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2-09-11

2 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 教育, 特别是初中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 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 因此初中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初中的化学基础知识教学, 特别是理科教学, 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 不具有首创性。所以, 初中化学中的创新教育并不是要学生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 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 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 发现“新”现象, 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 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这就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为此, 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优化教学、创设情境, 培养创新意识

优化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教师在教学中要优化课堂教学, 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设一个比较适宜的学习环境, 竭力提倡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创新活动。要善于接受学生的合理化建议, 对课堂教学的管理采取开放形式。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看法, 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 养成学习中的创新习惯和创新胆识。鼓励和帮助大部分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和创新计划变成学习中的现实。让学生自己品尝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 领略创新的实际意义。

优化课堂教学,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 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 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魔棒点灯、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暂时的认识倾向, 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 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 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 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 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完善的人格;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的谈吐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2 积极鼓励引导, 培养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 即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学习指示剂变色时, 教材上用无色酚酞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教材上讲, 是无色酚酞变成红色, 为此, 可以向学生提问:既然两种溶液都是无色, 为什么说是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变成红色, 而不是酚酞使氢氧化钠溶液变成红色?教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 而补充了氢氧化钠和石蕊的反应实验, 再引导他们去讨论, 自己得出答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教材结论, 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的创造性是指一个人通过独立思考能创造出有社会 (或个人) 价值的具有新颖性成分的思维品质, 它是在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 独特地、新颖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 是思维能力的高级形式。

作为化学学科, 它以实验为基础, 应该充分利用实验提供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机会。但从初中化学教学现状来看, 课堂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分开进行, 而且学生实验多数是重复课堂演示实验的验证性实验, 缺乏产生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因此,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必须注意调整教材中的实验内容, 使之富有清晰的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 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例如,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对部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加以改进与创新, 采用教师一边讲学生一边实验的方法, 进行实验探索式教学,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小结”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 按照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学习, 同时激发、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另外,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多注重实验功能的验证性而忽略其探索性, 这样的实验教学最多只能将前人的经验传授给学生, 而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 我们很有必要将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 从而有意识地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所谓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就是指挖掘验证性实验中的探究内容,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增加辅助实验、空白对照实验等手段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 让他们亲自探索新知识, 使自己成为发现者。长期训练, 就会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好的培养。

例如《燃烧和灭火》一节的教学, 可以先让学生做白磷在水下燃烧的实验, 引人入胜的奇妙现象, 立即将学生的情绪刺激到高潮, 然后因势利导, 提出如下一些探索性问题: (1) 白磷为什么能在水下燃烧? (2) 为什么红磷不能在水下燃烧? (3) 为什么铜片上的红磷也不能燃烧?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思考: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经过讨论最后总结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从而达到诱导并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

4 开展科技活动、展现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 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为此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要想办法创造条件, 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 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现有条件, 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比如: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再结合课本, 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 拓宽知识面, 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义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动中, 也要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到工厂、农村、商店等地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写出专题调查报告, 并联系社会实际, 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条件许可的可以进行研究方案, 并帮助实施。

总之, 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创新能力, 必须从各方面入手,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有条件, 想方设法地去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 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摘要:主要论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①创设情境, 培养创新意识;②鼓励引导, 树立创新精神;③改进实验, 产生创新思维;④开展活动, 展现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教学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2] 郭文甫.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中学化学教学与参考, 2003 (4) :24~26.

[3] 王磊.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上一篇:稳定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下一篇: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美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