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投资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企业年金可以直接投资股市后,投资范围进一步扩大,投资运作显得日益重要。企业年金的制度安排体现出多层和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文章先对年金投资管理中不同的委托代理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而探讨了企业年金的委托代理理论模型,指出委托代理关系的恰当处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年金效益以及年金整体规模和质量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招标投资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招标投资管理论文 篇1:

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建设投资管理强化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建设投资管理仍旧存在着众多的问题,这不仅对房地产公司的运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同时也对工程质量及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建设投资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当前房地产开发项目所面临的市场变化趋势研究,提出了若干强化措施,以期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建设;投资管理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4.

房地产行业在我国经济水平飞速增长的当下,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逐渐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对于项目工程建设投资管理的不足,导致工程质量问题频出,加剧了房地产行业自身的风险。因此,房地产行业亟需对工程建设投资管理进行有效改善、强化,从而使房地产项目的投资管理更加安全、有效。

1、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建设投资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工程建设投资管理模式不合理

房地产企业指派专人负责组建投资管理队伍对建设工程实施管理,是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建设的主要投资管理模式。通常情况下,这些负责投资管理的人员都是一些项目营销人员或行政人员,往往不具备较强的投资管理知识,因此导致了其缺少对施工所需人员、物资、设备等成本的分析能力,无法作出正确的投资管理决策,最终使投资管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作为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建设投资管理过程中最普遍的问题,投资管理模式不合理对于整个房地产项目的运营及房地产企业的盈利亏损有直接的影响。

1.2工程建设投资管理侧重点偏差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建设投资管理中,投资管理人员的工作侧重点往往过于集中在施工建设阶段,而忽略了施工建设前后期其他阶段的投资管理[1]。以施工前期的方案设计及施工图纸设计为例,其设计专业性、可靠性、经济性都会对整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建设成本、建设周期与盈利有着直接的影响。假如投资管理者缺乏对施工前期设计阶段的重视,那么在后续的施工建设阶段就可能出现设计条件与现场不符、施工图错漏、技术措施不合理等,从而导致大面积工程变更,进而增加建设成本,延长建设周期。

1.3工程建设投资管理风险意识不足

房地产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高周转的开发模式使其对短期内成本的波动极为敏感。工程建设投资管理者如果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对于施工材料物价、人工费用、设备租赁费用的波动缺乏预判、应对措施的风险管控能力,必然会给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运营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例如在上述施工材料的物价突然上涨时,房地产企业会因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来应对这类问题,导致项目无法正常运转,甚至造成整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因此而中途停工。

2、当前房地产开发项目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化趋势

2.1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增大引起的变化

施工前的项目决策阶段是整个项目能够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而随着社会信息量的剧增,投资管理人员在收集整理与本项目有关的信息的工作难度也随之增加[2]。但由于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投资管理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宽,收集信息的速度也更快。这种变化可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投资管理者在进行信息的自动整理及分析时可以依靠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有效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第二,随着各类BIM及模型渲染软件的相继问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管理者可以借助这些软件对要进行开发的项目进行可视化操作,从而帮助房地产企业领导作出下一步的战略决策。

2.2我国建筑行业技术的变化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的发展日臻成熟,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各工种的专业程度越来越高、新技术新材料的层出不穷,施工各阶段的配合也越来越紧密。这种发展趋势对房地产项目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消费者对房地产项目的要求不仅仅是满足日常的居住需求,同时也对房屋舒适度要求更高,因此房地产项目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加大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从而保障房屋的通风性、光照程度,降噪程度等,也就意味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其次,消费者在选择房屋时,也更多地考虑房屋室内环境的绿色化、生态化,开始要求房地产企业使用更多新颖的环保材料;最后,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房地产企业在开发项目时开始更多地使用先进的智能化施工技术,如BIM技术,AR技术、VR技术等,而购买这些先进施工设备也会增加放房地产企业的建设成本,因此,在我国建筑行业技术变化的背景下,房地产开发项目强化自身的工程建设投资管理迫在眉睫。

