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音乐教育论文

2022-04-15

摘要:高雅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既要相互联系,服务于教书育人这一共同目标,又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要让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把普及高雅音乐作为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因此,要用高雅音乐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通过让高雅音乐走进校园和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发挥高雅音乐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作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雅音乐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雅音乐教育论文 篇1:

浅析高雅音乐教育

【摘要】随着高雅音乐德育、智育、美育功能研究的深入,2005年国家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提出了“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2007年教育部又提出“巡礼艺术殿堂、领受文化盛宴、构建高雅校园、塑造健全人格。”的口号,通过高雅音乐教育促使中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塑造得到了许多中小学(尤其是城市中小学)的积极响应和尝试。高雅音乐教育活动的推广,也使得“何为高雅音乐,高雅音乐教育有什么特点?”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摆在了音乐教育者、研究者和教学单位的面前。

【关键词】高雅音乐概念;高雅音乐教育;特征

一、高雅音乐概念

贝多芬说:“尽管音乐千变万化,但它归根到底是精神生活同感官之间的桥梁。它能够确切地反映个人和人民的精神品质并反作用于人的思想意识及整个情感世界。”高雅音乐是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产生的,其通过深邃的思想内涵、丰富的表现力以及蕴含的哲理来显示自身的美。并在体现民族意志和时代精神的基础上被赋予超越时代的美感和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使人为之倾倒沉迷。它不仅能给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丰富的营养,而且对人们自身修养与智力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今对于高雅音乐的概念大都作以下理解:从音乐学的角度看,高雅音乐与古典音乐的概念有点相近,它指的是交响乐等严肃音乐。追溯交响乐的最早起源,应该是16世纪欧洲的宫廷,当时它是器乐体裁的通称,但不是一种特定体裁。此类音乐具有下面几点统一特征:多是由大规模编制的管弦乐队演奏;音乐具有深刻内涵,富于戏剧性、英雄性、悲剧性,一般具有庄重的音乐格调,带有叙事性、抒情性、描写性、风俗性等;有比较规整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方式。依据一般惯例,交响音乐主要包括乐队组曲、协奏曲、交响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其范畴有时也被扩大到一部分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随想曲、幻想曲、叙事曲、狂想曲、变奏曲、进行曲、以及舞曲等。由于当时欣赏观众的身份地位显赫,文化修养比较深厚,再加上演员身着礼服,彰显了绅士风度,因此它们被称为高雅音乐。到了18世纪,交响音乐的结构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完善,日臻趋于成熟,也出现了像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许多伟大音乐家。到了19世纪后期,高雅音乐又出现了新的风格体裁,如印象主义风格和浪漫主义等。这种音乐在清朝末期传入中国,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直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才出现了大批交响乐作品,其中不乏优秀的高雅音乐作品,如:《梁祝》《茉莉花》《北京喜讯到边寨》等等。在本文当中笔者认为高雅音乐的范畴可以适当的拓宽,应包括交响乐、民族管弦乐、中国传统的著名剧目、钢琴小提琴等独奏音乐、歌剧、艺术歌曲、优秀的流行音乐在内的格调高尚、内容健康、具有较多文化含量和教育启迪意义的音乐。只有认清了这一点,才能保证高雅音乐教育在实践当中不至于出现偏差和片面,得以顺利实施推广。

二、高雅音乐教育特征

高雅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关于德、智、美的教育。它不同于科学知识或思想道德的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或审美特点。具体来说高雅音乐教育具有以下几点特征:审美性、情感性、主体性、形象性。

(一)审美性

《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中指出:“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高雅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升华部分更突显出了审美性的特点,它能够让学生在欣赏、创造音乐本身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中深层次的思想内涵、领悟和拓展其用语言无法表达的精神境界和神韵,从而使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作从音乐延伸至文学、美术、环境、仪表、外貌、行为和心灵等各个方面,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

