称之为“入学诧异”。如何帮助学生尽快调整状态,引导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是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为新生上好的第一堂课。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参加有关大学英语学习方面的培训、讲座,多与上届学生进行有关英语学习的交流,及时向他们请教学习经验。同时,大学英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及时沟通,对学生表现出的种种心理不适进行合理引导,使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学习有一个较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克服对英语学习的焦虑心理。此外,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应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减少新生对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

2.开展环境适应教育系列,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英语教学环境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阶段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普遍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逐渐改进以往以教师教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很多大学新生来自教学条件较差的区域,对电脑的操作技能相对较差,这直接妨碍了他们入学初期的英语学习。为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英语教学环境,教师应对教学教辅设施组织参观和介绍,如校图书馆、多媒体教室、阅览室等设施,使学生了解这些教学辅助设施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并掌握这些设施的基本使用方法,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大学英语学习资源。

3.开展大学英语课程适应教育系列,帮助新生明确大学英语学习的具体目标

大学英语教师在新生入学初期,应该使新生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中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差异,使学生明确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以便为学生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学习明确方向。

为了使新生尽快融入大学英语的学习,每位大学英语教师在开课之初,都要对所使用教材的特色、课程安排、教学要求、評估体系作系统的介绍,同时还应包括对学生关注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介绍、优秀网络资源及英语学习网站的介绍以及如何选用英语词典的介绍等。

4.开展大学英语学习策略适应教育,引导学生更新外语学习观念和态度

文秋芳认为“大学第一年是学生学习策略发生变化的关键期。大学英语学习的第一年和第二年是学生的可控因素(动机、观念和策略)发生变化的关键期。”大学英语教师在此阶段应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加以引导,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要逐步摆脱中学阶段养成的对教师过分依赖的心理,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控能力。大学英语不是仅仅学习“单词+语法+翻译”的过程,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言实践培养其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学生要突破课上时间的限制,多创造课下语言实践机会,不能寄希望于教师的多讲或多教。

5.开展自主学习能力教育,培养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于自主学习,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界定。Dickinson将自主学习分为半自主与完全自主学习。他认为自主学习应指学习者采用个人自学、自我监控、自我测试等学习方法,对学习承担决定学什么、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进度、决定何时何地进行学习等责任,具备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课时有限,教师利用课上时间只能进行精讲精练,课下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去汲取,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大多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偏差,由于习惯了高中时期对教师的依赖,绝大多数学生不懂如何去开展自主学习,学习缺乏计划性,甚至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置之不理。新生入学后,大学英语教师要及时向他们介绍自主学习理念,引导学生从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使学生养成预习—听课—复习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逐步克服消极情绪和依赖心理,进而借助网络、图书馆等自主资源开拓阅读视野,逐渐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避免为学生统一安排学习内容,而应该在引导其自主地、多渠道地选择学习内容方面多下功夫。

三、结语

在入学之初,大学新生对新的环境和大学英语的学习存在普遍的适应问题,这无疑成为了大学新生自我发展的瓶颈。大学英语任课教师应从心理、学习策略等方面对非英语专业新生的英语学习加以疏导和鼓励,关注新生心理需求和情感状况,注重培养其学习方法与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策略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进行管理。同时这也要求高校应建立和完善大学英语的适应教育体系,使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和开展大学英语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倪传斌.中、大学英语教学衔接情况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5).

[2]文秋芳.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变化的趋势和特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6,(4).

[3]Dickinson,L.Autonomy and Motivation:A Literature Review[J].System,1995,23(2).