2.3我国房地产开发金融环境的变化

随着我国对城市建设的速度加快,城市可用地越来越少,可供房地产企业开发的用地越来越紧张,房地产企业在申请土地使用时的资金消耗也就更大,而这种现象对投资管理带来的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城市可用地面积越来越小,土地使用资金的逐渐增长,房地产企业不得不增加从银行贷款的额度,直接增加了房地產企业的资金管理难度;。第二,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是一个周期较长的项目,期间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对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回流运转造成影响,如果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管理人员没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会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

3、投资管理强化措施分析

3.1项目工程建设筹备阶段的投资管理

项目工程建设筹备阶段对于整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建设过程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整个工程建设投资管理的关键阶段,是决定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是否能高效完成的基础。因此房地产企业的工程建设管理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组建一支素质过硬、高水平的专业工程建设投资管理团队。由于房地产项目工程建设投资费用具有较大的波动性,构成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费用组成极为细碎、复杂,因此运用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系统、动态变化的数据系统,做好项目的数据整理及分析工作对于整个项目的工程建设投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房地产项目竣工后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很好地管控房地产项目的初期设计及预算编制。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管理是整个房地产项目开发的重要一环,对项目盈利能力起着决定性影响。

3.2设计阶段的投资管理

设计阶段的投资管理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房屋功能、开发成本、经济利润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房地产项目设计阶段的费用在总投资费用中的占比较低,因此投资管理人员往往会忽视设计阶段的投资管理,但设计阶段的施工图纸及施工计划是整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命脉”,因此在施工前期的设计阶段,投资管理者应做好施工图纸的设计管理,合理运用新颖的建筑材料、新颖的施工技术,如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等,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最大程度上保障施工设计图纸、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3]。对施工图纸及施工方案要严格进行反复审核,验证其可行性,避免建设过程中出现工程的大量变更,提升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整体投资管理效率;为了使施工图纸更加具有深度,需要在聘请设计人员时严格筛选,选择一些专业水平高的设计团队。房地产开发项目是一个周期较长的工作,投资管理人员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应将整个周期分为若干个不同的阶段,并进行相应阶段的建设成本管理與控制,并以文件的形式对不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进行记录,从而提高设计阶段的投资管理水平。

3.3招投标阶段的投资管理

房地产企业的投资管理人员需要对招标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筛选、对比,从而更好地控制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工程建设投资成本。投资管理人员需要将所有资料与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结合数据对其中可能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造价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预测和评估,制定明确的招标控制价格标准,该标准应在合理范围内,从而有效避免个别招标参与企业进行恶意报价。招标文件编制人员在编写招标文件时,应对其中各项费用钱款的条款细节进行仔细推敲,避免后续产生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影响整个房地产项目的施工质量与经济效益。

在发布了招标公示后,房地产开发项目企业应对全部参加竞标的企业单位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全面审核包括投标企业以往从事该项目的规模、企业自身经营状况、行业口碑等。此外,还应对参与竞标的企业单位进行实地走访调查,避免因其伪造资料而影响正常的招标工作。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管理人员应对参与竞标的企业单位提供的标书进行综合比对,对其中针对本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入方案如人员配置、管理方案、施工工艺与技术选择、风险防控、利润预估等进行分析,查看标书中的投标竞价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本企业的建设要求,保证选择的投标单位最优,从而使整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建设成本得到优化,资金使用科学、合理,同时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及项目建设周期。

3.4施工阶段的投资管理

3.4.1加强房地产项目施工组织方案设计管理工作

房地产项目施工组织方案作为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的重要指导,房地产工程建设投资管理人员应对其有足够的重视。这就要求房地产项目承包方与房地产企业管理人积极配合,同时结合有关因素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更科学的优化,对本开发项目涉及到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施工流程与施工进度进行反复验证,从而保证房地产开发项目在保质保量完成的前提下,将项目工程的投资金额控制到最小,将项目工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4]。

