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数学教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其内部的驱动力,才能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实践,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关键词:自信心;教学语言;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训练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所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生数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学生数学教学论文 篇1: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问题探析

【摘 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成为当代教学理念的主流思想。在新思想的指导以及教育部门的引导下,初中数学教学正在逐步进行改革与创新。本文通过研究中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的意义,分析中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加强中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新课程理念;合作学习;问题探析

一、中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式学习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写作的意识,能够促使学生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完成高质量的数学学习。其次,在使用合作式学习法进行数学学习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其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肯定自我存在价值,有利于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不断提升自身对于数学的认知水平。最后,合作式教学法能够使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知识的传递与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积极向教师询问相关问题。有利于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

二、中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1.教师的题型设计出现一定的问题。

教师在设计教学题型时,并未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教师设计的题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一定的阻碍。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部分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的题型时,并未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使得学生无法正确的完成课堂练习,无法完成数学知识的巩固与复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造成一定的阻碍。

2.学生讨论方式与时间的问题。

教师在完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讨论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讨论的时间与方式是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数学课堂上使用讨论式教学法多半是小组讨论或是同桌之间讨论相关问题,部分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之前并未能及时的讲解讨论的内容与要求,使得学生对于问题的讨论可能存在漏洞。教师对于学生讨论的话题无法掌控得当,使得整个讨论存在一定的偏差。学生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可能因为一时兴起使其无法正确的控制讨论的时间,也会对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加强中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措施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中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式学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學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展开预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重难点,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的题目时,也应当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开展合作式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树立争取的合作意识以及合作学习思维,并为学生教授一些合作学习的技巧与方式,培养并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听”、“说”、“交流”是合作式学习的主要方法技巧,认真倾听教师讲述的教学内容是合作式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内容,才能展开之后的数学学习,才能更了解合作式学习的目的与意义。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表达自身的观点和见解,这是合作式学习发挥作用的纽带,能够为学生提供积极交流的途径。而交流则是合作式学习的核心灵魂,学生在表达观点见解的过程中与他人交流自身的思想、知识与见解,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的沟通,促使学生不断地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学生在完成教学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的控制整个教内容的走向,合理的规划教学实践并给予学生适当的体型,以保证学生在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汲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3.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兴趣小组。

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无法脱离学习小组的建立,应当说学习小组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正确的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教师还应当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为学生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之间的水平较为平均,便于之后在课堂上开展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帮互助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效率。

兴趣小组的建立主要是以学生自身对于数学的兴趣爱好为基础,教师只需要提供一定的辅助与引导,主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初中数学知识的钻研与探究。兴趣小组的建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拓展自身的数学知识积累,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教师需要更多的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发现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手法促进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完成高质量的初中数学教学。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重要的环节,教师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海连.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多元化教学策略探析[J].数码设计,2017,6(10):223-224.

[2]董笑尘.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问题探析[J].学周刊,2017(18):6.

[3]易丽丹.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实施的基本要素和表现形式[J].亚太教育,2015(16):77.

[4]张礼平.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互助互动合作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87.

作者:梁洁玉

中学生数学教学论文 篇2:

中学生数学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其内部的驱动力,才能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实践,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自信心;教学语言;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训练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所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推动他们积极探索,努力攀登,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可见,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求知识,研究规律,把握方法,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兴趣在学生和数学知识之间架起桥梁,让学生通过桥梁进入数学大门,研究、探索数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好数学是每个学生的愿望,很多学生之所以学习效果差,主要原因在于数学成绩长期提不上去,已对数学课的学习丧失了信心,对数学有了恐惧心理。有些学生甚至已形成自信心不足的性格特点,为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教师可通过向学生介绍数学的重要作用,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及影响,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工作、学习息息相关,与日常的生活、自身的发展密不可分,从而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浓厚兴趣,产生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即学习动机,以此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

成功对人的发展具有激励作用,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多给他们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从点滴的进步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自信心。如,平时上课时一些较简单、容易的问题,尽量给他们回答,让他们在同学们面前也能表现自己。进行数学测验前,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甚至一些测验可以让他们事先做一遍,测验时使他们的成绩也能及格,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动手能力并不一定能在数学活动时很明显地表现出来。在这种时候,老师要及时肯定他们,让他认识到“我能行”,克服自卑的心理。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多层次性,针对不同学生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尝到学习进步的甜头,产生学习的成功感。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提问或黑板上板演的方式,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提出问题内容适度,难易适中的要求,对能独立完成要求的学生要及时鼓励,对不能独立完成的学生也要给他们以成功的机会,可通过启发、诱导等方式帮助其完成,这样可使学生达到力所能及或经努力也能及的效果,并体会学习的成功感,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

