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波动水利水电论文

2022-04-2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630050)摘要:基于业主在工程承发包阶段将大量的风险转嫁给承包商的现状,以99版施工合同范本和07版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中关于风险分担的相关规定为基础,总结出业主和承包商之间最为合理的风险分担方式,进而通过实际合同文本调查对业主再分配风险进行实证研究。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物价波动水利水电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物价波动水利水电论文 篇1:

工程项目投标报价中的风险规避

摘要:在我国现行的合理最低价中标的原则下,如何加强投标中的风险分析和规避,既低价中标,又保证项目的盈利,将直接关系到承包商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从人、招标文件、企业、外部环境这几方面分析了投标报价中主要的风险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总结了规避风险的对策,给承包商在投标报价的过程以指导作用。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 投标报价 风险 风险规避

0 引言

工程量清单报价是国际上通用的竞争性招标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在量价分离的基础上,企业自主报价,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国际上一般都采用最低价中标的原则,而我国由于实行此模式的时间不长,各方面制度不够完善,现阶段采用合理最低价中标的原则,这使得在工程投标报价的竞争更激烈,投标人的风险更突出。如果对投标报价的风险管理不慎,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收益,不仅损失了投标的前期投入,整个工程的利润更无从谈起。

1 投标报价的风险分类

工程投标报价风险,是指在投标报价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给承包商投标报价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导致投标失败,或者中标后因不确定因素使利润减少甚至亏损[1]。投标报价风险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只有从投标风险来源进行风险控制,才能避免或减损失。本文就风险来源的主体作如下分类:

1.1 人的风险 在投标报价中,造价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的造价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很多造价人员是在实际工作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受传统的报价体制约束,观念陈旧;另外一部分则是初出校门便从事报价工作,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加之施工企业缺少对他们进行持续培训,这就使得很多人的知识结构不全面而且落后,编制投标报价的水平也不高[2]。

1.2 工程量清单的风险 在清单及报价编制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容易给承包商带来风险,这些问题及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与实际工程量不符 《清单计价规范》规定:“由于工程量清单的工程数量有误或设计变更引起工程量增减,属合同约定幅度以内的,应执行原有的综合单价”。当工程量清单中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存在差距,又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而承包商没有认真审查,这必然会造成报价失准,施工企业应得利润也有可能因此减少。

1.2.2 工程量清单缺项 对于工程量清单的缺项问题,《清单计价规范》规定:“工程量清单漏项或设计变更引起新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其相应的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经发包人确认后作为结算的依据”。

1.2.3 对清单项目的理解有误 与传统的施工图预算相比,工程量清单中的项目名称对应的项目特征和工作内容表述更具体,内容的针对性和综合性也更强。如果承包商报价时不仔细阅读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重计”或“漏计”清单项目中的某些应发生的费用,往往会使综合单价偏高或偏低,进而对投标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2.4 项目与计量规则不配套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招标单位除了提供工程量清单外,还提供相应的计量规则和技术规范,如果清单与计量规则不吻合,就会给报价人员的理解带来偏差。二是招标单位在招标文件中只提供简单描述,不提供计量规则和技术规范,对应清单的工程量还得由报价人员根据施工图纸、凭经验进行分解、计算、复核,不同单位的投标报价也就各不相同。

1.2.5 清单项目划分太粗 与国际招标相比,我国招投标工作中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显得较粗,项目划分较综合,包含内容也不具体,与同类项目可比性小,不便于快速报价及将来的索赔和结算。这既有图纸设计深度不够的原因,也有清单编制不详的问题。

1.3 企业风险

1.3.1 缺乏企业定额 清单规范中的报价是以投标企业自身施工定额为基础的,而我国很多施工企业没有自己的施工定额,这给企业报价造成很大的不便。没有企业定额,企业在投标报价时存在盲目性,项目需要的工料机消耗量很难预测,项目成本很难把握,出现亏损也就在所难免。

1.3.2 不了解业主倾向的风险 业主的倾向包括:对某一承包商的好感;对工期、质量、安全、价格、信誉等的偏重程度;对施工企业是否一视同仁;是否办事公正。如果投标人不了解业主的倾向,没有进行针对性投标,就会错失良机,加大投标报价的风险。

1.3.3 不了解对手情况的风险 一般项目的参投单位少则三五家,多至十几家。只有在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才能报出合理的、有竞争力的报价,提高中标率。

1.4 外部环境风险

1.4.1 自然风险 中标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气候而造成损失,根据一般合同条件,这类损失承包商可以得到部分补偿,但是因财产损失造成的成本增加难以得到全部赔偿。

1.4.2 技术风险 一方面招标图纸标明的地质条件与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可能有较大出入,另一方面招标文件中某些技术规范要求不尽合理或者对承包商过于苛刻,或者提出了某些过高的技术标准要求,那么在施工中可能会使承包商付出更多的成本。