(责任编辑:孙晴)

作者:张倩

大学新生调查统计研究论文 篇2:

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胜任力测量与启示

摘要:本文采用自编的《创新人才胜任力测量量表》,对我国若干所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胜任力水平比较高;不同性别、不同学科、不同地区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胜任力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类型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胜任力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结论对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胜任力

胜任力在管理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最早可追溯到Taylor于1911年对“时间-动作”的研究。美国学者McClelland1973年发表的《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首先提出胜任力(Competency)概念,并指出智力并不是决定个人工作绩效好坏的唯一因素,而是个人所具备的态度、特质、认知等,即胜任力才是影响工作绩效的关键因素。[1]被全世界广泛接受的胜任力定义是指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态度或价值观、知识或技能等能够可靠测量并能把高绩效员工与一般绩效员工区分出来的任何个体特征。[2]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培育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研究表明,研究型大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胜任力是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2009年我国的研究型大学有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37所。[3]本文以自编的《创新人才胜任力测量量表》为工具,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胜任力进行测量,为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方法

1. 测量工具

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关键事件访谈法等方法识别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胜任力行为特征项目,编制《创新人才胜任力测量量表》,用绩效指标(另一个用途是界定创新人才)、问卷的完整程度等标准筛选有效问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EFA)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构建了创新人才胜任力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并对其所对应的调查量表进行修正(详细内容省略),以作为测量工具。修正后的《创新人才胜任力测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就读院校、专业背景、性别、年龄、职称或职业资格、教育程度、文章发表情况、主持或参与课题项目情况、获奖情况等12项,其中后8项为绩效指标,以界定创新人才;第二为创新人才胜任力行为特征描述部分,共27个题项,为避免评价时的中庸现象和选择的趋同性,采用Likert六级正向计分法,1=题目中的行为描述与实际表现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基本不符合,4=比较符合,5=符合,6=非常符合。

2. 研究对象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主要采取三种方式进行:一是直接在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发放纸质问卷,请被调查者现场填写,现场回收。二是委托调查。委托相关人员,告知其发放对象以及注意事项,间接地在武汉大学、东南大学等校现场随机发放纸质问卷,回收后寄回。三是借助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网站——问卷星。共回收问卷1323份,其中有效问卷912份,中山大学125份,武汉大学143份,华南理工大学430份,东南大学85份,其它研究型大学共129份,样本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3.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等方法对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胜任力进行测量,主要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个体特征,不同类型、地区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胜任力水平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了解不同因素对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情况和差异,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提供决策依据。

二、研究结果分析

1. 创新人才胜任力整体现状分析

表2为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胜任力测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由表2可知,胜任力及其各维度的平均得分均超过3.5分这一理论中值,其中创新品德最高(4.6301分),创新知识维度最低(3.9202分)。如果把胜任力的平均分在1~2分之间定义为低,2~3分之间为比较低,3~4分之间为一般,4~5分之间为比较高,5~6分之间为高,则可知除创新知识维度处于一般水平之外,其余四个维度及总体胜任力水平均比较高。但不容忽视的是,胜任力及其各维度的平均得分介于3.9202~4.6301之间,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胜任力的提高空间很大,仍有待付出更大的努力。

2. 不同性别创新人才胜任力差异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创新人才胜任力进行差异比较发现,男性的平均得分高于女性,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各维度来看,男性和女性仅仅在创新人格维度上存在一点显著差异,其男性平均得分略高于女性,如表3所示。

3. 不同年龄的创新人才胜任力差异分析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龄段创新人才胜任力的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26岁及以上显著高于21-25岁与20岁及以下两群体。对各胜任力维度而言,不同年龄段创新人才在创新能力、创新知识两个维度上的差异比较显著,尤其在创新知识方面,20岁及以下<21-25岁<26岁及以上,即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掌握的知识与经验越来越多,如表4、表5所示。从实际样本分布看,20岁及以下、21-25岁、26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基本分别对应于本科、硕士、博士(后),教育程度越高,掌握的知识与经验越多,这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4. 不同学科背景创新人才胜任力差异分析

不同专业学科背景创新人才胜任力水平无显著差异,仅仅在创新知识维度上,经济学、管理学、医学等学科背景明显优于理学与工学背景的人才,如表6、表7所示。

5. 不同教育程度创新人才胜任力差异分析

不同教育程度创新人才胜任力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博士(后)生明显优于本科生、硕士生,硕士生的平均值大于本科生,但差异不显著。从各维度来看,不同教育程度学生在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知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博士(后)生在创新能力、创新知识方面显著优于本科生和硕士生;虽然教育程度越高,创新人格、创新品德的均值越大,但差异不显著,如表8、表9所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与本科生、硕士生相比,博士研究生的胜任力水平最高。

