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制度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以解决农民的温饱,但却不能让农民富裕。目前需要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替代当前的小规模生产模式。比较可行的规模化生产模式就是建立合作组织,进行合作经营,并通过合作推动农业产业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合作制度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业合作制度管理论文 篇1:

中阿合作背景下宁夏农业合作社的财务风险治理研究

摘 要:随着中阿合作的进一步推进,给宁夏的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这个充满挑战和竞争的时代,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农业合作社作为市场经济的新兴元素,其风险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财务风险。因此,本文在阐述财务风险涵义的基础上,结合宁夏的实际情况,浅析宁夏农业合作社的财务风险治理存在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规避和控制的,以期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推动财务风险治理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农业合作社;财务风险;控制

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农业合作社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下,对农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因此,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促进农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合理化与科学化起到现实的意义,从而使宁夏农业合作社的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更上一层楼。

一、财务风险的涵义

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财务风险的关注日益加大,将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向之一。在理论界,很多学者对财务风险从不同的角度给了解释,有的从运营的角度、有的是从环境的角度等给财务风险下了定义。但是,从更广泛和全面的角度,我认为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财务活动,由于受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的因素影响,企业一定时期内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程度。

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就会根据历史信息,进行财务预算管理,最后制定出财务决策。在这个从预算管理到财务决策的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完全获得,必然使得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具有不确定性,最终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必然客观存在的,这就迫使我们每个人要认真、客观的认识风险和对待风险,仔细寻找原因,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二、宁夏农业合作社财务风险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宁夏农业合作社内部财务风险治理制度不健全

宁夏的农业合作社同其他农业企业相比,经济实力相对弱小和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财务制度和财务风险治理制度,因而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目前,宁夏的农业合作社在财务风险治理制度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尚未形成成熟有效的管理系统。如筹资管理制度、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投资核算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存货盘库管理制度和材料验收入库管理制度等都比较缺失。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使宁夏的农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不能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政策来操作,内部管理混乱,监督不力,造成资产的浪费。

2.宁夏农业合作社财务活动的控制缺乏规范性

从筹资活动看,由于宁夏农业合作社规模小、利用社会闲散资金的能力弱、银行对其扶植较少,因此,宁夏农业合作社便设法挂靠“集体”,然后以集体财产做担保向银行、信用社贷款。在挂靠及贷款的过程中往往靠金钱铺路,钻政策、法规管理的空子,以打开借款大门,带有很大的腐蚀性。

从投资活动看,宁夏农业合作社的投资主要指新建项目和固定资产两方面的投资,具体的常见的问题有:一是投资决策通常由一二个家族高层领导负责,完全不存在有章可循的程序。即“领导拍板”决定是否投资,投资什么项目,这样一来,缺乏可行性分析的决策自然缺乏科学性。二是投资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目光短浅,只考虑眼前利益,很少做长期的发展规划,必然导致很难承受住市场风险,市场的波动直接影响企业现金流量,使企业易发生财务危机。三是企业的财务策略处于高风险状态。宁夏农业合作社的资金大多为债务资金,而且多为一年内的短期借款,然而这些资金大多使用在固定资产的投资上,这就使得筹投资结构处于高风险的状态,很可能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

从营运活动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现金管理和使用较为混乱。有些农业合作社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二是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较低,造成资金回收困难。主要是赊销政策没有建立,赊销管理混乱,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按时兑现或形成呆账。三是存货控制制度缺失,存货管理随意性大,造成资金呆滞。有的农业合作社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2倍以上,造成严重的资金呆滞,使得流动资金周转失灵。

从分配活动看,主要表现在收益分配政策缺乏制度化,随意性较大。如果农业合作社不进行合理、科学的收益分配,必将引起财务结构的失衡,最后间接的引发财务风险,给农业合作社带来危机。

3.宁夏农业合作社的战略规划不到位

宁夏农业合作社在做规划的时候主要关注的是短期经营和短期利润,从来不考虑企业长期的价值最大化。以这样的财务管理目标进行长期的经营决策,必然导致农业合作社经济活动的短期性,只看重眼前的利益,不考虑农业合作社的长期发展和市场的认可。最终导致农业合作社的寿命普遍较短,规模始终原地踏步。

