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管理论文

2022-04-28

【摘要】目的预防、减少住院患者压疮事件发生,降低住院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的16例院内压疮事件,结合医院科室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淡漠、压疮预防知识欠缺、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及患者个体因素是导致患者院内压疮的主要原因。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管理论文 篇1:

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隐患并制定相关护理对策。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大于65岁,要求患者卧床休息,并进行安全宣教。实验组同对照组方法,然后对每位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对于跌倒危险因素评估≥10分,床尾设立防跌倒标识,加强宣教及管理。结果:对照组6例发生跌倒,实验组无一例发生。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使每位护士能关注高危患者,及时給于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减少跌倒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护理安全隐患; 跌倒危险因素评估; 对策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1.029

护理安全是指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使患者不会发生法律以及法定规章制度所允许的范围之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者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者死亡[1]。广义的护理安全还包括护理人员的执行安全,具体指在执行过程之中不会发生允许范围及限度之外的不良因素影响及损害[2]。良好的护理及优质的服务离不开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近年来,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老年患者由于各项生理机能的逐渐退化以及老年疾病的发病的突发性、复杂性等特点,对老年患者的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本科对每位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对于跌倒危险因素评估≥10分,床尾设立防跌倒标识,加强宣教及管理,使每位护士能关注高危患者,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跌倒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心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4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0例,其中实验组男128例,女102例,年龄67~91岁,平均76.61岁,病程2~16年,平均6.8年;对照组男117例,女113例,年龄65~87岁,平均74.74岁,病程1~18年,平均7.2年。所有患者均因心内科疾病收入本病区,其中包括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病、心肌梗死等疾病。两组老年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安全护理方法,要求患者卧床休息,并进行安全宣教。实验组在传统安全护理方法基础上,对每位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对于跌倒危险因素评估≥10分,进行登记并书写护理记录,床尾设立防跌倒标识,加强宣教及管理,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1.3 原因分析 跌倒是老年住院患者比较常见的安全问题,跌倒的因素包括如下原因。

1.3.1 环境因素 病区内的环境因素是引起患者跌倒甚至损伤的重要因素。由于老年患者的各项功能逐渐下降,环境所起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老年患者行动不便,对所处环境不熟悉,环境光线差或者过于刺激,病床的高度不符合患者状况,病房地面状况差,地面湿滑,缺少把扶及呼叫等设备,座椅不稳等各项因素都可能引起老年患者出现跌倒。

1.3.2 生理因素 心内科老年患者年龄偏大,各项器官的生理机能出现退行性变化,所以老年患者的反应迟钝,再加上平衡能力的下降,导致跌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增加。临床研究表明,老年女性患者的跌倒几率是男性患者的2倍,这是由于女性患者绝经后的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出现骨质疏松及代偿性骨质增生,极易引起患者跌倒[3]。

1.3.3 药物因素 心内科老年患者经常服用药物,包括各种控制血压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扩张血管药物、强心利尿药物等,有许多药物可影响老年患者的神志状况、精神、听视觉、身体平衡等,增加了患者跌倒的风险。据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跌倒等危险状况与直立性高血压、饭后低血压、药物相关性低血压密切相关,控制血压的老年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几率是健康人的2倍[4]。

1.3.4 病理因素 心内科老年患者的平衡能力较差,骨质疏松,感知觉能力下降,对外界反应的应激能力降低,容易发生跌倒骨折;心血管老年患者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会在夜间增强,夜间变换体位或起床时可能引起一过性的脑供血不足,使患者跌倒[5]。

1.3.5 其他因素 老年患者在排便时用力或长时间卧床改变体位,可能引起一过性脑缺血,使患者跌倒;部分老年患者自理能力较差,无陪护人员护理极易发生跌倒。

1.4 护理对策

1.4.1 利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记录单》进行有效评估,对于跌倒危险因素评估≥10分,进行登记并书写护理记录,在患者一览表、床尾设立防跌倒警示标识,加强宣教及管理,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

1.4.2 安全的环境 介绍病室环境,在走廊及厕所、浴室设置把手,厕所安装垂直扶手取代水平扶手或使用坐式马桶更为安全。将患者经常需要的物品放于随手可得的地方。病房内及患者出入场所光线应保证充足,且有夜间照明设施;地面保持清洁干燥,防滑无积水,患者活动场所避免放置危险障碍物;病床的高度符合患者的状况,适合老年人的起居,可安装防护栏,要固定好床脚刹车;病房内容易出现积水的地方放置防滑垫,并设置提示标志。

1.4.3 疾病宣教 针对患者疾病,告知可能会跌到的危险,如病态窦房结终合征、颈椎病等。让患者了解该疾病会引起跌倒的危险。向生活无法自理患者的家属陪护加强安全教育,协助患者生活。

