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危机战略管理论文

2022-04-23

一、当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主要问题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外贸市场的萎缩和国内市场的内需不足,企业的生存环境困难增多,竞争更为激烈。民营企业由于经营规模较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应对危机的能力较弱,因而面临着更大的生存挑战。从我国民企管理的现状来看,当前还普遍存在重业务、轻财务的现象。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民营企业危机战略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营企业危机战略管理论文 篇1:

后金融危机时期浙江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优化对策

【摘要】本文基于“后金融危机”这一特殊时期,针对浙江民营企业如何健康发展这一问题,首先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从重视和实施企业战略管理、通过企业联合来增强竞争力、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能力、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期;浙江民营企业;优化对策

一、问题背景

由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至今已持续四年左右,对全球经济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负面影响。很多学者都把目前这段时期称为“后金融危机时期”。对于浙江民营企业而言,其发展至今仍然没有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浙江省GDP增幅从2008年初始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直至2009年第三季度才与全国GDP持平,这不仅与浙江省民营企业遭遇的金融危机密切相关,而且也与这些民营企业本身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内在矛盾有关。鉴于此,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背景下,浙江民营企业如何健康发展壮大,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问题分析

1.出口市场受到挤压。浙江省是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大省,2009年出口总额为1330.13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1%以上,从2003年起,民营企业占浙江省出口总额一直超过外企和国企并逐年上升,至2008年达到51.5%。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明显受到挤压,2009年全年出口总量较2008年下降13.8%,出口总额的下降对浙江省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的负面影响,并在2008年全年出现了连续12个月的下降趋势,直到2010年1月才企稳。此外,浙江省是资源小省,各种矿物资源和能源资源非常有限,特别是对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土地资源尤为紧张,就进一步加剧了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难度。

2.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话语权。浙江民营企业的鲜明特点是:民营中小企业居多,企业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凭借的是廉价的劳动成本,市场对外部企业的依赖性强。从2008年的统计数据可知,浙江民营企业总数超过240万家,其中,作为第一大行业的批发和零售行业的企业总数为12.49万家,占比51.7%;其次是制造业,总计5.8万家,占比24%。上述两大行业均属于完全竞争性行业。此外,2008年浙江机电产品出口企业中的民营企业占比达到50.3%,这就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大多数浙江出口民营企业处于高度竞争状态。与此同时,尽管浙江民营企业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和技能优势,但这些民营企业的规模相对普遍较小,销售和投入严重依赖于外部参与,企业之间的高度竞争削弱了其成本和技术竞争优势,使这些企业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无法拥有话语权。

3.企业内部管理体制落后。浙江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总体而言,这些家族企业大多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整个管理体系已经相对稳定,但由于这些企业的起点较低,并且更新内部管理体制的速度落后于目前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浙江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层面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弊端。

4.人力资源严重短缺、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普遍来看,民营企业的属性决定了其管理人员精明强干,在人力资源层面不会出现国有企业“人浮于事”的现象,但是,民营企业在面临巨大的市场变革,急需快速扩大规模和实现更高层次的企业升级时,往往会感觉自身的人力资源短缺,并严重地阻碍着公司的迅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迫于需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增量,因此往往轻视了对内部人才的培养力度,而是致力于在企业外部新募人员。然而,适合于特定企业使用的特定人才,其贡献和其投人相比自然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从而形成了人才需求和人才供给之间的数量差距,导致这些企业的人力资源总是在关键时刻处于稀缺状态。《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对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有了较好的保障,但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据了解,实行《劳动合同法》后,缴纳五项社保及加班费等使用工成本大约增加了20%~30%,对企业冲击较大,尤其是浙江大部分中小企业是劳动密集型的微利企业,受用工成本影响更大,大幅度提高的用工成本使得企业难以承受。

三、相应对策

1.重视和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企业之间的战略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战略思维、战略定位和战略实施的竞争。数据表明,全球11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有850家是因为企业家缺乏战略管理,从而形成了决策失误。因此,战略管理对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浙江民营企业的高层领导必须站在时代的前言统观全局,使自己在宏观层面上一方面形成能够准确把握全球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的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嗅觉,另一方面对国内市场的瞬息万变了如指掌,并以此能够对外部危机做出预判,做出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决策。