6. 不同类型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胜任力的差异分析

武书连等人在《2009中国大学评价》一文将37所研究型大学分为研究1型(10所)和研究2型(27所),研究1型大学的研究生创新环境得分大于1,研究2型小于1。[4]不同类型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胜任力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研究1型大学显著优于研究2型,如表10所示。

7. 不同地区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胜任力差异分析

对测量样本按地区分类,检验发现:中南、华东地区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胜任力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仅仅在创新知识维度上中南地区显著高于华东地区(如表11所示),局部偏差的出现可能与样本的选择有关。

三、结论与启示

(一)主要结论

1. 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胜任力平均得分达到4.3969分,处于较高水平。从各维度来看,除创新知识处于一般水平之外,其余维度均处于较高水平,其平均得分排序为4.6301=创新品德>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知识=3.9202。

2. 尽管男性的平均得分高于女性,但不同性别创新人才胜任力不存在显著差异。

3. 不同年龄段创新人才胜任力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26岁及以上显著优于20岁及以下、21-25岁,虽然21-25岁的胜任力均值高于20岁及以下,但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段创新人才创新知识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随着年龄增大,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

4. 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地区研究型大学(中南和华东地区)创新人才胜任力水平差异不显著。

5. 不同教育程度创新人才胜任力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与本科生、硕士生相比,博士研究生的胜任力水平最高。

6. 不同类型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胜任力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且研究1型>研究2型。

(二)对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1. 树立胜任力是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核心的理念

在冰山模型中,外显的胜任力包括比较容易通过教育、培训来发展的知识、技能,内隐的胜任力包括看不见的、在短期内较难改变的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等。创新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还要具备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等特征。为此,研究型大学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应该站在胜任力的高度来谋划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校的学科建设、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教学体系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等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创新人才胜任力培养,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因此,树立胜任力是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核心的理念,建立基于胜任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研究型大学工作之重心。

2. 推进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引导和加强人才知识学习和实践经验积累

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胜任力水平比较高,其均值为4.3969,而创新知识的均值为3.9202,处于一般水平。因此,转变观念,多渠道地引导和加强人才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工作。国内外教育实践表明,推进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是完成这一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一方面是推进与科研院所合作,整合创新力量。从制度层面把科研机构的科技优势与学校人力资源优势、学科综合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发展。科研院所可以通过和学校联合招生的模式培养研究生,从制度建设上推动和保证科研院所与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与企业尤其是知名企业集团的合作,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

3. 提高生源质量,从源头保证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生源质量,是研究型大学控制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要面向校外,学校、学院、教师三方面积极行动,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用学校的实力和特色吸引优秀生源,例如设立优秀新生奖学金,避免性别歧视、权钱交易等;另一方面要立足于本校,留住本校优秀学生。可以设立创新班,以硕博连读、本硕博连读的方式,把优秀学生的选拔进一步向前延伸,增加研究生的有效培养时间,从机制上保证优秀生源。学校在推免生名额的分配和推免政策的制定上,要向拔尖创新人才、高水平学科以及特色专业倾斜;在推荐和接收过程中,要加强对考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术专长的考查,避免单纯强调学业成绩;完善推荐程序和公示制度,加强过程监督,确保公平公正。

4. 深入推进高水平学科建设

学科是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与高水平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随着国家学位制度的变化,学位授权审核已经上升到一级学科,一级学科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因此,学科建设的重点在一级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也要面向一级学科。同时,不同专业学科背景创新人才胜任力水平无显著差异,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与其所学专业没有因果关系。研究型大学应依托“211工程”、“985工程”,与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着力提升自身的优势学科和高水平学位点,避免全面开花。普林斯顿大学在学科建设上不跟风,当今社会上最热门的医学院、法学院和商学院,在该校一个都没有,它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放在物理学、数学这两个学科上,造就了25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17位属物理学)和12位菲尔兹奖得主(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全球共48名,美国占24名),居世界各大学之首。[5]

