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经济社会管理论文

2022-04-26

摘要本文认真深入对我国广播电视电影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分析与思考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探究其存在问题及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完善财务管理体系、转变财务管理理念、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加快财会队伍建设等对策与措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广播电视经济社会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广播电视经济社会管理论文 篇1:

浅谈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与管理

摘要:作为传播党和政府声音的重要工具、大众传媒的重要手段,广播电视要顺利运行与持久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技术维护管理工作的支撑。为此,本文结合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征,对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方面进行了探究,旨在提升广播电视的播出质量。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

引言

作为传统媒体,广播电视在文化传播及信息提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我国广播电视产业急需调整结构,进行改革升级。作为广播电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与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播电视是否能安全播出。在当前新媒体的发展背景下,本文在分析广播电视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关的维护与管理工作方法,旨在能有效满足及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一、广播电视技术系统主要组成部分

1.传输系统

广播电视的市场覆盖率直接影响其传播的范围及后续发展,而这之中最重要的技术系统当属广播电视传输系统。过去,广播电视以模拟大微波干线作为主要传输方式,这种以点对点模式传输的方法,传输系统的容量比较小,达不到实际需求。对于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来说,其覆盖率也存在问题,覆盖范围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覆盖不到部分偏远地区的“盲区”,这直接影响了国家信息的传播。

2.控制系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的频道也在不断增加,广播电视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这对广播电视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控制系统从简单朝着复杂演变,拥有功能齐全的音频切换矩阵,具有各种同步电机、格式转换器等多样化的辅助设备,这满足了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进行快速灵活的安排的需求,满足了大规模视频制作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系统整体的复杂性在不断增加,技术维护与管理工作的难度系数也在增加。如果控制系统中的某一个设备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对此,操作人员必须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程序与步骤,降低故障发生概率,减少人为的误操作引起的故障。

二、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与管理策略分析

1.构建安全运行机制

发射设备在广播电视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发射情况,因此,如何管理好广播发射设备,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率,是摆在广播电视从业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这要求操作人员加强对发射设备的日常巡查,全面掌控其运行状态。此外,构建广播电视监督体系也是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的有力保障,操作人员通过实时监测节目信号、声音、图像的质量,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

2.建立设备维护档案

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保障设备高效、安全、长期地运行,切实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档案,利用设备维护档案中的详细信息为设备维护保养提供服务。设备维护档案包括设备状态、检修记录、故障问题等内容,对检修人员日常检修具有指导性作用。

对于设备的检修一定要形成常态化,与此同时,还应将定期检修与不定期维护有效结合起来,尤其要关注那些易损且易受外界干扰的设备。此外,维护人员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与知识水平,与时俱进,掌握最新最先进的设备情况,提高修护水平。

3.引进自动化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播控设备的内部电路日渐复杂,单凭维护人员很难做到全面、系统的实时维护,因此,必须要引进自动化技术。近几年来,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与管理中人力的投入越来越少,入侵安全检测、视频监控联动与电力检测之类的系统都实现了自动化,甚至实现了“无人值守”。

事实上,自动化技术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基礎条件,即技术环境与安全系统。在这种模式下,一定要加强检修力度,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并保证传输平台的安全运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正常播出。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其技术维护与管理工作显得尤其重要。操作人员只有不断提升维护技术与管理水平,确保控制系统与传输系统的稳定运行,降低设备的损耗并预防设备事故的发生,才能确保电视节目播出的频率和时间。

参考文献:

[1] 赵炜.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问题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4(24):67.

[2] 刘泽龙.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4(6):122.

作者:王德忠

广播电视经济社会管理论文 篇2:

构建广播电视电影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对策探究

摘 要 本文认真深入对我国广播电视电影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分析与思考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探究其存在问题及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完善财务管理体系、转变财务管理理念、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加快财会队伍建设等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广播电视电影业 财务管理体系 对策 探究

广播电视电影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广播电视电影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资金不足、效益不高、投资不够、经营不活等突出困难与问题,严重影响制约了我国广播电视电影业的全面快速发展。笔者认真对我国广播电视电影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了解掌握了加强其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粗浅的分析与思考,探究其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

一、构建广播电视电影业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在现代经济社会管理中,加强财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以及商品经济快速发展,财务管理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加强广播电视电影业财务管理,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现代经济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已经转向了资金管理。这是因为,加强财务管理,货币已经成为了统一的计量标准,并对广播电视电影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管理与监督,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同广播电视电影业的经营成果紧密相关。二是加强财务管理,对广播电视电影业全面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为广播电视电影业的资金能不能科学合理流转,直接同广播电视电影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三是加强财务管理,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发展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

