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信息管理论文

2022-04-17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重要作用。当前,一些城市的城市规划还面临着尚未实现全域管控,城市规划在执行过程中失灵等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今天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全国城乡规划改革工作座谈会,研究推进城乡规划改革的总体思路,部署城乡规划改革重点任务。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城乡规划信息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城乡规划信息管理论文 篇1:

城乡规划勘察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建设研究

摘要:在城乡规划各阶段,工程地质环境的辅助决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后期设计、施工、运维的费用投入与环境安全,为实现城乡规划的经济性、生态性、安全性提供地质技术支撑,确定开发建设城乡规划勘察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本文介绍了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基础架构,评述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并对工程地质成果辅助城乡规划进行了概要阐述,同时也提出了系统后续升级中涉及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规划勘察;架构;分析评价

Key words: Planning investigation; Framework; Analysis evaluation

1 概述

在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面临有限的城市用地和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面临规划建设与工程地质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各规划阶段工程地质环境的辅助决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后期设计、施工、运维的费用投入与环境安全,因此,服务于城乡规划建设,为实现城乡规划的经济性、生态性、安全性提供地质技术支撑,建立城乡规划勘察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的需求凸显重要。

本文主要论述城乡规划勘察信息的存储、查询、统计和分析评价等。主要内容为GIS地图的可视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建设场地稳定性评价、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分析评价等。

2 技术路线

2.1系统层次框架设计

见图1。

2.2主要采用的技术

本系统基于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Orcale数据库和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端)架构、 Microsoft Visual C++6.0与集成开发环境和ArcGIS Engine开发工具。

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端)架构,使服务器可以集中管理核心资源(公共信息资源和软件资源),同时客户机也具有充分的自主控制的能力(本地数据资源和辅助决策资源),并且客户机需要专业地质功能,需要具有足够的计算能力。因而采用客户机模式,可以灵活地配置软件部件,充分发挥客户机和服务器的计算能力。

采用Oracle数据库和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可充分利用已有的软件和数据资源,并具有较高的成熟度和稳定性。

系统客户端采用ArcGIS Engine,通过COM组件技术,构建定制的GIS应用。

2.3系统功能架构

见图2 。

3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3.1数据查询

在规划勘察数据专业化架构设计的基础上,通过SQL语句和ADO数据库访问技术,对数据库中存储的规划勘察数据,进行智能化查询。

系统支持根据不同目的来设置查询条件,以此完成对现存工程数据的高效搜索功能,并且可对搜索结果进行,分析、浏览、导出、再查询等处理。

系统主要支持四种智能化查询方式:属性条件查询、地图查询、坐标查询、特征地物查询。

1)属性条件查询

从专业查询的角度出发,系统支持对三大类专业数据的查询功能,分别是:规划勘察工程数据的查询;钻孔资料的查询;成果图文档资料的查询。

2)地图查询

系统支持结合GIS地图,从地图上框选空间范围进行工程查询的功能。系统支持五种方式的地图空间查询:矩形选择、多边形选择、圆选择、线形缓冲选择、点缓冲选择。

3)坐标查询

通过坐标查询,可根据精确的空间地理坐标,进行精度更高的空间查询。系统支持四种方式的坐标查询:矩形范围、多边形范围、圆形范围、线形缓冲范围。

4)特征地物查询

系统可深度结合利用ArcGIS地图,根据ArcGIS地图中的特征地物(如主要道路、标志性建筑、标志性山体、标志性水体、小区名称等),进行相关的智能化查询。

在特征地物查询中,系统支持智能模糊搜索功能。可根据特征地物名称的个别文字,自动搜索ArcGIS地图上的相关可能地物,并列出可能性较大的特征地物的精确名称。

3.2数据统计

系统从三个角度提供了对工程数据和文档资料的统计(勘察工程、勘察钻孔、勘察图文档)。勘察工程提供了11种类别的工程统计,勘察钻孔提供了14种类别的钻孔统计,勘察图文档提供了9种类别的图文档统计。

3.3分析评价

根据规划评价的实际专业应用需要,系统设计实现了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剖面图、柱状图、桩端承载力等值线、地下水埋深等值线等多种图形化的技术指标分析应用。

3.3.1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系统依托《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 57-2012)进行工程建设适宜性定性分析和工程建设适宜性定量评价。

1)定性分析评价

根据规范要求,交互录入相关的定性评价因子。系统在后台将选择结果,进行计算机量化转换处理。根据规范要求“从不适宜开始,向适宜性差、较适宜、适宜推定,以最先满足的为准。”,进行定性分析判断,得到分析结论。最后,可自动生成报告。输出显示交互的定性分析数据以及软件自动分析得到的结论,界面见图3、图4。

