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视角下研讨金融供给论文

2022-04-28

摘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动力,尤其是在目前国家倡导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为此在资本市场服务中应当积极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本文以珠海市为例,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分析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服务支持方式,有效实现了科技金融的业务发展改革。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需求视角下研讨金融供给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需求视角下研讨金融供给论文 篇1:

中国金融深化与金融周期特征的对比与分析

摘 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三大攻坚战之首,化解金融风险是其中的重点和关键所在。本文从金融深化和金融周期的视角对我国潜在的金融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险防范和化解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深化 金融周期

十九大报告提出,当前至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坚决打好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首的三大攻坚战。化解金融风险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点和关键,也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宏观经济各主管部门和市场主体对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已经取得了共识,但对目前金融风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本文将从金融深化和金融周期的视角对我国金融风险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1 中国金融深化的趋势

金融深化是一个相对金融抑制的概念,是从较为宏观的层面对一国金融发展状况的量度。从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来讲,金融深化就是金融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增强为实体经济优化配置资金能力的过程。金融深化与宏观经济发展是相互制约和促进的,金融深化的良性推进能够促进国家经济较快发展,而金融深化不畅、金融系统紊乱则会阻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深化进程稳步推进,为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金融深化的进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衡量和分析:第一,在总量方面,货币供给规模与经济规模的比值逐步提高。M2/GDP是衡量金融深化程度的最基础指标。1978年,中国M2/GDP仅为30%,1993年升至98.7%,1997年升至115.2%,2007年再升至151.8%,2016年达到峰值208.3%。中国M2/GDP快速增长,当前该比值已经超过金融系统最为发达的美国,这一方面是中国金融不断深化、货币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体现;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单位M2带动的GDP尚低于金融发达国家,金融效率需进一步提升。第二,价格机制方面,我国基本实现了利率的市场化,汇率弹性也不断增强。自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设想以来,按照“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外币利率—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顺序,我国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至2013年基本实现贷款利率市场化,2015年基本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在汇率方面,经过1994年、2005年、2015年汇率改革以后,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合理,弹性不断增强。第三,在货币金融管理方面,经过逐步改革,我国的货币发行机制更加灵活和市场化,货币政策更加注重价格调节,金融管理更加注重宏观审慎与风险防控,为我国金融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

中国金融的深化和发展壮大,为我国数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金融业已经成为我国的命脉产业。在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金融业仍存在诸多不均衡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应对。第一,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不均衡。通过对央行发布的社会融资规模二级指标进行统计可以发现,我国直接融资占比偏低。我国直接融资的比重2006年以前一直低于10%,2007年开始超过10%,直到2015年达到最高值24%,但2017年又将至6.8%。而在国际上,无论是高收入国家,还是中等收入国家,直接融资比重一般超过间接融资,大致处在65%~75%的区间内。第二,国企与民企、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融资可得性存在失衡。由于融资渠道单一、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存在,致使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大型企业的巨额资金需求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形成了挤出效应,而中小企业的民企属性又使得这种融资主体结构失衡愈加明显。第三,在货币资金传导方面,国内部分企业预算软约束,对资金价格变动不敏感,导致国内金融市场资金定价机制不畅通,资金配置效率下降,单位货币供给撬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2 中国金融周期的特征

金融周期是晚于金融深化出现的概念。2008年金融危机后,在反思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国际清算银行最早对金融周期问题进行了研究。金融周期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金融周期可以用信贷、地产价格等指标描述,即金融周期往往表现为信贷周期和房价周期。第二,金融周期的频度低于商业周期。据研究,传统的商业周期频度在1~8年之间,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七大工业国的金融周期平均长度达到16年。第三,金融周期的波峰过后往往发生金融危机,即金融周期的收缩期衰退非常严重。第四,金融周期与金融危机的紧密联系使得金融危机的提前监测和预警成为可能。第五,金融周期的长度和幅度波动特征与发生国家的经济金融体制相关。

