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继续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农村地区经济落后,教育发展缓慢,教师信息闭塞,观念滞后,教育教学水平普遍比较低,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地制约着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寻找一种符合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实际的培训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证明,开展省级“送教下乡”教师培训活动,是推动农村继续教育工作的最佳途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教师继续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教师继续教育论文 篇1:

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反思与重构

一、我国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反思

1.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单一性

基础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以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国家的教师继续教育政策积极拥护和支持,但是在实践中,各地都出现了将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单一化的倾向,将内涵丰富的目标化约为课程与教材教育,甚至简单化到仅仅是教法培训。这种目标的单一性与农村教师需求的丰富性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因为农村教师的现实是:职前教育质量不高,有很大一部分是民办教师转正和刚毕业的中师生,甚至还有一部分代课教师,他们急需在一般素质和专业素质两方面得到共同的发展。再者,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在实践中的精英化取向和教育资源的城乡差异,使农村教师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不足,反映在教育行为上,一方面只重视“尖子生”,另一方面对大量厌学和辍学儿童感到无能为力,教学积极性不高。然而,这些价值观、情感等作为人的一般发展意义上的转变和提升却几乎没有在教师继续教育目标中体现。

2.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功利性

由于配套资金不足,以及理解上的偏差,各地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在推行的过程中出现更多政府强制行为的特征,而且许多培训向教师或学校收费,并采取了学历教育和证书教育的形式,将教师继续教育和晋级、工资、评优等挂钩,这使得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出现明显的功利性,只重形式不重实效的作风十分严重。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提出要在2002年工程结束时,使全国1000万中小学教师人均完成不少于190学时的培训。于是,一些地区便采用突击培训的方式,通过对教师集训,一次性地完成190个学时的培训项目。这种继续教育目标只重视形式,实施只是赶时间,其效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3.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失切性

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定位没有从农村教育的实际出发,忽略农村教师的真实需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由于只重视学历教育,农村教师的函授第二学历多是中文,与其所教学科多无太大联系。大部分地区农村教师同时教数门课程,单纯的学历教育和单科进修往往不能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其次,培训对象多是农村中小学校的管理者,但继续教育目标只是针对学科教育,缺乏教育管理方面的培训。再者,由于农村教育经费匮乏,农村学校多媒体等电化配备很少,有些地区干脆就没有,且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主要来自向学生收取的杂费,数额极为有限,为了节省用电等开支,一些学校的电脑等电化设备处于闲置的状态,所以,农村教师接受以信息技术普及和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继续教育后,其知识和技能基本无用武之地。

二、我国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重构

由于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存在着单一性、功利性和失切性的不良倾向,已经严重影响到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并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从目标取向、目标内涵、目标核心和目标实现四个方面来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进行重新思考,以建立一种适合农村教师发展的、促进农村教育质量提高的、城乡一体化的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

1.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取向:立足农村教育现实与统筹城乡发展

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取向必须立足于农村教育的实际状况,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彻底纠正继续教育目标上的失切性。立足于农村教育的实际就必须认识到:农村学校经费紧张,在教师继续教育上的投入能力有限;乡村教师工资不高,难以自费参加继续教育和教师培训;农村学校教学人员不足,日常教学工作十分紧张,难以抽出教师参加脱产培训;城乡学校环境差异较大,农村教师继续教育需求更大、更为多样。只有认识到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的真实情况,我们在制定目标时才能具有可行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此,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城市优秀学校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创设一定的条件,建立城乡校际合作机制和教师交流机制。只有统筹城乡发展的教师继续教育目标,才能为创建和谐社会打造一个坚实的教育基础。立足于农村现实是制定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出发点,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是制定目标的导向,两者并行不悖,相互补充。

2.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内涵:一般素质发展与专业素质发展融合

立足于农村教育实际,就必须承认农村教师不仅担负着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学生的责任,它更大更重要的责任是向那些升学无望的乡村儿童提供切合他们生存现实和价值目标更为广泛的良好教育,以促进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更好地发展。因此,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就不能仅专注于教师在教材教法等专业知识方面的提高,而要从更为广泛的价值层面来促进教师作为人的一般素质的发展和专业素质发展的融合。农村教师不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也不是单纯的、技术性的和价值中立的,它必须提升教师的整体素养,充分促进教师对自己的价值的认同感,有力地发展教师的个性。只有这样,农村教师才能在更广泛的层面影响学生,农村学校的学生才不会在学校仅仅得到了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在同时却深深地体验到身在其中的失败、排斥和无望。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丰富的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健康的情感、鲜明的个性、广泛的兴趣、乐观的情怀来熏陶、感染学生,使学生爱校、乐学、自强不息,并体会到生活的真正意义。