1.4.4 药物指导 特别是镇静催眠、抗忧郁、抗心律失常、血管扩张、利尿、降糖、降压等药物,易引起跌倒,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告知用药的注意事项,并注意用药后心率、血压、血糖等情况。

1.4.5 活动指导 患者在活动、锻炼时,应有人陪伴。改变体位欲活动时应遵守“三步曲”,即平卧30 s→双腿下垂30 s→行走,或者醒后30 s再起床,起床后30 s再站立,站立后30 s再行走。长时间休息后应缓慢活动,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排便后缓慢站立等。出现头晕、双眼发黑、下肢无力、行走不稳等,立即原地坐下或靠墙,呼叫他人帮助。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对实验组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分数≥10分的老年患者共52例,占实验组人数的22.61%。

实验组老年患者无一例出现跌倒;对照组230例老年患者中,有6例出现突然跌倒,占总人数的2.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2例因药物不良反应出现跌倒,3例因卧床时间过长,起床时出现跌倒,1例因陪护原因不慎从病床跌落。6例患者经及时处理后均好转。见表1。

表1 两组跌倒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例) 跌倒例数(例) 跌倒比率(%)

实验组 230 0 0*

对照组 230 6 2.61

*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老年患者无一例出现跌倒,对照组230例老年患者中,有6例出现突然跌倒,占总人数的2.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心内科的护理人员通过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并对导致老年患者跌倒的各项因素及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制定并执行各种防范患者跌倒的措施,最大限度保证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并促进患者的尽快恢复,保证了患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班玲玲.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3):197-198.

[2] 梅静,郭小平.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7(2):126-127.

[3] 马文霞.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原因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10):231.

[4] 潘旭.护理干预对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30(8):37.

[5] 张莉.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及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8):78-79.

(收稿日期:2012-07-03) (本文编辑:车艳)

作者:曾秋容

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管理论文 篇2:

16例住院患者发生压疮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

【摘要】 目的 预防、减少住院患者压疮事件发生,降低住院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的16例院内压疮事件,结合医院科室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 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淡漠、压疮预防知识欠缺、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及患者个体因素是导致患者院内压疮的主要原因。制定了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加强护理人员压疮知识的培训,完善患者压疮管理流程等有效对策。结论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改进管理流程能减少住院患者压疮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住院患者; 压疮; 预防; 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4.079

压疮是指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也称压力性溃疡[1]。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住院患者年龄呈不断上升趋势,发生压疮的危险系数也在不断增加。压疮一旦发生,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影响疾病的康复。国内外已将压疮的发生率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指标之一,而减少患者压疮事件的发生也作为患者安全目标之一被提出。因此,如何预防、减少压疮发生,成为护理管理者探讨的热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了16例住院患者压疮事件,通过分析发生压疮的原因,制定了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发生16例住院患者压疮事件,其中男9例,女7例。50岁以下2例,50~59岁2例,60~69岁1例,70岁以上11例。压疮发生部位分布情况:骶尾部11例,髋部2例,髂前上棘2例,踝部1例。压疮发生的科室分布:重症医学科4例,占25.00%,内科9例(内分泌科1例,消化内科1例,神经内科4例,心内科2例,肿瘤科1例),占56.25%,外科3例(脑外科1例,心外科1例,泌尿科1例),占18.75%。

2 原因分析

2.1 患者个体因素

2.1.1 年龄 老年人血管硬化、营养不良、皮肤改变、肌肉萎缩和反应迟钝对压疮的形成和预后有直接影响[2]。在16例压疮事件中,年龄70岁以上者11例,占68.75%。

2.1.2 运动功能减退 在16例压疮事件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其中6例患者长期处于昏迷状态,完全无法自行移动肢体,4例患者因腰椎或下肢骨折要求制动,2例患者呈强迫体位。另外4例因脑血管意外存在部分运动功能障碍。

2.1.3 感觉功能障碍 感觉缺失可以造成机体对伤害性刺激毫无反应。在16例压疮事件中,有8例是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存在感觉功能障碍,占50%。

2.1.4 低蛋白血症 国内外学者均认同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内因之一。此次统计的16例压疮患者,有14例存在低蛋白血症。

2.2 护理人员因素

2.2.1 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淡漠 16例均属于高危压疮患者,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未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未对其皮肤状况给予关注,在病情发生变化时,未及时做出评估和反应。日常交接班时,未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而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对其他科室借床患者疏于管理。

2.2.2 护理人员压疮预防知识掌握不足,对压疮隐患缺乏预见性 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护士观察不细致,未对患者皮肤进行再评估。

