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留守儿童论文

2022-04-15

摘要:農村学校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现状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德育发展受到限制。学校、家庭及社会要多方施力,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效果的对策有:改善学校的德育环境,促进家庭的有效沟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学校留守儿童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留守儿童论文 篇1:

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

【内容摘要】现实中很多家庭迫于生活上的压力,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由于从小缺少父母的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很多留守儿童的心理产生扭曲,常常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这就使得他们的发展越来越不顺利,更有可能对社会造成伤害。这篇文章深入探究了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依据此状况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寄宿制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状况与对策

所谓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就是其父母由于生活上的压力,去城市打工而将其交给其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帮忙抚养的儿童。他们到了上学的年纪之后,尤其是到了寄宿制学校以后,性格会变得更加孤僻,被同学歧视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常态,主要原因还是社会对他们的关注不够。专家研究发现,出现心理健康状况的儿童当中,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占据很大一部分。

一、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1.学习退步,对学习不感興趣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自制力不足,比较喜欢玩,而初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如果对其管理不到位,其学习很可能一落千丈。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初中学习成绩更好,都纷纷把孩子送入寄宿制学校上学,由于每个学校管理的学生很多,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这就使得学生受到的关注严重不足。尤其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其从小缺少父母的关心,很多道理不太明白,到了寄宿制学校以后更是一头雾水,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受到了极大影响。当他们学习遇到困难,心理受到挫折的时候,却找不到一个人去倾诉;当他们遇见其他同学认为特别简单的问题时,却不敢去提问,因为他们害怕被嘲笑。很多老师不能做到为人师表,对于基础较差的留守儿童的耐心不够,这就使得其越来越不喜欢学习。

2.道德差

留守儿童的道德问题一直广受社会关注,他们总是会习惯的偷东西、撒谎,这并不是对他们的歧视,而是真实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的父母相对文化水平低,所以对其教育不科学、不合理也是正常的一种现象,又由于他们与父母的接触很少,其思想就变得更加扭曲。在学校的时候,他们受到各种各样的说教,难免会对社会产生仇视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最重要的阶段,他们却不在孩子身边,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无法得到父母的指导,这样他们就会向其他一些同学请教,进而容易被一些坏孩子带坏,跟着他们偷东西、撒谎却不知危害有多大。

3.对同学嫉妒甚至仇恨

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自己身边,当他们看到其他同学得到父母的关爱时,难免会非常伤心,进而嫉妒其他同学所拥有的东西,甚至产生仇恨心理。对于一句其他同学认为是开玩笑的话,他们就可能认为是针对自己,进而与同学的矛盾越来越多,关系不融洽,甚至会产生报复心理。

4.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由于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得不到足够的关爱,他们就感到缺乏存在感,如果他们对于一些新奇的东西一无所知,学习成绩一无是处,这样他们就容易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所以就会想做出一些新奇的东西,引发他人的关注。而想要得到他人关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事,就是不听老师的话,做事的时候有单独的一套。由于他们的安全感不够,当他人指出他们这种不正确的做法时,他们就会变本加厉,会感觉其他人都在针对自己,对他人的信任不够。学校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或者对其要求更加严格,或者放纵他们,但是效果都不太好。

二、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无论对于社会还是学校而言,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下面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

1.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门教育体系

学校是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学道理的唯一场所,所以学校应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门教育体系,使学校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要想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消除其对社会的防御心理,只有他们对社会充满爱,社会对于他们而言才更加美好,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多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有专门的资源供他们使用,拓展他们的眼界,弥补他们精神上的不足。

2.对留守儿童开展身心健康教育

除了资助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一些必要的物质之外,还要定期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学校可以针对他们设立定期的心理讲座,聘请心理专家,对其发展作出规划。这就需要班主任对留守儿童进行详细的调查,以便社会各界对其进行帮助。

结束语

简而言之,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极度缺乏父母的关爱,也极度渴望得到社会和学校的关注,所以社会的教育体系要重视这个问题,为这些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爱,体会到他人对自己的关心,这样才能使他们发展地更好,使社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 葛爱荣、田丰荣.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J].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

[2] 曾倩.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市场周刊,2017(4).