3.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核心:自我学习与反思性实践能力的培养

农村教师一般素质发展与专业素质发展的融合必须以农村教师的自我学习与反思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这就要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结合培训的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对自己所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认真的自我认识和思考,总结出在实际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而在这种不断的反思中提升自己和完善自己。现代成人教育理论也认为,作为成人成熟的重要标志是成人是否拥有一种自我的反思能力,是否能够通过对自己成长经历的不断自我反思而获取进一步前进的动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英等国在教师继续教育中,也由注重技术培训走向关注专业化建构,引入“反思性实践”理论,关注并培养教师主动地自我学习和反思性事件能力的培养。其实,教师一般素质的发展和专业素质的发展不是靠外在的力量的整合,更不是简单的改变一下知识结构就可以解决的,它必须靠教师自身的力量、经验和愿望来启动,必须靠教师自我学习和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性能力的培养。否则,功利性的、外在的激励往往导致农村教师在追逐高学历、证书中,在盲目地、机械地效仿城市背景下的教育模式中迷失自我。

4.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实现:从灌输与管制走向对话与参与

农村教师的自我学习和反思性实践能力的培养,靠传统意义上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方式是不能实现的。由于我国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带有政府强制性的特征,而且往往是在课程或教育学改革自上而下的推动下实施,故而继续教育模式倾向于将培训者预设为“上级命令的二传手”、“先进理论的提供者”、“标准答案的发布者”等。这是一种“我与他”的关系,是一种灌输与管制的目标实现方式。由于农村教师年龄、教龄、学历、职称结构不同,素质基础不同,最终可能的发展目标也不同,所以管制与灌输的目标实现方式是一种简单化的、单向的、无视差异的模式,是与培养教师自我学习和反思性实践能力背道而驰的。

因此,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从灌输与管制走向对话与参与。对话,就是地位平等,就要尊重农村教师已有的经验和需求,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尊重农村教师的人格与价值,这是农村教师继续教育能够充满生命力之所在。参与,一方面是让农村教师参与到继续教育的教与学的设计和实践中来,一方面是让培训者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实施校本培训,发现并解决教师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英国1988年推行国家统一课程计划,以中小学为基地进行教师在职教育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其中谢菲尔德大以中学为基地,大学教育系与地方合作培训就是一个很好的对话与参与的目标实现模式。它分六个阶段:首先,由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将教师个人分散的需要相对集中;然后,由中学教师与大学教育系对话和谈判;第三步是签订培训协议;第四步,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大学内交流和分享教育资源,开阔眼界;第五步就进入以中学为基地的教师在职学习的实质阶段,教师一边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一边得到来自大学的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并进行反思和改进;最后一个阶段是总结互动和交流的成果,协商今后辅导与咨询形式。这种以教师需要为导向,以对话与参与为目标实现方式的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说,对话与参与是实现农村教师自我学习和反思性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

(责任编辑刘永庆)

作者:闫瑞祥 周生芳

农村教师继续教育论文 篇2:

“送教下乡”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必由之路

摘 要:农村地区经济落后,教育发展缓慢,教师信息闭塞,观念滞后,教育教学水平普遍比较低,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地制约着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寻找一种符合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实际的培训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证明,开展省级“送教下乡”教师培训活动,是推动农村继续教育工作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探索实践

甘肃省地处西部,经济落后,教育发展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长期不足,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全省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大农村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教育发展滞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任务艰巨,农村教师信息闭塞,观念落后,知识老化、教法陈旧,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全国教育发展的形势极不相称。

如何尽快振兴农村的教育事业,有效地为全省农村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输送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开展省级送教下乡教师培训活动是解决此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一、送教下乡的形成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开始由城市向农村逐步展开。各地按照教育厅《“八五”期间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要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也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作法。但在向农村地区深入的过程中,遇到了与城市不同的情况,突出表现为以下两点:

一是甘肃农村偏僻落后,信息闭塞,培训经费紧缺,教师外出学习或集中脱产培训困难较多,供学矛盾突出。

二是虽然条件艰苦,但广大农村教师仍热衷于教育事业,他们对现代知识的渴求更为迫切。

作为全员培训的继续教育,如何使占全省中小学教师总量2/3以上的农村教师受益,寻找一条推动农村、特别是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的。

农村中小学教师是我省继续教育的重点,在借鉴城市开展继续教育经验的同时,采取特殊形式,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成立省级送教下乡专家队伍,开展农村教师培训,以推动农村继续教育工作。

二、送教下乡的基本做法

(一)确定适合农村需要的送教下乡内容

1 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与城区学校相比,农村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相对陈旧和落后,这是阻碍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迫切需要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这应该成为送教下乡的首要内容。

2 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

农村闭塞,教育教学信息量较少,我们在送教下乡活动中尽可能地把全国、全省的教育教学最新信息和资料带给他们,把专家队伍教师个人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科学有效的经验、方法传授给他们,增大他们的信息量,启发和帮助他们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期从整体上帮助农村学校的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 现代教育技术

农村学校教学设备和音像资料奇缺,教师很难接触现代教学设施,教学手段相对落后,难以适应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重要内容送下去,把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趋势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带给基层老师,让他们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高农村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4 优秀教师的形象和精神

将送教下乡专家队伍教师的敬业精神、人格魅力、形象特征、教学风格等通过课堂教学、互动讲座展示出来,使其受到启迪,城乡教师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5 新的培训方式

由于受地域、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地、县培训教师仅采用授课、播放录相等单一形式,效果不理想。省级送教下乡活动,通过优秀示范课、观摩教学、互动讲座和专家点评等一系列灵活、直观、有效的培训方法,引领教学新理念、新方法。使参训教师能够对照自己,找出符合自己教学的最佳思路,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建立专家级的送教下乡师资队伍

为了保证送教下乡的质量,产生良好的效果。需要组建多层次、多学科、高水平的送教下乡专家队伍,组建队伍时,一是选拔那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教育教学新秀等优质教育资源。二是注意学科分布,中小学各学科均有专家参加,三是注重送教下乡师资队伍自身的成长和提高

(三)选择有效可行的送教下乡形式

1 按需送教

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资料短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较低。针对这种状况,专家组教师主要帮助他们理解课程标准,分析教材,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法,解决教学中最实际的问题。

城镇学校条件较好,教师素质、教育教学能力较山区教师强,专家组教师则惻重于把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引入课堂,充分利用城镇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尽可能地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启发城镇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意识,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 多类型送教

(1)专题讲座:邀请全省在学科教学中有威望、有研究、有造诣的专家进行辅导讲座。讲座有学科教学、教育教学改革动态、教材重点、难点分析,课堂教学方法的选用及改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经验介绍、班主任工作、师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内容。

(2)示范课及观摩教学:邀请参加全国、省、市优质课大赛并获得奖项的中青年教师在当地进行现场示范课和观摩教学活动,并由随行的专家进行课后点评,使观摩教学听课的教师从中受到启发和帮助。

(3)听课、评课;当地优秀教师上完示范课后,专家组教师进行评课。评课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设计、教师素质、媒体使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评议,优点讲足,缺点讲透,再由专家组的教师重新上观摩课或播放优秀录相,使听课教师从观摩对比中找出差距、找到方法,同时。专家也从中发现“苗子”,结成“一帮一对子”,建立联系。帮助其成长,为当地培养骨干教师。

(4)互听、互评:根据当地的教学实际和需求,按照教学进度,确定一节研究课,由专家组教师和当地教师分别在同一个教学班进行授课。邀请当地教研部门、学校校长、教师和专家组教师共同进行听课、说课、评课等活动,教师先自评,再教师互评,后专家点评。从研究观摩对比中找出双方在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的优点和不足。

(5)交流座谈:专家组教师与当地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相互提问,解决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制定出目标,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这样,不仅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而且交流了

感情,增进了友谊。

3 多层次送教

省级送教下乡活动一般在县、区进行,地、县教育行政部门也分别组建了各自的送教下乡队伍,将省级送教下乡专家组送去的经验、信息及当地的特色方法,再分别送到边远贫困的乡、校,逐层向下推广延伸,这种省、地、县三级送教下乡的培训形式,已在不少地、县形成,并逐步开始向制度化、规范化过渡。