3.4.2强化房地产项目合同管理工作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施工阶段,投资管理人员应在开展管理之前制定科学、完善的合同条款,从而对施工单位的各项施工活动进行管理。合同具有法律效应,其中应明确划分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的职责,确保合同双方认真履行合同内容,承担自身的责任。在对合同进行管理时,房地产企业的工程建设投资管理人员应对施工阶段产生的工程变更进行有效管理,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工程变更带来的影响,如产生的变更费用、对工程项目工期的影响等,尽最大努力将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变更对整个项目造成的影响控制到最小。

3.4.3强化房地产项目资金管理工作

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离不开充足的项目资金支持,因此,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建设投资管理人员应强化房地产项目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强化房地产项目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是需要项目工程人员及项目投资管理人员每个月对工程进度款项进行细致的审核,从而有效避免房地产开发项目施工阶段的某一时间段或某一施工阶段出现资金超合同支付的情况;同时,对监理单位确认无误后的工程量,必须按照合同条款的要求,对工程量的计价标准、套用单价及定额对阶段性工程量造价进行核算,然后及时支付工程进度款项;房地产企业还应增加自身的可流动资金额度,积极拓展自身企业的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完善的多方融资体系,保障当建筑材料价格有大幅度增长或有金融风险时企业有充足的可流动资金应对,使项目建设工程能够保质按时完成,确保房地产企业的项目开发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结语: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客户而言,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工程建设投资管理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科学高效的工程建设投资管理工作可以最大程度上控制房地产项目的开发成本,减小投资风险对企业经济带来的影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客户来说,当房地产开发企业拥有良好的工程项目建设投资管理能力后,其房屋建设的工程质量及房屋性能都会得以提高,入住时的入住体验及房屋安全性也会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静.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建设投资管理强化措施初探[J].砖瓦世界,2020,000(002):127-128.

[2]许秀春.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成本管控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No.369(04):161-162.

[3]孙丽.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成本管理有效策略探究[J].商讯,2019,No.181(27):161-162.

[4]吴纯.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整体管理与建筑项目中的施工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No.287(05):34.

作者:刘滨

招标投资管理论文 篇2:

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中委托代理关系研究

摘要:企业年金可以直接投资股市后,投资范围进一步扩大,投资运作显得日益重要。企业年金的制度安排体现出多层和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文章先对年金投资管理中不同的委托代理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而探讨了企业年金的委托代理理论模型,指出委托代理关系的恰当处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年金效益以及年金整体规模和质量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年金;投资管理;委托代理

一、引言

企业年金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吸引人才,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我国企业年金从1991年开始建立,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已经初步具备一定基础。2004年,《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关于企业年金基金证券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其配套附件《企业年金基金证券投资登记结算业务指南》等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标志着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开始正式步入规范化的发展阶段。

在企业年金基金管理的整个业务流程中,基金投资管理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按照公共经济学理论,当年金基金依照市场规律运行和发展时,由年金基金受托人直接进行投资管理,难以兼顾基金的收益性和安全性,满足效率和公平的要求。因此,年金基金受托人委托专业机构代理基金投资运营业务显得十分必要,而建立在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上的年金投资管理势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委托代理关系的恰当处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年金效益以及年金整体规模和质量的健康发展。

二、委托代理模式的选择

企业年金制度安排体现了多层和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涉及到多个当事人,主要包括企业年金的委托人、受托人、投资管理人、托管人、帐户管理人、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监管机构等。年金受托人将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交与帐户管理人,将基金投资决策交与投资管理人,将基金保管交与托管人,并分别与之签订契约,从而形成三层独立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年金的受托人在接受了委托人的信托之后,又将该信托资产的管理委托给投资管理人、托管人以及账户管理人,后三者有责任分别定期向受托人出具投资管理报告、基金账户管理报告以及托管和财务报告。在这个信用关系网中,受托人明显处于核心位置,是企业年金基金安全运行的中心枢纽。投资管理人、托管人和帐户管理人作为代理年金基金的专业机构虽然职责不同,但在行使职责的过程中都必须保证年金基金最大程度的安全。