4.宁夏农业合作社财务风险治理意识欠缺

宁夏的农业合作社主要是家族经营和集体经营,不管是哪一种经营,经营者的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都不是很高,大多数是高中文化程度,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因此,对财务风险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够,不能做很好有效的预测,忽视对资金的控制和资产的管理,不能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进行客观的分析,不能对改善经营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容易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资金危机,阻碍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5.宁夏农业合作社员工的总体素质偏低

农业合作社由于历史和地域的限制,基本都产生在农村或者郊区,普遍存在风险管理机构设置不当、人员配置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一是地缘和亲缘严重影响人员的安排。在人员准入中,考虑地缘和亲缘多一些,员工的学历、教育背景、专业培训考虑的少一些。二是员工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本科生的比例达不到10%,基本上都是以初中和高中毕业生为主。这样的知识层次,很难尽快接受新知识,做到原有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三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财务人员,都基本年龄偏大。年龄偏大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最新的财务风险管理知识,对全新的现代财务管理的总体认识不够,互联网的作用发挥不足,很难实现农业合作社的财务风险管理电子化、技术化。四是农业合作社中的财务管理人员唯管理者是从,真正的职业责任难以付诸实践。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素质低,导致农业合作社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落后。五是农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人员甚至没有执业资格。未通过执业教育和培训的人员,做农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者。那么在会计实务中,就会造成严重的会计管理问题,注重资本运作和会计结构,分析轻视会计数据处理和经济活动,削弱了财务管理在农业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参谋决策作用。由于缺乏财务管理知识,很难确定农业合作社生产的盈亏平衡点,在相对成本控制的经验和措施缺乏,没有建设性的建议。

三、宁夏农业合作社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1.完善宁夏农业合作社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宁夏的农业合作社总体来讲规模比较小,一般是根据当地的特殊资源所成立的小型营利组织。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些必须的制度还是必须要有的。一是制定风险管理制度。设置专人负责风险管理,在合作社内独立运作,制定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办法,实施风险防范与监督管理;主要强调农业合作社管理层要将监督的权利适当授权,主要授权的对象是相关的审计部门,同时,做好审计规划和审计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财务审查。通过审查,及时发现各个环节有可能存在的纰漏和隐患,从而对相关的制度和管理办法进行及时的修改和更正。二是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理清财务关系,分清监管职责,实施分级负责制,完善审计监督制度,强化制度约束力,完善财务风险预警及监控机制,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原因产生的财务风险;宁夏农业合作社财务控制体系总体划分为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事前控制,在整个农业合作社财务管理过程当中加入了彼此牵制、但又彼此联系的管理制度,主要是想建立以防为主的科学管理防线;第二层是事中控制,对于农业合作社运营过程中的各项事宜,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审核。第三层是事后监督,主要是针对各个部门和岗位,对所做的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和复核,这是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所以必须要“堵”住。三是将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化。编制会计报表,完善核算制度、财务收支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经费报销审批制度、往来管理制度等,加强对农业合作社收入、支出、现金、往来和存货的管理。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以管理和控制成本、质量、投资和财务等为核心,全面降低农业合作社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四是完善运营管理制度。有的农业合作社虽然已经制定了筹资管理制度投资核算管理制度、存货盘库管理制度和材料验收入库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运营管理制度,但是都不够完善和细致。因此,要通过专业的机构和人员重新修订这些制度,使制度真正能为农业合作社的顺利发展服务。

2.规范宁夏农业合作社的财务活动

财务活动是农业合作社财务风险治理的主要内容,每一项活动都必须治理好,否则都会造成严重的财务风险。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拓宽筹资渠道。资金的来源除了信贷资金之外,尽量加入投入资金和风投资金,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风险,还可以给农业合作社带来更多的信息,减少更多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二是投资决策科学化和程序化。运用预算管理的方法,多面经营,分散投资风险,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做好财务风险的预警防范。总之,投资决策不是一个人的一时意气,一定是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讨论以后,农业合作社论证以后共同的决定。三是提高营运效率。(1)运用专业的资金管理知识,灵活营运现金,充分发挥现金的作用。(2)建立合理的收账政策,既不能影响销售,也不能出现坏账。对于农业合作社而言,由于资金量较小,不太适合消极的收账政策,因此,积极的收账政策既能快速的回笼资金,又不会对销售产生太大的影响。(3)建立存货管理制度。应用有效的存货管理技术(最佳进货批量模型、ABC成本法等),使农业合作社的存货达到最佳持有量。如果存货持有量过大,就会占有农业合作社的大量流动资金,影响资金的流通。四是收益分配的科学化和组织化。根据农业合作社的需要,合理确定投资者和农业合作社之间收益的分配比例,尽量达到农业合作社的资本结构最佳,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3.建立宁夏农业合作社的战略规划的科学性

