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剩余分配制度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异质性成员合作收益能力、公平感知与持续合作倾向 ——基于四川蔬菜合作社的实证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载体,是对接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的有效媒介。实现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对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社会分层和农民群体分化的情景下,合作社异质性成员的普遍存在是不争的客观事实。异质性成员在利益诉求、风险偏好、感知判断等方面的差异影响着彼此的合作,最终对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威胁。本文从异质性成员视角探讨合作收益能力和公平感知对其持续合作倾向的影响,旨在为促进合作社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本文借鉴期望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农户行为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公平理论等多个理论,构建异质性成员“客观收益-主观感知-持续合作倾向”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梳理中国合作社的发展历程与成员异质性的历史演进,厘清中国合作社异质性成员产生的根源。以笔者组织的对四川省蔬菜种植业合作社成员的一对一问卷调查,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使用主成分分析、T检验、调整逆概率加权(IPWRA)等方法展开实证。首先,构建异质性成员资源禀赋评价指标体系,测评异质性成员的资源禀赋,并将其分为高低资源禀赋两组,进而解析两组成员在合作收益能力、公平感知与持续合作倾向方面的差异;其次,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分别分析合作收益能力与公平感知在异质性成员间的差异;再次,剖析异质性成员合作收益能力与公平感知对其持续合作倾向的影响。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成员的合作收益能力与公平感知是其持续合作的重要决定因素作为有限理性经济人,成员的合作决策是以经济利益为驱动。成员合作收益能力的高低是短期利益满足程度的反映,公平感知的强弱可以影响成员对长期利益的正向预期,两者最终对成员的持续合作倾向产生影响。提升成员的合作收益能力无疑能促进成员的持续合作;对于合作收益能力较低或暂时无法提高其合作收益能力的成员,可以通过提升其公平感知来推动该类成员进行持续合作。(2)合作社成员资源禀赋主要由自然、人力、资金、社会四方面资源构成,且其初始资源禀赋普遍较低中国合作社成员异质性的产生是农民分化、弥补生产要素结构性缺乏、政府鼓励合作社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本、人力资本、资金资本和社会资本四方面资源上的差异。从上述四个维度构建成员资源禀赋衡量指标体系,度量成员的初始资源禀赋,通过统计描述发现,样本成员的初始资源禀赋普遍较低。初始资源禀赋值在0-1.17区间的有581位,在1.172-5.439区间的仅有288位成员。(3)成员合作收益能力和公平感知受初始资源禀赋正向影响且受成员角色影响成员在合作中的资源积累依赖于初始资源禀赋,高资源禀赋组成员较高的合作收益很大程度上是来自较高的合作贡献。同时,低资源禀赋成员能够通过在合作社中担任重要角色来改变自己的合作收益能力。较高的初始资源禀赋能够给普通成员带来较高的公平感知,核心成员在合作社中扮演管理者等重要角色对其公平感知的提升作用更大。(4)合作收益能力与公平感知对资源禀赋不同成员的持续合作倾向提升效果有差异就低资源禀赋组成员而言,如果其合作收益能力达到平均水平,则具有积极的持续合作倾向。而对于高资源禀赋组成员,只有当合作收益能力处于较高水平时,才会提升其持续合作倾向。此外,相较于高资源禀赋组成员,较高的公平感知能给低资源禀赋组成员带来更积极的持续合作倾向。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1)以绿色农业为导向,提升合作社的收益能力统一生产技术和生产流程,坚持农业投入品的绿色化、生产过程绿色化、废物处理绿色化、销售流程绿色化,保证农产品质量,提升其销售价格;打造品牌、扩展产品市场份额,争取更优的市场价格,获取更多收入开拓市场;采用优质品种、农业机械、喷灌等技术,旨在节约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资料成本。(2)优化合作社分配制度,按资源要素投入给予成员回报切实维护合作社成员所投要素资源的投资价值,并给予相应回报。完善合作社按股分红、按惠顾额分红、一次或二次返利等利益分配制度,保证成员的获利公平;承认核心管理人员的额外时间、资金等投入,将其纳入合作社利益分配依据。(3)提升合作社民主决策水平,强化成员合作的公平体验完善合作社民主决策程序,及时主动公开重大决策的流程与结果;加强民主决策程序的宣传,培养小农户合作意识;有针对性地吸纳和鼓励低资源禀赋农户入股或参与日常管理,承认其对合作社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4)营造“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合作社制度环境以“效率”优先和“公平”发展为指导,制定和实施推动合作社发展和民主决策的战略措施;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提升成员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支撑体系。创新之处在于:(1)创建了异质性成员“客观收益-主观感知-持续合作倾向”的理论分析框架。多学科理论融合,以利益驱动为核心,将效率与公平结合,把成员的合作收益能力视为短期利益的实现,将成员的主观公平感知视为对长期利益预期的衡量,剖析了二者对持续合作倾向的影响机理,实现了现实利益与预期利益的统一、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结合、持续合作倾向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融合,丰富了合作社理论。(2)从自然、人力、资金和社会四个资源维度构建了资源禀赋量化指标体系,深入剖析了异质性成员的资源禀赋差异。在吸收既有研究对资源禀赋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合作社成员初始资源禀赋衡量指标体系,量化了成员资源禀赋水平。突破已有文献分析成员异质性时,仅定性地描述成员间资源禀赋的特征差异,而对成员资源禀赋缺乏系统评判的不足。(3)引入合作社吸纳能力,创新界定合作社成员持续合作倾向的内涵。在衡量成员“持续合作倾向”时不仅考察了成员主观持续合作意愿,而且对成员合作能力、合作社吸纳能力进行了评判,更为准确地反映了成员持续合作的可能性,弥补了已有研究仅用持续合作意愿表示成员持续合作倾向的不足。

