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存在问题探讨论文

2022-04-25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阐述食品安全形势及其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提出完善株洲市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措施。关键词: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现状对策食品检验检测是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食品的卫生、质量安全进行系统的检测与评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网络存在问题探讨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网络存在问题探讨论文 篇1:

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

摘 要:经济新常态下,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是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状况调查,深入了解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现状,探讨分析目前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存在问题,并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政府政策资金支持,校企拓展合作空间和学生个人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完善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 就业 指导服务 体系 对策建议

大学生创业就业难是社会问题,也是现实问题。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重要措施。当前,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指导服务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目前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存在问题,如何构建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服务新体系,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大学生创业与就业形势分析

经济新常态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下的客观存在的状态。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发生一系列新变化,基本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发生变化,经济结构优化发生变化,第三产业主体发生变化。2016年,受到国内经济影响,大学生创业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作为高校毕业生这一就业群体,这将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很大压力,大学生创业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我们通过组织对广州地区有关高校和招聘单位的专题调查,了解到大学生创业就业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创业困难主要体现在:创业意识较低,调查结果显示,39%学生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宣传工作开展不够广泛,大学生创业意识缺乏,而且,创业实践基地少,没有机会参与创业活动;创业激情较高,有24%大学生有创业欲望,而且表现比较强烈,大学生创业激情逐年增多,创业人数不断增加,但实际参与创业的比例还是很低,统计创业人数不到2%;创业环境欠佳,目前,大学生创业还没有得到社会、家庭和學校完全认可和积极支持,大学生创业还没有得到高校、地方政府和家长的大力鼓励和足够的资金资助;创业资金短缺,调查数据显示,38%的学生认为自己想创业,但没有资金支持。处于创业期或准备创业的毕业生,资金短缺是创业重大问题。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的资金资助政策,帮助大学生创业融资,但整个资助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得到落实。二是在就业方面就业困难主要体现在:工作经验缺乏,调查显示,有51.2%学生认为工作经验欠缺是求职过程中最大的困扰,没有得到企业的认可,平时也没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动手能力较差;专业能力不足,有31.4%学生认为个人专业能力不足是求职过程中主要障碍;缺少求职技巧,数据显示,有25.1%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欠缺对就业面试时很不利;冷门专业困难。调查结果有25.4%学生认为社会需求量饱和,对一些专业相当不容易就业;毕业学校歧视,专访中发现,36.7%学生认为非重点院校毕业生就业更难,很多大型企业在招聘时,一定要985、211工程院校毕业生,这些要求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影响较大。

二、当前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学科专业调整力度不够,创业就业指导服务水平较低

1.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存在不合理现象。有的高校在教育教学中存在很多比较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科专业设置方面改革力度不够,未能做到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去设置学科和专业。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未能得到全面开展。主要体现在高校的创业指导课程设置不明确,对创业指导课程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一种科学理论体系,有些高校未开设相关课程。创业指导服务观念落后。有些高校还是被动,他们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第二课堂活动,缺乏对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创业就业指导服务难以满足学生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业创业指导内容单一。面对创业就业指导服务问题,学生最需要的,就是学校给予指导服务工作是多样化、全程化的指导服务,这些内容主要包括创业就业政策与形势、创业就业技巧、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创业就业需求信息、职业适应能力、就业创业心态调整等等内容。但从目前有的高校的情况看,指导服务内容比较少,这显然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二是创业就业指导队伍较弱。高校创业就业课程指导老师,有的是学生辅导员、有的是行政管理干部,或者兼职教师,这些老师缺乏专业知识、缺乏实践经验,综合能力不强,比如很多老师都没有懂得最基本的教育学、法律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又没有了解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所具备的创业就业知识,很难保证创业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三是创业就业服务形式落后。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服务老师,受到工作要求和专业知识局限,在全程化的创业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上,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和问题,造成指导工作和服务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

4.高校创业就业实践基地未能满足学生需求。目前,高校都能通过各種方式和形式设立大学生创业就业实习基地,比如: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但有的高校仅仅是形式上的做法,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且,基地数量也不多,仅能供一部分学生实习或实践,未能满足大学生的各种专业学生的需求。

