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公共行政论文

2022-04-21

摘要作为新公共行政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克森发表了一系列著作,在公共行政研究领域首次提出“社会公平”的观点,对传统公共行政学和新公共管理学提出了挑战。本文在对其代表作《公共行政的精神》一书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其提出的公共行政新目标和新的评价标准,以及理解公共行政精神的现实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市场经济公共行政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市场经济公共行政论文 篇1:

网络化时代下公共行政理论的创新与实践

【摘 要】时代的发展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进步,尤其是在网络化的大背景下,网络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共行政的主要特点。网络化使公共行政范逐渐扩大,同时也使公共行政工作的开展更加便捷,公共行政领域逐渐扩大之后,社会的治理与以往相比更加复杂多样,必须做出理论上的创新与改变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化;公共行政

一、网络化公共行政理论概述

(一)公共行政的含义

公共行政诞生于十九世纪末,多年来一直是各个国家行政管理的重点,可以简单概括为是我国相关行政机构参照法律对社会事务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一种国家机构或者是政府当局进行的行政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公共行政的实施需要相关的公共机构执行,这一机构非政府莫属。作为管理社会事务的行政活动,他必须具有有效性和效率高的特点。公共行政根据服务的人群不同,可以分为国家事务、地方事务、共同事务、公民事务,针对不同的对象开展不同的活动。公共行政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泛,经济、文化、政治、新闻等方面都有涉及,

(二)网络化公共行政理念创新的必要性

网络化公共行政概念理论是在不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结构在以往基础上具有较大的改善,是各国学者的长期探索发掘的共同成果。政策共同体理论、政策网络理论、公共物品理论等构成了网络化时代公共行政的基本理论框架,网络化在公共行政中的范式日益凸显。网络化时代虽然复杂多变,然而却仍然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体系,随着公共行政接触范围的扩大,在操作上也会面临更多困难,因此网络化的加入可以使公共管理对重要信息更加便捷的掌控。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也可以使各个部门之间互相监督,更大程度上为公共管理提供了更加严肃,权威的环境,只有保证了公共管理机构内部的自我监控,才能保证公共对政府的信赖程度,从而使公共行政活动更好的展开。[1]

除此之外,以往的公共行政活动开展方式过于传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专属性,大量信息碎片化会造成数据错误的产生,无疑增加了政府有关机构的工作量和耗时,降低了工作效率,网络化的到来提高了机构的信息传递准确性,减少了因信息失误而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二、传统公共行政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官僚机制带来的弊端

公共行政是为了对社会事务进行一定的管理。然而,随着网络化的到来,管理与以往相比更加困难,要想实现更高的效率,就需要借助信息垄断并且采用全能垄断的方式,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官僚机制。公共行政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政府的组织,然而传统的官僚机制无法满足组织上的需求。公共行政的实行主要是政府相关机构的组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展的传统的官僚机制,无法满足时代发展带来的差异,尤其是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传统的官僚机制建立在人力的基础上,监督措施不到位,公共行政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就会纵容不法分子从中牟利,因此需要在网络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理论的创新。

(二)道德的约束力不断减弱

从原有的公共行政理論角度来看,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存在着一些缺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社会中去。经济自由人之间的竞争机制,或者是信息不完善的租赁行为,都对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政府必须建立一套全新,完善的准则对社会成员进行约束,公共行政的方式虽然已经与网络化时代较大程度的融合,却也导致了道德的约束力不断减弱,从而产生了更加全新的问题,比如我们所关注的贪污腐败,面对高昂的利益诱惑,一部分人已经越过了原有的道德底线,在违法违纪的边缘徘徊,公共行政理念的创新对伦理方面的标准逐渐降低,使得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管理者从中牟利为他们的贪污腐败创造了机会。

(三)行政管理主体没有虚拟化

在传统社会,公共行政活动开展的主体和客体分别是公政府和公民,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公民与政府的工作人员面对面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有些公民居住的地方较为偏远,因此给他们带来的很大的困难。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网络时代相适应的新型公共行政形态逐渐产生。政府及其职能也有现实中的有形实体逐渐向电子化、网络化转换,互联网的便捷让工作量大量精简。公民可以根据政府的通知,在网络上注册自己的账号,政府发布消息也通过网络的渠道,大大降低了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量。[2]

