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公开研究论文

2022-04-17

内容提要:村务公开制度作为我国村民自治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实践中存在村务公开难的问题,而社会资本的缺失是造成村务公开难的主要原因。乡村精英作为农村社区有政治影响力的群体,在农村社会资本建构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乡村精英的流动,使传统的村务公开,如村务公开栏等公开方式不适合,为此要建立起适合乡村精英关注村务公开的新的公开方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村务公开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村务公开研究论文 篇1:

乡镇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有效衔接的公共价值研究

【摘要】政务公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有效形式,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而乡镇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的有效衔接既完善了基层民主政治,也加强了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体现了强烈的公共价值。深入研究乡镇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的公共价值对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村民自治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公共价值

实现村务公开是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巩固基层政权、维护农村稳定的客观要求,村务公开强调的是村民自治;乡镇政务公开强调的是基层政府职能实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二者的有效衔接要求各级政务公开工作既要相互链接,又要有各自的分工,保证资源有效组合;良性互动则要求处理好自下而上的渠道畅通,以村民为纽带促进政务公开的良好运行。通过对四川省乡镇与村务公开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公众认为政务公开主要有如下的具体作用:有利于防止腐败(73.4%)、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73%)、有利于保障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权和知情权(73%)、为企业和公众办事提供便利(64%)等。这也说明了政务公开的公共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了村民自治的发展。

一、乡镇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的有效衔接体现

(一)乡镇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的制度衔接

99%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在单位建立了政务公开制度,其中62%的被调查者认为制度较为完善,只有1%的人认为自己单位没有制定政务公开制度,说明基层政府在政务公开制度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乡镇政府基本上都制定了政务公开相关制度。其政务公开目录,并实行两年更新一次,确保政务公开有规可依,也保证政务公开的内容与政治、经济生活的发展相一致,做到与时俱进。

而大多数村委会也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如《××村村务公开制度》、《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办法》等,保证了乡镇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在制度上的衔接。

(二)乡镇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的内容衔接

政务公开的内容是否全面往往是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政务公开工作的成效就和公开的内容息息相关。在政务公开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乡镇和村都有政务公开的目录指南,定期(一至二年)更换一次,并且考虑了乡镇和村各自的特点,公开的内容各有侧重点,相互又有联系。

资料显示,年度工作目标、债权债务情况、税费的收管用情况、计划生育、土地补偿、宅基地审批情况、救灾救济情况、低保对象、低保金和五保户养老金发放情况等在乡镇和村两级都需要公开相关信息,当然目录相同并不意味公开的详细信息完全一致,在乡镇一级公开的主要是政策和总量,村级公开的则是具体到户、到人的数据。而其他的政务信息则根据各自的职能不同实行有差别的公开,如“执收、执罚部门的收费、罚款标准和文件依据”、“工程项目招标及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上级政府或职能部门下拨的专项经费及使用情况”等在乡镇一级进行公开,主要体现乡镇政府的职能;如“集体资产的收益分配及管理使用情况”、“村、组财务收支情况”、“耕地、非耕地的承包使用、调整、审批方案”则在村一级进行公开,体现村务透明化。这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在内容上实现了有效衔接。

(三)乡镇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的渠道衔接

反馈渠道的畅通是衡量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是否存在有效衔接的重要标准。据调查有88%的部门工作人员认为只要公众需要,都有明确的渠道可以申请获得所在单位的政务信息。有的部门还公开承诺:“申请人在上班时间一来就能找到人,备齐申请资料就能办事,承诺期满就能领到证件,一有投诉就会给你答复”。这种承诺虽然给工作人员和行政许可有关部门以无形的压力,但是这种无形的监督力量强化了公务员的自律意识,也节约了专门监督机关的行政成本。群众也可以通过畅通的渠道就自己感兴趣的政务信息进行主动查询,这比被动接受政府的公开信息更加有价值。这表明,基层政府部门在政务公开的反馈渠道建设上投入不小力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种反馈渠道的建立保证了公众在政务公开工作中的参与性,加强了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对于实现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推动服务型政府职能的转变