信贷/GDP是衡量金融周期的最基础指标。因为信贷是信用最重要的形式,体现了市场主体对价值和风险认知与对待风险和金融约束的态度之间自我加强的交互作用,这些交互作用可能导致严重的金融困境与经济失调。本文借鉴BP滤波法从信贷/GDP序列中抽取周期成分,剔除短期噪声波动和长期的趋势,得到序列的周期波动。因为信贷与GDP之间具有一定的顺周期性,二者比值对周期变动具有一定的抵消作用,所以,进一步以实际信贷和实际房价两个序列作为信贷/GDP的调节指标,将三者同时进行BP滤波处理,再等权重加权以得出中国金融周期的测算。根据上述测算,中国金融周期在2003年以前较为平稳,2003—2009年进入第一个波谷,2009—2017年则进入第一个波峰。即中国目前处于次贷危机以来的第一个金融周期顶峰(于2017年1季度达到峰顶),金融周期转入下行阶段。

指标测量背后,中国金融周期具有若干鲜明的特征。第一,金融周期的扩张伴随杠杆率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宏观杠杆率畸高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關注。分部门看,我国居民部门、政府部门的杠杆率都处在相对安全区间,杠杆率的快速上升主要集中在企业部门,其绝对水平在世界高居前列。2017年,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达到163%,远超美国的73%、日本的103%、德国的54%及印度的16%。第二,中国金融周期扩张期间,房地产价格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经过2005年、2010年、2015年三波快速增长,国内房地产价格已居高不下,大幅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以及居民的生活成本,对实体经济扩大再生产以及居民扩大消费需求形成了挤出效应。房地产含有金融资产的属性,其价格变动具有反身性和自发性,对中国金融周期的扩张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三,影子银行的无序发展是中国金融周期扩张期间的重要特征。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影子银行系统开始呈现野蛮生长状况,表现为银信合作、银证合作、银基接力、银银同业业务变异、互联网金融理财等多种形式,通过加杠杆、期限错配、信用下沉进行套利,拉长了资金链条、积累了金融风险。2018年,一行两会一局发布“资管新规”,影子银行业务开始得到全面整顿清理。

3 金融深化与金融周期视角下的潜在金融风险

金融深化与金融周期是反映金融系统运行状况的整体性指标。金融深化是一个正向的指标,一国金融深化程度越高,说明其资金配置能力越强,金融服务的渗透率越高,金融系统越为完备。金融周期是一个中性的指标,说明金融同其他商业活动类似,具有起伏波动的特性。金融深化与金融周期由M2、GDP、信贷规模等宏观指标计算得出,因此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两个指标背后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金融深化过程由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产生需求并通过市场力量推动,金融周期则更多地受一致性预期等顺周期因素影响。

金融深化与金融周期二者结合分析可以为金融系统发展趋势与特征的认识提供一个更为全面的视角。金融周期指标受投机以及诸多顺周期因素影响,其变动往往较金融深化更为快速灵敏。当金融深化指标不断提升,同时金融周期处于平稳区间的时候,说明金融系统发展状况较为健康有力。而当金融深化指标虽未见异常地提高,但金融周期却达到顶峰(我国2017年上半年的状况)的时候,则说明金融系统运行出现了一定问题,存在潜在的金融风险。

正如上文前两个部分的分析,我国金融周期出现了波峰,金融深化在整体继续提升的同时,内部结构也出现了失衡,共同印证了我国金融目前遭遇的困境和隐藏的潜在风险。进一步分析,我国潜在金融风险可能涉及以下几个主要领域。第一,由于宏观杠杆已经处于高位,不具有持续性,在去杠杆和稳杠杆的趋势下,信贷风险不容忽视,期限错配,影子银行等一系列潜在问题可能不断暴露,造成相关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信用风险的传染和蔓延。第二,资产价格具有潜在的波动性,若与金融周期叠加,会对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造成较大冲击。我国最值得关注的资产类别当属房地产,在当前价位下,若房价再大幅上涨,会引发泡沫的集聚,但若房價向下波动过大,则会对持有巨额房贷资产的银行系统带来严重压力。第三,一旦国内潜在金融风险显现,在美联储加息缩表的条件下,会引发国际资本的流出,并对汇率造成压力,汇率波动又进一步加强国内资金外流,资金外流达到一定规模,则会侵蚀我国的外汇储备,损害国际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4 化解潜在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上文从金融深化与金融周期的角度对我国的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对潜在的金融风险进行了预警性研讨。基于以上分析基础,下文将提出防范和化解潜在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第一,实施“货币适度宽松与金融监管从严”的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组合,逐步、平稳化解高杠杆潜在风险。在货币政策执行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有度,社会融资规模应保持适度,流动性应保持合理充裕,并进一步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劣势。同时货币政策实施应保持定力,杜绝货币“大水漫灌”的情况发生。在金融监管方面,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行为监管相结合,要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体系,应强化影子银行等高风险领域管理,建立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

