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管理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人才培养的需要,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使教育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民办高校要在众多名牌大学、一本、二本公办大学的竞争中长久生存下去,必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人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会计基础管理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会计基础管理学论文 篇1:

企业价值、价值链的会计学思考

摘要:价值链会计是战略管理时代的产物。价值、企业价值、价值链的概念是构建价值链会计基础,当这些经济学或管理学的概念进入会计学视野时,需要对其进行重新思考。本文通过对价值、企业价值以及价值链等概念的会计学思考,试图寻求构建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的基础。

关键词:价值企业价值价值链价值链会计

作者:王天东 陈亚民

会计基础管理学论文 篇2:

“三本”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革新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人才培养的需要,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使教育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民办高校要在众多名牌大学、一本、二本公办大学的竞争中长久生存下去,必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人才。本文从“三本”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分析入手,对“三本”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关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三本院校 财务管理 教学方法

一、“三本”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专业地位及主要内容

(一)“三本”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研究现实财务问题的应用学科,内容丰富复杂,它围绕资金管理的主线,展开讲述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分配等内容,区别于会计学记账、核算等特点,财务管理更侧重将分析技术引入相关财务决策的方法中。

(二)“三本”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专业地位

财务管理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财务管理是财务会计及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是会计学系及经济管理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涉及会计基础、管理学、数学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目前大多数三本院校一般都将该课程开设在大二的第二学期。学好这门课程,不仅可奠定学生专业学习的基础,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还可大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管理资金乃至管理一个企业或公司的能力。

(三)“三本”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

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财务管理的基础章节,即财务管理总论、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第二部分,财务管理的核心决策章节,即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管理及利润分配管理;第三部分,财务分析、财务预算及财务控制部分。

二、三本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学内容理论偏离实践、课程衔接脱节

总体而言,三本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的课时数相比以前都有较大的压缩,特别是非会计专业的课时数压缩到只有48学时,有的甚至更少;会计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课时也由80学时缩减到64学时,而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每学期因国家法定假日、学校各类大型活动所冲掉一些课时,使得实际授课的课时数更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讲教师授课的进度安排,不够充足的课时学习也使得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不佳。

教学课时被压缩后,三本院校财务管理课程讲解的内容只能以“决策”为重心展开,无法反映公司财务管理基本流程(包括财务战略与目标、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评价与激励、财务预警)的全貌,而仅以“决策”为重心的财务管理教学还不能涵盖整个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导致理论教学的内容偏离实践应用。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任务应该达到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把财务理论知识应用到指导具体的企业财务活动的实践中,从前面的分析看,目前的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离这一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在课程内容体系短时间难以改变的情况下,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财务问题的能力,应该是必要且可行的途径。

在课程衔接方面,财务管理学中实务决策的计算大量运用了概率统计和线性规划中的理论和方法,学生一般要在学了微积分、概率统计、经济法、基础会计等课程之后,再来学习财务管理学,但是目前很多三本院校并未开设经济数学课,有些院校基础会计课程甚至设在了财务管理课程之后,这使得财务管理学的教学遇到许多困难。另外,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中经常涉及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和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同一部分内容在其他课程中也会涉及,造成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叠。学生普遍反映,通常不同课程是由不同教师授课,这就造成有些内容重复讲授,而有些知识点主讲教师彼此都以为相关课程的教师会讲而导致部分知识点漏讲。

(二)教学方式单一,案例教学法并未得到有效实施

据了解,三本院校财务管理教学均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针对财务管理课程信息量大、概念和公式多的特点,主讲教师均采用的是“PPT知识点传统讲授法”,即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将各章节的知识点制作成PPT形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在课堂上集中演示、灌输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板书的时间,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虽然改进了教学手段,但是知识信息的传递方式无法避免传统教学方式“单向性”的弊端,教师的角色只是将书本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单向性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师生之间缺乏双向交流,课堂气氛沉闷,此外,放映幻灯片时教室的光线昏暗,导致部分本来基础就不好的学生在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下昏昏欲睡,学习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案例教学对我国高校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推动作用。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而全面的传授,而案例教学的优势在于对知识的运用,对实际问题分析、理解、判断。案例教学法经过发展,已被大多数管理课程广泛采用,但目前三本院校中由于课时数压缩,在理论教学都很难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更加难以兼顾案例教学法课时数的需要。