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强化了公众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制约,对预防和治理腐败起到了积极效果。同时,政务公开也促进乡镇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树立服务公众的意识,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政务公开工作在政府推进自身建设,实现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建立完善的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能够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乡镇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规范了基层政府的职责和权限,规范了行政行为,全面推进了依法行政,要求基层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开展活动。也加强了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改进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方式。

从调研数据的分析中,我们发现97%的被调查者在回答“政务公开对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作用”这一问题时,都给出了肯定的评价。只有3%的人认为政务公开对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作用不大。可以看出,政务公开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这一问题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能够从源头预防腐败

腐败是权力和贪欲结合的产物,失去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过去,一些政府官员受到公众的监督和约束太少,是“牛栏里关猫,进出自由”。推进政务公开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创新政府管理的重要抓手。

政务公开增强了政府工作透明度,促进了党风廉正建设。通过公开办事,各级政府的工作由“暗箱操作”改为“阳光工程”,使施政行为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從而有效地防止了权钱交易、权情交易、权权交易、办事不公、欺骗上级和愚弄民众等问题的发生。提高了工作透明度,规范了行政行为,方便了企业和公众办事,促进办事效率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了各级监督主体的作用,实现了监督关口前移,提高了监督的整体效果,从源头防治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调研数据说明73%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务公开这一措施能够防止腐败,因而,政务公开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已得到广大乡镇干部、广大公众的赞同和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政务公开工作已经成为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能够带来科学的决策

在整个社会信息资源中,政府信息蕴含着无法估量的价值。对国家和政府而言,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有利加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公众而言,政府掌握的信息中有许多与自己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事项。公民对政府的监督及其有效性,依赖于政府信息的公开程度,而政府信息的公开程度,也反映着政府接受公民监督的主动程度,进而促进政府决策的开放性、民主性、科学性。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发现政务公开对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积极作用。通过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有效的规范了行政审批权、执法权,规范了乡镇政府机关的权力运行,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工作顺利展开。不公正、不公平现象逐渐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大幅度降低,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了公众的普遍欢迎。政务公开增强了政府行为的透明度,政府行政决策事项依法予以公告,政府重大活动和结果及时向社会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这进一步推进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促使政府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三、促进了村民自治的发展

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加强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乡镇机关依法行政,这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环节。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保证了农民公众在党的领导下行使民主权利,广泛参与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活动中,最终起到促进村民自治进程的作用。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不仅包括乡镇政权的建设,还包括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在政治社会领域进行的一场重大变革,深得农民的支持与肯定。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推进进一步加速了村民自治的发展,使农民获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改善了农村治理状况,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人权建设。

(一)民主意识加强,公共责任意识增强

通过搞好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让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农村逐步建立起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机制,农民逐步培养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意识。

对“政府在做与公众重大利益相关的决策时,是否征求公众意见”这一数据的统计,我们发现70%的被调查居民认为政府征求了公众意见,有25%的居民对这一项不清楚,只有5%的居民认为政府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公众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有更强的参政议政的意识。

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农民意识到政务和村务的公开是政府对他们的充分尊重和信任,调动了他们积极参与的热情,他们也认识到只有实施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才能建设起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调查显示,基层民主建设进程的快慢与村务公开的完备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村务公开工作较好的地方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积极性更高。大多数村民认为村务公开有助于让村民了解村里的情况、有利于防止村干部贪污、有助于村民参与村务。对比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前后的变化时村民纷纷表示村里管理更加民主。

在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諸如村民代表大会、民主理财、财务审计以及村干部离任审计等制度,建立了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这些制度规范的施行,为村民有序地参与村庄事务,合法而理性地维护自己的利益提供了制度保障。随着有关村级选举的法规不断完善,各地民主选举的方式和方法不断规范,各地在选举中也创造了不少新的形式,如“海选”、“公推公选”,使得村民委员会选举的竞争性和民主性明显增强。

“一事一议”已经成了各村所采用的重大事项决策的主要公开方式,如修沟渠、修路等公益行政事业要所有社员参会,80%以上通过方可执行。具体的修建方式也需要村民代表大会共同决定,充分体现村务公开与村民自治的有效结合。

(三) 推进人权建设

除此之外,政务公开还推进了我国人权建设,对于树立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良好形象,产生了有利的影响。“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重要的宪法原则,村民自治是还权于民,赋予农民直接管理基层公共事务权利的制度模式。