第二,助推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一方面,银行机构要积极优化住房信贷结构,重点向普通商品住房开发、居民首套自住住房需求倾斜,支持正常购房融资,严格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保持住房信贷的合理适度增长,防范居民金融杠杆率过快提升、过于集中于房地产领域。同时要取缔“首付贷”,防止经营贷等信贷资金违规用于投资房地产,加强房地产金融风险监测,防范资产价格波动与金融周期的叠加风险。

第三,关注外部风险,严控汇率过度波动,防范跨境资金流动冲击。当前,美联储进入加息和缩表的周期,美国政府频频与世界其他经济体开展贸易战,致使我国对外的金融与贸易条件呈恶化状态。在此背景下,我国在加强国内经济金融管理的基础上,应同时严控外部风险。要适度干预汇率非理性大幅波动,防止预期自我加强引致的汇率快速波动恐慌;严格资本账户管理,控制资本外流与投机冲击;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合理配置外汇储备资产结构,同时加强美元外债的控制和管理。

第四,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在财政政策配合方面,政府部门应通过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定向支持的优势,稳步推进在建基建项目,为宏观经济提供缓冲和稳定力量。同时应进一步减税降费,降低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增强实体经济的投资意愿。在改革开放方面,要适时加快农村土地、城市户籍等要素改革,实施竞争领域国企改革,在医疗、教育等领域逐步开放,同时对外促进贸易平等国家的贸易和直接投资。

作者:马文鹏

需求视角下研讨金融供给论文 篇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资本市场服务珠海中小企业分析

摘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动力,尤其是在目前国家倡导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为此在资本市场服务中应当积极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本文以珠海市为例,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分析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服务支持方式,有效实现了科技金融的业务发展改革。

关键词:资本市场服务 科技型中小企业 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视角

文献标识码:A

珠海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严格践行国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意见指导,充分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从资本市场服务的角度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有效优化升级,积极发展科技金融方式。

1 目前资本市场服务中科技金融的发展现状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难度,一般主要为创业型公司,与大型企业相比在资金融资上的难度较大,而科技金融的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显著的意义。在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具有以下几种发展模式:首先是独立准法人式的科技支行模式,采用的是与其他分行相互独立的一种专业科技型的发展模式。其次是信贷工厂的发展模式,在商业银行的运行过程中设立了独立的科技信贷业务,专门科技型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对信贷工厂建立了专业化的科技贷款,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信贷评级、审批授权、贷款的发放与最终贷款之后的有效管理与处理。最后采用的是科技及支行的发展模式,在珠海市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由资本服务市场中的支行独立负责科技企业聚集地中的相关贷款金融业务[1]。

不同的模式在发展经营上具有自己独立的特点,在发展优势与发展劣势上分别具有不同的体现,但是在针对珠海市科技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依然难以有效解决其科技资源供给与金融发展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发展矛盾。根据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资本作为一种要素,通过资本市场的有效配置能够实现对技术型企业的有效支持,应当积极探索资本市场服务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方式。

2 珠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分析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的发展因素分析,目前在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主要的瓶颈因素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在企业的发展方式中主要包括了以下风险分布特点。具体如表1所示。

3 资本市场服务珠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分析一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资本市场服务珠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过程中要求充分考虑到科技金融市场的发展特性,本文从科技金融市场的角度与商业银行进行科技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角度进行了分别分析。