二、我国广播电视电影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财务管理意识不够

我们知道,在我国,很多广播电视电影业的经营者,实际上就是投资者、管理者,甚至很多经营者和管理者不是财务人员出身,不懂得财务知识。但是,广播电视电影业往往是以经营业务为主,经营业务判断必然成为了广播电视电影业投资和决策的重要标准。同时,由于很多广播电视电影业的所有者、决策者和经营者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等不良倾向,往往忽视了广播电视电影业的财务管理,通常不把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假如他们没有全局的思想和观念的话,必然就会导致广播电视电影业的财务管理极为混乱。

(二)财务管理机制不全

当前,从我国的实际来看,很多广播电视电影业并没有符合实际、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包括企业管理、财务会计、职能职责、考核奖惩、学习培训等方面的制度。通常而言,廣播电视电影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往往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主观意志进行判断,随意性、风险性较大。此外,由于没有科学系统的理论依据,往往导致广播电视电影业发展面临巨大风险和压力。

(三)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在我国,由于广播电视电影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往往对提升员工能力素质不够重视,特别是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力度不够,而这些人员的素质通常比较低下,很难胜任广播电视电影业财务管理工作,更别谈创新发展了。此外,很多广播电视电影业普遍重视培养科技人才,而对财务人员不够重视,使得财务人员被动开展工作,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钻研业务,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广播电视电影业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以及监督制度就形同虚设。

(四)财务资金严重不足

一般而言,广播电视电影业的初始经营资本往往为内源型融资方式,资金数额比较少。同其他融资方式相比,内源型融资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比如银行贷款就是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但从实际来看,由于证券市场相对比较落后,其标准比较高,而广播电视电影业的信用等级普遍不高,资信程度相对比较差,必然导致广播电视电影业无法获得银行的信用贷款。

三、构建广播电视电影业财务管理的对策探究

(一)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完善财务管理法律体系,是加强广播电视电影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通常情况下,广播电视电影业普遍存在着经营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融资能力差等状况,因而使得了其市场融资难度比较大。从客观方面来看,世界上很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研究制定了有关广播电视电影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对此,我们应当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做法和经验,及时研究出台广播电视电影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研究扶持广播电视电影业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在具体执行和落实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必须不断修订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当前,我们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广播电视电影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二)转变财务管理理念

转变财务管理理念,是加强广播电视电影业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所谓财务管理理念,就是指导财务管理与实践的思想和观念,也是探讨和解决财务管理困难与问题的出发点、落脚点。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新的财务管理环境与条件,如果广播电视电影业不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地转变财务管理理念,通常是很难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和生存机会的。对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思想,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现代经济社会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实际上,任何单位所进行的财务活动,都与人有关,由人来进行管理与操作。因此,加强广播电视电影业财务管理,需要我们坚决扬弃过去那种落后的思想与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思想,要逐步建立健全责、权、利相互结合的现代财务管理体制。此外,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激励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人在科学、合理理财等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所以,广播电视电影业要积极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加强同外界开展合作与交流,逐步实现多元化投资,不断优化财务管理结构。

(三)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提高财务管理能力,是加强广播电视电影业财务管理的根本举措。因此,需要我们切实把加强财务管理作为现代经济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全面贯彻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发展过程中去。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财务管理通常涉及到单位的各个方面。因此,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决策者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管理好、运转好和控制好资金,不仅是财务部门以及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要职责所在,而且也关系到广播电视电影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此,需要我们一级抓一就一级,层层抓落实,为加强财务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要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质量和营运效率,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资金结构,进一步优化负债结构和比例,使资金发挥最佳的作用和效果。最后,还必须在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以及资金结构的前提下,全力維持一定程度的支付能力,确保生产经营活动有序推进,促使企业科学、合理、有效地预防因市场变化、融资困难等方面的制约。

(四)加快财会队伍建设

加快财会队伍建设,是加强广播电视电影业财务管理的举措之一。目前,有很多广播电视电影业存在着财务管理混乱、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营私舞弊、弄虚作假、行贿受贿等困难与问题。深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广播电视电影业的财务管理基础较为薄弱,管理人员素质低下,又受制于单位领导,因而无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利;单位领导的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对于财务管理的制度、纪律不够重视等。要解决好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严格执行财务从业人员管理制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战略,吸引更多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到广播电视电影业来。对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加强他们的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要认真组织他们学习《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其思想意识、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坚持做到持证上岗。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电影业所有者、决策者和经营者要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提高其法律水平。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改善、优化广播电视电影业的财务管理结构,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电影业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四、结束语

总之,加强财务管理,在广播电视电影业发展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必须从立足长远,结合实际,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其原因,努力探索加强新形势下广播电视电影业财务管理的新举措、新办法和新途径,着力解决广播电视电影业财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广播电视电影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玉凤.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现代商业.2008(29).