宁夏农业合作社的战略规划不能仅凭一两个人的主观认识来制定,要符合规模扩大化、权利分散化、知识专业化的要求。所以,要遵循科学的决策过程和稳健的战略安排,才能真正实现战略规划的科学化。一般可以用到的方法有CSF(关键成功因素法)、SST(战略集合转化法)、BSP(企业系统计划法)、CSB(前面三种方法的综合)。

4.提高宁夏农业合作社财务风险治理意识

提高宁夏农业合作社财务风险治理意识,一是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实现科学管理,对关键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如营运资金、资金筹措、资产损失、债务清偿和存货资金等,做到及时分析和准确评价,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二是增强风险意识,企业通过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将风险控制提前预防,及时发现财务风险的苗头,及时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三是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的文化机制。让企业员工都有财务风险的意识,时刻注意财务风险的防范,强化财务风险控制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全局性。尽量避免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保证宁夏农业合作社的财务目标的顺利实现。

5.提高宁夏农业合作社员工的整体素质

农业合作社要发展的更快更好,不是不仅仅是解决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还要做好农业合作社全体员工的教育培训。一是要保证管理者懂得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具备领导才能。二是要保证财务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与时俱进的工作方式,非常熟悉现代化的办公技术,比如各种系统软件,从而有效提高其工作效率。三是要注重培训员工的道德素质,员工的职业道德直接决定着个人的发展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现在社会的诱惑和压力很大,财务管理者面临的诱惑和压力将更大,所以必须树立坚定职业道德信念,坚守自己的职业情操,不因一时之利造成一生之悔。因此,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操守的考核,定期举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讲座等。四是改变用人观念,完善用人机制。进行薪酬体系的改革,增加收入的灵活性,以能力确定待遇,通过高收入吸引高水平人才到财务管理岗位,大胆的创新管理,达到更好的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五是强调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实现个人的成长和企业发展相统一。积极引导员工,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积极参与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只要全员参与财务风险管理,企业的风险一定能控制的更好。

四、结论

农业合作社的财务风险治理近几年来成为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使农业合作社的管理者对财务风险治理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对农业合作社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飞.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30).108.

[2]高岷,黄重庆.企业财务管理和财务管理风险控制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08.

[3]葛婧,王淑芹.佳木斯农业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5(4).43-45.

[4]杨玲等.农业龙头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2016,48-50.

[5]阳明高,宋竞新.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与应对措施研究[J].中国市场,2015(52).266-268.

作者简介:白宁(1982.04- ),女,陕西,硕士,宁夏大学新华学院,讲师和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财务管理方向

作者:白宁

农业合作制度管理论文 篇2:

中国小规模农业的制度变迁方向分析

摘 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以解决农民的温饱,但却不能让农民富裕。目前需要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替代当前的小规模生产模式。比较可行的规模化生产模式就是建立合作组织,进行合作经营,并通过合作推动农业产业化。

关键词:农业;制度变迁;农业合作组织

在目前的小规模生产模式下,要想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显然是不现实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从而成为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制度障碍。但是目前土地的经营承包权对于农民和农村来讲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中国小规模农业生产模式的现状

(一)土地经营权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替代品

目前,单纯来自土地的收入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农民努力通过各种方法,寻求来自农业之外的收入来源。从而使得农民的队伍出现了分化,从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之初的一个同质性集团变成一个异质性很强的集团。虽然很多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之外的第二第三产业,但是由于受自身文化技术水平以及农村户口的限制,大部分人的非农收入都是不稳定的,随时面临着失去工作和丧失非农收入的风险。除此之外,他们还面临着和城市居民一样要面临的其他例如工伤、疾病以及今后的养老等问题。但是他们并未被社会保障系统所覆盖,因此,虽然不依靠土地的收入,他们仍然不愿意农民的身份,不愿意放弃土地。土地对于他们而言,具有失业保障、养老保障的职能。

(二)农业的社会功能大于经济功能

由于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产业和广大人民的温饱问题密切相关,和9亿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密切相关,所以政府在处理相关问题的时候,一向是把农业的职能定位在“稳”而不是“富”或“兴”上,似乎要想达到农民富裕的目的,必须靠发展乡镇企业,农村城镇化这些非农手段来实现。而农业本身不具备富裕农民的功能。