企业年金在世界范围内实施已有一定的历史,部分国家发展较为成熟,从这些国家已经发展的企业年金基金运作来看,按照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的委托代理关系程度不同,可以分为直接投资型、部分委托型和全部委托型。

1.直接投资型。该模式由企业年金受托人直接管理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组合,年金基金受托人与投资管理人合二为一,简化了委托代理关系,降低了委托管理成本,但也使得年金受托人职责过大、过宽,不符合专业化分工协作的趋势,同时,行政管理和投资运营两项工作由同一机构同时负责,不仅不利于投资效率的提高,而且增加了受托人的风险。这种模式对企业年金受托人的要求较高,必须具备相当强的投资管理经验,同时需要相应的人员配置和投资管理系统。

2.部分委托型。该模式由企业年金受托人直接进行固定收益部分投资,风险收益部分委托专业投资管理人运作,这样使得年金受托人职责范围、承担的风险均有所减少,部分被委托给专业投资管理人。随着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趋势,固定收益部分投资的市场波动必然增大,因而固定收益投资也需要年金受托人具备较强的投资管理能力。

3.全部委托型。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它由企业年金受托人在监管机构已确认的资格范围内,通过招标方式选择投资管理人。投资管理人根据企业年金投资立法规定比例进行投资组合。在全部委托投资模式中,年金受托人与投资管理人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投资管理人要对其管理的年金资产的投资行为负责,年金受托人是最终的法律主体,承担最终的风险。这种模式通过选择不同的机构承担不同职能的专业化分工,使投资管理人专注于年金基金的投资运营,有利于提高年金运营效率。通过招标选择专业年金投资管理人,可以增加年金投资管理人之间的竞争性,促进年金投资人努力提高基金运营效率,降低经营费用。在这种模式下,受托人作为企业年金所有权的代表,对投资管理人的投资行为形成有效的约束,并与托管人共同对年金投资管理进行有效的外部监督。

三、委托代理关系的风险约束

在企业年金受托人与投资管理人、账户管理人以及托管人发生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受托人委托三者对年金资产进行营运管理,在这个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保证这些专业机构能够按照年金所有人的投资意愿或策略行事,这里面牵涉到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几个基本问题。一般认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要达成对双方有约束力且有效的合同,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在任何激励合同下,代理人总是选择使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原则选择具体的操作行动,即所谓激励相容约束;第二,在具有“自然”干涉的情况下,代理人履行合同责任后所获收益不能低于某个预定收益额,这是参与约束;第三,在代理人执行这个合同后,委托人所获收益最大化,采用其他合同都不能使委托人的收益超过或等于执行该合同所取得的效用,这是收益最大化条件。

当然,在委托代理合同不完善时,有可能因利益目标不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形成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潜在的风险。在不完善的市场条件下,代理人总有空子可钻。但是,通过强化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管理机制,将使代理人经过收益成本比较后,自觉地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行事。设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为X=X(a,θ),a为代理人的一个特定行动,可代表他的努力程度;θ为不受委托人、代理人控制的外生随机变量。

这意味着代理人的经营好坏由其努力程度和外界不确定因素共同决定。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里斯指出:如果具有一定的边界,即θ对X的影响是在一个可观测的区间里,即使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可以通过事前的警告或鼓励,使代理人不会选择较低的努力水平,并且使委托人、代理人均获得满意的收益水平。通过许多国家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到,事实上,如果资本市场是发达的,也就是说,因政策等引起的随机因素θ是有一定边界的,有效的管理会使得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自觉地去寻求多种投资方式的组合,例如购买寿险保单、进入“分离基金”和“共同基金”,从而控制风险,实现双方都比较认可的收益水平。

委托代理是否有效,取决于代理成效系数γ的值。γ=代理收益/代理成本。若γ>1则表示委托代理有效;否则,γ≤1则表示无效。代理收益可表示为代理人经营企业资

产的经营收益、委托人自理企业资产的经营收益、委托人因不自理企业资产而从事其他经济活动取得的收益之和。代理成本可表示为代理人的选聘费用、代理人的报酬、监督成本、代理人的职务消费、经营损失之和,其中,经营损失定义为代理人有意无意的经营决策失误和其他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造成剩余损失或资产损失。