1.4.3 材料涨价的风险 一个工程项目的材料成本占工程直接成本的50%-70%,所以材料涨价风险是投标报价的重要风险。现在的承包合同一般为不调价合同,一旦物价波动,对中标项目经营成本会造成巨大影响。

1.4.4 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包括工程所在国的经济状况、经济实力、经济发展趋势等方面给经济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如通货膨胀、外汇风险、经济危机等。

1.4.5 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是工程所在国的政治、政策、国际关系、权利机构等方面对经济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

2 风险规避的方法

不同的风险可以有不同的对策,阻止风险的发生,遏制风险的恶化,拒绝承担风险,避离风险,放弃可能遭致风险的意图等均有可能达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

2.1 提高造价人员的素质 学习是提高造价人员自身知识、业务水平、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除了对本专业的知识进行更新、提高外,还应该结合工作广泛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工程、技术及经济方面的知识,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够编制出高水平的工程报价。

2.2 深刻理解招标文件中的各项条款 认真领会招标文件,对各项技术、经济风险因素建立风险清单,识别出主要风险,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量化,然后做出风险决策并及早制订风险应急方案,以期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2.2.1 认真研究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是编制投标文件的指导性文件,做投标报价时必须全面学习,认真研究各项条款,熟悉《清单计价规范》中每个项目所包含的项目特征、计量规则、工程内容,制定投标报价方案,避免因未正确理解招标文件的某项条款而使投标报价偏离过大或者中标后给本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3]。

2.2.2 详细踏勘现场 通过详细的现场踏勘,有助于了解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场地大小、地质情况、相邻建筑等,落实平面布置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等,研究招标提供的勘察报告,给招标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有助于了解该工程项目执行的定额、取费标准与有关计算规定、办法以及材料供应情况、材料价格及发包方的资金状况,对工期、质量要求和投标单位的信任度。

2.2.3 按专业对施工图进行工程量审查 工程造价涉及的专业很多,为确保工程数量的准确,在审查工程量清单时,请专业人员进行工程数量审查。

2.2.4 根据图纸审查清单 如果抛开设计图纸,只凭经验填单报价,往往将报价中虽然价格相似但内容不尽相同的要素忽视,造成清单报价与施工图纸不一致,即使中标也可能会产生价格争议。因此,在投标中,一定要根据图纸说明、标准图集和规范才能准确分析报价。

读图时先要看首页便于查阅图纸并能对该工程有一概略的了解,然后逐张阅读。待招标答疑时提出。通过读图,若发现有明显不合理的地方,可以提出改进设计的建议和切实降低造价的措施。 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先要按原设计报价,再按建议的方案报价,通过比较、鉴别,以最优的方法赢得甲方的信任[4]。

2.2.5 要尽快澄清清单审查出来的问题 在国际惯例中,施工企业对业主的设计或其他明显失误有预警责任,及时告知业主,一方面可以防止今后的索赔失败,一方面也体现承包商的诚信度,这往往更容易得到业主的信任,使工程结算纠纷减少。

2.2.6 进行技术交流 投标人通过技术交流,一方面了解招标方对招标的总体设想、供货范围或工作范围、技术规格及性能要求;另一方面间制造商及供货商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规格和技术性能、财务能力、商业信誉等等加以介绍和宣传,造成声势和良好影响。特别是在招标方尚未确定招标文件中的技术部分和具体规格、性能的情况下,技术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技术交流搞得好,可以影响招标方对招标文件的技术规格、技术方案、供货范围等有关部门的编制,只得招标方考虑或倾向于投标人供给特点,将投标人的某些优势列入招标文件之中,这对于投标人十分有利,为投标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收到先声夺人的成效[5]。

2.3 实现企业优势

2.3.1 制定企业定额 承包商依据当前自己实际的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在参考统一定额和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建立起企业定额。在制订企业定额时,施工企业应从分解每一道工序入手,从人工、材料、机械等各方面尽可能挖掘工艺创新所带来的优势,如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工作面协调,降低单位工程量的各项费用,降低工程材料的损耗等。

2.3.2 建立企业创新体系 技术方案的创新、施工工艺的改进是企业创造额外利润的保证。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内部的创新体系,在研究现有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利用外部的技术信息,对此进行创新、改进,甚至开发出新的技术方案,形成企业内部的技术资源。在项目投标时,应该成立专门的技术方案小组,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有经济效益的方案,然后细化方案到各施工工艺,如果施工工艺还可以优化的话,再利用创新体系进行挖掘。在此过程中,企业应该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形成内部的技术资料,以便于指导施工。