2.通过企业联合来增强竞争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任何企业都面临来自跨国公司的更加严厉的挑战。如前文所属,浙江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的原因,对外没有获得足够的话语权,为了能够使自己相对迅速地变得强大,就需要民营企业在今后用“联合双赢”的理念取代过去传统的各自为政思维。例如,外界一直认为浙江民营企业具备分工明确的优势,这在企业发展的前期无疑具有明显优势,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民营小企业可以通过对自身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特征形成产业集群,从而形成优势互补,降低企业间的内部交易费用,较快形成抵御外部竞争和环境风险的有效合力。

3.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能力。研究表明,对于创新能力较弱的企业内部而言,企业员工的纵向有效沟通和部门之间的横向有效沟通均较低,分别为51.1%和46.7%;与此相反,在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中,上述两项指标的比例分别为81.3%和86.7%。笔者认为,企业内部各员工或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意味着各种思想的碰撞,这有利于拓宽企业的整体发展思路,从而有利于激发出创新灵感。并且,大多数良好的创意往往产生于一线生产工人、营销人员中,这与他们的日常基层工作实际紧密相联。在企业中,思维创新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组织创新的支撑,因此,浙江民营企业的高层领导应该率先打破类似于国有企业的严格登记制度,重视并积极搜集和征求来自基层的意见,并逐步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通畅无阻的组织沟通体系,这也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

4.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浙江民营企业要立足长远,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制定长远人才发展计划,一方面继续注重内部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吸纳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海外高层次技术人才。其一,浙江民营企业的最高领导层要从战略的层面来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踏踏实实地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对其修正和完善,从而搭建出符合企业内部需求和外部竞争的人力资源管理框架。其二,浙江民营企业的高层领导应重视对员工提供有效激励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企业内部的核心员工(如技术专家、营销经理、管理能手等),不仅要重视对其提供不低于他们预期的物质激励,还应该在不影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在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弹性、相关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尽量满足他们的人性化需求。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激励企业内部员工,也能通过良好的口碑吸引企业外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克里斯坦森.困境与出路:企业如何制定破坏性增长战略[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2]刘迎秋,徐志祥主编.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分析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甘碧群.企业并购整合:基于企业能力论的一个综合性理论分析框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4]沈华珊.公司治理中的股权结构[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花莉蓉

民营企业危机战略管理论文 篇2:

谈民营企业强化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当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外贸市场的萎缩和国内市场的内需不足,企业的生存环境困难增多,竞争更为激烈。民营企业由于经营规模较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应对危机的能力较弱,因而面临着更大的生存挑战。从我国民企管理的现状来看,当前还普遍存在重业务、轻财务的现象。一些民营企业的财务部门不能有效地参与企业决策、组织和控制的全过程,一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较为涣散、混乱,不能为企业应对危机和促进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由于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在某些方面的不均衡致使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之间缺乏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加之一些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的干预,以及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受企业负责人主观影响较大等因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使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趋于短期化。

(二)应对危机意识淡薄。多数民营企业危机意识较为淡薄,危机防控能力较差,处理危机手段相对较为简单,不能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加之应对金融危机的准备不足,在危机面前往往束手无策,仓促应对,由于防控措施不力,一旦遭遇危机,由于没有后续跟进措施,就会对企业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后果。

(三)融资较为困难,资金周转不畅。目前,虽然多数民营企业初步建立了相对独立、多元渠道的融资体系,但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当前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很多民营企业既得不到银行的贷款支持,又不具备自我融资或向社会公开融资资格,导致资金周转不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长远发展。

(四)缺乏科学管理理念,财务管理作用体现不足。民营企业财务控制环节较为薄弱,企业负责人管理观念落后,缺乏科学管理理念,认识不到财务管理对做大做强一个企业的重要推动作用,未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长效机制,也未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理念,不能充分体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五)管理模式落后,经营理念陈旧。民营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落后管理模式势必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企业负责人经营理念陈旧,“家族式”管理或集权现象较为严重,并且对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较为混乱。