三、送教下乡的反响及效果

几年来,根据需要我们选调百余名专家教师行程数万公里,先后赴天水、定西、平凉、白银、甘南、临夏、陇南、庆阳等八个市区的20多个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少数民族县开展送教下乡、巡回辅导活动,有数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接受了培训,其中参加辅导讲座的教师一万七千余人,参加观摩教学及评课的教师近三万余人,并帮助当地培养60余名教学新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反响一:农村教师普遍认为,送教下乡活动符合甘肃省情,适合农村。,它充分挖掘开发了全省优质教育资源的潜能,解决了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难题,是立足“本土”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一条快捷、高效的培训路经。从长远来看,不仅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而且还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反响二:送教下乡活动是快速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素质的一种好办法。农村教师认为,不出远门就能接触到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学到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吸收到最新的教学信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拓展了教育教学的路径。这种面对面的教学方式,教师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学,学了就能用,可操作性强,深受教师的欢迎。

反响三:送教下乡引领了农村教师,锻炼了城区教师,使双方受益,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通过专家组教师的直观教学,基层教师学到了知识,看到了专家的形象和潜在的精神力量,增进了情感的交流,这是其他方式所无法替代的,而送教下乡专家组的老师也通过在基层的亲身体验,从中感受到贫困地区教师的敬业精神,受到了教育,得到了锻炼,虽吃苦受累,但心灵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

反响四:送教下乡活动已成为“爱心”使命。逐步形成了一支由百余名高水平教师组成的省级继续教育送教队伍及近百名教师组成的地、县送教队伍,他们严谨敬业,经验丰富,视继续教育为己任,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兢兢业业,用他们的爱心常年活跃在基层学校,为教师培训服务,已成为我省农村继续教育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反响五:省级送教下乡活动是穷地方想出的穷办法,起到了少花钱、多办事、省时见效的作用。它以点带面,全面带动了市(州)、县两级送教下乡活动的开展。许多市(州)、县已同省教育厅构建了省、市(州)、县三级送教下乡巡回辅导网络,这个网络的形成,将会对甘肃广大农村的师资队伍建设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四、送教下乡的发展前景与思考

 送教下乡活动在农村大地上已生根、发芽、开花。要使这枝培训之花常开不败,结出硕果,还须进一步研究、总结和深化。

第一,送教下乡活动在已不仅仅是“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的权宜之计,更是一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渠道,但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整体来看,它只是一种模式,必须与其他培训模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继续教育的作用。

第二,要使送教下乡活动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必须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虽然已初步形成了省、市(州)、县三级“送教”网络,但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加大对此项工作的资金投入。多年来,送教下乡费用主要来自于一些项目的支持,一旦项目结束,工作就会出现断层,培训的持续性就会受到影响。

第三,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送教下乡活动必须与现代远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新的生长点,才能推动全省继续教育工作朝着现代化、网络化的方向不断深入和发展。

第四,将送教下乡活动作为省级继续教育工作的研究课题。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力争在送教下乡的机制、效率、辐射、专家队伍建设以及与远程教育的结合等方面拿出研究成果,用以指导此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送教下乡活动是我省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特别是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面对我省广阔的农村,面对十多万名亟待培训提高的教师。面对与发达地区教师水平的差距,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我省农村教育的美好明天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邓品珊,甘肃教育文件选编[M](内部发行),甘肃教育出版社,1986,(8).

[2]中共甘肃省委研究室,甘肃省情[M](内部发行),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

[3]林租基,深圳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1,(3).

[4]吉林市教育学会编,为21世纪教育而准备——“希望之光工程”纪实[M](内部发行), 1999,(9).

[5]刘树杰等,根基——吉林市教师队伍建设概[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10).