2.3.3 建立企业的市场信息系统 有效的市场信息系统有利于企业掌握市场动态,明确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差异,从而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自身状态来适应市场,这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平时要加强内部管理,注重积累资料和信息,建立专门而完备的投标档案资料。在投标报价时,企业可以通过市场信息系统间接了解业主情况,竞争对手的情况,也可以了解市场的其他信息。当企业把这些信息化为己用时就可以提高自身竞争力。①了解业主倾向。了解业主的倾向对于中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投其所好”,知道了业主的倾向,有利于得到业主的好感以至中标。②了解竞争对手情况。尽力弄清竞争对手的情况,全面地掌握其优势和缺点,明确本次投标的竞争对手,有针对性地制定投标方案、选择投标报价的技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限制竞争对手,增加中标的把握性[6]。③了解市场情况。调查当前施工材料、用工、设备租凭的市场价格和波动情况,及当前同等规模、类似结构建筑产品的市场行情,避免盲目报价。建立自己的可靠的材料设备询价、比价、供应系统,满足工程投标的需要[7]。

2.3.4 重视资料的积累与分析 定额只是一个平均水平,不同的工程有不同的特性和环境,其具体操作起来就需要平常的经验与资料积累。工程造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而只掌握方法,则工作无从开展,而单纯的资料积累只是一堆数据,必须适时地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为已所用。因此,要提高工程造价的编制水平,必须重视资料的积累与整理分析。

2.3.5 建立投标报价的后评价工作制度 投标报价后评价工作是指在每次投标活动结束后,针对本次投标报价情况进行优势和劣势分析,旨在获取更多的中标机会。投标报价后评价工作由投标报价总体负责组织实施,要有活动记录。对投标活动中一举获胜、取得中标的,要总结经验,推广经验,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对本次投标活动中未中标的情况,要分析记载,吸取教训以利再战;对一些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也可在投标报价后评价工作中推广,并对由此引起的新的预算单价进行研究论证。

2.4 时刻注意外部风险

2.4.1 自然风险 在投标报价时,本地工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利”的优势,争取中标;外地工程,应认真研究工程所在地的水文、气象、地质资料,进行周密分析,在合同条款中进行合理的风险分配,将风险降低。

2.4.2 技术风险 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成熟、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越来越多,不同的工艺、方法的施工成本各不相同,有的甚至相差甚远。因此在施工前,对于影响成本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一定要进行成本分析、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并结合企业人员、设备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施工方案,避免因方案的失误而导致成本浪费和亏损。

2.4.3 材料涨价的风险 对材料和设备的供应应予以足够重视。一般说来,材料和设备的价格信息可通过工程项目所在地的造价管理部门获得。其次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做亲自调查,通过对若干供应商提供的材料和设备的单价信息,综合运输费用、是否便利等因素加以比较后方可确定材料和设备的报价。目前建材供应商众多,且新型材料也不断地应用于实践。因此建筑材料的价格波动很大,报价时不能只看见眼前建筑材料价格,而应调查了解和分析近一两年来价格的变化趋势,从而决定采取几年平均单价或当时单价,以减少价格波动引起的损失[8]。

2.4.4 政治、经济风险 应随时掌握了解当地及国际市场材料和机械设备价格的变动情况、运输费用和税率的变动情况,同时还要考虑当地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是否稳定,当地工人的工作效率等。最好通过长期分析,找出每年物价上涨的规律。

3 结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投标是工程承包中的一个决定性环节,而报价则是决定中标与否的关键因素,关系到承包商投标的成败。本文通过对投标报价的风险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可以增加企业投标的成功率,减少因投标带来的各种风险,增强企业的活力,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康皓.工程项目投标报价风险及决策分析[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06.(4):11-14.

[2]易建芝.关于施工企业投标报价编制的思考[J].湖南水利水电.2006(3):132-133.

[3]李建莉.增强投标报价竞争力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4.30(7):73-74.

[4]邓焰林,张扬,邢明党.建筑工程投标报价风险综合分析及思考[J].国外建材科技.2004.25(2):152-153.

[5]蔡显琨.国内企业如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J].企业及天地理论版.2007.(2):53-54.

[6]张树平.工程投标报价决策与技巧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31(1):63.65.

[7]何伟.工程量清单报价的趋势[J].施工企业管理.2005.(3):50.

[8]赵鹏,陈远翔.浅述投标决策过程中的风险管理[J].江苏交通.2003.(11,12):42-43.

