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专业素描教学论文

2022-04-18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兴起,设计素描逐步从素描课程中独立出来,成为针对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开设的基础课程。在美术高等教育中,它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性是大家公认的,是美术学习的必修课程。动画专业是艺术设计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既有其他艺术设计专业所共有的特点,也有自身的独特特征。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动画专业素描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画专业素描教学论文 篇1:

动画专业的素描教学策略初探

摘 要:素描是动画专业的基础,在动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的素描教学工作,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造型刻画能力,这对于学生动画设计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为充分提升素描教学的质量,借助于素描教学的科学性,不断地提升动画专业的教学质量,可以采用分布式的教学策略和特殊化的教学策略综合性地提升素描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动画专业 素描教学 教学策略

在国内很多艺术院校动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和塑造学生扎实的造型设计能力,为了提升学生的整体造型刻画水平,这些动画专业都开设了素描教学课程,并将这门课程作为动画专业的基础性和核心性课程。不可否认,素描教学的开展确实能够提升学生的整体造型设计能力以及构图解析能力。但当前动画专业中素描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教学方式单一化,教学模式陈旧化,教学内容陈规化等。为了优化动画专业中素描教学的质量,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分布式教学和特殊性训练等新颖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两种教学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素描教学的整体水平。

1 动画专业的素描教学弊端分析

在动画专业中开设素描教学课程,能够通过扎实的作图结构分析,完整的结构设计,准确客观的绘画表达语言等来提升动画专业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动画专业的设计特点,这业已成为了很多艺术院校的重要认知。但不可否认,当前动画专业素描教学中存在着非常明显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方面。

1.1 缺乏对学生捕捉及概括能力的培养

在动画专业的学习中,学生快速捕捉能力及精准的概括能力是最核心的能力,学生通过这两方面能力的训练,能够不断提升动画专业的设计水平,能够不断优化动画专业的整体能力。在动画专业中,开设素描教学课程能够精准的提升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素描教学课程的安排方面,学校往往过分地拖长静态素描的学习,这使得学生长时间沉浸在静物刻画的训练中,不利于培养学生快速捕捉能力和概括能力。这是很多动画专业的教学弊端,同时也是素描教学必须突破的瓶颈。

1.2 动画专业和素描训练不匹配

动画专业是一门偏重技术性的学科,在动画专业的诸多设计中,讲求非常精准客观的数据表达,如动画专业中的分镜设计、原画设计等,都讲究固定的尺寸,一般为12或16英寸,这是比较小的尺寸。但动画专业中的素描教学过程中,学生画板的尺寸往往比动画的规定尺寸要大很多。如果学生长时间进行大尺寸的训练,将很难适应小尺寸的训练。因此,动画设计与素描教学的长期脱钩,不仅影响学生的习惯培养,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动画设计能力。

1.3 三维空间和平面造型的冲突

动画以三维立体效果为主,在动画专业的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三维立体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素描教学则以平面造型为主,学生在画板上无论对静态物体,还是对动态物体,都难以画出三维的效果来。即便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刻画出了具有三维效果的图像,也无法实现图像的动态运转,这是二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在动画专业素描教学中,必须注重二者之间的矛盾性和冲突性,有效规避这种矛盾,才能提升素描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 动画专业的素描教学策略分析

在动画专业中开展素描课程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提升学生的造型基本功,同时对于学生绘画设计整体认知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动画专业中素描教学的弊端,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充分提升素描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2.1 通过分布式的教学策略

动画专业与素描专业是存在紧密联系的,但两者又属于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动画专业中开展素描教学,切忌囫囵吞枣,切忌过分追求速度,而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分步式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综合性地提升素描教学的质量,才能有效地发挥素描教学的整体水平。

2.1.1 以静态为基础,逐步转向动态

在素描教学中,静态实物的刻画与训练不能拖延太长的时间,更不能擠占动态训练的时长。但如果直接从静态跳转至动态,学生的绘画基本功难以扎实与稳固,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此,在素描教学中,应该以静态为基础,从静态循序渐进地转换至动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一定时长的静态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来提升学生对动画专业的学习信心,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素描技巧和方法。在静态训练的基础上,逐步转换到动态训练中。在动画专业素描教学中,动态训练是非常关键的。在动态训练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认知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如人物的观察,不仅是观察人物外在的表现,同时更应该观察人物的性格特征及特点。当然,动态训练无法通过直接的写生来刻画,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拍照的方式,将动态的景物或者人等核心动作及特点保存下来,后期再进行归纳与分析。这是动画专业教学的基础,也是素描教学之于动画专业的最主要的作用。