(四)行政组织结构过于传统

传统的社会结构是金字塔结构,上层管理人员较少,而下层隶属人员较多,对于信息的掌控总是层层上报,很容易形成信息传达错误,上层管理人员在下达命令时也消耗时间较多,垂直的管理方式使得公共行政的效率一直没有得到提高,然而随着管理层人数的增加,公共管理的效率更加停滞不前。不同的管理模式束缚了员工的创造性,在网络化时代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公民对政府的服务态度和质量要求逐渐增加,外部激烈的环境需要政府拥有较快的应对能力,及时调用信息,回应公民的要求。

与此同时,网络化使得信息逐渐连成了一张网,每一个信息点都可能牵动其他信息点发生改变。人们对信息的密切依附让网络化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信息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让计算机拥有强大的储存功能,高层领导与下层员工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上传下达作用中浪费的人力资源也逐渐得到利用。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进步,扁平的组织结构会逐渐取代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成为公共行政组织中的基本模式。

三、公共行政网络化创新方向

(一)注重网络结构设计与建设

目前我国公共设计的网络建设将重点放在系统内部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建设。内部的网络建设主要是以机构,各职能部门为核心,进行信息的交互和共享,保证信息的安全,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这一部分信息。对公众是不可见的,而公共服务的网络建设是政府在对公众进行服务活动开展时,用网络平台将课题联系在一起, 需要二者通过网络硬件的互动,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传递。这部分工作涉及的部门很多,实际的工作质量和效果也需要得到公众的反馈,这就需要在网络建设过程中采取不同的设备,比如路由器,交换机等等,对不同方面的网络建设要采取不同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软件。

目前我国公共行政网络化建设整体发展来看,服务平台的建设已经较为完善,降低了原先公共服务的局限性,使其自动化应用于广大社会群体。对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个人计算机技术与网络资源的结合,也使不同的员工都有自己针对的领域,能够将碎片化的网络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资源的共享。原先各个部门之间工作状态是分散隔离的,将网络化融入到公共行政日常工作中去,可以提高行政机关工作的灵活性,不用受到原先地域和物理方面的限制。

(二)注重软件系统的建设

在公共行政网络化过程中,计算机的功能并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计算机在日常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是信息和数据的统计。计算机本身丰富的网络资源并没有在公共行政工作中的异体现,计算机的信息共享,决策分析和监控功能也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造成了极大。大网络数据的浪费和硬件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相关关键的开发并没有联合行,缺少统一的长远规划,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却没有得到更高层次的回报,没有真正建立起以计算机为依托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

目前正在现实的工作中,具有很强大的复杂性及工作复杂程度。随着网络化的推进不断加剧,因此系统软件能否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决定了公共行政机构工作效率能否提高。不同的公众对于公共行政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面对公众不同的需求时,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相比,能够更加灵活的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问题,最大程度上节约时间克服由于处理问题迟缓造成的公共满意度下降问题。[3]

(三)注重安全保障工作

网络化的发展公共行政市场工作带来了很多便捷,却造成了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使黑客的存在对网络信息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很容易被窃取、监听,一些非法用户的存在也让网络信息很容易被拦截,需要采取一些物理方法进行隔离。防火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保护软件,从目前我国公共行政网络化发展状况来看,很多的操作系统都有安全隐患,需要人工检测和监视,网络系统的运行过程存在很多病毒。这就需要借助身份验证和手动设置密码等方式提高其安全性,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对公共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培训,同时提高互相监督的力度,避免贪污腐败现象的存在。

四、总结

网络化时代的到来,虽然给公共行政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一些困难,却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公共行政效率。总而言之,公共行政网络化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还存在着很大的問题和漏洞有待解决,这就需要,有关部门肩负责任通过网络结构的设计建设以及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安全工作的加强,来完善网络化在公共行政领域的运用,使我国公共行政活动的开展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郑曙村.网络化与公共行政范式的新趋向[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2(03):14-17.