作者:李 志 龚智涛

物价波动水利水电论文 篇2:

承包商视角下业主风险再分配的实证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630050)摘要:基于业主在工程承发包阶段将大量的风险转嫁给承包商的现状,以99版施工合同范本和07版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中关于风险分担的相关规定为基础,总结出业主和承包商之间最为合理的风险分担方式,进而通过实际合同文本调查对业主再分配风险进行实证研究。首先,通过对实际合同文本专用合同条款中约定的风险分担情况进行分析,初步识别出业主再分配的风险内容;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就不同风险因素的发生频率以及对承包商可能产生影响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价,进而绘制出业主再分配风险重要程度象限分布图,明确这些风险对承包商的影响程度。最后,给出了在招投标阶段和合同实施阶段承包商应对业主再分配风险的应对措施。通过实证分析,识别出业主通常会转嫁给承包商的风险,以及再分配风险对承包商的影响程度,为承包商应对业主可能再分配的风险提供支持。

关键词:风险再分配;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

一、引 言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开放,我国建筑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承包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也日益增多。由于工程风险既具有长期性、相对性、多样性的特点,也就具有了整体性、可变性的特征\[1\],风险的合理分担和有效管理就成为合同签订和执行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我国承包商长期重过程、轻管理的现状,使得其缺少规范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弱,更缺少利用风险增加收益的创造力\[2\]。

合同签订作为合同管理的起点,承包商应做好风险的识别及后期的管理工作,尤其是要处理好业主在合同范本的基础上通过专用条款分配给承包商的风险的识别和管理工作。目前从风险再分配角度进行合同管理分析的相关研究主要表现为索赔过程、条款制订过程、报价过程等三个方面,具体内容见表1。

序号 作者 文献内容 观点 观点总结

1 张尚、方志达\[3\] 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索赔行为是约定特定事件或者情形发生时,承包商(或者业主)可以向对方提出索赔意向以补偿相关影响或损失,是业主和承包商之间进行风险再分配的过程。 工程索赔是业主与承包商进行风险再分配的过程。

2 楼埕跃、胡方剑、郑巧灵\[4\] 索赔不是对相关责任人的惩罚措施,而是一种经济补偿行为,是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业主和承包商对各自承担风险的再分配过程。 索赔是合同当事人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风险再分配。

3 Hua Zhao & Yilin Yin\[5\] 在不完备合同理论视角下分析了建设工程合同的风险分配机制,界定了合同拟定过程中的初次风险分配和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风险再分配过程。 合同拟定过程是风险分担的过程。

4 顾新军\[6\] 国内承包人长期“重过程轻管理”的现状使得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无形中增加了自身的经营风险,并且忽视了以合同管理为手段的风险转移或分配功能。 合同具有风险再分配或转移的功能。

5 杨文宇\[7\] 以公私合营项目为例,分析了特许协议中需要提前设置双方都能接受的调价条款,通过风险分配原则的约定减少后期风险再分配时的争端发生,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公私合营合同中约定的调整条款是风险在双方间的再分配。

6 麦强胜\[8\] 风险转移是实现项目系统内各个部分风险之间的再分配过程,风险转移不是单方面风险的消除,而是风险分组的一种形式,以此来降低整个系统的风险。 风险转移是项目系统内部各个部分之间进行的风险再分配。

观点一:索赔的实施是再分配风险的过程

观点二:通过合同条款可以对风险进行再分配

观点三:风险转移就是风险再分配的过程

本文的风险再分配研究主要采用第二种观点,并将业主风险再分配界定如下:标准文件通用条款中约定应由业主自身承担,而通过专用条款的约定再次分配给承包商的风险,而这一风险的分配过程称之为业主风险再分配。

在工程实践中,尤其是在合同拟定阶段,业主具有天然的信息或者时间优势,往往通过合同中一些专用条款的约定将大量的风险再分配给承包商来规避自身的风险,以此希望能在工程的起始阶段控制住投资\[56\]。同时承包商对风险管理的忽视,风险应对能力不足,导致现实合同文本中含有大量业主再分配风险的合同条款\[6\]。这样,在工程结算时,一旦业主再分配风险超出承包人能够承受的范围,便会由此产生合同争端,影响合同的顺利执行。

综上,一方面是项目业主具有天然的优势,另一方面是承包商风险应对能力的不足,这就使合同的专用条款中普遍存在业主再分配的风险。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实证研究,识别出业主通常会出现的再分配的风险内容,并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价分析,以便承包商积极应对和化解这些风险。

二、业主与承包商之间风险合理分担方式的确定

目前对项目风险分担问题在学术界主要存在三种被普遍认可的分担原则:

一是可预见性风险分担原则。该原则的核心是“一个有经验的承包人对工程风险的合理可预见性”\[9\],承包人仅仅对这部分风险承担责任。二是可管理性风险分担原则。该原则主要强调风险分担的可管理性和公平性两点\[10\],即风险应该分配给能够最佳管理该项风险的一方,并且应保证风险分担的公平性。三是法经济学风险分担原则。该原则强调风险分配后承担风险所需的成本最低\[11\],即分担风险损失应由超级风险承担,因为其承担该风险需要付出的成本最少。

