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县农业推广论文

2022-04-17

摘要:2020年,城固县元胡收获面积近6000hm2,在元胡主产区实地测产,元胡平均单产7575kg/hm2,最高达11197.5kg/hm2,再次刷新了该县元胡单产最高纪录。该文立足城固县元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优势,着眼产业发展前景,浅析了城固元胡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城固元胡产业提供参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城固县农业推广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城固县农业推广论文 篇1:

扶贫力量来自四面八方如何能“同心”,怎样求“同向”

每到周末,城固县合丰村的干亩桃园里游人如织,路边农家乐生意火爆。村民赵立军说:

“多亏了县东发公司帮助我们硬化了村道,修建了观景台、观光步道,来这儿观光的人越来越多,农家乐也做起来了”。

企业帮助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是城固县实施“同心同向-助力扶贫”行动的一大举措。近年来,该县积极引导和动员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凝聚社会力量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

同心扶助

“能够帮助贫困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的内心是愉悦的”,城固县职业教育中心负责人张玮经常这么说。

在“六一”儿童节时,城固县职业教育中心联合张骞实验学校、县宏达职业培训学校等教育机构,为原公镇、橘园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送去文具、书籍,开展励志演讲,志愿者与84名贫困户家庭学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

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动员下积极参与贫困村基础建设、文化建设、医疗卫生等“公益惠民”活動,帮助贫困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县仁济、进田等民办医院走进贫困村,免费开展专家义诊,送医送药8.7万元,帮扶13个贫困村全部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

去年以来,城飞运输公司、坤安门业等4家非公企业出资50多万元,帮助贫困村硬化道路2.5公里,整修渠道4.3公里,改厕11个。

城固时代潮等法律事务所积极开展法治宣讲和法律讲座,为15户贫困户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参与矛盾纠纷调解27起,被群众亲切的称为“百姓法官”,营造了和谐的社会氛围。

智志双扶

城固县始终将“扶志”和“扶智”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扎实开展“明理、感恩、自强”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党员职工与贫困户“结对认亲”。

“这些志愿者娃娃们真不错,把我这屋里头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帮我理了头发!”小河镇石槽河村村委会门口,不少村民对着镜子欣赏自己的新发型。当天,城固县志愿者服务协会、栗子苑老年公寓等社会服务机构组织70多人的“志愿者帮扶队”走进各个贫困村,上门为村民理发、刮脸、打扫卫生。志愿者们多次为贫困人口提供生活帮扶、权益保障等专业服务,一对一帮助61户贫困户家庭化解生活中的困难。

县曲艺家协会等3家社会组织的文艺工作者也来了,他们与贫困村联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文艺汇演,播放励志影片,大力弘扬乡贤文化,激发贫困群众崇德向善、成风化人的精神力量。

今年以来,组织全县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举办以“政策宣讲+文艺扶贫+事迹报告+技术培训+法制讲座+三下乡”为主题的“大宣讲”活动165场次,建立爱心超市101个,让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关爱,激发脱贫的信心和勇气。

同向有劲

去年年底,陕西禾和公司向原公镇东原公村、垣山社区的106名贫困户集中发放产业扶贫的第一笔分红款,户均拿到1130元。

“我对脱贫致富更有信心了!”东原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新林激动地说,“虽然1000块钱不多,但对于我们贫困户来说,把股金入股给猕猴桃基地,什么也不用做,每年还能分红利,我们对基地有信心。”

汉中山花茶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与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通过提供就业岗位、技术培训指导、作物所需肥料、收购茶鲜叶订单等多种方式,带动150名贫困户脱贫致富,年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2017年以来,该县全面推广“企业+农户+基地”发展模式,帮助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实现自我“造血”。目前,全县29个龙头企业、45个现代农业园区、63个特色产业扶贫基地、309个集体经济合作社、67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向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068个,人均年稳定增收1.5万元以上。