(二)创业政策落实程度较低,创业就业环境未能得到较大的改观

1.产业转型升级不合理。从经济社会角度分析,通过发展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创业就业难与经济转型升级速度缓慢有着密切关系,地方经济产业层次偏低是导致对大学生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2.国家创业政策不够完善。国家为解决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制定了一些促进就业创业方面的措施,比如税收减免、小额贷款、奖励政策、扶持补贴等,但从整体上看很多地方的很多政策浮于表面,没有得到落实。

3.创业服务机构不健全。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服务机构设置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创业服务机构不健全,规模上并不大,数量上较少,对创业者的服务都不能满足开展工作的要求。创业程序存在比较复杂繁琐,各项行政审批手续特别多,没有形成“一站式”的创业服务体系。在创业就业辅导方面,各级政府虽然建立了各种创业辅导服务机构,但由于创新创业培育辅导工作总是走过场的形式,而且,机构缺少持续性和广泛性工作,往往导致毕业生创业成功率不高。

4.创业扶持手段仍比较单一。目前地方政府在融资方面对创业者的扶持力度不大,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为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其他方面的扶持如税费减免、创业补贴、项目信息等没有明确,因此,造成毕业生缺少创业投资融资渠道,毕业生在选择创业项目时,更多倾向于启动资金少、风险较低的行业,对于一些较大的项目,资金局限,根本不能开展创业。

(三)企业选人机制不够健全,承担社会责任意识不强

1.用人单位选人偏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习经历和实践能力比较重视,影响大学生公平竞争,影响了毕业生的创业就业。

2.承担社会责任意识浅薄。有些企业对促进创业就业政策缺乏了解,很多优惠政策分散在工商、税务、人力资源等多个部门,且大多还停留在政策层面,使得许多优惠政策尚难以落实到位,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

(四)学生创业经验欠缺,创业就业能力较低

1.缺乏创业政策了解。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实施了一系列的创业就业政策,但毕业生对各项政策了解不全面,在调查中发现,37%的学生对政策的了解和理解不不正确,当然,也存在着不会利用现有的政策条件去创业就业,影响了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愿。

2.创业就业信息缺乏。很多毕业生常常面临这样的困惑,自己有创业激情和热情,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条件,就是不知从何入手,不知道该做什么项目。学生对创业项目选择比较困难,获得商业信息的能力有限,同时,也缺乏产品开发能力和相关技术能力的获得。大学生对国家鼓励和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了解不够、信息不畅,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热情。

3.创业就业观念落后。调查发现,有相当部分学生还存创业就业观念问题,就业区域选择还是较多选择广州、深圳、珠海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城市,选择的单位侧重于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外资企业,待遇高福利好、环境优的单位就业,认为只有在这些单位才能有更高的起点,更有利于实现自己人生目标。而对于到基层单位、中小微企业工作没有出息,缺乏对现实挑战的作为,影响了大学生创业就业价值观的实现。

4.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缺少实际操作的经验,对毕业生创业就业影响最大。创业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创业需要面对诸如创业资金、专业技能和社会关系等困难问题,尤其是难以找到合适的创业项目问题,作为一个刚出校门的毕业生经验不足,是承担不起创业的风险。

5.创业资金来源有限。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启动资金,拥有量非常有限,调查中,有39%的学生认为学生创业面临的最困难问题还是资金问题,资金筹集困难问题。虽然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激情,但缺少启动资金,也没方法,没有经济基础,无法走创业之路。

三、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途径探索

(一)不斷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创业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1.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本质上讲就是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高校人才培养,进行高等教育深层次改革,建立科学的教育体制机制。高校要结合地方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减少或撤销冷门专业,适时增设新兴专业,重视发展交叉学科专业,发展优势学科和专业,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毕业生的创业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问题。

2.加强创业就业机构建设。高校要建立健全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建立二级学院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小组,加强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重视创业就业指导教师配备,严格选择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如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等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与之相关的工作经验与社会实践能力。保证高校创业就业指导教师的质量。建立校外就业创业指导员的制度,邀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知名校友、国内外企业家等优秀人员担任校外就业创业指导员。加大创业基金投入力度,要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切实保障各项创业就业服务工作开展所需经费,保障创业就业活动经费落实到位。