3.1 从科技金融市场的角度分析

柠檬市场指的是具有一定瑕疵物品的交易市场,科技金融市场的发展符合这一规律,在交易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次品与劣质品等多种商品,商品的买家与卖家在对信息的掌握上是不对等的,卖家往往具有信息上的优势,在这种需求逻辑出现逆转的情况下容易导致逆向选择的产生[2]。

科技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一个明显的不完备的信息市场。在正常状态下的科技金融交易市场中,科技企业发展过程中相关的市场声誉与团队发展情况等都处于一个动态化的发展过程之中,但是商业银行在发展相关的业务过程中难以实现对这些关键性信息的及时监督,由此使得银行在这些信息的掌握上处于劣势地位[3]。

基于信息不完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传统的商业银行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所能够提供的资金支持比较有限,由此应当积极探索资本市场服务中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方式。

3.2 从商业银行进行科技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角度分析

科技金融市場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信息不对等与柠檬市场的发展特点,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重组科技金融的风险与收益结构的方式,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考虑,可以充分运用交叉补贴,充分运用投贷联动机制,积极重构风险收益结构。具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分别是做大规模模式、做多利润模式与混合模式等,具体如图1所示。

3.2.1 做大规模模式

采用交叉补贴,积极做大模式与加强部门之间合作的方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制定出科技金融发展业务,并且为其建立具体的发展部门进行协调实施。其次,在能够进行有效风险控制的前提下,积极做大规模,充分运用资源与价格等因素形成有竞争性的优势,采用规模经济的发展模式来获得经济利润。最后,建立有效的跨部门合作发展机制,要求资本市场服务中的科技信贷部门积极寻求与私人银行、金融市场、资管、股权投资基金与投行之间的有效合作,为金融的充分发展建立良好的金融解决方案,充分有效的开发企业的价值。在这种运作模式下,虽然科技信贷部门对科技型中下企业所直接提供的资金支持比较有限,但是能够通过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方式积极开拓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多种不同的资金支持方式,在银行的科技金融发展平台中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最终达到良好的综合收益,最终实现良好的价值效益[4]。

3.2.2跨期套利的发展方式

通过跨期套利的方式来贴现未来收益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目前法律与相关监管政策的支持,在具体的实施上具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首先是在集团发展的内部结合科技信贷部门的发展建立相应的创投基金;其次是积极与市场发展过程中的PE/VC以及担保公司进行合作,结合相关部门测量出的收益权衡与服务成本选择相应的投资联动发展模式。

在供给侧改革路径过程中,科技金融收益改革过程中的关键点是贴现未来收益,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发展机制,首先是股权发展机制,结合目前经济资本服务市场中已经形成的一些比较成熟的发展体系。在目前科技信贷发展过程中这一形式尚不是最为主要的发展来源,股权收入的出现可以对科技型中下企业发展中较高的风险水平形成良好对冲作用,同时期权收入能够贴现企业未来的收益,提升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盈利水平,为此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建立良好的期权发展机制。其次是建立良好的股权发展机制,珠海市政府为了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积极鼓励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由此建立了良好的股权发展机制[5]。

3.2.3混合型发展模式

供给侧改革路径创新科技金融发展模式过程中运用混合型发展模式中包含了跨期套利与交叉补贴的方式,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各个利益之间出现冲突,要求将信贷发展业务有效隔离。在交叉补贴与跨期套利实施的过程中要求这两个部门之间建立相应的防火墙装置,主要体现在组织发展、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的建立层面上。在这一模式的实施下可以充分运用“1+1+N”的组织发展模式,主要指的是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运用科技信贷利差十月殳权投资收入+投行、资管与托管等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对商业模式发展的重构,充分利用了交叉补贴机制与投资联动的作用,最终有效促进了科技金融生态圈的建立与运行[6]。

4 从供给侧改革路径视角分析资本市场服务科技金融改革的制度分析

供给侧改革路径视角分析资本市场服务科技金融改革的制度包括商业银行科技金融发展中的组织架构与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业务体系创新。