[3] 董海宁. 社会化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13(7).

【本文系甘肃省2017年度“十三五”规划课题《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0936。】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江初级中学)

作者:代小军

学校留守儿童论文 篇2: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摭探

摘 要:農村学校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现状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德育发展受到限制。学校、家庭及社会要多方施力,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效果的对策有:改善学校的德育环境,促进家庭的有效沟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现状;对策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和中心,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阶段,德育一直伴随在学生身边,由此可知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一些父母远离孩子,使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成为留守儿童。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尤为重要,因为事关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和三观的形成,但反观农村地区德育工作开展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学校、家庭及社会要多方施力,积极推进和落实德育工作。

一、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德育现状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仍未解决,一些农村父母为了创造更好的家庭条件,远离孩子来到城市打工,使得留守儿童的数量大大增加。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很多问题限制着德育工作的开展,如德育设施落后,教学条件差,基础教学设施不完善,学生没有良好的知识获取渠道来了解德育知识,只能通过身边人的耳濡目染或者言传身教进行学习。另外,农村学校的教师数量少,有时一个老师需要同时带几个班级,甚至几个年级的学生,老师的工作量大,难以将心思花费在更多学生的身上。当有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教师无法第一时间知道,不能及时帮助学生排解不良情绪,解决心理问题。学生在家中,基本上只有祖辈与其做伴,很多祖辈能够照顾学生的生活起居,但难以关注学生的内心成长,导致学生产生孤独的心理。

二、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效果的对策

1.改善学校的德育环境

相较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德育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农村学校的德育设施不够完善,无法给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开展德育工作的氛围。因此,农村学校更应重视德育工作,重视改善学校的德育教学环境。学校应当落实好德育工作的相关政策,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加强对德育知识的宣传。学校内部可以设定校规校纪,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学校可以设立行为监督岗,由学生轮流对其他学生进行监督,使大家在互相督促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还可以专门设置德育工作课堂,对德育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创新教学手段,掌握多种多样的德育趣味活动。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中感知和学习德育知识,提高道德素养。留守儿童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相当于他们的一个家,学校应当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和睦。

2.促进家庭的有效沟通

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通常比较单一,因为父母在外打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陪伴他们的基本上是祖辈。作为父母,虽然不能天天和孩子守在一起,但也不能忽视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在思想上,父母应该多利用各种通讯工具与孩子进行联系沟通,多询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并鼓励孩子勤奋努力,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尊老爱幼,不骄傲,不攀比,让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行动上,父母应当多抽出时间,在节假日多回家探望孩子。回到家后,应当将时间多给予孩子,多陪伴孩子;在言行上,父母应当以身作则,对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自律性及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影响孩子。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错误行为,应当采用合适的办法对孩子进行纠正,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多与孩子进行沟通。有效的家庭沟通能够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一直在惦念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不会产生孤僻抑郁的心理,让他们有良好的成长空间。

3.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随着现代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通过网络等渠道了解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各界人士也在通过各种办法对留守儿童表示关心和爱护。比如,有爱心人士经常去留守儿童比较多的农村进行慰问,为他们带去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等,在物质上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在精神上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其实,留守儿童更需要的是一种关爱和指导,是一种成长道路上的引领服务。另外,社会可以建立留守儿童中转站,帮助留守儿童在节假日顺利出行,来到父母的身边与父母团聚。对于用人单位中留守儿童的父母,用人单位可以适当给他们放假,让他们回家看望家人,或者在生活中给予其孩子一些福利。

三、结束语

德育工作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工作事关他们的成长,学校、家庭及社会要多方施力,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学校要承担起德育责任,教师要不断提升德育水平及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父母应该多花些时间与孩子沟通,社会应该营造友爱的环境,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些便利条件。这样,就会逐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状况,真正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水平,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亦菲,张海燕.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情绪状态调查[J].中国德育,2016(01).

[2]王辉.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缺位的原因与对策[J].开封大学学报,2012(03).

[3]曹艳菊.关注留守儿童心灵成长——农村学校德育问题透视[J].中国农村教育,2016(11).