为充分调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脱贫工作热情,该县组织部联合经贸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联合出台相关配套文件,将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扶贫帮扶工作成效与企业(社会组织)享受财政贴息贷款、土地使用计划和产业扶持政策等挂钩,有效调动全县124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与101个贫困村对口帮扶全覆盖。

城固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志伟说:“实施‘同心同向·助力扶贫’行动,有效调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整合社会资源投入脱贫攻坚,广泛凝心聚力,形成了人人关注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良好社会风尚,为全县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强劲支撑”。

作者:赖祥龙田进新

城固县农业推广论文 篇2:

城固县元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摘 要:2020年,城固县元胡收获面积近6000hm2,在元胡主产区实地测产,元胡平均单产7575kg/hm2,最高达11197.5kg/hm2,再次刷新了该县元胡单产最高纪录。该文立足城固县元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优势,着眼产业发展前景,浅析了城固元胡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城固元胡产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豆豆”;大产业;元胡;发展现状;前景展望

城固县位于陕西南部汉中盆地中心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3℃,年降雨量843.9mm,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誉。县域内交通便利,地理环境优越,为发展粮油、蔬菜、中药材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是全国最大的元胡种植基地县,被誉为“中国元胡之乡”[1]。2016年以来,元胡已成为该县产业精准扶贫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元胡产业不断做大做强,通过建强基地、打响品牌、提升效益,助推元胡产业提质增效,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农业经济大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1 元胡产业发展现状

元胡,又名延胡索、玄胡,为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20cm左右,药用其地下块茎,其形状呈扁球状,直径0.5~2.5cm,色黄,具有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之功效[2],为传统的配伍中药医药原料,是我国消费较大的常用中药材之一,也是该县主导性中药材作物和经济作物。因元胡块茎形状扁圆,色泽金黄,产量高,经济效益好,被当地人形象的称为农民致富的“金豆豆”。

1.1 成为精准扶贫支柱产业 2020年,该县元胡收获面积近6000hm2,元胡种植面积占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的65%左右,经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深入元胡主产区实地测产,平均每hm2产元胡7575kg。

上元观镇嵩山寺村六组村民王志华种植元胡0.087hm2,平均每hm2元胡产量最高达11197.5kg,再次刷新了该县元胡单产最高纪录。目前,元胡鲜品11.6元/kg,价格稳定,产销两旺,预计今年全县元胡总产45000t、总产值约5亿元。种植元胡已成为该县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脱贫攻坚产业精准扶贫的支柱产业。

1.2 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 元胡种植技术简单,每年10月上旬开始播种,次年4月下旬开始采收,生长期仅6个月,是种植水稻的最佳前茬作物,与同一生长期的小麦、油菜及其它蔬菜作物相比,经济效益高出5~10倍[3],一般每hm2收益可达8.25~12.75万元。该县元胡种植自1970年从浙江引种扩种以来,目前已积累了40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4],县域内元胡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汉江以南的董家营、上元观、三合、五堵、天明、二里等6个镇,从事元胡种植的农户达5万多户,元胡已成为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主要支柱产业。

1.3 营销网络初具形态 该县元胡种植历史悠久,由原来的散种散销,现已转型为以元胡种植重点乡镇、村组、协会、种植大户为依托,外地客商与本地客商相结合的元胡营销网络。成功培育出了元胡类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2个、龙头企业7个、加工企业5个,通过打造规模化生产基地、构建顺畅化市场渠道、培育专业化精深加工企业[5],使该县元胡产业产销链条不断完善,解决了药农生产和销售的后顾之忧。

1.4 无公害基地认证取得显著成绩 2014年该县制定了元胡地方标准,并编写了《陕西省元胡地方标准》,该标准于2015年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为全省元胡种植提供了技术标准。通过开展元胡标准化种植,该县的董家营镇董家营村、上元观镇口头营村均已取得了元胡无公害基地认证,实现了该县元胡产品质量安全、优质、稳定、可靠,进一步提高了该县元胡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2 城固县元胡产业发展的优势