(二)情感性

音乐是长于抒情的音乐艺术,它是对人类情感的模拟和升华,其教育功能是通过情感共鸣的途径来实现的。人们在音乐的审美过程中可以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高雅音乐是对现实生活主观感受的深刻思想情感表达,音乐教育这种以情动人的规律,应该贯穿在学校高雅音乐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当中。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多种生动活泼的教法来激发学生情感(首先是审美情感),调动他们参与学习高雅音乐的强烈愿望。

(三)形象性

音乐教育始终是以生动鲜明的音乐艺术形象为根本内容的。利用音乐语言来塑造独特艺术形象是高雅音乐的特点,它通过复杂的人类形象思维从侧面描绘客观世界,是由想象、感悟等内心活动组建成的有情感、有思想、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形象性是高雅音乐教育的特质体现,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与体验、评价与审美、以及创造能力,因此努力捕捉视觉、听觉等方面的感受媒介,通过联想与分析等心理过程实现对音乐的正确感悟和比较深邃的理解,是高雅音乐教育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高雅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向善求美的需求,使受教者的情感在审美体验、理想憧憬、认知兴趣、创造需求等方面获得满足;还可以通过对需要的调节和引导,使受教者不断地从寻求“完美”和“超越”中收获满足,最终形成情感上的定势倾向,这就是高雅音乐教育所深蕴的含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高雅音乐及其教育的探索是我们音乐工作者应该不断坚持与开拓的领域。

作者:闫庆宾

高雅音乐教育论文 篇2:

试论高校思想教育中高雅音乐的渗透作用

摘 要:高雅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既要相互联系,服务于教书育人这一共同目标,又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要让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把普及高雅音乐作为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因此,要用高雅音乐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通过让高雅音乐走进校园和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发挥高雅音乐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雅音乐 高校思想教育 作用

高雅音乐教育由于有着丰富细腻感情、增强心理健康以及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特殊功能,以古今中外优秀声乐、器乐曲目进行高校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顺应了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特点,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找到了新的立足点。因此,高雅音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起到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 高雅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通过“晓之以理”来实现的,即通过逻辑严密、有说服力的观点,生动形象的恰当举证,使大学生明白善恶正邪,是非曲直。而高雅音乐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是一个“动之以情”的教育过程,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对象诱发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使受教育者在自由自在的审美体验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情感共鸣中获得个体心灵的满足与升华。

高雅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既要相互联系,服务于教书育人这一共同目标,又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对音乐教师来说,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的自觉性,还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有机地将人格美的塑造运用到高雅音乐教育上。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才会“未成曲调先有情”,而大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如沐春风里”的陶醉。

2 高雅音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及困境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专门的音乐欣赏课等艺术类课程。高校是知识分子“汇聚”的地方,他们审美意识强、知识面宽泛、鉴赏水平高,高校师生应该是高雅音乐最理想的接受群体,然而我们看到,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为此,教育部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决定从2005年开始,每年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开展主题性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成绩。大学生通过高雅音乐艺术形象的受到了感染,提高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追求真、善、美的思想境界,寓思想政治教育于高雅音乐,初步实现了高雅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目前,许多高校学生对于西方古典音乐、歌剧、交响乐等高雅音乐自知甚少,在大学生中对于高雅音乐的传播远远比不上通俗歌曲的传播。我国部分高校的高雅音乐教育,在综合素质教育提升方面功能以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作用没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而面对日益发展的流行音乐的猛烈冲击,我们必须保持清新的头脑,要让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把普及高雅音乐作为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使高雅音乐的思想教育作用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3 发挥高雅音乐在高校思想教育中作用的措施与对策

3.1 用高雅音乐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首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聆听高雅音乐,接受高雅音乐的熏陶,近距离的接触音乐大师而从中感悟高雅音乐的魅力;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音乐文化的高度去认知高雅音乐,把握高雅音乐的内涵,并使高雅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让高雅音乐始终伴随着他们成长,从而实现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协力建构和谐校园的美好愿景。