上述三种风险分担原则的出发点不同,但从本质上来看,其思想内涵是统一的。本文将上述三种风险分担原则进一步界定为“风险两步分担原则”,即第一步分担原则,风险应由能够控制风险的当事人承担,此原则适用于风险损失(包括大小和概率)能够客观评价和可控的情形;第二步分担原则,风险应由具有承担能力或承担损失最小的当事人承担,此原则适用于风险损失不能有效控制的情形。

目前国内施工合同主要采用07版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和99版施工合同范本,而这两个合同范本对关于业主和承包商的风险分担问题也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本研究对其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两份合同范本对风险损失的承担规则是较为一致的,经过具体的归纳得出的风险因素共有31项(其中业主应承担19项),本研究将其作为最为公平合理的风险分配方式,

三、业主再分配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分析的第一步,是以减少工程项目构成的不确定性因素为目的,对工程所面临或者潜在的风险因素的判断、归类并鉴定其性质的工作\[12\]23。业主再分配风险的识别首先要确定风险事项一览表、风险的性质、风险事项之间以及与所处环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的方法和步骤,确定可能产生的风险事项清单。

(一)基于合同文本调研的识别设计

风险识别主要是采用调研统计法、流程图法、系统分解法等方法,通过WBS将相关的风险事项进行分解和分析,将风险识别尽可能深入到单元,进而将综合性的风险管理问题分解为多层次的风险因素,最终明确业主再分配风险的根本来源\[12\]55。沿着上述思路,承包人就可以有效地识别出业主再分配风险,以进一步采取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因此,本研究的业主再分配风险的识别任务,就是明确业主通常会再分配给承包人的风险因素,风险识别的成果形式为业主再分配风险一览表。

根据本文界定的业主再分配风险的定义及风险识别的方法,合同文本中的专用合同条款可以明确地反映出业主再分配给承包商的风险事项。因此,通过调研实际合同文本,对其专用条款中的风险分担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最后统计得出业主再分配的风险,这是对业主再分配风险最好的识别方式。

本研究共收集了50份多家施工单位实际签订的合同文本,文本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有效性,并且均是在99版施工合同范本或者07版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的基础上重新约定专用条款后签订的,可以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专用条款中业主再分配风险的内容。本研究以识别出业主再分配风险清单为基础,在实际调研过程中逐个分析实际合同文本中的风险分担情况,并做出详细记录,同时单独记录清单中没有的风险内容,调研完成后再进行统一分析。

(二)基于合同文本调研的识别结果分析

本研究以识别出的应由业主承担的19项风险事项为基础,对实际合同文本专用条款中业主对不同风险因素的再分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业主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对于其应当承担的风险事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再分配。

第一,业主将风险完全再分配给承包商。第二,业主将风险部分再分配给承包商。第三,对业主应该承担的风险在合同中不约定。实际合同文本分析的统计结果,

另外,除了19项风险事项,调研的实际合同文本中,业主也会在专用合同条款中转嫁下列三种风险,即更改合同文件解释顺序风险(R20),垫资承包风险(R21),黑白合同风险(R22)。因此本研究将专用合同条款中业主可能进行再分配的风险界定为三大类,共22种。每种再分配方式下通常可能包含的风险因素,四、业主再分配风险的评价

业主再分配风险评价是在业主再分配风险识别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风险性质、风险管理目标和风险主体的风险管控能力,进而确定业主再分配风险对承包商的建筑施工活动影响程度的工作。风险评价是对各种风险事项后果进行的评价,并确定其严重程度顺序,常见的有定性和定量两种评价方法\[12\]56。

在对契约经济学风险分担论述中,Rosen field和Posner将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视为衡量风险损失的二元因素\[13\]。基于此,本研究从上述两个方面对业主再分配的风险事项对承包商影响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价。承包商应根据业主再分配风险事项的发生频率,以及风险事项可能给承包商带来的损失程度的评价结果,重点管控给自身造成损失程度大、发生频率高的风险因素。

因此,本研究首先采用问卷的形式对已识别出的业主再分配风险因素的发生频率,以及可能给承包商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调研分析,绘制出风险发生频率及损失程度图,进而绘制出反映业主再分配风险工作重点的风险发生象限图。

(一)风险评价问卷设计及回收情况

本研究采用具有指导性的结构化问卷,将风险因素可能对承包商造成的损失程度设为五个等级,即不严重\[0,1\]、一般严重\[1,2\]、严重\[2,3\]、非常严重\[3,4\]、极为严重\[4,5\];将风险发生的频率设为四个等级,即偶尔或很少发生 \[0,25%\],经常发生\[25%,50%\],频繁发生\[50%,75%\],必然发生\[75%,100%\]。答卷人可根据其相关的知识和合同管理的经验对评价内容打分,根据问卷结果整理出普遍认同的业主再分配风险因素。