2.2.3 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对高危压疮部位,未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必要的保护措施。

2.2.4 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 对有压疮危险的患者,未按时给予或协助患者翻身。生活护理依赖家属,护士对患者的病情疏于观察,过度依赖陪护人员和家属。此次统计的16例压疮患者,12例发生在病房,均有陪护人员。另外4例发生在重症监护室,基础护理工作由护士完成。

3 管理对策

3.1 强化安全管理意识

3.1.1 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是预防压疮的保障[3] 护理部要高度重视患者安全管理,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及时、全面、准确地收集资料,并组织护士长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定期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有效地预防、纠正措施。

3.1.2 客观地对待住院患者压疮事件,出现问题,不能单纯批评指责责任护士,而是客观地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护理安全管理的意识。

3.1.3 对拒绝翻身的患者,应讲明压疮预防的重要性,在护理记录单上及时记录患者的皮肤情况、采取的措施及患者和家属的配合程度,落实知情同意签字手续。

3.2 加强护理人员压疮知识的培训

3.2.1 护士压疮预防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 护理部要组织全院护士的继续教育讲座,结合科室的特点,进行重点培训。

3.2.2 可采用对高危压疮患者现场指导、会诊、咨询等方式,提高护士对压疮相关预防知识的掌握[4]

3.2.3 定期发放问卷调查,了解护士对压疮知识的欠缺点,有目的制定培训计划,进行知识普及和更新,有的放矢地进行进一步培训[4]

3.2.4 积极组织重点科室的护士参加外院的压疮护理知识培训班,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

3.3 完善患者压疮管理流程。将护理程序引入住院患者压疮管理,持续改进护理防范措施。

3.3.1 评估 责任护士在新入院患者入院后24 h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做好高危压疮患者的筛查。积极评估患者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对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后,对高危患者实行重点预防,可使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应用[5]。患者的状况是随时变化的,要求在患者入院时、入院后,定期或随时对患者皮肤情况进行评估,提高预防护理的有效性。

3.3.2 诊断 要求责任护士对存在皮肤完整性受损危险的患者进行预报,及时让病区护士长了解患者的情况,确定重点护理对象。

3.3.3 计划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对于有护理难度的患者,可以请护理部组织护理会诊,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3.3.4 实施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患者床头做醒目的标记。保证翻身频率,增加小幅度的移位,必要时使用辅助工具,保证侧卧姿势。翻身时动作轻柔、注意手法,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部位,将有关情况记录于“患者翻身记录表”中。对足跟、骶尾部等重点部位,可以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使用经过证实的新产品-水胶体敷料予以保护。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对有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局部皮肤干燥。也可以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使用隔绝潮湿和保护皮肤的护理产品;对于有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补充富含维生素A、C、E的多种食物;在实施压疮预防措施的过程中,强调运用护理程序,重视患者全身情况,如翻身前后应评估患者的病情、皮肤、管道、肢体是否处于功能位等[3]

3.3.5 评价 做好床旁交接,观察患者皮肤的进展情况和护理效果,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护士长要定期检查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

3.3.6 一旦发生难免性压疮,立即上报护理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伤进一步扩大。

3.4 健康教育 临床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力军,肩负着压疮预防教育的重任。让患者及家属意识到压疮预防的重要性,与患者或家属一起对发生压疮的可能性做出评估,让患者和家属充分了解皮肤护理与压疮的关系,压疮发生、发展、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取得理解和配合。

总之,预防与减少患者院内压疮事件发生,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目标之一,有效地防护措施、工作流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是患者安全的有力保证。管理者要摆正心态,正确看待院内压疮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好的效果,尽可能地避免住院患者发生压疮。

参 考 文 献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1-82.

[2] 王泠.压疮的管理(一)[J].中国护理管理,2006,6(1):62-64.

[3] 王妤,陈伟菊,周佩如,等.压疮管理流程的建立与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7,7(2):47-48.

[4] 王泠,郑修霞.174名临床护士掌握压疮预防知识的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06,6(1):21-23.

[5] 刘红,付晓悦,余晓晨,等.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及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7,7(2):50-51.