其次,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基础,是人的各项素质的支撑与依托。音乐文化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情怀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而高雅音乐是音乐文化的精华与核心。因此,引领广大学生接触高雅音乐、认知高雅音乐、感悟高雅音乐,将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3.2 让高雅音乐走进校园

高雅音乐的艺术形式和巨大深远的艺术魅力,蕴蓄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秀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等待着我们高校师生去勘探开采,認真学习,充分汲取。

首先,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学校对音乐类课程的教学进行了调整与丰富,将音乐类的选修课程分成了音乐赏析、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三大系列。在音乐赏析系列中,开设了“交响音乐欣赏”、“民族音乐赏析”、“歌剧经典赏析”等课程;在音乐理论系列中,开设了“西方音乐通论”、“交响音乐通论”、“民族器乐通论”等课程;在音乐实践系列中,开设了“管弦乐排练”、“民族器乐排练”等课程。这一系列选修课的开设,对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借用高雅音乐作品体现的人格力量进行思想教育渗透。高雅音乐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欣赏作品,更重要的是可以借用高雅音乐作品的力量,甚至音乐家的高尚人格力量对学生进行榜样作用的教育。

3.3 让高雅音乐融入校园文化

高雅音乐教育的功能效应与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存在一致性。高雅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加强,不仅能够有效地活跃高校校园文化气氛,增强其凝聚力、感染力,而且还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内驱力,能够把学校发展目标转化为个体自觉行动,从而有效地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在校园文化中促成完善的价值体系形成不仅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发展校园文化的基本要求。高雅音乐教育的影响有很强的潜存性,我们应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客观环境,使学生在美好的生活环境中,不断接受陶冶和滋养,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基础。比如,学校通过建立各类师生文艺团体,在校园舞台上展示艺术成果;组建大学生艺术团合唱队、铜管乐队、交响乐团等使学生提高技能,提升身心素养;组建各类文艺社团,如吉他协会等,广泛吸收有兴趣爱好的同学,各类活动都在潜移默化地提升着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作为审美教育的高雅音乐教育启发审美主体对自身存在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思考,把审美主体的生命热情调动到极致,自觉追求生命的自由,追求更高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国玲.在高校积极倡导高雅音乐[J].大家,2010(10).

[2] 杨晶.对当代大学生加强高雅音乐教育的必要性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1(8).

[3] 林雄文.生活因为你而更精彩——大学生交响音乐赏析课程的价值与意义[J].大舞台,2010(8).

[4] 李婵.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南方论刊,2010(z1).

作者:郝冰 孔凡克

高雅音乐教育论文 篇3:

论高雅艺术进校园

[摘要]高雅艺术与高校音乐教育应该是互为补充,甚至是相互依赖的。高雅艺术要进入校园,就必须在高校普及艺术教育,培养丰富的土壤和适合的载体,提高大学生欣赏高雅艺术的兴趣和能力。而另一方面,高雅艺术不能继续走“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道路,应该寻找适合现代大众口味的创作题材和表现方法,走市场化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高校音乐教育与高雅艺术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让高雅艺术在高校里真正地实现其固有的价值。

[关键词]高校 高雅艺术 艺术教育

由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共同举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旨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的“进一步推进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要求。引领大学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吸纳人类先进文化的成果,提高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该项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素质的全面发展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笔者认为作用不明显或者说是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无可厚非,但就我国高校目前的现状来说,此项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形式,笔者作为基层最普通的高校音乐教师和学生工作者对此深有体会。

对于“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高雅艺术来说,我国的高校目前还不是一块适合的土壤。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每年仅靠几场音乐会对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只能是杯水车薪。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与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长期缺失有关。