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高校应该不断强化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就业能力。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科学设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重点内容包括创业就业理论,创业案例教学,如职业生涯与职业发展理论和规划指导,根据学校开设的不同专业的就业方向来对毕业生进行指导服务,开展创业实训,如进行各种就业的技能和技巧实际拓展训练,还有进行创新思维和创业教育。广泛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为大学生提供模拟演练机会,通过各类比赛,培养大学生创业激情,提升大学生创业思维能力。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利用各种方式积极开展创业工作交流,邀请各方面的创业成功人士来校举办创业讲座,创业交流座谈会,营造全社会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高校要加强创新班建设,制订创新创业学分转换措施,鼓励准备创业的大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为创新创业学生提供学习机会。

4.全面開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的基础条件,是增强学生对社会认知度,丰富学生社会经验,提升职业素质,增强就业创业思维和提高创业就业能力的重要载体。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确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方式。内容方面,比如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大学生进基层农村、街道社区,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深入了解国情民情;又如开展服务公益活动,采用不同服务活动方式,开展服务社区、参与志愿活动、参与农村生产劳动等各种社会公益服务性活动。此外,组织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也是一种提升学生能力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参与老师课题项目研究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科研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增强加强项目管理能力。

5.提升创业就业指导服务质量。高校创业就业指导老师必须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发挥指导和服务作用。因此,一要提升指导老师专业水平。加强指导老师的专业培养和培训,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培训研讨会,更新知识结构。二要做好兼职教师聘请工作。邀请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创业理论专家、创业企业家担任学校兼职教师,进校指导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三要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方式。高校要建立校园创新创业QQ群、微信群,搭建创业信息网络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加强创业信息交流,建立创业项目指南库,提高学生创业工作服务与指导的有效性。四要加强个性化创业就业指导。加强大学生创业就业个性化指导和服务,是做好毕业生创业与就业工作的重要举措,高校要深入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农村生源学生、以及少数民族学生、边远地区学生等创业就业困难群体,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做好他们的个性指导和服务工作,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全力帮助他们充分就业,实现创业愿望。五要做好学生就业心理调适工作,为大学生自觉树立良好的创业就业观,自觉调适在创业就业选择中的不正确的心态,树立务实的创业就业理念,顺利实现创业就业。

6.开拓学生创业就业渠道。高校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挖掘发现各个领域的创业就业岗位的就业机会。高校要落实好“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和“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基层项目岗位,切实做好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基層就业、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工作。同时,要发挥农业院校的优势,引导大学生到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研发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等领域创业就业,真正实现学有所用。

7.扩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高校要建设和利用好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加强产学联基地建设,加强与企业协同发展,加强产学研教学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实习见习实践活动场所,为大学生做好创业就业准备和实训提供发展平台。高校加强创新创业基地培育指导工作,大力促进产、学、研等多方面紧密结合,采用多样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实习实训活动,不断增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以提高毕业生创业就业质量。

(二)完善学生创业就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良好创业就业环境

1.加强创业就业法律法规建设。针对我国大学生创业就业法律建设落后问题,国家要加强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法律法规建设,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法律保障。构建比较系统完善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法律体系。针对我国大学生创业就业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问题,加强创业就业法律法规建设,比如创业就业市场中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问题,对暂时失业大学生给予提供失业保险救济、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等相关指导与服务问题,都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法律法规保障构建完善的创业就业体制机制,加强宏观调控责任,逐步扩大创业就业需求,创造更多的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机会和平台。运用政策倾斜、鼓励投资兴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以达到扩大地方创业就业需求。进一步完善企业补贴制度。大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为调动大学生见习单位的积极性,政府要提高给予企业适当补助资金,并根据企业单位接收毕业生实习人数及实践基地设施建设、职业培训指导的情况在财政与税收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资金资助,保障大学生实习顺利进行。