(三)成绩考核偏应试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分析创新能力未得到提升

三本院校中,财务管理课程最终的总评成绩是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出勤和作业分)综合。期末考试采用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闭卷考试,以知识点的应试考试形式为主。由于该课程考试计算量较大,计算公式较多,概念也较多,考试过程中学生夹带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经济管理类的学生该课程挂科率较高。此外,从学生评教反映来看,普遍反映该课程由于概念多、计算多,导致学习的难度大,学习的兴趣不高。而过于应试化的考核形式忽略了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及解决企业实际财务问题能力。

三、三本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相关措施

(一)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地位安排教学内容

三本高校是大众教育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学教育的延续,人才培养目标应区别于“一本”、“二本”高校“研究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三本院校旨在培养一般专业人才,而不是精英人才。根据财政部制定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要求,三本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为财务管理专门人才,即90%的初中级财务管理人才,主要是服务于运用企业财务管理实务操作的各行各业,而不是主要服务于更高级别的教学科研行业。同时,财务管理课程学习应提升至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专业课程地位。

结合以上分析的三本院校应实现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地位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财务管理课程应首先协调相关课程的衔接、重复问题,其次,三本高校要提高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突出自己的教学特色,首先必须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做细:不同的专业应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重难点教学,达到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化和实效化。

1.协调相关课程的衔接、重复问题。由于课程体系的缘故,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统计学等课程内容存在不同程度重复、交叉问题,其中与管理会计交叉重复内容最多。重复学习浪费了很多课时,因此,结合三本高校教学目标,财务管理应以资金的规划与控制为主线来设置内容,作为重点讲解内容,避免与其他课程在内容上有太多的重叠,另外,这些课程最好由一个教师讲授,这样便于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2.分专业进行重点教学。例如会计学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概念和财务分析能力之外,更多的要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其将来参加中级会计师的考试打好基础,所以在知识点的讲授上要更深、更细,要增加各章习题课的课时数,课外加大学生的作业量,习题课讲解可以借用会计师考试试题作例题解析,重点习题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其解答过程,教师作为范例讲解,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用财务分析、决策的方法对企业进行营运管理的能力。可以采用分班级学习小组进行案例教学,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案例教学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习如何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贯彻先进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和方式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既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属点。革新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和方式最终目的应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理财思维后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当然,为实现这一目标,应急迫解决三本院校中课程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 如果教师若只是简单地放映幻灯片,单向的灌输知识,没有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板书、形体语言进行生动的讲解,容易导致学生思维散漫,实际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应同时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板书、形体语言等,将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来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财务管理课程中“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计算”这一节中关于“年金计算公式”推导的讲解,若直接将公式和结论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不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只会死记硬背结论,机械地套用公式,在这种情况下,主讲教师应先以黑板板书的形式将不同年金现值和终值计算的推导过程、变形过程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演示出来,让学生有个理解、吸收的过程之后,再将讲解的内容的总难点归纳成结论用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促进学生强化理解记忆和整理笔记。

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应结合现已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具体应用,来提高三本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具体介绍如下:

在学习财务管理目标,不同企业的组织形式的区别时,可采用“情景教学法”,先成立班级学习小组,不同小组分别扮演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财务处、生产部门等组织机构,承担不同部门的角色,按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进行仿真业务处理和决策,体会制定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对公司和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在讲解证券投资及长期投资决策相关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应用所学的证券投资理论知识进行模拟实时炒股,最后根据各人炒股业绩考核成绩。在这种模拟的情景中,有针对性的介绍和应用能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易于深刻理解所学内容。

