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与行政法论文

2022-04-18

内容提要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利益问题。农民利益需要宪法、经济法、行政法等诸多法律部门共同保护,特别需要经济法律制度提供支撑。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经济法与行政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济法与行政法论文 篇1:

论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本文论述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经济法制度的正确创新与行政(法)的重要内容既经济行政管理规范化的互动。另外,也简述了行政程序立法(以及行政诉讼)的发展对经济法目标的支持和促进。

[关键词]经济法;行政管理;互动机制

1 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可以概括为发展、公平、安全三位一体。首先是发展权。讲发展应涵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次是分配权。这里所用的分配一词是广义的,即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收入的分配。它包括:公平竞争、公平交易、公平分配。再次是安全权。经济安全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这是针对市场经济的风险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所作出的必然选择。发展、公平、安全三者的有机结合,构成经济法谋求的价值目标,这也就是经济行政管理期待的社会效果。

在中国,经济法作为法律部门的名称,以及经济法学作为法律学科的名称,是在1878年下半年之后才开始形成的。改革开放逐步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国际经济规则接轨;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国家始终把经济立法放在整个立法工作的重要位置,并且加强了经济执法,于是经济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法律形态应运而生。以最高立法机关的名义对国家的法律体系予以划分,表明中国的立法思路更加正确、规范化了。

经济法的实质在于立足于社会整体利益,以法律的形式反映国家因素对市场经济关系的影响。换言之,经济法是国家管理和协调国民经济运行之法,管理为手段,协调为目的。经济行政管理是经济法的现实基础,经济法是经济行政管理的基本法律准则和手段,两者之间互相依存。

2 經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别和联系

首先调整对象不同。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中发生的经济联系的。其中,包括微观经济行政管理和宏观经济行政管理关系。而行政法除了经济行政管理外,还有公安、宗教、民政、司法行政、人事、教育、文化与体育、卫生、环境,特别是行政程序及诉讼等诸多调整领域。尤其行政程序及行政诉讼是行政法的核心法律内容,以此有别于更注重实体的经济法。所以,经济行政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实体法被划入经济法范畴而不归入行政法。

其次,在作用、调整方法上亦有不同。经济法对于引导、推进、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经济法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比行政法所起的作用更为直接和明显。经济法与行政法的联系表现在调整对象上就在于经济行政管理上,经济法就是经济行政管理规范化之法,而经济行政又是当今国家行政体系的重中之重,不能不说是行政法的重要内容。因而在此点上,经济法与行政法是交叉的,只不过经济法更侧重于实体调整,而行政法更侧重于程序调整。

再次,在独立地位与作用方面。经济法与行政法在整个法的体系中都属于国内法体系,都是独立的法的部门。经济法与行政法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对于国家的改革和发展都发挥巨大的作用,都是重要的法律部门。

3 当前经济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

由于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思想原因,当前市场经济秩序存在某些混乱。主要表现在:(1)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2)偷税、漏税、骗税和走私活动屡禁不止;(3)商业欺诈,逃废债务现象比较严重;(4)财务失真,违反财税制度行为比较严重;(5)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问题不少。面对这种比较严峻的现状,政府应该怎么办?政府行为本身存在哪些不正确的情况?对市场经济秩序如何整顿规范。经济法具有市场性、社会性和管理性特征,其思路是从国家、市场与法的关系入手来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既要克服“市场失灵”,又要克服“政府失灵”,使政府、企业、市场三者达到协调。政府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要依法进行,其中主要指运用经济法,加强经济监督管理,处理经济违法问题,保障和促进国民经济良性运行。

中国现已正式加入最有影响的多边贸易体系——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但应当清醒的认识到经济全球化也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WTO协议确定了非歧视、市场开放、公平竞争三大基本原则,既赋予参加成员许多权利,同时也规定了参加成员的许多义务。附随的问题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适应潮流,趋利避害,立于主动地位。其根在于如何提高政府和企业进行国际竞争的能力。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出现三个重要转变:由有限范围和有限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主导下的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开放,转变为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WTO本身是一个带有强制性的规则为基础的政府间的国际经济组织。WTO一系列规则和机制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国际经济行政法典”。因此,这种“法律框架下”的开放,对现行的经济行政管理的观念、制度和政策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要求进行深刻的改革。我们无可回避地要迎接这种挑战。