2.1.2 以室内训练为起点,实现室外训练的跨越

在素描教学中,一定时长的室内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素描基本功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能够提升学生的造型刻画能力。但室内训练模式比较单一,学生的思维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素描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教学策略的实施,来实现室内与室外的合理转化,同时还能够营造出一种“过程中”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可以安排一名女生,通过缓慢的脚步从室内向室外移动,在这名模特移动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自行观察,通过归纳与分析来把握移动中模特的特点,进而对比分析静止与动态实景之间的差别。实践证明,这种创新性的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素描课程的兴趣,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有效地扩展学生的思维,充分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1.3 以慢速为基准,逐步实现快速运转

动画专业的学生要求必须具备快速捕捉的能力,而长时间以来学生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往往更多的是以静态景象为主,这种素描教学方式显然不利于学生快速捕捉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素描教学实践中,可以构建在慢速作业的基准上,以慢速为基础,通过慢速向快速转化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快速分析和把握事物特质的能力。如在素描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纸飞机为例,通过手拿的方式进行慢速的练习,在学生初步掌握慢速状态下的写生和纪实方式后,教师可以将纸飞机抛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纸飞机的运行轨迹及运行状态等来进行快速作业。当然,在慢速与快速的转换过程中,必须以慢速为基准,一周开设两节慢速写生课程,逐步向快速转变。

2.2 通过特殊强化的教学策略

动画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在素描教学中,必须进行特殊化的强化,通过特殊化的教学设计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2.1 多个角度来进行素描练习

动画专业培养的学生是具备一定的三维立体空间意识的学生,因此在动画专业素描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意识。但素描教学的特殊性,要求在其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多个角度来弥补素描的平面化问题。比如在人物素描的绘画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正面到反面等多个角度来进行人物素描的刻画,这种练习方式能够优化学生的立体思维,使得学生在动画设计的学习中,更加的形象和贴切。

2.2.2 连续动作的重复训练

动画形象是生动活泼的,素描则是呆板僵硬的,如何将二者有效的连接起来。这就需要在动画专业的素描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连续动作的解构和重复,通过对一个连续动作的着重描述,通过对素描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能够使得学生具有较高的连续思维,进而以连续思维来判断和分析某一动作。如教师可以安排一名学生模特,在讲台上以走台步的方式来进行左脚右脚迈步子的重复动作,其他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来绘画出五幅以上的素描。这些素描必须具有动作上的连贯性,且前后差异不能太大,在这一特殊的训练环节中,能够有效地优化学生的连贯思维。

3 结语

在動画专业的教学中融入素描教学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造型设计及刻画能力,在素描教学中,针对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分布式教学策略和特殊设计教学策略,综合性地提升学生的整体造型能力,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 侯劼耘.对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素描教学的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 徐丽静.浅谈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的素描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0):44.

[3] 祝殿超.高校动画专业素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12):168-169.

[4] 周彦鹏,周建锋.基于交互式动画的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学初探[J].时代教育,2012(11):142-143.

作者:李洪震

动画专业素描教学论文 篇2:

动画专业《设计素描》“课题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兴起,设计素描逐步从素描课程中独立出来,成为针对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开设的基础课程。在美术高等教育中,它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性是大家公认的,是美术学习的必修课程。动画专业是艺术设计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既有其他艺术设计专业所共有的特点,也有自身的独特特征。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设计素描》课程面向设计的各个专业,普遍性与宽泛性是设计素描的核心,这样的教学模式就使设计素描缺乏针对性。于是,本人通过对本院校动画专业学生的《设计素描》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一些针对动画专业自身特点的素描训练方法——“课题素描”教学法,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画面构成训练、画面黑白组织训练、空间造型训练、意象创造训练。在整个课程训练中,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整体意识,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观察方式。