4.1 商业银行科技金融发展中的组织架构

要求在目前银行监管发展机制的作用下,建立有效的科技金融部的组织架构。主要指的是在银行集团的机构内部,为了满足科技中小型企业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建立有效的产品研发、流程管理、服务营销、人力资源整合与预算财务等多种发展体系,将其整合为一个独立的组织机构,科技金融事业部发展过程中由商业银行总行进行直属经营。在充分履行传统银行发展过程中传统职能的同时,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具有良好市场潜力的产品研发与营销管理。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加强与股权投资公司与股权投资部门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建立有效的投贷联动发展机制。科技金融部门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往往缺乏专业服务的实施经验,由此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要求充分考虑到科技金融具体的发展阶段,按照独立经营与独立核算的原则,充分采用双重计价与模拟核算的发展方式实现良好的经营管理职责,对于经营中的风险与成果进行共享[7]。

4.2 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业务体系创新

在科技金融业务发展体系发展过程中为了达到良好的风险与收益之间的有效平衡,既要进行传统科技信贷业务的专业化发展,同时还应当提升投资联动安排的具体可操作性。

科技金融体系创新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债券类科技信贷的专业化发展。在其具体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中小型科技企业轻资产的特点,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轻资产信贷产品。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与传统的实体企业相比,其抵押物较少,因此在寻求银行服务的过程中难度比较大。为此可以有效提升对知识产权与股权的认知度,积极开发相关的股权质押贷款产品与知识产权质押同款产品[8]。

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在珠海市科技中下型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珠海市政府一直对此高度重视与支持,通过政府力量的参与优化了科技金融中的风险收益结构,减少了风险损失。

5 结语

在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过程中科技金融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其着重要的作用,在珠海市科技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基于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视角,要求从单一的债券供应方过度到能够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提供方,从厂商的发展模式向着平台发展模式进行转变,在政府的支持作用下积极构建投贷联动的发展试点,充分考虑到资本市场主体的战略目标与资源禀赋等各个条件,最终积极建立有效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资本市场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尹亭,王学武,杜琰琰.商业银行科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风险收益结构的视角[J].新金融,2016(8).

[2]孟洁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的分析[J].创新科技,2016(7).

[3]欧阳桂香,谭伟,徐靖波.提升资本市场服务黑龙江经济发展能力问题研究——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J].金融发展评论,2017(6).

[4]齐成喜.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A].京津冀地区民革组织为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贡献主题研讨会[C].2016.

[5]陈萌.信息不对称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7(10).

[6]谷曉华.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行为及对策研究[J].海峡科学,2016(7).

[7]栾相科.资本市场如何服务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新兴产业迎来风口[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6(6).

[8]谢博婕.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机制的有效性研究A].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暨新经济治理范式下经济学主流期刊引领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

作者:李齐

需求视角下研讨金融供给论文 篇3:

以金融创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摘 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大力发展开放式金融,加快金融创新规划建设,激发金融创新活力。金融发展水平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发展水平。要利用产业生命周期来化解金融风险。中小企业融资难最根本的问题是我国金融市场结构存在缺陷。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扩展普惠金融服务受益边界,使更多创业活动获得金融体系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新科技将渗透进金融的每个“细胞”,改变传统金融业务的DNA,要用金融科技创新驱动银行业发展。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助推京津冀创新与协同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金融科技创新;科技金融;普惠金融

2018年11月10日,由河北经贸大学主办、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承办的“第三届京津冀经济与金融创新发展论坛”在石家庄举行。京津冀三地部分高校学者与金融机构专家参加了论坛,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大力发展开放式金融,加快金融创新规划建设,激发金融创新活力。会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金融功能与经济增长

在金融功能与经济增长方面,天津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中国滨海金融协同创新中心李向前认为:从历史视角来看,金融对城市文明、古代帝国的兴起以及对世界的探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金融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中知识的发展。从经济角度来看,金融在风险管理或配置风险、积累资源和配置资源、提供监督和治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通常人们都是从短期视角判断是否带来经济增长,而不是长期视角。如同资源依赖型国家受到“资源诅咒”而出现增长停滞甚至负增长现象一样,金融过度发展的经济体也会受到“金融诅咒”的威胁。一旦金融发展过度甚至脱离实体经济进入无序、畸形的自我循環、自我膨胀发展轨道,就会损害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因此,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本错配、金融机构扩张、债务杠杆上升、金融权力扩张、贫富差距加大等,都是金融危机的主要诱发原因。

