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农资价格波动论文

2022-04-24

供销合作社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主渠道,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供销合作社旧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流通主渠道作用力减弱,供销合作社必须面向市场、深化改革,巩固自己在农村农资流通中的主导地位,整合现有农资经营渠道,走农资流通渠道品牌化,发挥供销社服务“三农”的新局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业生产农资价格波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业生产农资价格波动论文 篇1:

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消化农资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

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其价格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效益。近年来,化肥、种子等主要农资价格持续上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近日就农资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影响进行了专题调查。

1.主要农资价格上涨的原因

1.1生产原料价格的提高导致成本上升 煤炭、石油等产品是化肥、农膜等农资产品的上游原材料,通过产业链传导至农资产品的生产企业,因上游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农资产品生产成本也相应增加。

1.2运输成本增加推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受成品油价格大幅上涨及整治超载运输双重因素的影响,农资产品运输成本大幅上升,也推动了农资销售价格的上升。

1.3各种惠农政策使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种植面积扩大,农资需求量增加 近年来受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对农户实行种粮直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影响,农民重新返乡耕种土地的积极性提高,种植面积扩大,农资需求量不断增加。

1.4备春耕生产期间,农资市场销量增加 春节过后,农民开始购买农资产品备耕生产,带动化肥、薄膜等农资需求量增加,由于前期淡季库存不足,进一步拉动了农资价格上涨。

2.农资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

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必需品”,其价格是否稳定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是否稳定,也直接影响到农民增收是否稳定。调查中发现,农资价格上涨已对当前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1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以种植棉花为例,每亩平均施复合肥80公斤,费用210元。尿素50公斤,费用93元。种子费用45元,农药费用120元,合计为468元,比去年增加86元。养殖业方面,因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相应增加,如养一头猪,平均需饲料350公斤,因饲料价格上涨,多增加养殖成本近80元;另一方面今年生猪收购价格又呈回落态势,农牧业收入又将比去年有所减少,无疑给农民增收增加了难度。

2.2种地收益偏低 近几年,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实行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补贴等惠农利农政策,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农资价格一直不低,种粮效益难以根本改观。

2.3农资粮价反向涨跌,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在农资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粮食、生猪收购价格不升反降。农民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

2.4影响农业投入,制约生产发展 由于化肥、种子等农资价格上涨,农民在购买时产生惜购现象或持观望态度,期待农资价格回落。

3.针对农资价格上涨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3.1加大宣传力度,多作正面宣传 让农民知道,现在是市场经济,农资价格波动正如农产品的价格同样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在不断变化一样是正常现象,不能因农资价格的一时波动影响了生产积极性。

3.2倡导农民在合理使用化肥的同时,积极发展使用农家肥 在化肥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倡导农户积极使用农家肥,这样既能够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又能够养护土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调查发现,目前因外出劳动力增多以及为单纯提高劳动效率等因素,不少农户已减少甚至基本不用农家肥。建议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向农民宣传使用农家肥的好处,倡导使用农家肥,提高农户的认知程度。

3.3建立淡季农资储备制度 从农资价格走势来看,基本是春耕春播时节上涨幅度最大,对化肥等需求量大大减少时又处于小幅回落态势。所以建议农资经营企业要建立淡季农资储备度。

3.4大力推广科学适用新技术,提高单产降低成本 农技部门要在农村大力示范推广优质品种和包括种植、施肥在内的适用新技术,以此提高农作物单产和品质,从而提高作物的经济效益。

作者:刘凤丽 李树军

农业生产农资价格波动论文 篇2:

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渠道品牌化

供销合作社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主渠道,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供销合作社旧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流通主渠道作用力减弱,供销合作社必须面向市场、深化改革,巩固自己在农村农资流通中的主导地位,整合现有农资经营渠道,走农

资流通渠道品牌化,发挥供销社服务“三农”的新局面。

基金项目:中国国际商会商业行业商会商业信息化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CIECT-C1415

现代农业农资先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工作,各级各部门都将做好农资流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早在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八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意见,明确提出规范和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措施之一就是建立健全新型农资流通组织。一个农业大国,规范、充满活力的农资市场做配套支撑,农业产业在国家的基础地位薄弱,必然会影响到国家的稳定。供销社作为农资流通主渠道,系统内大规模的农资流通企业非常有限,销售体系脆弱,经营管理水平低,多数企业还处于重组过程之中,与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资市场要求不相协调,与建立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物流性农资商贸市场的目标差距较大。

一、当前供销社农资经营渠道现状分析

供销合作社历来是经营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主渠道,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流通业市场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供销合作社 在农村的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力减弱,在一些地方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如下:

经营机制滞后,不能适应当农资市场发展。改革开放之前,供销合作社曾有着遍布农村农资组织系统和经营服务网络 。供销职工队伍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城镇农村、熟悉农村情况、与农民感情深厚,在农资经营、助农增收和为农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力量。然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随着农村流通业市场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供销合作社旧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流通主渠道作用力减弱,一些地方农资经营甚至停业、退出农村市场。供销合作社必须面向市场、深化改革,巩固自己在农村农资流通中的主导地位,整合现有农资经营渠道,建立一个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高效农资流通渠道,发挥供销社服务“三农”的新局面。

供销社传统的农资营销渠道急需整合上个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供销社很多地方的农资公司都实行了改制,变成了参股,或者控股,甚至有一些地方供销社还完全退出,基层网点的农资经营门店大都被职工个人承包,供销社已经不对具体经营进行管理。随着供销社“新网工程”的实施,供销社在农资经营领域培育了一些新的优势企业,但是扛起领军农资市场大旗的能力还有一定距离,商业资本渗透、渠道与终端的主导权,都还不在主力企业手上,市场的认知程度也不很高,对于众多的中小农资经营企业号召力、影响力有限,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还不是很完善,没有形成较强强的竞争优势。

农资企业营销水平亟待提高。农资营销的现状来看, 与国内其他行业的营销水平相比,处于較低的水平;长期以来,由于农资市场自身及消费者的特殊性,农资营销被现代营销理论所忽视,农资行业无论是生产厂家,还是流通企业,大多处于推销阶段。 以至于农资营销与国内其他行业的营销水平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农资行业无论是生产厂家,还是流通企业,大多处于推销阶段,农资企业亟待提高营销水平。

二、农资经营渠道品牌化是农资流通企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供销社要巩固自己在农村农资流通中的主导地位,就要从传统的优势业务入手,整合现有农资经营渠道,建立一个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高效农资流通渠道,发挥供销社服务“三农”的新局面。

渠道和网络是农资市场竞争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部分。我国农资行业传统的主流的渠道商业模式是:厂家、县级经销商、零售门店、农民就目前市场状况而言,渠道和网络是农资市场竞争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部分。县级经销商只有拥有强大、稳定的渠道和网络品牌,也才具备了做强、做大、超越别人的资源。例如我国农业大省河南的豫农集团就把“整合网络,掌控渠道“作为集团的首要战略,利用整合起来的网络资源,统一经营、管理和销售,同时大力推广“豫农”品牌产品,用自己的品牌来掌控网络,实现品牌和网络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改变了农资市场由于是承包经营,实力分散,交易成本较高的问题。

农资品牌生产商的形成急需品牌渠道的建立。当今农资行业的竞争已经不再是点式竞争,即厂家与厂家的竞争、经销商与经销商的竞争、零售商与零售商的竞争,而是链条式竞争,即整个渠道链条与渠道链条的竞争。目前农资生产厂家的集中度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注重建优势的大品牌,并开始注意建立和维护各自的品牌资产,有原先的“销售产品”转向“塑造品牌”。而作为农资市场化进程中的尖兵——经销商,绝大部分还囚在一个小市场,产品供应不可靠、市场价格波动太频繁、资金使用成本太高等重重问题。想做大,却没有资源可以控制;想做强,却因资金筹措太难,想做久,又被低级竞争、恶意竞争深深困扰。品牌生产商的形成,必定要强化营销渠道建设,这就意味着农资销售渠道面临整合、联合的大趋势,从而形成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渠道商。例如由制造商发起成立的喜洋洋(安徽华星)、红太阳(南京红太阳)、惠万家(江西正邦)等农资连锁经营企业已经出局规模,年销售额都在亿元以上。

农资产业集中化趋势为打造渠道品牌创造了先天条件。以家电行业为例,正是因为经过十几年前那几次中国家电的行业集中化运动,客观上为苏宁、国美的诞生开辟了充裕的产业大环境。经过2008—2009两年农资行业寒冬的残酷淘汰,单一的企业已经很难立足,通过投资、自营、合作、合股等方式农资生产商。由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组织编撰的《2010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日前发布。报告显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我国农资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兼并、重组、联合进程加快,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农资产业集中化趋势为农资经营企业做强渠道提供了借鉴经验。

农资经营渠道品牌化是农资营销理论的创新长期以来,由于农资市场自身及消费者的特殊性,农资营销被现代营销理论所忽视, 以至于农资营销与国内其他行业的营销水平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农资行业无论是生产厂家,还是流通企业,大多处于推销阶段。农资企业亟待新的营销理论来支撑、提高营销水平。农资经营渠道品牌化是对农资营销理论的发展,必将会推動整个农资经营企业提高营销水平,最终形成几个具有品牌扩张的大大的流通企业,整合农资经营市场资源,促进农资经营市场的走向成熟,更好的服务农业、农民。