元胡成为该县产业精准扶贫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2.1 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与元胡的生长习性非常吻合 元胡生长喜欢凉爽、湿润、温和的气候和肥沃、疏松的土壤环境。该县地处汉中盆地中心,北有秦岭、南有巴山,境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柔和,热量丰富,土地肥沃,生态条件与元胡原产地十分相似,与元胡的生长习性非常吻合。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元胡高效生产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也是元胡作为道地中药材能在汉中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

2.2 元胡品质优良,质量安全 元胡的主要有效成份为延胡索乙素,据陕西中医学院研究报道,该县元胡延胡索乙素含量≥0.06%,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所定≥0.05%的指标[5]。该县在元胡种植中严格按照《陕西省元胡地方标准》来执行,选址科学,种源纯正、灌溉水无污染,种植中坚持科学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预防,没有农药化肥超标和残留现象发生,生产的元胡品质优良,质量安全。

2.3 栽培技术领先,种植模式优化 元胡自70年代成功落户该县以來,农业部门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多次开展元胡生产试验示范,经过40多年的实地种植和对比筛选,现已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种植技术规范。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实施的《元胡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2014年获汉中市科技成果二等奖,2015年获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三等奖。

城固县是农业大县,主导农作物是水稻、小麦和油菜,常年种植水稻近1.8万hm2,而水稻又是种植元胡最理想的前茬,因为水稻田经过近半年的干湿交替管理可消灭大部分的病虫害,采用元胡+水稻的水旱轮作模式,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减少了农药化肥的施用,从源头上控制外源性污染物对元胡药材品质安全造成的影响,从本质上提高了元胡的品质,并能获得元胡、水稻双丰收。

2.4 “城固元胡”地理拥有商标 近年来,该县积极开展“城固元胡”品牌宣传推介,经过不懈的努力,2016年9月成功注册了“城固元胡”地理标志商标[5],目前正在申报驰名商标,将大大提高城固元胡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 城固县元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种植分散,生产管理不统一,单产水平不高 由于受劳务输出及2018—2019年元胡价格波动的影响,2019年秋元胡种植面积6000hm2,比往年减少了近2000hm2。生产中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为主,部分药农在种植中很多技术措施不到位,不能按照农技部门宣传指导的技术规范操作,主要表现为:一是多数种植户不进行深耕细耙、精细整地,长期以来造成土壤耕层变浅、变硬,通透性变差,保水保肥能力下降,不利于元胡前期出苗和后期生长。二是选种留种不科学,播种质量差,造成出苗不齐不全,缺苗断行现象严重。三是存在重荐现象,病虫害和草荒严重发生,造成元胡单产水平降低,商品品质变差。四是不能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使元胡的增产潜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3.2 人工投劳成本过高,生产效率过低 由于元胡块茎大小不一,种植田块又分散,在元胡的种植和收获上都没有可以替代人工的农业机械。全县元胡从播种到收获全过程全靠人工劳作,特别是采收过程劳力投入非常大,严重制约元胡采收效率的提升。随着外出务工潮的到来,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转移就业,劳动工价不断上涨,使元胡收获用工矛盾日益突现。因此,提高元胡播种、收获机械化操作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3.3 产业链条不完整,后续服务不到位 近年来,该县元胡产业虽然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整套的发展体系,但产业竞争力整体上并不激烈。虽然一些镇村采取了“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组织”或“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党员示范岗”等模式,但由于经纪人队伍组织滞后、人员分散,素质低、水平参差不齐,服务手段落后,管理不规范,经纪范围不宽等原因,目前还不能很好地带领农民解决元胡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元胡初级产品的产、加、储、销,转化为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应用都存在着链接不畅的问题,有的相当薄弱,甚至缺档,需要大力培育和扶持。除生产的组织引导、技术指导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工作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有力。