调研中关于投诉渠道的统计表明,大多数的村民能够找到投诉的渠道,只有10%的认为没有办法投诉,而且有56%的人认为政府会对投诉给予及时的反馈。这反应了农村人权建设的进步。人权的保障坚定了农民群众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从人权与外交的角度看,实行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促进了村民自治的进程,而村民自治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赢得了民心,增进了世界对我国的了解和支持。自1991年以来,国务院新闻办每次就中国的人权状况发表白皮书,都把村民自治的进展作为我国公民和政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的重要标志。

乡镇政务和村务公开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对于正确处理乡镇政府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和当前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对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庆福,苗连营,论政务公开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及其实现机制[J].政治学研究,1999(3).

[2]姬国海,刘皓,政务公开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9).

[3]连志英,公民知情权保障与政务信息公开法治化[J].山西档案,2007(2).

[4]唐晓平,对乡镇人民政府政务公开的探讨[J].农村经济,1999(12).

本文受“四川省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办公室委托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

刘帆(1978—),男,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袁蕴(1977—),女,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作者:刘 帆 袁 蕴

村务公开研究论文 篇2:

网络监督:走出村财务公开民主监督困境的技术选择

内容提要:村务公开制度作为我国村民自治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实践中存在村务公开难的问题,而社会资本的缺失是造成村务公开难的主要原因。乡村精英作为农村社区有政治影响力的群体,在农村社会资本建构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乡村精英的流动,使传统的村务公开,如村务公开栏等公开方式不适合,为此要建立起适合乡村精英关注村务公开的新的公开方式。对村务进行网上公开,建立村务网络监督,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村务公开;社会资本;网络监督

村务公开是实现村民自治的一个核心环节,是保证农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参与管理农村事务和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途径。随着电视、广播、互联网等现代传播手段的普及,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村务公开的信息化,对缓解当前农村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村务公开中民主监督困境人手,借助网上村务公开,从农村社区精英层面谈村务公开网络监督对构建农村现代社会资本的作用;提出农村社区在构建丰富的社会资本后,村治权力透明度将提高,权利监督成本将降低,民主监督将更加有效。

一、村务公开中的民主监督困境

村务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村务类、财务类和政法类,其中重点是财务公开,是村民最关心的内容,也是公开难度最大的部分。为此,本文侧重研究村财务公开中的存在的问题。

 (一)村财务公开重形式轻实效

村务公开是近年来党和国家大力倡导的一项重要举措。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对村务公开工作提出重要指导。近年来,各地村务公开工作普遍开展起来。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国家规定所有收支必须逐项逐笔公布明细账目。但实践中存在村务不公开、村务假公开和村务不按法律公开等重形式轻实效现象。笔者为了《统计学原理》教学的需要,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于2010年1-2月去搜集所在村或亲戚所在村的这几年村财务公开资料。虽然大部分同学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了资料,但通过向学生询问资料的来源时,大家异口同声地反映村财务资料搜集太难了,虽然有60%的同学从村里(或村所在乡镇的会计代理中心)拿到了资料,图1。但对这些从村里能拿到资料的同学的进一步调查发现,能由学生自己直接从村里拿到资料的占32%,需要借助父母的力量拿到的占23%,两种搜集途径合计占55%。而这之中,直接从村财务公开栏拿到所需资料的只有3个学生,其中一个学生还反映,他所在的村财务是每年公布一次,而且资料是一年一年重叠贴在一起,这明显与国家规定的“一般的村务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要及时公开。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村,财务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布一次”的村财务公开时间不符。虽然这些同学没借助外力从村里(或村所在乡镇的会计代理中心)拿到了资料,但普遍反映自己去村委会拿资料时,开始一般遭到拒绝,要么说是村里的秘密,不能外放;要么说账本已存档,不能随意拿出来,后来跟他谈判了一番,才拿出一些。总之,学生自己跑去村委会拿资料,奔波了好几次才拿到,问了好多情况,问了很多原因,才给,总感觉拿个资料是怕查账一样。还好,这些学生都拿到了资料,而另外一些学生却根本拿不到,只有通过熟人托关系才能拿到所需资料,这让学生小小的心灵感受到权利的作用。由于学生基本上来自全省各地,他们在搜集资料中经历的一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省村务公开中村务不公开,村务不按法律规定公开等问题存在的严重性。