在讲解货币时间价值时可采用“启发提问式教学法”,比如提问“现在的1块钱和一年后的1块钱,哪个价值大?为什么?”在讲解收益管理时可提出“企业每年的经营目标是怎样制定的”、“要预测当年利润情况可通过几种方法实现”等问题,启发提问能使“问题锁链,一环扣一环”,设置教学台阶,使枯燥的公式深入浅出,由表及里,充满趣味,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学生联想旧知识、发现新知识,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财务管理源于经济生活和生产实践,但其理论及方法又高于经济生活和生产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案例设计要尽可能源于日常生活,形象直观,力求深入浅出。比如讲到财务风险、资金时间价值时可通过投资于基金、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案例教学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案例紧密联系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讲到财务杠杆正负效应时可举 “借鸡生蛋”之例,讲到现金流入量中的现金节约额时,可举“某人买同样商品时比别人少花钱”之例等,这样通过举生活实例可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认识到财务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从而增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在财务分析一章中,可列出多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让学生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结合企业当时的经营业务分析导致该种财务状况的原因;对于财务状况不佳的公司提出改善意见。或者要求小组人员分工利用网络或其他媒体资源选定一个研究对象,搜寻并汇总与研究对象相关的所有资料,大家在一起协商提炼、整理成该对象的财务分析报告,最终必须形成书面材料,同时制作必要的课件。让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针对所选的研究对象在课堂上阐述其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进行学生的实践教学。最后,在小组间相互点评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财务分析思路、选用的方法恰当与否、解决问题的路径以及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作出评价。

(三)改革成绩形成机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为体现三本院校财务管理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在现行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可加大案例分析的权重,实现综合型素质人才培养的目的,考核成绩可由平时成绩、案例教学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

结合三本高校该课程学生的学习现状,财务管理课程期末考试可试行采取半开卷形式:半开卷考试采用“一页开卷”的考核形式,即允许学生在考试时携带一张由学校统一加盖公章的预备专用纸,在这张纸上可以书写课程相关的学习与复习内容,考试时仅供学生自己参考。这种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限制学生夹带抄袭,严肃考风,降低应试考试难度,案例分析部分分值权重的加大可促使学生高度重视每次的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报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书面表达能力,以达到本科教学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总之,提高三本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效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无止境的探索实践过程。财务管理教学应首先协调好课程的衔接、重复问题,分专业进行教学重难点定位,其次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革新教学方法与方式,尤其是采用案例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改革成绩形成机制,加重案例分析的权重,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素质性人才。J

参考文献:

1.张建华.依据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探讨[J].财务与金融,2010,(1):58-61.

2.杜俊娟,张克宏.民办高校财务管理课教学革新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教学园地,2008,(5).

3.张海林.试论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8).

4.梁成柱,宋宁.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6).

作者简介:

史琪,女,武昌工学院会计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会计理论、财务管理教学研究。

张建华,男,武昌工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主要从事财务管理、经济学教学研究。

王巧霞,女,武昌工学院会计学系讲师,硕士,会计师,注册会计师。

作者:史琪 张建华 王巧霞

会计基础管理学论文 篇3:

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摘要: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行为,更好地助力企业的发展壮大。文章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特点,以及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目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特点;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规范;措施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保证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础,所以加强和重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决策者,以及财务工作人员的责任。

一、目前中小企业的基本特点

(一)涉及行业面广且资产规模小

中小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产物,在促进社会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总产值、增加居民个人收入、满足群众生活需要、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更是为地方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现各地方政府响应国家号召,按要求建立、健全社会化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快捷的便民服务,加速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兴建工业园,提供多项简化、优惠服务措施吸引帮扶中小企业发展。当前各地中小企业遍地开花,涉及面多且广,如食品加工业、化工业、服装业、机械业、咨询服务业、软件开发等众多行业。企业类型一般为个人独资或合伙企业,通常只是经营某一产品或业务,经营范围比较单一。导致普遍经营规模小、营业产值低,基本上是小规模纳税人,同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中小企业往往是个体、私营性质,具有投入资金少,建设周期短,决策管理灵活,运营成本低等特点,能适应市场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且目标利润收益明确。投资人为确保投入资产的保值、增值,追求利益最大化,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都非常重视产品合作、产品质量、运营速度、品牌创新等经营策略,中小企业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及品牌创新能力。

(三)管理方法简单,水平有限

部分中小企业往往是投资者本人或家族成员被指定为管理者,未经过系统、专业的管理培训,不具备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更对管理学没有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存在管理方法不科学,管理水平欠佳等现象。管理方式普遍过于简单、粗暴,主要表现为决策不民主,过度集权,基本上是“一言堂”,这种管理模式严重影响财会人员工作职能的发挥。管理缺乏科学的运用手段,执行力不高、随意性强,如奖惩随意、制度执行依据不充分、财务开支不透明、无企业文化制度建设、基本上是重物质奖励,轻精神鼓励,使得财务监管难以发挥作用,不利于企业长久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经营环境秩序的稳定。