本研究中问卷调查采取“现场发放书面问卷,约定时间跟踪收回”的方式,从而保证了问卷回收率及调查质量。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98份(其中有效问卷7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65.8%。有效问卷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通过表中对答卷人基本信息的统计数据可知,答卷人具有较好的理性判断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合同管理经验,能够作出相对准确和客观的判断。因此,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出业主再分配风险对承包商经营管理的影响程度。

(二)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1.风险评价数据的初步处理。根据整理出的79份有效问卷,针对各业主再分配风险可能给承包商造成的损失程度,首先对统计数据加和之后的平均值进行综合排名,进而以点线图示法\[14\]输出统计结果,直观地反映出不同风险因素可能给承包商造成的损失程度。其次,对不同的风险因素发生频率进行数据分析,同样对业主再分配风险可能发生频率的得分求和后取平均值再进行排名,仍以点线图示法\[14\]作为输出形式。见图1。

图1 风险发生频率及导致损失程度

从图1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各业主再分配风险因素可能给承包商造成的损失程度以及发生频率的大小,其中对承包商经营活动影响程度较大的风险事项有合同解释顺序风险(R20)、垫资承包风险(R21)、业主违约解除合同风险(R11)、黑白合同风险(R22)和物价波动风险(R1);可能发生频率较高的有预付款、进度款支付延误(R2)和物价波动(R1)。

2.风险评价数据的进一步处理。通过对业主再分配风险对承包商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和风险发生频率单独分析,可以直观地看出其对承包商的影响程度。通过对上述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绘制风险发生象限图,便可对业主再分配风险给承包商带来的影响程度进行系统分析。见图2。

图2 业主再分配风险重要程度象限分布图

图2中横坐标表示的是风险事项造成的损失程度,纵坐标表示的是风险事项的发生频率,二者的大小共同决定着各业主再分配风险的重要程度。问卷处理结果中所有的风险因素均分布在横坐标2~5、纵坐标0~100%区间内,因此取横坐标3.5、纵坐标50%处分别作为中心线划分象限,绘制出业主再分配风险重要程度象限分布图。

根据象限图的原理,承包商首先应重点管理的业主再分配的风险事项为第一象限中的风险要素。如物价波动风险(R1)、预付款(进度款)支付延误(R2)、合同文件解释顺序改变风险(R20)等;其次为分布在第二、四象限中的风险事项,如不利物质条件(R5)、业主违约解除合同(R11)等;最后为分布在第三象限中的风险事项,承包商可视情况采取措施 。

五、承包商的应对工作分析

在明确了业主再分配风险的内容和可能对承包商的影响程度后,承包商应有针对性地在招投标阶段和合同实施阶段应对这些风险。

(一)招投标阶段

招标投标是合同的形成过程,由于建筑工程实施过程的复杂性,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的争议和矛盾都是源于这一阶段,因此这一阶段的风险应对工作是承包商管控风险的首要环节。

招投标阶段是业主正式启动项目建设的实施阶段,也是承包商开始接触项目情况的阶段,这一阶段的首要工作内容是业主再分配风险的识别和评价,进而确定是否要承接该项目。

根据业主再分配风险的识别和评价结果,首先如果风险较大,承包商需考虑是否采取风险回避策略,如果需要,承包商应果断放弃工程,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其次,如有必要可以在购买保险、不平衡报价等风险转移措施的基础上,来预防合同实施过程中的业主再分配风险,本阶段主要是从风险防范和转嫁的角度来应对。

(二)合同实施阶段

在合同实施阶段,业主再分配的风险往往就成为了一种现实,当风险发生时,承包商无疑处于产生损失的一方,承包商应对的重点,就变成了风险发生时,应该采取何种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以保证自身的利益。

承包商可以通过以下的措施进行风险应对,以减少损失。首先承包商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向业主提出合理化建议,主动提出变更,尽量弥补合同中未能约定的风险事项;其次,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出现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风险时,承包商往往可以启动合同再谈判策略,通过签订补充协议来保证自身的权利;再次,承包商可以积极运用索赔手段获得合理的补偿,但索赔过程中承包商必须准备好充分的证据,并且需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进行;最后,在解决与业主的争议时,承包商可以积极运用ADR纠纷解决方式,甚至需要通过仲裁、诉讼的司法程序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六、结 语

本文通过对业主与承包商之间风险的合理分担方式,业主再分配风险的识别,业主再分配风险的评价三方面的论证,在承包商视角下,对业主风险再分配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通常情况下业主风险再分配的内容以及对承包商的影响程度的分析结果。本文为承包商如何积极应对业主风险再分配可能带来的损失提供了实证资料,也为业主风险再分配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本文以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获取的数据为研究基础,对业主再分配风险进行实证研究,这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误差;同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文的样本容量也相对较小,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影响到业主风险再分配内容的准确性,这两点不足将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弥补。

\[参考文献\]

\[1\] 陈桂芝.建筑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7):100101.