二、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语言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只有让学生听得清楚,容易理解,产生乐趣,我们的教学才会引起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吸引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语言不仅要做到“抑扬顿挫”,还要清晰、简明、和谐、通俗、亲切、富有启发性,更重要的是要做到生动幽默。生动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心情,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之余,往往可以产生深刻的理解和持久的记忆,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朗朗上口的口决、好记的顺口溜,有时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介绍有关的数学史

介绍有关的数学史、数学家的生平和有趣的数学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勾股定理、圆周率、球的体积公式等内容时,可结合教学先后介绍了祖冲之、祖恒、阿基米得、欧拉、牛顿、高斯、华罗庚等数学家的生平和他们对数学的贡献。陈景润高中时期听一位数学教师介绍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有一次,老师给这些高中生讲了数论之中一道著名的难题……

“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这道题很难很难。要有谁能够做了出来。那可不得了呵!……

真的,昨天晚上我还做了一个梦呢。我梦见你们中间有一位同学,他不得了,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陈景润“被老师的话震动了”。在老师的激励下,陈景润凭着他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扎实的数学基础、坚韧的毅力和刻苦的钻研精神,于二十年之后终于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数学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这些故事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都非常有促进作用。

四、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何谓数学思想?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它是数学科学和数学学科固有的数学灵魂;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和程序,是数学思想化的反映。

初中阶段的基本思想有分类思想、类比思想、整体思想、转化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教材中处处蕴含着这些思想,教师首先要悟透这些思想,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渗透。

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如同插上了能力的翅膀,可以自由翱翔。这对他们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可想而知的。

学生具有浓厚的学数学的兴趣,高涨的学习积极性,则在学习数学中学得主动,学得愉快,有利于学生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定决心和毅力,有利于学生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相关学科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中学生数学学习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华君.浅谈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湖南中学数学网,2005(1).

[2]方晓萍.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中国教育在线,2005(12).

[3]王红良.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福清教育信息网,2006(2).

[4]赵普瑞.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河池学院学报, 2006(6).

[5]王聿泼.心理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2).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

作者:梅述兵 邹循东 何昊

中学生数学教学论文 篇3:

如何提高中学生数学教学效率

数学新课改教学,是新的教育改革形式下的一次教学创新。如何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综合力、联想力和创造力,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有限的时间收到较好的效果,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是我们在新课改下首先应该思考的课题。

一、影响数学教学效率的不利因素

1.教学观念、教学手段陈旧。

教师总跳不出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模式。教师讲解、设问、给出标准答案、预定或执行教学步骤,学生必须紧跟而不能越雷池半步,学生几乎成为教师操纵的木偶,不能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去。这种模式下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厌学,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干脆看课外书籍,或做其他作业,致使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好。在一些教师眼中,学生回答问题必须符合书本上和教师的标准答案,否则教师就会轻易地、武断地下结论,不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和发表意见的自由。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教师较少考虑和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推导来得出结论,只求学生能按照一定模式得出预期结果就行。

2.教师把握教材深度不够。

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部分教师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没有经过再加工与重新创造,没有使教材“新鲜出炉”,更谈不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数学教师不能对教材进行全面、深刻地理解,不能搞清数学知识的前因后果,不能把握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可以肯定,这样的课前预设方案必然会使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教师对教材中定义、定理、法则、公式等数学基础知识只知表面、不求本质,只知结果、不究原因的肤浅化理解,将严重地影响当堂课教学效果,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而且对教师自身发展也是不利的。所以,加强教师对新教材的深层次理解,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紧迫的任务,这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3.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

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一些学生迷恋上网聊天玩游戏,迷恋台球厅,玩物丧志,使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造成辍学。个别学生早恋,严重影响学习。个别学生看到村里的大学生没找到好工作,产生了“读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的想法,导致厌学,学习主动性不强,在学习上处于被动的地位,对学习感到枯燥无味,自然难以收到好的成效。

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对策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2.教师更新观念,深入钻研教材。

教师惟有以育人为己任,一切以育人为准绳。数学教学是发展学生数学素质的主渠道。教师应本着“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的思想,精心设计课程结构,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发展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真正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教学中“探索”这一核心,并视之为教学的“生命线”,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得到主动发展。在每堂课前,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整体知识结构,查阅教参,经过深思熟虑后,制定教学方案,以期在课堂上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设计趣味性和开放性作业。

大部分教师仍然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这种作业形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却关注得并不多,教师要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就要设计吸引学生愿意学的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如教学“勾股定理”后,我让学生收集介绍勾股定理的历史,中外古代数学家探索和发现勾股定理的趣事。这种作业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有利于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的例子,提高讲解效率;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引导学生的学上有较大益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可谓一举几得。

总之,只有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讲究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有效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当然,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总结,然后不断地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作者:李书元

上一篇:可持续营销分析论文下一篇:专业课艺术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