二、中小企业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一)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是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加强企业基础会计工作,是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记录和经济业务的真实、准确、完整,增强企业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企业长期战略目标,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市场经济秩序。会计业务核算必须以企业实际发生的、真实的业务经济事项为依据,填写制作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单位财务会计报表。按规范要求设置会计账簿,并按规范要求设置会计机构及会计工作人员,并保证会计机构和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独立性,使企业会计核算及监督融入进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二)提高综合管理水平,是维护企业形象的重要保证

会计作为一项经济管理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而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发展完善,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标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企业做好财务管理的前提,企业财务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为了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加强基本会计准则是企业最重要的一步。同时,加强基础会计工作对企业文化建设也有很好的作用。科學合理的制度可以约束员工的行为。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激发员工的学习和工作热情,增强员工对岗位工作的忠诚度和积极性。因此,加强基础会计工作是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维护企业良好形象的保证。

三、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执行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基础工作认识不足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基础会计工作,制定颁布了一系列规范基础会计工作的规章制度。但是,一些中小企业负责人文化程度低、素质差、法律观念淡薄、不懂法、不学法。他们只追求自己企业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无视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被授权指使其工作人员擅自处理一些违反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非法经济事项,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而且存在严重的部门主义,也不懂科学管理,这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部门发挥监管作用,使其无法融入企业核心管理。往往是企业负责人重业务轻财务,只讲业务,做业务热情很高,忽略了财务人员的参与。财务人员只负责回款和做账工作,缺乏财务参与利润目标的制定和成本分析控制等。全靠企业负责人的主体性来“一语道破”,这制约了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健康、稳定。

(二)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执业能力不强

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分为业务综合素质及思想政治素质两方面,首先是2017年国家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会计从业入门标准消失。尽管各地财政会计主管部门通过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等措施,不断加强会计从业人员基本技能,但仍有部分企业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选择会计人员,或者由亲戚担任公司的财务工作,学历普遍偏低,且没接受过全面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少会计工作人员是“半路出家”,综合素质不够,动手能力差,学习愿望不高。对经济业务处理中获得的原始凭证、佐证附件材料无法按规范要求粘贴、排序、折叠;调阅存档凭证无法翻阅查看,粘贴不牢固、裁剪不规范;无科目汇总表、银行对账单、凭证封面记录不完整等问题。部分会计从业人员虽掌握会计核算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业务能力,但因缺乏会计工作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标准,不按制度规定执行,故意降低标准,同样造成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问题。

其次,记账凭证是经过单位相关负责人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记载企业经济业务事项发生的内容和完成情况,是制定会计分录的书面证明,会计核算的重要资料,并以此登记会计账簿。实务工作中有些会计人员不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制作记账凭证,对原始凭证审核不严,无经手人、证明人及无相关附件佐证材料,对业务的真实性及责任区分不实。经济业务摘要不完整、账簿登记发生错误,不按规定方法更正,调账及红字冲销方向错误。不按要求如实登记原始凭证张数、记账凭证上无制单人员、稽核人员、记账人员、会计、出纳的签名或盖章,责任划分不清等问题。

最后,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核算不规范,例如同一经济业务前后核算口径不同,使用会计科目随意性大,不懂会计科目、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账表不符、账实不符、数据不真实、财务报表缺乏深度分析,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三)相关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不完善

中小企业的管理受其规模的限制,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健全,没有系统、科学、完善、专业的财务管理和内控管理体系。有些企业系统是抽象的,只定义了一个简单的框架。比如在资金运作中,会计和出纳的职责划分不科学、不明确。也忽略了内部控制建设的需要。银行印章、支票等都是由一个收银员保管,或者对于开通网银的企业,只开通一个银行支付U盾进行资金支付,缺少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例如网银支付由一个人录入、一个人审核发送。物资采购过程中没有合理的采购计划,导致生产受阻或资源浪费;供应商选择不进行政府采购,采购方式不合理,导致采购物资价格高、质量不合格,甚至弄虚作假;采购验收环节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格,或缺少合同、验收证明等重要证明材料,使企业遭受损失。合同管理控制环节不严格,部分经济事项未订立合同,或合同已擅自订立,合同相对人资质不符合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遗漏和欺诈,潜在风险较高,侵害企业合法权益;有的合同履行不充分,纠纷处理不当,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声誉和形象。