\[2\] 黄家墩.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2007(10):102103.

\[3\] 楼埕跃,胡方剑,郑巧灵.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索赔问题初探\[J\].项目管理技术,2009(8):301303.

\[4\] 张 尚,方志达.承包商在设计-建造项目上的索赔管理\[J\].国际经济合作,2010(7):1721.

\[5\] Hua Zhao,Yilin Yin.A dynamic mechanism of risk alloc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from perspective of incomplete contract theory: A theoretical model\[C\].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E&EM) ,2011:18161820.

\[6\] 杨文宇.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动态风险管理探析\[J\].项目管理技术,2010(6):3943.

\[7\] 顾新军.建筑企业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治措施\[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3):114115.

\[8\] 麦强胜.项目风险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D\].广州:暨南大学,2004.

\[9\] 段亚伟.工程施工合同可预见性风险分配原理评析\[J\].建筑经济,2008(5):9395.

\[10\] 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11\] 邱 闯.国际工程合同原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2\] 王卓甫.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及其应对\[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13\] Posner R,Rosenfield A. Impossibility and Related Doctrines in Contract Law:An Economic Analysis\[J\].Journal of Legal Studys,1997(6):83118.

\[14\] ANDI.The Importance and Allocation of Risks in Indonesian Construction Projects\[J\].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2006(24):6980.

作者:柯洪 鲁宝智等

物价波动水利水电论文 篇3:

浅谈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做好工程造价以及管理直接关系着水电工程进度与质量。在水电建设中要控制工程造价,必须要从投资的决策、设计、施工以及竣工阶段入手,将工程造价控制在限额之内,时刻纠正出现的偏差,实现造价控制。

关键词:水电工程;造价管理;控制

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始终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得以持续且稳定开展的基础与前提所在。与此同时,要想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开展过程当中,保障相关主体的投资计划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保障工程投资效益能够得到稳定发挥,均要求做好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然而,当前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与局限性,有待解决。本文试对其作详细分析与说明。

1 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投资决策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整个水电工程的造价中,前期的投资决策阶段可以说是其源头,前期的投资决策工作对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对水电工程造价的控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水电工程的决策中,必须充分考虑到整个项目的可行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但是,在当前来看,我国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重视程度和研究力度还远远不够,超概问题比较突出。由于投资者专业素质的限制,使得在进行投资估算时没有足够的超前意识,对项目的投资估算不是十分准确,在实施阶段,又没有进行有效地控制,导致水电工程项目造价越来越高。加之在投资估算阶段各种信息的时效性,以及国家政策变化和市场物价波动对投资的影响,导致投资估算与工程实际造价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不能对水电工程造价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

1.2施工阶段的造价问题

在技术方面,虽然工程界对技术改革和技术创新一直采取鼓励态度,但是众所周知在进行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中进行创新是需要承担很大风险的,而在目前来看政府仍然对这种风险不与分担。此外,在许多水利工程项目的评估阶段并没有对经济上的合理性进行充分考虑,更多考虑的是技术上的可信性,导致在工程项目开始之后并没有造价限额和优化的相关措施。在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风险意识过大,为了一味地保证工程质量,不在乎大量牺牲经济效益。

1.3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

在当前的水电工程项目施工中,一般实行的都是工程建设监理制度。但是很多水电项目上却无法像西方国家一样实现“小业主、大监理”,由于有些监理工程师没有很强的责任心,对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知之甚少,仅仅对水电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进行监理,对造价相关的经济效益往往不予监管,更不会去综合考虑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投资。鉴于监理工程师的综合素质达不到对工程进行全面管理,很多水电项目主要还是由业主管理控制,监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加上很多水电项目业主的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也不达标,这些都可能导致投资严重偏离。

1.4造价管理各个阶段的衔接问题

作为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关键因素,投资决策、初步设计和实施阶段都应当进行工程造价管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当前没有哪个机构对项目投资进行全过程管理,致使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资金严重脱节,有些单位为了多承担工程项目,在前期设计时故意将项目投资压低,等到工程项目一旦被批准,就开始找各种借口在施工阶段抬高价格,造成工程造价严重超概。

2 加强水利水电的工程造价管理具体措施

2.1构建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对于水电建设来说,工程造价直接贯穿着整个過程,而且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出相应造价。因此必须要做好整个过程的造价控制,才能够实现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才能够纠正建设中出现的偏差,实现最大化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总体来看,水利水电建设的工程造价划分为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投资两个部分,而工程总价就是投资固定资产的总额。在整个工程投资中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与设备购置费用占据大部分,决策阶段造价占据了整个投资2%,但是从实况来看,定夺方案对投资影响占据了60%~85%,施工阶段虽然工程造价较大,但是对工程造价影响仅仅为10%左右。由此可见,要控制水利建设工程造价就要以决策阶段作为控制主体。