2.加大创业就业政策宣传力度。政府部门要大力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宣传,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通过网络或电视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帮助大学生或企业深入了解和掌握国家及地方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创业信心,更好地开展自主创业,实现创业梦想。同时,通过创业就业政策的宣传,让社会和家长都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形成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大力宣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典型经验以及大学生创业就业典型,树立典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3.解决创业就业困难学生实际问题。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目前大学生创业就业困难的根本情况,出台一些符合地方实际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政策,着力解决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到达精准扶助创业就业困难大学生,增强他们创业就业信心。提高创业资金资助标准,增加优惠政策补贴和低息贷款,扶持大学生进行创业就业。对于一些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毕业生,要扩大对他们的经济资助力度,提供未就业大学生社保补贴,增加财政资助资金。在大学生就业落户方面,各级政府要消除毕业生流动限制政策,比如取消高校毕业生毕业后跨省跨市区域创业就业限制和取消户口指标限制,以及一些不合理行政管理收费,让高校毕业生扩大创业就业选择的发展空间。

4.加快企业产业结构升级。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充分就业提供基础条件。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政府要推动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引导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调掉落后产业,发展新兴产业。通过企业产业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能增加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创业就业。

(三)著力拓展学校企业合作空间,强化用人单位社会责任意识

1.加强校企协同创新工作。加强企业与高校创新协作,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促进企业发展,为企业培养人才提供人力资源。校企双方给学生提供到企业实习的机会,让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能力与见识,同时,能够增长大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协同机制可以促进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也可以为企业产出一批标志性的创新成果。

2.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目前,在大学生实习见习环节,有的用人单位不愿意为他们提供实习见习机会,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过多的实习生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工作秩序,或者担心商业机密泄漏,或者认为学生理论水平虽然较高,但实际经验确实缺乏,帮不上什么忙,在实习见习中会增加工作成本,不肯接收实习生。在这一点上,用人单位应把向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些实习岗位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地为社会培养储备人才,以增强大学生实践经验和提升实际工作能力。

3.消除单位选人偏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进行监督,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招聘行为。公开招聘信息,规范招聘程序,杜绝灰色招聘、公示录用结果等程序,为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价值取向营造公平、公正、安全与和谐的创业就业环境,构建大学生创业就业保障机制。

(四)学生个人做好职业规划准备,不断提升创新创业就业能力

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大学生要提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影响个人职业目标的因素和能力需求进行分析,初步明确个人将来发展目标,并在大学学习期间根据个人的发展和兴趣情况对规划进行不断比较、修改个人的目标要求,重新审视自己,结合经济社会实际情况,给自己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符合实际的创业就业定位。这有利于今后的创业就业目标的实现。

2.转变创业就业观念。毕业生要明确高等教育已不再是过去的精英教育,要面对现实,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现实,在创业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退缩,要正确认识理想和現实的问题,做到客观公正地认识社会,适时适度调整创业就业目标,对就业期望值要有一个准确的估算,做到心里有底,积极主动寻找机会,实现创业就业意愿。在创业就业领域方面,不要将创业就业范围局限于少数行业领域里,要拓宽创业就业范围视野,坚持多元化创业就业理念,积极主动地去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

3.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在当前毕业生创业就业困难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对招聘大学生的条件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也要相应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和塑造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参加专业实习和技能实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开拓创新创业思维,培养自身的创业就业竞争力。

4.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从进入大学读书起就要有意识进行创业就业规划,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将来的创业就业做好必要准备。积极主动参与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比如社会企业兼职活动、校内勤工助学活动、参与老师课题研究活动,通过加强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熟悉各项事务和项目工作流程,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升个人创业就业能力有很大推动作用。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4GXJK10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黄建美,王莉芬,唐秋红.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2] 张应军,黄诚.浅析湖南大学生创业就业现状及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8)

[3] 杜玉波.努力开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新局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3)

[4] 赵迎华,林玲.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J].改革与开放,2016(7)

[5] 司趁云,赵月芳.浅析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构建[J].东方企业文化,2014(1)

[6] 刘文洁.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调查与建议[J].中国科技信息,2012(22)

[7] 吴向宇等.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4)

[8] 韩维群.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的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3)

[9]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1)

[10] 刘宏波等.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研究[J].经济师,2016(10)

(作者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广东广州 510225)