4 产业发展建议

4.1 推行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打造特色块状经济发展格局 元胡产业在城固县虽然已有一定的生产历史,但由于种植分散,生产管理不统一,元胡单产水平不高。2019年5月,城固县举办的元胡产业发展论坛,为元胡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发展指明了方向。建议在元胡产业的发展上由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逐步转化为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规模化种植,打造特色经济发展格局,通过发展专业村、专业镇,强有力地推进产业化,使元胡生产的规模、整体水平和效益大大提高。在元胡的生产管理上推行统一深耕细作,避免重迎荐,合理密植,及时进行病虫草害的预防,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元胡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4.2 采用机械化种植收获,扩大元胡种植业面积,增加复种指数 元胡播种和收获属于精耕细作的农活,单纯的人工操作投劳成本较高,占用农时较长,采用机械进行播种和收获可以大大减少人工的投入,缩短播种和收获的时间。元胡生长期比别的农作物相对要长一些,种植元胡不仅可以调整种植结构,而且元胡地上莖叶茂盛,凋萎后还能起到用地养地、培肥地力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陕南粮食和蔬菜作物播种面积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可以通过扩大元胡种植面积、增加复种指数来提高粮食和蔬菜产量及经济收入。现有的复种模式有:于元胡种植初期(10月下旬),在其畦沟内套种甘蓝、菜花或青笋,12月下旬或次年1月上中旬将其收获。开春后,在畦沟内移栽玉米或芋头,元胡收获后的空档再收玉米,也可在元胡收获后于玉米或芋头行间再播种一季速生蔬菜。元胡与蔬菜、玉米套种,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菜粮的产量,也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4.3 加大政策扶持,提高科研水平,健全“育、繁、推、销”体系,发展产业化经营 2019年5月举办的元胡产业发展论坛,来自台湾、四川、安徽、陕西等地的10家医药企业与该县当地元胡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签订了购销战略协议4个,元胡购销数量达7000t。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该县全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元胡种植、流通、初加工,贷款700余户,金额3750万元;支持产业链下游深加工,制药等企业,贷款3户,金额1200万元,为全县元胡产业复工保春耕送去了金融“及时雨”[6]。

农业科研机构应改善科研设施,提高科研手段,组建育种繁育基地,加快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做到良种良法配套,不断改进和提高元胡的引种、育种和繁殖水平。建立“育、繁、推、销”体系,积极开展新品种选育和品种更新工作,并向元胡种植基地提供元胡新品种,加大科研培训宣传力度,提高科技人员和元胡种植户的科学种植水平。引介以白云制药公司、天谷公司为代表的元胡深加工制药企业与药农签订购销协议,实现“科研、生产、加工”一体化,使元胡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让元胡这个“金豆豆”孕出大产业,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民的经济收入,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参考文献

[1]龚玉秀,薛志秀.浅谈城固县元胡产业的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J].陕西农业科学,2008(3):134,174.

[2]元胡[EB/OL].https://baike.so.com/doc/4696127-4910233.html#refer_4696127-4910233-15730291.

[3]张盼,赵元宏.关于如何做大做强城固元胡产业的思考[J].汉中科技,2014(4):6-7.

[4]何剑,魏焕志,闫健全,等.汉中元胡产业高产高效栽培综合配套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8,64(02):91-94.

[5]邬正鹏.城固举办元胡产业发展论坛[EB/OL].https://xian.qq.com/a/20190527/005033.htm,2019-05-27.