四、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对策

(一)中小企业负责人要转变经营管理理念

中小企业财务负责人通常是企业直接管理者,对会计工作是否按规范进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要转变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观念,就要充分认识执行会计基本工作规范对企业业务发展的重要性。领导是否重视会计工作,决定了一个单位基础会计工作的好坏。企业负责人要加强对《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做到有思想认识,有效支持会计人员按政策法规办事,赋予自己的会计人员职权,加强会计监督,避免对依法行使职权的会计人员打击报复,为会计人员营造宽松的良好工作环境。确保本单位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能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记录下来,做到账实相符,企业的各项税费都能依法依规缴纳。其次,以身作则,以旧带新,发挥传播、帮助、引领作用,确保企业中每一位会计从业人员严格遵守执行会计的基本工作规范,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习惯。

(二)完善企业财务规章制度及内控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企业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是公司管理中最为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制度,必不可少。要根据各个公司自身的业务特点而制定,从而使会计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以制度管理人员,并在以后执行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系的制定,明确单位负责人是会计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定,明确岗位职责,并实行对关键岗位的会计人员定期轮岗制度;制定内部限制制度,要求机构分离、职务分离、钱账分离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等措施;稽核制度,防止会计核算上的误差或工作人员的舞弊行为,将损失在萌芽状态消除;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明确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职责权限、程序;会计核算制度及财务分析制度等。建立和完善相关的采购业务管理制度,根据库存统筹安排采购计划,强化审批、购买、验收、付款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同时加强合同管理,定期清理合同执行进度及收付款情况,合理规避企业风险。

(三)加强会计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专业综合能力

企业将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聘用员工的首要标准,特别是财务工作者的录用,加强尽职调查,重视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将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列入计划预算,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使其自觉遵纪守法。还需及时掌握和学习新的税收政策、法律、法规的变化,依规定及时申报、缴纳各种税费,保证单位纳税信用等级优良。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动手能力。定期对会计从业人员业务能力进行测试考核,并且不定期进行业务培训,让其能够适应时代发展步伐的需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对初入职的会计从业人员来讲,不仅要会使用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而且要懂得传统的手工记账程序。传统手工账从原始凭证取得、粘贴、制证、登记会计账簿、科目汇总、丁字账、报表、装订成册、入档等一系列流程,能够让初入职者较深入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对正确使用财务软件电算化做账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企业可以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从业人员和会计专家,以实操形式提高初入职者的动手能力。

鼓励会计从业人员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对考试取得不同级别会计从业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及精神鼓励。

(四)明确责任主体,实行内外部监督相结合,定期检查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在内审中能够发现并及时改正不合理的会计核算及会计处理事项,确保单位各项收入和支出程序合理合规,附件佐证材料齐全,会计核算工作符合相关的政策规定。

接受财政等上级主管部门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依法设置会计账簿、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会计核算的合法性、确保会计人员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专业能力。

每年委托聘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和经济事项进行审计,单位应如实向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会计资料和有关情况,单位负责人对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设立财务部门的考核奖惩制度,对在各種检查中遵纪守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得到检查单位肯定的财务人员予以奖励。

五、结束语

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基础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将基础会计工作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和加强基础会计工作,为企业良性发展提供保障,做大做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保护员工、企业和国家利益。

参考文献:

[1]王敏.对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思考[J].交通财会,2019(08):54-56.

[2]贺梅.浅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几个注意事项[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9):231.

[3]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Z].财会字〔1996〕19号.

[4]陈鹏.新形势下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研究[J].交通财会,2018(01):29-33.

[5]龚海琴.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管理科技,2019(31):246-248.

[6]何成兵.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规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11):28.

作者:付秋云

上一篇:药剂科医药管理论文下一篇:新概念教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