5. 准确定位,对各类人才进行差异化培养和管理

测量结果表明,不同教育程度创新人才胜任力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博士生(后)明显优于本科生、硕士生;硕士生的平均值大于本科生,但差异不显著。这就要求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准确定位,进行差异化培养和管理。创新本科生招生机制,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录取不同个性和特征的优秀人才进入研究型大学学习;控制硕士生招生规模,提高其培养质量;以创新成果为导向,投入更大比例的人力、物力、财力,完善成果激励机制,鼓励博士生积极主动地申报项目、参与科研活动,争取取得一批应用价值高、社会效益好的优秀研究成果。各研究型大学应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逐步缩小学术型硕士生规模,积极扩大专业硕士研究生(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规模,积极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以培养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进一步加强博士生教育的重点地位,努力扩大学术型博士生规模,积极争取发展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

6.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步伐

研究表明,研究1型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显著优于研究2型。我国研究型大学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尤其要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开拓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促进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改革开放后接受高等教育的67名院士的教育经历说明,出国留学是开阔视野、提高创新能力和直接进入国际前沿的捷径。[6]研究型大学应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拓展项目和平台,鼓励学院、学科与国际知名学术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交流与合作关系;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课程体系的对接,加大学分互认力度;开辟和拓宽海外留学渠道,加强学生交换和联合培养;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全英文和双语教学;支持教师留学进修,积极开展国际科研合作。

7.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与氛围

研究1型与研究2型大学创新人才胜任力差异显著,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学校创新环境的不同。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优化创新人才培养的软环境,对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流拔尖人才不是课堂上教育出来的,而是要给他们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 McCelland D 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3(28): 10-14.

[2] Spencer L.M., McClelland D.C. &Spencer S.. Competency assessment methods: history and state of the art[M]. Boston: Hay-McBer Research Press, 1994.

[3][4] 武书连,吕嘉,郭石林.2009中国大学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185-190.

[5]教育部.教育部部署硕士生招生工作突出选拔创新人才[N].人民政协报,2008-09-24.

[6] 邢新会.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合作值得推广[N].人民政协报,2009-07-15.

作者:周 霞 景保峰 李 红 等

大学新生调查统计研究论文 篇3:

英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及其启示

〔摘要〕英国大学已普遍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2005年有了政府组织的英国全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大学生满意度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测评学生对大学各方面经历的看法以及各种预期的满意程度,以此作为改善学校和学生之间关系、促进学校发展、监测教学质量、指导未来新生选校学习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英国大学;大学管理;大学生满意度;调查

英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英国高等教育具有自主性,大学有很大的独立性,教育的资源主要由市场调节,学生资源竞争激烈。在英国大学的管理中,重视学生需求,满足学生需要,通过学校与学生的互动来提升教育品质,是英国大学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学生满意度调查已成为英国大学改善学校和学生之间关系、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构建和谐校园的社会背景下,分析借鉴英国大学学生满意度调查的经验对我国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英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介绍

(一)英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的基本情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财政紧张,对高等教育的投资逐年减少,办学成本增加,学费逐年增加。2006年结束了实施多年的教育福利,英国本国的高校学生也要被收取比以前高三倍的学费。另外学生构成日趋多样,留学生的队伍不断扩大,学生保持率和毕业率降低,社会对大学生要求提高。因此扩大学校影响,吸引教育资源,进而开拓经费渠道和规模,成为英国各大学的必然选择。在这种环境下,大学若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与学生、社会公众保持良好的关系,尤其是与大学内部首要的“顾客”——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于是就产生了大学生满意度调查(Student Satisfaction Survey)。1999年University of Limerick在英国首次开展了校内全面的学生满意度调查工作,其它大学也陆续效仿。

