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露皮肤损伤手术室护理论文

2022-04-28

摘要:探讨术中压疮的发生因素,对存在的原因进行归纳、分析,重视术中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降低对患者皮肤的损伤,降低术中压疮发生。便于今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裸露皮肤损伤手术室护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裸露皮肤损伤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1:

探讨术中压疮发生的原因

摘要:探讨术中压疮的发生因素,对存在的原因进行归纳、分析,重视术中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降低对患者皮肤的损伤,降低术中压疮发生。便于今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探讨;术中;压疮;存在因素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导致皮肤失去正常功能,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1]。术中压疮发生日益增长,护理人员应对手术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术中压疮即手术过程中患者无法自主翻身,加之手术体位等影响,使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局部皮肤瘀血等情况,最终造成皮肤组织坏死或破损,形成压疮[2]。

1.内在因素

1.1年龄

年龄与压疮的发生有关,年龄越大,血管硬化越严重,压疮发生率越高。随着年龄增加,机体发生退行性病变,运动协调性及应急性控制力降低,感觉功能减退、皮肤软组织代谢减慢,造成肌肉萎缩肌力下降,皮下组织变薄。据统计,50岁以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50岁以下患者的6~7倍。高龄者的运动、神经和感觉能力等均明显下降,皮肤不具备较高的保护性反射功能。

1.2 疾病

糖尿病、高血压、重症心脏病、恶病质、神经丧失感觉等,疾病因素会使术中压疮的发病率增高。由于疾病的影响组织灌注不足、细胞缺氧、微循环功能下降,末梢循环不良造成肢体湿冷、皮肤苍白,抗压性差。合并疾病者的皮肤防御力较差,出现压疮的风险大。

1.3 体质指数

压力与自身的重量有关,体重越重,越易压迫皮肤。过度肥胖大于7kg、自身重力作用下,受压部位长时间缺血缺氧,引起受压部位组织循环功能障碍。极度消瘦无皮下脂肪保护,骨隆突暴露明显且术中未做好保护,骨隆突处极易发生压疮。

2.外在因素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展,手术方式改进,特别是微创手术、器官移植等大手术的开展示,手术的复杂性随之增加,手术时间延长,患者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压疮的发生率也不断增高[3-6]。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组织损伤的风险将增加两倍。手术结束恢复体位时拖动或滑动患者时剪切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也极易导致压疮的发生。

2.2手术单皱褶、潮湿

由于手术床单不平整、皱褶,长时间与受压组织维持性垂直压力而造成压疮发生的诱因。手术中的血液、液体、冲洗液,外渗导致手术单潮湿,患者手术中皮肤长时间接触潮湿的手术单,因潮湿影响,对病人皮肤造成相应的刺激,从而增加压疮的发生。

2.3术中低体温

低体温是指核心温度低于36℃。全麻手术时患者易出现低体温。摆放体位时,将患者的皮肤裸露在外直接暴露于空气中。术中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持续静脉输注常温液体、使用常温冲洗液冲洗术腔,从而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患者术中体温过低,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增加术中压疮的发生。

2.4术中麻醉药对机体的影响

麻醉药物抑制植物神经系统,导致血压降低,使组织灌注减少,手术时间长使患者长期处于同一个体位,皮肤受压时间长,麻醉方式的影响会降低患者的知觉能力,引发压疮[5]。由于麻醉药物的影响,部分患者手术,麻醉期间发生低氧血症。组织缺氧无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麻醉药物阻滞作用下使阻滞部位以下血管扩张、血流变慢、受压部位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环极易形成压疮。

2.5手术体位

手术体位与术中压疮关系密切,手术中无法更换体位,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皮下组织损伤,而术中急性压疮是患者在手术结束即刻发生压疮,将影响患者康复[6]。根据手术需要对患者的肢体进行体位摆放。患者的体位摆放直接关系到患者身体受压部位,在重力、剪切力、摩擦力的作用下,未按照体位摆放原则安置体位,肢体骨隆突处受压,直接关系到压疮的发生。

3.护理人员因素

3.1术前评估不到位

护理人员不重视术前访视,对手术前一日的患者未进行术前访视,且访视评估不到位,导致手术前未能有效的进行压疮风险因素评估,未能及时有效地制定术中护理计划。

3.2术中巡视不到位,工作缺乏責任心

巡回护士缺乏责任心、未按护理流程进行操作。术中未合理安置体位,易发压疮部位未给予保护措施:未及时准确使用体位垫,皮肤受压处未贴泡沫辅料,使受压部位直接与床面接触,此部位的摩擦力直接作用于受压部位增加皮肤受压导致压疮形成。

小结:

综上所述:术中发生压疮的因素较多,如何预防压疮的发生是手术室面临的难题。术前全面评估患者全身皮肤情况,对危险因素高的患者,实施有计划全面护理,提高术中压疮风险预防,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减少术中压疮发生,提高患者皮肤完整性。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对压疮知识的规范化培训,增强危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防范,重视术中不确定因素,对手术患者制定全面、专业、准确的压疮风险评估,保障患者皮肤安全。降低今后工作中压疮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赵丹.手术室预防压疮的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理,2014,13(3):73-76.