一、画面构成训练

克里说:“艺术不是效仿可见的,而是制造可见的事物。”学习素描不仅仅是学习如何用手去描绘客观事物,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造型意识以及养成正确的观察方法。人类最早描绘物象是从平面开始的,以简单的线条,概括的形体来表现物象,比较注重物象的轮廓。有一个关于古希腊的“绘画起源”的传说,最早画画的是一个陶工的女儿。一天晚上,她在房间里遐想,突然抬起头看见墙上出现一个人影,其轮廓很像她的男友,于是拿笔将墙上的影子轮廓描下来,并涂上了一层黑色,便有了最早的绘画。虽然只是传说,但是,人类最早的绘画对形象轮廓的认识却是有案可稽的。形状是三维空间造型的基本单位,因为它是具有完整轮廓的平面图形。在一张纸上出现一个形状,就破坏了纸面的完整性与稳定性,也就出现了画面构成分割现象。如果将一个物体画在纸面上,就形成了空间;画上两个物体,就得考究形体的组合方式。在这个课题训练中,一是研究形体组合与画面分割,二是角度问题与空间序列。前者是绘画的构图问题,绘画者根据表达的意图与主题的需要,对画面进行的整体布局。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组合:(1)、不同位置的组合;(2)、不同质的组合;(3)、不同量的组合。通过小稿训练方法,可以让学生知道构图的多样性,不同的组合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是不一样的。二是角度问题与空间序列。绘画者与物体的角度主要有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种。在画面中,造型因素均应按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为了使画面中造型因素有条不絮,需要物体在特定的角度下形成明确的空间序列。通过小稿训练,拓展学生的观察方法,由单一的观察方式转向多方位的、多角度的观察,把空间的物体转移到平面的画面上,形成合理的画面构成。

二、画面黑白训练

任何物象形体,不论其形状如何,只要在一定光线的照射下,都会产生明暗面。相对于造型来说,明暗在造型中只是一个表象问题。在画面黑白训练中,往往很注重气氛意境的表达,而气氛、意境的表达与光源是密不可分的。光源位置有侧光、平光、逆光、顶光和前下方照射光源。平常在训练的时候,大多数采用侧光,光线从物体侧前上方照射,其物体的明暗关系非常明显,明暗交界线非常突出,强调出物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在设计素描中的画面黑白训练中,让学生多从不同光源,不同视角去观察物体本身,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从而产生不同意境的二维画面效果。于是,采用以下几种光源的训练。平光,光源从正面照射,整个物体处于亮部,阴影分散四周,体积感减弱,有浮雕的感觉;逆光,正好与平光相反,光源是从物体的背面照射,此时,物体处于阴影部分,有点像平面剪影的感觉,体积感不强,边缘还围绕着一圈光环,像日落时分,阳光照在建筑物上,产生一条金边,给人一种辉煌的感觉;顶光和前下方照射的光源,这种光照下的物体会呈现出奇特、新颖或怪诞的感觉,甚至有恐怖的感受。因此,我们在黑白训练时,会不同于平常的训练方式,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使学生的思维不在单一,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了解事物。

三、空间造型训练

视觉艺术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视觉形式问题,而形式的表现和观察方法是紧密联系的。物象空间表现是设计素描训练中的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对学生扩散性思维训练有很大的帮助,也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着重对“心”的神奇世界的探测。设计素描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受光源、明暗、曲直等形式语言的束缚,主要由自身的形态结构与画面构成,处理好形态与形态之间,形态与空间之间的分割关系,把握和谐与变化的平衡机制,利用色彩、质感、明暗等共性和形式语言的重复、简便、相似连续出现产生整体而和谐的架构。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训练,一是分割与线性对比。用线分割画面,在这里我们的画面不在有“构图”,而是说“分割”。不是将物象通过焦点透视合理的安置于画面中,而是在剖析物象后,将其精微的刻画或解析物体重新整合,根据主观情绪、心境变化,用线进行抽象的分割,利用客观的事物来做主观的处理,使分割的线性更具有抽象的意味。这就需要学生们在练习中掌握好正确的观察方法,掌握好局部与整体的比例关系。二是平面分割形与立体具象形的构成描绘。用单线作平面分割形的处理,用立体具象形的描绘手法,将多个物体形在平面与立体的关系中的表现,呈现出一个具体而丰满的有意味的形体。在这个课题训练中,让学生用两种以上的物象外部或内部特征,做轮廓平面分割,在此基础上,用具象描绘手法,再现不同空间状体的物象立体形态整体地表现出某种意象图形。