三、农资经营渠道品牌化建设具体实施对策

迅速开展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体系。按照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建立新型业态的要求,以现有系统内农资公司为龙头,遵循市场经济规则,通过控股参股、强化联合多种形式,加大“总部——片区分销中心——直营店——加盟店”的连锁经营体系建设,加速网络的整合力度。形成具有核心竟争力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体系。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流通方式,也是农资建立现代农资流通体系的重要任务,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商务对策,是实现农资企业做强做大的途径。

迅速培育几个农资龙头企业,带动整个农资经营行业发展。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突出经营主业,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培育农资龙头企业,一方面是由于经济体制转轨以后,传统的农资流通体系被打破,亟待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农资流通格局;另一方面是由于龙头企业是商品市场成熟的标志,体现了市场竞争水平和流通发展水平。

实行农资产品的统一运作管理。推行产品包装、传播推广、销售团队统一管理体系、销售网络管理体系、终端建设体系等实现在统一管理。实际上,一部分观念超前的农资经销商早已开始了他们的尝试:多厂家多品牌的代理,多家门店的设置管理,对下游分销网络的强势掌控等等,以公司化为基础的“农资渠道企业”已经崭露雏形。

加强管理,大力培养引进适用人才。要按照连锁经营标准化、专业化的要求,建立健全连锁经营企业规范的作业标准和管理手册,形成对总部、门店和网络、配送、内部财务、计算机网络等一整套管理规程,提高连锁经营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要大力培养和引进熟悉现代流通规划、方式、管理及技术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考察等各种形式,提高连锁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以适应连锁经营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作者:韩翠兰

农业生产农资价格波动论文 篇3:

经销农资产品“莫以利小而不为”

在农资营销市场,有的只重视品牌产品,有的则采用根据目标市场的不同利益,分别使用不同品牌的决策策略,强调不同品牌的特色,吸引不同的消费群体,提升了市场的占有率。特别是那些不以利小而不为的经销商,恰恰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面前,分享到了独有的一杯羹,令人击节叫好。

在农资市场上,一些经销商要么是跟风效仿,亦步亦趋;要么在价格战中拼个你死我活,最后双双受损。比如说,随着当前土地流转进程加快,农村中各种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大量出现,一些有势力的农资生意人,他们往往注重选择一个好的产品,将目光瞄向那些农资消费大户,实现自己做大做强、独揽收售某一项产品的优势而获利,出现了专营农业生产中使用量大,价格波动起伏不大,而自认为拥有优势的农药、化肥和种子等农资产品,形成了一些只经营草甘膦、百草枯、乙草胺和热门品牌化肥、种子的专销店;而有些经销商却不同,他们不嫌弃老产品价格透明利润较低,也不热衷于新产品的营销推广,他们除了在当地经销有市场前景的农资产品外,还及时地补充那些并不起眼的农资产品项目,使其与他们经销的产品相配合,特别是注意随时保证市场上农民急需的小宗商品,比如说一直长盛不衰的磷酸二氢钾、植物生长调节剂、专用叶面肥、敌百虫、敌敌畏等,不仅销路广,而且能在基层照顾到大多数农资消费者的“不时之需”,虽然每次销售的量并不太多,有时甚至就是那么一小包或几小包,但满足了农民在一些生产项目和生产环节中的特殊需要,起到了画龙点睛、雪中送炭的作用,每次成交额就是几元十几元,但是正因为在急需之时满足了用户的需要,得到的评价和反响却大得很,农民朋友称赞说:“他们没有忘记我们,想到的还是为我们增收提供服务”。赢得的是大量的回头客。他们往往是在购买品牌农资产品的同时,也购回那些并不起眼的特殊的农资产品。顾客天天多,生意年年旺,赢得了“真心服务农业、服务农民”的好口碑。

做大品,卖名牌,虽然也是一条经营之道,选择质量稳定、效果好、市场有潜力的产品,配合厂家大力宣传和推广,也就有可能成为区域品牌产品的代理商也何尝不可?但换个思路去竞争,如果只把着眼点放在大宗农资产品的经营上,只想成为一个市场区域的市场“产宰”,规模经营者,而忽视了其他常用小宗产品的供应及跟踪服务,虽然可能在短时间内赚大钱,而由于缺乏大众化的普通农资产品,满足不了农民迫切需要一站式的配套供应农资产品的服务要求,使消费者觉得很不方便,失去的便是你的回头客,流失的却是你的顾客群。如果你在经营名牌大宗产品时稍有失误,就会坏了自已的名声和名气,或者一蹶不振,最终也会被客户抛弃。

(湖南沅江市农村办413100 曹涤环)

作者:曹涤环

上一篇:水价改革中的农业灌溉论文下一篇: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