(二)村财务公开形式较单一,不重视网上公开

目前村财务公开的形式比较单一,最常见的村务公开形式是村务公开栏。以往公开栏一般都设在村办公室大院附近,一些村民不好意思直接到村干部大院外了解公开内容,现在许多公开栏已逐渐向公共集聚地转移。个别公开栏,由于遭受风雨,人为因素的影响,往往公布不久有关内容便荡然无存。也就是说,虽然村务公开栏这种形式简单、经济,但普遍存在公开栏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的问题,影响了其效用的发挥。随着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农村信息化的建设,村务信息网络化管理,即将村财务收支、经济合同、工程招投标、税收等财务、村务信息在网上公布已经提上了日程,如中纪委等十二部门《关于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在巩固村务公开栏形式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村民点题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平台等做法,创新公开形式”,有些地方已经在着手运行。浙江省在这方面也走在全国的前列,浙江农民信箱万村联网工程是该省成功实施百万农民信箱工程之后,2008年又推进和拓展农村信息化应用的又一载体。万村联网对促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村情村务公开,特色产业发展,农业企业宣传、农家乐经营拓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笔者进人“万村联网”工程的页面,浏览首页上列举的2010年5月“新农村点击排行”的十村“名片”,重点对十村网站上公布的“村务公开”信息进行调查。从表1看出,“万村联网”工程中的村财务务公开情况不容乐观,月点击排行前十村的财务公开的内容远远没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公布下列事项,其中涉及财务的事项至少每六个月公布一次,接受村民的监督”,也没达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中规定的“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计划及其执行情况、各项收入和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用、水电费、以资代劳情况以及群众要求公开的其他财务事项。”从表1还可看出,网上即使公开一些财务收支和资产资料,也只是流于形式,要么没有实质性内容,要么资料的连续性不够。在图1中,被调查的179位学生中37%,即有67位从网上搜集村财务收支资料。但通过调查发现,这些学生基本上搜集的不是本村的资料,因为本村的资料基本上即不在村务公开栏公布,也不在网上公布,并且由于没有熟人,也无法从村委会拿到村财务资料,这为他们的后续调查带来了一些麻烦。总的来说,从调查的情况上,普遍存在不重视网上公开村财务信息的现象。

(三)公开内容信息匮乏,信息传播模式不恰当,村民对村财务监督意识冷漠

村财务公开中,由于作为委托人的村委会及其成员和作为代理人的全体村民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既村民对村委会及其成员的行动细节和相关知识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在实践中,一些要求公开的信息经过村干部的权衡和增删以后到达村民时,其有效信息已经大大减少。村干部可能会最大限度地过滤对他们不利的信息,导致信息失真,如村财务公开栏中经常出现所谓“其他”的项目,引起村民很多怀疑,导致村民和干部之间的猜疑和矛盾。从表1可见,10个调查村的财务公开

信息非常匮乏,即使这些匮乏的财务公开信息里也只是一些常规性的村财务管理和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等,对于农民比较关心的村财务收支却公布很少,10村只有温岭市中库村公开过,而且该村公布村财务收支也只是暂时公开,没有形成制度化和常规化。有些村也偶尔公布一些村财务事项,但对涉及的具体金额却讳莫如深。如表1的象山县江北村的财务公开信息只是一些标题,又如奉化市任宋村网上2010年5月6日公布了“我村新购置电脑一台”的财务公开信息,虽然该信息中公布了“购置了联想家悦ER302系列品牌机一台,并配备了新音响一对。”等内容,但对于电脑和音响的购买价格却不公布。还有有些村虽然公布了村财务收支资料,但笔者发现一些村公布的财务资料是直接来源于村会计资料,如村财务收支表或村资产负债表,由于村民会计知识的欠缺,使村务公开的效果大打折扣。除此之外,还存在信息传播模式不恰当。即许多村的村务公开只进行到公开环节,至于公开以后群众有什么意见和对这些意见的反馈却不够重视,或者根本不管。由于村务公开内容信息匮乏,信息传播模式不恰当,广大村民的财务信息接收量经常降低到不能激起他们参与政治热情的程度,这会引起村民的政治冷漠,这样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严重影响了村民民主意识的培养和国家民主化的村民自治进程。如从表1可看出,即使是万村联网新农村月点击排行前十村的点击率也少得可怜,更何况其他村。