经济长时期稳定可能导致债务增加、杠杆比率上升,进而从内部滋生爆发金融危机和陷入漫长的去杠杆化周期。博时基金管理公司魏凤春提出:高杠杆是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在实体部门体现为过度负债,在金融领域体现为信用过快扩张,部分领域和地区金融三乱问题突出,部分非法金融活动借金融创新和互联网金融之名迅速扩张。政府应该高度重视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加强制度创新和改革。

对于风险防范问题,魏凤春强调要遵循产业生命周期来化解风险。从经营现金流、投资现金流与筹资现金流的不同表现,将产业生命周期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淘汰期以及衰退期。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要辨认和抓住新的机遇,努力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产业,关注中国巨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和人口老龄化形成的多元化需求,关注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产业和绿色产业。

二、普惠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

现阶段,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驱动力正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于金融排斥的存在,“中小微弱”群体通常难以被传统的金融服务所眷顾,并不能够享受到金融总量和规模提升所带来的益处。

2018年以来经济下行,随着“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推进以及中美贸易战的发生,大量中小企业倒闭,普惠金融发展迫在眉睫。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院杨德勇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最根本问题是我国金融市场结构存在一些缺陷,一是中国资本市场更倾向于为大型企业或国企服务,且企业间接融资比重高,以银行为主导者和控制者的融资模式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二是债券市场和股权市场比例失衡,企业过度依赖债券融资。另外,金融市场管理理念落后,资本市场设计缺乏创新等,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李向前认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持续而普遍存在与银行信用文化相关。银行信贷目前以抵押、担保模式为主,与互联网模式相比,抵押文化还没有进化为真正的信用文化。另外,李向前也认为,金融机构体系建设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债券市场发展缓慢,股票市场制度不完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市场发展滞后等方面。因此,他的对策建议是:完善金融供给侧改革,建立门当户对地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中小银行;运用科技手段开展金融创新,更好促进经济增长;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私募股权投资;等等。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李建军提出,普惠金融的发展极大程度地扩展了金融服务的受益边界,使得更多的创业活动能够获得金融体系的支持。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普惠金融强调的是享受金融服务的“平等机会”,强调的是金融服务的广度。普惠金融的发展,正是通过拓宽金融服务的广度,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满足社会各阶层和群体对金融基本服务的需求,并在此过程中持续提高居民的各类金融能力。另外,李建军认为,普惠金融渗透度和使用度的提高可以提升创业意愿,提升家庭对创业活动的参与度。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家庭对交易媒介的使用能力,通过提高家庭的风险认知,还可以通过提高家庭的风险管理能力实现普惠金融对创业的影响。随着金融教育的普及,普惠金融发展对创业的促进作用将加强。并且,通过提高金融服务使用度对创业的增进效应,可以促进金融教育对普惠金融影响创业的调节作用。