二、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切实增强危机意识,确立财务管理核心地位。要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理念,提高应对危机能力。当前企业遭遇“寒冬”的情况下,面临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风险越来越大的挑战,民营企业必须牢固树立战略财务管理理念,切实增强危机意识,树立“过冬”意识,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规划企业财务管理的长远目标,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作用。确保企业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加强资金、成本、利润的管理和控制,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更新企业管理模式,树立科学管理理念。一是改革企业管理模式,废除“家族式管理”的传统模式,注重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适当进行分权与授权,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要切实加强企业重要岗位管理人员的配备和选拔,引进优秀的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精通管理的财务管理团队。二是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加强管理层与员工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强化管理层与员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互信与融合。三是练好企业内功,加强教育培训。民营企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职业操守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责任意识,努力提高科学理财水平。同时加强全员素质教育,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改善企业经营状况,规范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三)强化战略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一是树立战略管理理念,制定企业战略管理策略,从财务管理角度提出改善经营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方案,供企业负责人决策参考。二是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战略管理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部门要充分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论证与前期评估,积极实施新投资项目、资产重组项目的风险、成本与收益等论证评估工作,为管理层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三是充分估计潜在风险,对风险可能产生的代价进行估算并与收益进行比较。强化投资管理,确保投资前瞻性,启动能产生长远利益的项目,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向的项目去支撑带动,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效益。一是加强成本控制,增强发展后劲。成本问题一直都是企业比较关注的问题,低成本策略反映了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水平,在危机环境下更能显示出低成本策略的威力。面对危机,企业应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以抵御经济效益下滑的风险,给企业战略调整赢得时间与空间,促进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这样既强化了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又增强了应对危机的能力。二是强化内部控制,加强资产管理。企业应逐步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塞漏洞,维护资产安全。要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以科学的方法确保存货保持最佳结构,还要定期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应收款管理办法,对经营中发生的坏账,要在取得确凿证据并履行相关程序后,及时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

(五)拓宽融资渠道,保持资金畅通。一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争取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担保贷款,积极推出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能源、节能环保类新产品,以争取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保持现金流量稳定畅通,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二是在危机环境下,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企业始终保持充沛的现金流量。资金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血液,也是企业命运的喉咙。如果企业的资金链发生断裂,所有的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等都是纸上谈兵,而充足的现金流更能增强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企业拥有充足并能有效使用的现金流,促进创造出更多的企业价值。

(作者单位:富平县财政局)

作者:吴亚萍

民营企业危机战略管理论文 篇3:

浙江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摘要:金融危机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凸显。造成浙江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源主要是企业内部不完善,商业银行体制不完善,金融体制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等。解决浙江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需要银行、政府、企业等多方联合起来共同努力,尤其是政府大有可为。

关键词:浙江 民营企业 融资问题

浙江省是一个民营企业特别发达的省份,民营企业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2003年浙江民营企业30.1万户,在总量上次于江苏、广东,居第3位。当年浙江生产总值9200亿元中。民营经济达70.1%。到2008年,浙江民营企业达52万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76.36%,民营企业数居全国第1。

民营企业也是浙江出口的主力军。2003年,浙江民营企业出口额首度超过外企和国企,占当年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6%。2004——2007年,这一比重逐年上升,依次为41%、43.3%、44.8%和48.2%。到2008年,比重首次过半,达到51.7%。

一、金融危机与浙江民营企业融资

然而,2007年下半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在2008年逐步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给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浙江民营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金融危机爆发后。浙江出现了一定范围内的企业倒闭现象。根据浙江省工商局发布的民企生存状况报告,2008年共有2.2万家浙江民企注销,死亡数创下6年来最高。究其原因,浙江国际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认为,浙江几乎所有企业的倒闭都可以归结到一点:资金链断裂。融资难了,民营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抗风险能力自然有限。因此,要全面提升浙江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其在各种危机下的抗风险能力,解决其融资问题迫在眉睫。

二、浙江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从企业内部来看

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自有资金少、自身积累不足、管理水平低、资信程度差、投资项目前景不佳等问题,从而导致企业融资难。

第一,我国民营企业自有资金少,缺乏可供抵押的资产。据统计,浙江民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主要集中在50—500万元之间,500万元以上企业不到20%。由于银行要求抵押资产通常是房屋、土地或者大型固定资产等,而民营企业由于规模限制往往不具备此类资产的所有权。这些先天不足限制了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型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基本条件。

第二,民营企业大多规模较小,管理水平低。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内部制度不健全,短期行为严重,法制观念淡薄,企业资信程度偏低。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较低,财务管理的基础资料不齐全。财务数据缺乏真实性,从而导致担保单位难以落实,潜在的投资者和贷款人由于无法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而放弃对企业的支持。

第三,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前景缺乏吸引力。浙江民营企业从事以附加值较低的加工业为主,技术含量较低,产业前景缺乏诱人之处。经营决策者素质不高,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盲目性大,难免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抗风险能力差,从而消化信贷资金的能力较弱。