2)定量分析评价

根据规范要求,交互录入定量分析相关因子与参数。交互录入定量参数指标时,系统会根据规范要求,自动实时进行数据合法性检查,确认数据合法之后,进行下一步的计算分析。最后,自动生成报告。输出显示交互录入的相关定量分析参数数据以及软件自动计算分析得到的结论,界面见图5、图6。

3.3.2技术指标图形化分析应用

1)剖面图

剖面图展现一定范围场区内的工程地质信息:地层分布情况、地层分布趋势以及水位、风化分布等相关的工程地质参数,图7。

2)等值线图

桩端持力层和地下水埋深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专业应用。本系统以等值线图形化的方式,形象直观的将对应的专业数据指标的分布情况展示出来,便于分析和进一步应用。

系统后台提供包含克里金插值算法、距离反比加权插值算法、径向基函数插值算法、样条曲面函数插值算法、矩形网格插值算法、不规则三角网TIN插值算法等多种插值算法的算法库。系统可根据离散的钻孔数据,按照归纳总结的专业规则,自动分析对比和选用最合理的插值算法,从而生成合理的等值线。

为了使等值线的显示效果更加直观形象,系统设计实现了渐变插值效果的云图算法,使得图形化效果更加直观,图8、图9。

4 结束语

城乡规划勘察数据管理与应用系统的建成,从地质环境安全的角度,对城乡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起到了重要的辅助决策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应技术规范要求,系统在今后升级中重点增加三维分析、浅层地温能数据管理与分析评价、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数据管理与分析评价等功能模块。为城乡规划安全提供地质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洪文,夏薇,金晓媚.镇江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J].现代学术研究杂志,2012(4):83-86.

[2]金江军,潘懋,赖志斌,等.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及其应用[J].信息技术,2006(4):15-18.

[3]吴冲龙,牛瑞卿,刘刚,等.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与解决方案[J].地质科技情报,2003,22(3):67-72.

[4]彭卫平.城市工程地质信息系统研制模式探讨[J].城市勘测,1999(4):45-48.

[5]方晓丽,张丽琴.杭州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M].中国地质大学,2008.5.

作者:李洪文 徐为海

城乡规划信息管理论文 篇2:

住建部:加快推动城市总体规划改革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重要作用。当前,一些城市的城市规划还面临着尚未实现全域管控,城市规划在执行过程中失灵等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今天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全国城乡规划改革工作座谈会,研究推进城乡规划改革的总体思路,部署城乡规划改革重点任务。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表示,在城乡规划方面要做好四个转变:一是从中心城区向全域管控转变,做好“统筹规划”;二是从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做好“存量规划”;三是从注重物质空间布局向以人为核心转变,做“民生规划”;四是从技术成果向公共政策平台转变,做好“制度规划”。

她要求,要通过“树威信,补短板,增能力”,重点从4个方面研究推进城乡规划改革工作:首先,要加快推动城市总体规划改革,将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改革简化为“一张图”“一张表”,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和监督改革,实施“一督查”“一公开”“一报告”,同时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有同意修改权力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的审查内容;其次,要着力提升城市文化特色和生活品质,各城市要分层次有重点开展城市设计,大力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同时,要提升城乡规划治理和服务水平,简政放权,推进城乡规划管理“放、管、服”,全面推进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建设,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协调多元利益诉求,发挥城乡规划信息管理平台的作用;此外,要继续推进省域空间规划工作。

城乡规划信息管理论文 篇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一种基于中国特有国情,而走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发展道路。它与原先只重空间成长的发展套路不同,它更注重居民的生活体验,其宗旨是以人为本。而城乡规划专业与新型城镇化相辅相成,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城乡规划有着新时机。而为了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更加契合新型城镇化的背景,就需要高校积极做好教学改革探索。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

一、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新型城镇化是由于我国社会形态的不断推进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其关键在于摒弃了原先城镇化发展道路中一味只求空间扩大化而忽略了居民感受,或忽略了城市发展远远跟不上空间发展实际情况的弊端。而新型城镇化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发展道路,其最为重视的就是居民的生活体验。在我国经济不断上升,义务教育不断推行的数十年间,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知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于城乡共同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大,他们渴求乡村与城市得到协调,进一步的发展,让自己过上更为舒适,更为现代化的生活。这就需要城乡之间的合理规划,不断改进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形下,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探索,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相接轨,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学有所用。