[2]朱琳,叶海平.公共行政管理的网络化探索[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04):65-71.

[3]杨冠琼.网络化行政:公共行政的新范式[J].新视野,2008(05):43-46.

作者:秦楚

市场经济公共行政论文 篇2:

社会公平——公共行政的价值目标

摘 要 作为新公共行政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克森发表了一系列著作,在公共行政研究领域首次提出“社会公平”的观点,对传统公共行政学和新公共管理学提出了挑战。本文在对其代表作《公共行政的精神》一书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其提出的公共行政新目标和新的评价标准,以及理解公共行政精神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公共行政 价值目标 传统行政学 新公共管理学

一、传统行政学和新公共管理学

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被理解为政府行政学,是对国家行政不断扩张的一种反映。政府行政学注重的是效率和经济,二者是传统行政学政策评估和执行的正确标准。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理解相伴生的是职业主义,其观点是把公共行政看成是一个实现个人野心的领域。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再造政府”、“重塑政府”为口号的新公共管理学思想在美国兴起,核心观点是“更小的政府、更多的管理”,哲学基础是“人生理性的人,完全受自我利益的驱动”的功利主义。它主张运用市场逻辑、民营化、契约外包、交易费用的逻辑和问题网络等手段实现公共行政市场化。

二、弗雷德里克森对传统行政学与新公共管理学的挑战

在新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过程中,弗雷德里克森是核心人物。1968年弗氏发表了《走向新公共行政》一文,在公共行政研究领域首次提出“社会公平”的观点。而针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政府再造运动以及产生的新公共管理理念,他在《新公共行政与政府再造运动之比较》一文中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弗雷德里克森认为,“社会公平”是除了效率和经济之外的公共行政学的第三个规范性支柱,要促使“社会公平成为公共行政的精神” 。对于“社会公平”的涵义, 弗氏认为,“社会公平包含着对组织设计和管理形态在内的一系列价值取向的选择。社会公平强调政府提供服务的平等性,强调公共管理者在决策和组织推行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强调公共行政管理的变革,强调对公众要求做出积极的回应而不是以追求行政组织自身满足需要为目的,强调在公共行政的教学与研究中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以实现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总之,倡导公共行政的社会公平就是要推动政治权力以及社会福利转向社会中那些缺乏政治、经济资源支持,处于劣势境地的人们”。 从他对公平这一词的阐释来看,公共行政只注重效率和经济是不够的,因为某一行政决策可能对一些人是有效率的,而对另一些人是没有效率的;或者某一行政决策对一些人经济的,对另外一些人是不经济的。所以在行政决策的制定过程,应该考虑到决策执行的结果。这一结果应该体现社会公平。否则公共行政就失去了其“公共性”。

对于新公共管理学,弗雷德里克森虽以“治理”一词来概括自己的理论,但他也承认了这一理论的缺陷。例如,为了建立“做得更好、成本更少”的政府,该理论提倡以大量削减政府职位为重要手段,而佛罗里达在运用这一理论进行五年改革之后,评估报告中得到的却是不确定的未来。更重要的是,新公共管理学忽视了公共行政的价值目标,即社会公平。

三、公共行政的精神

在传统行政学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对“行政”一词作出过界定,关于如何改进行政的理论也众多,但却没有对公共行政中的“公共”一词作出过明确的界定。在《公共行政的精神》一书中,弗雷德里克森作出了较详尽的阐释。他从五个不同角度对“公共”进行解释:一是从多元主义角度,认为公共是利益集团;二是从公共选择角度,认为公共是理性选择者;三是从立法角度,认为公共是被代表者;四是从服务提供角度,认为公共是顾客;五是从公民精神角度,认为公共是公民。最后,弗氏得出:“公共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能力。如果我们把公共等同于政府, 我们事实上限制了人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作为一种理念, 公共意味着所有人为了公共利益,而不是出于个人或者家庭目的才走到一起来(公民的精神);作为一种能力,公共意味着为了公共利益而在一起工作的一种积极的、获取充分信息的能力(公共行政人员的精神)”。同时,决策或者决策执行的参与者不仅仅只有政府,还应包括非盈利组织、个人等为公共利益而行动的主体。