(作者简介:刘宏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教研究,农业经济;柯锦泉,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创业就业;吴小玲,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创业就业;袁永平,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创业就业;通讯作者:刘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农业信息。)

(責编:贾伟)

作者:刘宏波 柯锦泉 吴小玲 袁永平 刘任

信息网络存在问题探讨论文 篇2:

对株洲市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本文介绍了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阐述食品安全形势及其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提出完善株洲市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食品检验检测 体系 现状 对策

食品检验检测是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食品的卫生、质量安全进行系统的检测与评价。其在食品质量安全评价、市场监管和产品贸易等方面,担负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任务,对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提高食品生产水平都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通过阐述株洲市食品安全形势及其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探讨其体系中的不足,并提出对策,以期对健全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有所裨益。

1 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现状

1.1 基本情况

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由生产加工企业自检、社会中介检验机构接受委托检验和政府部门监督抽检构成。目前,由于企业和社会中介检验能力较弱,所以食品检验检测主要是政府部门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现已基本建立了以食药、质检、农业、卫生、商务、粮食等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我国最早开展食品检验检测的机构主要是各级卫生防疫站,随着新一轮的机构改革,食药部门承担着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食品检验检测;质监部门承担食品相关产品的检验检测;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承担进出口食品的监督抽检和接受食品出口企业委托检验;卫生部门承担着风险监测;农业部门承担农产品质量检测。

1.2 存在问题

1.2.1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食品相关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共4级标准,其中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均有1000余项。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在实施中暴露出不少相互矛盾的问题,如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标准或方法不同,含量限度要求不同等。另外,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相比接轨程度不够,从而影响到国内标准在国际上的可信度。

1.2.2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水平不高

从较早的“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辣椒中添加苏丹红”到近年的“白酒中检出塑化剂”等食品安全事件来看,往往是国外研究机构首先检出并提出警示,这充分暴露了我国在一些前瞻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的落后。我国食品检测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快速筛选检测技术不成熟、超痕量分析等高技术检测手段缺乏;市场急需的快检方法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现有的速测法存在灵敏度不高或者特异性不强等问题,可以说是“快速不准确,准确不快速”。

1.2.3 监督环节不完善,过程控制不到位

当前我国对食品全面的监管还存在监督环节不完善的问题,重“尾”轻“头”,无法达到源头控制的作用。从监管环节来看,目前对食品监管的重点放在最终产品监督上,对过程控制还不够重视。从监管对象来看,管理检查的大都是好企业,没有人愿意监管不合规范的企业,分散农户的食品监管问题更是无人问津。从检测主体的角度来看,目前从检测结果来看,其检测能力与社会的广泛需求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对食品的有毒、有害物质添加及其农、兽药残留等方面的安全类检测不到位。有些地方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忽视对这方面的检测,造成食品检验检测环节上的脱节。

2 株洲市食品安全形势及检验检测体系现状

2.1 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

近几年来,因茶油苯并芘超标、镉大米、瘦肉精中毒和其他化学物质残留超标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广东屡屡遭遇曝光的攸县大米镉超标,引起了民众、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出现这些突发性食品安全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株洲市食品安全监控技术水平不高,缺乏安全预测研究,对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难以有效控制。对于目前一些公认的重要食源性危害,检测技术和能力存在空白或不完善,缺乏科学快捷处理应急事故的有效手段。另外,检验技术人员数量的严重短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问题食品的及早发现。

为有效应对社会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国家正逐步建立和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为民众的饮食健康提供保障。2013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随着新一轮的体制改革,株洲市食药局在株洲市政府、编办和财政局等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把加快全市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作为近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启动市、县两级食品检验机构能力建设,正在积极建设市级检测中心、区域检测中心和县级所,并在加强培训完善制度以及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全市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初现雏形:株洲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先后由国家发改委、省、市两级财政投入资金约2000万元,已完成株洲市食品检验中心的建设;通过了24大类500多种食品、1200多个食品参数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可以开展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食品添加剂、营养成分、违禁化学品、生物毒素及微生物等检测,能力建设跻身全省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前列;攸县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首批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试点县市,预计项目总投资约1000万元;醴陵市已基本完成建设并开展检测工作,城市四区和大型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也将设立食品快检室。