农业制度变迁在改革开放初期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设计的,在解决温饱问题以前可以说制度变迁的目标十分清楚——增产,只要制度有助于增加粮食产量,就是好的制度,因为在改革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温饱问题总是没有完全解决好,新的制度供给都是围绕增产来完善和配套,一直没有提出较长远和完整的农业制度变迁的目标模式。因此,在1985年基本上解决温饱问题以后,农业制度变迁方向就比较模糊了,而且由于对土地社会功能——提供“口粮”过分重视,依然是沿袭的增加粮食产量的制度变迁路径,这种重视土地社会功能的制度变迁方向,就与农民新的要求——增加收入产生了比较大的矛盾。

(三)农民的身份是耕种者而不是经营者

传统农民和职业农民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传统农民是“世袭”的,具有强制性,不可选择性;而职业农民是由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员自我选择的,具有自主性。其次,传统农民是当地“土生土长”的,难以流动,具有封闭性;而职业农民既可以是本地人员,也可以是外地农民、城镇居民,可以自由流动,具有开放性。最后,传统农民对于经营素质、科技知识、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条件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几乎没有什么约束;而职业农民在经营素质、科技知识、劳动技能、管理经验、资金投入等方面或某一方面则必须具备良好的条件,具有很强的约束性。他们所经营的农业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型农业,而是伴随着大量工商业资本注入,演变出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保护型农业等多种形式的现代农业。”

与“生产型”农业经营模式相对应,目前中国的农民和农户在生产活动中不看市场,纯粹是生产者,不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是追求风险最小化。农业生产活动不是为了增加收入和获取利润,从而提高生活水平,而是为了提供口粮,保障基本的生活。

二、小规模农业制度变迁的方向和收益成本分析

(一)制度变迁的方向——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目前中国由小规模农业生产转向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制度变迁方向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转向市场经济条件下自愿的合作经营,成立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通过生产、流通领域的合作以及劳动、资本和土地的联合来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二是转向完全的私有制,任由人们自由买卖土地,任由产业资本自由介入农业生产,从而实现规模经营。但这种制度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农业雇工的产生、农村人口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均衡以及农村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口变为显性失业。所以目前在农业制度变迁的方向选择上,无论是政府还是农民都倾向于合作经营而不是私有化。

(二)制度变迁的收益分析

从各国合作社发展经验来看,农民借助生产或流通领域的合作组织可以降低农产品的成本费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总成本构成也应该由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两部分构成。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大小与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经营规模有关,在以人畜力耕作为主的条件下,农业小规模经营的成本费用一般比较小,而大农场的成本费用则比较大。相反,在使用机械耕作的条件下,大农场的成本费用比较小,而小农户的成本费用则比较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总成本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交易成本。从以上对交易成本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交易成本具有不可分的特点,无论农户经营规模大小,其交易成本大体相近。因此,农户经营规模越小,单位农产品所要分摊的交易成本就越高。在生产成本相同的情况下,交易成本越高,农产品的总成本也就越高。近年中国出现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户对农产品信息掌握不完全,而农户要掌握农产品的完全信息,就要花费比较高的信息成本。对小农户而言,他根本无法支付高额的信息费用。

农业小规模经营不但生产成本高于大农场经营,而且交易成本也远远高于大农场经营,因此农业小规模经营的总成本也高出大农场经营总成本。因此,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组织,可以降低农产品的成本,增加农业生产的利润。

(三)制度变迁成本分析

制度实施成本包括:(1)规划设计、组织实施新制度的费用。由分散经营向合作经营的转变初期需要支付较高的制度转换成本,或称制度启动成本。合作组织将分散的农户组织成一个有效率的整体需要支付较高的组织费用;后续良好发展需要培养成熟的农村职业经理人,需要建立合作组织相应的管理制度、监督制度及委托制度等。(2)消除制度变革阻力的费用。这种阻力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原有体制下的受益者;对于基层政府来说,农业组织性的提高削弱了政府的权力。更重要的是如果合作组织失败了,相应的政府官员要承担政治风险。二是体制本身所内含的保险模式。农民对农业合作组织还缺乏认识,除非看到合作组织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否则很难要求农民放弃经营自主权参加合作组织。(3)合作组织运行中的内部交易成本。建立农业合作组织虽然可以节约外部交易成本,但合作组织要保持正常运转并发挥合作效率,需要组织内部实行良好的民主管理、资本报酬适度、所有者与惠顾者身份同一、利润按交易额二次返还、必要的激励监督机制等制度,实施这些制度所带来的成本构成运行成本或管理成本。而且,合作组织本身存在着制度缺陷,如资本投资激励不足、产权模糊、“搭便车”、内部人控制等问题,这些同样构成组织运行的成本。因此,农业合作组织在减少外部交易成本的同时,增加了内部交易成本。