在代理人财务公开且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情况下,比例分成是委托人与代理人分享剩余的最有效的制度安排。但是如果代理人是风险中性的,固定收益是有效的办法。实际上可以看到在商业银行与企业间的博弈过程中,企业也是接受了固定收益的办法,商业银行的固定收益表现为事先约定的贷款利息。通过固定收益的委托代理后,年金所有人成功地转嫁风险,代理人获得了部分剩余索取权,此时代理人的努力是最优的。对于委托人而言,尽管由于剩余索取权的分割和部分转让从静态上看使其利益受损,但这较之委托人自理基金的经营业务,仍是帕累托改进。因为从动态上看,由于代理人获得了部分剩余索取权,其积极性提高了,运用其专业投资技术,可以增加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使委托人获得高于自理时的收益。但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要给企业年金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以避免不能满足莫里斯的θ边界基本前提的情况出现,从而真正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

四、政策建议

1.建立相互制衡的运作机制。在委托代理关系的框架之下,需要在受托人与投资管理人、托管人、帐户管理人之间建立相互制衡的关系。一方面,引入多种类型的投资管理人,它们之间形成竞争机制,使得受托人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受托人是企业年金管理运营的最终责任主体,它有更换投资管理者、账户管理人以及托管人的权力,这就迫使这三类机构必须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投资管理人、托管人和帐户管理人之间也应该建立相互制衡的机制。在三者同时作为企业年金代理人的过程中,他们相互之间会产生业务联系,投资管理人有责任及时与托管人核对企业年金基金会计核算和估值结果;账户管理人有责任及时与托管人和对缴费数据以及企业年金基金账户财产变化状况;而托管人则有责任及时与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核对有关数据。这些相关责任都是由委托代理关系衍生出来的,相互之间的制衡机制有效运作也十分重要。

2.建立市场化的投资管理体系。我国现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中,企业年金的保费收缴、会计核算、个人账户的登记、基金账务管理等业务工作基本上依附于企业的劳资、财务职能科室,汇集的基金由企业直接投资,有的将基金作为企业生产资金进行投资,也有上缴社会保险机构或上级工会“互助会”投资营运。这种非市场化投资管理方式不仅投资收益率低,不利于基金保值增值,而且难以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基金安全性得不到保证。从国际经验来看,通过公开竞争招标的方式来挑选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式。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专业性的投资机构,如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由其负责企业年金的投资运作,不仅有利于增加服务的竞争性、降低管理费用,而且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增加管理的透明度。更重要的是,投资管理人还可以为年金基金“量身定做”投资方案,单独设立账户进行运作。这一形式使得企业年金的风险收益偏好、投资目标等都更为明确,使投资管理人能够为年金基金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3.完善投资管理人的法人治理结构。在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流程中,专业的投资管理人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角色。不断完善投资管理人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是有效管理和控制年金基金投资风险、防范关联交易和内部人控制的重要环节。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人应该是按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起来的规范化的股份制公司;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经营、白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真正建立起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和经理等分层设置的组织机构和权利系统,形成协调所有者、法人代表、经营者和职工之间关系的制衡和约束机制;投资管理人将自有资产与企业年金基金资产分账管理,自有资产的使用不能够与年金基金利益发生冲突。

4.建立适当的激励相容机制。在委托代理理论中,假定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利己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但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委托契约不完备,加之客观上存在的代理人道德风险,必须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以促使代理人即使在委托人监督不到的情况下也会按照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目标行动。也就是设计一个有激励性的报酬函数来使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选择受托人所希望的行动,如建立激励相容的共担风险合同,给子代理人一定的剩余索取权,有利于减少道德风险;对代理人建立合理客观的业绩评价标准,如编制各种市场基准指数作为评价投资管理人业绩的宏观基准等等。