2.2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2.2.1食品行业整体素质较低

株洲市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小企业和家庭作坊式企业数量众多,比例很大,不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必要条件。目前株洲市有食品生产加工单位一千多家,其中取得食品生产许可(SC)证书300多家,食品加工小作坊600多家,从业人数达2万余人。人们日常必需品大米、面粉、食用油、饮用水、蔬菜制品、豆制品、肉制品等企业约占获证企业总数的80%。通过对食品企业的监督抽查,反映出当前株洲市食品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微生物超标严重、重金属污染明显上升、标签不规范等。少数企业根本不具备发放生产许可证中规定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及检测能力。此外,存在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进行加工食品的生产。

2.2.2 传统加工工艺的食品安全隐患

现如今,随着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传统加工工艺的食品也不断被发现具有安全隐患,如早餐面食中使用含铝泡打粉、油条中的铝残留、香肠添加人工色素等安全性问题。

2.2.3 食品安全监测的新问题

在近两年的监测中发现,鲜蛋检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环丙沙星;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等甜味剂在饮料类、酱菜类以及蜜饯类食品中存在超标使用;蔬菜干制品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干辣椒、辣椒粉使用硫磺熏蒸等,已对株洲市的食品安全卫生构成严重威胁。

3 完善株洲市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议措施

3.1 培育开放的食品检验检测市场

相关政府部门要建立开放、竞争有序的检验检测市场,消除行业壁垒,以此推动民间中介资本的介入,形成合理规范的竞争机制。民间的中介检验检测机构组织可以为政府的食品监督部门和企业生产经营部门提供相关技术支撑,也可以为消费者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鉴定提供技术服务,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行政职能部门检验技术人手不足的压力。

3.2 健全检测标准,提高检测技术手段

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的特点,跟踪国际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发展,加强食品检验检测先进技术、方法、标准的研究。重点开发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中急需的有关安全限量标准中对应的农药、兽药、重要有机污染物、食品添加剂、违禁化学品、生物毒素等快速检测技术。同时要有选择性地研究与研制部分高、精、尖、超痕量的检测方法、仪器设备,加快研制检测所需要的消耗品,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检测技术。

3.3 建立检测资源和检测信息的共享平台,避免重复检测

食品检验检测部门要强化职能分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以此来减少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不必要的重复检测。相关的食品检验检测主体部门要在客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进行核定,建立起食品检测资源和检测信息的共享平台。与此同时,要有专门的部门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数据库的信息维护,保障信息平台的时效性,对于不再具备食品检验检测的机构要及时清理并向社会公布信息。

3.4 健全检验检测网络,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检验检测能力

力争用3~5年的时间在全市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面向社会、资源共享、覆盖产地环境管理、生产过程监控、市场准入三大环节,执法监督检验、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生产经销企业连结紧密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通过严格资质审核,建立和完善食品检验检测市场的进入和退出制度,推动检测机构诚信机制建设,形成开放、竞争有序的检验市场。加快食品检验检测标准体系建设步伐,加大重点检测项目的攻关力度,不断提高我市检验检测能力。

4 结语

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对于保证食品检验检测工作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株洲市市场经济高度繁荣的背景下,应该对于目前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之中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的认识;健全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为株洲市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以提高检测技术和完善各项制度为基本手段,从而确保株洲市食品检验检测体系能够不断的完善,为食品健康安全做出最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周健.进一步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J].监督与选择,2007(1):24~25.

[2] 黄丽,杨君,刘后伟.关于完善广东省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2009(1):103~106.

[3] 乔东.关于完善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思考[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6):64~67.

[4] 刘国志.浅析我国食品检验检测资源现状及整合[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5(8):19~21.

[5] 张永建,刘宁,杨建华.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2):14~20.

[6] 田韦敏.食品检测技术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7(2):59~61.

[7] 李春秀.浅析食品检验资源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3)293.