二、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的改革目标

(一)城乡规划专业的细分

地方高校的城乡规划专业,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专业型人才,服务于城乡区域发展。但是就该专业目前情况来看,该专业所覆盖的领域较多,学生在学习时学的专业性知识过多且过于庞杂,没有对专业知识进行细化,致使学生在学习时所学的专业知识广而浅。对于未来所从事的行业,没有清晰的定位,也就没有对自己未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眼光。此时,就需要对城乡规划专业进行详细地划分,对于研究不同课题的学生进行专业化培养,比如:针对我国南北差异的问题,可以细化为南部发达小城镇的城乡规划方向研究,以及西部落后小城镇的城乡规划发展研究,再比如,可以将城乡规划方面的道路规划,景观规划进行细分,使学生能够朝着不同的专业方向选择自己更为感兴趣的方向去进行仔细钻研。

(二)优化城乡规划教学队伍

对于我国目前高校的教学方式来说,教师依旧在高校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对于刚刚步入高校的学生,对其所选专业的专业课往往没有基础,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从无到有地积极引领。因此,在高校对城乡规划专业进行改革时,需要对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师群体进行优化。首先,由于学生在刚刚接触城乡规划专业时,对专业理论的储备几乎是空白。所以各个高校在对城乡规划进行优化时,首先,需要针对该专业教师们的专业知识进行甄选,选择专业理论强的教师队伍。其次,地方高校要对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师进行培训,使其专业知识处在时代的前沿。第三,高校应该开展选拔或比赛等形式来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授课技巧,让教师对自己的讲课能力进行自主提高。

(三)设计科学的教学课程

在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现阶段,地方高校对于城乡规划的积极探索,不光光要要求教师,同时也应该仔细的对自己所采用的教材进行积极的研判。因为原有的教材,所适用的是原有的城乡发展环境,对于现在的情况是落后的。这就导致了由传统模式所培养出的城乡规划毕业生以及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不能与现实生活进行很好的契合。这就需要高校对于课程体系进行积极的研讨,使之与现在的城乡发展情况进行匹配。而为了使教学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师应该积极开展研讨活动,将课本内容进行筛选,保留与新型城镇化契合的知识内容。

(四)校企合作搭建城乡规划专业实践平台

城乡规划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了确保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够学以致用,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运用在建设新型城镇化道路上。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专业实践平台,学校可以与社会企业形成合作,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在企业中学到,现阶段我国最新的城乡规划设计理念。并且在实践中将自己所学的课本上的知识实实在在地运用到实际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协调城乡规划的能力,以及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城乡规划所要做的事情,利用实践去检验真理。并且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城乡规划专业,为我国的居民幸福指数以及中国社会的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形成对于专业的认同以及专业自豪感。

(五)实现基层调研

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长时间的呆在校园里一味地去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与社会所脱节的。这时就需要让学生真真正正地深入基层,去了解城乡规划专业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上的重要性。而为了完成这一目的,就需要高校组织学生进行田野调查,让学生到真实的城镇中去观摩,做好实地调查。并且在田野调查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作业的布置,使其规划设计的作业与现实生活相贴合,让学生的设计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運行下去,而不是所设计的内容与实际相去甚远,与真实的居民感受相违背。

(六)实现多样化的评价机制

城乡规划专业是一门很强的实践性专业,对于实践性专业强的科目,其评价标准不能是单一的,不能唯分数论。这就需要高校积极探索出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机制,目前的评价机制是以专业知识为主,而轻视了实践内容。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需要以实践成绩为主,实践成绩包括学生进行田野调查所调查内容的完善性,以及根据田野调查所做出设计,对于现实的符合程度,以及校企合作平台中学生对于现在的新型城镇化的理解,均被列入在实践成绩中。除此之外,才是学生的专业知识评价。

(七)构建高新技术教学平台

城镇化的发展是随着社会需求以及国家经济所不断更迭的。所以,城乡规划的专业知识就需要随着城乡发展不断地进行演化。为了能够及时地跟随演化脚步,就需要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知识的学习。作为高校的城乡规划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摩网络上优质的城乡规划专业知识,可以利用优秀的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指导学生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及学习到国内国外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且,由于网络教学是不受时间空间所限制的,学生可以对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随时随地,多次重复地不断观摩学习。并且在网上的资源是遍布世界各地的,让学生可以领略到不同地点,不同的发展情况,是如何进行城乡规划的。这样的教学手段,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让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新城镇化背景下如何进行城乡规划专业知识的学习。

三、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探索

(一)加强城乡规划专业教学队伍的建设

学生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否与实践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讲课方式和教师的专业水平上。所以想要真正对地方高校中关于城乡建设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首先就需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