5.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要达到对基金投资机构的有效监管,应当建立真实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委托人作为企业年金的缴费主体和受益人,有权了解年金基金在任何时候的运营状况,而信息传递的不对称性又是年金基金运营中很难避免的问题,因此建立年金基金的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并提高基金账户的透明度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是基金投资监管制度框架的基础。而且由于风险往往是一种动态的反应,如果能够对相关信息加以持续动态披露,无疑将大大有利于监管制度的实施效果。因此,应该着手建立企业年金的信息披露体系,从制度、规则的建立;软件系统的开发等多方面完善对企业年金信息披露的要求,使基金信息披露能满足委托人、受益人的需要,并与市场发展相适应。

作者:杨义灿

招标投资管理论文 篇3:

国际资本市场运作模式对我国投资管理的启示

摘要:文章基于我国投资管理职能不清、审批困难、政出多门、监管缺位等问题,借鉴国际资本市场运作模式,提出加强了我国投资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资本市场;投资管理;风险防控;投资策略

1资本市场基本投资策略

1.1资本市场投资原则

资本市场投资关键在于谨慎为上,以回避风险、稳健经营为首要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严格控制投资规模,投资规模应与企业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慎重选择投资产品,要遵循“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平衡。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切忌投资不熟悉、风险不确切的、资金链复杂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三是要强调上市公司的长期价值,选择业绩稳定、与生活息息相关、投资者熟悉的行业与上市公司;四是分散组合投资,将资金投资于不同期限不同收益率的证券,切忌集中于高风险高收益的衍生品。

1.2资本市场投资产品选择

股票投资。股票价格反映的是公司当前的盈利能力和未来收益的预期增加。发现价值低估股票进行长期投资是当前资本市场投资的已达策略,理性投资者就是在价值低估中获得低买机会,当市场好转时高卖出去。价值低估股票是指那些符合国家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具有核心技术与产品自主定价能力的、财务状况良好而价格较低的股票。

基金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发挥专业理财优势,推动市场价值判断体系的形成,倡导理性的投资文化,有助于防止市场的过度投机。但基金公司的人员流动性也很大,投资基金需要根据长期平均投资业绩来决定具体品种选择,因此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投资债券型基金更加稳健一些。

债券投资。收益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债券的利息收入,二是债券价格的上涨。其中,债券价格和银行利率负相关,利率越低,存款银行的吸引力越低,风险偏好型的资金流入股票,而稳健型的资金流入债券,债券价格随之上升。

2国际投资管理发展历程和当今的趋势

2.1发展历程

从投资管理的发展历程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分析型投资管理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前早期的投资者们大多是依靠个人的主观经验来判断投资风险的大小,投资管理手段比较落后,逐利的本性使人们更加关注投资收益的高低,对投资管理的认识则相当肤浅,金融机构对投资风险的管理也缺乏足够的重视,主观经验和定性的制度约束替代了客观的量化分析。

第二个阶段是计量型投资管理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计量投资管理技术被广泛采用$专门的投资管理公司也从银行和保险公司中分离出来,向投资者提供真正的投资管理服务,投资管理呈现专业化和独立化的趋势,这使得投资者的行为更加成熟,风险管理的机制被全面纳入投资组合的创建和投资即时控制过程中。

第三个阶段是行为型投资管理阶段。随着“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盛行,该理论却无法解释市场中出现的市场无效状况,而大量的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证据显示,投资者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并非都是理性的,投资者的实际决策往往会系统性的偏离标准财务理论所设定的最优决策模式。

2.2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品种的数量和复杂性也加大,企业需要根据更加准确的数据来加强对投资风险的控制,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获取更大的投资收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投资管理走向数量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投资管理的发展过程中,数学方法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运用,为投资管理决策提供了分析和管理的有效工具和手段。无论资产投资组合的设计还是投资者行为的控制,从市场总体到投资主体、个体的分析,都体现了当前国际投资管理数量化和模型化的发展趋势。同样,投资对象的多样化,尤其是非实物化的发展趋势,突破了以往实物投资所面临的地域限制和约束,使投资不再局限于相对狭小地理区域的同地投资,推动了异地投资的发展,以至于促进了跨国投资方式的兴起和壮大,这也是国际投资管理的发展趋势。