对于如何保证行政实践过程体现公共性,弗雷德里克森在该书中也作了深刻分析。

首先是行政自由裁量权问题,“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律、法规赋予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依据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的原则,自行判断行为的条件,自行选择行为的方式和自由做出行政决定的权利”。原则上,公共官员在诉讼问题上,始终面临着作出自由裁量权的问题。但是任何权力都可能导致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也不例外,行政自由裁量权也存在着失控的可能。为了防止行政失当,公共官员在使用行政自由裁量权时一定要注意过程的公平,即公平、公开、公正地裁决每一个法律案件。因此行政自由裁量权是社会公平变为公共行政精神之必要条件的重要前提。管理者拥有行政自由裁量权是符合社会实践需要的,但同时需要对行政自由裁量权作出一个环境的限制,包括法律、制度的制约以及对行政管理者公共行政精神的培养。

其次是公民精神的作用。弗雷德里克森在论述公民精神时提到:“那些具有公民精神的人通常对政府有兴趣并尊重政府, 那些具有私益倾向的人通常反对政府对企业的管制。具有公民精神倾向的人有更大的善或者公共利益的观念, 而具有私益倾向的人对通过商务活动获取经济利益更感兴趣。”公民精神倾向和私益倾向是一组相对范畴。私益倾向导致政府腐败和不道德行为的产生;公民精神则包括维护公平、公正的伦理道德,爱国主义与乐善好施的高尚伦理。 如果政府组织中的主导精神或者集体观念是公民精神倾向的,那么组织强调的重点就会集中在服务、公共利益和有效政府上。

第三是社会公平的复合理论。在弗里德里克森看来,公共行政在行政决策及其执行过程要坚持的社会公平应该是多层次多领域的复合公平。他认为社会公平是民主公正社会的基础,是影响组织成员行为的因素,是分配公共服务的法律基础和实践基础,是理解复合联邦制的知识来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社会公平复合理论”。该理论既包括单纯的个人公平、分部化的公平和集团的公平,也包括代内和代际的公平、预期的机会公平和手段的机会公平以及公平的价值。不同的公平观念在社会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有着不同的应用,而新公共行政所要实现的应该是社会各层次各领域的复合公平。

四、 公共行政精神的现实意义

弗里德里克森所阐述的公共行政的价值——公平,正是其得以建立的信念基础。就公共行政理论的研究发展而言,弗里德里克森的新公共行政理论是该领域的一个重大跨越。公共行政的公平、公正是社会实现公平、公正的重要方面,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表现。但是在理解公共行政精神的现实作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公平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社会公平的理解和要求不同,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对实现社会公平的“可支持力度”也不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提倡“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带动后富”;在基本实现小康社会的今天将调节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作为收入分配的主要政策,就是题中之义。

第二,行政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中运行,从现实世界发展来看,国家仍将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主体,那么政府仍是行政决策制定和执行的主要主体。因此需要进一步推进政府体制改革,为公共行政在实践中真正体现公共行政精神提供制度保证。

第三,不能忽视其他实现社会公平的因素,特别是市场经济因素。市场经济实践中出现各种不公平现象,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不能因此而否定市场经济中的公平因素。所以不能只强调政府在实现社会公平中的作用而限制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其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

(作者单位:嘉兴日报社)

注释:

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乔治·弗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王海鹏

市场经济公共行政论文 篇3:

公共行政学对高校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摘要]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研究行政活动规律的学科。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公共行政学不断完善,而且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公共行政学的教学对象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面对这些变化,对学科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公共行政学;教学对象;教师素质

[作者简介]何蓉,甘肃政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及政府管制,甘肃兰州,730070

[

一、 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其发展

(一)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

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进行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这门学科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之中。作为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系统科学,公共行政学科特点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内容是丰富的、交叉性的、广泛的。行政学的发展史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行政学的综合性特征。综合性是行政学最大的学科优势和特点之一。