[2]王彦霞.首都影视文化产业化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12).

[3]罗评.浅谈广播电视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财经界.2010(14).

[4]唐少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对策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1(14).

作者:周罕

广播电视经济社会管理论文 篇3:

浅析云南少数民族农村广播电视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内容不断创新,覆盖面不断扩大,极大的丰富了农村少数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 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 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稳定及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问题, 亟待解决。文章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农村广播电视现状调查,以广播电视理论和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为指导并进行分析,试图提出解决云南少数民族农村广播电视存在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广播电视;少数民族农村;问题及对策

广播电视具有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等特点,是当前影响最广泛、受众最多、最受人民群众欢迎的现代化传媒,是农村最现实、最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是农村群众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尤其是在云南少数民族农村,地势偏远,交通不便的山区,搞好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作,就是通过广播电视,把学校、文化室和科技站办到农民的家里。

一、云南少数民族农村广播电视发展现状

云南少数民族农村电视依然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和最广泛的传播媒体,收看电视节目一直是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2010 年农村居民每周平均有5.2 天会接触电视,远高于对其他媒体的接触频率;农村居民平均每天用于收看电视的时间长达141.7 分钟,领先于其他各类媒体。

云南是全国最早实施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的省份之一,云南省广电局自1989年开始先后实施了“331”(在乡镇一级建设3米卫星接收天线、3瓦发射机、转播1套电视节目)、“211”(在行政村一级建设2米卫星接收天线、1瓦发射机、转播1套电视节目)工程,1998年国家提出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强对广大农村地区广播电视覆盖.截至2006年底,全省共建成卫星地面收转站44861座(其中省、州市、县、受益村四级共同投资建站19293座,州市、县自筹资金建站3000余座,其余为地方自建和系统外自筹建站);拥有10瓦以上(含10瓦)广播电视发送设备953台,总功率为1619.18千瓦,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2%和93.5%。2003年前,基本实现了已通电行政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到2006年3月,基本实现了5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有效地扩大了农村广播电视覆盖,解决了我省部分农村和边远农村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二、云南少数民族农村广播电视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云南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蓬勃发展,覆盖面显著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但是在偏远农村,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滞后

广播电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云南是一个边疆、多民族、经济欠发达省份,经济发展滞后且不平衡,农民人均纯收入低,加上云南又是一个高原农村省份,地形复杂,山高谷深,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农村广播电视建设难度大,导致在相同的投入条件下,实际的人口覆盖率农村较坝区低。目前,广播综合覆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还有42个县,占32.6%,其中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的还有20个县,占15.6%;电视综合覆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42个县,占32.6%,其中低于10个百分点的10个县,占8%。云南基础设施薄弱, 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制约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广播电视“听不懂、看不懂”

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听不懂广播、看不懂电视现象比较严重。广播电视新闻来源较少、栏目单一、形式呆板、重播率较高, 与少数民族群众的需求有较大差距, 地方民语广播电视发展受到较大冲击。云南省有22个少数民族使用26种语言,14个民族使用22种文字,有的一个民族使用3种语言。据调查,云南省1415.9万少数民族人口中,仍有650多万人不通或基本不通汉语。云南少数民族农村大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以说本民族语言为主,而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以普通话为主,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群众听不懂、看不懂广播电视节目的现象较为严重。少数民族语言自办节目少、内容单调、译制能力弱。少数民族语言自办节目少主要表现在无论广播还是电视,都存在栏目少、节目数量不多、重播率高的问题。当地群众戏称“打不死的老虎,吃不完的白菜”。

(三)村村通“返盲”现象突出

云南省在“九五”、“十五”期间建立了一批卫星电视收转站和小功率电视转播台。尤其是“331”、“211”、“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实施,基本解决了5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问题,提高了广播电视覆盖率。但是,从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出发,在“九五”和“十五”初期建成的19293座站,建设标准低(每站均只能收看1~2套广播电视节目、发射功率仅为1~3瓦)、覆盖范围小,收视效果差,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收听收看需求。再加上缺乏必要的维护管理经费和专业技术人员,农村电压的波动、雷击等自然灾害的频发,设备运行十多年,早已超出设备设计使用寿命,“返盲”现象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返盲”村超过1万个,全省的广播电视覆盖率本来就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返盲”现象的出现,进一步拉大了我省覆盖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按照国家新时期“村村通”建设标准,收听包含中央、省的4套以上广播节目、收看包含中央、省的8套以上电视节目的要求来衡量,早期建设的“村村通”即使还能继续工作,也面临升级、改造和达标的任务。同时,由于“村村通”维护运行经费长期得不到落实,加之雷击、农村电压波动等影响,近年新建的“村村通”设施也存在着“返盲”隐患。“村村通”工程建设成果难于巩固,“返盲”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