二、村务公开中的民主监督困境的社会资本分析

社会资本作为蕴含在社会结构中的资源,是个人行为的外在环境,对个体和集体的各种行为成功和高效产生重大的影响。民主监督的开展有利于社会资本的增长,社会资本的丰富更有利于民主监督的运转。而社会资本的缺失是造成村务公开民主监督困境的主要原因。

(一)信任社会资本的缺失对村民民主监督参与的影响

只有村民与村民委员会之间形成普遍的信任感和认同感,才能使村民参与农村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提高村民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意愿,提高民主监督参与意愿。村务公开透明度的高低和信任社会资本存量的多少有密切关系,村务公开的透明度越高,信任资本的存量就越丰富,村民对村委员会行为的理解程度和信任程度也愈高,村民就越愿意参与政治生活。在村务公开具体的运作过程中,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对村务信息的垄断,他们对公布内容、公布程度、公布方式具有决定权,而村民只是被动地接受他们愿意公开的信息,使村务公开存在许多不足。村民最关心的、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各项收入、支出、收益分配没有真正做到公开透明,偏离了村务公开的真正目的,村民对村务公开的可信度持怀疑态度,村委会成员在村民心目中的诚信度也随之降低,信任社会资本的存量因此而减少,村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和绩效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网络社会资本的缺失对村民民主监督参与的影响

在我国农村,以垂直关系为主的网络社会资本的存量密集,横向为主的网络社会资本不发达,村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受到影响。因为随着农民生产能力的提高,财富的增长也使村民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所增强,对集体组织的依赖性有所削弱。随着市场经济在农村的渗入,个人利益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农民从过去单纯的“道德人”一变而成为“经济人”,则又可能走向与“道德人”的重义轻利相对的另一极端——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恶化,信任降低,这无形之中拉大了彼此的社会距离。这也是传统社会网络衰落,村民集体合作难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总之,由于农村社会网络衰退,自组织能力下降,监督渠道受阻。

(三)规范社会资本的缺失对村民民主监督参与的影响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法制建设的步伐远远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国家还没有更好的用法律去规范农业、农村和村民问题。如现有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各地出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虽然明确规定要实行村务公开制度,但只规定了村务公开的原则要求、内容范围以及不及时实行村务公开或公开内容不真实的法律责任,而关于村务公开的程序、方式及如何保证公开的真实性、实施载体和实施程序的制度安排薄弱,对“怎样做”的规定不够等问题则规定不详。各地除了民主选举方面有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以外,在村务管理监督方面还没有出台具体的、可操作的配套法规。实践证明,村民自治中有关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法规、政策,只有成为各地村民自治组织和村民自治活动的具体规范和制度后,才能见诸成效。

三、走出村务公开民主监督困境的政策建议

在现阶段我国农民文化水平、政治素质离民主政治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的现实条件下,乡村精英作为农村社区有政治影响力的群体,在农村社会资本建构中起到重要作用。为此,笔者认为要走出村务公开民主监督困境,必须要有乡村社区精英的支持。但在目前情况下,社区精英往往不只是在村庄范围内活动,他们可能将主要的时间与精力放在村庄以外,对于村庄治理投入精力有限。但有些精英虽然一直在村庄以外生活,却十分在意村庄生活,他们的生活面向村庄,这些不在村的人事实上是在村精英。由于乡村精英的流动,使传统的村务公开,如村务公开栏等公开方式不适合,为此要建立起适合乡村精英关注村务公开的新的公开方式,笔者认为村务网上公开,建立村务网络监督,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理性倡导、制度供给和财政支持