作者:王小燕

学校留守儿童论文 篇3: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问题生教育转变策略研究

摘 要:分析农村学校留守儿童问题生教育意义,从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增加亲子之间交流、发挥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监护教育作用、发挥社会教育资源作用等方面,研究农村学校留守儿童问题生教育转变策略。

关键词:农村学校;留守儿童;问题生;转变;策略

留守儿童正值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他们心思敏感、思维活跃,正是需要家庭温暖和父母呵护的关键期。由于不少家长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给祖父母管教,而部分祖父母文化水平不高,管教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久而久之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品行方面问题。如何对留守儿童问题生进行教育,是农村学校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农村学校留守儿童问题生教育意义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这项建设工程对公民,特别是对儿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成败得失。农村学校留守儿童问题生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对他们进行教育,是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

(2)促进社会长治久安的现实需要。近些年来,与留守儿童相关的恶性事件频频见诸报端。这个群体由于年龄尚小,思想不够成熟,对于很多事情的认识还存在一定偏差,再加上缺少合理、正确的监护和引导,所以产生各种问题。这些留守儿童也是国家新一代的建设栋梁,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他们采取教育转变策略,是促进社会长治久安的现实需要。

(3)改善留守儿童自身状况的迫切需要。对留守儿童问题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可以逐渐改变和消除他们不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起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价值观,最终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与此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逐渐走出暴躁任性、自闭孤独的心灵桎梏,为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农村学校留守儿童问题生教育转变的策略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问题生的转变教育策略,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进行研究。

(1)充分重视和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首先,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这些留守儿童要加以特别的关注和重视,并有一定的教育经费做保证。学校还应提供更多的课外读物,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校外生活,为他们提供特色服务。还要增加娱乐设施,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要免费向留守儿童开放,给孩子更多生活上的乐趣和精神上的慰藉,促进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其次,班主任应保持与家长或监护人的密切联系,做到及时了解班级里学生的家庭情况变化,尽可能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上及心理上的困惑。比如,对行为不端的留守儿童严加管束,对缺乏家庭温暖的留守儿童多加关爱,对学习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加强辅导。让他们了解父母之所以外出的原因,学会体谅父母,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再次,学校应该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他们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增加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调研发现,留守儿童和外出打工的父母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和时间比较少。而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一个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有必要通过学校或者社区的方式,对外出打工的父母进行提醒,督促其经常性地与孩子交流。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外出的父母可以常回家看看或者在寒暑假时将孩子接到身边。在沟通内容上,家长不能只谈孩子的学习成绩,其他方面也要询问,对孩子要表现出更多方面的关心和爱护。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打电话外,书信交流也是非常好的方式。在调查中发现,有一些孩子通常通过日记的方式抒写自己内心的秘密和情感。如果父母经常以书信和孩子交往,子女就可以把父母作为一个可倾诉的对象,并能够更周密地组织自己的思想和表达。

(3)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教育作用。农村社区是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熟人社会,也是留守儿童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社会成员和社区文化的引导和监督,对留守儿童的行为和性格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社区可以建立儿童活动中心,让孩子在这个共同的活动场所中增加了解,相互支持。妇联、团组织等可以开展一些替代活动,让有亲和力的成人给予帮助,让孩子们在社区中也能找到心理上的支持和归属感。

(4)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老教师、老干部、老党员,对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十分关心。农村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教育力量,聘请他们作为学校的辅导员、校外网吧监督员,并促使他们经常对留守儿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道德教育,带领孩子参观文化站、民俗馆,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优秀道德。

三、结束语

总之,比起城市中的儿童,农村学校留守儿童问题生的发展状况更应该得到重视。因为他们所生活的环境比较特殊,长时间缺失父母的关爱,容易导致他们的心灵变得干涸。所以,学校要重视对他们的教育,联合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力量,共同促进留守儿童问题生的改变,为他们搭建起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参考文献:

[1]黄全忠.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浅析[J].青海教育,2013(Z2).

[2]石庆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08(06).

作者:郭丽婷

上一篇:商贸绩效考核论文下一篇:幼儿音乐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