关键词:异质性成员;持续合作倾向;公平感知;合作收益能力;IPWRA估计方法

学科专业:农业经济管理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成员异质性的成因及影响研究

1.2.2 异质性成员的类型研究

1.2.3 成员公平感知研究

1.2.4 异质性成员的合作行为研究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4.1 数据来源

1.4.2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之处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异质性成员

2.1.2 持续合作倾向

2.1.3 合作收益能力

2.1.4 公平感知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期望理论

2.2.3 交易成本理论

2.2.4 资源基础理论

2.2.5 公平理论

2.3 研究逻辑框架

2.4 小结

3 成员异质性的历史追溯与现状考察

3.1 合作社发展历程与成员异质性历史演进

3.1.1 萌芽阶段(1949-1982 年)

3.1.2 初步发展阶段(1983-1994 年)

3.1.3 过渡发展阶段(1995-2006 年)

3.1.4 规范发展阶段(2007-2017 年)

3.1.5 本土化发展阶段(2018 年至今)

3.2 成员异质性出现的原因

3.2.1 农民分化的现实产物

3.2.2 弥补生产要素结构性缺乏的必经之路

3.2.3 政府鼓励合作社发展的现实结果

3.2.4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

3.3 成员异质性的表现

3.3.1 自然资本资源的异质性表现

3.3.2 人力资本资源的异质性表现

3.3.3 资金资本资源的异质性表现

3.3.4 社会资本资源的异质性表现

3.4 成员异质性引发的矛盾

3.4.1 成员异质性与合作社生成机制

3.4.2 成员异质性与合作社治理机制

3.4.3 成员异质性与合作社利益机制

3.4.4 成员异质性与合作社创新机制

3.5 小结

4 异质性成员的特征分析

4.1 数据来源

4.2 研究方法

4.2.1 主成分分析

4.2.2 熵值法

4.2.3 聚类分析

4.3 异质性成员的分类

4.3.1 资源禀赋变量选取

4.3.2 变量测度的信度和效度评价

4.3.3 各类资源禀赋的权重确定

4.3.4 异质性成员分类

4.4 异质性成员特征对比分析

4.4.1 异质性成员资源禀赋特征对比分析

4.4.2 异质性成员合作收益能力对比分析

4.4.3 异质性成员公平感知对比分析

4.4.4 异质性成员持续合作倾向对比分析

4.5 小结

5 异质性成员合作收益能力差异分析

5.1 资源禀赋异质性与合作收益能力的分析框架

5.2 实证模型

5.3 数据来源与变量设置

5.3.1 数据来源

5.3.2 变量设置与描述统计

5.3.3 异质性成员变量均值差异

5.4 模型回归结果与分析

5.4.1 模型检验与估计

5.4.2 异质性成员合作收益能力差异分析

5.4.3 稳健性分析

5.4.4 进一步探析

5.5 小结

6 异质性成员公平感知差异分析

6.1 资源禀赋异质性与公平感知的分析框架

6.2 实证模型

6.3 数据来源与变量设置

6.3.1 数据来源

6.3.2 变量设置与描述统计

6.4 模型回归结果与分析

6.4.1 模型检验与估计

6.4.2 异质性成员公平感知差异分析

6.4.3 稳健性分析

6.4.4 进一步探析

6.5 小结

7 异质性成员持续合作倾向的影响机理分析

7.1 研究假设

7.2 实证模型

7.3 数据来源与变量设置

7.3.1 数据来源

7.3.2 变量设置

7.4 模型回归结果与分析

7.4.1 模型估计

7.4.2 合作收益能力对持续合作倾向的影响

7.4.3 公平感知对持续合作倾向的影响

7.4.4 合作收益能力与公平感知对持续合作倾向的交互作用

7.4.5 持续合作倾向影响因素的类别差异

7.5 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对策建议

8.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研问卷

附录2 近5年合作社相关政策

致谢

上一篇:网络财务研究论文提纲下一篇:优化教育教学特性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