三、成本分摊制度创新是新一轮农业制度变迁的突破口

制度均衡是一种行为均衡,即对立势力中任何一方都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和能力。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创新利润。当外部条件的改变增加了预期收益,或减少了预期成本时,使制度变迁的收益大于成本,按照现行的制度安排,人们无法获得潜在利益,原先的制度均衡状态就会被打破,受利益驱动的组织就会从事制度创新活动。制度发展的过程,就是从制度均衡到制度创新,再到制度均衡,又再到制度创新的不断演进的过程。

目前中国农业制度变迁模式,采取的是诱致性变迁为主,强制性变迁为辅,二者相结合的模式。但一般情况下,诱致性制度变迁在收益的分配和成本的分摊中,会碰到外部效应和“搭便车”问题。产生外部效应的原因,是因为制度安排并不能获得专利。当一个制度安排被一部分人创造出来后,其他群(个)人可以模仿这种创新并大大降低他们组织和设计新制度安排的费用。“搭便车”问题可能会因为制度安排是一种公共货品而产生。一旦制度安排被创新和被建立,每一个受这个制度安排管束的个人,不管是否承担了创新和初期的困难,他都能得到同样的服务。

当存在外部效应和“搭便车”问题的情况下,即使从制度变迁对整个社会或农业部门的收益成本分析来看是可行的,但对于实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微观主体——农业部门的个人或者团体来说,在新制度实施之初要承担巨大的启动成本和政治风险,而在新制度被认可取得成功之后,那些没有为之付出成本和承担风险的微观主体却可以获得与他们相同的收益。这种情况会影响微观主体进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积极性。同时,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单个的农民或农户也不具备相应的物质和精神承受能力。所以,要想鼓励农民进行制度创新,关键是要降低创新主体的制度创新成本,由政府、可以从农业制度创新中获利的企业以及在制度创新取得成功后收益的个人来共同承担制度创新的成本。

参考文献:

[1] 黄宗智.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过密性农业:上[J].读书,2006,(2):30-37.

[2] 胡敏,陈阿江.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分析——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例[J].前沿,2004,(12):46-48.

[3] 邓大才.农业制度变迁成本分摊的经济学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4):41-43.

[4] 袁迎珍.农业合作组织:历史变迁和制度演进[J].重庆社会科学,2004,(1):18-20.

[责任编辑 陈丹丹]

作者:李瑛

农业合作制度管理论文 篇3:

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 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摘 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结合俄国农业实际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合作的经济理论,形成了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这一思想对于指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对我国农业生产和改革起到了重要指导借鉴作用。本文从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历程;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义;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现状;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剖析,研究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社会合作社;农业生产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就把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发挥了指导作用,对其理论与实践启示脉络的梳理、分析借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

(一)时代背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当前,我国广大农村采取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多以家庭为单位完成农业生产,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遇到大旱、暴雨、地震等灾害时,农民抵抗能力较弱。部分农业合作社将各村的农民与资源集结起来,共同经营一项农业生产,有利于将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结合,将农村合作社市场向大市场过渡,可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竞争能力和水平。但目前,我国农业合作社还存在许多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农业合作社还未取得广泛认可,农业合作社的竞争优势与前景还未展现出来,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对我国现阶段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具有指导意义。

(二)理论渊源

列宁农业发展思想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具有较深的理论渊源和基础——马克思、恩格斯

农业发展理论。农业劳动与工业劳动不是分离开的,人类社会建立初期,工业劳动属于农业劳动的一部分内容。二者对西欧国家土地私有制和小农改造分析得出了小农改造理论,这是农业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农业劳动生产率对于社会生产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恩格斯在《资本主义地租的起源》中提到了农业生产率这一概念,剩余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小农改造理论是农业发展理论的重要部分,小农改造必须要使小农封闭变为开放,社会化大生产逐步代替小农经济,土地私有变为国家所有,生产方式逐渐优化,要利用合作社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形成发展历程