英国有九十多所大学和五十多所高等教育学院[1],学生满意度调查形式多样。满意度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测评学生对大学各方面经历的看法以及各种预期的满意程度,通过测评来分析学生们所关心的真正影响他们学术成就的关键因素,从而调整管理策略,改善管理现状,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英国的许多教育机构在所属地区或城市开展大学生满意度调查,涉及院校逐渐增多,调查规模不断扩大,满意度调查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受到英国各高校、教育界甚至政府的重视。直到2005年有了正式的由政府组织的全国范围的大学生满意度调查(NSS:National Student Survey)。

NSS的范围包括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所有高校,调查对象主要是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其目的是得到有关学生课程学习的信息,以此来监测各大学教学质量,并对未来学生选择大学和课程学习提供帮助。整个调查工作由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 (HEFCE))负责组织,并得到全英学生联合会的积极配合,整个调查过程及报告撰写由英国著名Ipsos MORI调查公司负责具体实施。调查一般通过网络在线方式,每个应届毕业生都会收到一封E-mail满意度调查问卷,在规定时间内返回,由Ipsos MORI公司对问卷进行处理,其调查结果发布在英国教学质量信息网站(Teaching Quality Information (TQI) website))上,以此为大学自身研究及大学之间的横向比较提供依据。[2]

2005年全英17,0000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有60%的人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3]2006年度的全英大学生满意度测评参加学生多、范围广,有157,000学生参与此次测评,占到全英145所高等教育院校279,000应届本科毕业生的56%,129个学校的反馈率超过50%[4]。参与学校不仅有英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的高校,还有受丁堡大学、格拉斯歌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等几所苏格兰知名院校,[2]其中Buckingham大学的学生满意度指数高居各大学之首。[3]然而代表英国最高水平的五所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经济学院、伦敦学院和Warwick大学没能进入此次测评的前列[4]。一方面,这些大学的学生往往个性较强,不热衷参加这样的测评,另一方面,或许也因为这样的测评无助于名牌大学声誉的提升,致使这些大学不太热衷于这样的测评。

英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并非完全是政府行為,而是大学面向现实、全面提高教育服务质量的自觉的管理行为。大学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参加全国或是本地区的学生满意度调查同时,也由大学自己组织人力、物力进行调查。与参加全英大学生满意度调查相比,许多大学更重视自己组织的本校学生(包括在校学生和刚刚毕业的学生)参加的满意度测评,便于决策者和管理人员更有效地发现本校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提高教育服务质量。例如,英国的Kent大学和Limerick大学近年来每年都进行本校内部学生的满意度测评,而且将测评的结果分析总结,写成报告供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人员参考。

(二)调查量表的主要内容

英国全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所使用的《大学生满意度量表》由英国高等教育学会(the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与Ipsos MORI.共同设计。[2]由于是面对全国大学的应届大学生,且主要调查课程学习情况,量表中的调查项目不多,2005、2006年的调查量表都一样,由23个项目组成,涵盖大学生课程学习经历。被调查者根据要求对每个项目的满意度打分,分为五个等级,即“完全同意、基本同意、一般、基本不同意、完全不同意”。量表中的23个项目经过统计学和概念化分析,被总结归类成6个的指标体系,分别为“课程教学、评估与反馈、学术支持、组织与管理、学习资源、个人发展以及一个主观性、概括性的教育经历问题”。

各大学自己的调查量表没有统一固定的版本,主要针对各自学校的具体情况,一般会涉及学校的各个方面,调查量表的项目也比较多,每年的指标体系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University of Limerick 2004年满意度调查,指标体系有5个大类:(1)校园生活;(2)服务设施;(3)课程计划;(4)教学及教学实践环境;(5)注册与引导咨询;调查项目只有60多个[6](251-267),而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 2005年满意度测评内容的指标体系有9个大类:(1)校园生活;(2)学习与教学;(3)课程组织与评估;(4)后勤服务设施;(5)图书馆服务;(6)计算机及信息服务;(7)住宿;(8)学生社团;(9)运动设施;调查项目接近200个。此外,问卷还包括一些主观性、概括性的问题:包括对教育经历的总体满意度、对学校期望的满足水平等。[7]