[2] 杨红菊,邵丽,刘丽.颈椎后路手术头架的应用与面部压疮的原 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医药前沿,2018(4):303-304.

[3] Xie H ,Peel NM ,Hirdes JP ,et al .Validation of the interRAI Pressure Ulcer Risk Scale in Acute Care Hospitals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2016 ,64(6) :1324 ~ 1328 .

[4]乔莉娜 ,金鲜珍 ,廖春艳 ,等 .外科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 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8) :179 ~ 180 .

[5] 黄淑,卓琼蓉,陈华燕.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导致压疮的原因分析 及护理对策[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4):553-553.

[6] 马红利,袁晓华,张文敏,等.术中压疮影响因素的 Meta 分析 [J].重庆医学,2016,45(31):4389-4392.

作者简介: 朱红,女,1987、9月,汉族,籍贯:淮南,本科,现职称:主管护师,工作单位: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研究方向:手术室护理。

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32007

作者:朱红

裸露皮肤损伤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2:

探讨术中压疮发生的原因

摘要:探讨术中压疮的发生因素,对存在的原因进行归纳、分析,重视术中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降低对患者皮肤的损伤,降低术中压疮发生。便于今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探讨;术中;压疮;存在因素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导致皮肤失去正常功能,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1]。术中压疮发生日益增长,护理人员应对手术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术中压疮即手术过程中患者无法自主翻身,加之手术体位等影响,使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局部皮肤瘀血等情况,最终造成皮肤组织坏死或破损,形成压疮[2]。

1.内在因素

1.1年龄

年龄与压疮的发生有关,年龄越大,血管硬化越严重,压疮发生率越高。随着年龄增加,机体发生退行性病变,运动协调性及应急性控制力降低,感觉功能减退、皮肤软组织代谢减慢,造成肌肉萎缩肌力下降,皮下组织变薄。据统计,50岁以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50岁以下患者的6~7倍。高龄者的运动、神经和感觉能力等均明显下降,皮肤不具备较高的保护性反射功能。

1.2 疾病

糖尿病、高血压、重症心脏病、恶病质、神经丧失感觉等,疾病因素会使术中压疮的发病率增高。由于疾病的影响组织灌注不足、细胞缺氧、微循环功能下降,末梢循环不良造成肢体湿冷、皮肤苍白,抗压性差。合并疾病者的皮肤防御力较差,出现压疮的风险大。

1.3 体质指数

压力与自身的重量有关,体重越重,越易压迫皮肤。过度肥胖大于7kg、自身重力作用下,受压部位长时间缺血缺氧,引起受压部位组织循环功能障碍。极度消瘦无皮下脂肪保护,骨隆突暴露明显且术中未做好保护,骨隆突处极易发生压疮。

2.外在因素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展,手术方式改进,特别是微创手术、器官移植等大手术的开展示,手术的复杂性随之增加,手术时间延长,患者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压疮的发生率也不断增高[3-6]。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组织损伤的风险将增加两倍。手术结束恢复体位时拖动或滑动患者时剪切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也极易导致压疮的发生。

2.2手术单皱褶、潮湿

由于手术床单不平整、皱褶,长时间与受压组织维持性垂直压力而造成压疮发生的诱因。手术中的血液、液体、冲洗液,外渗导致手术单潮湿,患者手术中皮肤长时间接触潮湿的手术单,因潮湿影响,对病人皮肤造成相应的刺激,从而增加压疮的发生。

2.3术中低体温

低体温是指核心温度低于36℃。全麻手术时患者易出现低体温。摆放体位时,将患者的皮肤裸露在外直接暴露于空气中。术中手術时间长、出血量多、持续静脉输注常温液体、使用常温冲洗液冲洗术腔,从而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患者术中体温过低,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增加术中压疮的发生。

2.4术中麻醉药对机体的影响

麻醉药物抑制植物神经系统,导致血压降低,使组织灌注减少,手术时间长使患者长期处于同一个体位,皮肤受压时间长,麻醉方式的影响会降低患者的知觉能力,引发压疮[5]。由于麻醉药物的影响,部分患者手术,麻醉期间发生低氧血症。组织缺氧无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麻醉药物阻滞作用下使阻滞部位以下血管扩张、血流变慢、受压部位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环极易形成压疮。