各级党委和政府作为村务公开的领导机构,应理应担负起主要责任,切实发挥其在本区域范围内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把村务网上公开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要加大各级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村务领导小组的领导作用,全方位调配和规范村务公开的网上公开工作。对于村务公开网络化同样要得到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为此,地方政府要规范和完善村务网上公开的各项制度,为深化村务公开网络监督提供政策保障。村务公开网络化需要有电脑、网络等比较先进的硬件设施,操作成本较高,为此,政府应将村务网上公开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稳定的财政来源不仅是村组织稳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的基础。

(二)完善内容,规范程序

村务网上公开能达到公开范围广、内容丰富的目标。传统的村务公开,大多是以新盖旧,旧的内容既不便于群众查找,又不便于群众比较。而村务网上公开,让公开内容与以往内容能很好对接,既便于本村纵向比较,又便于村与村之间横向比较,使公开更具有可比性和连续性。为此,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容量大的优势,使公开的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特别对村民关心的财务信息,应做到每笔公布,连续公布。在公布内容上,真正做到国家规定的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财务计划及其执行情况、各项收入和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用、水电费、以资代劳情况以及群众要求公开的其他财务

事项。同时要规范村务公开程序。使群众随时上网查询,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各界可以通过网络实时监督。

(三)加强对村级干部的培训和村民公民素养、信息素养的培训

加强村级干部的培训,以便使他们熟悉村务管理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的使用,另外还需要进行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村级干部学会对计算机的日常维护,这样一来可以解决一些常见的计算机故障,减少维护成本。村务公开网络化的真正实现还需要合适的社会大环境,其中公民的信息素养是影响村务信息化的最为重要的社会环境要素。这里的公民信息素养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具有公民意识的村民,二是具有公民意识的村民有较高水平的信息素养,能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和技能,具有较好的信息意识,对信息具有一定的评价、鉴定、选择和利用的能力。因此,在村务网络公开中要加强村民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村民信息素养的培养。

(四)注重反馈,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

当前,农村社会矛盾仍处于多发、高发期,而很多矛盾根源就是由于缺乏公开造成的。虽然村务公开倡导了多年,但现状并不容乐观,很多地方在公开内容、公开次数都未能按要求进行。与此同时,我们各级监督部门由于受人力、物力制约,只能实行平时抽查与定期检查结合,使很多乡镇村务公开只注重交通便利村,或者只树立一两个典型,甚至检查前临时抱佛脚,从而使村务公开流于形式。实行网上公开,既便于所有民众监督,更便于各级主管部门随时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查处。为发挥村务网上公开的优势,提高村民的民主监督热情,应注重对村民所反映问题的意见反馈,可在网上专门开辟互动栏目“意见反馈”,由各级村务网络公开工作小组定期汇总梳理,跟踪督办并反馈处理意见。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由领导小组牵头,安排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随时上网检查督导村务公开情况,以促工作落实。重点检查公开标准、检查公开时间,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范围,奖优罚劣。同时继续规范和完善高标准的传统公开,做到新老办法同时推进。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0年浙江省社科联课题“网络监督:走出村务公开民主监督困境的技术选择——基于社会资本的角度”(编号:2010N159)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Z/OL].http://baike.baldu.com

[2]苏爱萍:村务财务公开与农村社会发展——胶东4村村务财务公开工作的调查[J],山东社会科学,2006,(06)

[3]中纪委关于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若干意g[Z/OL].http://mzj.huoshan.gov.cn/sites/view.php?id=4112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Z/OL].http://www.law-lib.com/law/law-view.asp?id=402

[5]张晓环论我国村务公开制度的完善[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胡键,信息流量与政治稳定[J]社会科学,2004,(02)

[7]冯杰文,社会资本的缺失对村民政治参与的影响[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9,(03)

[8]郑传贵社会资本与农村社区发展——以赣东项村为例[M],学林出版社,2007

[9]李军,村民自治中民主监督困境的社会资本分析——以滨村村民自治考察为例[D],上海大学硕士论文,2005

[10]杨昌锋,把村务公开搬到网上去[EB/OL],http://www.china-fan-tan,net.2010-04-24

[11]李广,王继新等,村务公开制度与村务信息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06)

[12]卢云东,村务网上公开值得推广[EB/OL],http://news.xhby.net.2009-10-10

[作者简介]黄彬红(1972-),女,浙江黄岩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郑高化(1971-),女,浙江临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政治。

