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理论教学方法论文

2022-04-25

摘要《数字通信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中职学生能够掌握其必须的通信知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不断思索并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结合该课程以及中职学生的特点,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数字通信理论教学方法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数字通信理论教学方法论文 篇1:

高职院校《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

摘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系统阐述了高职院校《数字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数字通信原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体系

《数字通信原理》是高职院校通信类、电子类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既是基础课向专业课的过渡,也是电子通信学科的入门课,在通信类、电子类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门课的教学直接影响这些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及综合能力。这门课综合了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电路、高频电路、数字电路等电类基础课以及高等数学、概率论等数学课程,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和理论深度。而高职高专学生基础普遍薄弱,数学功底和自学能力较差,如果强调数学推导和理论探讨,无疑将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如果完全不涉及理论分析,教学又无法达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即无法培养出既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素养、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数字通信原理》课的教学,一方面要强调基本理论、方法的分析,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训环节,重点是培养岗位技能。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典型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实验技能等,熟悉当前数字通信技术发展的现状和最新进展。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通信知识和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考虑《数字通信原理》课的教学情况和课程地位,我院2003年将该门课程确定为院重点课程,通过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在《数字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富有特色的改革实践。

以线带点,改革教学内容

在《数字通信原理》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介绍许多通信的数学模型和原理,由于理论抽象、概念繁多,知识点显得零散,那些数学基础、自学能力和自制力均较差的学生难以接受。笔者认为,应遵循“以线带点”的改革思路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强化学习路线图,建立数字通信系统的整体观念

在教学中,笔者强调数字通信系统整体观念的建立,即以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图作为学习的总路线图(如下图),以图中功能框图为“点”,有向线段为“线”。以路线图中的节点涉及的典型技术理论分析为重点,以信号的传输流程为主线,以线带点,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宏观分析思路和微观分析方法。

在教学初期,首先向学生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核心是让学生掌握通信的本质——将大量有用的信息高效率、无失真地进行传递,并在传递过程中抑制无用、有害的信息;其次,系统阐述数字通信模型如何体现通信的本质以及数字通信系统模型每个节点的知识点在各章的分配。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信号的传递路径,教师应“顺藤摸瓜”,对每个节点进行功能分析,注重强调该节点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地位、层次以及关键性能和指标。随着教学的进行,不断强调或强化学习路线图,并标明学习进度在路线图上的体现,重点是强调前后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

在教学后期,教师应不断阐述各节点存在的必要性以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在技术实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数字通信系统的整体概念。例如,信源编码是保证通信有效性的技术手段,使用的关键技术是脉冲编码调制;信道编码是保障通信可靠性的技术手段,实现的关键技术涉及检错编码和纠错编码。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是互相补充的关系,但实现的方法是相互“矛盾”的,信源编码通过压缩消息冗余量实现,信道编码则通过增加消息冗余量实现,这是由通信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通信目标决定的。

(二)精选典型技术,强调基本模块的分析和知识运用

在宏观分析的基础上,以信号的传递流程为主线,逐步展开典型数字通信技术实现的具体分析。在教学活动中,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对通信技术实现的讲解不应贪多求全,而要精选典型技术进行微观分析,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建立数字通信技术的知识体系。具体方法是建立积木式教学模块,将全课程的数字通信技术实现分解为信源编码模块、信道编码模块、传输模块(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同步模块等四个核心模块。针对每个模块精心进行分析,挑选经典技术的实现进行分析,对经典技术坚持目的驱动的教学方式,核心是建立知识体系,充分认识和接受数字通信技术的概念,掌握基本模块的分析方法。

建立了各部分的知识模块后,必须精选相应模块的典型技术。例如,在频带传输分析中,选择ASK、FSK、PSK、DPSK等基本的数字调制技术作为必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典型数字调制技术的实现、解调、带宽分析、画图分析和抗噪声分析等内容。而将多进制调制技术和现代调制技术列入增强模块,仅进行简单的介绍,以知识扩展为目的,不做应会要求。