2.2投资阶段造价控制

(1)确定工程造价步骤:该阶段划分为投资决策、初步设计、招投标以及施工几个阶段,相比之下决策阶段造价误差比较大,施工阶段造价出现误差较小。而在决策阶段造价主要体现为投资估算,就是依据现有资料与一定方法,估计工程项目投资额,这是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前期工程重要环节之一。

(2)控制投资阶段工程造价:水利水电建设要控制好投资阶段的工程造价,其一要收集好详尽的基础资料为投资概算提供依据,包含了水、路、电及通信等状况。其二要优化方案,水利水电建设所体现出来的效益与住房建筑有差异,比如水闸,不但要求其质量必须符合要求,还要底板尺寸满足设计要求,一旦高了就会影响到引水与排水,地点不同也会影响到引水与排水的允许效果、收益范围等。因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对方案的优化具备较大空间,从各种资料可知优化建设方案上主要以节约工程造价为主。水利水电建设方案优化,在确保实现目标基础上,85%都是以控制造价为主。所以控制造价主要是就做好前期造价的控制,通过市场调研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多方案比选。

(3)科学评定评价价格与基准参数: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上,比较重视经济评价,包含了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其中的财务评价是在国家现行的财税制度与价价格体系下,对项目范围的费用与效益进行综合计算,分析其清偿能力与盈利能力,考察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可行性,财务评价与基准参数是否合理,直接对建设项目造成质量影响。

2.3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1)招投标及施工阶段的造价形式;水利水电建设的招投标造价主要是以综合单价形式,即是工程量清单计价,该方式能够共担风险,甲乙双方都能够承担工程量风险,在合同范围内是不可以调整的,只有超出合同约定才能够依照程序适当调整,例如要加强某阶段的造价控制,必须要重视索赔和反索赔控制。

(2)索赔和反索赔;所谓索赔就是在履行合同之时,某一方不按照合同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上所规定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另一方对此提出赔偿要求。依照索赔对象差异,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划分成了工期索赔与费用索赔两类。

2.4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1)施工准备阶段。招标时的标底和投标时报价的编制,以及在谈判和合同签订中的造价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主要的工作。在这个阶段,应确实做好招标管理工作,从而有效地避免造价管理的失控。招标过程需要合理的管理,承包方的价格不能过高或者过低,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要定立经济合同,在选择施工队伍时,要综合考虑施工队伍能力和质量等因素,力求选定报价合理的队伍。

(2)施工开工阶段。在水利水电工程开始动工之前,工程项目资金来源和开工前项目花费等需要先经审计部门进行审计。与此同时,在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的项目法人应对项目支出采用静态控制和动态化管理,工程的静态投资要严格控制,各种价差和融资成本要实时地监控。要实现成本最低化,还需要施工承包人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2.4工程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控制结算上首先就要核对是否合符合同要求,验收是否合格,并要按照合同要求验收合格确认之后才能够工程结算;还要依照规定的计价定额、结算方法、主材价格及优惠条款等,审核工程结算;检查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检查签证、验收。按照图纸核实工程数量,依照国家统一规定计算工程量,必须要依照国家相关规定控制工程结算,确保工程造价。事实上,水利水电建设比较重视工程结算的控制,确保了工程造价控制。

2.5控制竣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竣工决算的编制要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概算、实施阶段概算、工程承包合同、价格调整、工程结算等有关资料。为了对建设项目进行后评估工作,建设项目相关的造价资料及分析结果需汇总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后评估工作可以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项目部的绩效可以依据后评估的结果进行考核。同时,项目各部门必须总结此項目工程造价控制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如何加强日后的造价管理,之前的方案应如何改进等。竣工阶段不但能够反映出水利水电建设的投资结果与实际造价,通过决算的概算与决算对比分析,还能够考核投资控制成效,总结出经验教训,积累出基础资料为未来投资效益埋下铺垫。

3 结语

总之,做好工程造价管理是水利水电建设首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确保水利水电建设合理投资及获取经济效益必要手段。而其加强管理措施不只上面几个方面,还要加强相关法制建设、专业人才培训等,要通过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来促进、监督水利建设全过程,实现花钱少办大事的投资效益,尽可能降低或者避免资金流失,最大限度提高水利水电建设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马明.理性透析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造价管理[J].科技风.2009(04)

[2]黄忠武.对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的理性透析[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7(04)

[3]张应波.加强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路径选择[J].科技致富向导.2010(06)

[4]翁金超.水利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探析[J].水利技术监督.2011(03)

作者简介:

苏继艳(1971年7-)女,本科,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工程造价工作。

周丽莉(1974年7-)女,本科,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工程造价工作。

作者:苏继艳 周丽莉

上一篇:民营金融企业文化论文下一篇:建设农村经济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