[6]雷和平,陈洪波.陕西城固县:金融支持元胡产业复工复产[EB/OL].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qy/dfjr/202003/t20200329_186681.html,2020-03-29. (责编:王慧晴)

作者:龚玉秀

城固县农业推广论文 篇3:

城固县羊肚菌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羊肚菌别名羊肚菜、阳雀菜、包谷菌,属子囊菌亚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因其菌盖外观形似羊肚而得名,是一种珍稀食(药)兼用菌,营养丰富,香味独特诱人,含多种氨基酸、糖类、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属高级滋补品,被誉为“菌中之王”。羊肚菌市场价格昂贵,人工栽培效益高,有发展前景。

城固县地处陕西汉中盆地中部,是南水北调中线重要的水资源涵养地,气候温暖湿润,生态环境良好,是羊肚菌种植适生区。近年来,羊肚菌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固县区域特色主导产业之一。

1   发展现状与优势

1.1   发展现状   2015年城固县原公镇引种成功之后,通过政策扶持推动、龙头企业带动、科技服务拉动,城固县羊肚菌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20年全县羊肚菌种植面积达5 000余亩,年产羊肚菌干鲜品1 430多t(其中干品50多t),产值2.38亿元,覆盖全县12个镇(办),28个行政村。预计2021年全县羊肚菌栽培面积将突破1.3万亩,从业农户1 200余户,将成为陕西第一,是继四川金堂、简阳、梓潼,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后全国第5个羊肚菌栽培面积超万亩的生产大县。

目前全县有羊肚菌菌种经销企业3家,从事羊肚菌栽培和销售公司4家,专业合作社16家,100亩以上羊肚菌示范村7个,100亩以上种植大户27户,20亩以上种植大户46户,培育“中昇”“张伯强”“翠墨”等羊肚菌品牌3个,羊肚菌标准化烘干加工设备5台(套),每日可烘干鲜菌20 t,能够满足羊肚菌收获季加工需求。发展羊肚菌产业经纪人80余人,与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海南等外地收购商建立了合作关系,整体呈现产销两旺的发展势头。

1.2   发展优势

1)政府大力支持。近年来,城固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水、电、路、地、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加工企业、市场销售拓展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2)生态环境优良。羊肚菌属低温高湿、腐生型真菌,一般在冬春之交出菇,其产量与气候有直接关系。其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一般为18~22 ℃,孢子萌发适温为18~22 ℃,子实体在10~22 ℃均可生长,15~18 ℃生长势最好。

城固县地处汉中盆地中部,属暖温带与亚热带气候交汇区,北有秦岭屏障,南有巴山阻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早春寒流不易侵入,气候温和濕润,良好的生态条件是羊肚菌最佳适生区。

3)地理区位优越。城固交通条件便利,境内西汉、十天高速,108和316国道、阳安铁路和西成高铁穿境而过,加之汉中机场在城固境内共同构成了“6+1”立体交通网络,已经融入西安1小时经济圈、天水2小时经济圈、成渝3小时经济圈,为羊肚菌产品流通,保障西安、成渝、天水及周边市场供给提供了便利。

4)技术资源优势。城固县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椴木食用菌,直至上世纪末逐步转变到以发展袋料食用菌为主,50多年积累了大量食用菌种植经验。羊肚菌在城固县示范种植以来,种植水平相对较高,种植规模逐渐扩大,菌种培育、示范种植、市场销售链条完善,菌种销售已辐射汉中及周边区域。特别是近年来因为经济效益高,群众发展意愿强烈。城固成立了“中国秦巴羊肚菌研发中心”,将为生产企业、种植基地培育羊肚菌生产技术带头人,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5)种植效益突出。羊肚菌生产周期短,生长季节在冬季和初春,生产效益远高于其他作物,而且收获后不影响下茬作物种植。我们推广种植的“菌稻”“菌菜”模式经济效益高出平常作物30~50倍,十分可观。

6)市场前景广阔。羊肚菌含粗蛋白20%、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38.1%,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含量高达1.76%,在民间享有“素中之荤”美称。羊肚菌中含抑制肿瘤的多糖成分,以及抗菌、抗病毒活性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病毒等诸多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羊肚菌营养价值的普遍认同,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大。