在对典型技术进行微观分析时,以注重比较研究、概念提炼,避免数学推导和理论复制,应以大量的图示进行理论知识的诠释,强调知识的运用。以数字调制方式的带宽分析为例,将授课重点放在各种调制方式的带宽图示比较上,不进行频域的数学演算;同样,在噪声分析中,不引入误差函数等概念,仅比较各种数字调制方式的抗噪声能力。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带宽、抗噪声能力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理解当考虑带宽、抗噪声能力等因素时选择哪种调制方式才能满足实际需要。

强化互动,改革教学模式

在各种教学模式的争论中,主流的模式有两种,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前者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其突出的缺点则是强调传递——接受式,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置于被动接受位置,学习者的主动性难以发挥,不利于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者的突出优点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缺点是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不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高职学生的特点一方面是基础知识较差,厌学情绪严重,另一方面是学习的主动性、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都较差,同时普遍存在自卑心理。若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实现教学目的。但是,如果完全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必然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基于现代网络教学平台,将两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一方面,针对高职学生自学能力差的特点,充分利用教师的指导作用,以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人品格强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特点,基于世界上两大网络教学平台之一的Blackboard建立完整的虚拟教学课堂,提供课下网络教学资源,建立自主教学环境,加强教学互动,及时进行师生间的双向反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从目前的实践看,初期基本上还应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主,随着教学的进展,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突出技能培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数字通信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加强他们技能培养的途径是建立一套完善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数字通信原理》的特点是理论性强,知识点丰富,高度抽象,不建立感性的认识,学生很难巩固理论知识。因此,帮助学生建立通信系统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技能是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和出发点。

(一)因材施教,分层次组织实验教学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我院建立了验证性实验、仿真设计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层次组织实践教学。

验证性实验是指在现有实验平台上对相关理论的正确性进行验证,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仿真设计实验是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在相关通信技术原理的指导下,以通信系统仿真软件(如System View等)为平台进行通信系统的设计和验证;创新性实验则是组织掌握程度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相关项目的开发,项目可以是创新的,也可以是现有的,一般与各类电子竞赛相联系。尤其是System View通过模块搭建进行通信系统的设计,与积木式模块教学方法呼应,不需要学生进行复杂的编码即可实现实际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并能将结果下载到FPGA芯片中得到实际的产品,对于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高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强高职学生的专业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二)改革实验形式,建立基于项目的实验方式

传统的实验组织形式是安排学生分组,往往全组学生依赖某个能力强的学生,学生中蒙混过关的情况严重。我们提出以项目组织实验,每个学生负责一个或两个具体的项目,做到“人人有项目”,组内其他学生进行辅助工作。

在项目选择上,要求完成数字通信系统模型中的基本“点”项目,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综合性实验项目和各类各级竞赛项目,并在实验学分上进行倾斜。

在具体实验实施上,要求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学生主动参与、进行人员分工,对实验项目的计划和实施全权负责,如安排实验内容讨论、选择实验方式等。鼓励能力强的学生同时选择多种实验平台。项目负责人要负责组织本组学生分析和评价实验结果,对本组学生实验情况进行评价。项目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理论学习的进度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准备仪器完成实验,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三)改革考核方式,建立新的实验评价标准

《数字通信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分为两个模块,即课内实验和期末集中实训(或课程设计)。传统教学中,课内实验的考核计入课程成绩,集中实训(或课程设计)作为单独的课程计分。我们认为这种实验考核的方式割裂了实验课程的内容,不利于实验课程的改革,应采取将课内实验和期末集中实训(或课程设计)统一为一门课程的考核方式。

具体的考核内容可覆盖实验表现、实验报告和成果、实验难度等方面,建立完整的《数字通信原理》实验考核评价体系,体现“强调过程,重视结果”的考核思想。“强调过程”体现在对实验表现的评价占据整个实验成绩的60%,引导学生重视岗位能力、团队精神、专业素养的培养;“重视结果”体现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上,而不在对错上,关键是分析出原因与对策。此外,如果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项目上获奖可以获得相应实验加分。

课程特点与高职学生的特点给《数字通信原理》的教学带来很大挑战,本文提出,在教学内容上,以线带点构建模块化教学,降低理论难度,强调系统概念的建立和典型技术的分析;在教学模式上,结合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优点,以网络教学手段为平台,强化师生的互动;在实践教学上,构建验证性实验、仿真设计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验组织形式,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在教学实践中,这些方面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市、省、国家各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毕业后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任德齐,等.现代通信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J].电化教学研究,1997,(3).