3中国需要的投资管理理论

3.1投资组合理论

投资组合理论是1952年“现代金融学之父”的Harry Markowitz 创立的,其基本理论是如果把证券的收益为一随机变量,则投资者期望获得的收益可以定义为这一随机变量的均值(数学期望),投资风险则被定义为这一随机变量的标准差。在此基础上,Harry Markowitz建立了资产组合选择理论的基本框架。这一理论意义在于不能从孤立的角度来衡量投资的风险,而应根据它对分散的投资组合的风险的影响来判断该投资的风险状况。

3.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美国金融学家William Sharpe 与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在投资组合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一般经济均衡的理论创立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不仅为衍生产品的定价提供了一个利器,而且为现代投资管理提供了全面的量化分析,适用于不同金融产品,为投资管理方法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理论的意义在于将经济学和数学两学科实现完美结合,实现了以数学方式实现风险量化。

3.3风险预算理论

这一理论意义在于:风险取决于市场的波动程度,由于市场波动性是随机变化的,因此,要想避免绝对或相对风险的波动是不可能的,这样一来,某个投资过程所提出的风险目标实际上是未来愿意承受的平均风险水平,风险预算的目的就是通过量化手段跟踪这个愿意接受的风险水平以期减少两者之间的误差。风险预算理论突破了传统投资管理事后分析的局限性,不再把投资管理与投资过程分割开,而是将系统性的风险分析与管理直接融入投资的整个过程之中,成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并重的一种新型投资管理模式。

4我国投资管理的市场发展策略

4.1引进先进的决策管理方法

政府投资决策直接关系到项目实施的成败,甚至影响到国计民生,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投资决策体系,并充分利用先进的决策技术与手段。具体包括:科学运用政府投资决策基础条件,提高政府投资决策手段与方法的科学性,以及建立政府投资决策失误追究机制等。

4.2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首先是要建立统一的权威的监管机构。针对我国政府投资监管主体缺位的现状,建议在适当的时候整合现有行政资源,合并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稽查办公室和国家审计署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司的投资监管职能。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并严格执行一套好的制度,促进投资行为更加规范,同时为政府加强投资监管奠定基础。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对社会投资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协同配合的企业投资监管体系,建立企业投资诚信制度,对咨询评估、招标代理等中介机构实行资质管理。

4.3严格控制投资管理程序

经批准企业从事金融风险投资业务,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操作,控制投资规模。建立与从事的高风险投资业务相适应的投资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处理系统,优化操作流程,配备专业人员,提高金融风险投资业务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从事期货及其他金融衍生品投资的企业,应当以套期保值或锁定成本为目的,规避投资风险。

4.4加强投资管理的风险防控

在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投资管理中,投资管理人员在风险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应综合掌握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以避免或排除风险因素可能给工程项目带来的损失。投资管理手段主要包括风险控制和风险预算。另外,建立后评价制度则是优化投资管理模式的最佳选择。作为公共行政部门管理的一种工具,后评价(Evaluation)概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从80年代开始,后评价得到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后评价制度有助于增强决策的可信度和透明度,使之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通过后评价可以将有关信息反馈到投资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为今后项目投资决策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王岩光.新时期我国政府投资管理改革的新问题以及新思路[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1).

[2] 韩永斌.行为投资及投资管理的演进趋势[J].现代管理科学,2005,(7).

[3] 闵捷.投资策略选择与资本市场效率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2).

[4] 张占斌.“十二五”时期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重点[N].中国经济时报,2010-04-21.

作者简介:林叶良,男,广东韶关人,美国SEI投资管理公司投资管理策略师,对冲基金分析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学、对冲基金、投资管理学、中国金融市场、货币市场。

作者:林叶良

上一篇:中国音乐文化论文下一篇:民营经济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