2   存在问题

2.1   菌种质量标准不高   羊肚菌遗传性状不稳定,较易发生变异,多次扩繁的菌种直接用于大面积栽培,有可能导致出菇率降低甚至绝收,菌种质量问题已成为当前发展羊肚菌产业的风险因素。城固现有的3家羊肚菌菌种企业,受资金、技术、设备限制,标准化生产程度低,菌种质量稳定性不高,长速不均匀、大幅度减产等问题时有发生,且菌种仅能满足全县70%的市场需求,其余30%菌种均由种植户自行从四川、重庆、湖北等地调入。

2.2   栽培技术有待改进   羊肚菌栽培技术研究滞后于产业发展,对羊肚菌遗传特性、营养条件、生活史、育种方法、菌种保藏技术、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调控机制、营养转化袋作用机理、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等方面的研究很不到位,有的甚至是空白,栽培技术改进、提升和推广存在较大障碍。

2.3   产品质量控制不严   县域内羊肚菌主要分布在三合、原公、沙河营、柳林、董家营、莲花等镇(办),规模化生产基地较少,生产规模不一,发展布局不平衡,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部分种植者不能自觉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产品质量控制不严,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能保障。一些经营主体和农户对羊肚菌生产效益期望过高,盲目跟风,缺少对环境、气候、土壤等条件的考察和选择,造成投资失败。

2.4   消费市场波动较大   全国范围内,很多地方动辄建设上千亩羊肚菌栽培基地,将羊肚菌作为脱贫致富项目;一些其他领域的投资者转向投资羊肚菌栽培,原来种蘑菇、香菇等食用菌的也开展羊肚菌栽培,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羊肚菌相当一部分是作为鲜品销售的,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在产品深加工方面,龙头企业规模小,只能进行简单的烘干,没有深层次加工设备和技术,产品附加值低。

营销体系尚不健全,产品品牌较少,目前城固县羊肚菌产品注册商标不足5个,且无省级以上知名品牌,大多产品以本地销售为主,缺乏专有流通交易市场,信息滞后,难以保障种植者经济效益最大化。

2.5   异常气候风险难控   目前羊肚菌主要是顺季栽培,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极端恶劣天气常导致减产甚至绝收。设施化栽培羊肚菌尚在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配套  技术。

3   建议与对策

“十四五”期间城固县将以延伸产业链条为抓手,合理布局产业,强化加工贸易,到2025年将羊肚菌面积稳定在1.5万亩,总产量保持在4 500 t,总产值达到5.5亿元以上,打造全国优质羊肚菌生产供应基地、陕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区域性羊肚菌全产业链集散交易区(中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3.1   强化政策支持,整合惠农资金   建议政府设立羊肚菌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每年财政预算1 000万元用于扶持产业发展。可将羊肚菌产业发展项目纳入涉农资金整合项目,县财政、农业、发改、经合、水利、电力、科技部门和有关镇(办)要围绕羊肚菌产业菌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园区建设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包装项目,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农业部门要尽快将羊肚菌生产、加工机械纳入农机具补贴名录;金融部门要灵活金融服务方式,放宽信贷政策,为羊肚菌产业提供贷款服务;水利、电力部门要出台优惠政策,切实保障羊肚菌生产环节灌溉用水和机械用电;加大对羊肚菌产业经营主体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引导更多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参与产业发展。

3.2   强化研发投入,攻克技术壁垒   依托中国秦巴羊肚菌研发中心积极开展羊肚菌全产业链研究服务:针对不同生态环境的品种选育、配套技术,攻克技术难点,解决多次扩繁菌种遗传性不稳定问题;制定《羊肚菌生产技术规范》等规范和标准,针对羊肚菌加工行业所需共性和关键技术开展研发;开展优新品种选育、提纯复壮和引进示范推广,加强羊肚菌种质资源研究与保护。改善现有菌种生产条件,推广优质菌种,扩大优新品种覆盖率,提高羊肚菌单产和品质,有效规避种植风险。到2025年建成羊肚菌现代化菌种厂2~3个,承担全县及周边县区菌种供应任务。