作者简介:

刘俊(1969—),男,湖南邵阳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高职教育。

(本文责任编辑:谢良才)

作者:刘 俊

数字通信理论教学方法论文 篇2: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数字通信技术》教学

摘要《数字通信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中职学生能够掌握其必须的通信知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不断思索并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结合该课程以及中职学生的特点,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关键词学生情况 内容分析 教学方法

《数字通信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立足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本着“够用为度”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尽量通俗易懂,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概念具体化。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通信知识,为以后成功就业增加砝码。但由于中等职业学生在学习上与一般的高中生有很大的差距,这就造成了老师辛苦讲,学生无心学、学不会的现状。再加上《数字通信技术》内容相对于一般的电子课程较难,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不好。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得到了一些关于《数字通信技术》教学的心得体会,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学生情况分析

1.1 关于基础知识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在基础知识上的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对于基本的数学知识的欠缺。数学是学习《数字通信技术》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对于一些信号处理方法、通信系统模型的理解。B、对于基本物理知识的欠缺。学习《数字通信技术》需要了解一般的电学知识,这对于学生掌握通信的一些基本原理很有帮助。C、对于基本常识的欠缺。《数字通信技术》里的很多内容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说在学习卫星通信系统的时候,老师介绍同步地球卫星时会提到地球自转的周期,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级知道这个知识的学生寥寥无几,实在是让教师苦笑不得,教学困难也可想而知。总的来说,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当薄弱,这也造成了他们在学习《数字通信技术》时对于一些问题很难理解。

1.2 关于学习方法

一个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会直接导致其是否能够学懂学好的重要因素。在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里面,学习方法不好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学生们学习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需要教师去关注:A、上课不抄笔记。很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喜欢目不转睛的把教师盯住,但是不管老师提不提醒,学生都不会记笔记,这种学习方法,就算是当时听进去了,课后复习由于没有笔记也会让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B、记死笔记。所谓记死笔记就是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写什么就记什么,而不是对老师的讲解加以消化后再笔记,这种学习方法虽然对于教学内容有所记录,但是由于并不是自己消化后的知识,所以学习的效果也会打一些折扣。C、下课不复习。复习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环,可我们的学生却恰恰最忽略这一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昨天才教的知识,今天上课一问,全班大多数都不知道。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复习的习惯,导致了学生学习好比猴子搬苞谷,学一节忘一节,自然就会觉得内容越学越难,兴趣慢慢消失,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差。D、不去思考。中职《数字通信技术》教学有个很大的麻烦就是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那么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思考的方式来解决。可是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没有思考的习惯或则根本就不会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学生们最多只会把它记住,而不去考虑这个问题为什么是这个道理。所以这也导致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比较差,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2 教学内容的分析

《数字通信技术》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区别、模拟通信系统的组成、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数字通信的优点、常用的通信形式等。

(2)信号相关知识。主要包括:PCM(取样—量化—编码)、ADPCM、△M、多路复用、信源编码、信道编码、数字基带信号、再生中继传输、ASK、FSK、PSK、FM、AM等。

(3)主流通信系统相关知识。主要包括:卫星通信系统(主要介绍卫星的基本知识、通信卫星的基本构造、通信地球站的基本构造、卫星通信多址连接方式等);移动通信系统(主要介绍移动通信的发展、移动通信的主要组成部分、移动通信常用技术、GSM系统简介、CDMA系统简介、3G系统简介等);光纤通信系统(主要介绍光纤通信的基本知识、光纤通信的特点、系统的工作方式、光纤的连接等)。