(收稿日期:2011-11-29)

(本文编辑:李静)

作者:安立芝

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管理论文 篇3:

心血管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血管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从而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心血管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入住本院23例发生跌倒的心血管患者作资料回顾性分析,采用柏拉图表对高危风险、年龄、各因素分析患者跌倒发生原因。结果 有跌倒高危风险患者占82.61%,年龄70-79岁占56.5%,60-69岁占43.5%,与降压利尿药副作用有关的占52.17%、头晕占30.44%、步态异常占13.04%、地面湿滑占4.35%等。针对以上原因,提出加强对高危风险患者的评估及病情观察,强化服用降压利尿药物的健康教育,做好基础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结论 通过对病历回顾研究,能够使我们加深对心血管住院患者跌倒原因的了解,采取相应预见性安全防护对策,规范管理,从而来降低心血管患者跌倒发生率。

[关键词] 心血管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217

跌倒是患者突然或非故意的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1]。跌倒是住院患者发生的常见意外事件之一,不仅可导致患者损伤,延长住院天数,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影响患者对医疗安全的信任及心理健康[2]。因此,预防住院患者跌倒成为我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之一。笔者对2008年1月到2013年1月上报跌倒的心血管患者23例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心血管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心血管患者跌倒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60-79歲,平均年龄76岁。

1.2 方法 统计23例患者发生跌倒的情况。根据我院高危跌倒风险评分表及跌倒意外事件报表,从患者基本情况、高危跌倒风险评分情况;跌倒前情况:躁动、姿势、肌力、活动状态、活动度、身体情况、药物使用;跌倒后情况:发生地点、跌倒地方环境评估、跌倒时人力情况、跌倒次数、受伤程度、跌倒后治疗处理等方面,采用柏拉图表对高危风险、年龄、各因素分析患者跌倒发生原因。

2 结 果

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入住本院发生跌倒的心血管患者23例,跌倒高危风险患者19例占82.61%,非高危风险患者跌倒4例占17.39%,年龄70-79岁13例占56.5%,60-69岁10例占43.5%,见表1。

3 讨 论

3.1 心血管患者跌倒原因分析

3.1.1 降压利尿药副作用 跌倒12例患者中,均正在服用降压利尿药物,在改变体位如卧位起床或如厕起身时发生跌倒,有报道称3%-32%老年人跌倒与体位性低血压、药物相关性低血压有关[3]。本次回顾研究与文献报道相似,因此,心血管科的跌倒高危患者受药物因素影响较为突出。

3.1.2 头晕 头晕原因很多,高血压患者除体位性低血压引起头晕外,本组7例跌倒患者中,3例室性早搏引起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加之老年人血管的舒缩功能减退,调节血压的功能降低,患者出现头晕;3例血压过高引起短暂脑血管痉挛,引起头晕,1例贫血头晕。

3.1.3 步态异常及地面湿滑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机能发生退行性变化,视力下降,导致平衡功能下降,至步态不稳,因而导致跌倒。

3.2 对策

3.2.1 评估确立跌倒高危人群 对每位入院的心血管患者使用“Morse跌倒危险评估表”进行“跌倒史、视觉障碍、医学诊断、使用助行器具、静脉输液或置管、步态、精神状态”等多项危险因素检查,筛选出易跌倒的高危患者,并为此类患者在床旁挂“警示牌防跌倒标识”,对工作人员及家属、陪护起到警示作用,开护嘱,根据个体情况给予家属、陪护做好防跌倒的宣教,同时做好班班交接,加强巡视及观察病情变化,提高防范意识,落实预见性防范措施。住院期间每隔3-7天对高危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来判断高危风险是否仍然存在。

3.2.2 加强管理 加强“三级”安全护理质量管理,护理部、科护长、病区护长有计划定期对跌倒安全质量进行检查考评,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讨论整改。对跌倒患者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进行成效的追踪。

3.2.3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医护人员是预防患者跌倒工作中的最重要环节,加强对心血管科医护人员培训告知,使每位医护人员认识到心血管患者是跌倒高风险人群,自觉建立安全观念和意识,熟悉安全管理制度,掌握安全知识和跌倒评估及预防的相关技能,能辨别高危人群,熟练运用护理干预技能。与患者或家属签署防跌倒告知书,并做好患者或家属的防跌倒知识教育,注意将呼叫器放于易取位置,睡前或静脉用速尿等利尿剂后及时协助患者如厕或床边放置尿壶,如厕必须有人陪同并跟入内,如厕时间不可过长,如厕结束站立时必须有人协助。服用降压药后注意平躺30min,体位改变时坚持做到“3个30s”等,以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3.2.4 提供安全环境 房间光线充足,地面保持清洁干燥,走廊宽敞并有扶栏,保持无障碍物,厕所、冲凉房应设有防滑垫并有把手。调节床的合适高度,将经常需要的物品放于随手可得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姚丽文,侯黎莉.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与评估表的建立[J].上海护理,2005,5(3):1-3.

[2] 崔妙玲,应燕萍,邓家忠.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广西医学,2007,29(9):1346-1348.

[3] 韩清萍.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6,13(9):83-84.

作者:杨星 杨松

上一篇:会计发展史会计理念研究论文下一篇:会计服务业诚信因素分析论文