[收稿日期]201l-02-18

责编:黄晓梅:校对:芙蓉

作者:黄彬红 郑高花

村务公开研究论文 篇3:

怎样才受群众欢迎

村务公开作为一项得民心、合民意的好制度,重在执行、重在落实,而建立起全方位、多渠道监督体系,是使村务公开制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

山东省的村务公开制度建设,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的。莱西、昌乐、郯城、安丘等县市,通过在农村实行“两公开一监督”、村务财务“八上墙”、“十榜一箱”等多种形式,探索建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

山东省共有村民委员会86699个,已建立和实行村务公开制度的有82837个村,占95.5%,其中执行较好的有64144个村,占77.4%,一般的16902个村,占20.4%,较差的1791个村,占2.2%。

全过程公开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在不断变化和转移,村务公开制度建设也必须适应形势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规范。

昌乐是个代表,一是在公开事项和内容上,由过去只对办事结果的事后性公开发展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由过去只注重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公开发展为对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的全过程公开。做到群众在决策前要了解,决策过程中要参与,决策后的执行情况要监督,从而把村务公开的过程转变为群众参与民主决策和进行民主监督的过程。在公开内容上,紧跟群众关注的热点,实行动态管理,群众最关注什么就公开什么,什么问题与群众利益最直接就公开什么。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他们的公开重点主要集中在上级政策、粮食征购、农资供应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群众求民主、求公道意识的增强,他们又将财务收支、税费收缴、“两工”使用、土地调整等群众最关心的八项内容规定为上墙公开的重点;近几年,该县又对村务公开内容进行了新的调整,增加了土地征用及补偿、失地农民安置及社会保障、种粮直补、村集体债权债务等项目,并将公开内容细化为农民负担、财务管理、土地管理、村务决策、事务管理五大类26项。

在公开的层次和措施上,由村级层面公开向县乡村配套全方位公开延伸、拓展。他们坚持把村务公开与县乡政府的政务公开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县、镇、村三级配套联动,并综合运用公开栏、电视、报刊等多种公开载体,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公开体系,使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多个层面上得到了解答。

面对面直接公开

以前有些地方的村务公开曾被戏称为“死公开”,即仅仅把公开的内容张榜上墙,至于别人能否看得懂,群众是否能弄明白就不再过问。现在的村务公开则被群众称作是“活公开”,就是把过去的“我贴你看”的单向公开改为“我说你问我回答”的双向交流,由“只见栏不见面”的间接公开形式向“既见栏又见面”的直接公开形式发展,使“死公开”变成“活公开”。莱西市通过每半年召开一次村民会议的方式,由村干部向村民述职、报告工作并面对面地直接公开村务和财务,群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当场提问,村干部要当面回答、讲清楚,这种活动被群众亲切地叫做“民主日”。

五莲县规定,在每月1日对村务、财务张榜上墙公开后的第五天,设立“质询日”。在“质询日”,所有村干部都要到办公室,当面解答群众对公开内容提出的疑问和“质询”。他们的公开制度中还规定:凡是公开后群众不满意的,必须坚决推倒重来,直到群众满意为止。章丘市在村务公开中建立和实行了“三日”制度。即每月15日的公开日,各村都要统一公开上月村务、财务方面的20项内容;每月18日为“询问日”,群众在查看公开内容后,如果对公开事项存有疑虑,或对村里工作有好的意见建议,经过16日、17日两天的酝酿,18日可到村委会办公室,向村干部进行询问或提合理化建议;每月20日为“解答日”,由村两委成员对群众反映的情况和提出的意见、建议,分别予以解释或答复,一时不能解答和处理的,也要向群众做出解释,限定时限解决。“三日”制度的实施,解决了村务、财务公开后群众有疑点无处问、有意见无处谈、有建议无处提的问题,使发现问题、询问问题、解答问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农村干群关系由隔膜到理解,到相互信任和支持,对化解基层矛盾、形成工作合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行,不仅使村务公开更贴近农民群众的需要,而且使村民对村务公开的态度和在公开中的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