二、调查结果在大学管理中的作用

(一)调查结果的信息分析

英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所采用的《大学生满意度量表》种类多样,既有针对全国高校和教育机构的国家大学生满意度调查量表,也有针对具体高校的满意度调查量表。其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大学经历满意度的评价,其中的个别问题也包括学生对大学经历或某些服务的重要性的看法。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得分可以看出在教育经历中学生认为哪些项目对自己的成功较为重要。通过满意度得分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哪些项目满意或不满意。若评价的分数低,则说明学生对该服务不满意或学校的该项服务不能满足学生的期望;若分数高,则说明学校的服务基本接近或达到学生在这方面的期望。因此,通过这种量表调查,可以真实地看出学生满意或不满意的项目,能够比较准确地找出学校在教学或其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二)调查结果在大学决策中的作用

通过调查,大学的决策者可以看到学生对学校各个方面的满意程度,为大学的决策者提供一种确定优先发展战略的工具;可以看到学生最关注和最满意的项目,以及他们不太满意或认同的项目;还可以了解到学校所提供的资源是否得到有效的利用或是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高。通过分析学生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大学的决策者可以找出学校在校生关系方面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要采取优先行动,以提高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满意度;改善不满意项目的现实状况,同时继续保持和发扬学校做的好的一面;构建良好的校生关系,有利于大学良好形象的建立。于此同时,学校可以将这些项目用于招生宣传、营销和公关活动之中,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认同感。如果学生对学校提供的资源分配不合理这些项目上满意度不高,学校可以对资源进行重新调整,增加学生认为重要的内容的投入,将学生认为不太重要领域的资源调查到重要领域。

(三)调查结果的使用效果及社会意义

学生满意度调查不仅仅是一项衡量学生满意程度的调查,同时这也是高校自我反省的调查。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大学可以建立学生年度满意测评机制,分析学生每年对学校经历的满意程度的策略分析,发现新的改进领域,分析学生对学术成长的期望。调查既可以在院校层次上进行,也可以在学校内部的学院、系和专业上展开。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比较,不仅可以分析出全国性高校每个院校的学生满意度情况,进而为院校发展提供参照,调整院校规划、营销和公关战略,而且可以分析单个院校内部学院或专业的学生满意度情况及该学院或专业的强项和弱项,进而找出自己学院的问题,更有效地加以改进和提高。例如,2006年英国大学学生满意度调查中学生满意指数最高的Buckingham大学(Buckingham University),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关注的焦点。在决策中更加重视教学工作,并认为在高校中不但要搞科研,更要注意培养人,重视学生,增加学生对母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这样的调查也使政府认识到高校的职责不仅仅是科研,更重要的是培养人,这对政府在教育上的决策也有很大影响。

英国大学学生满意度调查给国家和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了一个从学生满意的角度系统地观测教育服务质量的途径,它是英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从高校层次上看,用学生满意度测评结果可以评估学生的忠诚度,准确地找到学生的期望还没有得到满足的地方,使高校在战略和战术上瞄准急需改进的领域,调整校生关系。从不同的大学类型来看,运用学生满意度测评结果可以对各种类型院校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异同,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从高等教育系统来看,能对整个高等教育中的校生关系状态进行全方位扫描和监测,使政府和公众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运行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实现政府和公众对高等教育机构的有效问责,保持高等教育系统与政府和社会的良好关系。从学生角度看,学生满意度测评表达了学生对他们所使用或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评价,是学生作为高等教育消费者行使权力的一种方式。

三、英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对我国大学的启示

(一)满意度调查是协调大学校生关系的重要手段

英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其大学生满意度调查是基于市场经济消费者理论建构的。这一理论认为,大学生是高等教育服务的提供者——高等学校的顾客,是教育产品的消费者,拥有是否投资教育并且决定投向哪所院校的权力。大学生作为个体,在消费教育产品或服务时,对在消费行为中可能获得的目标抱有一定的期望。当期望得到满足时,他们才会对学校感到满意;当期望没有得到满足时,不仅对学生自己的成功会产生不利影响,也有可能对学校的声誉带来不利影响。而对大学提供的教育服务满意的学生,在学业上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将来有望成为学校的品牌的宣传者和示范者。因此,大学生满意度调查作为一种正式的“需求评价”,是任何高等教育机构综合性评价中不可缺少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协调大学校生关系的重要手段。