作者单位:甘肃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郭廷彬]

作者:任伟涛

农村教师继续教育论文 篇3:

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决定基础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中,研究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 小学教师 继续教育

一、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1.对教师继续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培训目标不明确

广大的农村小学教师对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但对教师继续教育的内涵、培训目标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

2.参训教师的主体性缺失,培训过程缺乏动力

各地为了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以课时折算相应的学分,作为职称评定、工资晋级的“要挟”条件。教育主体话语权的丧失,慑于行政压力而参加的培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可想而知。

3.培训内容脱离实际,培训过程缺乏活力

继续教育的内容基本上沿用传统的学历教育的范畴,把理论知识作为培训的中心内容,对教师的兴趣、爱好与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缺乏必要的考虑,教师对教学内容没有选择权和主动权。

4.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以经典“院校本位模式”为主,以上大课灌输式教学为主。对教师最为关注的教学能力的提高作用微乎其微。

5.授课教师水平不高,缺乏专业引领

授课教师多是远离教学一线的理论专家,知其然,而不知如何使之然。

二、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对策

(一)制定合理的培训目标

在二十一世纪,我国教师培训的总目标应该是:建设一支具有以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素养,以提高学历、高层次为标志的专业知识素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教育知识技能素养,以社会适应为目标的能力素养,以发展 自身潜能和陶冶身心为目标的多方面文化素养等五大素养为特征的教师队伍。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各地区应结合本地经济和教育发展的特点、学校和教育教学的实际来制定合理的目标体系。

(二)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当今社会要求教师不仅是具有专业知识、能力和修养,能够胜任教学并进行有效教学的专职人员,还希望教师能不断超越、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实现自身发展。而这些素质的获得,绝非一次性的教育所能达到,要求教师在脱离了正规的教育后还要持续不断地接受各种各样的培训以及进行自我学习才可以实现的。

1.强化教师的知识扩展能力

终身学习思想要求我们,“学习”要成为人们生存的常态,成为持续的生命内容。而教师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自身的知识更新和扩展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继续教育要提高的不仅是教师的知识修养方面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师的知识更新、知识扩展、知识处理的能力和方法。而且教师只有提高了这种综合能力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实现教学创新。

2.完善教师的自我人格

教师因其肩负的社会使命而决定其职业的特殊性。

继续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促进教师人格的完善,这也是教师在情感领域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当教师感到自己是在创造性的教学,并为学生的日益成长感到欣慰,教学的过程也是和学生共创欢乐,共同享受、教学相长的过程,那么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会明显增长。

3.科学选择培训内容

继续教育培训内容的选择是师训诸多因素的核心,不仅影响到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还直接关系到教师培训效果。教师培训要面向未来,用适度超前的观念去指导目标定位、课程设置。

4.加大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强化教师的专业化

培训院校应适当加大教育类课程比重,让教师了解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行之有效的理论实证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对教育课程的学习,教师能将自身的教育经验提高到理论分析层面去审视和概括,又能用已掌握的教育观念和理论、方法自觉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5.增加创造性课程,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造力

培训机构应重视教师的创造力,引导教师参与课程过程。在开发和构建创造性教学课程体系时,应该变知识教育为学力教育,促使教师进行创造性学习,重视对教师创新能力的教育,科学创新思维的教育。科学认识创造力是教师创造力培养的前提,师资培训中心要为教师提供学习材料,使教师接触创造力的新理论;帮助教师认识创造力构成要素的多样性:使教师从创造的个体、群体、产品、过程、环境等多个角度理解创造力。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1.送教上门模式

由学校或学区联合组班,培训机构派人员送教下乡。这一方式有利于解决农村教师培训人员分散、经费紧缺等困难。

2.远程教育模式

网络教育的优势在于学习自主、资源共享、效率较高。培训机构可以通过网络,集中优势学校、教师、前沿的教育内容,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员得到最前沿的学习与培训。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营造了一个民主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减小农村地区和城市教师受教育的差距。

3.校本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所在的学校以及课堂,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因而更能激发学校和教师参与的热情,使教师培训更具活力和效益。校本培训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和有效激励导向,对教师的培训具有长效性。

4.“自修——反思”的培训模式

自我批判、教学反思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必备能力。教学过后经常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这是教师借助行为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有效途径与方法。

(四)建设高素质的师资培训队伍

增强培训效果,高水平的师资是关键。必须建立一支以教坛新秀、特级教师、中高级教师为骨干,熟悉课堂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相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要采取措施适当引进一些高职称、高学历、紧缺学科而又善于开展继续教育的专职或兼职教师;其次要重视从教学第一线优选骨干教师参加到培训工作中来,这些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刻的课堂教学体会以及生动的课堂教学案例更容易引起参加培训教师的共鸣。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鲍七小学

作者:翁森勇

上一篇:现代企业绩效审计论文下一篇:职教学生法制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