(四)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当前, 从事民族语节目的工作人员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和专业能力相对较低, 而年轻的少数民族工作人员大多不愿从事民族语广播电视工作。少数民族地区民语广播电视发展面临人才匮乏的局面, 尤其是地、县一级广播电视单位, 相关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与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民语广播电视特殊人才需要不相适应, 很大程度地制约和限制了民语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发展。云南少数民族农村有线电视管理队伍缺乏严格培训,业务素质偏低,很难把握电视宣传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同时,维修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

三、云南少数民族农村广播电视的对策及建议

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不断改革创新,加快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快速健康发展,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深处群众、把握方向、突出特色

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同其他传播媒介一样, 都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广播电视宣传内容要紧紧围绕党的任务和宣传方针,宣传上坚持政治倾向性与真实性的统一,严格遵守宣传纪律。少数民族农村广播电视要求传播方式特殊(以民族语言传播)、文化特色鲜明(牢牢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上)、视听主体特定(以少数民族听众、观众为主),突出民族性、民生性和服务性。农村少数民族广播电视只有围绕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活环境以及冷暖痛痒、喜怒哀乐”等内容进行关注、关心和关怀, 才能使广播电视立得住脚, 具备市场竞争力和发展空间。广播电视节目民生性将服务意识和互动观念引入到节目中来, 不仅拉近了电视和观众的距离, 而且重塑了亲民有信的形象。因此, 增强互动和服务不仅是少数民族广播电视节目的特色所在,而且也是节目赢得观众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二)完善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

广播电视的转播、录制、发射等技术和设备, 是广播电视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对先进的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的使用和熟练掌握, 是确保民语广播电视宣传的质量和效果的根本保障, 有效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长治久安的强兵利器。构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体系, 确保广播电视安全传输。地处祖国边陲的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电力等配套基础设施落后、广电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以及境外敌对势力、邪教组织破坏时有发生等原因, 民语广播电视播出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因此, 要充分认识安全播出在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国家信息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安全播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积极利用高新技术, 加强民语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基础设施建设,彻底解决电力等配套设施的安全隐患问题。

(三)优化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

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是少数民族广播电视生命力所在。广播电视要坚持改革创新, 重视研究传播艺术, 注意利用现代传播技巧, 善于运用少数民族群众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 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 改进组织方式、工作方式和领导方式, 在地缘优势、人文优势上作文章, 增强节目的针对性、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 以生动、新鲜、贴近、丰富和深刻为重点, 使少数民族广播电视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进一步扩大民语广播电视新闻信息量。新闻是广播电视的灵魂, 也是衡量一个广播电视台实力的重要标准。少数民族广播电视从诞生那天起, 就应该以新闻信息传播为己任, 立足民族地区, 面向特定的民族听众, 辐射邻近的同语种听众, 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 传播各种最新信息, 将自己打造成少数民族群众依赖的、准确性高、权威性强的现代舆论工具。广播电视要完成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要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 充分认识自己的特点,发挥本民族的相对文化优势, 认真研究对象地区和受众的特点, 独立自主地办好节目。坚持大众文化供应, 加快发展民语民生节目、娱乐节目、影视节目, 不断挖掘视听市场潜力, 扩大受众群体。从受众甄别选择广播电视节目的角度看,善于研究受众心理, 吸引受众注意力, 增强受众参与性,提高对受众的持久影响力, 系统考虑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阶层对民语广播电视节目的实际需求, 采用多种节目形式, 吸引不同的听众群和观众群。

(四)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理顺“村村通”工程的管理体制,落实维护机构和人员,落实运行维护经费。加强县、乡(镇)广播电视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根据各地情况建立健全以州(市)或县为中心、乡(镇)为基础、面向农户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实行省、州(市)、县三级广播电视部门管理,州(市)、县、乡(镇)、村四级服务的“村村通”管理服务体制。

综上所述,随着农村现代化化的推进,广大农民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受众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同时他们对广播电视的收视习惯和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所构成的对农节目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受众新的需求,更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媒体要根据农村受众的新特点,更新对农传播理念,创新对农传播方法,结合对农村社会生活具有深层影响的内容选题,来改善新型云南少数民族农村广播电视的服务。

(作者简介:李贵文(1982.7-),男,彝族,云南宣威人,硕士, 助教,现任职于云南曲靖师范学院政法学院,研究方向:社会学。)

作者:李贵文

上一篇:中职学生教学心理健康论文下一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