第二,公共行政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这种实用性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过程,行政学研究的均为行政实践中出现的具体的、常规的问题,否则行政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其次,行政学是对行政现实进行研究的结果,是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的过程,这一解决问题过程本身是客观的,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又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实用性与效用性是行政学的生命力所在,是行政学存在的价值所在。

第三,公共行政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在复杂的行政现象与现实问题中来探求、寻找共通的、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条理和法则,并依据这些条理与法则去对行政活动实践加以规范的学科。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行政学是一门关于方法的、工具的知识体系的学科。

第四,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系统性学科。公共行政学本身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对各种行政现象与事实进行系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及研究的基础上所获得的系统知识。它的知识并非是支离破碎的,而是具有一定科学性、完整性、统一性的理论与知识体系。

第五,公共行政学是一门发展性的、动态的、进步的、不断创新的学科。国家行政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必定要随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与此相一致,研究国家行政现象的公共学也必然要随之不断地发展和更新。正因为如此,行政学才会历久不衰,充满活力与生机,并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政府和相关学科所重视。

(二)公共行政学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进,社会中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这些因素无不影响着公共行政学的发展。

1.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兴起。企业家政府理论是伴随着西方传统政府官僚体制的危机而出现的,它不仅对政府的本质及其存在的必要性作出了新的回答,还对企业家政府的本质与特征作了简洁而形象的刻画。该理论认为,政府是我们用来作出公共决策的一种机制,是我们解决共同问题的方式的载体,对于一切文明社会来说,政府都必不可少。遗憾的是,政府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它并没有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有效运作。然而,问题不在于政府中工作的人,而在于工作的体制,正如奥斯本和盖布勒所言,政府中的大多数公务员是负责的、有才能的、立志献身的人,只是受制于陈旧体制的桎梏,创造性得不到发挥,精力遭到浪费。我们相信这些制度可以改变,释放出政府公务员身上巨大的能量,提高他们为公众服务的能力。

2.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提出。所谓新公共服务,它指的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行政已经经历了一场革命。目前,与其说公共行政官员正集中于控制官僚机构和提供服务,倒不如说他们更加关注“掌舵”而不是“划桨”,即他们更加关注成为一个倾向于日益私有化的新政府的企业家。但是,在他们忙于“掌舵”的时候,他们是否忘记了是谁拥有这艘船呢?在新公共服务理论家看来,公共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桨”,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

二、 公共行政学教学对象的新变化

公共行政学进入我国的高校教育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在这期间,它的教学对象也有了新的变化。如今接受高校教育的大多是“90后”的学生,这和最初“80后”学生有了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性独立自信,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90后”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比“80后”更加好了。但是,他们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更加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忠诚感,人际关系应对力和心理承受力相对薄弱。虽然“90后”渴望思想上的独立,但不少学生在生活上对家长依然有较强的依赖性。

(二)关注社会主流思想,但价值观更务实

由于身处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大环境,信息的逐步开放和透明化,使得“90后”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比他们的前辈更加丰富和趋于理性化。他们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90后”在学习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这个领域很积极,在这些方面的领悟非常快。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多变,让他们更加务实,很早就明白应该把价值取向关注于具体的事情,而不是关注抽象的哲学。他们认为社会是在要求他们成为更加务实的人,而不是像“80后”一些年轻人那样乐于过多的坐而论道。