3 教学方法的思考

3.1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并借助形体姿态,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一种方法。一直以来,讲授法因其易操作性而成为教学史上最主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把《数字通信技术》课中理论性较强,要求学生知道、了解或理解的知识系统地传授给他们,让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获得知识,教师的主导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时间、知识容量和表达技巧上把握不好,容易把教学变成满堂灌,造成学生的听觉疲劳和思维疲劳,从而削弱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让学生能够理解到知识。那么讲授就需要用他们能够理解的(下转第38页)(上接第36页)语言和事例,比如教师在讲授调制这个概念的时候,如果直接用书面语言会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的,不得其真谛。笔者对于这个知识点做了这样的处理:把调制信号比喻成旅客,把载波比喻成飞机,把装上旅客的飞机比喻成已调波,然后向学生提出为什么旅客需要坐飞机的问题。学生多半会回答坐飞机是因为飞机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到达目的地。那么教师顺着学生的这个答案告诉他们人之所以要坐飞机是要获得飞机的速度。得到学生的认同后,教师再把调制和这个比喻联系上告诉学生信号之所以要调制是因为调制信号没有符合信道的要求(就好比旅客没有飞机的速度),那么我们把调制信号调制(就像旅客坐上飞机)到载波(就好比飞机)上,那么这时候调制信号就具备了载波的某种符合信道的特性(就好比旅客具备了飞机的速度),这就叫调制。通过这样的讲解,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够理解到调制的含义。这样就把《数字通信技术》里面比较难以理解的一个信号知识传授给了学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随着教师有趣的讲解得到提升。

3.2 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通过讨论、辩论,对问题获得新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个人见解的一种教学方法。考虑到目前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按分组原则,根据问题大小和难易程度把学生分成合适的学习小组。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反而会更有兴趣,学习的效果当然也会更好。因此,小组讨论法在《数字通信技术》课中实施是有很好的效果的。当然由于学生相对比较自由,因此教师需要加强讨论过程中的导向作用,确保学习按预定方向进行。

3.3 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仪器设备,通过操作、观察、研究,获得知识或形成技能的教学方法。《数字通信技术》由于涉及到一些信号的知识,如果完全通过老师的口头讲授难免会造成一些知识点不易被学生掌握,所以实验在本课程里面有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数字通信技术》课中的实验一般为随堂演示实验,因为中职学生对于信号类的实验设备操作起来有较大的难度,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应以老师演示为主。当然,实验演示前、实验过程中以及实验后教师应当适当的安排一些提问、讨论或则思考,以便于学生对于实验效果的理解。

《数字通信技术》对于电子信息类的中职学生还是一门比较新的课程,也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但是它在电子信息专业里面的地位却如此重要。我们面对的又是基础差、学习方法缺失、学习兴趣淡漠的学生。作为中职教师,我们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勇于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角色,让《数字通信技术》真正的发挥它在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作用,也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的收获知识,为国家信息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邓友超.教育解释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林理明.数字通信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石 磊

数字通信理论教学方法论文 篇3:

数字通信原理课程的MOOC教学方法研究

摘 要:本文分析了数字通信原理课程作为慕课课程的必要性,同时对数字通信原理作为慕课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对课程的教学形式,结构安排做出了相应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慕课;教学方法;数字通信原理

一、MOOC介绍

MOOC即慕课[1][2],英文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在线课程模式。慕课具有大规模的、开放课程、网络课程等主要特点。

MOOC是指由参与者发布的课程,典型的慕课课程是大型的或者大规模的。MOOC课程必须是开放的并且不是面对面的课程。课程材料散布于互联网上。上课地点和时间不受局限,只要有一台网络联接的电脑,你就可以花最少的钱享受国内的或者世界顶尖大学的一流课程。现在的MOOC一般都是大学课程,优化后搬到网上,内容和分类都以大学的知识构架为基准。开课日期模仿大学时间表,每周上一次课,一次讲一至两学时,布置课后作业,开课期间安排答疑,体现了交互性。