一、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现状

在李岚清同志关于高雅艺术要进大学校园的倡导下,大学的艺术教育活动开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2002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正式开展更加表明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重视艺术教育的发展:“2003年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随着国家颁布《全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划(2001-2010)》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是艺术教育开始成熟的重要标志”。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艺术教育的不可或缺性,但是全国高校的反应却很平淡,高校艺术教育严重缺位现象依然在延续。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艺术教育,非常可喜。但应该说很不均衡,而且远远不够。现在的艺术教育都是各高校公共课的教研室或由它演变成的艺术中心承担,给学生上一些公共课,而且这些公共课未见得成为必修课。”作为通识教育的艺术教育在我国高校虽然已走在了选修或者必修的道路上,但很多时候它在高校的课程体系当中只是属于一种边缘课程,校方不重视、评职比人低。当然也有特例:上海交大把音乐文化艺术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内容。学校虽然没有与音乐相关的专业,但仍然聘请了十几位音乐教师,在学校内开展音乐艺术教育。目前学校每年都要开设几十门文学和音乐等方面的选修课,包括文学作品鉴赏、古典音乐鉴赏、民乐欣赏等。学校还规定,所有学生必须选修2个学分的文学艺术课,凡是这类艺术课程考试不及格的一样要接受补考,几次补考不合格的一样要接受重修乃至退学的处理。但是这样的高校目前在我国只是少数,大部分高校则基本没有艺术教育这一说。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首先高校领导很难重视公共艺术学科建设。因为整个高校的评估体系里几乎不包含艺术教育的成分。同时,整个艺术教育体系对公共艺术教育似乎并不重视。而要改变大学生对高雅艺术“敬而远之”的状况,显然需要整个艺术教育体系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极大支持,决不是靠轰轰烈烈的几场演出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它需要的是长期、恒久的支持。

再看高雅艺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一直是高雅艺术的代名词。而高雅艺术之所以遭冷落,与其孤芳自赏、忽略大众欣赏口味的变迁,以及整个社会忽视人文艺术教育有很大关系。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应该寻找适合现代人口味的题材和表现方式。其次,必须加大高雅艺术的教育和普及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尊重高雅文艺,仰慕高雅文艺的社会风气。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高雅艺术进校园与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之间存在着矛盾。一方面高校学生需要高雅艺术的教育与熏陶,另一方面高雅艺术在高校又没有适合的土壤。但是在这些矛盾中有一共同点——艺术教育的缺失。这也是解决目前我国高校与高雅艺术之间矛盾的关键所在。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先了解何谓艺术教育以及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二、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艺术教育是教育的特殊形式,他不是简单的知识教化,而是用艺术的多种形式对人进行素质培养、感化、熏陶,从而实现精神道德水平和人生素质提高的一种教育。艺术教育不仅仅指艺术知识的培育教育。对于人,他还是非物质层面的精神理想的高级追求,审美的教育。美感形式的教育都是艺术教育的特征,常人所谓的美育就是对它的价值与意义的评定。”任何教育都需要载体,艺术教育也不例外。而高校恰恰是进行艺术教育的最佳载体。在高校开展艺术教育将会极大的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艺术教育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艺术教育是成为实现素质教育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从小对一个人进行艺术教育对于其今后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伟大的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说:“每周至少听一次音乐,要是这样。我脑中那些现已衰弱的部分就会保持它们的生命力。失去这些爱好,无疑就会失去一部分幸福,也会影响智力。”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六岁开始拉小提琴,音乐从此伴随他一生。特别令人叫绝的是,爱因斯坦常常与另一位物理巨匠普朗克一起演奏贝多芬等人的乐曲,相对论的创始人拉小提琴,量子论的奠基者弹钢琴。爱因斯坦也曾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的好友音乐家铃木也说过“音乐可以启发人的想象力,音乐启发了爱因斯坦对宇宙的观察,进而发表了著名的相对论。”,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只注意逻辑思维,埋头于细节,易犯机械的、片面的毛病,缺乏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认识。在谈科学艺术思维时他认为他的夫人对他的帮助很大。钱学森的夫人是个音乐家,几十年来,他的夫人一直给他介绍音乐艺术,正是这方面的熏陶,使他思维敏捷、思路开阔。由此可以看出,艺术教育对于人的成长具有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科学家的亲身体会是多么的深刻。然而。目前大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普遍不够得力,致使许多学生创造能力、整体素质较差。而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因此,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利用好学校的一切