2.5手术体位

手术体位与术中压疮关系密切,手术中无法更换体位,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皮下组织损伤,而术中急性压疮是患者在手术结束即刻发生压疮,将影响患者康复[6]。根据手术需要对患者的肢体进行体位摆放。患者的体位摆放直接关系到患者身体受压部位,在重力、剪切力、摩擦力的作用下,未按照体位摆放原则安置体位,肢体骨隆突处受压,直接关系到压疮的发生。

3.护理人员因素

3.1术前评估不到位

护理人员不重视术前访视,对手术前一日的患者未进行术前访视,且访视评估不到位,导致手术前未能有效的进行压疮风险因素评估,未能及时有效地制定术中护理计划。

3.2术中巡视不到位,工作缺乏责任心

巡回护士缺乏责任心、未按护理流程进行操作。术中未合理安置体位,易发压疮部位未给予保护措施:未及时准确使用体位垫,皮肤受压处未贴泡沫辅料,使受压部位直接与床面接触,此部位的摩擦力直接作用于受压部位增加皮肤受压导致压疮形成。

小结:

综上所述:术中发生压疮的因素较多,如何预防压疮的发生是手术室面临的难题。术前全面评估患者全身皮肤情况,对危险因素高的患者,实施有计划全面护理,提高术中压疮风险预防,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减少术中压疮发生,提高患者皮肤完整性。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对压疮知识的规范化培训,增强危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防范,重视术中不确定因素,对手术患者制定全面、专业、准确的压疮风险评估,保障患者皮肤安全。降低今后工作中压疮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丹.手术室预防压疮的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理,2014,13(3):73-76.

[2]杨红菊,邵丽,刘丽.颈椎后路手术头架的应用与面部压疮的原 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医药前沿,2018(4):303-304.

[3]Xie H ,Peel NM,Hirdes JP ,et al .Validation of the interRAI Pressure Ulcer Risk Scale in Acute Care Hospitals.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2016,64(6):1324~1328.

[4]乔莉娜,金鲜珍,廖春艳,等.外科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8):179~180 .

[5] 黄淑,卓琼蓉,陈华燕.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导致压疮的原因分析 及护理对策[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4):553-553.

[6] 马红利,袁晓华,张文敏,等.术中压疮影响因素的 Meta 分析 [J].重庆医学,2016,45(31):4389-4392.

作者简介:朱红,女,1987、9月,汉族,籍贯:淮南,本科,现职称:主管护师,工作单位: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研究方向:手术室护理

作者:朱红

裸露皮肤损伤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3:

烧伤患者手术期间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摘要:深度烧伤的患者在入院后,需要经过手术支持。本文通过对2009年1月年至2011年12月因为烧伤入院的476位患者进行统计,其中340位患者因为烧伤严重需进行手术支持,手术期间发生并发症患者60位,在发生并发症后,经过我科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患者全部度过了危险期。在烧伤患者的手术期间,患者极易出现低体温、血容量不足、烧伤皮肤脱落移位等并发症情况,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期间加强观察。及时观察发现处理并发症,帮助患者及早恢复健康。通过对这些严重患者的护理中,我们总结了很多护理心得,现通过本文叙述出来,与各位同仁分享出来。

关键词:烧伤;手术治疗;并发症护理

机体直接接触高温物体或受到强的热辐射所发生的变化。由火焰、高温固体和强辐射热引起的损伤称之为烧伤。烧伤是由高温、化学物质或电引起的组织损伤。烧伤的程度由温度的高低、作用时间的长短而不同。局部的变化可分为四度。烧伤时可见血液中的乳酸量增加,动静脉血的pH值降低,随着组织毛细血管功能障碍的加重缺氧血症(anoxemia)也增重。临床经验证明,烧伤达全身表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时则可有生命危险。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中340位经过手术治疗烧伤的患者,60例出现了手术后并发症。年龄在7-78岁之间;烧伤的按烧伤的程度区分,深Ⅱ度烧伤的50位,深Ⅲ度烧伤的10例,烧伤的面积全部超过了全身皮的40%以上。

1.2 护理结果:因为烧伤的患者手術期间的并发症很多,在本组60例患者中,因为创面出血的13例,麻醉苏醒延迟的2例,带蒂皮瓣撕脱及游离皮片移位的2位,血容量不足血压过低30例,体温过低的15例。经及时对症处理及护理顺利出院。