四、意象创造训练

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界中,其物体的形态是多样化的,每种不同物体的形态都有其自身特征。在训练中,我们通过对自然物体的仔细观察、归纳,要在脑海中形成对自然物体形象的一个“印象符号”,通过这个“印象符号”进行形象的联想,并加工处理,用现代素描的形式语言在二维的空间范围里,把自然物体抽象地、图形化地、唯美地表现出来。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训练,一是联想与概念转换。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产生丰富的联想,这个是意象性素描的必经之路,联想的丰富性反映出联想的多样性。在训练中,要将两个毫不相干的物体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要求两个物象的特征形态要有相似之处,这样才能构成意象形。所以,这个过程是对于物象特征的一个把握,必须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象形态同时进行,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使其能融为一体,相辅相成,产生出新的意象形。二是意象构成与形态变异。形态的异化是通过意象构成表现物象异化的视觉感。如“哈哈镜”,镜子通过处理,可以使出现在镜子内部的物象变长、变短、变胖、变瘦,等等,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在课题训练中,我们会要求学生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抓住物象的某个特征进行大胆地夸张变形,做到逸趣横生、幽默滑稽又不失健康活泼,甚至可以让人产生膛目结舌、啼笑皆非的视觉效果。这种以“扩散思维”的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特殊的设计素描训练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教学经验的积累,发现各个艺术门类的特点,根据这些特征在教育方法上不断改进,从宽泛的教学模式中提取出针对各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制定相应的训练内容和计划,才能使该专业的学生能取得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为专业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J]单德林徐卫孔六庆张新权编著《设计素描》[M].3版,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年出版.

[2]王忠义,许江,编著《从素描走向设计》[M],1版,浙江美术出版社,1992年出版.

[3]董仲恂等编著《设计素描》[M],1版,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出版.

[4]杨贤艺陈伯钦编著《素描》[M],1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5]钟楠,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艺术系.

作者:钟楠

动画专业素描教学论文 篇3:

高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VR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路径探析

摘要:在当前虚拟现实(VR)产业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背景下,高职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如何进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是动画专业是否适应新时代产业发展需求的关键所在。由于VR复合型专业人才极度匮乏以及动画专业人才就业难,使得现阶段高职院校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着VR行业发展而进行动态调整具有紧迫性;动画与VR专业在课程体系上具有高度相似性、二者职业技能要求上具有交叉融合性,又使得这种调整可行性增强。调整的路径如下:(一)增加VR语言程序设计、虚拟现实引擎开发、全景拍摄及处理等VR专业相关课程;(二)根据VR行业的实践要求调整相关的教学内容;(三)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将VR企业实践项目人融合课程教学;(四)“1+X”证书和VR技能大赛的融入。

关键词:动画专业;课程体系;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动态调整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的火热发展,促动各层次本专科院校竞相开设相关专业方向,进行相关人才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各种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进行VR(虚拟现实)专业的建设,在原有相关专业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或转型升级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与虚拟现实专业具有极大相近性的动画专业在人才培养、招生与就业等方面正好处于发展的瓶颈期,并且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与虚拟现实专业具有较高的切合度,因此借力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进行专业调整,是动画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高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也面临着经费、师资、软硬件设施等多方面的困难,需要从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式、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考核评价方式等多方面分步行动。[1]因此高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VR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道路注定是坎坷不平的。

一、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VR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对于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VR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主要是调研分析动画专业与虚拟现实专业之间在课程设置、人才职业技能培养、就业方向等方面的异同点,并邀请企业专业、高校学者、优秀学生、本校教师等共同论证分析高职院校动画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进行动态调整和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一)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VR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必要性