信息网络存在问题探讨论文 篇3: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

摘 要 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生存网络化、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方面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只有通过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现状的深入分析,总结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理想信念 教育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同时对每一个党员从思想理论、党性原则、道德建设等方面提出更高标准。”豍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党员理想信念的纯洁性建设。

一、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高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在目前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其教育形式与方法得到了拓展,教育内容也不断丰富。尽管绝大多数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是积极向上的,非常关心国家的发展和未来,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充满信心,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是,少数大学生党员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组织纪律涣散等问题。

(一)理想信念模糊

理想信念模糊是当前大学生党员群体中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一些大学生党员对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产生困惑、怀疑以至动摇。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及国际共产主义处于低潮,使他们对共产主义产生了怀疑;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快速发展,使他们认为资本主义优于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主义有所不同,就认为中国不是在走社会主义道路等等。

(二)身份意识不足

现在部分大学生党员缺乏身份意识,在现实生活中,并未体现出党员的特殊身份。例如,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有些大学生党员不能迎难而上,未能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有些甚至忘记了自己是党员,未能表现出较高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范。这些大学生党员不明确党员身份的特殊要求和应尽的责任,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对其身份认同缺乏内在的自觉性,有损党的形象。

(三)组织纪律涣散

有的大学生党员组织纪律涣散,组织意识不强,,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有的大学生党员干部以工作忙等为由,长期不参加或极少参加组织生活,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严重;有的大学生党员更多地关注自我,对发生在身边的种种不正之风听之任之;有的大学生党员松懈懒散,不能自觉地按照党员条件严格要求自己,发挥不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的大学生党员长期不交纳党费,不能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

二、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影响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豎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变化可以从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去寻找原因。

一是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矛盾和问题影响着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正面形成。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大学生党员“既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积极观念的形成,也有迷失方向和非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产生”豏。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和社会制度存在的某些管理不善中,例如“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豐等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正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不断暴露,使一些大学生党员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发生了改变。

二是国际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渗透与侵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呈加速发展的趋势,各种国际社会思潮汹涌而来,相互激荡。一方面,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观念和腐朽生活的方式必然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一些大学生党员道德判断能力较弱,从而容易陷入某些西方个人主义理论思想家的理论中,这种思想体系夸大了他人和社会对个人制约的“异己”力量,在评价他人的行为时,以“单纯利己”作为标准。这种情况使得他们往往只关心自我,追求无义务的权利。另一方面,冷战过后,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未曾停止,他们利用科技和经济的优势,借助各种传播媒介,进行大肆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文化的渗透。这些都对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影响,大大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和复杂性。

(二)教育管理存在问题

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人才培育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和成果,其先进性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深度与广度。在迅速变化的社会现实面前,学校的基层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的理想教育未能适应且滞后于形势的发展。高校扩招以及全球性经济滑坡等因素,使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和困难学生人数比例上升诸如此类的问题导致学校基层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1)重前期“发展”,轻后期“培养”。长期以来,学生党支部把注意力和工作重点大多放在大学生党员前期发展过程中的入党申请、党校学习、积极分子培养、组织考察、政治审查等众多程序上,往往忽视了对大学生党员后期的培养与管理,对学生党员的要求较之入党前放松,缺乏后期的培养机制,甚至出现了入党后再无教育的现象。例如,党支部对于在考察期内预备党员未制定系统的考查内容;在预备党员转正以后,又缺乏长效的培养计划和明确的管理办法。这些导致了大学生党员虽在组织上入了党,但思想上并未完全入党。

(2)重理论,轻实践。受传统的教育体制影响,高校在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至今仍占主导地位,党员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的培训等都是在不断地灌输党章党纲党史等理论。在大学生党员的培养中,不可否认理论教育的必要性,但如今的大学生思维活跃,见多识广,仅凭单一的理论教育,不深入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就无法得到更深刻的党员教育,党员意识也无从强化,也使大学生党员榜样示范性无法充分体现,亦不易被接受,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3)重说教,轻管理。在惯性教育方式之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观念守旧,对大学生党员仍然是以恩师慈母的角色一味地对其进行说教,无法有效地对其进行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对大学生党员的管理往往流于形式,党员考评制度不完善,缺乏具体的衡量标准,一些管理措施在执行中被“软”化,导致大学生党员对待学习和工作的态度越来越松懈。