(二)从商业银行体制来看

第一,中小民营企业受“歧视”情况严重。国有商业银行不给或很少给中小民营企业贷款,觉得国字号对小企业服务是“下价”:另一方面,不愿意承担额外风险。把钱贷给国有大型企业,即使还不了,国家会解决。倘若贷给中小民营企业,一旦发生坏帐就得承担责任。

第二,担保条件过高,手续过于烦琐,贷款成本居高不下,企业难以获得贷款。由于过高的担保条件,使中小民营企业因为“先天不足”而无法获得所需贷款。再者,用作担保的资产价值的重新估价成本高昂,有时费用达到企业所有资产的百分之十甚至几十,企业还得每年为这些资产进行重新注册。交付相应注册费用。这些重复性、任意性的费用,使企业望而却步。同时,银行的贷款手续烦琐,审批时间长,不符合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小、资金需求急、周期短的特点。

(三)从我国金融体制与市场结构来看

第一,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浙江作为全国民营企业最活跃的区域,但与之相配套的金融服务体系却未能迅速成长。目前的金融改革主要面对的是社会稳定、机构调整和通货治理等问题,对企业的融资安排首先考虑的是大型企业的稳定和发展,这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很不利。

第二,缺少与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从数量上说,浙江目前已经拥有一批中小金融机构,但这些中小金融机构缺乏管理,经营混乱,风险防范制度不健全,阻碍了自身的发展,减弱了中小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第三,市场中介服务机构职能错位,使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度加大。近年来,虽然建立了一些中介机构,但是,由于有实力的大企业和政府部门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中介服务机构为了自身利益随意制定标准,增加收费项目,反担保手续过于严格,借款人必须具备合法、有效、足额、能变现的反担保能力方可得到担保公司的担保,造成贷款手续繁琐、时间过长、综合费用高,加重了企业负担,甚至超越了企业的承受能力,迫使一部分小企业宁愿高息民间借贷。也不愿到银行贷款。

第四,服务于中小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尚未建立。我国的资本市场从股票发行额度和上市公司选择都受到规模限制,这是现阶段绝大部分民营企业达不到的,加上国家在资本市场准人规则上的政策导向,使得民营企业不可能到沪深两大主板市场融资。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另一个表现是,政府没有根据大多数民营企业是中小企业这一实际,开辟适合中小企业融资多层次、不同风险度的股票交易市场。比如发行债券,尽管我国民间投资的潜力巨大,但社会投资需求与民间投资供给的长期错位造成了民间投资领域的极度狭窄,目前发行的重点建设债券、中央企业债券和地方企业债券,利率固定,期限较长,主要用于进行资本密集型的大规模项目的投资,带有政府主导垄断的推动型色彩,一般民营企业难以进入这一投资领域,剩下的只能是民间借贷,而这一渠道除了资金有限、满足不了民营企业规模扩张的需求外,还因其“非法”而受到政府压制。

三、浙江民营企业融资与政府支持

民营企业融资难不仅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需要银行、政府、企业等多方面联合起来共同努力才能解决。从政府的角度,主要以下方面:

首先,应在政策面和操作面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建设和支持,对中小企业提供各类信息服务、政策优惠等方面的支持。如,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帮助。参考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以及日本中小企业金融公库的模式,建立专门的地方性机构,负责对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商业管理援助等:同时,可以通过各种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等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另外,可以学习日本和美国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管理系统来规范信用保证制度。

其次,要从增强商业银行功能人手,改革并制定适合民营企业的贷款审批与担保程序,简化手续,降低成本。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种类的创新,比如开展保理与租赁业务。加强与金融中介结构、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与信息共享,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监督管理。此外还可以借鉴部分国家通过法令手段保障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

再次,积极拓展和创新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建立多层次的融资渠道。包括加快对地方性中小融资机构以及相关辅助担保、评估机构的培养;完善股市的退出机制,以提高民营企业对公众股市的介入:鼓励一定规模的民营科技企业通过兼并、收购、产权交易等,将产业运作与资本运作相结合,进行低成本扩张。

最后,进行产权改革,建立规范的民营企业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透明度,树立现代营销理念。实施战略管理,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提高经营者素质和决策水平。

只有政府在政策上和法律上铺设平台,各种改革与创新才能顺利开展,才能真正建立起适合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

作者:方巧云

上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管理论文下一篇:电子档案规范管理办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