2 烧伤的分类

目前,根据烧伤损伤到皮肤不同的深度,可粗略将烧伤分成一度,二度,三度和四度烧伤。这个方法是由16世纪法国著名的外科医生、现代外科奠基人之一 Ambroise Pare所创建并沿用至今。在了解这个概念之前,必须了解皮肤的概念。皮肤指身体表面包在肌肉外面的组织,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主要承担着保护身体、排汗、感觉冷热和压力的功能。人和高等动物的皮肤由表皮(epidermis)、真皮(dermis)、皮下组织三层组成。而表皮和真皮又分别由很多层构成,表皮是: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真皮是:乳头层和网状层 烧伤后的皮下组织要非常精确地判定烧伤的深度总是不太容易,特别是在二度烧伤的案例中,因为二度烧伤的深度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鉴于此,即使在最初进行治疗的情况下,二度烧伤也有可能会演变成三度烧伤。而区分浅表烧伤(一度、浅二度)和the partial-thickness burn对于烧伤的诊断治疗至关重要,因为前者可能会自然愈合,但是后者常常需要外科清创术和植皮手术。

3 手术的并发症与护理对策

3.1 体温过低:全身体温降低 体温过低大面积烧伤患者皮肤完整性受损,皮肤的屏障及保温功能减弱乃至消失,手术时需要快速大量的补充液体,同时在手术时因为全身皮肤裸露在室内,患者感到全身发冷因长期暴露于任何温度,人体散热大于产热时,可引起体温过低.严重外伤后发生体温过低.固定不动增加发生体温过低的危险性. 麻醉药物可导致肌肉张力使产热减少,体温过低时所有生理功能的加速,包括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神经传导,精神的敏锐性,神经肌肉反应时间和代谢率. 因此,在手术的时候将室内温度调到24度以上,使用加热器材,将液体调到35度左右,不宜过高,防止药液变性,手术后使用红外线理疗仪照射,促进创面起早愈合同时通过辐射加温[1]。

3.2 血容量不足:患者在烧伤后因为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的血浆渗出到组织间隙,导致患者体内循环血量减少,导致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与电解质失衡,同时因为患者手术时因为烧伤面积过大,往往是医生在身体多个部位进行手术,造成体内血容量急剧下降。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2],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通知血库做好备学的准备,在输液的时候,根据患者的个人身体条件输入不同药液时,防止因为液体注入体内速度过大,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出现。本组患者中出现血容量不足的患者有因为心脏功能有问题,在手术室输液时,输液速度过慢导致患者体内的血容量失衡的问题出现。

3.3 进行清理,使用电刀止血做血管结扎,在手术后使用加压包扎等,在手术后患者意识恢复后,因为术后疼痛感增强,患者易出现躁动等情绪,导致创伤面多为摩擦后局部血管血窦开放,导致创面出血,本组患者出现此类问题后,护理人员及时发现,进行局部加压包扎止血,加压止血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好巡视工作,防止因为在加压止血的过程中,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供应停止,局部组织不能得到有效的血液灌输,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4 苏醒延迟:在复苏间内,本组患者中有出现超过30分钟不能睁眼及几步刺激物反映的情况出现,统称其为苏醒期延迟。烧伤的患者苏醒延迟的主要原因多是因为麻醉药物残留作用导致苏醒延迟,在此期间要做好各项生命体征记录的工作,超过时间没有苏醒的患者,及时通知麻醉师给予对症处理,防止患者麻醉意外的出现。在患者苏醒期间,注意患者保暖,增加输液量[3],防止患者出现体温过低,体内血容量不足的情况出现。

3.5 带蒂皮瓣撕脱及游离皮片移位:在手术后,患者术后苏醒期间,意识逐渐恢复正常,对疼痛的刺激不能正常适应,出现躁动的情绪,肢体局部躁动时牵戴带局部组织的皮瓣撕脱移位,导致手术失败。因此,在患者的意识恢复期内,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制动,使用局部的约束带,防止因为患者的肢体剧烈躁动造成带蒂皮瓣部分撕脱,此种并发症的出现后,患者需重新对皮肤进行缝合处理。

4 总结

我科通过对本同患者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进行归纳统计后,对预防大面积烧伤患者手术中及手术后的护理有了一定的经验,及应对措施。通过以上那个的归纳总结,我们发现,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4],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减少因为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保证手术的成功,促进患者早日出院。

参考文献

[1] 郭华芹.烧伤患者手术期间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期刊论文]-护理与康复,2011(1)

[2] 蒋婉英.特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期刊论文]-护理与康复,2010(6)

[3] 陈旭素,朱琼芳,黄毓婵,郑玉凤,罗文颖.麻醉恢复室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2003(2)

[4] 杨德娟,汪丽萍.整形外科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的护理,2007(7)

作者:张红亮

上一篇:综合性银行建立法理分析论文下一篇:英语课堂交互式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