4 经济法对经济行政管理的规范

在某种意义上说,加入WTO首先是政府加入。因为加入WTO之后,政府的决策行为及决策执行行为要考虑到WTO规则,贸易政策及与外国的经济争端也要考虑到WTO关于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和争端解决制度的约束。因此,适应加入WTO之后的新情况,经济行政管理的观念、制度和政策都要符合目标的创新。具体的说,要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要树立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新观念,改变凭权力,凭关系,凭感情办事的旧格局。其次,要实行全国法制统一。在特殊经济区的特殊经济政策要符合中央的决策精神。中国政府负有保证有关WTO的法律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的责任。任何地方,任何部门都不能制定与中国政府加入WTO所作出的承诺不一致的规范性文件或决定。再次,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要严格遵守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法律、政策公开,不能搞“暗箱操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加入WTO的国际背景下,政府的经济行政权力将会更带有“义务”色彩,但其发挥的作用却更为有效,与时惧进,引导潮流。在近几年,相继制定了反垄断、反倾销、完善财政税收方面的法律。由此可见,经济法已经进入经济行政管理领域的方方面面。经济法的功能,经济法作用的范围,首先在于政府,政府运用经济法管理国民经济,协调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经济法的制度创新与完善使经济行政管理规范化,也推动了行政法在经济行政领域内的发展和实体内容的充实。

5 行政程序立法对经济法目标价值的促进

除了经济法本身,行政法特别是《行政许可法》等行政程序立法对抑制垄断,促进经济法目标价值亦大有裨益。《行政许可法》第三条,以不设行政许可的事项规定把市场的问题还给市场,使以行政许可方式的行政垄断大大消弭。另外,该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了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设定行政许可权和地方性法规、省级政府规章设定行政许可权,以行政许可规定权进一步限制了行政垄断的发生几率。从程序上经济法目标价值的实现,阻却了行政垄断、政府不当干预经济等不良行为,与反垄断法等经济法相得益彰,互动成趣。

此外,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某些突破,如将部分抽象行政行为(普遍性行政措施)纳入受案范围,尤其在经济行政领域,则更增强了对经济法目标即自由有序发展的促进和保障。对普遍性行政措施的诉讼已经开始在法律中出现。当然,一个行政行为是否可诉,其条件除了该行为由具有行政管理职权的行政主体作出,以及对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产生实际影响外,还取决于法律对此的限制性规定。除了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外,在WTO协议中,对普遍性行政措施的司法审查要求也仅限于“与贸易有关”,在立法本意上并没有推而广之的用意。但是,这就足以促进在经济管理领域上的规范化、可司法化,从另一侧面支持了经济法立法目标的实现。在司法实务方面,如北京“乔占祥状告铁道部2001年春运提价案”(案例载于《法制日报》2001年12月30日)例证,使某些模糊于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之间的行政行为得以受理。这标明在经济行政领域,法院受案范围的实际扩大,无疑保证了经济的协调自由发展,并且抑制了行政垄断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经济法的发展完善使政府行政管理特别是经济行政规范化、法制化;另一方面,行政程序立法(以及行政诉讼)也促进了经济法目标的实现。这就是经济法与行政法的互动机制。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作者:全德雨

经济法与行政法论文 篇2:

论农民权益的经济法保护

内容提要 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利益问题。农民利益需要宪法、经济法、行政法等诸多法律部门共同保护,特别需要经济法律制度提供支撑。本文以利益与利益机制为视角,在探寻经济法与农民权益保护的结合点、寻找经济法保护农民权益理论基础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法视野下保护农民权益的机制体系,归结了经济法保护农民权益的基本原则,构想了一整套保护农民权益的经济法制度体系。

关键词 利益 利益机制 农民权益 经济法保护 经济法制度体系

作者:李长健

经济法与行政法论文 篇3:

经济法与民法、商法的区别和联系

[摘 要]经济法与民法、商法之间的关系问题倍受法学界关注。关于经济法与民法、商法的共性和个性的争论众说纷纭。经济法、民法、商法作为规范市场经济交易和运行的重要法律,以完善市场和协调发展为出发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充分认识三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对深刻认识经济法的独立法律部门地位,对健全我国法律制度,保障市场经济稳定和高效运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法;商法;经济法;区别;联系

一、引言

随着社会出现自由竞争不平等、垄断等市场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对经济格局作出统筹,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控,对经济机制进行改良等,经济法应运而生。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其地位与民商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部门并列,仅次于宪法。对经济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划分和整合,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经济法是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在经济法的外部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便是其与民商法的关系。

民法是调整公民、法人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商法是调整商事关系或商事行为的法律,包括公司法、保险法、票据法等。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而商法属于民法的特别法。

下面将从各个角度分别论述经济法与民法、商法的联系和区别。

二、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和区别

民法起源于《罗马法》中的市民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古罗马时期,商品交换需要一个共同遵守的交易规则来维护交易秩序,保障交易顺利。商品交换的习惯产生进而发展为法。民法以保护交易利益为主,适应商品交换的要求。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法和民法在社会财富的分配方面所起作用的不同日益明显。作为法律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既存在一定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

(一)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

经济法和民法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在调整范围、宗旨和调整方法等方面有不同之处,然而实际上二者联系最为密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从调整对象上看,两者具有交叉性,都调整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作为民法,重要调整对象是财产关系,本质上是经济关系,在经济关系调整中与经济法相辅相成。一方面,经济法维护宏观、自由公正的社会经济秩序,而另一方面,民法规范自由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行为,超出民法调整的范畴由经济法作具体调整。

在法律作用上,经济法和民法都在保护公民合法经济权益,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方面发挥重要功能。

最后,两者互为补充。民法以人为本,其理念是自由主义,对抗国家力量的侵犯;经济法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宗旨,调整社会经济关系,消除个体权利本位对整体经济发展造成的消极影响,解决个体私利与社会公利的矛盾,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二)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

经济法与民法既是不同的法律,自然也存在差异和个性,且两者的区别是较大的,主要体现在:

1.两者法律属性不同。民法突出个体权利,以个体为本位,强调社会个体权利平等和自由;而经济法强调社会利益和社会责任,以社会整体利益为本位,着眼于全局和长远的利益。

2.两者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民法调整的主体只限于公民和法人;经济法主体除公民和法人外,还包括企业法人的内部机构和其他经济主体。

3.两者的调整目的不同。民法侧重对私人利益的保护,目的是保障经济主体自由基础下的交易成果;而经济法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追求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强调合理配置社会公共资源和公平分配社会财富。

4.两者调整主要内容不同。民法主要调整平等主体公民、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具有平等性。具体来说,民法法律规定是为了保护市场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体现对个人权利的关照。经济法主要管理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具有显著的服从性、经济法每一条具体原则都以保护社会利益为目标,体现社会整体权益本位,追求社会公共利益内部的和谐。

5.两者调整方法不同。民法对违法行为则更多地采用民事制裁形式,具有补偿性。在民法保护范围内,个人的行为一般不会受限制,不过多对法律行为后果予以保护,尊重市场自由交易规则,由市场主控。而经济法则以行政性手段为主,民事、刑事的调整方法为辅,多带有惩罚性。另外,还有经济法独有的奖励手段等。在经济法领域,若市场交易破坏公共利益的协调,即使交易是经济主体在平等、意愿基础上进行,也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种强制手段即宏观调控,弥补自由交易状态下的民法的缺陷。

6.两者的责任形式不同。民法的责任形式多位民事责任,注重事后补偿性;而经济法的法律责任则是兼有行政、民事、刑事责任。

经济法和民法有着很多的不同点,互不隶属,互为补充。我们更应关注的是他们之间的差异性铸就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会发挥两者在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财富分配中相得益彰的作用。