三、金融科技创新驱动银行业发展

近年来,以腾讯金融、京东金融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集团深入布局金融科技,全面融入财富管理、交易结算等金融领域,深刻改变了金融行业的竞争格局。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余颖丰认为,在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为引领的新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金融学科边界、研究范式边界以及知识、概念与人类的认知边界,都在新工业与技术革命的冲击下被不断打破和重构。科技势必渗透金融的每个“细胞”,改变传统金融业务的DNA,对我国金融业发展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由于金融业数据积累存量已达到引爆新一轮行业变革的规模和水平,同时人工智能领域硬件技术发生新突破,金融行业传统发展模式正面临颠覆性冲击。在金融科技底层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余颖丰提出如下发展路径:一是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在身份识别与反欺诈、量化交易、投资顾问、客户服务、风险管理、辅助监管等金融领域的创新和应用;二是全面推进大数据技术在业务与客户管理、信用与风险管理、证券投资、保险定价、资管理财、另类数据管理等金融领域的创新和应用;三是着力推进以移动互联、物联网为代表的互联技术创新,促进移动互联网与金融功能的全面融合,支持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金融、支付、信用体系建设、动产融资等金融领域的应用;四是积极推进以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分布式技术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区块链技术在金融监管与风控、普惠金融、流程溯源等领域的应用;五是着力推进以密码技术、量子技术、生物识别技术为代表的安全技术发展,支持相关技术在金融创新、生活服务以及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面对金融科技竞争格局,中国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王琦站在业界的立场作出了理性分析。他认为,第三方支付企业相比互联网企业更加了解人性的需求,移动客户奠定了金融科技的基础,而银行短视逐利的竞争助长了金融科技创新。目前商业银行需要在以下方面积极应对:第一,认清竞争对手不是第三方支付,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开放进取,建立新的金融生态,以满足多元化的客户需求;第二,寻求便捷的金融渠道,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第三,获客是银行竞争焦点,要通过金融客户实现网上引流和网上获客;第四,随着监管政策和创新业务新政策的出现,银行也面临新机遇;第五,互联网技术在银行部分业务方面获客是不现实的,如借记卡开户等业务;第六,银行思维要越来越开放,鼓励与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第七,注重与医院、社保、学校等机构的业务合作;第八,银行在数据验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部分微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较高,因此要积极开发数据处理和风险管理系统;等等。

四、科技金融助力京津冀创新与协同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顾雷将科技金融的功能概括为:一是更快实现数据线上化,快速实现银行业态的转型;二是金融服务实时化,依靠科技手段加快操作流程完全标准化,提高业务处理速度,提高用户体验满意度;三是用户服务分层化;四是触发利润最大化,科技金融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众筹等科技手段,交易双方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降低交易成本;五是主体业态多元化,完善互联网支付、物流金融、消费金融系统,区块链/互联网征信系统,电子交易等网络投顾系统,互联网保险、基金销售系统。

顾雷认为,科技金融在助推京津冀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如科技中心缺乏金融中心支撑,三地间科技金融合作基础和项目较少;三地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系数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金融资源发生偏转;京津冀三地科技金融投入强度、投入结构存在较大差距;地方科技金融主体合作意识薄弱,三地间没有统一的金融合作机制;等等。为此,顾雷指出,京津冀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金融驱动,而协同创新是实现三地科技发展的核心所在。同时,还提出五项建议:京津冀三地必须尽快组建以各级政府、人民银行、地方商业银行为主体的科技金融工作协调机构,对三地科技金融协调发展进行资源配置;完善京津冀三地科技金融相关政策和法律,保障知识产权的收益和分配比例,在法律和政策层面加快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利用京津冀电商、物流的海量数据,提高非法集资风险监测和处置机制;推動京津冀票据市场协同运行,推动京津冀产权交易所联合成立京津冀产权市场发展联盟,建立三地科技型中小企业集合贷款等;利用人工智能、分布式账户技术(DLT)、云技术、生物识别技术、新加密技术,为京津冀科技金融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河北金融学会郑向阳就雄安新区未来金融体系建设作了专门研究。他认为,挑战来自金融模式、金融功能与资金问题三个方面,并提出:第一,要构建符合京津冀产业体系特征和经济发展内在要求的金融和创新融合发展的雄安金融模式。第二,金融功能重在有效推进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转移,携手滨海新区打造金融市场一体化发展格局,促进金融资源流动和有效配置,加强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的协同发展,带动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提升和金融设施完善。第三,雄安新区解决大规模建设资金需求难题,需要探索可持续的投融资模式,形成长期稳定的资金渠道。如:创新金融模式,拓展融资渠道,将雄安新区纳入投贷联动试点,联合政府成立基础设施发展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加快金融机构迁移和组建,支持金融机构总部和分支机构以及民营机构到新区发展,放开民营资本的准入限制,尽快设立雄安银行,加快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设立绿色金融工具交易平台,发展碳金融和生态类的金融衍生品,支持企业碳排放权的转让,为生态保护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基金;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为新区建设提供稳定、低成本金融资金,支持雄安新区生态发展;等等。

责任编辑:高钟庭

作者:刘颖 李妍

上一篇:加强教师师德的职业道德论文下一篇: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