MOOC的基本组成结构:课程视频,随堂测试、作业、考试以及在线助教、讨论。课程视频为微视频组成的课程串,每个微视频大约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微视频里会插入小测试,看完就需要答题,然后电脑进行评分。期末要提交作业或进行考试,因为学生人数很多,作业和考试一般采用互评打分的方法。一般每门课都有自己的论坛,里面会有助教加入,对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而且还有讨论区,还可以找在线的同学互相讨论。慕课一般是免费的,这个免费主要指的是听课免费,如果想要证书就需要交费。现在有很多大学将一些很多学生都选修的课程作为慕课课程,这样既节约教师和教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在某一时间段内自主学习。

二、数字通信原理作为慕课课程的必要性

数字通信原理是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系统性、理论性强,同时又强调实践性的课程。通过数字通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系统所涉及的基础理论,重点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构成、基本原理、主要性能指标的计算、分析方法、通信信号和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通信系统的基本框架及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从而对现代通信工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许多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类大学都开设了数字通信原理这门课程,同时通信和网络行业从业人员也需要掌握数字通信原理相关知识,所以将数字通信原理作为一门慕课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三、数字通信原理课程的MOOC教学方法

数字通信原理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课程通过对通信基本模型、通信信道、模拟通信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频带传输系统、同步等内容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通信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工作原理。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具有进行现代通信技术研究、开发和通信工程设计与调测能力。

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字通信原理[3]为例,该书由毛京丽主编。本课程的先行课程有:电路、概率论、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技术等。学生需要了解通信发展史及信息概念。掌握常用的模拟信号数字化的编码方法。掌握数字信号的基带、频带传输原理,最佳接收原理。掌握同步技术。掌握差错控制编码。

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和主要内容有:第一部分:绪论,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定义和特点;熟悉数字通信的特点和主要性能指标。第二部分:语音信号数字化编码,要求掌握:语声信号数字化的基本过程,抽样定理,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的区别以及非均匀量化的实现方式,编码的基本概念及解码的基本原理,A律13折线编解码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编解码的信号比较及产生过程,了解DPCM、ADPCM、子带编码、线形预测编码的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第三部分:时分多路复用及PCM30/32路系统,要求掌握:TDM的基本概念及系统构成原理、帧同步概念及工作原理、PCM30/32路帧结构,了解位同步的概念及工作原理、PCM30\32路系统帧同步的工作原理。第四部分:准同步数字体系和同步数字体系,要求掌握:同步复接的方法及工作原理、异步复接PCM二次群帧结构、SDH的基本概念,了解PCM复用原理和数字复接方法、SDH传送网的基本结构、SDH网的自愈功能实现方法、SDH网的同步方式。第五部分:数字信号的传输,要求掌握: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的基本理论,了解基带传输的线路码型、数字信号频带传输的概念及PCM信号频带传输系统的构成。

视频共计32讲、64段。每章第1讲最初几分钟说明了本章的基本问题,它们作为主线,引导后续各讲展开。各章讲、练适度分离,以便按需独立学习。讲解力求:1.简单易懂:让初学者轻松入门;2.融合贯通:再次学习可深化理解。导学图帮助学生梳理各部分知识,建立全局观。

学习方法可以是:1.先看视频,再读教材,促进思考;2.先读教材,再看视频,深化理解;3.其他各种安排。深入学习者,可以从各讲的相关知识点出发,阅读参考书籍,积极参加讨论。基本学习的人,可以按需裁剪章、节内容,或只观看部分视频讲座。浅尝即止的话,可以只学习第一章与少数几讲视频。

本课程总计100分,成绩构成如下:平时成绩(测试与作业、讨论与交流等综合评定)40%,期末考试占60%,完成课程学习并考核成绩60-84分为合格,成绩85-100分为优秀。

四、小结

本文介绍了将数字通信原理作为慕课课程的必要性,并且对该课程的教学做了相应的规划。通过一学期小范围的试运行,发现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这门课程,并且通过几次课的学习,能基本适应慕课这种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陈玉琨,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李晓明.慕课[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毛京丽.数字通信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陈莉明/乐山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谢斌/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作者:陈莉明 谢斌

上一篇:信息网络存在问题探讨论文下一篇:初中化学素质教育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