三、经济法与商法的区别和联系

商法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10世纪,欧洲的一些庄园主利用手上聚集的资本进行生产,促使了社会分工和工厂手工业的发展,为商法诞生创造前提条件;11世纪,商人为保护自己利益,采用通行的商事惯例解决商业纠纷,最终发展为商法,以保护商品交易者的利益为主。

商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调整商业行为和活动的作用,并对调整社会经济关系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

(一)经济法与商法的联系

经济法和商法的外延争议较大。在国外,经济法和其他法的关系主要是商法关系,他们是典型的商业社会,具有较完备的商业法律制度,在我国商法与经济法的矛盾不是很突出。

法律属性上看,两者都与经济生活联系甚为密切。从法律主体上来说,有些主体,如企业,可以是经济法律关系和商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在调整的方法上也有相同的地方,都可以采取行政手段或刑罚手段。作为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法律部门,商法和经济法都是为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具有亲缘性,两者总体上具有一致性、和谐性和互补性,而不是对立的、冲突的和互耗的二元互补体系。

(二)经济法与商法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1.两者的产生原因不同。商法的产生是对民法的一般性调整而不能适应具有风险性、规模性、集团性商事活动的扬弃和发展,是政府不干预式的产物。而经济法的产生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垄断阶段,国家对宏观经济关系进行调控,以纠正整体的不平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不仅对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监督、组织、协调,使个体经济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干预经济生活的视角也在不断调整。经济法是政府对经济干预的产物,

2.两者法律性质不同。商法属于私法,以个别经济主体利益为基础,维护主体的私权,调整利益关系;经济法以社会为本,保护社会整体利益,调整经济管理和维护公平竞争,属于公法;经济法还调整体现一定国家意志的组织管理性的流转与协作关系,兼有私法的特点。

3.两者调整对象不同。商法以营利性主体权益为主,是商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交易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调整的是商法主体间的利益关系;经济法着眼于整个国民经济全局,强调公共利益,其调整对象是国家为了履行经济职能,进行宏观调控、微观规制等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换句话说,商法调整的基本上是横向的经济关系,而经济法则是纵向的。

4.两者调整范畴不同。商法以企业为核心,但仅调整企业的经营关系和企业个体的权利;经济法侧重于调整国家经济生活中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效的关系。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等往往属于经济法范畴调整的企业,而一些完全由市场调节活动,与国家协调无关的企业不属于经济法范畴。

5.两者调整目标不同。商法一般为具体的商主体或是从商行为提供规则,规束行为,保证商主体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立足个别,兼顾一般;经济法从宏观国民经济运行问题出发,旨在保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立足一般,兼顾个别。

6.两者调整方法不同。商法多采取自律性和非权力性方法;经济法多采取他律性强制方法,即权力性方法。

商法不能代替经济法,经济法也不能代替商法。简单地说,商法是调整组织与商行为的法,经济法则是国家管理经济的法。它们亦绝非相互排斥的关系,作为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两个重要法律部门,经济法和商法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共同协调经济关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民法、商法从横向调整社会经济关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经济法从横、纵向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虽然民法、商法、经济法是各自独立的法律部门,彼此存在明显的区别,但并非纯然无涉,任何一个法律都是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不容忽视。民、商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律,起基础性作用;而经济法克服市场经济内在缺陷,补充、弥补了民、商法调整的不足。只有充分发挥它们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作用,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来保障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是单纯以某一个部门法为主体,则必将推动我国法制体制建设的完善,有利于我国改革开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史际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我国的经济法——兼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与民商法关系[J].中国法学.1995,(3).

[2]何平.论经济法与民法价值定位的二元互补律[J].山东法学,1999,(4).

[3]赖达清,唐敏.经济法: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的法[J].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2000年全国经济法学理论研讨会论文精选[M].法律出版社.2001.

[4]程信和,李挚萍.可持续发展——经济法的理念更新和制度创新.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2000年全国经济法学理论研讨会论文精选[M].法律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钟婉珩,华东政法大学。

作者:钟婉珩

上一篇:情境教学妇产科论文下一篇:糖尿病专科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