1.萌芽时期

俄国十月革命前,列宁受马克思恩格斯小农经济思想和农业合作思想影响,反对个体经营模式,主张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共耕制。列宁认为要将雇农和贫农组织在一起,实现土地属于劳动者,将地主没收的庄园改造为示范性农场,农业工人机器耕种,摆脱经济困境。在《四月提纲》中,他指出土地要归国家所有,将农庄改造为示范农场。列宁认为要将雇农和贫农联合起来,实现土地属于劳动者,通过设立示范农场吸收贫农生产,这是农业合经济发展的雏形。

2.初步形成

十月革命后,苏联召开了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土地法令,农民拥有了土地,免除农民欠地主的债务。贫农和中农增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效果显现出来。1918 年夏,列宁号召苏联逐渐建立农业公社和农业劳动组合,成立贫农委员会,财政给予农庄补助。同年底苏俄已成立了超过900个农业公社和农业劳动组合, 1919年左右,集体农庄逐渐增加,农业集体化发展较快,到1920年拥有农民公社和农业劳动组,约为10500个,农业合作经济思想初步形成。

3.形成时期

三年战争后苏联爆发了经济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推行余粮征集制,1921年,俄共十大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的农业合作经济思想发生了转变,认为合作社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农业合作经济思想相对成熟。列宁认为合作社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良好形式,他十分重视农业合作社的建立,农业合作经济思想逐渐优化。
二、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一)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奠定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石

1.学习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有利于解决农民经济问题,推进农业复兴。我国的农民问题与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一定要注重农民民生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提升农村生活质量,农民富起来,中国才能富起来。学习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建设我国自己的农业合作思想,有利于解决农民的生产销售难的问题,形成有规模的农业生产,提升农民经济收入。

2.研究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有利于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以农民家庭生产为基础,构建成集体合作,互相联合的现代农业生产主体。我国的农业合作社并不完善,仍然有大量的个体存在,农民个体经营与大市场存在矛盾,要继续发展农业合作社,将农民个体经营拉进农业合作社,形成新型的农业生产主体,避免当农业市場因受到外力造成经济损失。

3.学习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有利于我国的农业合作社理论体系的建设。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包含了大量思想内容,对农业合作社的性质、意义、地位、功能等都有所阐述,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合作社的建立有着很大的帮助,对我国实现新型农业合作社的建成,提供了大量的指导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农业现代化建设思想

1.邓小平时期,对农业合作进行了探索。当时我国江浙沪一带已经开始组织农民开展合作经营,但效果不理想,造成农民对农业合作社不信任。1978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改革试点,开展农业合作社项目,从偏远山区逐步推广到全国,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大进步。

2.江泽民时期,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及农民收入,江泽民曾指出要以为服务农民为宗旨,完善农村经营体制。推广农业发展,让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与市场相融合,让大量农民逐步适应市场,将农产品流入市场,提升了农民见识,增加了农民收入。江泽民认为国家要减少对于工业项目的开发,要加大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江泽民指出国家要从政策、科技、资金上予以支持,保证农业发展。

3.胡锦涛时期,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发展农业合作社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将农民、企业与市场结合的大好机会,同时,在改革中要坚持对农民的服务意识,与农民友好交谈,让农民自愿、自主加入合作社,我国新型农业合作社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会议上,胡锦涛明确指出,要实施惠农政策,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列宁农业合作思想对于中国农业发展思想逐步进行完善和优化,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4.习近平时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合作社发展,在梁家河带领农民兴办磨坊、缝纫社等合作社,在福建、浙江时,他鼓励组织农民集体合作商业,逐步建立农村经济综合服务中心,发挥供销合作社作用,2005年,参与指导瑞安合作、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农业改革试点。2015 年习近平在扶贫工作会议上指出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农民合作社,需要规模经营,强调要建立合作、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农业合作发展模式。
三、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现状

(一)现代化相关概念的界定

1.现代化

现代化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一个“集大成”阶段,带有一种多层次的集成性,现代化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例如各类产业、科技、国防等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现代化的两种模式。

2.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指农业发展到最高级的阶段,是对传统农业的颠覆,包括农业生产方式,经营形式,农业现代化建立在科技发展前提下,用先进技术和先进工业来装备农业,创造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经营模式,合理使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建立生态农业系统,这是一个历史性概念,也是一个世界性概念。