一方面学校需要联合当地人事部门,把好教师的入口关。也就是在引进城乡建设专业的教师时,就需要通过提高门槛,把真正有自己思想,有专业素质的专业课教师选进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和其他地方的双一流大学进行联合教学,加强对于教师专业水平的培养。通过举办学术交流会或者交换讲学等活动,给教师之间建立起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让教师们通过日常交流,解决自己在日常课堂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当然,还可以将各地的在城乡规划专业方面比较厉害的人才集中到一起,建立起信息化的人才智库,让教师可以通过智库打破地域的限制,将自己在城乡规划专业的讲课过程中一些好的经验及时通过互联网分享给其他教师。这样的多种措施会帮助当地城乡规划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给学生提供一个更高效率的学习环境。

(二)重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城乡规划是近几年越来越多人比较关注的话题,因为城乡规划的整体效果直接关系到了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进程,所以作为为城乡规划事业提供人才的城乡规划专业也越来越受到更多人关注。而且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和对人才的更高要求,人们开始逐渐的转变过去比较简单的人才培养方式。

过去对于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相关的理论积累。所以从各大高校出来的高材生在真正走向城乡规划工作一线的时候并不能及时适应工作岗位,很多知识不能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现在要改变这种仅以理论知识积累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把城乡规划的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的积累结合起来,让这些高校的人才走出校门的时候可以直接适应基层的城乡规划工作,将自己所学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也应该将对于综合知识的整体联系作为城乡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内容。因为城乡规划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比较强的工作,在实际的城乡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应用不同的知识去解决。所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于日常综合知识的培养。

(三)创建生活化情景

城乡建设专业本身就是一门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专业学科,所以将日常城乡建设过程中会遇到的生活化场景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从实践的角度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同时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在引入这个教学内容,开展具体教学活动时能否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有着直接关系。所以,通过创建生活化的场景展开课堂教学,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他们建立起知识与实际之间的联系。

生活化场景的引入就是在开展教学内容之前,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当地城乡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例筛选出来,然后通过在课堂上进行分组扮演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到案例解决过程中。之后可以邀请部分学生对本小组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讲解。最后教师可以将实际中的城乡规划部门是如何解决的进行分享,让学生自己对实际的方案和自己的方案进行对比。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真正体会到实际与课本知识的差别,以及通过自己的研究讨论,加强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在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能够快速地适应真实的工作节奏。

(四)多样化设置教学内容

城乡规划是一种综合性较强且与社会发展过程紧密结合的工作,要求学生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才能在工作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达到创新的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的要求也就更高。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和所確定的教学目标,设置灵活多变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完成综合知识的积累。

一方面,需要设置提高专业水平的实践类内容。城乡规划中的创新型人才有一个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结合起来的能力,所以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在去完成理论知识的教学基础上,将实践经验的教学加入到其中。具体可以通过与当地的企业合作,开展教学研究,邀请相关企业和城乡规划部门的工作人员到学校开展讲座,分享一下平时在城乡规划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与专业相关的各种实践问题以及处理方式。也可以邀请同学们到企业内部去具体实践。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们加强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联系,提高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

另一方面,需要设置紧跟时事热点与前沿科技的内容。城乡规划的人才,就需要对现在比较先进的技术和相关的制度有所了解,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现在时代真正需要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对专业内涉及到的先进技术和相关的先进制度进行分析整理,将其加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及时了解到现在时代最需要什么,这样学生在到达城乡建设工作岗位的时候,就能知道目前社会发展最需要什么。

(五)加强信息化教育

在信息化普及的今天,所有的工作岗位都少不了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城乡建设规划的工作中,大部分地区已经将信息技术的相关系统用于城乡规划的信息管理工作中。而且通过互联网去获取自己需要的相关资源也是城市规划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所以在城乡规划专业的改革中,加强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模拟城乡规划工作中信息管理系统,同时也应该将目前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些信息技术和获取信息的网站告诉学生,从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总结

社会之所以能不断向前发展,就是因为一直有处于城乡建设一线的工作人员前仆后继。同时做好城乡规划工作也是我国整体规划中最为重要的一步。所以对于创新型城乡规划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如何更好的在高校的城乡规划专业中培养人才出发,重点对培养城乡规划的专业性人才展开了一系列的策略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给我国各大高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启示。

参考文献

[1]覃永晖.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市场,2021(8).

[2]吕悦风,孙华,许俊杰."双一流"背景下农林高等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9(01).

[3]兰佩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机制研究[J].乡村科技,2019(009).

作者:袁赟

上一篇:专科卫生信息管理论文下一篇:工作流与设备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