自2016年VR元年的概念提出以来,随着软硬件技术的逐渐成熟、产业和消费升级需求、国家扶持政策的推动和大量资本的持续注入,使得虚拟现实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网络架构和VR平台亮点纷呈、VR/AR应用场景加速落地,在各行各业都具有广泛且深入的应用。但是随着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不断壮大,与之配套的虚拟现实人才短缺,难以有效支撑产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当前众多的高等院校虚拟现实学科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仍处于起步阶段,高层次VR专业人才供給能力有限。而为数不多的VR从业人员大多是动漫、游戏、计算机等专业转型而来,高质量的VR复合型专业人才极度匮乏。因此,现阶段高职院校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着虚拟现实行业发展而进行动态调整是当前虚拟现实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另外,虽然近些年国产动画作品质量有了大幅提升,也出现了像“大圣归来”“小门神”“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深受大家欢迎的高质量动画作品。但是总体而言中国动画产业发展进步缓慢,动画企业多为代加工、原创性少,且高职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往往是任务重、工资低、加班多的“动画民工”工作,让众多高职院校动画专业面临着招生难、就业难的困境,动画专业的转型升级或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已经成为高职动画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着虚拟现实行业发展而进行动态调整,是动画专业发展现状以及“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VR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可行性

首先,动画与虚拟现实专业在课程体系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目前高职动画专业所开展的课程主要有美术基础、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分镜头设计、动画运动规律、分镜头设计、UI界面设计、Maya、3Dmax、Photoshop、动画短片制作等课程,其中像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画运动规律、三维软件Maya和3Dmax、Photoshop贴图绘制和界面设计等课程同样也是虚拟现实专业学习的必要课程,两者在课程设置上的高度雷同,为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与转型提供了便利性。

其次,动画和VR行业的职业技能要求具有高度的交叉融合性。动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往往集中在游戏、动画、VR行业中的二维动画制作、三维模型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原画设计、UI设计等工作岗位,对于从业人员的知识素养、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与虚拟现实行业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动画专业的毕业生在虚拟现实行业工作,甚至做出突出成绩的不在少数。[2]因此,高职动画专业根据虚拟现实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对于VR人才的具体需求,进行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动态调整的研究现状

通过对于维普、龙源、中国期刊网、万方、知网等数据资源库的检索,发现高职院校动画专业随着虚拟现实技术行业发展而进行动态调整和课程改革的研究文章少之又少,对于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VR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研究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对于当前动画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能力培养方面的改革,如统筹修正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案例教学夯实基础,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贯通知识点提高应用能力培养;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3]

其次,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动画专业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比如虚拟现实技术对三维动画艺术创作的手段、艺术创作方法的影响,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在动画艺术呈现方式上的改变等。

再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动画专业在虚拟现实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为了满足行业对于虚拟现实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考核评价方式等多方面对于具体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或者从整个专业建设的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等整体方面,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探索。

总之,就目前的动画专业随着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进行动态调整的研究现状而言尚且处于初步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而对于动画专业向虚拟现实专业的转型实践而言也仅仅存在于清华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少数本科院校。高职院校虚拟现实专业在2017年刚刚确定,中职虚拟现实专业正在筹划和论证阶段,因此动画专业随着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进行动态调整的实践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

三、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VR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路径探析

高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VR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具体措施,主要涉及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变更、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师资转型和培养、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制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校企合作方式、学生就創业和职业规划等全方位的转型措施、具体实施办法,具体调整策略、路径探析如下:

(一)增加虚拟现实相关课程

对比动画专业和虚拟现实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动画行业和虚拟现实行业具体的工作岗位设置和对就业人员职业技能的具体要求,不难发现两者对于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虽然具有众多的相似性,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虚拟现实行业相对于动画行业来讲,对于学生的美术素养、绘画能力要求较低,而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维空间感知能力、编程能力、人机交互设计能力等具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VR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在保持场景设计、动画运动规律、三维模型制作、三维动画制作、UI设计等相同课程设置不变的情况下,一方面需要减少素描、速写、色彩、三大构成、影视后期编辑、定格动画等课程的课时安排或者直接删减课程;另一方面需要增设语言程序设计、虚拟现实引擎开发(Unity3D)、增强现实引擎开发、全景拍摄及处理等VR专业相关课程,才能满足当前虚拟现实行业发展对于高素质复合型VR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为了更加契合虚拟现实行业发展对于VR人才职业技能的要求,在课程内容方面需要根据VR行业要求进行动态调整,将虚拟现实行业的行业标准、项目实践制作流程融入课程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VR理论知识素养、VR实践技能。对于课程内容的调整,一方面可以企业项目实践引入课程教学或者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逐渐对标虚拟现实行业的实践要求,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参与、“1+X”证书认证试点建设以及教师通过专业培训、网络资料搜集和学习等,逐步加深对于虚拟现实行业发展以及具体岗位职业技能要求的理解,根据原来动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逐步优化、调整和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比如在三维动画制作课程教学中,虽然动画行业和虚拟现实行业中对于三维角色的动画制作,都需要经过骨骼创建、蒙皮、权重绘制、控制器绑定和角色动画制作等标准化的制作流程,但是虚拟现实当中的三维角色动画与动画行业中的角色动画相比更接近于真人动作,而缺少了夸张性、戏剧性。并且目前虚拟现实行业对于三维角色动画的制作,都是采用基于真人表演的动作捕捉设备,以提高人物动作的制作效率以及动作的真实准确性。因此,在三维动画制作课程教学中,需要更为侧重于角色动作的真实性、流畅性,在学校硬件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可以将动作捕捉设备应用的相关知识纳入课程教学内容,让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需求、企业项目实践内容无缝衔接。

(三)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动画专业课程体系调整在程序、经费、师资、教学大纲论证等方面所面临的多种困境,要求学校自身在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实践技能提升等方面进行动态调整和转型的实践探索的同时,要积极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展实训项目和开发校本教材,将VR企业实践项目人融合课程教学,改变课堂授课的形式,制定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修改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等,让调整后的高职动画专业课堂教学与虚拟现实企业实践无缝衔接,让VR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更明确。

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推进,一方面可以让企业专家进校园,既要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调整时,充分参考企业专家的指导意见,让动画专业的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又要聘请项目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到具体的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当中,不断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或者让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真正参与到企业实践项目当中,了解行业标准、项目制作流程和规范,并且根据个人的学习兴趣和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岗位,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三维建模、三维动画、图像处理、程序开发、虚拟现实引擎设计、VR界面设计等实践操作能力。

(四)“1+X”证书和VR技能大赛的融入

由于目前高校虚拟现实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仍处于起步阶段,可参考和借鉴的课程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经验较少,而已经连续举办三年的“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项目技能大赛,以及“虚拟现实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全国第三批“1+X”证书试点工作的开启,为高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VR产业发展进行动态调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让高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目标更加明确。

比如“1+X”证书虚拟现实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设定的初级、中级、高级三个不同等级,根据虚拟现实应用开发业务需求,从平面设计、三维建模、搭建与配置虚拟现实开发环境、架构设计、虚拟现实应用编程、虚拟现实程序开发、性能优化等详细培训内容,依据“1+X”证书的具体考核内容调整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考核评价方式,让高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与建设方向更加明确。而“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职业技能大赛,从项目策划、VR模型制作、VR动画制作、VR引擎设计、VR项目开发几个方面,全面考核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文字写作和策划能力、项目实践操作标准的规范和流程、创新设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养,无论是全面的考核内容还是异常详细的考核评分标准,都对于高职动画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创新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同时动画专业的学生顺利通过“1+X”证书认证以及在虚拟现实职业技能大赛中良好竞赛成绩的获得,也是对于高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动态调整的充分肯定。

结语

高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虚拟现实(VR)行业发展进行动态调整的专业建设和转型理念,涉及到理论研究成果、教学实践成果、虚拟现实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模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等方面的调整与创新,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的转型发展以及虚拟现实新兴专业的建设,此类研究的成果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为国内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的转型提供参考范例。

参考文献:

[1]屠玥.地方院校数媒艺术专业向虚拟现实艺术转型的思考[J].电影新作,2017(4).

[2]杨婷婷.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院校动漫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宣化科技职业学院动漫专业教学实践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3]方慧.虚拟现实时代三维动画改革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7(21).

作者简介:王建磊(1984—),男,汉族,山东菏泽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三维动画。

(责任编辑:董惠安)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苏州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研究课题(重点)“高职院校动画专业设置随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实证研究”(编号:2019JG111)阶段性成果

作者:王建磊

上一篇:综合布线工程研究论文下一篇:高职商务课程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