3.3   建设示范基地,推广标准化种植   根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劳动力资源等要素,对羊肚菌栽培品种、栽培方式、保鲜加工等进行科学规划,精细布局,围绕原辅材料、生产环境、栽培管理、加工销售、存贮物流等,健全完善标准体系,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

完善水利灌溉、质量安全控制、采后处理、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大力推广“集中制袋、分散出菇”专业化分工生产模式,实现“分工专业化、生产机械化、管理标准化、布局集约化”。提升扩大羊肚菌生产设施基地标准化程度,建设大跨度拱棚,完善园区水、电、路等配套建设,提高机械应用率。依托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带动农户优化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建设种植专业村,开展标准化种植、品牌化经营,实现区域性产业规模效益。

3.4   加强技术体系,健全服务模式   推广“专家+试验示范基地+农技推广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技术模式;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集中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共性、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强化示范引导,培养一批生产专业村和专业户,抓好实用技术培训,重点推广袋料栽培、机械调控干燥、脱水保鲜加工技术,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3.5   扶持经营主体,探索生产模式   开展羊肚菌全产业链式培训,培养一批实用性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引导培育市场经营主体,鼓励和引导羊肚菌生产、加工、销售和技术服务等企业和组织,成立羊肚菌产业联合体,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探索创新“菌菜轮作”“羊肚菌—竹荪轮作”“稻菌轮作”栽培模式。

3.6   规范菌种管理,健全风险管控   做好农资市场监管,严把菌种生产关,建立菌种准入制度。要求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生产单位必须持有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做好气象技术指导服务,探索建立预警监测机制,及时发布预报预警,提醒种植户关注天气变化,及早防范,应对极端天气对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推行商业保险,引导供种者和生产者购买商业保险,有效规避自然灾害损失。

3.7   加强质量检测,开展产品追溯   开展产品质量监控,建立防伪追溯系统。以产品数字身份管理系统平台为依托,实现菌种、产品一物一码,生产、加工、仓储、流通、销售全程追溯。该平台还应具备统计终端销售信息、农户信息,开展数字化管理与移动营销支持等功能。

3.8   培育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条   通过补链、延链、强链构建“汉中羊肚菌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三级品牌体系,借助专业市场扩大影响、树立形象。

吸引社會资本,开展羊肚菌烘干、仓储、速冻、食用菌功能饮料、羊肚菌保健品、羊肚菌即食产品加工等项目,全力打造集羊肚菌现代化生产、科技研发、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市场交易、装备制造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食用菌产业集群。

3.9   建立物流中心,畅通贸易渠道   建设城固羊肚菌特色销售物流中心,配套建设冷藏库、物流仓储设施;建设羊肚菌数字化产品交易平台,对接全国各大农产品交易市场,实时共享市场信息,及时掌握产销动向,发布销售信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接物流冷链资源,加快线上羊肚菌市场建设,鼓励企业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网上旗舰店。

建设食用菌专业交易中心,提供检测化验、储藏、交易等公共服务。建立羊肚菌特色销售网站,培育羊肚菌产品销售大户和专业物流企业,促进产业向高端服务业转型升级。

3.10   做好宣传推介,创建特色品牌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城固羊肚菌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坚持市场为主、政府推动、各方参与的原则,培育“汉中羊肚菌”区域公用品牌,树立“汉中羊肚菌”国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象,实现羊肚菌种植、加工、包装、品牌推广“四统一”。鼓励经营主体开展自主品牌创建,支持利用自有品牌在国内外销售,积极做好绿色、有机认证。加强品牌营销推介,将城固县打造成全国羊肚菌品牌化生产基地。

作者:薛汉刚 田浩 徐俊 赵延双 韩进

上一篇:党校计算机教学论文下一篇:高校计量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