(二)农业现代化建设现状、问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建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系。我国目前合作社发展将重点放在研发农业技术,例如研究种植方法和培育优良品种,在政府扶持下,很多农业项目得到较好的推广。那些产量高的经济作物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合作社在这过程中提供了较强的引导作用。合作社逐渐朝着商业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但目前合作社还尚未建立完善的商业化管理体系,市场开拓能力有待提升,个体经营者主动开发销售市场值得表扬。近20年,农业发展迅猛,国家政策倾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优势已显示出来,合作化农业生产方式深受农民认可,有助于调动农民的劳作积极性,中国农民已经从多年前效益不增加的局面扭转过来。农民想要提升农业生产效益,还是要发展合作经济,建立农户之间,农户与生产前后组织的管制,以家庭为单位,联合对抗市场风险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三)农业现代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业合作经营管理混乱

目前,部分地区农业合作经营还没有形成健全的机制,农户在合作和效益分配时容易产生分歧,合作社管理缺失系统性,管理比较随意,社员执行能力待提高,在实际开展合作经营时难度大。部分地区农业合作社没有专业财务核算指标,很多社员都是文化层次较低的农户,不懂得市场营销方法,对绿色农产品生产不够重视。

2.合作社相对闭塞,政府扶持不足

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合作社发展较慢,信息相对闭塞,近几年通过网络直播和短视频宣传,开展助农活动已有较大改观,但还有部分闭塞的地区合作社获取市场信息难度大,市场开拓很难,政府部门的支持不足。部分企业有关部门为了搞政绩,圈地盖楼房,盲目招商引资,资金运用到不恰当的地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副产品过于简单,深加工发展不足。

3.合作社利益分配不当

由于农村个体经营者很多都是科学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户,在最后的利益分配容易产生分歧,资本报酬有与个人运作成本相关,与个体农产品质量和等级相关,在实际经营和销售环节,由于沟通不及时,导致农产品销售和价格评定等存在矛盾。因此,合作者管理者或上级管理部门要明确社员分红制度,建立科学的合作社利益分配体系,使社员明确责任,调动其工作热情,提升农产品质量,才能获得更多的效益。
四、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一)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价值

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虽然是上个世纪俄国的思想,但依然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指导,我们要认真学习了解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经过俄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结合俄国发展农业的实际而提出来的,我国建国后借鉴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因此,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对我国的农业合作社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价值

1.认清国民经济中农业经济的重要性

列宁同志认识到了农业经济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农业是无产阶级实现政权巩固的基础,农业发展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三农问题始终被提上中国发展的重要日程。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我们要提高做好农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始终把解决农业问题作为全党的重要工作之一,把农业问题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运用工业反哺农业。

2.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投入

列宁重视农业的发展,他强调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的支持,他强调要利用资产阶级农业人才,成立农业基金会,保证种子供应。中国农业发展受到列宁农业思想的影响,十分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重视农业人才和技术的投入,同时强调政府部门要强化资金投入,设立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重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铺路、建设加工厂、农业机械购买补贴,鼓励农户合作经营。强化技术支持,注重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业产能,注重农业科技创新的集约发展。

3.实现农业经济方式的转变

列宁曾提出要转变农业经营方式,这对于我国也有着巨大的影响,要逐步完善农业经济管理的体制,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农业人口较多,且近些年农业人口 向城市流动规模大,农村留下的生产力有限,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留在农村生活。农业产品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农业环境恶劣,因此,中国政府相关部门要强化农业经济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土地承包“三权分置”制度,这是农业改革又一次重大创新,进而逐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

结语: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实践的考验,已经越发成熟。根据我国不同时期的基本国情,结合列宁农业合作经济思想,明确了农业合作社是一个长期,且需要逐渐完善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人们的努力經营再加上国家的扶持等等,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目前,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在已经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范式。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高梦媛.郭玉倩.列宁的农业发展思想及当代启示〔J〕.农村经济科技,2020,(05)

〔3〕王雯睿.刘巍.列宁的农业生态思想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其实〔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

〔4〕张梦瑾.列宁农业合作社思想的当代价值及意义〔J〕.老区建设,2018.

〔5〕李春霞.列宁农业生态思想的启示〔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

〔6〕师洪文.列宁的农业生态思想解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责任编辑:侯庆海〕

作者:伊全胜 孙宇生

上一篇:物流运输车队管理论文下一篇:活禽市场经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