三、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豑大学生党员的身份首先是学生,其次是党员。对其理想信念的教育,既要考虑到其作为普通学生的普遍性,又要考虑到其作为党员的特殊性;既要关心其个性特点和自身需求,又要对其加强教育和管理。因此,做好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一)坚持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第一,加强理论武装。邓小平同志曾说过,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就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是我们党一个很大的优势,也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基础。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政治素质的需要,是保持政治清醒的需要,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也是树立“三观”的需要。因此,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加强理论武装,坚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武装大学生党员。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大众传媒,采用知识竞赛、观看电影、辩论赛等多种教育形式,使大学生党员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和方法观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二,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大学生党员需要依托社会实践,逐步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并使之伴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巩固和升华。列宁曾指出:”大多数人是根据实际生活得出自己的信念的,他们不相信书本和空话。”豒在学习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要让大学生党员感受和体会到现实生活的魅力所在,还要突显出大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使社会实践活动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结合大学生党员的自身特点和认知规律。只有不断丰富和拓展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和质量,才能使学生党员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和社情,从而加深对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认识与理解,逐步形成一种把探索方法与学习知识相结合、实践探索与理想信念相协调的新型教育机制,使其在社会实践中净化心灵、磨炼意志、提高觉悟、升华认识,激发其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牢固树立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

总之,理想信念的确立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并在实践中自觉地对理想信念进行深层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学习和努力实践的过程。只有保持理论的严肃性,才能在实践中坚持原则,抵制诱惑。如胡锦涛同志所言,“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豓

(二)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

邓小平同志说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豔制度的作用在于建立一套完整的、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以此实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

第一,建立大学生党员考评体系,对大学生党员实行目标管理。学院可每年召开一次支部大会,要求每个新进党员总结该学年的表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结合小组讨论和群众调查,以道德的修养、责任意识、理论学习、工作表现等作为考评标准,奖优惩劣。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党员严格要求自己,还能从其他党员的身上看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加强自身的理想信念教育。

第二,建立网络化的教学管理,利用网络的及时性、便捷性、开放性为大学生党员提供更快捷的引导。将网络技术与理想信念教育有效结合,实现理想信念教育从现实世界向现实与虚拟空间相结合的转变。打造全新的网络教育平台,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实现网络化立体教学,促进网上思想交流,加强网上教学的互动性,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动态化、形象化、立体化。丰富和充实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党组织活动的宣传教育更加生动、丰富,加强入党积极分子之间、党员之间、党支部书记之间以及大学生党员与党支部之间的交流。

第三,采取启发式、咨询式和讨论式等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通过讨论、演讲、辩论等方式来进行课程设置,合理开展多媒体教学,视、听、说相结合的多媒体传播信息,使更多的学生党员主动思考并参与到评判是非的过程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教育培养中进行积极的引导,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注重教育队伍建设

第一,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素养,加快知识的更新,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党务政工干部作为教育的主体,需要的是比教育客体更高的才、德素养。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高校党务工作者可利用QQ群、微博、飞信等新媒体, 拓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载体, 充分挖掘新媒体的教育、宣传潜力, 使其对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深入人心、与时俱进, 使之得以真正的弘扬。

第二,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素质和党性修养,积极有效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大力提高党务政工干部的心理修养,特别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党员,发挥师者风范的表率作用和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是提高大学生党员心理修养的外在条件。掌握和运用科学心理学理论,是党务政工干部提高心理修养的理论指导,高校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务政工干部科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培训,提高其心理学的理论水平,以及他们对大学生党员中出现心理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为大学生党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们说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豖

总之,理想信念是人们生活的精神寄托,是净化心灵的捷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豗同时,大学生党员应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注释:

豍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人民出版社,2012.

豎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5:32.

豏张素珍.关于大学生新党员教育的思考.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理论与实践探讨[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7:200.

豐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人民出版社,2007.

豑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豒列宁全集[M].人民出版社,1985:97.

豓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03.

豔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2001:333.

豖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48.

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2.

作者:张霓

上一篇:水利工程渠道滑坡防治论文下一篇:数字通信理论教学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