(二)带来了“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英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涵盖了学生在学校经历的主要方面,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水平,英国大学的所有工作,无论是校园规划、校园环境、各种设施设备,还是其管理、教学、科研、服务等各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他们在课程计划、许可注册、教学评估、学生服务、社团活动、经济支援、设施服务、图书馆建设、计算机服务、校园环境、健康福利和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关注学生。学校的各种部门都是为了学生服务而设立的,几乎任何一个英国大学的宣传册,都主要介绍该校的特色专业和学生的特点、学习生活等方面。不像我国的大学,学生往往是被管理者,各级学校管理机构成了学校的“主角”,最显著、最受重视的往往是学校领导。各级教育服务部门不是提供优质的服务,而是实施“高效”的管理。引入满意度调查,无疑可以推动我国高等学校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三)促使大学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使命

高等学校的使命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要使培养质量得到保证必须遵循两条基本规律。第一,培养方法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第二,培养规格或标准必须符合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违背前者将导致教育效率低,培养成本大的后果,违背后者将导致培养的人才无用武之地。对于高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来说,如果要履行自己的使命,就必须认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而学生满意度调查正是调查学生心理期望和需求的一种工具,它能帮助高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使命。

(四)对我国大学管理的启示

与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满意度调查相比,我国大学的学生满意度调查还很不成熟,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8]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需求旺盛,供不应求,公办教育处于主导地位的情况下,高校和教育机构都没有对学生满意度调查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少有大学进行这项活动,这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和教育理念极不相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处于从扩大规模到提升质量的质的变化中,高等教育“买方”市场逐步形成,院校资源竞争日趋激烈。英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的经验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为了提高办学质量,高校应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从学校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重视学生满意度研究也有着深远的意义。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往往通过其毕业生的综合水平来体现,学生未来发展的成就代表了学校当年的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高低反映了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所以高等学校要倍加重视学生满意度评价,将之作为衡量大学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通过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的期望和满意程度不失为一个理想选择。正如世界营销学大师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所说:“学生是校园里最重要的人,没有他们,就没有学校存在的必要。”[9](34-37)在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构造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社会背景下,我们要提高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密切学校与学生的良好关系,把培养学生、服务学生作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推动学生和学校的全面发展,英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英国教育体制简介[EB/OB].http://www.educationuk.cn/news/info/134.html,2006-08-16/2007-01-12.

[2]http://www.thestudentsurvey.com/.

[3]2005 National Student Satisfaction Survey. http://www.hefce.ac.uk.news/HEFCE/2006/survey.PD F.2007-01-12.

[4]2006 National Student Survey results,http://www.ics.heacademy.ac.uk/news/fullstory.php?id=42.

[5]Terence, Kealey. Buckingham. No 1. in National Students Survey [J].The independent, (2006) PDF. Volume (Autumn/Winter):2.

[6]Douglas, Jacqueline; Douglas, Alex; Barnes, Barry. Measuring student satisfaction at a UK university. 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J]. 2006, Volume 14(3):2006.

[7]http:/www.brookes.ac.uk/brookesnet/student_satisfaction

[8]韓玉志.学生满意度调查在美国大学管理中的作用[J].比较教育研究.2006(6).

[9]菲利普·科特勒,凯伦F.A.福克斯.教育机构的战略营销(第二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郭德侠)

Survey on British National Student Satisfaction

YANG Xiao-ming JIN Long ZHANG Yan

(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China)

Key words: British universities; university management; student satisfaction; survey

作者:杨晓明 金 龙 张 艳

上一篇: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论文下一篇:市场营销战略战术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