娱乐设施和场所,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条件,进行音乐审美教育,就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因为音乐活动本身十分强调创造、鼓励创新。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必定会由音响感知进而产生联想和想象,而这正是人类的一种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这种想象不受时间限制,使思维活动驰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进而培养学生勇于革新,敢于创造的精神品质,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

2、艺术教育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体验。

艺术教育最基本的含义是给予受教育者情感熏陶,促进人的情感升华。不同于知识技能教育注重理性把握,音乐是感情艺术,也是时间艺术,它具有声情并茂,以情动人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艺术教育诉诸情感触动。“人们在音乐的旋律中情感起伏。在美术的色彩光影中心弦触动:在舞蹈的身姿中身心愉悦;在戏剧的舞台身影中咀嚼人生的酸甜苦辣:在影视的声画世界里沉浸共鸣。”好的音乐作品不仅具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容,而且具有“声情并茂。以情动人”的情感教育功能。因为人们在审美时,不仅从美的对象中品味到它包蕴的思想,理解到它所反映的人的本质力量.在精神上得到一种满足,而且能引起心灵的震颤,激起强烈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如:当你欣赏欢快、优美的音乐时,你会感到心情舒畅,而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美的满足:当你在欣赏悲伤、哀婉的音乐时,甚至会落下同情的眼泪,并使你感叹或义愤填膺。描绘家乡美丽自然风光和祖国壮丽河山的音乐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依恋之情。颂扬祖国辉煌成就和家乡日新月异变化的音乐则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总之,艺术教育的情感呼应是绵长温煦而充满审美韵味的。俗语说比大地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深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大的是人的心灵。艺术就是情感的海洋天空,艺术教育就是开启心灵情感的重要手段。

3、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人曾做过统计,世界各个领域1000位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中,70%-80%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据巴西《标题》周刊1997年4月19日报道,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会演奏一种乐器的孩子在数学方面的成绩要比其他孩子高出40%。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1997年10月12日以《早期音乐教育可提高思维能力》为题报道说,欧文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教授戈登·肖领导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从三岁开始给幼儿教授莫扎特或贝多芬的音乐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音乐对提高思维能力具有长远的影响。经常作音乐训练能改进脑部的‘硬线路’——这个部位与创造力和认知能力有关。”“在一项由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与美国国家教育部提供资金,历时两年完成的一项‘艺术教育组织报告’中,肯定接触戏剧、视觉艺术,以及音乐舞蹈的学生在阅读、写作和数学等方面会比那些一心扑在课业上的学生做的更出色。”清华大学有一个很好的经验,他们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8—1>8。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在业务学习的八小时赔出一个小时搞音乐活动,虽然业务学习只有7个小时了,但是这7个小时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却远远超过8个小时的学习、工作的效率。从以上的事例可以认为,艺术教育对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艺术教育对人的重要性。事实上,高雅艺术与高校音乐教育应该是互为补充,甚至是相互依赖的。问题的关键是,高雅艺术要进入校园,就必须在高校普及艺术教育,培养丰富的土壤和适合的载体,提高大学生欣赏高雅艺术的兴趣和能力。而另一方面,高雅艺术不能继续走“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道路,而应该象文章前面所提到的寻找适合现代大众口味的创作题材和表现方法,走市场化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高校音乐教育与高雅艺术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让高雅艺术在高校里真正地实现其固有的价值:而高雅艺术的普及会为高校培养出21世纪的全面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相信到那时,恐怕也不会再有“高雅艺术进校园”这一类似的活动了!

作者:张 见

上一篇:留守儿童教育论文下一篇:金融党建创新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