主动点题

农村工作面对千家万户,涉及方方面面,有时会出现一些临时性事项,虽不在规定公开内容之列,但却是群众最想了解的事情。对这种在制度规定之外又是群众关心的事项的处理,许多县市采取了由群众以点题方式提出,村“两委”或有关部门按要求及时进行公开的方法。这一方式,既解决了村务公开中有的内容因形势变化快、制度修改不及时导致公开内容不全面、不及时、不到位的问题,又调动了群众参与村务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宁阳县葛石镇刘家庄村为了鼓励群众公开“点题”和多提合理化意见、建议,村里开通了“连心电话”、设置了“连心箱”。同时修订了《村民自治章程》,对提合理化建议、参与“点题”的村民,及时记入村民档案,并给予物质奖励;对有特殊贡献的村民,在村民代表大会公开表扬,给予重奖。

事前决策

过去的村务公开大多都是只对办事结果进行公开,这种公开由于都是事后性的,把事办完了,把钱花掉了,然后才把结果公开出来让群众知道。至于事办得合理不合理,钱花得对不对,公开本身并不能给出答案,所以有的地方出现“公开了,群众还是不满意”的问题。因为一个村如果把事情办得不合理、把钱花得不是地方,你纵然公开了,群众也当然会有意见。公开本身并不是目的,它的目的在于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在于使村里的事情办得公平、公正,使集体的钱花得合情、合理。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让群众直接参与决策,事先就知道并有权决定这些钱该花不该花,事先就知道并参与决定这件事该办不该办,并在办事和花钱的过程中再由民主理财小组进行监督,然后再全部公开,这既解决了事后性公开中的弊端,又可使群众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小后村,街道狭窄、杂乱,村两委计划整修道路,但有位村民违章建起的房子在路中间,怎幺劝也不肯搬迁。无奈之下,村干部商定,由村集体出资为他筹建新房,动员他拆迁。但一些村民对此有意见。怎幺办?村两委决定采用村务大事村民公决的办法,让群众投票决定。他们向每户村民发了一张“征求意见卡”,让全体村民对他是否该搬迁作出决定。结果,95%的村民同意要求他搬迁的动议,并否决了村两委关于由集体出资筹建新房的决定。投票结果出来后,该村民无话可说,只得服从民意自己搬迁,村两委也就本身未经村民同意就决定出资为他搬迁建房的做法,向全体村民作出检讨,一件可能产生干群矛盾的难事,很容易地就得到了解决。

村务公开作为一项得民心、合民意的好制度,重在执行、重在落实,而建立起全方位、多渠道监督体系,是使村务公开制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

监督落实

现实中政策的连续性和镇、村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仅有村一级的单独村务公开还不够,必须镇、村同步公开才能弄清真相,才能让群众真正看明白。如电费的价格、粮食的定级定价标准、税费的收缴数额等,都需要上下一起公开,群众才能知道是否有人层层加码多收了钱,或是压级压价少给了钱,这些都是只在村这个层次进行公开所不能解决的。因此,加强乡镇政府的政务公开制度建设,使镇村配套,联为一体,做到以村务公开促进乡镇政务公开,以乡镇政务公开带动村务公开,形成镇村联动,协同发展,整体推进的新格局,使村务公开的内容更真实、更可靠,就成为山东各地村务公开只的又一特色。济宁市在乡村配套公开中,由乡镇将涉农项目、资金、物资尤其是涉农价格和涉农收费项目等,专门汇集成册,发到农村各家各户,保证了村务公开与政务公开的互动性。胶州市杜村镇自2002年起建立“政务超市”,把每5天一个的杜村大集变为全镇的集中服务活动日。由计生、民政、投资服务中心等部门组成服务队,在集市上公开接待群众,对有关计生、民政、宅基地等涉农问题进行联合办公,集中办理,当场解答;不能当场解决的,提交党委政府研究后,在下一个大集上面复群众,确保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邹城市北宿镇创建了政务公开中心,建立了高标准永久性公开栏,将涉农政策和办事依据、办事人员、办事程序、办事时限、收费标准等全部公开,把公共权力的运用置于群众和社会的有效监督之下,以政务公开带动村务公开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作者:王在水

上一篇:道德意识研究论文下一篇:宪法法治体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