(三)网络时代形成的速食文化

速食文化,原本是指那些快餐文化,就是指那种很快而无营养的快速食品。现在引申为,在社会的快节奏的生活下,都市人追求快、新、奇的生活方式。

由于网络普及和教育民主程度的提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发生改变,“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更加快捷,知识更加丰富,对自己的人生表现出的信心和理性远超过他们的前辈,在某些方面比老师知道得多。现在的“90后”一代在知识结构上的复杂和多样性远远超越了以前。信息量的极大丰富和创造力的提高,使得他们渴望成熟独立,希望能跟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而不是被动接受单向的知识和观念灌输。网络时代是“90后”大学生的生存环境特征。因特网的便捷和低成本,使得“90后”迅速掌握了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本领,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趋向多元化,因此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心智发展超前。他们的大脑在接受互联网上大量新奇的信息以后,这种强烈的刺激反而会使他们内心更加空虚。信息通过音像、图文和其他网络语言,在网络上的多样化展现,符合他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符合追求个性、强调效率、注重时尚的心理特征。而读书则通过印刷媒体阅读文字,理解内容,内馈为自己的感受,则是一种深层的生活方式。而且,网络使人的虚拟沟通能力远远超过实际沟通能力,容易形成一种在网络中的虚拟人格,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的交往。

我国高校教育思想和行为上的变化,一方面表现为他们对信息和知识有了新的需求层面;另一方面表现为他们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所以作为公共行政学的授课教师,既要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又要满足授课对象的新的需求,这些就对授课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 公共行政学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传统时期,高校专业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身心素质、业务素质、创新素质、综合素质,等等。爱因斯坦就曾说过:“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他们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进入21世纪以后,公共行政学科新的发展和高校大学生思想的变化,都对承担公共行政学的高校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具备跨学科悖论研究的能力,真正实现公共行政学的综合性特征

跨学科悖论就是指在某一背景知识条件下同一学科的不同研究领域或不同学科之间出现的悖论。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征中包括综合性的特征,这也就意味着这门学科在研究中或者现实中都会涉及到很多其他的学科,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可是,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跨学科研究也面临着悖论的困扰,以致不同学科之间难以进行充分的交流。跨学科方法的出现,打破了科学传统的统一体系,动摇了以分化为主导的科学体系,但同时又在推进新的分化。实际上,这种跨学科悖论的发现,不仅向人们提出了跨学科研究何以可能的问题。而且也拓展了悖论研究的视野。作为新时期的公共行政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面临这种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清理悖论中的逻辑矛盾,由此抓住悖论中提出的根本性问题,使科学理论逐步走向精确化、严密化和系统化。这也是推进学科理论创新的重要方法。

(二)提高公共行政学教师的学习能力,既包括学习学科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又包括学习教学对象的新思想

公共行政学是一门发展性的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科有了新的变化。直到目前,公共行政学仍然处于不断完善之中。既然学科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作为授课教师就需要不断了解和学习这些新的信息和知识,及时把握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发展方向。只有授课教师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够不断推进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并实现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让教学对象掌握最新的信息。

另外,当代教师一种新的素质和能力还应体现为向教学对象的学习。这不仅需要教师观念的转变,更需要一种勇气。古人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是古人对老师的一种概括和解释。但同时还有一句古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结合这两句话,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既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也要善于学习和吸收他人的智慧。作为公共行政学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到学科的研究和讨论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思广益。教师要把教学模式从单向教学变为双向教学,把教学观念从单纯的“教与学”转变为“以学促教,教学相通,共同学习”。

(三)了解教学对象的需求,掌握目的性教学的能力

我国高校教育中,“90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要想更好地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首先要了解他们的需求。“90后”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价值观的务实性,他们更关注知识的社会价值而不是它的理论价值。他们最常说的就是,“这门学科对我有什么用处”,这种强烈的功利欲望与学术的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共行政学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的目标。针对教学对象务实性的特征,公共行政学教师可以实行目的性教学。所谓的目的性教学即是根据学生的需求,总结出他们的学习目的,从而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围绕学习目的而展开的教学方式,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实现教学对象的学习目的,从而达到双赢的一种教学。这种目的性教学最适合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科,能让教学对象掌握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又能满足教学对象对理论的需求,更能实现教师教学效果的改善,是一种一举多得的做法。

[参考文献]

[1]张成福.变革时代的中国公共行政学:发展与前景[J].中国行政管理,2008,(10).

[2]丁煌.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新发展[J].公共新政,2006,(3).

[3]龚乐进.素质教育下的教师道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赵连民.跨学科悖论介绍[N].人民日报,2006-05-26.

作者:何 蓉

上一篇:医学检验质量管理论文下一篇:解剖学信息化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